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自动化系统作业指导书TOC\o"1-2"\h\u12335第1章绪论 371871.1工业自动化系统概述 3148921.2工业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与趋势 3204231.3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领域 416309第2章自动化设备与传感器 572602.1常用自动化设备 512852.1.1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58622.1.2工业PC 57162.1.3交流伺服系统 5273322.1.4变频器 5161312.2传感器及其应用 584482.2.1传感器概述 554492.2.2常见传感器类型 516322.2.3传感器应用 6131102.3执行器及其应用 6119232.3.1执行器概述 6287502.3.2常见执行器类型 690482.3.3执行器应用 69845第3章自动控制理论基础 6311343.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659063.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7134673.3控制系统的功能指标 72629第4章PLC编程与应用 737484.1PLC概述 72244.2PLC的编程语言 7158254.3PLC的编程与调试 722269第5章工业通信网络 7150255.1工业通信网络概述 7256995.1.1工业通信网络的组成 74025.1.2工业通信网络的特点 8207755.1.3工业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8192505.2常用工业通信协议 8184645.2.1Modbus 8245335.2.2Profibus 8159125.2.3CAN 895.2.4DeviceNet 9318125.2.5EtherCAT 9308915.3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 919492第6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9255696.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础 9249926.1.1设计原则 9264136.1.2设计步骤 10125726.1.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10324476.2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与制动 1086906.2.1保护设计 10104186.2.2制动设计 10177536.3电气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 1058506.3.1抗干扰措施 10157186.3.2抗干扰元件选择 1110946.3.3抗干扰测试与优化 117438第7章技术应用 11296137.1工业概述 1144447.1.1定义与分类 1116247.1.2发展历程 11259137.1.3应用领域 11223467.2工业的结构与原理 11154687.2.1结构组成 11257797.2.2工作原理 1219947.3工业编程与控制 1286897.3.1编程方式 129357.3.2控制系统 12242407.3.3控制策略 12233037.3.4通信与协同 1221473第8章自动化生产线设计 1274568.1自动化生产线概述 12280738.2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 12246238.2.1布局设计原则 12249428.2.2布局设计步骤 139408.3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选型与调试 13229608.3.1设备选型原则 13218538.3.2设备选型步骤 1334128.3.3设备调试 1314309第9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 1416659.1工业自动化系统维护策略 1478569.1.1定期维护 14156919.1.2预防性维护 1447259.1.3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 1432549.1.4技术更新与升级 14191139.2常见故障诊断方法 14319649.2.1人工巡检 1429619.2.2仪器检测 14294989.2.3软件诊断 14137809.2.4故障树分析 1588189.3故障处理流程与案例分析 1571079.3.1故障处理流程 1574249.3.2案例分析 154523第10章工业自动化系统项目实施与管理 151912410.1项目实施流程 15663710.1.1项目立项 151611710.1.2项目策划 152117510.1.3设备选型与采购 15769810.1.4系统设计与开发 161498710.1.5系统实施与调试 162923510.1.6培训与交付 161893610.2项目管理与团队协作 16527810.2.1项目进度管理 16517610.2.2资源管理 161394310.2.3质量管理 162803910.2.4风险管理 161129410.2.5团队协作 161982810.3项目验收与评价体系 163093310.3.1项目验收标准 16524210.3.2项目验收流程 161750310.3.3项目评价 162243610.3.4评价体系 16第1章绪论1.1工业自动化系统概述工业自动化系统是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涉及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它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装备、控制策略和信息系统,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检测、调节、控制和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和保证生产安全。工业自动化系统已成为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和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1.2工业自动化系统发展历程与趋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业自动化系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单一设备自动化,发展到现在的集成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其主要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单一设备自动化阶段:主要采用机械和电气控制系统,实现对单个设备的自动化控制。(2)过程自动化阶段:以集散控制系统(DCS)为代表,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制造自动化阶段: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和技术为核心,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的自动化。(4)集成自动化阶段:通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各种自动化系统的集成。(5)智能化和网络化阶段:以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实现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和网络化。未来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实现设备、工厂、企业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信息共享。(2)智能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3)工业大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有力支持。(4)绿色制造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贯彻,实现生产过程的环境友好和资源高效利用。1.3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领域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领域包括:(1)传感器技术:用于自动检测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物理量和化学量,为控制系统提供实时、准确的信息。(2)执行器技术:根据控制信号,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调节和控制。(3)控制技术:包括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稳定、精确和高效控制。(4)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自动化装备和控制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5)网络通信技术:实现设备、控制系统、企业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协同工作。(6)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7)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的优化、故障诊断、智能决策等方面,提高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化水平。(8)系统集成技术:通过对各类自动化系统和设备的集成,实现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优化和管理。第2章自动化设备与传感器2.1常用自动化设备2.1.1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是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通过用户编程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它具有可靠性高、灵活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类自动化生产线。2.1.2工业PC工业PC作为人机界面和数据处理的中心,负责监控系统运行状态,进行数据处理和存储。它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接口,能满足各种工业应用场景的需求。2.1.3交流伺服系统交流伺服系统是一种高功能的电机驱动系统,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控制简单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自动化设备中的运动控制。2.1.4变频器变频器是调节交流电机转速的电子设备,通过改变电机供电频率和电压,实现对电机转速的精确控制。它在节能和调节设备运行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2传感器及其应用2.2.1传感器概述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2.2.2常见传感器类型(1)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等参数,如电位器式位移传感器、电感式位移传感器等。(2)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液体、气体或蒸汽的压力,如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应变片式压力传感器等。(3)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环境或设备温度,如热电阻、热电偶等。(4)流量传感器:用于测量流体介质的流量,如电磁流量计、涡街流量计等。2.2.3传感器应用传感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1)生产过程监控: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关键参数,为控制系统提供依据。(2)故障诊断:利用传感器检测设备运行状态,发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故障诊断和预警。(3)自动调节:通过传感器反馈信号,实现设备的自动调节,保证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2.3执行器及其应用2.3.1执行器概述执行器是自动化系统中的执行机构,负责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机械动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2.3.2常见执行器类型(1)电动执行器:如电动调节阀、电动蝶阀等,具有控制精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2)气动执行器:如气动调节阀、气动蝶阀等,具有结构简单、动作迅速、维护方便等特点。(3)液压执行器:如液压缸、液压马达等,具有输出力矩大、运动平稳等优点。2.3.3执行器应用执行器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1)流程控制:通过执行器调节阀门、泵等设备,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稳定性。(2)运动控制:利用执行器驱动机械装置,实现定位、搬运、装配等动作。(3)安全保护:执行器在紧急情况下迅速采取措施,保证设备和人员安全。第3章自动控制理论基础3.1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本节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系统的定义、分类及其基本构成。阐述自动控制系统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开环控制系统与闭环控制系统的区别和联系。3.2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本节从数学角度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分析,介绍线性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等数学模型,以及如何建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3.3控制系统的功能指标本节介绍评价自动控制系统功能的指标,包括稳态功能指标和动态功能指标。详细讲解稳态误差、调整时间、超调量等功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第4章PLC编程与应用4.1PLC概述本节介绍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结构组成及其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4.2PLC的编程语言本节详细讲解PLC的编程语言,包括指令表、梯形图、功能块图、顺序功能图和结构化文本等,并对各类编程语言的特点和应用进行阐述。4.3PLC的编程与调试本节介绍PLC编程的基本步骤,包括硬件配置、软件编程、仿真测试和现场调试。讲解编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进行故障排查和系统优化,保证PLC控制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第5章工业通信网络5.1工业通信网络概述工业通信网络是工业自动化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担着各种设备、控制系统及上位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任务。本章主要介绍工业通信网络的组成、特点及发展趋势。通过了解工业通信网络的基本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5.1.1工业通信网络的组成工业通信网络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通信介质:包括有线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和无线介质(如无线电波、红外线等)。(2)通信设备:包括网络接口卡、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3)通信协议:用于规定数据传输的格式、速率、编码等。(4)网络管理软件:用于监控和管理整个网络,保证网络的稳定运行。5.1.2工业通信网络的特点(1)实时性:工业通信网络需要满足实时性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的快速响应。(2)可靠性:工业通信网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以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稳定运行。(3)安全性:工业通信网络需要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以防止生产数据泄露。(4)兼容性:工业通信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以满足不同厂商设备的互操作性。5.1.3工业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1)工业以太网的广泛应用:工业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其在工业通信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2)工业物联网的融合:工业物联网技术与工业通信网络的融合,将进一步提高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3)5G技术在工业通信网络中的应用:5G技术的高速度、低时延、大连接数等特点,将为工业通信网络带来更多可能性。5.2常用工业通信协议常用的工业通信协议有Modbus、Profibus、CAN、DeviceNet、EtherCAT等。以下对这些协议进行简要介绍。5.2.1ModbusModbus是一种串行通信协议,由Modicon公司于1979年推出。它采用主从通信方式,具有简单、可靠、易于实现等特点。5.2.2ProfibusProfibus是一种用于工厂自动化和过程自动化的现场总线标准,具有高速、高可靠性、良好的兼容性等特点。5.2.3CAN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CAN)是一种多主通信总线,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自动化等领域。5.2.4DeviceNetDeviceNet是一种基于CAN技术的工业网络,主要用于连接工业设备(如传感器、执行器等)。5.2.5EtherCATEtherCAT(EthernetforControlAutomationTechnology)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实时通信技术,具有高速、低时延、高可靠性等特点。5.3工业以太网及其应用工业以太网是近年来在工业通信网络领域迅速发展的一种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高速度:工业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可满足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2)低成本:采用以太网技术,可以降低系统成本。(3)易于维护:工业以太网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广泛的设备支持,便于维护和扩展。(4)高可靠性:工业以太网具有较高的抗干扰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工业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控制: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控制指令传输。(2)数据采集:利用工业以太网采集现场设备的数据,至上位机进行处理和分析。(3)远程监控:通过工业以太网实现远程监控,便于管理人员实时了解生产状况。(4)智能制造:工业以太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第6章电气控制系统设计6.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基础6.1.1设计原则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应遵循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操作便利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系统在实际运行环境中的功能要求,保证控制系统稳定、高效运行。6.1.2设计步骤(1)明确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2)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3)绘制电气原理图;(4)编制电气控制程序;(5)进行系统调试及优化。6.1.3控制系统硬件设计(1)控制器选择:根据控制对象的复杂程度及控制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器;(2)执行器选择:根据负载特性,选择合适的执行器;(3)传感器选择:根据被测参数,选择合适的传感器;(4)电气元件选型:根据控制系统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气元件,如继电器、接触器、开关等。6.2电气控制系统的保护与制动6.2.1保护设计(1)过载保护:对电机等负载进行过载保护,防止设备损坏;(2)短路保护:采用熔断器、断路器等设备,对短路电流进行保护;(3)过电压保护: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防止设备因电压过高而损坏;(4)欠电压保护:设置欠电压保护装置,防止设备因电压过低而影响正常运行。6.2.2制动设计(1)能耗制动:通过能耗电阻,将电机旋转惯量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实现制动;(2)反接制动:改变电机绕组的电源连接方式,使电机产生制动力矩;(3)再生制动:利用电机在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电能,将其回馈给电网或存储起来。6.3电气控制系统的抗干扰设计6.3.1抗干扰措施(1)合理布线:避免信号线与动力线、高压线等长距离平行布设,减少电磁干扰;(2)屏蔽:对敏感元件进行屏蔽,降低外界电磁干扰;(3)滤波:在信号输入、输出端加入滤波电路,抑制高频干扰;(4)接地:合理设计接地系统,降低干扰。6.3.2抗干扰元件选择(1)选用具有抗干扰功能的电气元件;(2)选择合适的滤波器、磁环等抗干扰器件;(3)选用抗干扰功能良好的传感器。6.3.3抗干扰测试与优化(1)进行抗干扰测试,验证抗干扰措施的有效性;(2)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提高抗干扰功能;(3)定期对系统进行维护,保证抗干扰功能稳定。第7章技术应用7.1工业概述7.1.1定义与分类工业是一种自动执行工作的设备,它能依靠自身的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工业任务。根据其结构形式和功能特点,工业可分为关节、直角坐标、圆柱坐标、并联和SCARA等。7.1.2发展历程工业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经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已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工业在精度、速度、负载能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7.1.3应用领域工业在汽车制造、电子电器、食品饮料、医药、物流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涉及焊接、装配、搬运、喷涂、检测等环节。7.2工业的结构与原理7.2.1结构组成工业主要由执行机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传感器和辅助设备等部分组成。其中,执行机构负责完成各种任务,驱动系统为提供动力,控制系统对整个进行指挥和协调,传感器用于检测和反馈信息,辅助设备包括工具、夹具等。7.2.2工作原理工业通过控制系统接收指令,驱动执行机构完成相应动作。驱动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实现的运动。传感器实时检测的位置、速度等信息,反馈给控制系统,保证按照预定轨迹进行作业。7.3工业编程与控制7.3.1编程方式工业编程方式主要有示教编程和离线编程两种。示教编程是通过手动操作,记录其运动轨迹和姿态,程序;离线编程则是在计算机上使用专门的软件进行编程,运动程序。7.3.2控制系统工业控制系统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部分包括控制器、驱动器、传感器等;软件部分主要包括运动控制算法、路径规划、任务调度等功能模块。7.3.3控制策略工业控制策略主要包括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等。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采用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等算法,实现精确、稳定的运动控制。7.3.4通信与协同工业需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和协同作业。常用的通信协议有TCP/IP、Modbus、Profibus等。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实现多台及自动化设备的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第8章自动化生产线设计8.1自动化生产线概述自动化生产线是工业自动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连续性、高效性和稳定性。本章主要介绍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8.2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8.2.1布局设计原则自动化生产线布局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理安排工艺流程,保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2)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降低投资成本;(3)考虑生产安全,保证设备操作和维护的便捷性;(4)适应生产需求变化,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8.2.2布局设计步骤(1)分析生产任务,明确生产目标;(2)确定生产线的类型和规模;(3)绘制工艺流程图,分析设备布局关系;(4)设计初步布局方案,并进行优化;(5)制定详细的设备布局图和施工图;(6)审核布局设计方案,保证符合生产需求。8.3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选型与调试8.3.1设备选型原则自动化生产线设备选型应遵循以下原则:(1)满足生产需求,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2)技术先进,功能稳定,安全可靠;(3)易于操作和维护,降低劳动强度;(4)节能环保,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5)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8.3.2设备选型步骤(1)分析生产需求,明确设备功能;(2)调研市场,了解各类设备的技术功能和价格;(3)比选设备,制定初步设备选型方案;(4)组织专家评审,确定最终设备选型;(5)签订设备采购合同,保证设备质量。8.3.3设备调试设备调试是保证自动化生产线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设备安装:按照施工图纸进行设备安装,保证设备位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2)电气接线:按照电气原理图进行设备电气接线,保证接线正确无误;(3)软件编程:编写设备控制程序,实现设备自动化运行;(4)调试运行:对设备进行空载、负载调试,检查设备运行状况;(5)故障排除:针对调试过程中发觉的问题,及时进行故障排除;(6)功能优化:根据生产实际,调整设备参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上步骤,完成自动化生产线的布局设计、设备选型和调试工作,为工业生产提供稳定、高效的自动化解决方案。第9章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与故障处理9.1工业自动化系统维护策略9.1.1定期维护工业自动化系统的定期维护是保证系统稳定运行的关键措施。应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包括设备检查、部件更换、功能测试等内容,并根据设备的具体运行状况调整维护周期。9.1.2预防性维护基于设备运行数据和历史故障记录,开展预防性维护工作,针对易损件和关键部件进行重点监控和提前更换,降低故障率。9.1.3状态监测与故障预测运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振动分析、温度监测、油液分析等,实时收集设备状态数据,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潜在的故障,提前采取措施。9.1.4技术更新与升级根据技术发展和企业需求,对自动化系统进行定期技术更新和升级,提高系统功能和可靠性。9.2常见故障诊断方法9.2.1人工巡检通过人工巡检,观察设备运行状况,发觉异常现象,结合经验判断故障原因。9.2.2仪器检测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设备的关键参数进行检测,如电压、电流、温度等,以数据为依据分析故障。9.2.3软件诊断利用专业的诊断软件,对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快速定位故障点。9.2.4故障树分析构建故障树,将故障现象与可能的原因进行逻辑关联,逐层排查,找出故障根源。9.3故障处理流程与案例分析9.3.1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报警:设备发生故障时,及时报警,通知相关人员。2)故障确认: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监护权争议调解与监护责任转移协议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车库设施买卖及安装服务协议书3篇
- 2024版工业厂区隔音墙施工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劳动合同变更及员工绩效奖金发放规范3篇
- 2024环保企业垃圾清运服务采购合同
- 《企业的扩充与重整》课件
-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任务限时集训11词语蹭标点连贯三含解析
- 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8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24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教学案新人教版
-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十四讲选修地理第76课时环境保护教学案含解析
- 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第2部分专项技能突破专题1客观题四类题型突破教案
- 对外经贸大学管理学原理复习大纲精品
- FSSC运营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办法)
- 警察公安工作汇报ppt模板ppt通用模板课件
- 电动平板车的使用和管理细则
- 河北省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
- 明天会更好歌词完整版
- (完整)中考英语首字母填空高频词
- 影像科目标责任书
- 智能蒙皮天线分布式设计研究
-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资料填写示例
- 美能达a7相机中文说明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