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试题_第1页
基础化学试题_第2页
基础化学试题_第3页
基础化学试题_第4页
基础化学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区元素一二、铬酸洗液是怎样配制的?失效后现象如何?为何它有去污能力?如何使用1.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锰的哪些氧化态3.Cr₃++S2-+H₂O→4.Ag+Cr₂O,2-+H₂O→氧25.15%和氯13.95%。如将配合物加热则失去氨,失重为该配合物原质量七、某绿色固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中通人,即得棕黑色沉淀和紫红色溶八、某含铬和锰的钢样品10.00g,经适当处理后,铬和锰被氧化为Cr₂O,2-和使铬全部沉淀下来,得到0.0549gBaCrO₄溶液遇NaOH溶液,生成一白色沉淀A。A接触空气就逐渐变绿,最后变成棕色沉淀B。灼烧时,B生成了棕红色粉末C,C经不彻底还原而生成了铁磁性的黑色物质D。NaF,则KI不能被E所氧化。就会沉淀出红棕色固体G。G是一种强氧化剂。试确认各字母符号所代表的化合物,并写出反应方程式。放置时又变回绿色。试解释之,并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十四、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1.MnO₄+H₂O₂+H+→2.MnO₄+Mn2++H+→3.Mn2++NaBiO₃+H+→4.Mn十五、有一黑色化合物A,它不溶于碱液,加热时可溶于浓HCl而放出气体B。淀A。A、B、C、D、E各为何物?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D区元素一答案二、K₂Cr₂O,与浓H₂SO₄的混合物;失效后呈现Cr3+的绿色,Cr3+无氧化性;密封,变绿后更换。六、4个氨分子最简式为:Co(NH₃)₄(NO₂)₂C一、为什么当硝酸与[Ag(NH)]C1反应时,会析出沉淀?说明所发生反应的本3.将H₂S气体通入ZnCl₂溶液中,仅析出少量ZnS沉淀,若溶液中加入NaAc,5.在AgNO₃溶液中,慢慢滴加KCNZn(OH)₂(s)+2OH-=[Zn(OH)₄]2-1.Cu+在水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2.反应Cu+Cu2++2Cl-=2CuCl↓在298K时的平衡常数。八、化合物A是一种白色固体,加热能升华,微溶于水。A的溶液可起下列反溶液,得溶液D;3.加AgNO₃于A得溶液F;试确定A、B、C、D、E、H、各为何物。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九、判断下列各字母代表的物质。化合物A是一种黑色固体,它不溶于水、稀醋酸和氢氧化钠,而易溶于热盐酸中,生成一种绿色溶液B,如溶液B与铜丝一起煮沸,逐渐变棕黑(溶液C),溶液C若用大量水稀释,生成白色沉淀D,D可溶于氨溶液中,生成无色溶液E,E若暴露于空气中,则迅速变蓝(溶液F),往溶液F中加入KCN时蓝色消失,生成溶液G,往溶液G中加入锌粉,则生成红棕色沉淀H,H不溶于稀的酸和碱,可溶于热硝酸生成蓝色溶液I,往溶液I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生成蓝色胶冻沉淀J,将J过滤,取出加强热,又生成原来化合物A。十、欲溶解5.00g含有Cu75%、Zn24.4%、Pb0.6%的黄铜。理论上需要密度为1.13g*cm-3的27.8%HNO3溶液多少毫升?(设还原产物为NO)?十一、如何制取下列金属:1.从闪锌矿冶炼金属锌2.从辰砂制取金属汞3.从废定影液中回收金属银。十二、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3.HgS+Al+OH-→产生较多的二、由电极电位和平衡常数决定。十、41.60mlP区元素(一)习题1.Al++S2+H₂0→3.NaSiQ+NH₄Cl+H₂O→4.SiQ+HF→5.SnC]+HgCl₂→6.PbQ+HC1(浓)→H₂S反应得一黑色沉淀F和滤出液G。沉淀F溶解于60%HNO₃中产生一种产生棕色沉淀F,F溶于(NH₄)₂S₂形成溶液G。酸化溶液G,得黄色沉淀H。少量溶液C加入HgCl₂溶液得白色沉淀I,继续加入溶液C,沉淀I逐P区(一)答案三、1、3组可共存4、SiO₃2+2NH₄++H₂O=H₄SiO₄+2NH₃P区元素(二)习题六、从下列几方面考虑氟在卤素中有哪些特殊性?1.氟的氧化态与其他卤素有何不同?3.氢氟酸同硅酸作用与其他卤素相比有何特殊性?4.氢氟酸溶液的酸性及其电离度随浓度增大而如何变化?七、利用电极电势,解释在中加入少量的Mnz-,可以促进分解反应的原的全部反应式。九、有一白色固体A,加入油状无色液体B,可得紫色固体C;C微溶于水,加入A后,C的溶解度增大,得一棕色溶液D。将D分为两份,一份中加入一种无色溶液E,另一份通人气体F,都褪成无色透明溶液;E溶液遇酸,则有淡黄色沉淀产生;将气体F通人溶液E,在所得溶液中加入BaCl有白色沉淀,后者难溶于HNO。问A,B,C,D,E,F各代表何物?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十完成并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十一为什么不能采取由单质直接反应的方法来制备HF和HI?P区二答案14.66克十二、浓硫酸具有氧化性1.区别下列概念:(1)标准状况与标准状态;(2)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解:(1)标准状况是指气体在273.15K和101325Pa下的理想气体状态。气体的标准态是在标准压力101.325kPa下的纯气体的状态;液体、固体物质的标准态是标准压力下的纯液体、纯固体状态。对水溶液中的离子,目前公认的方法是取无限稀释状态为离子的标准态,并规定(2)对某一化学方程式来说,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系数与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相同,各物质的系数分别为:1,3,2化学计量数分别为:-1,-3,2。2.判断下列各说法是否正确:(1)热的物体比冷的物体含有更多的热量。(2)甲物体的温度比乙物体高,表明甲物体的热力学能比乙物体大。(3)热是一种传递中的能量。(4)同一体系:a.同一状态可能有多个热力学能值。b.不同状态可能有相同的热力学能值。解:(1)错。(2)错。(3)对。(4)(a)错。(b)对。3.指出下列公式成立的条件:(2)由定义式△H=△U+△(pV),当△(pV)可忽略不计时(如固相或液相反应),的定义?如何写才符合?1.计算下列几种市售试剂的物质的量浓度2.一氧气瓶的容积是32L,其中氧气的压强为1.32×104kPa,规定瓶内氧气的压强降至1.01×103kPa时就要充氧气,以防混入别的气体。今有实验设备每天需要用101.325kPa氧气400L,问一瓶氧气能用几天。解:一瓶氧气含有可用氧气的物质的量=每天需用氧气的物质的量一瓶氧气可用天数3.在实验室中用排水集气法制取氢气,在23℃、100kPa下收集了1升气体,已知23℃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8kPa,求制取氢气的物质的量。p(H₂)=(100-2.8)=97.2k4.在一个容积为1.0L的容器中,o二×X进度并做出结论。解:(1)反应前n/mol280/28=1040/2=200结论:反应进度(ξ)的值与选用反应式中的哪个物质的量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但与反应式的写法有关。6.某汽缸中有气体10.0L,从环境吸收了1.00kJ热量后,在恒压(101.3kPa)下体积膨胀到15.0L,试计算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U)。7.2.00mol理想气体在350K和152kPa条件下,经恒压冷却至体积为35.0L,此过程放出了1260J热量。试计算:(1)起始体积;(2)终态温度;(3)体系作功;(4)热力学能变化;(5)焓变。②11(3)Wp△V152kPa(35038.3)L502J(4)△U=Q-W(1260J)502J.7对该反应体系,p△V=△nRT(1)8.314373一得△U=△H-p△V(241.82)(.550)240.27kJmol10.已知298.15K时反应:2(2)3NO₂(g)+H₂O(1)→NO(g)+2HNO₃(1)={3×(-393.51)-(-822.2)-3×(-110.52={2×(-174.1)+90.25-3×33.2-(-285.8={2×(-174.1)+90.25-3×33.2-(-285.812.已知下列数据1=X=X解:丙烷的燃烧反应方程式为:第2章化学反应的方向、速率和限度1.以下说法是否恰当,为什么?(1)冰在室温下自动熔化成水,是熵增起了主要作用。(2)为负值的反应均不能自发进行。(3)放热反应均是自发反应。分解,是因为此时分解放热。(5)因为,所以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减小。(6)平衡常数和转化率都能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但平衡常数与浓度无关,而转化率与浓度有关。的放热反应,在高温时Gm>0,(3)不一定。原因同上,例如的放热反应,在高温时Gm>0,(4)错。因为确定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G,对于反应CaCO₃(s)→CaO(s)+CO₂(g)入通过热力学计算可知,该反应为吸热、△m而式m而式RTInKθ难以判断。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2)反应速率常数取决于反应温度,与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无关。(3)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也越大。解:(1)错。(2)对。(3)错。(2)加不同的催化剂,一般使活化能的降低值不同。(3)不变。4.已知反应:4HCl(g)+O₂(g)—2H₂O(g)+2Cl₂(g)△HO=-114.4kJ:mol1标准态下,试比较723K和823K时K0的大小。解:根据温度与平衡常数关系式:)可以清楚地看出,对于△的反应,)5.选择题(1)热力学状态下进行的气相化学反应,是指恒温时A.各反应物、产物的浓度都是1mol/L;B.各反应物、产物的分压都是100kPa或po;C.反应物、产物的总浓度为1mol/L;D.反应物、产物的总压为100kPa或pθ。A.增大容器的体积;B.降低温度;C.加入氧气;D.加入催化剂.(3)催化剂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使反应的D.Ea降低A.分子碰幢机会增多B.反应物压力增大C.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D.反应的活化能降低(5)已知反应有利于有毒气体NO和CO最大转化率的措施是:A.低温低压B.低温高压C.高温高压D.高温低压解:(1)B(1)压缩混合气体;(2)升高温度;(3)引入H,;(4)恒压下引入惰性气体;(5)恒容下引入惰性气体0解:(1)增加;(2)降低;(3)增加;(4)降低;(5)不变下列说法你认为对否?为什么?(1)达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压一定相等。(2)改变生成物的分压,使Q<Kθ,平衡将向右移动。(4)由于反应前后分子数目相等,所以增加压力对平衡无影响。解:由题意可知该反应是吸热、气体分子数增多的反应。(1)错。达平衡时生成物和反应物的分压幂的乘积比为一常数,而不是分压相等。(2)对。采用降低生成物分压,使Q<K0,平衡即将向生成物方向移动。(5)错。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状态。8.能否用K0来判断反应的自发性?为什么?解:不能。Kθ只是表明化学反应限度的一种特征值。它只有与Q相比较才能判断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试确定在密闭容器中,下列情况下反应进行的方向:解:反应商的表达式为Q=p(CO₂)/pθ(2)无CaCO₃,可逆向反应;反应正向进行。(1)减小压力使容器的体积增大1倍;(2)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加入氮气使体系总压力增大1倍;(3)保持体系总压力不变,加入氮气使容器体积增大1倍;(4)保持体系总压力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体积增大1倍;(5)保持体积不变,逐渐加入氯气使体系总压力增大1倍。1.下列变化中,系统的熵变△Sθ是正值还是负值?(1)H₂O(g)=H₂O(1)(2)NaCl(s)=NaCl(1)(3)2NO₂(g)=2NO(g)+O₂(g)(4解:熵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若体系状态改变后△SO增大,即表示体系的混乱程度增大,(3)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增多,体系混乱程度增大,△Sθ>0。(4)反应后气体分子数减少,体系混乱程度减小,△S0<0。第一种方法:由G00由由(2)2HgO(s)=24.应用公式在298.15K及解:8Al(s)+3Fe₃O₄(s)→4ALO₃(s)+9Fe(s)该反应在298.15K及标准态下可自发向右进行。5.求出下列反应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解:(1)2H₂(g)+O₂(g)=2H₂O(1)此反应在1752K以下自发进行。温度超过1752K,逆反应自发进行。。K。vv时,反应可自发进行,6.通过计算说明下列反应:(1)在常温(298.15K)、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2)在700K、标准态下能否自发进行?解:(1)反应在常温(298.15K)、标准态下不能自发进行。反应在700K、标准态下也不能自发进行。7.气体A的分解反应A(g)→产物,当A浓度等于0.20mol-L1时,反应速率为0.015mol-L-1-S-1。如该反应为:(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3)二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分别是多少?A的浓度等于0.5molL₁时,反应速率分别是多少?解:(1)零级反应:(2)一级反应:v=0.075×0.5=3.75×10-2mol·L-1·s-1(3)二级反应:v=0.375×(0.5)2=9.38×10-2mol·L-1·s-1。NO₂+2I+4H+=I₂+2NO+2H₂O,根据测量结果,这个反应的速率表达式是vk[c(NO₂)列各种条件对初速率有何影响?十(2)各种离子浓度均增加1倍;(3)有催化剂参加反应;(4)降低反应温度。(2)各种离子浓度均增加1倍十(3)有催化剂参加反应v-(4)降温_v9.温度相同时,四个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数据如下:反应1234假设频率因子相等,试分析判断:(1)哪个反应的正反应速率最大?(2)哪个反应放热最多?哪一个反应是吸热反应?(3)哪个反应可逆程度最大?解:(1)正反应3的速率最大。因为正反应3的Ea最小,反应速率最快。(2)放热最多的为反应1。反应2为吸热反应。(3)反应4可逆程度最大。是因为其△Ea最小。(4)Al₂O₃(s)+3H₂(g)(3)K=c(CO₂)K=p(CO₂)K11.写出下列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表达式:(1)Zn(s)+2H+(aq)=Zn2+(aq)+H₂(g)(2)AgCl(s)+2NH₃(aq)=Ag((5)H₂S(ag)+4H₂O₂(aq)=(1)200℃时平衡常数K=84.3计算下列3△计算下列3N₂(8)±O₂(g)→2NO(g)解:(1)N₂(g)+O₂(g)→2NO(g)0000×/kJ·mol-1-p(CO)pH₂O)76kPa,解:查得下列热力学数据表(298.15K):H₂(g)00(1)当温度为298.15K时反应的热效应:同理可求当温度为298.15K时,当温度为873K时,由G2.303RTlgK,将有关数据代入可得873K时解得K=0.54X(3)实验条件下,反应商Q或16.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300℃,试计算此温度时下列反应:△二XX反应达到平衡,求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开始浓度/mol.L₁00平衡浓度/mol.L-11.01.02.02.0二少?平衡时物质的量/mol1-0.560.560.28各物质对应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其中当NO₂的转化率增加到80%时,平衡时物质的量/mol1-0.800.8050.2%。试求:-开始浓度/mol.L₁变化浓度/mol.L1平衡浓度/mol.L-1若反应在压力600kPa下进行,求:(3)根据计算结果,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开始压力/kPa平衡压力/kPax解之得x=87.2二二87.2%。这说明,增加反应物中某一物质的浓度,可提高另一物质的转化率;平衡向生成物方向移动。解:N₂(g)+3H₂(g)—2NH₃(g)新加平衡浓度/mol-L₁1.20.50+(3×0.20)-x0.50-2×0.20值23.在1393K时反值24.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在平衡体系中,如果分别采取下列操作:△(2)从体系中取走CO;(3)增加体系的压力;(4)降低温度;解: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为:(4)降温,此反应为H<0,1.准确度和精密度,误差和偏差。答:准确度是指测定值x与真实值μ相接近的程度。准确度的高低用误差来衡量。误差是测定值x与真实值μ之间的差值,误差越小,则分析结果准确度越高。误差可分为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两种,其分别表示为相对误差而精密度是指在确定条件下,几次测定结果相一致的程度,即反映几次测定结果的重现性。精密度的好坏用偏差来衡量。偏差是指个别测定结果x与几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之间的差别。偏差越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越好。偏差也有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之分。其分别表示为绝对偏差d=x-x相对偏差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所得结果不可靠,但精密度好也不一定能准确度高。2.下列情况分别引起什么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应如何消除?(1)砝码被腐蚀;(2)天平两臂不等长;(3)重量分析中杂质被其沉淀;(4)天平称量时最后一位读数估计不准;(5)试剂含被测组分。答:(1)系统误差。可用标准砝码校正;(2)系统误差。校正仪器;(3)系统误差。改变沉淀剂或做对照试验;(4)偶然误差。(5)系统误差。做空白试验;3.误差既然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为什么还要引人相对误差?答:绝对误差只能表示误差绝对值的大小,而相对误差表示误差在真实值中所占的百分率。当绝对误差相等时,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即同样的绝对误差,当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就比较小,测定的准确度也就比较高。因此,用相对误差来表示各种情况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更为确切,所以要引入相对误差。4.何谓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为什么要引入标准偏差?答:平均偏差又称算术平均偏差,常用来表示一组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其表达式为相对平均偏差则是用平均偏差表示精密度比较简单,但由于在一系列的测定结果中,小偏差占多数,大偏差占少数,如果按总的测定次数求算术平均偏差,所得结果会偏小,大偏差得不到应有的反映。此时用平均偏差不能衡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应采用标准偏差。有限测定次数时的样本标准偏差s表达式为标准偏差能使大偏差得到应有的反映,即很好地衡量测定结果的精密度,所以要引入标准偏差。5.多次测定的偶然误差服从()规律,可采用()的方法减少偶然误差。答:正态分布;增加测定次数,取其平均值6.精密度好的测定结果,准确度()。答:不一定高7.置信度和置信区间的含义如何?答:置信度是真值落在某一区间内的几率(或把握)。如下图真值落在μ±o内区间的几率(或把握),亦即置信度为68.3%。对于有限次数测定,真值μ与平均值x之间的关系如下式中:s式中:s为标准偏差;n为测定次数;t为在选定的某一置信度下的几率系数,可根据测定次数从表3-1中查得。平均值的置信区间是在选定的置信度下,总体平均值在以测定平均值x为中心出现的范围,简x-2称置信区间。如置信度为68.3%时,置信区间为μ±o,当置信度为95.5%时,置信区间为平均值的置信区间越大,真值落在其中的置信度越高。若置信区间取无限大,则置信度为100%,但这样的区间是毫无意义的。置信度是根据具体的工作需要提出的,对于分析数据处理,置信度通常取90%、95%或99%。8.下列数据中各包含几位有效数字?(1)3;(2)3;(3)不确定;(4)4;(5)2;(6)无限;(7)无限;(8)2;(9)2;1.有一铜矿试样,经两次测定,得知铜质量分数为24.87%,24.93%,而铜的实际质量分数为25.05%。求分析结果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解:绝对误差:E=x-μ=(24.90-25.相对误差:2.已知分析天平能称准至±0.0001g,要使试样的称量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称取试样多少克?解:设至少称取试样m(g),则3.已知50mL滴定管能读准至±0.01mL,要使试样的滴定误差不大于0.1%,则至少要消耗滴定剂多少mL?解:设至少消耗滴定剂VmL,则4.某试样经分析测得锰的质量分数为41.24%,41.27%,41.23%和41.26%。求分析结果的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根据3-13得方法I方法Ⅱ①据题意得②根据3-13得③查表3-2得组数据间无显著性差异。,则这两7.标定HCl溶液时,得下列数据:0.2038mol-L-1,0.2042mol-L-1,0.2052mol-L-1,0.2039设置信度为90%。解:测定四次(1)按递增顺序排列别为90%及99%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值为1.20x-x:-0.11-0.1同理,置信度为99%时S=0.19%;9.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下式第4章酸碱平衡1.从酸碱质子理论来看下面各物质对分别是什么?HAc,Ac-;;NH₃,NH+;HCN,CN-;HF,F-;(CH₂),N₄H+,(CH₂)N;答:上述各物质对分别是共轭酸碱对。2.上题的各种共轭酸和共轭碱中,哪个是最强的酸?哪个是最强的碱?试按强弱顺序把它pKH₂O,HCO₃,HPO2-,NH₃,H₂PO-NH₃+H₂O—OH-+NH₄+HCO:HCO-+H₂O—H₂CO₃+NH₃:NH₃+NH₃—NH++NH₂H₂PO₄-:H₂PO-+H₂O—H₂PO₄+OH-HSO-是酸。(1)NH₃H₂O;(2)NaHCO₃;(3)NHNH₃+H₂O—OH-+NHH₂O+H₂OH₃O++OH-NH+H₂o→NH₃+H₃O+CN-+H₂O—HCN+OH-NH⁴+H₂O—NH₃+H₃O+H₂PO-+H₂O—H₂PO+OH-H₂O+H₂OH₃O++OH-[H₃O+]+[H₂PO-]+2[H₃PO₄]=[OH-1+[NH₃I+NH₄++H₂ONH₃+H₃O+H₂PO-+H₂OH₃PO₄+OH-(1)NH₄Cl(2)NaOH(3).HCI(4)加水稀释(5)NaCl答:(1)使NH₃H₂O(3)使NH₃H₂O(4)使NH₃H₂O7.是非题:(1)酸性水溶液中不含OH-,碱性水溶液中不含H₃O+;(2)将1×10-5mol-L-1的HCl溶液稀释1000倍,溶液的pH值等于8.00;(3)在一定的温度下,改变溶液的pH值,水的离子积不变;(4)弱电解质的离解度随弱电解质浓度降低而增大;(5)氨水的浓度越小,离解度越大,溶液中OH-浓度也必越大;答:(1)错。(2)错。(3)对。(4)对。(5)错(不一定)。(6)错8.什么是活度?它和浓度有什么不同?什么情况下可以用浓度代替活度,什么情况下不能?活度系数和离子强度的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答:离子在化学反应中起作用的有效浓度称为活度,以a表示。对于稀溶液:一般来说,对于较稀的弱电解质,或难溶电解质,或极稀的强电解质,y=1,平衡处理时就可以采用浓度代替活度;而对于一般的强电解质溶液,离子的总浓度叫高,离子间力活度与浓度的比值称为活度因子或活度系数,以y表示。它表示了溶液中离子间相互吸引和牵制作用的大小。y的大小与离子浓度,尤其是离子电荷数有关。即与离子强度有关。离子强度的定义为式中c和z,分别为溶液中i离子的浓度和电荷数。上式表明,溶液的浓度愈大,离子所带的电荷愈多,离子强度也就愈大。离子强度将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总浓度和它们的电荷数统一起来考虑,离子强度愈大,离子间相互牵制作用愈大,离子的活度系数也就愈小,相应离子的活度就愈低。9.为什么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具有控制溶液pH值的能力?如果我们希望把溶液控制在强酸性(例如pH≤2)或强碱性(例如pH≥12),分别应该怎么办?答: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的混合溶液是酸碱缓冲溶液,即能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加水稀释的影响,而保持自身的pH值不甚改变。从上式可知:当缓冲溶液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时,Ke就一定,此时[H₃O+]仅由比值[HAc]/[Ac-]决定,即溶液的pH值仅由[HAc]/[Ac-]决定。当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强酸时,上如pH≤2)或强碱性(例如pH≥12),(1)1.0mol·L-1HAc+1.0mol-LINaAc;(2)1.0mol-L-1HAc+0.01mol-L-1NaAc;(3)0.01mol-L-1即两组分的浓度比接近1,且浓度适当大时,缓冲溶液具有较强的缓冲能力。所以,上述三种缓冲溶液中加入稍多的酸或稍多的碱时,(1)溶液仍具有较好的缓冲作解:据pKe=14-pK③当pH=4.88且c=0.01moll-L1时解:根据分布系数计算公式所以时必须先将溶液调到pH值10以上,否则在实验过程中,会因HCN剧毒而受到伤害。(1)0.10mol-L-1HAc;(2)0.10mol-LINH₃H₂O;(3)0.15mol-LINH₄Cl;(4)0.15mol解:(1)因为所以即所以即(3)由于因此即(4)由于所以pH=2.88pOH=2.88pH=5.04即pOH=5.03(1)苯酚(9.95);(2)丙烯酸(4.25);解:(1)因因因因即pH=5.54pH=2.59POH=2.31pH=11pOH=2.496.已知0.10mol-L1HB的pH值为3,计算0.10mol-LINaB的pH值。所以(2)由于pH=9.69,则可用下式计算8.计算下列水溶液的pH值(括号内(1)0.10mol-L1乳酸和0.10mol-L1乳酸钠(3.76);(2)0.01mol-L1邻硝基酚和0.012mol-(3)0.012mol-L-1氯化三乙基胺和0.01mol(4)0.07mol-L1氯化丁基胺和0.06mol-L1丁基胺(10.71)。解:(1)据注意:(3)(4)题也可以据9.下列三种缓冲溶液的pH值各为多少?如分别加入1mL6mol-L1HCl溶液,溶液的pH值各变为多少?(1)100mL1.0mol-L-1HAc和1.0mol-L-1NaA(3)100mL0.070mol-L₁HAc和0.070mol-LINaAc溶液。这些计算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解:开始平衡向左移动,此时即即由(1)(3)可见:缓冲溶液共轭酸碱浓度愈大,缓冲能力愈强;由(1)(2)可见:构成缓冲体系的两组分的浓度比值愈接近1,缓冲能力也就愈强。10.当下列溶液各加水稀释十倍时,其pH值有何变化?计算变化前后的pH值。解:(1)稀释前即pH=1.00稀释后即pH=2.00即pOH=1.00稀释后即pOH=2.00(3)稀释前即稀释后pH=2.88pH=3.38(4)稀释前等体积混合后等体积混合后等体积混合后等体积混合后pH=7.00解:(1)方法一初始/mol-L-1平衡/mol-L-1解得即方法二因所以(2)方法一初始/mol-L.1平衡/mol-L-1解得即Kθ=1.8×10-5h₂0+0.10+OHNH₄++OH-NH₄++OH-00XX方法二13.下列溶液中,离子强度分别等于多少?解:据16.需要pH=4.1的缓冲溶液,分别以HAc+NaAc和苯甲酸十苯甲酸钠(HB+NaB)配制。试求[NaAc]/[HA]和[NaB]/[HB]。若两种缓冲溶液的酸的浓度都为0.1molL₁,哪种缓冲溶液更好?解释之。事若这两种缓冲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用HB-NaB较好。因为苯甲酸的较接近pH=4.1;较接近1,即HB-NaB的缓冲能力大。事加入的18.由于血液中存在着磷酸及其盐的缓冲体系使血液的pH值约为7.40,计算说明此缓冲体系的共轭酸碱对是什么,两者的比例是多少?解::pH=7.4与.2接近,因此,缓冲对应为HPO--HPO2-1.什么叫滴定分析?它的主要分析方法有哪些?答:用滴定管将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溶液中,直至被测物恰好完全反应时为止。所加入的标准溶液的量与被测物物质的量符合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根据消耗的标准溶液的体积和已知浓度,按化学计量关系求得被测物的含量。这一类分析方法统称为滴定分析法。由于被测物是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体积进行测定的,过去又称为容量分析法。根据滴定剂与被测物反应的不同,滴定分析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即酸碱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沉淀滴定法。根据滴定滴定方式不同,滴定分析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2.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必须符合哪些条件?答:(1)反应必须根据一定的反应式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地进行,其反应的完全程度通常要求达到99.9%以上。(2)反应迅速。即反应能在瞬间完成,即使某些反应速率较慢,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加热或加催化剂等)来加快反应速率。(3)必须有简便的方法(如选择适当的指示剂)确定终点。3.下列物质中哪些可以用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哪些只能用间接法配制?4.基准物条件之一是要具有较大的摩尔质量,对这个条件如何理解?答:用较大的摩尔质量的基准物,可以减少称量误差。若标定0.2000mol-L-INaOH溶液25mL左右。当以邻苯二甲酸氢钾(m=204.2)作基者的称量误差分别为:。显然,摩尔质量大者称量误差较小。5.什么叫滴定度?滴定度与物质的量浓度如何换算?试举例说明。可以用每毫升标准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如设被测物A与滴定剂B间的反应为:6.酸碱滴定中如何选择指示剂?答:应根据化学计量点附近滴定突跃范围来选择指示剂,使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处于或部分处于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范围之内。所选择的指示剂在滴定体系中的变色应易于观察。7.某同学欲用酸碱滴定法测定NaAc含量,先加入一定过量的标准HC1溶液,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返滴过量的HCl,上述操作是否正确?试述其理由。答:不正确。N的8.为什么HCl标准溶液能直接滴定硼砂,而不能直接滴定蚁酸钠?试加以说明,是较弱的酸,不能被碱准确滴定,而其共轭碱亦即可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硼砂。查表知蚁酸(甲酸)的,是较强的酸,能被碱准确滴定,而其共轭碱蚁酸钠因所以不能用HCl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蚁酸钠。9.酸碱滴定法也可用于测定弱酸(碱)的试设计一测定方案。答:以测弱酸的为例。以NaOH标准溶液滴定弱酸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终点。410.何谓多元酸的分步滴定,其条件如何?答:对于多元酸滴定,首先应判定在水中每级离解的H₃O+能否准确滴定,其次,判断相邻两级离解的H₃O+能否实现分步滴定。再次,根据终点pH值选择合适的指示剂。由于一般多元酸测定准确度要求较低。因此,一般允许±1%的终点误差,要进行多元酸的分步滴定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为酸的初始浓度)K₉/K+)应该指出,若需测定某一多元酸的总量,则应从强度最弱的那一级酸考虑,在0许%的终点误差情况下,其滴定可行性的条件与一元弱酸相同。结果是偏低还是偏高?酞指示终点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各有何影响?若用酚酞指示终点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对测定结果又有何影响?时,对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基本无影响。用酚酞指示终点时,测定结果偏高,因为甲基橙2HX+NaCO₃=CO₂+H₂O+2NaX酚酞HX+NaCO₃=NaHCO₃+NaX用甲基橙指示终点时,消耗的HA体积不变,而用酚酞指示终点时,消耗的HA体积减少一半,所以测定结果偏高。若测定某一弱酸浓度时,用酚酞指示终点对测定结果偏高。因为消耗的HA体积减少一半,所以测定结果偏高。13.用下列物质标定HCl溶液浓度(2)在相对湿度30%的容器中保存的硼砂。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高,偏低,还是准确?为什么?纯度不够,将产生偏高的结果。作为基准物的硼砂需在相对湿度60%的容器内保存,若在相对湿度小39%的容器中保存的硼砂,则硼砂的结晶水有可能失去或部分失去,则标定所得的浓度偏低。14.今欲分别测定下列混合物中的各个组分,试拟出测定方案(包括主要步骤、标准溶液、指示剂和含量计算式)(3)NH₃H₂O+NH₄Cl;(4)邻苯二甲酸氢钾+邻苯二甲酸①②③含量的计算另取一份HBO线性滴定硼砂含量的计算①另取一份含量的计算②含量的计算(4)邻苯二甲酸氢甲+邻苯二甲酸解:反应另取一份:含量的计算mL0.1000mol-L1HCl溶液滴定至终点。问在下列三种情况下:(1)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还需要加入多少mLHCl溶液才能滴定至终点?(2)第三种事业的组陈如何?③加入甲基橙时,试液呈终点颜色。答:(1)①10mL;②40mL;③0酚酞变色加甲基橙Na₂LPO₄NaPO4V含量的计算设试样中不含其它杂质Na₃PO₄+HClNa₂HPO₄+HClNa₂HPO₄+HCl=NaH₂PO₄+H₂ONa₃PO₄+HCINa₂HPO₄+HClNa₃PO₄+HCINa₂HPO₄+HCl*17.区分醋酸、水杨酸、盐酸、高氯酸的酸性强弱应选用什么溶剂?拉平它们的酸性强弱应选用什么溶剂?答:一般酸性溶剂对酸有区分效应,碱性溶剂对碱有区分效应。所以区分醋酸、水杨酸、盐酸、高氯酸的酸性强弱应选用酸性溶剂,如可选冰醋酸为溶剂。拉平它们的酸性强弱应选碱性溶剂,如可选乙二胺为溶剂。18.试比较曲线滴定法和线性滴定法。答:(1)原理:滴定曲线法是以溶液的pH值随加入滴定剂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曲线上滴定突跃确定终点。准确度较高。位置(以统计规律)确定终点。准确度高于滴定曲线法。(2)适用条件滴定曲线法滴定单一弱酸分步滴定混合酸为酸的初始浓度){线性滴定法滴定单一弱酸分步滴定混合酸为酸的初始浓度)1.欲配制0.2500mol-L-1HCl溶液,现有0.2120mol-L-1HCl溶液1000mL,应加入1.121mol-L-1HCl溶液多少mL?解:设加入1.121mol-L-1HCl溶液VmL,则2.计算0.01135mol-L-IHCl溶液对CaO的滴定度。3.某弱酸的,现有其共轭碱NaA溶液20.00mL,浓度为0.1000mol-L-1,当用0.1000mol-L-1HCI溶液滴定时,化学计量点的pH值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的滴定突跃为多少?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解:(1)NaA+HCl=NaCl+HApH=5.26(2)化学计量点前:设滴入HCl溶液19.98mL,溶液是HA+NaA组成的缓冲溶液。化学计量点后:设滴入HCl溶液20.02mL,溶液的pH由过量的HCl决定pH=4.30即pH突跃为:6.21~4.30(3)应选用甲基红指示剂指示终点。4.如以0.20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0.2000mol-L-1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化学计量点时的pH值为多少?化学计量点附近滴定突跃又是怎样?应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2)设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体积为20.00mL,化学计量点前,当滴入NaOH溶液19.98mL时,溶液组成缓冲溶液。则化学计量点后:设滴入NaOH溶液20.02mL,溶液的pH由过量的NaOH决定pH突跃为:8.41~10.00(3)应选用酚酞指示剂指示终点。5.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1酒石酸溶液时,有几个滴定突跃?在第二化学计量点时pH值为多少?应选用什么指示剂指示终点?解:(1)查得酒石酸的事0又由于即酒石酸二级离解的H₃O+不能分步滴定;即仅有一个滴定突跃。(2)两个质子都被滴定的终点产物是Na₂A,所以(3)应选酚酞为指示剂指示终点。6.有一三元酸,其事,。用NaOH溶液滴定时,第一和第二化学计量点的pH值分别为多少?两个化学计量点附近有无滴定突跃?可选用何种指示剂指示终点?能否直接滴定至酸的质子全部被中和?即第二化学计量点也有滴定突跃。所以可选择甲基橙为指示剂所以可选择酚酞为指示剂。HCl溶液24.96mL,求HCl溶液的浓度。解:Na₂CO₃+2HCl=2NaCl+CO₂+H₂O8.标定NaOH溶液,用邻苯二甲酸氢钾基准物0.5026g,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至终点,用去NaOH溶液21.88mL。求NaOH溶液的浓度。去26.35mL。求NaOH溶液的浓度。KHC₂O₄H₂C₂O₄+3NaOH=KNaC₂O₄Na₂C₂O₄+3H₂O10.以0.01000mol-L₁HCl溶液滴定0.1000mol-L₁NaOH溶液,如果(1)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滴定到pH=4.0为终点;(2)用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pH=8.0为终点;分别计算终点误差。(2)如果用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pH=8.00,说明溶液中HC¹不够,溶液仍呈碱性,忽略水的离解产生的OH-,即溶液中的[OH-]主要是剩余的NaOH产生的。所以计算说明用酚酞作指示剂时终点误差较小,较为合适。11.用0.1000mol.LINaOH溶液滴定0.1000mol.L₁HCOOH溶液时,(1)用中性红作指示剂,滴定到pH=7.0为终点;(2)用百里酚酞作指示剂,滴定到pH=10.0为终点;分别计算它们的终点误差。解:应反应属于强碱滴定弱酸查表可知HCOOH的而(3)据终点误差公式故12.有一不纯硼砂1.000g,用0.1000mol-L-1HCl25.00mL恰好中和,求硼砂中Na₂B₄O₇+2HCl+5H₂O=4H₃BO₃+2NaCl因所以解:4NH₄++6HCHO=(CH₂)₆N₄H++3H₃O++3H₂O事事即溶液48.00mL,再用0.2250mol-L-1HCl溶液回滴过量的NaOH溶液(此时有机酸完全被中和),计算有机酸的分子量。据题意有解得(1)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I溶液24.32mL;另取一份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l溶液48.64mL。(2)酚酞时颜色不变,加入甲基橙,终点时消耗HCl溶液38.47mL。(3)酚酞作指示剂终点时消耗HCl溶液15.29mL;继以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时又消耗HCI溶液33.19mL。解:Na₃PO₄+HCl=Na₂HPO₄+Na所以样品中磷的质量分数为HF用0.1477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以酚酞作指示剂,耗去标准溶液24.72mL。解:2K++SiO₃2-+6F-+6解:HCl+NaOH=加入百里酚酞作指示剂后,用0.2000mol-LIHC1标准溶液滴定至指示剂蓝色消失,用去HCl标准溶液16.85mL。试计算每升甲醛溶液中所含甲醛多少克?提示:甲醛与,,0s/mol·L-1:4.根据题意填空。 5.解释下列现象答:(1)在稀盐酸中存在同离子效应,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3)由于酸效应的存在,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4)由于硝酸的氧化性,S2-被氧化成S,使S2-的浓度大大降低,溶解度变大。(1)“沉淀完全”的含义是什么?沉淀完全是否意味着溶液中该离子的浓度为零?(2)两种离子完全分离的含义是什么?欲实现两种离子的完全分离通常采取哪些方法?7.向含有1.0×10-4molL-INaI及Na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₃,问哪个沉淀先析答:因为,所以AgI沉淀先析出。0.10molL-1,当逐滴加入硝酸根溶液时,首先生成的沉淀是什么?当第二种离子开始生成沉淀时,第一种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是多少?答:(1)生成AgCl沉淀所需Ag+浓度生成AgCl沉淀所需Ag+浓度小,先析出AgCl沉淀。9.何谓沉淀转化?举例说明沉淀转化的条件。答;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沉淀的现象为沉淀转化。一般溶度积常数较大的沉淀转化为溶度积常数较小的沉淀,两者差值越大转化越完全。,,,应加入何种沉淀试剂?过量的沉淀试剂又应如何处理,以便使NaCl中不引进新的杂质。解:(1)溶解度单位换算为mol·L-1,2.计算下列各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不考虑其他副反应):可查得因为溶度积很小,可认为0.010+s≈0.010::ss故当pH=1.0时的酸效应系数故4.考虑酸效应,计算下列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个2H+考虑酸效应考虑酸效应(3)由于酸效应(3)由于酸效应解: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应存在盐效应,用活度代替浓度。设其溶解度为s,则此时溶液中的,此时溶液中OH-的浓度:离子积Q=[Mg2+][OH-]2=0.10×(7.08×10-6)2=5.01×10-12解:查得1,事该溶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可写成平衡浓度/mol·L99平衡浓度0.10-xx则此转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可求得x=3.98×10-3molL-1,解:已知沉淀转化反应为10mol·L-1则根据转化反应平衡常数的关系12.一种混合离子溶液中含有0.020mol-L₁Pb₂+和0.010mol·L,Fe₃+,若向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忽略加入NaOH后溶液体积的变化),问:(1)那种离子先沉淀?(2)欲使两种离子完全分离,应将溶液的pH控制在什么范围?解:已知(1)沉淀Pb₂+所需沉淀Fe₃Fe3+生成沉淀所需的[OHH更小,所以Fe3+先沉淀。则应满足因为Pb2+生成沉淀所需pH=7.55所以使Fe3+沉淀完全,而Pb2+不生成沉淀,即两种离子完全分离的条件为pH控制在2.81~7.55之间。算说明有无可能将Pb₂+和Ba₂+分离完全?解:查得事事则即Ba₂+沉淀完全时,Pb₂+不生成沉淀,所以可以分离两种离子。14.在含有Pb2+杂质的1.0molL₁Mg2+溶液中,通过计算说明理论上能否用逐滴加入NaOH溶液的方法分离杂质Pb2+?应如何控制pH?(已知故有Q=[Mg2+][OH-]2=1.0×(1.26×1因为,此时不会生成Mg(OH)₂沉淀,故可以分离杂质Pb2+。Mg2+产生沉淀时pOH=5.63,pH=8.37为了分离除去杂质Pb2+,应控制pH在8.10~8.37之间。1.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有何区别?试举例说明之。答:在重量分析中,向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下来,所得的沉淀就是沉淀形式;对沉淀形式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后所得的用于称量的物质,称为称量形式。由于物质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变化。因此在重量分析中沉淀形式和称量形而在有些情况下,物质在烘干或灼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因此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是同2.沉淀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沉淀的性状与那些因素有关?哪些因素主要由沉淀的本性决定?哪些因素由沉淀条件决定?答:沉淀的形成一般要经过晶核的形成和晶核的长大两个过程。将沉淀剂加入试液中,当形成沉淀的离子积超过该条件下沉淀的溶度积时,离子通过相互碰撞聚集成微小的晶核,溶液中的构晶离子向晶核表面扩散,并沉积在晶核上,晶核就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无定形沉淀沉淀颗粒晶形沉淀构晶离子晶核形成沉淀的性状与聚集速率和定向速率有关。如果聚集速率大,而定向速率小,即离子很快地聚集成大量的晶核,则得到非晶形沉淀。反之,如果定向速率大,而聚集速率小,即离子较缓慢地聚集成沉淀,有足够时间进行晶格排列,则得到晶形沉淀。由离子形成晶核,再进一步聚集成沉淀微粒的速率称为聚集速率。在聚集的同时,构晶离子在一定晶格中定向排列的速率称为定向速率。聚集速率(或称为“形成沉淀的“初始速率”可用如下的经验公式表示:从上式可清楚地看出,聚集速率的大小由相对过饱和度决定,而相对过饱和度可通过控制沉淀条件来实现。即聚集速率由沉淀条件决定。定向速率主要决定于沉淀物质的本性。一般极性强的盐类,如MgNH₂PO₄、BaSO₄、Al(OH)₃等结合的OH-较多,定向排列困难,定向速率小。3.影响沉淀完全的因素有哪些?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避免这因素的影响?应使沉淀的溶解度减小;而酸效应、配合效应、和盐效应使沉淀溶解度增大。影响沉淀完全的其他因素(1)温度的影响:溶解过程大部分是吸热过程,绝大多数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2)溶剂的影响:沉淀的溶解度大小与溶剂的极性有关。一般无机盐的沉淀大部分是离子在水中溶解度为4.5mg-(100mL)-1,而在30%乙醇-水溶液中溶解度为0.2mg-(100mL)-1,即约为水中溶解度的二十分之一。(3)沉淀的颗粒大小的影响:沉淀的溶解度随晶体颗粒的减小而增大。对于同种化合物,影响沉淀纯净的因素有共沉淀和后沉淀。共沉淀是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溶液中原不应该沉淀的组附,形成混晶,吸留和包藏等,其中主要的是表面吸附。对于因表面吸附引起的共沉淀现象可以通过充分洗涤和晶而引起的共沉淀现象,用洗涤或陈化的方法净化沉淀,效果不显著,为减免混晶的生成,最好事先将这类杂质分离除去;对于因吸留或包去杂质,可以采用改变沉淀条件、陈化或重结晶的方法来减免。后沉淀是由于沉淀速率的差异,而在已形成的入的杂质量比共沉淀要多,且随着沉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生,某些沉淀的陈化时间不宜过久或不沉淀。4.何谓均相沉淀法?与一般的沉淀法相比,它有什么优点?而均匀地在溶液中产生沉淀剂,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中均匀而缓慢地析出。过饱和度,使集聚速率小于定向速率,从而获得颗粒较大、结构紧密、纯净而易于过滤的沉5.何谓陈化,其目的如何?因为在沉淀过程中,溶液中同时存在颗粒较大的晶体积大,因此溶解倾向比大晶体大,在同一溶液中对大晶体未饱和溶液,于是小晶体就慢慢溶解,使溶液的浓度增加,对大晶体来说成为过饱和溶液,构晶离子就在大晶体上析出,这样促使小晶体不断溶解,大晶体不断长大,使小晶体中共沉应选用BaCl₂而不选用Ba(NO₃)₂,因为BaCl₂在水中7.洗涤BaSO₄沉淀可用()洗涤,AgCl沉淀可用()洗涤,一般情况下采用(少量多次)方法洗涤沉淀。(1)沉淀反应在较浓的溶液中进行;(2)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沉淀剂;(3)沉淀反应在冷的溶液中进行;(4)应进行沉淀的陈化。9.何为重量因数(换算因数),如何计算?答:化学因数(换算因数)是指重量分析中被测物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与称量形式待测组分的质量=称量形式的质量×化学因数答:(1)用银量法测定BaCl₂中Cl-含量时,不能用K₂CrO,因生成BaCrO₄沉淀。所以应待测组分称量形式重量因数FP待测组分称量形式重量因数FPCu(C,H,O,),.3Cu(AsO₂)2.有纯的AgCl和AgBr混合试样质量为0.8132g,在据题意有X即解:据题意P七Px解:反应解:有关的反应为Ag++Cl-AgCll(白色)解:有关的反应为Ag++Cl-→AgCll(白色)用去23.36mL.求该盐的化学式。据题意有解得即解得1.什么是氧化数?它与化合价有何异同点?答:氧化数表示元素原子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数,是人为的按一定经验规则所指定的一个数值。对离子型化合物氧化数与化合价相同,但在共价化合物中不同。2.指出下列物质中各元素的氧化数。Fe₃O₄,PbO₂,Na₂O₂,Na₂S₂O₃,NCl₃3.试分别写出碳原子在下列各物质中的化合价和氧化数。化合价C化合价C氧化数-2-4+204.指出下列各原电池符号的表示式是否正确,并把错误的予以改正。(1)氧化还原反应:Fe(s)+Ag+(aq)—→Fe2+(aq)+Ag(s)原电池符号:(-)Ag|Ag+llFe2+|Fe(+)(2)氧化还原反应:2Fe3+(ag)+2I-(aq)—→I₂(s)+2Fe2+(ag)(3)氧化还原反应:2Fe2+(0.010mol-L-1)+Cl₂(100kPa)—→2Fe3+(0.10mol-L-1)+2Cl-(2.0mol-L-1)原电池符号:(-)Pt|Fe2+(0.010mol-L-1),Fe3+(0.10mol-L-1)答:(1)氧化还原反应:错,原电池符号应改为:(-)Fe|Fez+(c₁)llAg+(c₂)IAg(+)(2)氧化还原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2Fe2+(0.010mol-L-1)+Cl(-)Pt|Fe2+(0.010mol-L-1),Fe3+(0.10mol-L-1)llCl-(2)还原型物质生成弱酸。7.下列说法是否正确?(2)因为电极反应:Ni2++2e—Ni的9f=-明Fe是具有还原性的活泼金属。所以Fe₃+可以氧化Fe。8.试用标准电极电势值,判断下列每组物质在标准态下能否共存?并说明理由。答:(1)不能,因为φ9(Fe3+/Fe2+)=0.77V>φe(Sn4+/Sn2+)=0.15V,Fe3+能氧化Sn2+。(2)不能,φ0(Fe3+/Fez+)=0.77V>φθ(Cu2+/Cu)=0.34V,两者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能氧化Cu。(3)不能,φ0(Fe3+/Fe2+)>φ0(Fe2+/Fe)=-0.44V,Fe3+能氧化Fe。即,所以能氧化Fe₂+。(5)能,因为3种离子均具有还原性。不能相互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9.某酸性溶液含有Cl-,Br-,I-离子欲选择一种氧化剂能将其中的I-离子氧化而不氧化Cl-和Br-离子。试根据标准电极电势判断,应选择H₂O₂,Cr₂O2-,Fe3+中的哪一种?解:查表可知酸性介质中,各氧化还原电对的电极电势为Fe3+只能氧化I-,而不能氧化Cl-和Br-。10.举例说明什么是歧化反应?所谓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例如下述反应中Cl₂+2OHCl₂发生了歧化反应,其氧化产物为C10-,还原产物为Cl-。1.配平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酸性介质):2.配平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碱性介质):3.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方程式:4.由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符号。解:(1)Zn+Ni2+→Zn2++Ni(-)Zn|Zn2+(c₁)llNi2+(c₂)INi(+)(-)Pt,I₂(s)|I-(c₁)llCu2+(c₂)|CuI(s),Pt(+)(-)Pt,I₂(s)|I-(c,)|lCl-(c₂)ICl₂(g),Pt(5.已知锌电极反应Zn2++2e一Zn(s),该电极电势,并说明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解:电极电势的表达式为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其电极电势变大。6.在酸性介质中,高锰酸根的电极反应为若,当(1)[H+]=0.1mol-L-1;(2)[H+]=10mol-L-1时,说明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解:电极电势的表达式计算结果表明,酸度增加电极电势也增大。;;能否氧化Cl-、Br-和;;能否氧化Cl-、Br-和I-?故解:(1)Cu|Cu2+(0.2molL-1)llSn4+(0.01mol-正极反应:Cu2++2e=Cu正极反应:负极反应:两个电极反应及电极电势因为均为标准态浓度,第一个电极反应的电极电势可直接利用标准电极电势,查附录7可得,也可以通过如下的计算求得故第二个电极反应的标准电势在附录中查不到,按如下计算其电极电势(4)Pb|Pb2+(0.1mol-L-1)llS2-(0.1mol-L-1)|CuS(s),CuPb₂++Cu+S2-=Pb解:查附录7可得:甲被氧化,则应满足故即解:Ag+和Cu2+的还原反应分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