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10月份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小题,计48分)1.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约4500年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A.出现阶级分化 B.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C.萌生私有制 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2.西周将被征服的方国和族群在政治上卷入周的管理体系中,使得原先以血缘为族群壁垒的状态被打破。在统一的王权政治下,各非周族群的“小我”力量逐步弱化。这说明西周时期A.通过分封制推动了政治认同 B.突破了宗法血缘关系的束缚C.运用礼乐文化加速民族交融 D.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3.从孔子“仁者爱人”的解释,到孟子“仁民爱物”的倡导,再到宋儒张载“民胞物与”命题的提出,始终贯彻着一种精神,影响广泛而深远,成为古代开明正直之士及民众对为政者的政德要求。据此可知,儒学A.受到了历代士绅的普遍推崇 B.吸纳了佛道思想的核心理念C.彰显出君权至上的道德规范 D.蕴含着人文意识的价值诉求4.下图关于汉朝开辟的丝绸之路中原与西域的物种交流情况,它反映了A.西域已经纳入中国疆域 B.中原较高的生产力水平C.当时推行开明民族政策 D.丝绸成为市场主要媒介5.据《魏书》记载,398年北魏立国时,太祖拓跋珪令:“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此后对黄帝的祭祀行为越来越常见。最终在496年春,北魏朝廷以诏令的形式,法定黄帝为内迁北族的祖源。这一现象A.有利于华夏认同观念的加强 B.为北魏迁都长安奠定基础C.反映内迁造成民族隔阂消解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6.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带来这一变化的因素A.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B.促使租佃关系的普遍化C.加速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中枢机构的创新7.清以前,历代实行两种国家行政管理体制,一是内地行郡县制,二是边疆少数民族行朝贡制。清朝则把郡县制深入推进到边疆地区,国家派官治理,落实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权。这一变化表明A.朝廷因俗而治的策略B.朝贡体系退出历史舞台C.边疆治理模式的创新 D.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奠定8.1851年底,美国驻上海领事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越来越多的美国船只来到本港……现在本港的中美贸易已接近全国中美贸易的3/4.”另据统计,1853年经由上海进出口的英国货值已分别占到全国各港进出口英国货物总值的59.7%和52.5%。这表明当时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B.美英在中国的利益角逐激烈C.中国外贸重心发生转移 D.上海的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9.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学者观点张鸣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来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姜义华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杨银权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沈渭滨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A.历史真实面貌无法被认识 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C.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10.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11.1929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决议,将传统的祀孔典礼改为“孔子诞辰纪念会”,“大成殿”三字改成“孔子庙”,每年阳历8月27日举行纪念典礼,至此国家祀孔典礼在南京国民政府治下得以重兴。国民政府祀孔的主要意图是A.彰显国民党统治的正当性 B.凝聚民族抗战的力量C.重振传统儒学的权威 D.实现党内的团结与和睦12.1946年7月20日,毛泽东在《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中指出,“在农村中,应坚定地解决土地问题”,“在城市中,除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外,应注意团结一切中间分子”。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重视A.开展土地革命解放农民 B.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C.宣传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D.扩大兵源以赢得胜利13.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产业选择方面,用于帮助煤矿业、棉纺业恢复生产的工业投资占比较大,投资布局也以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居多。而仅过去大半年,投资政策明显向国防工业以及与之相关的重工业倾斜,进一步强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意识。该变化的直接背景是A.国内经济恢复形势严峻 B.两极格局正式形成C.民主革命任务尚待完成 D.东亚局势骤然紧张14.天津铁厂是天津市的飞地,其代号为6985工程,坐落在河北省邯郸市涉县更乐镇境内。196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在太行山深处投资4亿元建立,属“小三线”工厂,并且带保密性质。该厂的建立体现了新中国A.过渡时期的方针政策 B.全面建设时期的成果C.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D.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15.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明确以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历史使命的同时,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新的时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着眼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立足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A.促成了公正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B.增强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追求 D.突出我国全球治理中的主导地位16.2020年,山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793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20332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114.4倍和72.8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78元,人均消费支出达到10290元,分别较改革开放之初增长135.6倍和112.5倍。这一局面A.促进了消费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B.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C.彰显城市居民的消费主体地位 D.表明城市更具发展潜力二.非选择题(18.20小题各12分,17.19小题各14分,计52分)1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而相并”。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发展趋势。(2分)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时期文献主要内容1929年4月《兴国土地法》“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兴国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所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耕种使用”1937年8月《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以减租减怠,作为抗日战争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7年10月《中国十地法大纲》“废除一切鲍主的土地所有权,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按乡村全够人口统—平均分配……”——据减平《试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等材料整理材料二: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布《告农民书》说:“今后,粮食征收制废除,代替它的是对农产品的实物税。实物税会少于粮食征收制的数额。”同年,全俄苏维埃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提出:在保持土地国有化的前提下,巩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并给农民以选择土地使用形式的自由。1922年5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准许土地的劳动出租(土地使用权的临时转让)和辅助性地使用雇佣劳动。同年10月,全俄中央执会通过《土地法典》,进一步放宽了土地的出租期限和使用雇佣劳动的范围,把租细土地的期限延长到12年,并允许在承租土地上使用雇佣劳动力。——据王斯德《20世纪的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地主土地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共同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1922年的苏俄与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在农村改革方面的异同。(4分)19.(14分)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几代中国人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到了19世纪遇着空前未有的变局……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的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新时期,均根据不同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精神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进步与升华,培育出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和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为代表的新民族精神。——摘编自俞祖华《民族精神提振与中华民族复兴》(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中主要的“救国救民的方案”,并归纳这些方案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族精神”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民族精神与时俱进”进行的理论创新。(8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表。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以“大国外交”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高三学年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6小题,计48分)1--5CADBA6--10ADCDB11--16ABDCCB二.非选择题(17.20小题各12分,18.19小题各14分,计52分)17.答案:(14分)(1)唐朝:设置节度使,加强边防力量;赋予节度使较大权力。节度使最终形成尾大不掉,违背了初衷,削弱中央集权。(4分)宋朝:宋初实行改革,削夺节度使权力,弱化地方军力;监督地方行政,文臣执掌地方,加强对地方财政掌控。吸取前朝教训,多措并举,削弱地方权力,维护了中央集权;但也形成强干弱枝以及“三冗”局面。(4分)元朝:设置行省,执掌地方经济、军事大权;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开创了行省制度;对地方权力管理宽严并举;巩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4分)(2)发展趋势:通过变革与创新,中央对地方权力的分配趋于合理;中央集权不断加强。(2分)18.答案:(12分)(1)变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实行“打土豪、分田地”政策;延安时期承认地主土地私有,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1947年土地改革实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出”政策。(6分)共同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2分)(2)异:苏俄:允许土地出租和使用雇佣劳动;中国:包产到户。同:土地公有制前提下的,农民掌握土地的使用权。(4分)19.(14分)(1)方案: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或者中体西用)、戊戌维新运动(君主立宪)、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民主共和)。(4分)(任答出两个派别及其救国方案或言之成理得4分.只答四个派别得2分)时代主题:救亡图存。(2分)(2)内涵: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创业精神、新时期改革创新精神。(2分)理论创新:邓小平理论,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明确“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6分,任答3点即可)20.示例(12分)大国外交新中国成立初期,美苏冷战,中国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数量较少。在此情况下,中国坚持“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在1950年与19个国家建交,迈出了打破美国遏制和孤立政策的重要一步。20世纪70年代,伴随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国力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实行,中国打开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