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_第1页
中医辩证治疗_第2页
中医辩证治疗_第3页
中医辩证治疗_第4页
中医辩证治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谢木伟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中西医病的辨证用药

喉以上的呼吸道称为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鼻。

上呼吸道感染就是指鼻咽、喉等部位的感染性炎症。

喉以下的部位称下呼吸道。

肺系是以肺为中心和与之相连的气道构成。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在体合皮,其华在毛,与大肠相

表里。肺主宣发、肃降是其主要生理特征。故肺的病理表现为主气功能减弱、宣降失常和通

调水道功能障碍。

治疗要点:(1)肺主气,实证宜辛苦、虚证宜酸收。

(2)肺为娇脏,清虚而处高位,选方多宜轻清。

第二节呼吸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感冒

一、概念

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

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二、基本病机

1、外邪侵袭:皮毛、口鼻。

2、病位:肺卫。

3、基本病机:卫表不和。

三、诊断要点

风寒型: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口不渴、无汗、咽部不适。

风热型:发热重、恶寒轻、鼻塞流浊涕、口渴、有汗。

暑湿型:发热、微恶风,汗出热不退、头重胀,皖痞、泛恶,渴不多饮。

四、辨证用药

(-)风寒束表

1、成药:(1)九味羌活丸(羌活、防风、白芷、细辛、川苗、苍术、黄苓、地黄、甘

草)——头痛明显者。

(2)感冒清热颗粒(荆芥穗、防风、紫苏叶、白芷、葛根、薄荷、桔梗、苦

杏仁、苦地丁、芦根)——感冒重症,伴轻度咳嗽者。

(3)正柴胡饮冲剂——风寒感冒,兼气滞纳差者。

(4)重感宁片(安乃近发汗强、马来酸氯苯那敏抗过敏)——头身疼痛及鼻

塞咽喉痛明显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白粳米三合、连须葱头十根,煮成稠粥,加好醋一酒钟,再煮一二

滚,食一碗,热服取汗,自愈,已出汗者不用。

《验方新编》:葱白、淡豆豉、醋各适量,做粥服,取汗。

3、汤药:麻黄汤加减。

(-)风热犯表

1、成药:(1)银翘解毒丸、银翘解毒胶囊(甘草、桔梗专治喉咙)——咽痛显著者。

(2)清开灵口服液(安宫牛黄丸变方)——口苦头晕显著者,治高热神昏。

(3)板蓝根颗粒——咽痛明显者。

(4)桑菊感冒片——兼咳嗽者。

(5)羚羊感冒片——兼目赤疼痛、头痛、咽痛重者。

(6)维C银翘片——用于表寒里热。

(7)防风通圣片——兼口渴、大便干结、小便不利者。

(8)金莲花片——风热感冒初期,咽痛明显。

(9)双黄连口服液——表证不重而热像明显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大青叶15g羌活10g板蓝根30g水煎服,可治风热感冒。

《本草述钩元》:疫气发时,以此药(贯众10g)置水中,令人饮此水,则不传染.

3、汤药:银翘散(煎15分钟)加减。

(三)暑湿伤表

1、成药:(1)甘露消毒丹(滑石、茵陈、木通、白豆蔻、蕾香、石菖蒲、黄苓、连翘、

射干、川贝、薄荷)——暑热重,见身热咽痛,小便不利,舌苔黄腻者。

(2)蕾香正气软胶囊、蕾香正气片、蕾香正气水、蕾香正气颗粒(寒证、寒

湿证)——腹痛、腹泻,以湿浊重,见腹痛腹泻,苔白腻或黄滑者适宜。

(3)六合定中丸——内伤生冷、腹胀者。

(4)抗病毒口服液——热重于湿,舌质红苔黄厚者。

2、汤药:新加香蕾饮加减。

(四)正虚感冒

1、成药:(1)玉屏风颗粒——气虚感冒、预防感冒。

(2)补中益气丸——年老、体弱易感冒者。

2、睡眠是感冒良药,多喝水,食清淡。

(五)其他

咳嗽

一、概念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二、基本病机

1、病因:外感、内伤。

2、病位:在肺,涉及肝、脾、肾。

三、诊断要点

1、首先当辨外感与内伤。

外感咳嗽:新病,起病急,病程短,邪实。

内伤咳嗽:久病,起病缓,病程长,伴脏腑病证,邪实正虚。

2、咳嗽声音及发病时间。

白昼、鼻塞严重——外感;夜卧——气虚、阳虚。

晨起咳——痰浊咳嗽;午后——肺燥阴虚。

3、痰颜色、性质及数量。

四、辨证用药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而色白,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陵楚,

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白,脉浮或浮紧。

(1)成药:1小青龙颗粒——吐痰清稀色白。

2杏苏止咳颗粒——气滞胸闷,咳嗽明显者。

3通宣理肺丸——风寒咳嗽表证轻,气滞胸闷,咳嗽痰多者。

(2)汤药:三拗汤、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口渴咽喉躁痛,痰黄粘稠,咳痰不爽,鼻流黄涕,

恶风、身热,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1)成药:1急支糖浆——吐痰黄稠,发热不重。

2桑菊感冒片——咳嗽,痰不多,发热重者。

3镇咳宁胶囊——表证轻或无表证,咳嗽甚,痰不甚多。

4克咳胶囊——表证轻而里热重,咳甚或兼喘。

(2)单方验方:

颜正华教授经验方:双花10g连翘10g荆芥穗6g桔梗6g甘草6g紫苑

19g百部10g白前10g浙贝10g杏仁10g陈皮6g

自拟方:鱼腥草30g括楼皮15g枇杷叶10g浙贝10g桔梗6g甘草6g紫

苑10g款冬10g杏仁10g芦根30g五味子3g生山楂15g

(3)汤药:桑菊饮加减。

3、风躁伤肺:干咳作呛,无痰或少痰,痰粘不易咯出,甚则痰中带血丝,咽喉干痛或

发痒,口鼻干躁,初起伴有鼻塞、头痛、恶寒、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质红而干,脉浮数。

(1)成药:1蜜炼川贝枇杷膏。

2止咳橘红丸——咳嗽日久,有痰或无痰无表证者。(通宣理肺丸,解表

力强,用于病程短,表证明显者。通宣理肺丸化痰理气,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者,该药化痰润

肺,用于痰湿咳嗽及肺燥咳嗽皆宜。)

(2)汤药:桑杏汤加减。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而粘或稠厚成块,每于晨起或饭后咳嗽加重,

进食甘甜油腻则咳甚痰多,胸脱痞闷,呕恶,食少,体倦,便清,舌苔白腻,脉濡滑。

(1)成药:二陈丸或合剂——气管炎咳嗽痰喘者,咳嗽痰盛色黄。

(2)单方验方:

《险方新编》:久嗽,连至四五十声,生姜汁半杯,白蜜二匙,同放茶碗内,滚

水冲,温服,三四次而愈。

(3)汤药:麻杏二三汤(麻杏石甘汤+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咳嗽气息粗促,痰多、质粘稠、色黄、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

痰,胸胁胀痛,咳则引痛,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而腻,质红,脉滑数。

(1)成药:1清气化痰丸(清金化痰丸)——痰多色黄,胸院满闷。

2鲜竹沥水——痰粘难咯者。

3鱼腥草片——不兼表证。

(2)汤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3、肝火犯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

或痰如絮条,胸胁胀痛,口干苦。症状可随情绪波动增减。舌苔薄黄少津,脉象弦数。

(1)成药:1黛蛤散、蛇胆川贝散、蛇胆川贝口服液——咳嗽阵作者。

2牛黄蛇胆川贝散——咳嗽阵作,兼咽痛牙痛,目赤肿痛。

3蛇胆川贝枇杷膏——痰多而咳嗽阵作者。

(2)汤药: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4、肺阴亏耗:干咳,咳声短促,痰少粘白,或痰中带血,或声音逐渐n斯哑,口干咽躁,

或午后潮热颊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起病缓慢,日渐清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

数。

(1)成药:养阴清肺丸、颗粒、口服液、膏——咽痛咽干,便干。

(2)汤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哮证

一、概念

哮证是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作时呼吸急促,喉中瞬鸣有声,甚则喘息不能平

卧。

二、基本病机

1、病位:肺。

2、病因:宿痰内伏于肺,复加外感、饮食、情志、劳倦等因素。

3、病机:(1)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

(3)病后体虚。

三、诊断要点

呈发作性,发无定时,以夜间较多见。发时痰鸣有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

辨证总属邪实正虚,已发作的以邪实为主,未发作的以正虚为主。邪实当分寒痰、热痰;

正虚应审其阴阳之偏虚,区别脏腑之所属,了解肺、脾、肾的主次。

治疗当根据“发时治标,平时治本”的原则。

四、辨证用药

(-)发作期

1、风寒束肺(寒哮):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加塞,咳不甚,痰少咯吐

不爽,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咳喜热饮,天冷或受寒易发,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

紧或浮紧。

(1)成药:1小青龙颗粒——用于风寒咳喘、发热无汗,痰多色白者=。

2桂龙咳喘宁——风寒咳喘,兼有表证易汗出,胃脱不适。

3苏子降气丸——用于痰湿咳喘,痰多胸闷,兼肾虚尿频足冷。

4消渴喘片——用于寒痰咳喘,痰多色白,微寒肢冷,不兼表证者。

5复方川贝精片——用于风寒咳甚于喘,痰多咽喉不利

(2)汤药:1射干麻黄汤加减——表证不重而咳喘严重,咽喉鸣响者。

2小青龙汤加减——表证较重而咳嗽重兼喘者。

2、痰热壅肺(热哮):痰鸣如吼,胸闷,痰色黄,烦闷不安,汗出,面赤,口渴喜饮,

苔黄腻。

(1)成药:海珠喘息定片——喘甚兼轻度表证,痰不多者。

(2)单方验方:

《险方新编》:哮吼奇方,僵蚕七个,焙黄研末,米汤送下,其效如神。

《验方新编》:哮喘方,每早空心吃惹故仁粥一碗,神效。

肺胀,越婢加半夏汤。

(3)汤药: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缓解期

1、肺虚:自汗、怕风,易感冒,舌质淡。

(1)成药:1蛤蛇定喘丸——用于肺肾两虚,动则尤甚者。

2人参保肺丸——咳嗽严重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咳嗽气喘方,杏仁(去皮尖),胡桃肉等分,入蜜少许,和丸如

弹子大,临卧细嚼,姜汤送下。

(3)汤药:玉屏风散。

2、脾虚:平素食少,大便不实,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苔薄腻而白滑,脉细软。

(1)成药:1定喘药——外贴肺俞穴。

2香砂六君子丸——哮喘后期巩固疗效。

(2)汤药:六君子汤加减。

3、肾虚:平素短气,腰瘦腿软,劳累后哮喘易于发作。

(1)成药:固肾定喘丸——肾虚喘咳,兼水肿者,预防哮喘发作。

(2)汤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第二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中西医病的辨证用药

心的生理功能是主血脉、主神志,在液为汗,开窍于舌。

辨治注意以下几点:(1)心血管系统疾病实证治疗。祛邪以损其有余,兼重镇安

神。

(2)心血管系统疾病虚证治疗。当补其不足,兼以养心安神。

(3)急性发作期,应强化病情监护,加强夜间巡视。

第二节心血管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心悸

一、概念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疑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

证.

二、病因病机

病机:病性有虚实两方面。

三、诊断要点

自觉心中悸动,不能自主为心悸,因受惊而发作为惊悸(病轻);若安静时悸动不

安稍劳尤甚,全身情况较差为怔忡(病重)。

四、辨证用药

(-)心虚胆怯:心悸不宁,善惊易恐,稍惊则发,劳则加重。

1、成药:(1)安神补心丸——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等属于肝肾精血不足。

(2)补肾益脑片---心悸气短,失眠健忘,腰腿酸软。

(3)甜梦胶囊---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等属于脾肾两虚者。

2、汤药:安神定志丸加琥珀、朱砂、磁石。

3、服药期间,应避免惊恐刺激及忧思恼怒等。

(二)心血不足:心悸气短,面色不华,失眠多梦,思虑劳心则甚。

1、成药:(1)养血安神丸头眩,心悸,失眠。

(2)柏子养心丸——失眠,心悸,乏力,便干。

(3)枣仁安神液——瘀滞的心悸,失眠。

(4)人参归脾丸---心悸怔忡,失眠,乏力,食少便秘。

2、汤药:归脾汤加减。

3、服药期间,忌油腻,忌辛辣。

(三)阴虚火旺:心悸,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失眠,眩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1、成药:(1)朱砂安神丸——胸中烦热,心悸失眠。

(2)天王补心丹——心悸失眠,胸前汗出。

2、汤药:一贯煎合酸枣仁汤加山萸肉。

(四)心阳不振:心悸不安,动则尤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

1、成药:(1)仙灵脾片----心悸,阳痿。

(2)刺五加片——体倦乏力,心悸失眠。

2、汤药: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3、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五)水饮凌心:心悸眩晕,交睫盹睡或夜间则发作,肢面浮肿,下肢为甚,甚者咳喘,

不能平卧,交睫晡睡或夜间则发作,小便短少,苔白滑。

1、成药:香砂平胃丸----心悸,苔白滑。

2、汤药:苓桂术甘汤加减。

3、配伍温阳利水药,低盐饮食。

(六)心血瘀阻:心悸,唇甲青紫,舌质紫暗,脉涩或结代。

1、成药:(1)七叶神安片----心、悸,胸痛。

(2)血府逐瘀颗粒----11、悸失眠。

(3)稳心颗粒——气阴两虚兼心脉瘀阻,心悸,乏力,胸闷胸痛。

五、小结

病位在心、肝、脾为多。诱因以情志最多。治法有补益法、清热法、化痰法、重镇

法、熄风法。

心血虚最多,其次为痰湿内停,再次为肝风内动。

胸痹

一、概念

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种疾病。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2、病位:在心及心脉,涉及肝、脾、肾。

3、病机:虚实。

三、诊断要点

闷痛最为常见。痛无定处,多属气滞:闷痛痰多,阴天易作,苔腻者为痰浊;隐痛

为心气不足;刺痛为血瘀;疼痛如绞,寒凝心脉;灼热疼痛,火热所致。

四、辨证用药

(-)心血瘀阻:胸部刺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舌质紫。

1、成药:(1)速效救心丸——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

(2)麝香保心丸---气虚血瘀之冠心病、心绞痛。

(3)通心络胶囊——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亦用于血瘀阻络型中风病。

(4)复方丹参滴丸——血瘀型胸中憋闷、心绞痛。

(5)丹参片——同上。

(6)冠脉宁片——胸部刺痛,头晕。

(7)乐脉颗粒——气滞血瘀,头痛、胸痛、胁痛。

(8)地奥心血康胶囊——预防治疗冠心病。

(9)冠心苏合胶囊——胸闷憋气甚者适宜。

(10)血塞通片(三七总皂比)。

2、汤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3、合理用药:配伍行气药。

按:水蛭宜研末吞服,不宜煎煮,因新鲜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过热或酸性

环境下易变质。

(二)痰浊壅塞:胸闷如窒而痛,形体肥胖,脉沉滑。

1、成药:(1)山海丹胶囊——气虚血瘀痰阻之胸痹闷痛,心悸乏力。

(2)心痛口服液——虚、瘀、痰交阻证,胸闷气短,胸痛乏力。

2、汤药:瓜篓瘫白半夏汤加味。

3、合理用药:肢体困重、苔腻者,饮食宜清淡,食勿过饱。

(三)阴寒凝滞:胸痛彻背,感寒痛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1、成药:心宝丸----心动过缓、心绞痛。

2、汤药:瓜篓雍白白酒汤加枳实、桂枝、附子、丹参、檀香。

(四)心肾阴虚:胸闷痛,心悸盗汗,腰膝酸软,舌红苔少。

1、成药:脉络片注射液——阴虚瘀热型胸痛。

2、汤药:左归饮加减。

(五)气阴两虚:胸闷隐痛,遇劳则甚,舌有齿印,脉细弱无力。

1、成药:(1)养心氏口服液。

(2)稳心颗粒(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

2、汤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

(六)阳气虚衰:胸痛彻背,汗出,畏寒肢冷,面色、唇、甲苍白,脉沉迟无力。

1、成药:心脑康胶囊----心胸刺痛,怕冷,神疲。

2、汤药:参附汤合右归饮加减。

第三章消化系统疾病的辨证用药

第一节消化系统中西医生理病理学概念

消化系统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

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食管疾病、胃及卜二指肠疾病、肝脏疾病、胆道疾病等。

防治原则:有规律的饮食。

第二节消化系统常见病的辨证用药

胃痛

一、概念

凡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的胃肮部疼痛,称之为胃痛,又称胃脱痛。胃脱部」

般系指上、中、下三腕部位,或指两侧肋骨下缘联线以上至鸠尾的梯形部位。

二、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寒邪,过食生冷,过食肥甘,饮食不节,忧思恼怒,劳倦过度。

2、病位:脾胃,其次肝胆。

3、病机:不通致痛(实证);失养致痛(虚证)。

三、诊断要点

1、部位:近心窝处。

2、性质:暴作多实,渐起多虚;拒按属实,喜按属虚;胀痛属气滞,刺痛属瘀血,隐

痛属虚;灼痛属热,冷痛属寒;喜凉属热,喜温属寒;得食痛减属虚,得食痛增属实。

四、辨证用药

(-)寒邪犯胃:疼痛暴作,温熨痛减。

1、成药:(1)良姜胃疡胶囊——胃脱凉痛兼胀痛,得温则减者。

(2)桂附建中丸——胃院凉痛,得暖则减者。

(3)温胃舒颗粒——伴消化不良。

2、单方验方:

《脸方新编》:白砂糖5钱,生姜一片,热黄酒一杯,白滚汤冲服。

革澄茄1钱5分,炒。

3、汤药:理中丸。

(二)肝气犯胃:胀痛、攻掩作痛,脱痛连胁,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

1、成药:(1)胃苏冲剂——气滞胃胀。

(2)气滞胃痛冲剂。

胃苏冲剂气滞胃痛冲剂

药性温燥药性酸寒

理气力强理气兼以活血

除胀功良止痛效佳

脱腹走窜、胀痛者适宜院腹疼痛固定者适宜

病程短者适宜病程长者适宜

(3)沉香舒气丸——胃胀痛、腹胀痛、病久者。

(4)沉香化气片——胃脱胀痛,兼纳差便漏。

(5)越鞠丸——脱腹胁胀痛。

2、单方验方:

颜正华教授经验方:香苏饮,苏梗10g香附10g陈皮10g桔壳10g白芍

12g黄连5g吴茱萸1g白术10g旋覆花10g(包)炙甘草6g泛酸者加般瓦楞子18g

3、合理用药:配伍健脾药。

4、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三)饮食停滞:胀满,甚则疼痛,暧腐吞酸,吐后痛减,苔厚腐,滑脉。

1、成药:(1)大山楂丸——食量过多导致食积胃胀者。

(2)加味保和丸——食积胃痛,兼气滞胀痛者。

(3)加味四消丸——食积胃痛,伴大便不爽者。

(4)沉香化滞丸——胃痛日久,尚无虚象者。

(5)枳实导滞丸——胃脱痞硬而痛,舌苔黄腻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鸡内金一钱,瓦上炒枯存性,加砂糖少许调服,治胃中因有滞痛者

甚效。

山楂30g水煎服,日一剂。

3、汤药:香苏散化裁。

(四)肝胃郁热:灼痛,痛势急迫,舌红苔黄。

1、成药:(1)左金丸——胃院灼热疼痛,兼泛酸者。

(2)胃痛宁片——胃脱热痛,疼痛显著者。

(3)三九胃泰胶囊——胃腕灼热疼痛,日久不愈者。

(4)速效救心丸(治疗胃痛)。

2、汤药:化肝煎加减。

(五)阴虚胃痛:胃痛隐隐,舌红少津。

1、成药:(1)阴虚胃痛颗粒、养胃舒胶囊——虚、瘀、滞、积。

(2)摩罗丹——胃痛日久,见气阴两虚及瘀滞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一个乌梅,二个枣,七个杏仁,一外捣,量酒廿两者,送下之,不

害心痛直到老。

3、汤药: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六)瘀血停滞: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舌质紫黯。

1、成药:元胡止痛颗粒——胃院刺痛,伴睡眠欠佳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延胡索研末三钱。

3、汤药:失笑散合丹参饮。

(七)脾胃虚寒:胃痛隐隐,喜暖喜按,舌质淡,脉细弱。

1、成药:(1)温胃舒胶囊。

(2)香砂养胃丸——胃脱隐痛,兼纳差胃胀者。

(3)理中丸——胃凉痛日久,兼腹泻腹痛者。

2、汤药:黄茂建中汤加减。

呕吐

一、概念

呕吐是由于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内容物从口中吐出的病证。古人以有物有声谓之呕,

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二、病因病机

1、病因:邪气犯胃或胃虚失和,气逆而上,则发生呕吐。

2、病机: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脾胃虚弱。总之,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以及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引起胃气上逆,都可发生呕吐。

三、诊断要点

呕吐性质:1、诊断虚实的要点。

2、诊断寒热的要点。

3、诊断病因的要点。

四、辨证用药

(-)实证呕吐

1、外邪犯胃:突然呕吐,舌苔白腻。

(1)成药:1香苏调胃片——暑期感冒、呕吐、腹胀、腹泻、纳呆者。

2鳌香清胃片——暑期感冒兼呕吐食少者。

(2)备选药物:一加减正气散、杏仁化气丸。(美尼尔综合症每发作一次症状逐渐减

轻,但听力进行性减退)

(3)汤药:蕾香正气散。

2、饮食停滞:呕吐酸臭,得食愈甚,吐后反畅,苔厚腐。

(1)成药:1婴儿素胶囊——小儿伤食吐泻,大便臭秽者。

2大山楂丸——单纯伤食。

3复方鸡内金片——单纯伤食.

4枳实导滞丸——伤于酒食油腻之品之呕吐腹泻或便秘者。

(2)汤药:保和丸。

3、痰饮内停:呕吐多为清水痰涎,头眩心悸,苔白腻。

(1)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2)单方验方:

《脸方新编》:幽门梗阻:制附子15g茯苓30g每日二服,三日吐减半,再三

日不吐。不吐后六味地黄汤加火麻仁、当归炼蜜为丸。

《险方新编》:半夏治妊娠呕吐。

(3)汤药:小半夏汤——兼心悸者。

吴茱萸汤——干呕,吐涎沫,头痛。

4、肝气犯胃:呕吐吞酸,暧气频繁,脉弦。

(1)成药:1旋覆代赭丸——呕吐暧气,心下痞硬者。

2舒肝止痛丸——胃胀胁痛,恶心者。

(2)汤药:半夏厚朴汤合左金丸加减。

(二)虚证

1、脾胃虚寒: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或劳倦之后困倦乏力,眩晕作呕,或饥饿时呕

恶,四肢不温,大便油薄,舌质淡。

(1)成药:丁蔻理中丸——素体虚寒,又食生冷导致的呕吐。

(2)汤药:理中丸。

2、胃阴不足:呕吐反复发作,或时作时止,呈干呕状,舌红苔少。

(1)成药:1麦门冬颗粒(麦门冬为半夏的七倍)——干呕欲吐,兼咽喉不利者。

2阴虚胃痛颗粒——干呕,兼饥不欲食者。

(2)汤药:麦门冬汤。

便秘

一、概念

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而言。

二、病因病机

1、病因:素体阳盛,身体虚弱,过食辛辣,忧愁思虑过度。

2、病机:热邪灼伤津液,阴虚大肠失润,气虚推动无力,气滞气机不行。

三、诊断要点

1、病位:大肠,其次胃、脾、肾。

2、病性:干燥,燥热,津亏;大便不干燥者,或气滞,或气虚。

四、辨证用药

(-)实秘

1、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舌红苔燥黄。

(1)成药:1新清宁片(熟大黄)——大便干结者。

2—清胶囊——大便干结,兼胃中灼热,面赤者。

3当归龙荟丸——大便干结,兼急躁易怒者。

4复方芦荟胶囊——大便燥结,体质壮实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番泻叶5-10g冲水顿服。

《验方新编》:牵牛子研末,走气分,通三焦,气顺则痰逐饮消。有肾毒性不能多

服。

(3)汤药:麻子仁丸。

2、气秘:大便秘结,欲便不得,排而不爽,脉弦。

(1)成药:1搜风顺气丸(郁李仁散结)——便秘兼小便不利,周身瘙痒者。

2麻仁润肠丸——便秘兼腹胀者。

3四磨汤口服液——大便不爽腹胀者。

4木香顺气丸---大便初硬后濡者。

(2)汤药:六磨汤。

(~)虚秘

1、气虚:大便不一定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挣则汗出短气。

(1)成药:1通便消瘁胶囊——气虚便秘兼痒疮者。

2便通胶囊——肾虚便秘兼腰痛腿软者。

3香砂六君子丸——便秘而大便并不干燥,排出艰难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白术60g生地30g升麻3g水煎服,日一剂。

(3)汤药:黄黄汤。

2、血虚:大便秘结,舌淡,脉细。

(1)成药:1五仁润肠丸——阴血不足之便秘者。

2润肠丸——体虚便秘兼瘙痒者。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生白芍24-40g生甘草10—15g水煎服,2—4剂后便软。

《验方新编》:蜂蜜30g食盐1g温开水200ml每晚睡前或早上服用。

《脸方新编》:增液汤,玄参30g生地24g麦冬24g水煎服,日一剂。

玄参30g麦冬15g甘草3g桔梗9g胖大海5g泡水喝.

(3)汤药:《尊生》润肠丸。

3、阳虚:大便艰涩,排除困难,四肢不温,喜热怕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1)成药:1灰蓉通口服液——便秘,排便努挣则腰痛者。

2益气润肠膏——便秘,兼气虚乏力者。

3蜂蜡炸巴豆。

(2)汤药:济川煎加肉桂。

泄泻

一、概念

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清稀。势缓者称泄,势急者称泻。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

2、病机:(1)脾虚(泄泻之本,无不由乎脾胃);(2)湿盛(湿盛则濡泄)。

三、诊断要点

1、病位:脾、大肠。

2、泄泻性质:

(1)辨寒热:大便清稀,完谷不化,多属于寒;大便色黄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

热,多属于热。

(2)辨虚实:泻下腹痛,痛势急迫拒按,泻后痛减,多属于实;病程较长,腹痛不甚,

喜温喜按,多属于虚•

四、辨证用药

(-)感受外邪

1、感受寒湿或风寒: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苔白腻,脉濡缓。

(1)成药:1蕾香正气水——吐泻腹痛,舌苔白腻。

2复方草豆蔻酊——饮食生冷,腹痛腹泻者。

(2)单方验方:

止泻敷贴灵:五倍子、吴茱萸、苍术、肉桂、丁香。

(3)汤药:蕾香正气散。

2、外感湿热或暑湿: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苔黄腻。

(1)成药:1苓连片——湿热泻痢无表证者。

2葛根苓连片——湿热泻痢兼表证者。

(2)单方验方:

葛根止泻茶治急性腹泻:葛根、黄连各6g,生甘草3g,生茶少许.

(3)汤药:葛根苓连汤。

(二)食滞胃肠: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苔垢浊或厚腻。

1、成药:(1)保和丸——体实无积滞者。

(2)加味保和丸——食积泄泻兼腹胀者。

(3)健脾丸——体虚食积泄泻者。

2、汤药:保和丸。

(三)肝气乘脾(肠易激综合症、慢性结肠炎):腹痛泄泻,泻后痛缓,脉弦。

1、成药:(1)加味逍遥丸——泄泻因情绪诱发者。

(2)越鞠丸——肝郁泄泻兼纳差者。

2、单方验方:

乌梅丸治疗慢性结肠炎:乌梅15g、水1500mL

3、汤药:痛泻要方。

(四)脾胃虚弱:大便时澹时泻,完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脉细弱。

1、成药:(1)固本益肠片——脾虚久泄兼腰痛,小便清长等肾阳虚者。

(2)资生丸—单纯脾虚久泄或泻水者。

(3)香砂和胃丸——脾虚泄泻兼气滞腹胀者。

(4)参苓白术散——用于脾虚泄泻,食少乏力者适宜。

2、单方验方:

车前子炒至微黄色,生山药,两药按1:4比例配药,研为细末。食盐0.5g,白糖

10g,煮粥。

《验方新编》:白术一两,车前子五钱,煎服,立止。此分水神方也。或车前子一味

煎服,亦可。

3、汤药:参苓白术散。

(五)肾阳虚衰: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舌淡,脉沉细。

1、成药:(1)四神丸——肾阳虚之五更泻者。

(2)肠胃宁片——脾肾阳虚久泄兼纳差、乏力者二

(3)肉果四神丸——肾阳虚久泄兼腹痛者。

2、汤药:四神丸。

五、其他治法

胁痛

一、概念

•侧或两侧胁肋疼痛。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情志,强力受伤,饮食失调。

2、病机:气郁、瘀血、湿热蕴结。

三、诊断要点

1、病位:肝、胆,其次为脾、肾。

2,病性:

(1)辨气血:胁胀痛者属气滞,刺痛者属瘀血;胁痛呈游走性属气滞,固定不移者属

瘀血

(2)辨虚实:胁痛隐隐者多属虚,胁痛剧烈者多属实。

四、辨证用药

(-)肝气郁结:胀痛、忖作时止,因情志之变而增减,脉弦。

1、成药:(1)逍遥散——胁痛兼月经不调者。

(2)越鞠丸——胁痛兼消化不良者。

(3)开胸顺气丸——胁痛、腹胀兼便秘者。

(4)柴胡疏肝散——胁痛日久,固定不移,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者。

2、备选药物:郁金、鸡内金、金铃子各10g,金钱草20g,马蹄金15g,日一剂,水煎

服,治慢性胆囊炎。

3、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二)瘀血停着: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尤甚,胁肋下或见痞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1、成药:(1)元胡止痛片——胁痛兼腹痛、胃痛者。

(2)血府逐瘀颗粒——胁痛兼胸痛、失眠者。

(3)鳖甲煎丸——胁痛隐隐,胁下痞块,舌紫脉涩者。

2、单方验方:

柴胡排石汤(刘渡舟经验方):柴胡、黄苓、大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川楝子、

延胡索、姜黄、虎杖、茵陈、白芍、刘寄奴、鱼腥草,主治胆结石。

3、汤药:膈下逐瘀汤。

(三)肝胆湿热:胁痛,或胀痛或闷痛或灼痛,舌苔黄腻,脉弦数。

1、成药:(1)龙胆泻肝丸——胁肋灼热疼痛者。

(2)护肝片——湿热胁痛,舌质黄腻,肝功能不全者。

(3)乙肝宁颗粒——胁痛、乏力,舌质黄腻。

(4)金钱草冲剂——也可用于肝胆结石。

2、单方验方:

柴胡解毒汤(刘渡轴经验方):柴胡15g黄苓10g茵陈15g土茯苓12g凤尾草12g

草河车12g炙甘草4g虎杖12g大金钱草15g垂盆草5g白花蛇舌草12g土鳖虫10g茜草

10g主治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证属湿热毒邪内结者。

3、汤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四)肝阴不足:胁肋隐痛,其痛悠悠不休,舌红苔少,脉细弦而数。

1、成药:(1)归芍地黄丸——胁痛隐隐兼腰膝酸软者。

(2)乙肝养阴活血冲剂——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腰膝酸软,胁痛,舌质红

少苔。

2、汤药:一贯煎。

第四章泌尿系统疾病的辩证用药

第一节泌尿系统疾病的概述

泌尿系统山肾、输尿管、膀胱、尿道等组成。

主司机体生成和排泄尿液功能,属内分泌器官。

临床表现:水肿、高血压、肾区疼痛、肾绞痛、尿路刺激。

诊断:作出病因诊断、部位诊断、病理诊断、功能诊断、综合征作初步诊断。

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抑制免疫,对症处理,器官移植。

肾主藏精,为生殖发育之源;主五液,维持体内水液的平衡;主骨、生髓。肾为''先

天之本”,“肾多虚证,肾无实证”,无表证。

病因:多为禀赋不足,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临床表现为阴虚、阳虚两大类。

肾虚:阴虚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阳两虚,

阴阳两补。

肾阴虚者:滋阴为主,参以清泄相火。

肾阳虚者:温肾补火,佐以填精益髓。

痛闭

一、概念

小便不畅,点滴而下,病势较缓者为癖。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

二、病因病机

1、病因:湿热蕴积,肺热气壅。

2、病机:脾气不升,肝郁气滞,下焦亏虚,尿路阻塞。

三、诊断要点

辨痛闭与淋证,均有小便困难。

淋证:排尿淋沥涩痛,尿量不减少。

癖闭:但见小便困难不通,尿量减少。

四、辨证用药

(-)湿热壅积: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腻。

1、成药:(1)八正合剂——热淋、石淋,尿频涩痛,淋沥不畅。

(2)癖清片——热淋,小便色赤。

(3)龙胆泻肝颗粒——胁痛口苦,尿赤涩痛。

2、单方验方:

白菊花根捣烂,用生白酒冲和,取酒汁温而饮之,神效。

《验方新编》:帖蟋烧灰,酒服,即通。

3、汤药:八正散加减。

4、案例:黄柏、知母各一两,桂一钱为引。

(二)肺热壅盛: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呼吸急促。

1、成药:(1)防风通圣丸——小便不利而热,兼大便干者。

(2)鱼腥草片——咳嗽,尿道灼痛。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杏仁七粒,研细,以开水调服,立通。

妇人小便,卒不得出者:紫苑为末,井华水服三撮,即通。

3、汤药:清肺饮加减。

4、案例:(肺阴虚,金能生水)紫苑五钱、麦冬三钱、北五味子十粒,人参二钱。

(三)中气下陷: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

1、成药:(1)补中益气丸——小便不利,兼气短乏力、头晕者。

(2)香砂六君子丸——小便不利,兼腹胀者。

(3)尿毒清冲剂——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早期,脾虚湿热。

2、汤药:补中益气汤。

(四)肝郁气滞: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

1、成药:(1)加味逍遥散——肝气郁结,小便不利。

(2)疏肝和胃丸——小便不利,纳差者。

(3)四磨汤口服液——小便不利,腹胀便难者。

2、汤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五)肾气不充:小便不通或点滴不爽,排出无力。

1、成药:(1)金匮肾气丸——小便不利,兼腰痛、肢冷者。

(2)普乐安片——尿后余沥或失禁。

(3)癖闭舒胶囊——肾虚、湿热。

2、汤药:济生肾气丸。

(六)尿道阻塞:小便点滴而下,或时而通畅、时而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

1、成药:尿塞通片——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难。

2、单方验方:

琥珀6g,研末冲服,每日两次,连服两日。

3、汤药:代抵挡丸。

淋证

一、概念

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者为淋证。

二、病因病机

1、饮食失宜,湿热蕴结。石淋、血淋、膏淋。

2、久病过劳,脾肾亏虚。劳淋、气淋、膏淋、血淋。

3、情绪失调,肝郁气滞。气淋。

4、病位:主要在肾、膀胱、小肠。

三、诊断要点

1、辨五淋:气淋为病,小便涩,常有余沥。石淋,茎中痛,溺如砂石,不得卒出。

膏淋,溺如膏出。劳淋,劳倦即发,痛引气冲。血淋,遇热即发,甚则溺血。候其鼻头色黄

者,小便难也。

2、辨寒热:尿色赤者多火,白者寒热,黄者多热。舌脉辨,遇热则作者多热,触

寒而发者多寒。

3、辨脏腑:精浊,心肾;溺浊,膀胱、肝、脾。房事而作者病在肾,过劳而作者

病在脾。

4、辨虚实:新病多实,久病多虚;过劳病作者多气虚,因酒色而作者多阴虚。

四、辨证用药

(一)石淋:尿中有时夹有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刺痛窘迫。

1、成药:(1)复方石淋通片——尿中夹有砂石,尿中断。

(2)三金胶囊——小便频短,短少色黄。

(3)分清止淋丸一一尿时涩痛,尿液深赤,尿中带血。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核桃肉,煮粥多食,甚效。

玉米根叶煎水,时时饮之,亦效。

3、汤药:八正散加减。

(-)气淋:肝郁气滞,小便余沥,少腹满痛,脉沉弦。中气不足,少腹坠胀,尿有余

沥,或尿无力,脉虚细无力。

1、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甘蔗上青草梢一两。

滑石六钱、甘草末一钱,水冲服,口服数次,三日即愈。

2、汤药:实证沉香散加减:虚证补中益气汤加减。

(三)血淋:小便带血,伴疼痛者为血淋,无疼痛者为尿血。

1、成药:实证用二妙散;虚证用知柏地黄丸。

2、单方验方:

浮小麦加童便炒,研细末,以砂糖调服五钱,•服即效。

土牛膝治血淋最有效。

3、汤药:实证小蓟饮子加减:虚证用知柏地黄丸加二至丸。

(四)膏淋:小便混浊如脂膏,伴疼痛者为膏淋,无痛者为白浊、尿浊。

1、成药:实证龙胆泻肝丸;虚证金匮肾气丸。

2、汤药:实证草麻分清饮加减;虚证膏淋汤。

(五)劳淋:小便不甚赤涩,但淋沥不已,时作时止,遇劳则发。

1、成药:金匮肾气丸。

2、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牛膝一两、乳香一钱,酒煮温服,水煮亦可,血淋更效。

3、汤药:无比山药丸加减。

痹证

一、概念

所谓痹证,即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

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

现的病证。

二、病因病机

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内因是本病发生的基础。

1、风寒湿邪,侵袭人体。

2、感受热邪,或郁久化热。

三、病理变化

1、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可出现皮肤瘀

斑,关节周围结节、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症。

2、病久便气血伤耗,因而呈现不同程度的气血亏虚的症候。

3、痹证日久不愈,复感于邪。

四、辨证用药

(-)治疗大法:早期以祛邪为主,后期以扶正、通络为主。

(-)辨证用药:

1、行痹(风痹):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1)成药:追风透骨丸(片)——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汤药:防风汤加减。

2、痛痹(寒痹):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固定不移,得热痛缓,遇寒痛增。

(1)成药:1小活络丸——肢体疼痛固定而剧烈者适宜。

2风湿骨痛胶囊——腰脊疼痛、下肢痛甚者适宜。

3代温灸膏——腰背、四肢关节疼痛,脱腹疼痛。

4寒湿痹颗粒——肢体关节疼痛、疲倦。

(2)汤药:乌头汤加减。

3、着痹(湿痹):肢体关节胀痛,重着不移,静卧则痛甚,活动则痛缓。

(1)成药:大活络丸。

(2)汤药:意酉:仁汤加减。

(3)单方验方:

《验方新编》:新鲜白芷酒煮成膏,收贮瓷瓶,每日取膏二钱,陈酒送服,再取

二、三钱涂于患处,至消乃止。

(4)案例:一妇苦腰痛,数年不愈,用白术大剂服(>30g),不三日而好。

4、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疼痛。

(1)成药:1痛风定胶囊——关节红肿疼痛,伴发热,降压血尿酸。

2雷公藤片——类风湿性关节炎。

3二妙丸——足膝红肿热痛。

4四妙丸——足膝红肿疼痛、痿弱。

(2)汤药:加减木防己汤(治痹证祖方)。

5、久痹:

(1)痰瘀阻络:肢体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关节肿大变形,甚着强直畸形,屈伸不利,

皮下结节。

1成药:腰痛宁胶囊。

2汤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2)肝肾亏虚:关节疼痛,反复发作,腰脊冷痛。

1成药:A.尼痹冲剂——久痹关节疼痛,僵硬畸形。

B.壮腰健肾丸——肾亏腰痛,风湿骨痛。

2汤药:独活寄生汤加减。

五、护理

六、痹证的临床研究

(-)痹证多阴血不足,宜滋阴养血凉血为本。

姜春华教授(气血不足):生地黄90g桂枝9g羌活9g川萼9g麻黄9g独活9g防己

9g桑枝30g

(二)痹证多湿——最多者湿也。

(三)痹证日久多痰瘀——败瘀痰凝,混处经络,盖有诸矣。

(四)痹证的合理用药:

1、分部位用药。

上肢常用药:桑枝、片姜黄、威灵仙、防风。桑枝用量宜重。

下肢常用药:木瓜、牛膝、防己、独活、黄柏、髯位仁。

腰部常用药:川续断、桑寄生、杜仲、狗脊。

颈部常用药:葛根、羌活、桂枝、威灵仙、透骨草。

肩部常用药:桑枝、羌活、威灵仙、透骨草、桂枝。

膝关节常用药:怀牛膝、伸筋草。

2、注意特殊配伍。

3、重视益气健脾补血药的应用。

4、善用藤类和虫类药祛风湿。

5、辨证用药。

消渴

-、概念

多饮、多食、多尿,久则身体消瘦。(三多一少)

二、消渴的历史沿革

1、病名溯始《内经》,方药滥觞《金匮》。

2、晋唐之后,对本病又标新解。

3、金元渐定之消分治之局。

4、明代以后,继有发展,渐臻全面。

三、消渴的病因

恣啖肥甘酒醴,五志过极,房事不节,热病火燥。

四、消渴的病机

1、脏腑病机:上焦火刑肺金,中焦胃受火烁、虚热内元,下焦肾亏虚耗、水火失调。

2、标本病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肾虚之中,阴虚为常,

火衰为变。

3、三消轻重:上消轻,中消重,下消尤重。

4、消渴传变:上消不解传中下,中消不解传上下,下消不解伤气阴。

五、消渴的类证鉴别

病名病机渴情兼证

阳明经证热邪充斥全身烦渴引饮大热大汗,小便少

痰饮津停而不上潮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小便不利

但渴不烦,随饮随浸,恣饮不

消渴阴亏燥热小便频多

六、辨证用药

(-)上消:大渴引饮,尿频量多,形瘦。

1、成药:(1)消渴丸——消渴、乏力、血糖高者。

(2)玉泉丸——口渴多饮,体倦乏力。

2、单方验方:

蚕茧壳七个(丝锦亦可),煎汤当茶饮之,神效。级丝水,饮一二碗,更佳。

3、汤药:消渴方(天花粉、黄连、生地、藕汁、乳汁)。轻度糖尿病用黄连素即可,

每天三次,每次三片。

4、变证治疗:渴饥,白虎加人参汤。

(-)中消:多食易饥,大便秘结,口渴引饮。

1、成药:(1)降糖舒胶囊——乏力,口渴,烦躁。(生石膏、知母、生地、熟地、玄

参、葛根、天花粉、枸杞子、黄精、麦冬、五味子、人参、黄黄、山药、笑实、牡蛎、刺五

加、丹参、荔枝核、益智仁、乌药、枳壳)

(2)糖脉康颗粒——乏力,消渴,自汗、盗汗。

(3)金黄降糖片——气虚内热,多食而乏力,口渴。

2、汤药:白虎汤或玉女煎加桅子、黄连。

(三)下消:口干舌燥,尿量频多,饮一渡一。

1、成药:(1)六味地黄丸。

(2)金匮肾气丸。

(3)麦味地黄丸。

(4)愈三消胶囊——口渴喜饮,疲倦乏力,腰膝痿软。

3、汤药:六味地黄汤或金匮肾气汤加减。

(四)消渴兼证:作渴,心脉洪大而实,尺脉大而虚,后发疽难疗。未传能食者,必发脑疽

背疮,不能食,必传中满鼓胀。

白内障、雀目、耳聋——杞菊地黄丸或羊肝。

疮疡,初期五味消毒饮,病久气阴两虚,黄黄六一汤加减。

(五)消渴重危证:

1、虚阳浮越,生脉散:阴阳将脱,生脉散合参附汤。

2、单方验方:

吕仁和教授:100次以上:黄茂、丹参、茯苓。

50T00次:山药、山茱萸、当归、生地、大黄、泽泻、川苜、益母草。

七、糖尿病的诊断

餐后血糖211.Immol/L,或空腹血糖》7.77mmol/L»

中风

一、概念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眼歪斜

为主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