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1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2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3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4页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新营中学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第一次素养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的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2.能够印证我国“百万年人类史”的考古遗址位于()A.湖北郧阳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余姚 D.陕西西安3.距今约20万年前,直立人经过演化发展为早期智人。下列遗址能为研究这一演化进程提供“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一手史料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4.小华通过有关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考古发现得出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更进步”这一结论。这是因为山顶洞人()北京人遗址山顶洞人遗址砍砸器、刮削器穿孔骨针、石珠A.能够制作生产工具 B.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C.会用工具猎取动物 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5.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如果要了解中国原始农业发展状况,最可靠的史料应是()A.神话传说 B.甲骨卜辞 C.遗迹遗存 D.史书记载6.原始农耕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向文明社会过渡的重要里程碑。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我国原始农耕文化丰富内涵的是()A.稻 B.粟 C.黍 D.玉米7.该遗址因为地处东南沿海,地下水位较高,保存了丰富的有机质遗存,如干栏式建筑。在遗址下层,还普遍发现有稻类和其他禾本科植物混在一起的堆积层。据此判断“该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8.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下列可以佐证半坡人掌握简单纺织、制衣技术的是()A.石铲 B.骨耜 C.骨针、骨锥、纺轮 D.渔叉、鱼钩、渔网9.仰韶文化的重要特征是()A.磨制石器 B.人工取火 C.贫富分化 D.彩陶10.下表是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材料可以反映出()墓葬号数随葬品数量61号只有一件陶骨和一块砺石70号合葬墓,总共只有一件石铲10号80余件精致漂亮的陶器,象牙梳、象牙雕筒、玉质臂环等A.商业交换频繁 B.社会生活奢侈 C.性别差异突出 D.出现贫富分化11.陶寺都城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陶寺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根据陶寺都城遗址发掘的成果来看,当时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少数贵族大量聚敛财富,形成特权阶层。据此可知,当时()A.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 B.重视大型墓葬修建C.已经出现早期国家 D.呈现多元一体特征12.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A.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具有继承性C.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具有雷同性13.海内外华人皆以“炎黄子孙”自称。每年,满怀虔诚与崇敬的中华儿女会以多种形式祭祀炎帝和黄帝。其原因是()A.他们创造了使用至今的汉字 B.他们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C.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D.他们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14.“尧有子九人,不以其子为后(首领),见舜之贤也,而欲以为后。”这反映当时推举首领的标准是()A.举贤禅让 B.传子世袭 C.征战功绩 D.部落势力15.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6.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17.殷墟考古发掘出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还有玉石料、陶范、原始瓷器、王墓和贵族墓葬等丰富的文化遗物,这些考古发现()A.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历史 B.确立了商朝的信史地位C.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历史有宝贵价值 D.体现出高超的青铜丁艺18.以下博物馆的名称来源于古代一项政治制度。这项制度是:()名称齐文化博物馆晋国博物馆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省份山东山西北京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9.“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20.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A.西周、春秋 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 D.东周、战国21.东周时期,周桓王因不满郑国不来朝觐,率军征讨,结果战败而归。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A.周王室权力衰微 B.郑国国君成为霸主C.周桓王霸道好战 D.君主专制受到冲击22.2020年河南洛阳发现了春秋时期西北戎人的大墓,墓葬既具有西北戎人的丧葬习俗,又受到中原礼乐文化的影响。这反映了()A.春秋时期出现民族交融 B.殷商手工业技术进步C.西周礼乐文化逐渐衰落 D.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3.右面的战国七雄示意图中,地理位置最南的“七雄”诸侯国是()A.魏国 B.楚国 C.晋国 D.燕国24.《战国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由材料可知()A.商鞅制定的法律得到了百姓支持 B.商鞅侧重军事和经济改革C.商鞅变法损害权贵利益,难以推行 D.商鞅严格执法,强力推行改革25.新版义务教育七年级历史教科书将商鞅变法的意义之一表述为“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此处“根本的改变”最准确的理解应为()A.使秦国富国强兵 B.推动秦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成功转型C.使秦国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D.为秦统一中国奠定基础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50分。)26.(8分)中华五千年文明曾长期遭到西方史学界的质疑与否认,但我国两处史前时期的古城遗址成功发掘,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文明标准考古实证国家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判断国家形成的标准:一是阶级的分化(出现私有制)二是强制性权力系统的设立。①__________城北有一个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贵族墓地,出土了玉琮等随葬品,这和其他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遗址还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②________遗址距今约4300—4000年,都城面积达280万平方米,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城内有大型墓葬,随葬品有陶鼓、玉钺、龙盘等器物,还有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1)请写出①处的考古遗址的名称和发掘地点(2分),并分析其考古价值。(2分)(2)请写出②处的考古遗址的名称和发掘地点(2分),并分析其考古价值。(2分)27.(22分)从公元前21世纪起,我国进入到王朝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日:“余以此封女(通“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日:“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日:“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土称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吕氏春秋览部》卷十八《审应览·重言》【注:此材料即为西周“桐叶封弟”的典故】(1)材料一中的历史典故与西周哪一政治制度有关?(2分)请分别写出这一制度下诸侯的权力和义务?(4分)材料二西周封建给古代国家与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对我国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它使中央王朝对地方的统治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周室将自己家族的子弟派到各地区做诸侯,改变了过去外服诸侯全为地方土著的格局。他们是周王室的亲属,与周王朝之间的关系,非夏商外服诸侯可比.在整个西周,这些诸侯未发生过商代土著方国那样时叛时服的情况。——摘编自沈长云《中国历史·先秦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周分封制的作用。(6分)材料三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周室既衰”(2分)、“诸侯恣行”的重要原因。(2分)材料四晋国在称霸过程中,不仅灭掉周围三十余国,兼并了部分戎狄部落,还向东夺取了卫、郑、鲁等国的部分土地……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摘编自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诸侯争霸活动产生的影响。(6分)28.(20分)秦国的崛起历程,贯穿了整部战国史。请你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一秦国长期偏居关中一隅,与西戎诸族为邻;国内未经过像春秋晋、齐等国那样剧烈的政治变革,宗法贵族势力十分强大。——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当时秦国面临的状况。(2分)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大下。——《战国策.秦策三》(2)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2分)“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涉及“商君”变法的哪些措施?(6分)材料三(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