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专题九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 专题九 单元学习小结 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学习小结1.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区别和实质(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美苏冷战对峙的历史影响(1)消极影响: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政治上,严重恶化了国际关系,使战后世界分裂为两个敌对的阵营;经济上,严重妨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军事上,由于两个军事集团扩军备战,局部战争不断,使世界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2)积极影响:美苏实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动武,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世界的整体发展;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与利益,组成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崛起。3.战后欧洲国家联合的必要性(1)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2)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和发展经济。(3)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4)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国的控制之下,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摆脱美国、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4.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由于长期竞争,实力相对衰落。(2)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的多极化,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4)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会主义阵营瓦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共同构成了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5.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1)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多极化是一个趋势,即世界是由多种力量、多种社会制度、多种发展模式和多种价值观构成的,它承认了世界的多样性。各种力量之间的平衡与制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维护了世界和平。(2)它促进了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了对付共同的威胁——恐怖主义,大国之间开始尝试进行新的对话,并加强合作,从而使大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缓和。(3)使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两个主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4)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多极化趋势对于发展中国家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1.二战后,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认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国必须把苏联看成政治上的敌手;美国若拥有足够的武力并准备使用它,那就用不着真正动武,便可遏制住苏联,迫使它退却。他声称必须用消除非共产主义世界中存在的大片软弱和脆弱地区的方法,来遏制苏联。凯南提出这个观点的依据不包括()A.美国实力强大B.美国确立了世界霸权C.苏联能与美国抗衡D.西欧传统强国普遍衰落2.下列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表现,正确的是()①冷战②杜鲁门主义③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⑤朝鲜战争A.①eq\b\lc\{\rc\(\a\vs4\al\co1(②,③,④,⑤))B.eq\b\lc\{\rc\(\a\vs4\al\co1(①\b\lc\{\rc\(\a\vs4\al\co1(②,③,④)),⑤))C.①eq\b\lc\{\rc\(\a\vs4\al\co1(②,③\b\lc\{\rc\(\a\vs4\al\co1(④,⑤))))D.eq\b\lc\{\rc\(\a\vs4\al\co1(①,②,③,④,⑤))3.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宗旨和原则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4.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问题是()A.世界日益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B.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形成C.西欧、日本努力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D.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5.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争霸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①浪费了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②导致两个德国和两个朝鲜的出现③使各国人民一直处于核战争的恐惧之中④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6.某文章在分析当今国际格局时采用了一个示意图(如右图),该图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强”的趋势,天平的一边如果是美国,那么另一边应是()A.日中俄印B.法德英日C.欧日俄中D.亚非拉美题号123456答案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材料二有一种观点认为:“苏联的极权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扩展以及斯大林的偏执狂是冷战产生的根源,美国是为了对付苏联威胁才不得不做出必要的反应而采取遏制政策的。”材料三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至连国内的经济改革和发展计划也邀请美国等国家帮助制定。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具体表现有哪些?(2)你同意材料二中的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苏联对美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解析】单元学习小结强化训练1.B[仔细阅读材料,材料信息表明,二战后期,美国实力强大,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西欧国家普遍衰落,为此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故A、C、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美国力图确立其世界霸权,而不是已经确立了世界霸权,因为还有苏联的制约,故B符合题意。]2.B[二战后,冷战、热战并存。杜鲁门主义、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都属于美国冷战的具体措施,故B图示最科学。朝鲜战争并不是冷战政策的表现,故A、C两项图示错误。冷战与杜鲁门主义、对西欧国家经济援助、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故D项图示不合理。]3.D[不结盟运动并没有壮大国际社会主义力量,故D表述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可知A表述正确。从材料中“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可知B正确。C是不结盟运动的影响,表述正确。故答案为D。]4.D[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三幅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三幅图反映的事件与A、C无关,可排除;B说法错误。]5.B[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不是“冷战”导致的,应排除有④的选项。]6.C[当今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趋势,其中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欧日俄中是几个力量中心,法国、德国、英国还不能单独成为世界的一极,故B错误。印度或非洲及拉美虽然正在崛起,但未能形成“一极”,故A、D两项错误。]7.(1)欧洲冷战:美国实行“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苏联成立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约组织;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亚洲热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不同意。理由:二战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合作的基础;美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美苏两国相互猜疑,互不信任;美国积极推行霸权主义,积极反苏、反共。(3)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对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