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1页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2页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3页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4页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与应用指南TOC\o"1-2"\h\u13980第1章数据分析与挖掘基础 3251231.1数据分析与挖掘概述 3219941.1.1数据分析的定义与意义 312641.1.2数据挖掘的概念与任务 3206061.1.3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关系 3155831.2数据预处理技术 4163311.2.1数据清洗 4325921.2.2数据集成 4180731.2.3数据变换 48031.2.4数据规约 4272651.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484251.3.1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结构 4117401.3.2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 4218721.3.3数据挖掘在数据仓库中的应用 457841.3.4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 5487第2章数据挖掘任务与算法 5287572.1数据挖掘任务概述 576612.2关联规则挖掘 5196292.3聚类分析 5295092.4分类与预测 56820第3章数据可视化技术 6307293.1数据可视化基础 6139533.1.1基本概念 6172963.1.2类型 675983.1.3流程 6152023.2常见数据可视化工具 736603.2.1桌面应用 7166223.2.2在线平台 7226783.2.3编程库 7117503.3可视化设计原则与应用实例 762283.3.1设计原则 772643.3.2应用实例 832489第4章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 885034.1机器学习概述 8232294.2监督学习算法 846764.2.1线性回归 8120564.2.2逻辑回归 8325964.2.3决策树 919554.2.4随机森林 9317744.2.5支持向量机(SVM) 9197564.3无监督学习算法 926794.3.1Kmeans聚类 9198144.3.2层次聚类 9121834.3.3主成分分析(PCA) 9301334.3.4关联规则挖掘 9215614.4强化学习算法 93254.4.1Q学习 9201664.4.2深度Q网络(DQN) 1074274.4.3策略梯度方法 10122844.4.4近端策略优化(PPO) 1022575第5章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 10280795.1深度学习概述 10119295.2卷积神经网络 1093545.2.1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1086615.2.2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 10125535.2.3应用案例 11166075.3循环神经网络 1184425.3.1循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 11148525.3.2改进模型 11190135.3.3应用案例 11125675.4对抗网络 11309325.4.1对抗网络基本原理 1192665.4.2训练方法与技巧 11298995.4.3应用案例 1215250第6章文本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 12275096.1文本挖掘概述 1213676.2词向量与词嵌入 12226636.2.1词向量模型 12256366.2.2词嵌入的应用 12150286.3主题模型 12286706.3.1主题模型的发展 12301166.3.2主题模型的应用 13171096.4情感分析 1353176.4.1情感分析任务 13139796.4.2情感分析方法 13321516.4.3情感分析的应用 132265第7章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 13218547.1社交网络分析概述 13143677.2社区发觉与演化分析 13157127.3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 14209317.4网络影响力分析 1425113第8章推荐系统技术与应用 14232428.1推荐系统概述 14320128.2基于内容的推荐 1553658.3协同过滤推荐 1597548.4混合推荐方法 1510560第9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 16308479.1时间序列分析概述 16192919.2传统时间序列模型 16289139.2.1自回归模型(AR) 16178889.2.2移动平均模型(MA) 1675139.2.3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 16155539.2.4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SARIMA) 16103219.3循环神经网络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 16150299.3.1循环神经网络基本原理 17115219.3.2梯度消失与梯度爆炸问题 1780989.3.3门控循环单元(GRU) 17228779.3.4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 17278419.4长短期记忆网络 17206189.4.1LSTM网络结构 17277179.4.2LSTM参数估计与优化 1784519.4.3LSTM在时间序列预测中的应用实例 174971第10章数据分析与挖掘在各领域的应用 172073310.1电商数据分析与挖掘 171787910.2金融数据分析与挖掘 172323910.3医疗健康数据分析与挖掘 18331310.4智能交通数据分析与挖掘 18第1章数据分析与挖掘基础1.1数据分析与挖掘概述1.1.1数据分析的定义与意义数据分析是指采用数学、统计、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对大量数据进行摸索、处理、分析、解释和可视化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和知识,为决策提供支持。在当今信息时代,数据分析已成为企业、及各领域决策的重要依据。1.1.2数据挖掘的概念与任务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出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包括关联分析、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异常检测等。1.1.3数据分析与挖掘的关系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密切相关,数据分析为数据挖掘提供数据基础和前提条件;数据挖掘则是数据分析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发觉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1.2数据预处理技术1.2.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对数据进行质量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主要包括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重复记录处理等。数据清洗的目的是提高数据质量,为后续数据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1.2.2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将来自不同来源、格式、性质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数据集。数据集成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合并、数据转换和数据整合。1.2.3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对数据进行规范化、归一化、离散化等处理,以适应不同数据分析方法的需求。数据变换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数据维度、消除量纲影响、提高数据质量。1.2.4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通过降维、特征选择、特征提取等方法,减少数据量,同时保持数据原有特征。数据规约可以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数据分析效率。1.3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3.1数据仓库的概念与结构数据仓库是一个面向主题、集成、时变、非易失的数据集合,用于支持管理决策。数据仓库主要包括数据源、数据抽取、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分析等组成部分。1.3.2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数据仓库的设计与实现主要包括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模型设计、物理模型设计等阶段。数据仓库的实现涉及数据抽取、数据清洗、数据加载等关键技术。1.3.3数据挖掘在数据仓库中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在数据仓库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关联规则挖掘、分类与预测、聚类分析等。通过数据挖掘,可以从数据仓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决策提供支持。1.3.4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与平台包括WEKA、RapidMiner、SPSSModeler等。这些工具与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挖掘算法和可视化功能,有助于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第2章数据挖掘任务与算法2.1数据挖掘任务概述数据挖掘任务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发觉隐藏的模式、关系和洞见的过程。本章将重点介绍数据挖掘中的主要任务,包括关联规则挖掘、聚类分析和分类与预测。这些任务在商业、科研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为决策制定提供支持。2.2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挖掘旨在发觉数据中项之间的有趣关系。它主要用于购物篮分析、交叉销售和顾客行为分析等领域。关联规则挖掘的核心算法包括:Apriori算法:通过迭代搜索频繁项集,关联规则。FPgrowth算法:利用频繁模式树结构,减少数据库扫描次数,提高挖掘效率。2.3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是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组,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聚类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Kmeans算法: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通过迭代更新聚类中心,将数据分为k个类别。层次聚类算法:根据对象间的距离,构建聚类树,从而形成层次结构。密度聚类算法:根据数据分布的密度,自动确定聚类个数和聚类边界。2.4分类与预测分类与预测是数据挖掘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根据已有数据构建分类模型,对未知数据进行分类或预测。常见的分类与预测算法包括:决策树:通过树结构进行分类,具有易于理解、便于实现等优点。朴素贝叶斯分类器:基于贝叶斯定理,利用特征之间的条件独立性进行分类。支持向量机(SVM):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将不同类别的数据分开。神经网络:模拟人脑神经元结构,通过学习输入输出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行分类与预测。本章对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及相应算法进行了介绍,旨在为实际应用中的数据分析和挖掘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第3章数据可视化技术3.1数据可视化基础数据可视化是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形、图像等可视化元素表现出来的技术,旨在帮助人们理解和分析数据背后的规律和关系。本节将从数据可视化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流程三个方面展开介绍。3.1.1基本概念数据可视化涉及的关键概念包括数据、视觉元素、可视化映射和交互等。其中,数据是可视化的基础,视觉元素是数据的表现形式,可视化映射是数据与视觉元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交互则是用户与可视化结果之间的互动过程。3.1.2类型根据数据特性和应用场景,数据可视化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描述性可视化:展示数据的分布、趋势和模式等。(2)分析性可视化:辅助用户进行数据摸索、分析和挖掘。(3)交互式可视化:通过用户交互,动态调整可视化结果,提高数据摸索的效率。(4)信息可视化:以图形、图像等方式展示信息,便于用户理解和记忆。3.1.3流程数据可视化的一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数据预处理:对原始数据进行清洗、筛选、聚合等操作,为可视化做好准备。(2)设计可视化映射:根据数据特性和分析目标,选择合适的视觉元素和映射方法。(3)可视化实现:利用可视化工具或编程语言,实现可视化方案。(4)评估与优化:评估可视化结果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根据用户反馈进行优化。3.2常见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可分为桌面应用、在线平台和编程库三类。以下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工具。3.2.1桌面应用(1)MicrosoftExcel: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功能强大,易于上手。(2)Tableau:提供丰富的可视化选项和交互式分析功能,适用于企业级应用。(3)PowerBI:微软推出的一款商业智能工具,支持多种数据源和可视化效果。3.2.2在线平台(1)GoogleCharts:Google推出的免费在线图表工具,支持多种图表类型和简单易用的API。(2)Highcharts:一款功能丰富的图表库,支持大部分主流浏览器,易于集成。(3)ECharts:百度开源的一款图表库,提供丰富的图表类型和灵活的配置选项。3.2.3编程库(1)Matplotlib:Python中的数据可视化库,支持多种图表类型和定制化绘图功能。(2)Seaborn:基于Matplotlib的统计图形可视化库,提供更美观的默认样式和高级接口。(3)ggplot2:R语言中的数据可视化包,遵循图形语法(GrammarofGraphics)理念,具有高度的可定制性。3.3可视化设计原则与应用实例为了提高数据可视化的效果和用户体验,以下介绍一些可视化设计原则,并结合实际应用场景给出实例。3.3.1设计原则(1)简洁性:避免过多冗余信息,突出重点,便于用户快速理解。(2)一致性:保持视觉元素和布局的一致性,降低用户认知负担。(3)可读性:保证可视化元素的清晰可读,如字体、颜色、线条等。(4)适应性:根据不同的设备和屏幕尺寸,调整可视化布局和元素大小。(5)交互性:提供适当的交互功能,帮助用户摸索和挖掘数据。3.3.2应用实例(1)地图可视化:展示地理位置相关数据,如疫情分布、交通流量等。实例:利用ECharts绘制中国地图,展示各省市的GDP数据。(2)时间序列分析:观察数据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股票价格、气温变化等。实例:使用Matplotlib绘制折线图,展示某股票近一年的股价走势。(3)分类数据比较:对不同类别的数据进行比较,如产品销量、市场份额等。实例:通过Tableau制作条形图,比较各产品线在最近一个季度的销售情况。(4)关联分析:分析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如购物篮分析、社交网络分析等。实例:利用Seaborn绘制热力图,展示不同商品之间的购买关联度。第4章机器学习算法与应用4.1机器学习概述机器学习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分支,在数据分析与挖掘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使计算机能够从数据中学习,从而实现预测和决策功能。本章将介绍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4.2监督学习算法监督学习是机器学习的一种方法,通过训练数据集来训练模型,从而使其能够对新的数据进行预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监督学习算法:4.2.1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预测连续值的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拟合数据点到一条直线,来最小化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误差。4.2.2逻辑回归逻辑回归是用于分类问题的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计算样本属于某一类别的概率,从而实现对样本的分类。4.2.3决策树决策树是一种基于树结构进行分类和回归的算法。它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和答案来对数据进行划分,从而实现预测。4.2.4随机森林随机森林是决策树的集成方法,通过构建多棵决策树并进行投票或平均,来提高预测准确性。4.2.5支持向量机(SVM)支持向量机是一种基于最大间隔原则的分类和回归算法。它通过寻找一个最优的超平面来将不同类别的样本分开。4.3无监督学习算法无监督学习是一种不需要标注训练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它通过挖掘数据本身的内在结构,实现对数据的聚类、降维和关联规则挖掘等任务。4.3.1Kmeans聚类Kmeans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将数据划分为K个类别,使得每个类别内的样本距离最小,不同类别间的样本距离最大。4.3.2层次聚类层次聚类通过构建树状结构,将相似的数据点逐步合并,从而形成聚类结构。4.3.3主成分分析(PCA)主成分分析是一种降维算法,通过提取数据的主要特征,将其转化为新的特征空间,从而实现降维。4.3.4关联规则挖掘关联规则挖掘用于发觉数据中变量之间的潜在关系。Apriori算法和FPgrowth算法是其中常见的实现方法。4.4强化学习算法强化学习是机器学习的另一种方法,通过学习策略来指导决策,以实现最大化累积奖励。4.4.1Q学习Q学习是一种基于价值的强化学习算法,通过构建Q表来存储每个状态动作对的期望奖励。4.4.2深度Q网络(DQN)深度Q网络将Q学习与深度学习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来近似Q函数,从而解决大规模问题。4.4.3策略梯度方法策略梯度方法是一种直接优化策略的强化学习算法。它通过梯度上升来调整策略参数,以最大化期望奖励。4.4.4近端策略优化(PPO)近端策略优化是一种高效的策略梯度方法,通过对策略的更新进行约束,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第5章深度学习技术与应用5.1深度学习概述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年来在诸多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章将重点介绍深度学习的基本概念、主要模型及其在数据分析与挖掘中的应用。深度学习通过构建多层次的神经网络,自动提取数据的高级特征,从而实现对复杂数据的分析与挖掘。5.2卷积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NeuralNetworks,CNN)是一种特殊的神经网络结构,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其主要特点包括局部感知、权值共享和参数较少等。本节将详细介绍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结构、训练方法及其在图像分类、目标检测等任务中的应用。5.2.1卷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卷积层池化层全连接层5.2.2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方法损失函数优化算法5.2.3应用案例图像分类目标检测图像分割5.3循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NeuralNetworks,RNN)是一种能够处理序列数据的神经网络结构。它在自然语言处理、时间序列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节将介绍循环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改进模型及其在文本分类、机器翻译等任务中的应用。5.3.1循环神经网络基本结构单层循环神经网络双向循环神经网络深层循环神经网络5.3.2改进模型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5.3.3应用案例文本分类机器翻译时间序列预测5.4对抗网络对抗网络(GenerativeAdversarialNetworks,GAN)是一种通过对抗性训练来学习数据分布的模型。它由器和判别器组成,器接近真实数据分布的数据,判别器判断输入数据是真实数据还是数据。本节将介绍对抗网络的原理、训练方法及其在图像、风格迁移等任务中的应用。5.4.1对抗网络基本原理器与判别器对抗性训练过程5.4.2训练方法与技巧损失函数设计模型稳定性与收敛性5.4.3应用案例图像风格迁移数据增强第6章文本挖掘与自然语言处理6.1文本挖掘概述文本挖掘,又称文本数据挖掘,是指从大规模文本集合中通过智能算法发觉和提取有价值信息的过程。它结合了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文本挖掘技术在社会媒体分析、情感分析、信息检索、知识发觉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6.2词向量与词嵌入词向量与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基础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将词汇映射为高维空间中的向量表示,以捕捉词汇的语义信息。词向量模型如Word2Vec和GloVe等,通过神经网络训练得到词向量,有效解决了传统基于词典的文本表示方法的不足。6.2.1词向量模型词向量模型主要包括基于矩阵的分布表示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表示方法。其中,神经网络模型如CBOW和SkipGram通过上下文信息预测目标词或词向量,从而学习得到低维、密集的词向量。6.2.2词嵌入的应用词嵌入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文本分类、情感分析、机器翻译等。通过词嵌入,模型可以更好地捕捉词汇的语义和语法信息,提高任务的效果。6.3主题模型主题模型是一种无监督的学习方法,用于发觉大规模文本集合中的潜在主题。其核心思想是认为文本由多个主题按照一定比例,通过概率模型对主题进行建模。6.3.1主题模型的发展主题模型起源于概率模型,如PLSA和LDA等。PLSA通过矩阵分解将文本表示为主题和词的分布,而LDA则进一步引入了狄利克雷先验,使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6.3.2主题模型的应用主题模型在文本分类、信息检索、推荐系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通过挖掘文本中的潜在主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提高相关任务的功能。6.4情感分析情感分析,又称情感倾向性分析,是指识别和判断文本中所表达的主观情感倾向。情感分析在社交媒体、评论分析、舆情监测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6.4.1情感分析任务情感分析主要包括情感分类、情感极性判断和情感强度估计等任务。根据应用需求,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情感粒度进行分析。6.4.2情感分析方法情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基于词典的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和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基于词典的方法通过情感词典和规则对文本进行情感分析;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通过训练分类器对情感进行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则利用神经网络模型自动提取文本特征,提高情感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6.4.3情感分析的应用情感分析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电商评论分析、股票市场预测、电影评论分析等。通过情感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用户需求,改进产品和服务;部门可以监测网络舆情,维护社会稳定。第7章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7.1社交网络分析概述社交网络分析是通过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关系及其属性进行挖掘和分析,以揭示用户行为、网络结构及信息传播规律的一种技术。本章主要介绍社交网络分析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领域。7.2社区发觉与演化分析社交网络中的社区发觉是指将网络中的用户划分为若干个具有相似特征的群体,从而揭示网络中的结构特征和用户间的紧密关系。本节主要讨论以下内容:社区发觉算法:介绍常见的社区发觉算法,如基于模块度的方法、层次聚类方法以及标签传播方法等;社区演化分析:分析社交网络中社区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社区演化趋势及原因;应用案例:展示社区发觉与演化分析在推荐系统、网络舆情监控等领域的实际应用。7.3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用户行为分析与预测旨在通过对社交网络中的用户行为进行挖掘,发觉用户的行为规律和潜在需求,为个性化推荐、广告投放等应用提供依据。本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用户行为特征提取:介绍如何从用户数据中提取有效的行为特征,如用户活跃度、兴趣偏好等;用户行为分析模型:探讨基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构建的用户行为分析模型;用户行为预测:介绍时间序列分析、矩阵分解等技术在用户行为预测中的应用。7.4网络影响力分析网络影响力分析关注社交网络中用户或信息对其他用户的影响程度,对于舆论引导、品牌传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讨论以下内容:网络影响力评估指标:介绍常见的网络影响力评估指标,如度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介数中心性等;网络影响力传播模型:探讨基于病毒传播、社会强化等机制构建的网络影响力传播模型;应用案例:展示网络影响力分析在社交媒体营销、网络舆情监控等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可以了解社交网络分析与挖掘的技术原理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为实际工作中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第8章推荐系统技术与应用8.1推荐系统概述推荐系统作为信息过载时代的一种有效解决手段,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推荐服务。本章将从推荐系统的基本原理、技术架构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推荐系统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8.2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内容的推荐方法通过分析项目的特征信息,构建用户兴趣模型,从而为用户推荐与其兴趣相似的项目。本节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内容分析:对项目特征进行提取和表示,如文本、图像、音频等;(2)用户兴趣建模:通过分析用户历史行为数据,构建用户兴趣向量;(3)相似度计算:计算用户兴趣向量与项目特征向量之间的相似度;(4)推荐算法:根据相似度排序,为用户推荐与其兴趣相似的项目。8.3协同过滤推荐协同过滤推荐是一种基于用户历史行为数据的推荐方法,通过挖掘用户之间的相似性或项目之间的相似性,为用户推荐项目。本节将介绍以下内容:(1)用户协同过滤:通过分析用户之间的相似度,为用户推荐与其相似用户喜欢的项目;(2)项目协同过滤:通过分析项目之间的相似度,为用户推荐与其历史行为相似的项目;(3)相似度计算方法:介绍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如余弦相似度、皮尔逊相关系数等;(4)冷启动问题:探讨新用户或新项目加入系统时,如何解决协同过滤推荐中的冷启动问题。8.4混合推荐方法混合推荐方法结合了多种推荐技术的优点,以提高推荐系统的准确性和鲁棒性。本节将重点介绍以下内容:(1)组合策略:介绍如何将不同推荐方法进行有效组合,如加权平均、切换策略等;(2)特征级融合:在特征层面将不同推荐方法的输出进行融合,提高推荐效果;(3)模型级融合:通过构建统一的推荐模型,融合不同推荐方法的优点,提高推荐功能;(4)应用案例:分析实际应用中混合推荐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读者将对推荐系统技术及其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实际应用推荐系统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第9章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9.1时间序列分析概述本章主要介绍时间序列分析与预测的相关概念、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时间序列分析是统计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旨在挖掘数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为预测未来趋势和模式提供理论依据。9.2传统时间序列模型本节详细阐述传统时间序列模型,包括自回归模型(AR)、移动平均模型(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以及季节性时间序列模型(SARIMA)。通过这些模型,我们可以捕捉时间序列数据的线性关系和季节性特征,从而对未来的趋势进行预测。9.2.1自回归模型(AR)自回归模型是一种描述时间序列数据与其历史值之间关系的模型。本节将介绍AR模型的基本原理、参数估计及预测方法。9.2.2移动平均模型(MA)移动平均模型通过计算过去若干个观测值的加权平均值来预测未来值。本节将探讨MA模型的原理、参数估计和预测方法。9.2.3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R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结合了AR模型和MA模型的优点,可以更准确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