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历史2024.4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尚书·周书》主张“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这反映出西周()A.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 B.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C.以“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 D.敬天保民的思想主张【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可知,西周统治者汲取商朝由于暴政导致民心离散从而覆亡的历史教训,从成汤到帝乙,没有人不宣明德教,慎施刑罚,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监禁、杀死重大罪犯,也能够用来劝勉人;他们释放无罪的人,也能够用来劝勉人,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作为统治思想,强调尚德、敬德,以“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C项正确;据材料“要囚,殄戮多罪”可知,要对重大罪犯进行监禁、杀死,同时反对严刑峻法治理国家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中国古书中最早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材料也未强调以人为本与以民为本,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了周人对于“天”“神”的敬畏,和在此基础有提保护民众的目标,排除D项。故选C项。2.程颐认为汉魏士风“东汉之末尚节行,尚节行太甚,须有东晋放旷,其势必然”。其意在说明()A.士人风气引领汉魏时代潮流 B.魏晋玄学极大突破儒学范畴C.世风日下导致魏晋道德败坏 D.汉魏士风深受尚节风气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魏时期(中国)。据材料“汉魏士风‘东汉之末尚节行,尚节行太甚,须有东晋放旷,其势必然’”,强调“尚节”,说明汉魏士风深受尚节风气影响,D项正确;“引领”说法错误,排除A项;“尚节”风气没有突破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强调汉魏士风深受尚节风气影响,未体现世风日下导致魏晋道德败坏,排除C项。故选D项。3.天坛,原名“天地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以下关于天坛的解读合理的是()A.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理念 B.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C.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信念 D.折射了“以农为本”的观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天坛为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体现出以农为本的思想,D项正确;皇权至上是指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受任何制约,排除A项;天坛是皇帝向上天祈福的场所,蕴含了“人定胜天”的思想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以人为本,把人类的生存作为根本;或者,把人当作社会活动的成功资本,封建统治着祭天是为了维护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4.北宋欧阳修说:“族有谱牒,则人知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谨,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疏同异而已也。”据此可知,族谱()A促进家族繁衍和人口增殖 B.体现儒家思想观念C.意在维护别亲疏的宗法制 D.确立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谨,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疏同异而已也”,说明族谱内容融合儒家思想有利于规范家族行为,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人口增殖,排除A项;材料中“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疏同异而已也”说明族谱的编修不仅仅是为了维护宗法制,排除C项;四民社会结构是士农工商,材料中没有提到,排除D项。故选B项。5.茶马古道指唐代以来为顺应当地人民需求,在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以茶叶和马匹为主要交易内容,以马帮为主要运输工具的商品贸易通道。元朝建立驿站,从而使四川西部与西藏间的茶马古道大大延伸。明朝设卫驻军以保护茶道畅通。清朝时期四川在治藏中的作用大大提高,进一步推动了川藏“茶马贸易”。据此可知()A.茶马古道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与治理 B.政府推行重商主义,保护商人利益C.茶马古道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D.政府保护互市,推动了跨区域贸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唐朝以后历代都对茶马古道进行维护,这有利于推动跨区域贸易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和边疆开发治理无关,排除A项;古代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排除B项;茶马古道是国内的贸易通道,排除C项。故选D项。6.明清之际,天文、地理、数学等西方科学技术先后传入中国,产生了中学与西学之争。有学者提出“西学中源”论,认为西方的天文、数学等知识,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这逐渐成为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思想。“西学中源”论()A.有利于理性比较中西文化 B.推动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C.为西学的传播扫除了障碍 D.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之际(中国)。根据材料主要信息可知,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科学技术传入中国后,产生了中学与西学之争,所以有学者提出“西学中源”论,认为西方的科学技术,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且逐渐成为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主流思想,这种论调有利于时人更好的接受西方的先进科技,从而能够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扫除障碍,C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西学中源论并不利于理性看待中西文化,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未曾改变过,排除B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强调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积极吸纳外来文化,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7.《新华日报》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下表为创刊后的部分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日期文章题目报道形式版面位置1938-01-12《团结救国》社论11938-04-24《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社论11938-04-29《加强抗日各党派的团结》社论11938-12-28《揭破敌寇阴谋与巩固内部团结》社论1A.抓住时机及时宣传中共方针 B.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借助灵活手段抢占舆论高地 D.利用主题提示敲打国民政府【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根据材料抗战时期《新华日报》上文章大多是团结抗战的文章,这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项正确;A项和材料无关,排除A项;文章的目的是要团结抗战,不是占领舆论高地,排除C项;当时是国共合作时期,因此不存在敲打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8.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些大学不得不采取短期培训的方式选拔干部,随时招生、就地培训。这一举措()A.适应了当时形势的需要 B.培养了大批高精尖人才C.填补了人才不足的空白 D.顺应了工业发展的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急需大量干部管理国家,因此需要大量培训干部,A项正确;短期培训选拔干部,不是大批高精尖人才,排除B项;靠短期培训无法填补人才不足的空白,排除C项;工业发展所需要的是工业化人才,而不是干部,排除D项。故选A项。9.1993年和2001年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华夏族被视为“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叙事视角以汉族为中心;2016年版教科书中首次出现“多元一体”概念,强化了中华民族为多个民族融合而成这一认知。这反映出()A.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趋同性” B.时代观念变化影响历史教材表述C.国家意志决定教科书内容编写 D.培根铸魂的重任须由教科书担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历史教科书将“汉族为中心”的华夏族概念逐渐修改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概念,突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现了时代观念变化对历史教材表述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不同民族文化发展的相关内容,“趋同性”的说法不准确,排除A项;国家意志对历史教科书内容的编写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决定”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历史教科书具有培根铸魂的作用,“培根铸魂的重任须由教科书担负”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B项。10.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加快,讲好中国故事力度加大。目前中国新闻出版、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二,文化产品出口近年稳居全球第一。这表明()A.体制改革促进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B.国家政策影响百姓精神文化生活C.社会经济发展提升了文化影响力 D.科教兴国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文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目前中国新闻出版、电视剧产量世界第一,电影产量世界第二,文化产品出口近年稳居全球第一。”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持续发力,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其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百姓精神文化生活发生变化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并未强调社会经济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材料与科教兴国战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表节选自某位学者对《汉谟拉比法典》进行的分类。这反映出()第一种分组第二种分组Ⅰ.司法程序:第1-5条Ⅰ.司法程序:第1-5条Ⅱ.关于“财产”的法律:第6-126条1.私人所有财产,尤其是偷盗私人所有财产:第6-25条2.不动产:第26-126条(1)国家土地持有者权利和义务:第26-41条(2)私人不动产:第42-126条Ⅱ.关于“财产”的法律:第6-126条1.财产占有:第6-52条(1)非法占有财产:第6-25条(2)合法占有财产:第26-52条2.土地所有权:第53-65条3.财产的取得:第100-126条A.法典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出现频繁的土地失实相比C.两河流域的农工商业发达 D.维护奴隶制私有经济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根据材料,两种对《汉谟拉比法典》的分组都强调私有财产,反映出法典维护奴隶制私有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材料没强调君主的权力,排除A项;B项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涉及产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2.希腊神话中的神与人同形同性,既有人的体态美,也有人的七情六欲,懂得喜怒哀乐,参与人的活动。这反映了古代希腊()A.宗教信仰提倡人的解放 B.神话传说孕育人文思想C.神话传说向世俗化演变 D.民主政治影响意识形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根据材料,希腊神话的神既有人的神态,也参与人的活动,因此体现神话中孕育了人文思想,B项正确;材料没涉及人的解放,排除A项;材料依然强调神话传说,排除C项;材料和民主政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3.在印尼海域出水“黑石号”沉船,为公元9世纪时一艘阿拉伯商船,满载了6万多件中国瓷器驶向海洋另一端的目的地。同一时期,大批阿拉伯商人定居于中国广州、泉州、明州等东南沿海各港口,带来了大量香料、玻璃等货物,传播了伊斯兰教。据此可知()A.阿拉伯人保存东西方历史文化传统 B.阿拉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C.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促进文明交流 D.海路已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9世纪的中国和阿拉伯。根据材料可知,公元9世纪,大批阿拉伯商人居住在中国东南沿海各港口,从事商业贸易活动和伊斯兰教的传播,将中国大量瓷器远销至海外市场,说明商业贸易和人口迁移促进了中外文明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阿拉伯人保存西方历史文化传统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阿拉伯人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海上丝绸之路在宋代时期成为中外交往的主要通道,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4.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总额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二战后世界关税与贸易总额发展情况变化趋势图A.世界贸易实现快速均衡发展 B.降低关税推动贸易自由化C.协调机制助推世界贸易发展 D.关税和贸易的增长成正比【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至今(全球)。题干描述了关税和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关税的降低与贸易总额的增长趋势相吻合,表明降低关税可能推动了贸易自由化,B项正确;贸易总额增长并不能证明贸易是“快速均衡”发展的,排除A项;题干并未提及任何协调机制对世界贸易发展的作用,排除C项;题干描述的关税下降而贸易增长的趋势成反比,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表为1990—2017年发展中国家价值链参与度演变示意图。据此可知,发展中国家()注:图中圆点代表当年样本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均值,区间线为当年均值的置信区间。价值链参与度数值越大,代表该国参与全球价值链贸易的程度越高。A.参与度仍受霸权国家主导 B.贸易发展一直呈上升态势C.受贸易保护主义影响较小 D.科技发展推动了贸易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冷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冷战结束后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参与度加深,即贸易整体上有所发展,这得益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D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霸权国家的主导,排除A项;贸易发展不是一直上升态势,排除B项;2008年后价值链参与度下降,可知依然受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5分,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庙学合一”即孔庙和官学合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教育规制。庙学制度之形成与发展,与儒学和孔子地位不断升级,并教育与孔庙祭孔合一,密不可分。——摘编自常会营《作为“庙学存在的儒学”》材料二唐高宗咸亨元年下诏令州县学通立孔庙,并修缮毁坏的孔子庙学,没有庙学的州县则速加营葺。至此“庙学合一”制度正式确立,成为帝制中国时代学制的基本形态。——摘编自董熠、钟海连《神圣与世俗的交汇:作为媒介的圣贤祠》材料三庙学作为儒家文化和信仰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跨越地域文化差异、推动中华文化共相建构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卢国龙《唐代庙学与文化共相》材料四“庙学合一”自唐代起,一直持续到清末,与科举制度一起,持续近1300年之久,承继了夏商周三代祭祀与教育合一的历史传统,是汉代以来儒学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逐步常态化、制度化的充分体现,是孔子文化核心地位及儒家道统谱系确立的重要标志。——摘编自常会营《儒家“庙学合一”教育规制的形成及历史价值》(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庙学合一”的性质与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庙学合一”的形成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庙学合一”的影响。【答案】(1)性质: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一种独特形式,它体现了祭祀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特点:将祭祀孔子的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2)因素: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把儒家学说奉为正统;唐朝统治者重视孔庙建设。(3)影响: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推动中国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重大教育制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适应了古代科举制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构建孔子的文化核心地位及儒家道统谱系的确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性质:由材料“‘庙学合一’即孔庙和官学合一,是中国古代社会教育规制。”可得出性质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独特形式,它体现了祭祀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特点:由材料“庙学制度之形成与发展,与儒学和孔子地位不断升级,并教育与孔庙祭孔合一,密不可分。”可得出将祭祀孔子的活动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庙学制度之形成与发展,与儒学和孔子地位不断升级,并教育与孔庙祭孔合一,密不可分。”及所学可得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把儒家学说奉为正统;由材料“唐高宗咸亨元年下诏令州县学通立孔庙,并修缮毁坏的孔子庙学,没有庙学的州县则速加营葺。”及所学可得出唐朝统治者重视孔庙建设。【小问3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庙学制度之形成与发展,与儒学和孔子地位不断升级,并教育与孔庙祭孔合一,密不可分。”及所学可得出促进了儒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材料“庙学作为儒家文化和信仰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跨越地域文化差异、推动中华文化共相建构方面发挥过极其重要的作用。”可得出推动中国不同区域文化的融合;由材料“‘庙学合一’自唐代起,一直持续到清末,与科举制度一起,持续近1300年之久,承继了夏商周三代祭祀与教育合一的历史传统,是汉代以来儒学经学化、制度化、祭孔讲经逐步常态化、制度化的充分体现,是孔子文化核心地位及儒家道统谱系确立的重要标志。”及所学可得出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重大教育制度,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适应了古代科举制发展的要求;有助于构建孔子的文化核心地位及儒家道统谱系的确立。17.时务学堂,是清末维新运动期间,湖南所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它标志着湖南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国家造就有用之材。——湖南巡抚陈宝箴《时务学堂招考告示》材料二(时务学堂)目的是通过阅读儒家的著作及历代治乱兴衰的记载,参酌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资源,研治救国的道理,并培养出一批意志坚定的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骨干人才。——郑大华《湖南时务学堂研究》材料三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以“时务学堂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时务学堂的创办推动中国的近代化。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因此通过创办一些报刊和学堂来传播维新思想。湖南时务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办的湖南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时务学堂参考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资源,研究治国的道理,最终培养出具有坚定变法思想的骨干人才。因此时务学堂的创办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确定主题。主题:根据材料“(时务学堂)目的是通过阅读儒家的著作及历代治乱兴衰的记载,参酌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资源,研治救国的道理,并培养出一批意志坚定的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骨干人才。”可得出主题为:时务学堂推动中国的近代化。其次,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解释。解释:结合维新变法的背景、时务学堂的创办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如: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变法图强,因此通过创办一些报刊和学堂来传播维新思想。湖南时务学堂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办的湖南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时务学堂参考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资源,研究治国的道理,最终培养出具有坚定变法思想的骨干人才。最后加以总结。如:因此时务学堂的创办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和中国教育的近代化。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人物语录王进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邓稼先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焦裕禄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根据三位模范人物语录事迹,并结合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的观点。【答案】论题: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评析:新中国成立后,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谱写了无数的壮丽诗篇,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短缺的局面,王进喜以强烈的责任感,高昂的政治热情,投入到为祖国找石油的工作之中。他带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铸就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集中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崇高品质和精神风貌。1950年,邓稼先毅然决然的回到一穷二白满目苍夷的祖国。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不论是原子弹的模拟分析、研究设计,还是氢弹的设计原理、技术途径,邓稼先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可以说,他是“两弹”走向成型阶段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两弹之父”,用生命诠释中国脊梁。我们要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力量。1962年12月,焦裕禄调任兰考县委书记,他以“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革命气概、“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带领干部群众与长期横亘在豫东黄河故道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焦裕禄战天斗地的奋进壮举和卓有成效的治理实践,在改天换地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留下了永不过时的焦裕禄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中国)。首先,根据三位模范人物语录事迹和材料二的观点,可提炼出论题:英雄模范的艰苦创业自力更生的精神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其次,结合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相关史实来展开论述。论述可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位模范人物语录事迹联系历史背景、大庆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及焦裕禄精神的内容与影响等角度来回答即可。最后,升华小结。如: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挺起了中华民族脊梁,永远激励中国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19.一部大英博物馆发展史,也是一部英国殖民扩张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图来源《星球研究所》材料二现存于大英博物馆的部分文物图片材料三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由于得到皇家海军的支持,其远征充满了浓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