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第10课 篇目(二) 师说》课件_第1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第10课 篇目(二) 师说》课件_第2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第10课 篇目(二) 师说》课件_第3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第10课 篇目(二) 师说》课件_第4页
高中 语文 必修上册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第10课 篇目(二) 师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目(二)

*师说第10课四层学习内容1——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2——强化关键能力四层学习内容3·4——浸润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课后素养评价目录落实必备知识四层学习内容1课文助读与拓展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赏韩愈是“文起八代之衰”。世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20岁时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宏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贬阳山令。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政治上较有作为。主要作品:《原道》《原性》《答李翊书》《师说》《送孟东野序》《论佛骨表》《柳子厚墓志铭》等。二、背景链接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便合法地垄断了政治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了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生来就是统治者,无论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靠特权当官。因此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韩愈借送李蟠之文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文章。一、辨清通假,疏通障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同______,______2.或师焉,或不焉 ______同______语言建构与运用“受”“授”传授“不”“否”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尊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名词,军队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名词,道德学问名词,道路名词,方法名词,主张,观点名词,道义动词,说名词,疑难问题形容词,糊涂动词,遇到疑难问题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结果,就副词,表判断,是,就是语气助词,表推测,吧介词,相当于“于”,在介词,相当于“于”,比语气助词,表疑问,呢介词,对代词,知识和道理代词,那些人称代词,他,指李蟠结构助词,的

均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去,往名词用作动词,学习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尊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名词用作动词,并列,排列名词用作动词,低于名词用作状语,成群地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大的方面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形容词用作名词,愚人形容词用作动词,遇到疑难问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求学的人一般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无论,不分小的方面要学习不一定……的原因五、文言句式,辨清译准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翻译:(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翻译:老师,是依靠他来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的人。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2.状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状语“于师”后置)翻译:(2)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于弟子”后置)翻译: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老师(也)不一定超过学生。3.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句读”“惑”前置,“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翻译:不明句读,不解疑惑。4.被动句不拘于时。(“于”表被动)翻译:(李蟠)不受时俗的限制。六、积累常识,丰富文化(一)文学常识说“说”是古代的一种用议论、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说”的语言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都属于“说”这类文体。古文运动六朝以来,文坛上盛行骈文(以四字、六字为句,上下句相对,又叫“骈四俪六”),这种文体不重思想内容,讲求对偶声韵和词句华丽,导致文学创作中艳丽浮靡之风泛滥。这种风气,直到中唐仍流行不衰。为此,韩愈提倡恢复古文的传统,并身体力行,培养了大批有志于古文创作的年轻人,逐渐形成了风气,所以后来就有了“古文运动”这个名称。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革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强化关键能力四层学习内容2一、理清行文脉络文本整体把握

师说二、把握主旨大意文章通过古今师风、学风的对比,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们耻于从师的坏风气,表现了作者不顾流俗,积极倡导从师学习的优良传统的勇气。逐段赏析(一)

阅读课文第1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语句翻译]1.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译文:

参考答案:(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它们作为疑惑,(就)始终不能解决了。重点任务突破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译文:

参考答案:出生在我前面(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随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译文:

参考答案: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

参考答案:因此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下,无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文意把握]5.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开门见山,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而且笼罩全文,概括了要论及的内容、范围,是全文的中心论点。B.本段第二句阐述了教师的作用。作者用六个字概括了老师的三个作用,即“传道”“受业”“解惑”。C.第三、四句阐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作者从正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说明有惑必须从师。√D.第五至七句阐述了择师的态度。作者正面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不论其地位高低和年纪大小,凡先闻道者,都可以为师,表达了不耻下问、能者为师的进步思想。解析:C项,作者从反面指出“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6.这一段是如何论证“从师”的必要性的?参考答案:①紧扣老师职能中的“解惑”二字,点明了不“从师”的危害,用语精辟,发人深省。②紧扣老师职能中的“传道”二字,说明“闻道”者就是“师”。③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语势流畅,论证有力。逐段赏析(二)

阅读课文第2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语句翻译]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译文:

参考答案: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也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8.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译文:

参考答案: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还是愚人,大概都出在这里吧?9.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译文:

参考答案: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教给他书本的文字,(帮助他)学习句读,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老师)。10.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译文:

参考答案: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他们),怎么会不令人奇怪啊![文意把握]11.下列对本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至三句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承接上文从师的标准,并领起下文对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的批判。B.第四至六句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与“今之众人”耻学于师对比,指出“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C.第七至九句将习句读从师与惑而不从师的现象进行对比,在这组自身矛盾的对比中,对不从师的表现加以评论并给予间接的否定,批评“今之众人”“小学而大遗”的不明智的做法。D.第十至十五句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讥笑相师进行对比,批评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习。解析:C项,“给予间接的否定”错,是给予直接的否定,即“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2.在作者看来,老师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参考答案:老师的主要职责不仅有“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还有传授道、教授学业、解除疑惑。即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13.本段中“群聚而笑”有何表达效果?参考答案:①“群聚”两字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学风之怪的现象;②“笑”字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以“相师”为耻之人的丑恶嘴脸。逐段赏析(三)

阅读课文第3~4段,完成下面的题目。[语句翻译]14.圣人无常师。译文:

参考答案: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1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译文:

参考答案:孔子说:几个人同行,那么(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16.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译文:

参考答案: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学习过,(他)不受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17.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译文:

参考答案: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之道,特别写了这篇《师说》赠送他。[文意把握]18.下列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部分用孔子的“言”和“行”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圣人无常师”的论点。B.作者从孔子的事例中推断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结论。C.作者赞扬李蟠,既是对他不从流俗的肯定,也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既针砭时弊,又通过赞扬李蟠倡导从师。D.第4段点明作者作《师说》的缘由,树立“不拘于时”“能行古道”的榜样,总结全文。同时“不拘于时”照应第3段,“能行古道”照应第2段。解析:D项,“不拘于时”照应第2段,“能行古道”照应第3段。√19.第3段中,“圣人无常师”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句话位于本段开头,引出择师的典范,既回应了开头“古之学者必有师”,又领起全段,转入正面阐述。20.第3段以孔子为例加以论述,有何作用?参考答案:①孔子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至圣先师,具有代表性,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由此得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结论。②这个结论是对第1段提出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风气的进一步批判。浸润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四层学习内容3·4文化传承与理解——尊师重学[源于课堂]《劝学》和《师说》都是我国古代探讨学习问题的经典论文。前者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强调要“善假于物”,要积累、要坚持、要专一等,核心就是“学不可以已”,要随时随地学习知识,增长才干。后者围绕师道展开,反对“耻学于师”,强调要重视传统的师道,尊重老师,学习儒家之道。两篇文章论述的重点虽然不同,但都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而这与我们现在所说的“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创造性学习”“学会学习”等有很多相通之处。[拓向课外]尊师重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开创第一所“学校”以来,尊师重学之风日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造就更多国际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已经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培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尊师重学的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意义重大。从古至今,我国被传为佳话的名人尊师重学的范例不胜枚举。他们用谦逊、勤勉和敬重书写了一个个永恒不变的尊师重学的诗篇,为莘莘学子树立了尊师重学的楷模和典范。1.“劝学”诗篇

学[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赏析]

《劝学》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勤奋学习,有所作为,否则,到老一事无成,后悔已晚。使孩子初步理解人生短暂,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诗歌以短短的28个字便揭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书

院[宋]刘过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勤劳懒惰自己知道。如果多读书有了知识,就等于在农业上有了大丰收”。整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表达了几分耕耘、几分收获的道理。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赏析]

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又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2.“重教”典范

(1)孔子问礼于老聃春秋时,孔子曾问礼于老聃。老聃见孔子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彻夜长谈,并带孔子拜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予孔丘乐律、乐理;引领孔子观看祭神之典,考察周国的教育基地和祭祀礼仪,使孔子获益匪浅。在周国待了数日,孔子向老聃辞行。到了黄河的岸边,孔子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闻孔子此语,老聃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孔子向老聃问礼。老聃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孔子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老聃点头说:“汝可教也!”回到鲁国,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2)程门立雪北宋杨时仰慕程颐的学问,到洛阳拜程颐为师。当他到程颐家中求教时,程颐正静坐睡觉。杨时求学心切,又不敢惊动老师,便肃立门外等候。当时大雪纷飞,寒气逼人。待程颐一觉醒来,雪已下了一尺深了。杨时潜心求学,刻苦钻研,成了一名真正的理学大师。他的学识和威望一日比一日高,人们都争相与他交游,成了“程学正宗”之人。程门立雪的故事千古流传,杨时这种坚持不懈、立志求学、尊师重道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3)习近平的尊师重教观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2018年5月2日,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贵在融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说苑•建本》)材料二:本领不是天生的,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的。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也就没有办法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1.材料一和荀子《劝学》在“劝学”的方法上,有何相同点?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和荀子《劝学》都用到了比喻手法。②材料一写师旷劝国君炳烛而学,形象地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即少年、壮年、老年的学习分别喻为旭日东升、烈日当空和蜡烛之光。③荀子在《劝学》中运用正面设喻、正反设喻、反面设喻等多种比喻手法阐述了学习的重要作用,以及学习应有的态度和方法。2.同为劝学,这两则材料的立论角度有何不同?试分别加以概括。参考答案:①材料一强调学习与年纪无关,重要的是态度,要肯学,勤学。②材料二从“为何学”这一角度立意,劝勉人们要学习新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参考译文:晋平公向师旷问道:“我已经七十岁了,想要学习,恐怕已经太晚了吧。”师旷说:“为什么不点燃蜡烛呢?”晋平公说:“哪里有作为臣子的人来戏弄君主的呢?”师旷说:“我这个愚昧的臣子怎么敢戏弄君主呢?我听人说:少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如同初升的朝阳一般(阳气充沛);壮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就如同中午的阳光一样(还很强烈);老年的时候喜好学习,则如同点亮蜡烛一样明亮。点亮了蜡烛走路比起摸黑行走,哪一种更好呢?”晋平公听了说:“说得有理!”课后素养评价一、文言基础落实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或师焉,或不焉C.人非生而知之者 D.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项,“受”同“授”。B项,“不”同“否”。D项,“生”同“性”。√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解析:道:风尚。√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

A项,都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①连词,表承接关系,不译;②连词,表转折关系,却。C项,①疑问语气词,吧;②介词,相当于“于”,在。D项,①介词,被;②介词,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解析:C项,使动用法。题干中的“耻”和A、B、D三项都是意动用法。√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解析:A项,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项,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许多人。C项,古义: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6.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文辞休止和停顿处。古时文章以行气为核心,文中一口气行完,并表达出一个意思称为句。在行完一口气的过程中,出现诸多的自然小停顿、间隔称为读。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字前加一个表示其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人的职业身份。如本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C.士大夫,古代中国对社会上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的统称。D.六艺,《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前者。解析:C项,士大夫不仅指具有一定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还指官吏。√7.名句默写。(1)在《师说》中,韩愈以孔子从师为例得出了“

”的结论,这也是作者对新的师生关系的概括。

(2)在《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

”。

(3)韩愈在《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是“

”。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译文:

(2)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译文:

参考答案:(1)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2)(人们)疼爱自己的孩子,就会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真)糊涂啊。二、文言文阅读增分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9.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相应位置处的字母。仆道A不笃B业甚C浅近D环顾E其中F未见G可师者

字母:

解析:“仆道不笃”句意完整,“仆”是旧时对自己的谦称,“仆道”作主语,“不笃”作谓语,“仆道不笃”后的B处断开;“业甚浅近”句意完整,“业”作主语,“浅近”是浅薄的意思,作谓语,其后D处断开;“环顾其中”省略主语,“环顾”作谓语,“其中”作宾语,其间不可断开,在F处断开;“未见可师者”省略主语,“未见”作谓语,“可师者”作宾语,其间不可断开。答案:BDF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子,文中指未成年的男子;旧时也是科举考试科目之一。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所以要学习句读。C.巫医,古代以祝祷为主或兼用一些药物来为人消灾治病的人。古代巫、医不分,故并举。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D.“乃幸见取”与“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解析:C项,“医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错误,应该是“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选项张冠李戴。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在“传道”“受业”“解惑”这三项职责中,老师的核心职责是“解惑”。B.古代圣人尽管很优秀但仍从师,因而更加圣明;如今一般人则不然。可见关键在于尊师。C.“择师教子”与自己“耻师焉”对比,得出“小学而大遗”的结论,谬误不言自明。D.韩愈奋然不顾世俗的眼光,招收后辈学生,创作《师说》,柳宗元对此表示很赞赏。√解析:A项,“老师的核心职责是‘解惑’”错误,原文说的是“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由此可知,老师的核心职责应该是“传道”。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译文:

(2)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译文:

参考答案:(1)因此,就从师问道来说,没有贵和贱的区分,没有长和幼的区分,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2)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13.甲文中谈到“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这种社会现象在乙文中也有类似的描述,请找出这句话。参考答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参考译文:材料二:二十一日,我写道:承蒙您来信说想要认我做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深,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虽然经常喜欢发表议论,创作文章,但我自己非常不认同所说所写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永州,我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东西,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又怎么敢做您的老师呢?孟子说“人们的弊病在于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有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时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就此严正不屈地做起老师来。三、语言文字运用保分练(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韩愈积极地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之后形式主义的骈偶文,主张写作内容充实的散体文。他不仅大力提倡秦汉以前的古文,而且还

,以自己的亲身创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如《师说》《马说》等。

韩愈不仅在散文方面卓有成就,在诗坛上也独树一帜,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散文创作,有着

之妙。某些思想内容不仅一以贯之,表现手法也具有明显的散文化,这与他提倡复古、反对骈文的做法是一致的。韩诗的另一特点,便是追求奇、特、险、怪。以文为诗和涉险猎奇,构成了韩愈诗歌宏伟奇崛的艺术风格,后人称为“硬体诗”。韩愈在中唐诗坛上的贡献是突出的,他别开生面地创建了一个新的诗歌流派——韩孟诗派,与当时的“元白诗派”

,两个诗派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4.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①

解析:第①空,应与前句“大力提倡秦汉以前的古文”形成递进关系,同时后文“以自己的亲身创作实现自己的主张,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又是对该空内容的具体展开,故此处可填“身体力行”。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第②空,语境强调韩愈的“诗歌创作”和“散文创作”虽体裁不同,但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诸多共同之处,且后面有“……之妙”,故此处可填“异曲同工”。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第③空,语境强调“韩孟诗派”与“元白诗派”并存,且“对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故此处可填“并驾齐驱”。并驾齐驱:比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也比喻地位或程度相等,不分高下。参考答案:①身体力行②异曲同工③并驾齐驱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前后分句主语不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之前,所以,“不仅”应放在“某些思想内容”的前面;二是成分残缺,“具有”后缺宾语中心词,应在“散文化”后加“特点”或“倾向”。参考答案:不仅某些思想内容一以贯之,表现手法也具有明显的散文化特点(倾向),这与他提倡复古、反对骈文的做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