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
引
教学目的:
1.了解各种有趣物理现象;
2.知道物理实验是物理研究的基本方法;
3.了解科技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对某一物理现象按常规步骤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产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知道什么是物理学,知道科学探究的环节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
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
去观察、实验、思考。
2.新课讲授
(1).在自然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现象一:天公“发怒”是怎么回事?雷雨过后为什么经常会出现彩虹?
现象二:海市蜃楼的形成;
现象三:冬天晚上睡觉时,脱毛线衣会看到电火花,它从哪儿来的?
(2).-■些仃趣的实验
实验一:一密封的灯罩中有一长一短两支点燃的蟒烛,哪一支先熄灭?(教材图
0-1)
实验二:透过盛水的玻璃杯看书本上的字;(教材图0-3)
实验三:将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盐并使其溶解,
会看到鸡蛋浮起来了.
(3).科学探究
阅读教材,发现科学探究的步骤是:
--►--►--►
提出问康f猜想与假更―制定祗J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
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合作。
(4).物理学的概念
物理学(Physics)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
一般规律的自然科.
3.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
实验、思考.
四.布置作业
1.阅读课文
2.什么是物理学?科学探究的环节是什么?谈谈对初中物理的想法。
2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课时(声音是什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2.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具有能量;
3
3.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随机检杳概念;
2.导入新课
(1).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声音.请同学们讨论:如果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突然
变成•个无声的世界我们的学习生活又是•个什么样子?
(2).引出课题“声音是什么”.
3.探究“声音的产生”
(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实验:将一只长尺沿着桌边放好,拨动直尺露出桌子的一边,然后再使其停止
振动.
(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再看一看图IT(a)、(b)
两个实验,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结论。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介绍什么是声源?并让学生举出哪些物体是声源。
4
4.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1).提出问题:“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吗?”
(2).教材图1-2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3).教材图1-3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液体中传播;
(4).教材图1-4所示的实验,可以初步总结得出:声音能在气体中传播,但不能
在真空中传播.
(5).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实验或事实支持上述结论?
5.声音是一种波,声具有能量
(1).由水波的产生类比得出:声音是种波。
(2).教材图1-7所示的实验,总结得出:声具有能量。
(3).指导学生阅读“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
6.小结(让学生归纳小结: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7.课堂练习:
(1).教材P10WWW.1.
(2).将拨响的琴弦用手一按,响声立即消失原因是()
A声音被手挡住了B声音被手吸收了
C琴弦的振动变小了D琴弦的振动停止了
(3).在月球上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这是因为
()
A说话时声带没有振动B月球上没有传声介质
5
C产生的声波被月球吸收了D耳朵失去听觉
(4).下列实验与实例,不能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条件的是:()
A用手机拨打放在真空罩内的BP机,BP机显示手机号,却听不到BP机呼叫
B下雷时,人们先看到闪电,隔一段时间才听到远处的雷声
C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时看到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D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只能用无线电话交谈
(5).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
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D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6).人说话、唱歌时发声靠的是的振动,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一传播的.
(7).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这说明能传声.
(8).歌中唱道“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指
(9).“隔墙有耳”这句谚语主要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声音的特征)
教学目的
6
1.知道声音的三大特征;
2.了解影响弦乐器的音调的因素;
3.了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速度不同;
4.回声的利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声音的响度、音色;
2.区分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的不同.
3.回声
二.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导入新课:
为什么用口琴、长笛或电子琴等演奏美妙动听的乐曲不一样呢?
3.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1).响度和振动幅度定义: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2).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的关系
活动一:拿出大鼓,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声。怎样才能使鼓面振动发出的声音更
响,同学们很容易想到应该使鼓面振动的幅度更大些,关键是设计种能显示
出鼓面振动大小的方法。如在鼓面上撒些纸屑,通过纸屑向上跳的高低来显示
7
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也可以将鼓侧放,然后将细线悬吊泡沫塑料小球与鼓面
接触,通过泡沫小球向外弹的远近来显示鼓面振动幅度的大小,你还能设计出
哪些方案?
活动二:一个同学讲话,另•个同学分别在距离第一个同学5m、7m、9m处听,
感觉声音大小.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声音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声源
越近,响度越大.
4.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1).音调与频率的定义: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单位为赫
兹,简称为赫,符号为Hz.
(2).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活动:将一根钢皮尺放在桌边上,一头伸出桌面,一只手压紧放在桌面上的部
分,另一只手拨动伸出桌外部分(尺的弯曲程度相同),尺子就会振动并发出
声音。改变伸出桌面尺子的长度,一次伸出四分之三,另一次伸出四分之一长,
看尺子振动的快慢,听尺子发出声音的高低,比较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快慢(频
率)的关系.
通过上述探究活动,我们得出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大,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
越高.
5.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
影响弦乐器音调的因素有三;(1)弦的长短;(2)弦的粗细;(3)弦的松紧.
8
6.辨别声音
活动:让后排的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前排的同学不看后排,辨识刚才是哪一位同学
在朗读。
通过上述活动,体验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品质,感悟音色的含义.
7.声音的传播速度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的传播快慢依次是:固体、液体、气体.
8.回声
(1).定义: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遇到较小的障碍物会绕过继续传播,当遇到较
大的障碍物时,将在界面发生反射,声波返回形成回声.若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
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若不到0.1s,回声和原声混在■起,
使原声加强.
(2).回声的重要应用是测距、测深.测量的原理:s=l/2v,;,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
回声的时间,V“为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注意V"在不同介质中是不同的.
9.课堂练习:
(1).声音的三个特征为、和。
⑵.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有关,振幅大,响度。
(3).女同学的声音比男同学的尖,这是指声音的特征中的。
⑷.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
9
B、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的位置叫振幅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D、空气中的声速跟音调无关
(5).闻声不见其人时,你往往根据说话声就能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人
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C、一个人的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1)、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7).小明对着高山大喊一声,经过3s听到了自己的回声,则小明离大由的距离大约
是多远?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令人厌烦的噪声、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一.教学目的
1.能从物理学的角度和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认识噪声和乐音;
2.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3.知道控制噪声的途径和方法;
10
4.知道可听声的频率范围;了解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
5.知道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知道它们的性质以及在科学、社会、技术上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乐音和噪声,了解噪声的来源及危害,控制噪声的三种方法;
2.人耳听不见声音的频率范围,超声波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作业部分讲解;
(2).概念检查.
2.噪声和乐音的区别:
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
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教材中
“信息快递”)
3.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噪声的来源主要有三大部分: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居民噪声。
噪声的危害:(D心理效应: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2)生理效
应:耳茸、头疼、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时会使人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物理效应:高强度噪声能损坏建筑物。
人们用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1)b;为了
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11
50dB.
4.减弱噪声的途径:
(1)在声源处减弱,如改造声源结构,减少噪声的强度,再声源处加防护罩等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城市内种树,修隔音墙等.
(3)在人耳处减弱.如戴上防噪声耳塞,用双手捂住耳孔等.
5.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
6.超声波
(1)定义: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2)性质: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传播距离远.
(3)用途:超声波的声呐测距、超声成像、超声测速(多普勒效应)、超声清洗、超
声焊接及超声碎石.
7.次声波
(1)定义: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用途: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8.课堂练习:
(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声源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
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人
们在某些场合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人们把称作“隐形杀手”,这是因为它影响人睡眠、休息、学习
12
和工作以外,还会损害人的,使人产生头痛,力哀退
等神经哀弱症状,噪声还是诱发_________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3)现代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城市的主要项目之一。包括我国在内
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针对不同环境的。
(4)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分别是
控制_阻断在——减弱噪声。
(5)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里,几位同学旁若无人地引吭高
歌不是噪声
C与环境需要不相符合的声音都是噪声D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6)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A音乐会里的钢琴声B节目的焰火鞭炮声
C指甲在钢板上划过的声音D郊游时,树林里的鸟鸣声
(7)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装在城市高架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D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
(8)声音频率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的声音叫次
声波。
(9)利用声呐测距时,需要知道—需测出_从
而测算出该物体所处的位置。
13
(10)根据人耳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通过实践活动,大喊一声,自己听到回声,
猜一猜听到回声的条件是什么?根据你的猜测,设想如何才听到回声?
四.布置作业
•份练习
14
第二章物态变化
第一课时(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
教学目的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和描述三态的基本特征;
2.学会使用酒精灯;
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的探究及使用
2.温度计的读数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上章部分概念检查
2.新课讲授
(1)物质的三种状态及特征
阅读信息快递“酒精灯的使用”,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
让学生举例:自然界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同状态的物质
(2)温度计原理和构造
15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的构造:玻璃外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温标;
摄氏度的规定:以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以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
的温度为100度.
(3)温度计的使用
a.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b.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量的物体充分接触;
c.当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接触;
d.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课堂练习:
(1)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性质制成的。“-8C”的正确读法是
(2)阅读“生活、物理、社会”后回答,“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是什么?
为减少这些效应的负面影响,你有哪些建议或措施?通过讨论,形成正确的价值
取向,增强环保意识。
(3)课后www题目.
4.巩固、小结:
让学生根据本节课内容及方法,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16
第二课时(汽化和液化)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汽化的两种方式,液化的两种方法;
2.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知道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了解水沸腾时的现象,会画液体沸腾图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3.水沸腾时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2.汽化:
(1)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2)两种方式:
a.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7
b.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不同点: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而沸腾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会发生,而沸腾只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液体蒸发的越快.
(5)水的沸腾:
a.实验现象:水中气泡在沸腾前,不断上升,体积变小,到液面时消失;沸腾时不断
上升1体积变大,到液面时破开.
b.温度:在沸腾前,温度不断上升;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c.节约实验时间的方法:水量适宜,不要太多;要用热水实验;可以在烧杯口加盖.
(6)沸点:
a.定义: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b.影响因素: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的原理)
3.液化:
(1)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2)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3)液化吸热.
18
4课堂练习
(1)某地水的沸点是100匕,在烧瓶中装入略低于100匕的水,用抽气筒逐渐抽出瓶
里的空气,就会看到,这表明当减小时降低。
⑵气体的液化温度随压强的增大而.液化石油气是把在常温下是
的石油气用的方法使其成为;储存在钢罐里,供居民使用。
(3)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密封,同时停止加热,并迅速向烧瓶外表面绕冷水,
这时可以看到……()
A)水又沸腾起来B)水仍迅速蒸发
C)水温急剧下降至常温I))什么现象也不发生
(4)干湿泡温度计是用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在使用时,其中一个温度计下
端的玻璃泡上裹有湿布,这个温度计的示数要比另•个的示数___________原因
是水在蒸发时要一.若两个温度计差值大,就表明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5)为什么水缸外壁“出汗”?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三课时(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的: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义;
19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及熔点和凝固点;
3.了解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的物理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
2.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
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概念检查;作业讲解.
2.熔化与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a.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矶、蔡、各种金属都是晶体,松香、蜡、沥
青都是非晶体.
b.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不同的晶体物质其熔点
不同,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a.晶体熔化特性: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熔点)不变.
b.晶体物质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不断从外界吸热.
20
c.非晶体熔化特性:非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d.晶体凝固特性: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
e.晶体物质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不断向外界放热.
f.非晶体凝固特性: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g.温度等于熔点(或凝固点)的晶体物质的状态具有多样性:可能是固态,也可能
是固液共存态,还可能是液态.
(4)熔化、凝固图象:
a.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海波为例
A—D表示海波熔
化图象:
AB段表示吸热,温
度上升,处于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
程,吸热,温度保持
不变,处于固液共存
态,时间是3min,熔点
是48℃;
CD段表示吸热,温
度上升,处于液态.
21
D-G表示海波凝固
图象:
DE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液态;
EF段表示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处于固液共存态;
FG段表示放热,温度下降,处于固态.
b.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
以松香为例
温度(℃)温度(℃
时间(分)时间(分)
松香熔化图象松香凝固图象
22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固定的温度.
3.课堂练习:
(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内,若室内温度为0℃,则冰―熔化,水—凝固(填“能”
或“不能”);若室内温度高于0℃,则出现的现象是;若室内温度低于
0℃,则出现的现象是一
(2)卜雪不冷化雪冷。为什么?
⑶如图是某晶体放热凝固的图象,该物质
的凝固点是,凝固时间为分钟,
曲线be段表示该物质处于_____状态。
(4)讨论我国北方地区冬天测气温为什么用酒
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四课时(升华和凝华、水循环)
一.教学目的:
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3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理解物态变化的过程也是能量转移
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用物理语言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
2.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及吸热情况.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部分作业讲解.
2.升华和凝华:
(1)定义: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
象叫做凝华.
(2)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因此,升华有致冷作用.
(3)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冬天早晨的霜、冬天早晨室内玻璃匕的窗花、雪
的形成、灯泡用久了内壁变黑等,这些都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了、冬天冰冻的
衣服变干了、屋后的雪变没了、灯泡的灯丝用久了会变细、干冰致冷等,这些都是
升华现象.
3.水循环:
(1)物质的三态变化遵循的规律.
(2)物态发生变化时总需要吸热或放热,即物态发生变化时总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24
4.课堂练习
(1)灯泡中的鸨丝用久了会变细,这是由于铝丝在高温下会产生现象,玻璃泡
发黑则是由于鸨蒸气遇冷时的结果。
(2)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出现在窗内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B.出现在窗内侧,由水凝华而成
C.出现在窗外侧,由大量水蒸气凝华而成
D.出现在窗外侧,由水凝华而成
(3)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可以灭火,其主要原因是它遇热__时要大量的
热,使可燃物周围的温度降低,不能达到着火点,同时密度较大的二氧化碳又隔
绝了空气,使可燃物不易燃烧。
(4)唐朝诗人张继的名诗《枫桥夜泊》,有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我们也常听到
有人说“卜霜了”,霜真是从天上落卜.来的吗?请你注意观察“卜・霜”时霜是在树
叶上表面还是在树叶下表面,还是不管哪一个表面都有呢?
(5)填写水的三种状态之间相互变化的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
冰.A水vA水蒸气
I----(----)―(-----)---------------(-----W------)-------
25
)))()
))
(6)填写自然界中部分水循环示意图。
水蒸气在高空遇春秋天,夜间气深秋、冬天地面
冷时,有的温降低时,空气中温度降到0匕以下,
成小水滴,有的的水蒸气在较冷的空气中水蒸气直接
小冰晶,形地面成小________成小冰
成千姿百态的云水珠,这就是露。晶,形成霜。
积雪后变成水汇入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
江河。通过变成水蒸
气,升入天空。
冰山上的积雪直接
变成水蒸气,升入高空。
在冬季,有时云中的水蒸气直夏季,空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
接在小冰晶上成雪花,飘落流中,受冷成小冰雹,
地面。在一定的条件卜一与小冰晶、小
水滴合并形成透明与不透明交
替层次的大冰块,形成冰雹。
26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27
第三章光现象
第一课时(光的色彩颜色、人眼看不见的光)
一.教学目的:
1.知道白光是由红、橙、绿、青、蓝、紫七种色组成的,了解色光的混合与颜料的混
合不同;
2.知道光具有能量;
3.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虫了解红外线、紫外线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色散和色光的混合;
2.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三.教学过程:
1.光源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闪电、萤火虫发出的
光、含磷矿物发出的光,这些是自然光源;篝火、火把、点燃的油灯和蜡烛、发光的
电灯,这些是人造光源.
2.光的色散
白光不是单色的,它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3.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28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电视机的三原色就是光的三原色.
4.物体的颜色的决定因素
(1)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收了.
(2)不透明物体颜色的决定因素:由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其它色光被它吸收了.
5.光能
光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光能.光能可以转化为其它能.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光能转
化为化学能、太阳能发电站是光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是光能转化为内能.
6.人眼看不到的光
(1)红外线:太阳光中色散区域红光外侧的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太阳的热主要就是以红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
(2)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它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如医院常用紫
外灯灭菌、验钞机.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益;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却对人体有
害,它能引发白内障,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发生癌变.
5.课堂练习:
(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实验计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它是由
七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传播方向改变最大的是色光o
(2)叫光源,光源可分为和o
⑶色光的三原色是——颜料的三原色是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规律("相同”
29
或“不同”)
(4)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决定的,白色光通过绿色玻璃照在绿色的树叶匕
树叶上呈色,照在小白兔身上,小白兔呈_________色,小白兔的红
眼睛呈______色.
(5)根据信息库中的色光混合原理图回答:如将红色光与青色光混合,会是什么光?
(6)下列仪器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是()
A.验钞机B.夜视仪C.灭菌灯D.三棱镜
(7)太阳射到地球的紫外线大部分是被空气中的()
A.二氧化碳所吸收B.氧气所吸收C.臭氧所吸收D.水蒸气所吸收
(8)现有两个光源,一个能产生红外线,一个能产生紫外线,光源上无任何标志,你
有什么办法可以区分出来它们中哪•个是红外光源,哪个是紫外光源吗?请说
说你的方法,以及你那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9)某战斗机正在执行任务,飞行员突然在飞机的雷达中发现有一枚敌方的“响尾
蛇”红外线制导导弹正向自己飞来.
a.该型号导弹为什么能自动跟踪飞机?
b.如果你是飞行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方法逃脱?为什么?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光的直线传播)
30
教学目的: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和光速,理解激光测距的原理;
2.能解释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影子、日食、月食等现象.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讲解作业;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用来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带箭头的直线.它是人们研究光现象的一种
方法,是形象直观的表示光传播路径和方向的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像这种建立理
想化模型的方法,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3)小孔成像:
31
成像图如上图,当sl>s2时,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象;当sl=s2时,成的像是倒
立、等大的实象;当sl<s2时,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象.总结,小孔成像成的像是
倒立的实象.
(4)日食、月食
日食成像图:
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日偏食区
日全食区地球
月食成像图:
地球月球
月食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光速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10*m/s,在空气中约为3X10m/s.
光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得最快的是气体.
(2)光年:光年是光在一年中所通过的路程,所以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一光年就是9.46X10l2km.
4.课堂练习:
(D在工程中,常用激光引导掘进机前进,从而保证隧道是直的,这是利用了
原理来工作的.
(2)月食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光从侧面照到月球上
B、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地球挡住
33
C、射向地球的太阳光,途中被月球挡住
D、射向月球的太阳光,途中被别的天体(地球除外)挡住
(3)供电部门正在进行铺设电线施工,如果让你来检验他们所修的电线杆是不是在
同条直线上,你会怎么办?说出你这样做的科学根据.
(4)夜晚,当你向一盏路灯走近和离开路灯的过程中,你的影子的长度是()
A、由长逐渐变短,再由短逐渐变长B、由短逐渐变长,到逐渐消失
C、由短逐渐变长,到无穷长D、以上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4)一个人面向南站立在阳光卜I如果他的影子在身体左侧,则当时是什么时候?
(早上、中午、傍晚)请说出你作出判断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
•份练习.
第三课时(平面镜)
教学目的:
1.了解平面镜的作用;
34
2.会做平面镜成像实验;
3.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
4.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平面镜成像作图.
二.教学重点、难点:
L平面镜成像实验;
2.平面镜成像特点;
3.平面镜成像作图.
二.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讲解作业.
2.平面镜
(1)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3.平面镜成像实验:
怎样才能确定像的位置,测出像的大小是本实验的关键。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
是虚像,无法呈现在光屏上,不便直接测量、确定像的位置。故实验中利用了一枚
与物完全相同的棋子B,并通过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来确定像的位置,非常巧
妙。因此用来实验的平面镜必须有两个功能,其一是能使棋子A成像,其二是能透
35
过平面镜必须有两个功能,其一是能使棋子A成像,其二是能透过平面镜看到镜后
的棋子B,我们建议用深色的玻璃(例如铝合金窗上的蓝玻)为好,因为用这种玻
璃做平面镜既能成像,又能透光,若用无色透明的玻璃,则不宜观察到像;而用不
透明的玻璃,乂看不到镜后的棋子瓦
实验时先在实验桌上铺一张白纸,并用笔画一条直线,将平面镜沿直线固定好,
因为一旦平面镜发生移动,像的位置必然会变化,实验就很难进行,测量就很不准
确了。然后将棋子A放置在镜的一侧的某个位置并用笔做好记号,再调节棋子B的
位置,使棋子B与棋子A在镜中的像重合并做好记号。不断变换棋子A的位置,相
应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最后移开平面镜,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实验时最好不用点燃的蜡烛是因为烛焰会随风飘动,像也会不断飘动,不容易
确定像的位置。
注意点:当B不管怎么移动,B都不能和A的像重合,因为玻璃倾斜了.
4.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是:等大、等距、正立、虚象.
5.平面镜的应用:
(1)日常生活中,换衣镜就是平面镜.
(2)军事上,潜望镜就是两个平面镜组成的.
6.课堂练习:
⑴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用光屏接收不到的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的连线与镜
36
面相.
⑵在下列空格上填上合适的镜子
军事上用的潜能镜是,牙医用来检查病人牙齿的反光镜是
汽车驾驶室外的观后镜是太阳灶用来会聚光的
镜子是O
⑶如图所示,利用对称法作出卜.列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⑷身高1.68m的方明同学站在一竖直的平面镜2m处,他在镜中的像距离方明本人
37
—m,他在镜中的像高m,当他后退0.5m时,则他在镜中
的像距离平面镜m.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四课时(光的反射)
教学目的: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发生反射;
2.初步理解光反射的规律,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能在生活、生产中判别光的反射的具体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光的反射定律;
2.简单的光路图;
3.区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讲解作业.
2.光的反射
38
⑴定义:光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
(2)分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滑的表面能将平行的入射光都沿某一相同方向反射出去,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
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平面镜、玻璃等;粗糙不平的表面将平行的入射光
向各个方向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白纸、墙壁等.
(3)几个概念:
入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射向两种物质分界面的光线.
反射光线:光的反射现象中,由两种物质分界面射回原来物质中的光线.
法线:过入射点、垂直于两种物质分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4)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课堂练习:
(1)完成卜.列光路图(a图作出反射光线,b图作出平面镜)
3y
(a)(b)
(2)对于光的反射,回答卜.列问题:
a.什么情况下,入射光束与反射光束重合?
b.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与重合位置的夹角如何变化?
c.当入射光束逐步偏离上述重合位置时,反射光束与入射光束的位置如何变化?
(3)黑板“反光”时,粉笔字看得清楚吗?为什么?为保护同学的眼睛,请你根据
所学知识提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建议?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40
第四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一课时(透镜)
教学目的:
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会区分凸透镜和网透镜;
3.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
4.会简略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41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3.心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三.教学过程:
1.上章复习:
(1)概念抽查;
(2)作业讲解.
2.透镜:
(1)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
(2)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近处物体的成像区别: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放大的(正立);
通过凹透镜,看到的物体的像是缩小的(正立).
(4)区分凸透镜和网透镜:
一是从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即
用“摸”的方法);
二是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透镜去观察近处物体(如书上的文字),看它是
42
成正立、放大的像,还是正立、缩小的像,从而加以辨别(即用“看”的方法);
三是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入手加以辨别,看它能否使平行光(太阳光)会聚在一点
加以辨别(即用“照”的方法).
(5)凸透镜的相关知识
光心(0):透镜的中心;
主轴: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主光轴,简称主轴;
焦点(F):跟主轴平行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的点;
焦距(f):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
(6)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聚焦法:将凸透镜放在太阳光底下,在凸透镜下方放一白纸,移动凸透镜使白纸上
有光斑.当光斑最小最亮时,测量此时纸与透镜之间的距离,此距离就是焦距.
(7)透镜的特殊光线:
二条:一是过光心,出射时方向不变;:是平行主光轴,出射时过焦点(凸透镜)或反
43
向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三是过焦点(凸透镜)或延长线过焦点(凹透镜),出射
时平行于主光轴.如图:
3.课堂练习:
(D透镜有两类:一类是的叫凸透镜;一类是
的叫凹透镜.
(2)给你一个透镜,你可以用哪几种方法来辨别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3)有•只装有半杯水的杯子,现在请你用手握住杯子,透过杯中的水看后面的手指,
你看到了什么?把你后面的手指竖起来,再看看,会有什么样的发现?
四.布置作业:
一份练习
第二课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一.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三.教学过程:
44
1.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2.H透镜成像实验:
(1)几个概念: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实象: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象:能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有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的.
(2)实验器材:光具座(有时可以用刻度尺代替)、四透镜、蜡烛、光屏(有时要火柴);
(3)实验准备: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⑷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使烛焰从距透镜
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
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5)实验结论:a.u>2f时,f<v<2f,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象;
b.u=2f时,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象;
c.f<u<2f时,v>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象;
d.u=f时,不成像;
e.u<f时,v>u,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象.
45
(6)注意点:将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为蜡烛的像完全
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7)总结:一倍焦距处是倒立、正立的分界点,也是实象、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
是放大、缩小的分界点.
U〉f,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变大;U〈f,当U减小时,V减小,像变小.
3.课堂练习: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该()
A.倒插,并且远离透镜B.正插,并且远离透镜
C.正插,并且靠近透镜D.倒插,并且靠近透镜
(2)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透镜是个凸透镜B.这个像是正立的,透镜焦距大于15厘米
C.这个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厘米D.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8厘米
(3)一具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2倍的像,此时物体在主轴
上与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A.〃小于10厘米B.20厘米>〃>10厘米C.〃=40厘米D.M>40厘米
(4)用照相机照相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
A.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B.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C.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46
D.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若把放在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轴向透镜移动
10厘米,在此过程中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变情况是()
A.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B.始终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C.由正立放大的虚像变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由倒立放大的实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四.布置作业
•份练习
第三课时(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望远镜与显微镜)
一.教学目的:
1.照相机的原理;
2.远视眼和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
3两个透镜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照相机、眼睛的成像原理;
2.两个透镜的组合.
三.教学过程:
1.上节复习:
47
概念检杳、作业讲解
2.照相机
(1)组成:
镜头:凸透镜
胶片:相当于光屏
(2)成像原理:
u〉2f,凸透镜倒立、缩小的实象,f<v<2f;若要是胶片上的像变小,则胶片耍靠近镜
头,物要远离照相机.
3.近视眼、远视眼
(1)成像图:
远视眼近视眼
(2)矫正: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近视眼是成的像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复杂建筑物拆除工程2024年度合同
- 1-7-Bis-4-hydroxyphenyl-hept-1-en-3-o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政府购买服务合同完整版
- 汽车租赁合同按月结算
- 工程投资合作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合同
- 旧房屋拆除施工合同协议书范本
- 协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
- 劳动合同工资补充协议标准版
- 2024年度钢筋采购合同的环境保护与安全合同2篇
- 《中国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2023年)》解读
- 收货确认回执单.docx
- 设备及管道拆除施工方案完整
- 机电一体化大专毕业论文完整版
- 孙过庭书谱集字古诗word版
- 小型医疗机构量化分级评分表
- 220kV输变电工程电能损耗计算方法分析
- 中医冬季养生ppt课件
- 第二节菠菜PPT课件
- 艺人授权书范本
- 医学英语常用前后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