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世界文明视域来看,经学兴起的环境,相当于沃格林所谓的“天下时代”,上古文明“治出于一”的宇宙论王制式微,以礼乐而达成的“仪式化一致”不再有效,“治出于二”状况下各大轴心文明逐渐确立了“文本性一致”。六经构建了一个作为中华文明之正典的“文本世界”,此一“文本世界”的建立在古代以色列、古印度和古希腊等各大文明中构成平行性的事件。就起源而言,六经皆史,其涉及的字面内容以三代政教实践为主体,上及尧舜时代,下至孔子所在的鲁国。真正的问题是,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何以被视为承载作为大经大法的常道?孔子及其门人构建六经的方式是删削王官之旧史,使之由“史”而“经”,但这一转换,如何可能?六经构建了一个作为中华文明之正典的“文本世界”。六艺之所以能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与孔子被符号化为“圣”者,是同步化过程。六经虽然记述的是历代君主的治理实践,但其隐性主体则是圣人。《春秋》之所以被符号化为经,并不是因为它以鲁国视角所记载的事件或人物,而是因为记者。史官书写的《春秋》与孔子所作之《春狄》,所载之事并无本质区别,经之所以为经,并不在于所记之事。在“文”上,史官所记者为史,孔子所作者为经,其关键在于孔子通过鲁史所记之事确立了“义”,这“义”并非一般性的道义。《春秋》所立之义,与“王者之迹”关系甚大:《诗》之所以为《诗》,在于它是王化之踪迹,而《春秋》则是天子失官、王化之迹熄灭后,圣人所立之义。春秋时代,统治者不再是垄断通天权力的君巫合一者,而是作为“人爵”的世俗君主;同时,一个“精神性的天下”出现并与“政治性的天下”区别开来,“圣”被归属于“天爵”,成为精神性天下的担纲主体。“圣”者是有德而无位的“无冕之王”、精神领域的“王者”。《郭店楚简•五行》谓“闻而知之,圣也。圣人知天道也”,圣的根本特征是知天道,因为知天道,所以对秩序具有开创性能力,“作者之谓圣”(《礼记•乐记》)。“圣”虽具有立法者(“作者”)的定位,但其所确立的不再是某一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而是一方面以其自身生命存在挺立人极,其生命存在成为人之所以为人之原理的饱满性展现;另一方面,圣人基于人性的理解而确立文明秩序的基本原理,落实到“六经”所构筑的文本世界,后者内蕴超越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的普遍道义和秩序原理,其核心仍然是天下秩序,只不过它是以圣人为担纲者的“精神性天下”,它一方面回应人的安身立命问题,另一方面提供检讨“政治性天下”的尺度和判准。以六经的圣者之法检讨、反思具体社会的一王一代之法,这才有《春秋》“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史记•太史公自序》)所据之“义”,这恰恰是王官旧史所不具备的。王官之六艺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发生了由史而经的转化。孔子被符号化为圣人,其人格被视为“天地之德”的充分体现。如果说“圣”之“德”与天相通,那么,“经”则是“圣”之“文”,“文”则是“德”的客观化表现。由此,六艺成为六经,孔子构筑的六经文本世界,被视为一种神圣性空间,它超越了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是百世之法,而非一代之法。正如王夫之说:“法备于三王,道著于孔子。”在天子失官、诸侯异政、百家异说的失序状况下,孔子及其后学致力于从精神与教化领域确立秩序。六经所记载的虽是一个民族及其代表人物探寻秩序和意义的历史,但经由“圣”的解释转化,则成为超越具体社会与具体历史的形上之“道”,这“道”意味着文明与秩序之原理和方向。由于“圣”与“经”两大符号是共构的,这使得“经”成为“众言淆乱”“百家异说”状况下可以有所折中的“共识性中心”。六经的文本世界也因此不再被视为表达个体思想和情感心志的子学言说,而是被视为向着历代圣贤人格开放的神圣文本空间。“经”的成立借助了“史”的外壳,在“政治性的天下”业已被缩减为膨胀了的“国”的失序状况下,《春秋》以一国之史为基础,以“属辞比事”的象征性方式,承载“天下”之规范性和普遍性的“义法”。而六经作为对王官史学的转化,就是孔子通过创造性解释在开创新的秩序纪元。六经所记载之人与事,虽在过去,但“圣”者之所志,则在未来。六经在历史中总是通过不断地解释而开放自身,六经之前,并非无道;六经之后,也并非意味着道仅仅存在于六经的文本世界之内,每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以自身方式探寻秩序和意义,都是参与道的方式,在每一个时代,六经总是通过新的解释者引入其体道经验而开显的新六经,六经在每个时代和社会的“生面”总是不尽相同,而对六经的解释本身,就构筑了中华文明在精神层面的连续性,它关联着对世界和人性的整体性理解,关联着对人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层解释,关联着对政治制度和社会规范之根据的理解。即便六经与经学博士制度和科举制度结合,获得了体制化支撑,但六经所提供的上述整体性解释也无法被化约为一套现成的具体结论,而总是在不同解释和争论的张力之中;甚至连经学文本自身就出现了从五经到四书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六经总是被解释的六经,总是通过解释被重新激活的六经。在当今各大文明碰撞的世界历史时代,对六经的创造性转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世界秩序和人类未来。六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在今天面对跨文化的处境,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经学文本的互鉴中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作为秩序原理与文明根基的六经,必须在应对个体问题、中国问题、人类问题和世界问题上显现自己的活力。这样的时代意识为六经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可能回到一个封闭的与世隔绝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所界定的世界,而是以开放性姿态、在不同文明的互鉴中提升自身、走向开放的世界和人类未来。因而,六经的研究也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训诂考辨,而是在承继千年传统而开启的统合古今之大视野中,走向思想的创造,唯其如此,六经才能成为我们时代的六经,才能成为具有未来意义的六经。(摘编自陈赟《经学的“返本”与“开新”》,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皆史,其史料主体是从尧舜至春秋鲁国的政教实践,后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六艺也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B.六经并非封闭而一成不变,它在历史中总是通过不断解释而开放自身,每个时代的解释者都可以引入其体道经验而开显新的六经。C.六经记载了汉民族及其代表人物探寻秩序和意义的历史,但经由孔子的创造性解释转化成意味着文明与秩序之原理和方向的“道”。D.圣人之所以被视为“圣”,是因为他“知天道”,不仅确立了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而且确立了文明秩序的基本原理。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经作为中华文明正典的文本世界,不仅有王者之史,更有圣人之义,而六经之所以能成“经”,关键在于后者。B.六经是中华文明的根基,蕴涵着中国人的秩序原理,但只有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才能在应对当今众多问题上彰显活力。C.“圣”与“经”两大符号的共构使“经”成为“共识性中心”,也使六经的文本世界被视为向历代圣贤人格开放的神圣文本空间。D.春秋时代的人君不仅拥有一个“政治性的天下”,还拥有一个“精神性的天下”,后者可以用来评判和检讨前者。3.下列名言中可引证第四段主要观点的一项是()A.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战国末学者韩非子B.固贵约六经之旨,而随时撰述以究大道也。——清代史学家章学诚C.经名始自孔子,经学传于孔门。——中国近代经学家皮锡瑞D.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明末清初经学家黄宗羲4.全文对两个核心问题依次阐释,试概括这两个问题。5.有同学认为六经只是先秦的文化,距今数千年,在今天已没有学习的必要。读了本文,你将用文中的哪些观点反驳他?〖答案〗1.D2.D3.C4.核心问题一:六艺是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为六经的?(或六艺为什么能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核心问题二:当代中国该怎样实现六经的创造性转化?(或当代中国该怎样使六经成为新时代的六经?)5.①六经是百世之法,非一代之法;②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解释、激活六经;③当代中国依然需要用六经应对当今各大文明的碰撞;④六经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在当代中国依然需要表达和延续。〖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不仅确立了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错误,结合原文第三段“但其所确立的不再是某一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可知,原文是说“确立的不再是某一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选项“确立了具体社会内部的礼法”曲解文意。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春秋时代的人君不仅拥有一个‘政治性的天下’,还拥有一个‘精神性的天下’”错误,结合原文第三段“春秋时代,统治者不再是垄断通天权力的君巫合一者,而是作为‘人爵’的世俗君主;同时,一个‘精神性的天下’出现并与‘政治性的天下’区别开来”“另一方面,圣人基于人性的理解而确立文明秩序的基本原理……其核心仍然是天下秩序,只不过它是以圣人为担纲者的‘精神性天下’”可知,春秋时代的人君只拥有一个“政治性的天下”,“精神性的天下”是圣人所拥有的。选项“春秋时代的人君不仅拥有……还拥有……”扩大范围。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首先注意第四段主要观点是该段首句,即“王官之六艺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发生了由史而经的转化”。A.可引证变法的重要性。B.可引证六经可以不断产生新的解读。C.可引证第三段主要观点,即“王官之六艺经由被符号化为圣人的孔子的改造,发生了由史而经的转化”。D.可引证六经之道并非只是圣贤的专利。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1)结合原文第二段“六艺之所以能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与孔子被符号化为‘圣’者,是同步化过程”可知,核心问题1是六艺是如何(创造性地)转化为六经的?(或六艺为什么能由史而被符号化为六经?)(2)结合原文第七段“在当今各大文明碰撞的世界历史时代,对六经的创造性转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世界秩序和人类未来”可知,核心问题2是当代中国该怎样实现六经的创造性转化?(或当代中国该怎样使六经成为新时代的六经?)【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1)结合原文第四段“由此,六艺成为六经,孔子构筑的六经文本世界,被视为一种神圣性空间,它超越了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是百世之法,而非一代之法”可知,它越了具体社会和特定时代,六经是百世之法,非一代之法,在今天有学习的必要;(2)结合原文第六段“六经之后,也并非意味着道仅仅存在于六经的文本世界之内,每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以自身方式探寻秩序和意义,都是参与道的方式,在每一个时代,六经总是通过新的解释者引入其体道经验而开显的新六经,六经在每个时代和社会的“生面”总是不尽相同”和“但六经所提供的上述整体性解释也无法被化约为一套现成的具体结论,而总是在不同解释和争论的张力之中;甚至连经学文本自身就出现了从五经到四书的变化。在这个意义上,六经总是被解释的六经,总是通过解释被重新激活的六经”可知,每个人在其生活实践中以自身方式探寻秩序和意义,都是参与道的方式,每个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解释、激活六经,在今天有学习的必要;(3)结合原文最后一段“在当今各大文明碰撞的世界历史时代,对六经的创造性转化必须立足于中国实践、世界秩序和人类未来”可知,当代中国依然需要用六经应对当今各大文明的碰撞,在今天有学习的必要;(4)结合原文最后一段“六经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在今天面对跨文化的处境,它必须在与其他文明的经学文本的互鉴中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可知,六经是中华文明的历史性精神的表达和延续,它必须辨识自己的位置,重新认识自己,在今天有学习的必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如是我见我闻茅盾一到兰州,这才觉得生活的味儿大不相同。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还没有遭过轰炸,唯一漂亮的旅馆是中国旅行社办的“兰州招待所”。三星期之内“招待所”的大厅内,有过七八次的大宴会,做过五次的喜事,其中最热闹的一次喜事,还把“招待所”的空客房全部租下。新郎是一个空军将士,据说是请准了三天假来办这场喜事,假期一满,就要出发,于是“招待所”的一间最大的客房,就权充作三天的洞房。“招待所”是旧式房屋,可是有新式门窗,绿油的窗,红油的柱子,真辉煌!有一口自流井,抽水筒成天ka-ta-ka-ta地叫着。在上海受过训练的南方籍茶房,给旅客端进了洗脸水和茶水来了;嘿,清的倒是洗脸的,浑的倒是喝的么?不错!清的是井水,是苦水,别说喝,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不用肥皂倒还好,一用了肥皂,你脸上的尘土就腻住了毛孔,越发弄不下。这是含有多量碱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浑的却是河水。那是甜水。一玻璃杯的水,回头沉淀下来,倒有小半杯的泥浆,然而这是“甜”水,这是花五毛钱一担从城外黄河里挑来的。不过苦水也还是水。甘肃省有许多地方,据说,连苦水也是宝贝,一个人独用一盆洗脸水,那简直是“骇人听闻”的奢侈!吃完了面条,伸出舌头来舔干那碗上的浓厚的浆汁算是懂得礼节。用水洗碗——这是从来没有的。呜呼,生在水乡的人们哪里想得到水竟是这样宝贵?正如不自由的人,才知道自由之可贵。然而在洪荒之世,甘肃省大部分恐怕还是一个内海呢!今之高原,昔为海底。单看兰州附近一带山壁的断面,像夹肉面包似的一层夹着一层的,隐约还见有贝壳的残余。但也许是古代河床的遗迹,因为黄河就在兰州身边过去。正当腊月,黄河有半边是冻结的,人、牲畜、车子,在覆盖着一层薄雪的冰上走。但那半边,滔滔滚滚的急流,从不知何处的远远的上游,挟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冰块,作雷鸣而去,日夜不休。冰块都戴着雪帽,浩浩荡荡下来,经过黄河铁桥时互相碰击,也碰着桥墩,于是隆隆之中杂以訇豁的尖音。这里的河面不算窄,十丈宽是有的,站在铁桥上遥望上游,冰块拥挤而来,那上面的积雪反映日光,耀眩夺目,实在奇伟。但可惜,黄河铁桥上是不许站立的,因为是非常时期,因为黄河铁桥是有关国防的。兰州城外的河水那样湍急,所以没有鱼。不过,在冬天,兰州人也可以吃到鱼,那是青海湟水的产物,冰冻如石。一九三九年的正月,兰州的生活程度在全国说来,算是高的,这样的“湟鱼”,较大者约三块钱一尾。一九三九年三月以前,兰州虽常有警报,却未被炸;兰州城不大,城内防空洞不多,城垣下有之。但入口奇窄而向下,俯瞰宛如鼠穴。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城外群山环绕,但皆童山,人们坐山坡下,蚂蚁似的一堆一堆,老远就看见。旧历除夕前一日,城外飞机场被炸,投弹百余,但据说仅死一狗。这是兰州的“处女炸”。越三日,是为旧历新年初二,日机又来“拜年”,这回在城内投弹了,可是空战结果,被我方击落七架(或云九架),这是“新年的礼物”。从此以后,恼羞成怒的滥炸便开始了,几乎每一条街,每一条巷,都中过炸弹。一九四〇年春季的一个旅客,在浮土寸许厚、软如地毡的兰州城内外走一趟,便往往看见有许多房子,大门还好好的,从门隙窥视,内部却是一片瓦砾。但是,请你千万不要误会兰州就此荒凉了。依着“中国人自有办法”的规律,一九四〇年春季的兰州比一年前更加“繁荣”,更加飘飘然。不说俏皮话,经过多次滥炸后的兰州,确有了若干“建设”:物证就是有几条烂马路是放宽了,铺平了,路两旁排列着簇新的平房,等候商人们去繁荣市面;而尤其令人感谢的,电灯也居然像“电”灯了。但所谓“繁荣”,却也有它的另一方面。比方说,一九三九年的春天,要买一块肥皂,一条毛巾,或者其他的化妆品,当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可是货色之缺乏,却也显而易见。至于其他“洋货”,凡是带点奢侈性的,只有几家“百货店”方有存储,而且你要是嫌他们“货色不齐全”时,店员就宣告道:“再也没有了。这还是从前进来的货呢,新货来不了!”但是隔了一年工夫,景象完全不同,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新奇的美术字的招牌异常触目,货物的陈列式样也宛然是“上海气派”;陌生牌子的化妆品,人造丝袜、棉毛衫裤、吊袜带、手帕、小镜子、西装领带,应有尽有,非常充足。特别是玻璃杯,一年以前几乎少见的,这时也每家杂货铺里都有了。而且有步哨似的地摊,则洋货之中,间或也有些土货。手电筒和劣质的自来水笔、自动铅笔,在地摊上也常常看到。战争和封锁,并没有影响到西北大后方兰州的洋货商——不,他们的货物的来源,倒是愈“战”愈畅旺了!何以故?因为“中国人自有办法”。为了谋战争时的自给,中国早就有了工合运动。工合在西北大概其组织了些手工业。但是今天充斥了西北大小城市(不但是兰州)里的工业品,有多少是工合的出品呢?真是天晓得。大多数商人不知道有所谓工合,你如果问他们货从哪里来的,他们毫不犹豫地答着:天津或上海。这意思就是:上海和天津的租界里还有中国人办的工厂,所以这些工业品也就是中国货了。偶尔也有一二非常干练的老板,则在上上下下打量你一番之后,便幽默地笑道:咱们是批来的,人家说什么,咱们信什么;反正是那么一回事,非常时期吗,可不是?一个在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发牢骚说:“这是一个极大的组织,有包运的,也有包销的。在路上时,有武装保护,到了地头,又有虎头牌撑腰。值一块钱的东西,脱出手去便成为十块二十块,真是国难财!然而,这是一种特权,差不多的人,休想染指。全部的缉私机构在他们的手里。有些不知死活的老百姓,穷昏了,居然也走这一道,肩挑背驮的,老鼠似的抄小路硬走个十站八站路,居然也会弄进些来;可是,沿途碰到零星的队伍,哪一处能够白放过,总得点缀点缀。要是最后一关碰到正主儿的检查,那就完了蛋,货充公,人也押起来。前些时,查出一个巧法儿:女人们把洋布缠在身上,装作大肚子混进来。现在凡是大肚子女人,都要检验……嘿,你这该明白了罢——一句话,一方面是大量的化公为私,又一方面则是涓滴归‘公’呵!”这问题,决非限于一隅,是有全国性的,不过,据说也划有势力范围,各守防地,不相侵犯。这也属于所谓“中国人自有办法”。地大物博的中国,理应事事不会没有“办法”,而且打仗亦既三年多,有些事也应早有点“办法”。西北一带的根本问题是“水”。有一位水利专家指点那些秃顶的黄土山说:“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又有一位农业家看中了兰州的水果,幻想着如何装罐头输出。皋兰县是出产好水果的,有名的“醉瓜”,甜而多汁,入口即化,又带着香蕉味一般的酒香。这种醉瓜,不知到底是哈密瓜的变种呢,或由它一变而为哈密瓜,但总之,并不比哈密瓜差。苹果、沙果、梨子,也都不坏。皋兰县是有发展果园的前途的。不过,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有删改)材料二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段文字中“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反映时事,也就是《秦中吟序》所谓“贞元、元和之际,予在长安,闻见之间,有足悲者,因直歌其事”。另一方面是为现实而作,也就是《与元九书》所谓“裨补时阙”。反映的事情不一定是时事,但目的是为了现实。杜甫一生写了许多面对现实、讽谕时事的作品,但他没有提出为时事而作的主张。白居易继承了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从中唐的社会现实出发,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是对现实主义诗歌理论的一大贡献。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写漂亮的旅馆“兰州招待所”办喜事,与全文反映的时代背景似不协调,却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B.从井中打出的清水苦涩,从黄河里挑来的浑水却是“甜”的,富有西北地方特色,也反映出兰州存在严重的饮水问题。C.文章写防空洞“入口奇窄而向下”“宛如鼠穴”,所以当警报来临时,百姓多跑出城外,可见当时防空洞形同虚设。D.文中虽然三次写到“中国人自有办法”,但这并不是作者对中国人在战时求生存的勤劳和智慧的赞扬,而是持否定态度。这一人物形象语言的表达效果。7.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语言风格十分鲜明,文中大量正话反说,讽刺十足而又诙谐幽默,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丑恶。B.“特种机关里混事的小家伙”的大段牢骚、表现了老百姓在当时背景下的生存智慧,暗含作者的政治见解。C.特权者谋私利时“自有办法”,轮到百姓问题时却又迟迟没有办法,两者对比鲜明,可见作者对此的批判。D.文中“巧法儿”“涓滴归‘公’”两个词语运用了反语的艺术手法,增强了“小家伙”的语言表达效果。8.根据材料二中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原则,请概述这一原则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某班级读书小组在阅读完《如是我见我闻》一文后,认为末段“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一句蕴含深意,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请你为自己的发言列一个简要的提纲。〖答案〗6.A7.B8.(1)白居易坚持的原则:文章应当反映社会现实。(2)分析:①以旅客用水洗脸之事,反映百姓用水困难的现实,批判特权阶级不体谅,不关注民间疾苦。②以城外防空洞与空袭之事,反映兰州抗日空战的历史,批判当局罔顾百姓安危的做法。③以轰炸后兰州建设之事,反映当时形式主义建设的情形,批判当局弄虚作假的作风。④以开办洋行贸易之事,反映当时洋货买卖的繁荣,揭露以权谋私的丑恶。⑤以专家给建议方法之事,反映改革只想不做的困境,批判当局只顾敛财的本质。9.示例:①首先要对这句话的含义做出解释:这句话是正话反说,实际上是批判许多人忙于发国难财等“大事”,对于解决真正的民生大事却无暇顾及;②其次要驳斥这句话:忙于发国难财不是“大事”,而是令人不齿的恶劣行为;③最后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比如解决兰州的饮水困难,保护民众不受空袭,严厉打击走私洋货等发国难财的行为,军民同心,一起抗战。〖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A.“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错误。结合全文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来看,作者对空军将士在抗战最吃紧的时候请假结婚是颇有微词的,因此本项“却为当时沉重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理解不正确。故选A。【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生存智慧”有误,文章体现百姓生活艰难,应为“生存困境”。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1)白居易坚持的原则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著的《与元九书》,其意思是文章应该为时事而著作,诗歌应该为现实而创作。可见,文章应当反映社会现实。(2)分析文章是怎样反映社会现实的,要明确作者的观点态度,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各种社会现象,并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原文提到:清的是井水,是含有多量碱质的苦水,虽清,却不中使,“光是洗脸也叫你的皮肤涩巴巴地难受”;“警报来时,居民大都跑避城外”,虽有防空洞,但警报来时百姓大都跑避城外,却无处可避,空袭使兰州城内外的房子成为一片瓦砾;若干“建设”,“马路变宽”,被炸后的烂变平,路边建设了平房但尚待繁荣,谈轰炸后兰州建设之事;“洋货商”“特权”,“化公为私”,开办洋行贸易,洋货买卖繁荣;“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水利专家、农业家等为建设献计献策,却“大事正多”。以上种种都揭示了现实问题,作者或批判,或揭露,把矛头指向当局和特权阶级,具体展开分析即可。【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就句子意蕴以发言的形式谈自己的理解,要在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真正理解句子含义,再对其观点进行评析,最后提出自己的见解。本文最后写到西北一代的土质并不坏,只要有水,并且皋兰县出产好水果,有很大的发展果园的前途,但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大家都忙着像贩卖洋货这样发国难财的“大事”,根本没有人关注兰州这个地方的果园发展前途,对于解决真正的民生大事却无暇顾及,所以“自然谈不到”。前文写到大家在日机轰炸兰州的时候,兰州不仅没有就此荒凉,反而更加“繁荣”了,仅仅一年的时间,新开张的洋货铺子三三两两地在从前没有此类店铺的马路上出现了,大家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反而大家忙于发国难财,所以这里面作者对“在此‘非常时期’,大事正多,自然谈不到”是持反对的态度,忙于发国难财不是“大事”,而是令人不齿的恶劣行为。文章写到兰州的招待所、用水、日军轰炸、洋货贩卖、水果生产等琐碎事件,所以最后要从正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解决有关国计民生的事才是真正的大事,比如解决兰州的饮水困难,保护民众不受空袭,严厉打击走私洋货等发国难财的行为,军民同心,一起抗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董纯,字厚德,陇西成纪人也。纯少有膂力,便弓马。在周,仕历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固始县男,邑二百户。从武帝平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高祖受禅,进爵顺政县公。汉王谅作乱并州,以纯为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从杨素击平之。以功拜柱国,进爵为郡公,增邑二千户。转左备身将军。赐女十人,缣彩五千匹。数年,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齐王暕之得罪也,纯坐与交通,帝庭谴之曰:“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纯曰:“臣本微贱下才,过蒙拔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宫,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久,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帝改容曰:“诚有斯旨。”于是舍之。后数日,出为汶山令。岁余,突厥寇边,朝廷以纯宿将,转为榆林太守。虏有至境,纯辄击却之。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纯初闭营不与战,贼屡挑之不出,贼以纯为怯,不设备,纵兵大掠。纯选精锐击之,合战于昌虑,大破之,斩首万余级,筑为京观。贼魏麒麟众万余人,掳单父,纯进击,又破之。及帝重征辽东,复以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众数千,掠怀仁县,转入沂水,五不及山。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纯虽频战克捷,所在蜂起。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遣使锁纯诣东都。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摘编自《隋书·列传第三十》)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B.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C.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D.会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众/至数万保/悬薄山寇掠徐/兖/帝令纯讨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男”,指古代一种爵位名,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的第五等。B.“邑”,就是都邑、城市,邑作为县的别称,上古时,国都也称作邑。C.“柱国”,战国楚国设置,原为卫都官,后为楚国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称号。D.“交通”,指勾结;串通。与《孔雀东南飞》“叶叶相交通”中“交通”词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董纯功勋卓著,历任高官。他在北周任官时,就已经封邑二百户,后因多年征战,凭借战功,封爵加官;隋朝建立,他又平定内乱,担任过多个职位。B.董纯忠心耿耿,反而被贬。皇帝质问他为何与获罪的皇子来往,他如实讲述先皇帝嘱托,引起皇帝反感,后来被贬为汶山太守。C.董纯带兵作战,机智灵活。隋朝外忧突厥,内敌叛军,董纯都能打退平定。在与张大彪等作战时,他采用示弱麻痹对手的战术,最终战胜强敌。D.董纯一生戎马,终遭谗害。面对盗贼日益增多的局面,董纯虽有所控制,但终不能改变大局。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汝阶缘宿卫,以至大官,何乃附傍吾儿,欲相离间也。(2)纯以精兵击之,擒孝才于阵,车裂之,余党各散。14.董纯针对皇帝猜忌他参与家事,用以自陈的事实是什么?〖答案〗10.B11.B12.D13.(1)你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什么还要依附我的儿子,想要离间我们父子俩?(2)董纯率领精锐部队进攻他们,在军阵中捉拿到彭孝才,用车裂刑处死了他,其余同伙各自逃散了。14.①感恩皇帝知遇提拔之恩,自己位至将军,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对臣说: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③先帝说此话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薄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彭城”是地名,“贼帅”名词,表身份,“张大彪”“宗世模”是两个人的名字,二者中间应断开,排除AC。“众至数万”主谓短语,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悬薄山”是地名,作“保”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文中“邑”,指古代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C.正确。D.正确。勾结、串通、交往。/交接覆盖。句意: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叶子和叶子互相交接覆盖。故选B。【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皇帝为此大为震怒,最终杀了董纯”错误。皇帝震怒,对应的是“有人谮纯怯懦,不能平贼,帝大怒”。那么“怒”应该有两个原因,一是有人谮纯怯懦,二是不能平贼。此外,由“有司见帝怒甚,遂希旨致纯死罪,竟伏诛”可知,文中是说官员见皇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选项对被杀原因归结不完整。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阶”,官阶;“缘”,起于;“宿卫”,警卫,卫兵;“何乃”,为什么竟要;“相离间”,离间我们。(2)“擒孝才于阵”,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阵擒孝才”;“车裂”,用车裂的刑法处死;“党”,同党、同伙。【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董纯说的“臣本微贱下才,过蒙拔擢,先帝察臣小心,宠逾涯分,陛下重加收采,位至将军。欲竭余年,报国恩耳”可知,感恩皇帝知遇提拔之恩,自己位至将军,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由董纯说的“比数诣齐王者,徒以先帝、先后往往在仁寿宫,置元德太子及齐王于膝上,谓臣曰:‘汝好看此二儿,勿忘吾言也。’臣奉诏之后,每于休暇出久,未尝不诣王所。臣诚不敢忘先帝之言”可知,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对臣说: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由董纯说的“于时陛下亦侍先帝之侧”可知,先帝说此话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参考译文:董纯,字德厚,陇西成纪人。董纯年少时很有体力,弓马娴熟。在北周时,历任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封为固始县男,采邑二百户。跟从周武帝平定北齐,以功拜仪同,进爵大兴县侯,增邑通前八百户。隋文帝受禅,进爵汉曲县公。汉王杨谅(因不满其兄隋炀帝杨广即位)在并州起兵作乱,隋炀帝让董纯担任行军总管、河北道安抚副使,跟随杨素攻击并平定了杨谅。因为功劳被授予柱国,进爵为顺政郡公,增食邑二千户。转任左备身将军。赐女妓十人,彩绢五千匹。数年后,转左骁卫将军、彭城留守。隋炀帝次子齐王杨暕因太骄纵被炀帝监禁,董纯因与杨暕交往而受牵连,炀帝当庭谴责他道:“你的官阶由皇宫护卫,升到大官,为什么还要依附我的儿子,想要离间我们父子俩?”董纯道:“臣本身份低微没有才学,过分蒙受奖励提拔,先帝察臣小心,宠爱超过本分,陛下重加录用,位至将军。想要竭尽余年,报答国恩。至于此前几次到齐王那里,只是因先帝、先后常在仁寿宫时,抱着元德太子(杨昭)及齐王坐在腿上,对臣说:‘你要照顾好这两个孩子,不要忘了我的话。’臣奉诏之后,才每次执班后出入齐王府看望齐王。臣确实不敢忘记先帝之言。那时陛下也在先帝身边服侍。”炀帝动容道:“确有此事。”于是放了他。数日后,外放为汶山太守。一年后,突厥侵犯边境,朝廷因董纯是老将,调任为榆林太守。突厥有入境的,都被董纯击退。正逢彭城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聚众达数万,占据悬薄山,在徐、兖等地抢掠。炀帝令董纯领兵征讨。董纯起初闭营不与敌兵接战,敌兵屡次挑战见官兵不出来,认为董纯怕敌,于是不加防备,放纵士兵大掠各地。董纯挑选精锐部队攻击他们,在昌虑将敌军围住大战,大获全胜,斩万余首级,筑成京观以警众贼。贼兵魏麒麟军队万余人,抢掠单父,董纯进军攻击,又打败他们。等到炀帝再次征讨辽东,又让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贼彭孝才聚众数千,掳掠怀仁县,转入沂水,占据了五不及山。董纯率领精锐部队进攻他们,在军阵中捉拿到彭孝才,用车裂刑处死了他,其余同伙各自逃散了。当时百姓思乱,盗贼日益猖獗,董纯虽然多次征剿获胜,但任地仍盗贼蜂起。有人诬蔑他怯懦怕战,不能平贼,炀帝大怒,派使者将董纯锁拿回东都洛阳。官员见炀帝极为愤怒,就迎合帝王判了董纯死罪,董纯最终伏法被杀。 (摘编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火山云歌送别①岑参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②半掩交河戍。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备注〗①火山:指火焰山。②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都以“火山”开头,先交代火山云的方位在赤亭口,再交代时令,仲夏五月。B.三四句的描写渲染火山云的奇异可惧,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C.五六句是说火山云在清晨,它阻断南下的胡风;在傍晚,它又裹挟着塞雨凯旋而归。D.七八两句点出火山云与铁关、交河戍的关系,从时间上烘托“吞”“掩”的气势。16.本诗巧妙运用了“以景结情”的写法,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15.D16.此诗前八句对火山云作了纵情的歌唱,波及的领域,上有天上炎炎逼人的火云,下有地上忽隐忽现的戍所,景象奇异壮丽,境界又极为辽远壮阔,后两句写送别,友人已经远去,诗人还在伫立远望着眼前向东悠悠飘去的一朵孤零零的火山云,以景结情,含蓄委婉。〖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D.“从时间上”理解错误。应该是从空间上。故选D。【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结合全诗分析“以景结情”的写法需要把握诗歌前面的内容,并分析前后内容的联系,分析具体情感。前八句用“火”“山”“云”“飞鸟”“胡风”“塞雨”等意象,描绘出奇异壮丽、辽远壮阔的景象;诗歌最后两句“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意思是,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这是诗歌的结尾句,结构上,收束全诗;内容上,自然归结到送别的主题上来,使得对火山云的描写实际上成了描写送别的环境背景,路途遥遥,行路艰难,诗人对行人的关怀之情全部包括在“迢迢”二字之中,表明友人已走,而诗人还在伫立远望。最后一句不出现人,“孤云独马”的意象让人想见军士塞外相别的独特场景,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离骚》中讽刺违背自己做人做事原则,苟同别人作为法度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3)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作为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春联是中国人春节民俗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也是春节期间最具代表性的语言景观。它表达了人民群众驱邪避凶、迎春纳福的美好愿望,为春节增添了浓厚的节日氛围,也彰显了汉语的独特魅力。春节意味着大地从凛冽沉寂的寒冬迈向万物复苏的春天,于是,人们就用春联“a”描绘冬去春来的生动场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开始,孕育着新的希望,人们就在春联中表达辞旧迎新的喜悦心情,“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b”就是这种期盼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民间习俗中,辞旧迎新意味着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将过去,另一种生肖代表的年份要来临,因此,用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来形容岁时更替的春联①,其中“春节迎来春气象,龙年抖擞龙精神”便是大家②的一副。春联简洁明了,它追求用有限的字数传递丰富的内容,于是一副春联中往往同时包含多重祝愿或寄托,比如“春回大地春光好,福满人间福气浓”“c”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春联也③,以鲜明的时代性给人以审美享受。例如“快递亲情,抖音拍出全家福;思归故里,微信翻开百姓年”“d”等等。2023年底,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走出了国门,成为目前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俗之一。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便”与文中加点的“便”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只要依靠群众,便是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B.没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任务便无法完成。C.你得便来一趟,我有件事想和你商量商量。D.公园里增设了不少游乐设施,游客无不称便。20.下列春联与文中画波浪线处对应恰当的一项是()①爆竹声中催腊去,寒梅香里送春来②兔舞巡宫中国范,龙腾破壁小康春③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④春风送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③d④C.a③b①c④d② D.a④b③c①d②〖答案〗18.示例:①比比皆是/数不胜数②喜闻乐见/耳熟能详③与时俱进19.B20.C〖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语境要表达的是“用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来形容岁时更替的春联”很多,可填:比比皆是/数不胜数。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同类事物或情况很多。数不胜数:数也数不清。形容数量极多。②结合“用十二生肖相关内容来形容岁时更替的春联”“春节迎来春气象,龙年抖擞龙精神”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喜闻乐见/耳熟能详。喜闻乐见:欢喜听,乐意看。指非常受欢迎。耳熟能详:经常听到,能够详细说出。形容非常熟悉。③结合“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以鲜明的时代性给人以审美享受”的语境可知,此处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不断进步。【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能力。文中加点的“便”是副词,意为“就”。A.“便”意为“即使”“纵使”,连词,表示假设让步;B.“便”是副词,意为“就”;C.“便”意为“方便的时候或顺便的机会”;D.“便”意为“方便、便利”。故选B。【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a处,根据前后句“大地从一片沉寂的寒冬迈向万物复苏的春天”“描绘冬去春来的生动场景”可以知道应该对应③;春联①中的“催腊去”“送春来”和b处“辞旧迎新”的语境相对应;春联④中不但有“春风送喜”“财入户”,还有“岁月更新”“福满门”和c处“同时包含多重祝愿或寄托”相对应;春联②会让我们想到飞船巡天、全面脱贫奔小康等,“中国范”也是新时代的产生的新词,这些都和d处的语境相对应。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植物是非常有智慧的。为了防止食草族的侵袭,它们有的浑身布刺,有的身披铠甲,而另一些则怀揣毒药,倘若有不知好歹的胆敢冒犯,定叫它吃不了兜着走。除了防御,①。当山树受到天蛾幼虫啃食时,它们会分泌一种物质。摄入这种物质的天蛾幼虫;蛋白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