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专训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4000多米。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这时,国民党军派出10个师又1个旅,一面尾追,一面从南面侧击,妄图将红军困死在乌蒙山内。

岷山全长约500千米,有“千里岷山"之称,主峰雪宝顶海拔5588米。

由于海拔高,气压低,空气稀薄,战士们胸口像堵着团团棉絮,呼吸非常困难。再加上衣衫单薄,靠姜汤、辣椒刺激起来的热量,难以抵挡行军的疲惫,倘若脚一软倒在雪山上,就再也起不来了!部队在雪山地区减员2000多人。

【材料二】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①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①长缨:这里指革命武装。本词写于1935年红军长征即将胜利之时。

【材料三】金沙江穿行于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戒备森严,封锁各处渡口,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对岸哨兵以为是探子回来了,也不在意。

红军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敌军,控制了两岸渡口。在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全部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

1.读了课文《七律·长征》和材料一后,我认为:五岭是(),乌蒙山是(),岷山是()

A.B.C.

2.下面对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突出了红军对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

B.强调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C.说明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心,就一定能攀登上长城。

D.告诉我们不登上长城就战胜不了自己,就不算真的好汉。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红军渡金沙江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却又巧妙化解。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补充思维导图。

4.读了三则材料,下列最不符合红军战士特点的是()

A.英勇无畏B.足智多谋

C.活泼开朗D.坚毅果敢

语文要素阅读专训

八女投江

1938年5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的一支部队按照上级的指示,深入敌后去开展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军。这支部队里有一个妇女团。部队在一连串的战斗中牺牲了不少战士,妇女团也一样,最后只剩下了八个人,她们是冷云、胡秀芝、杨贵珍、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李凤善和安顺福。

10月的一天晚上,部队来到乌斯浑河下游西岸的柞木岗山下。当时正在涨大水,河面有一百来米宽,水流湍急。部队首长让战士们准备渡河。

就在这个时候,啪啪啪,突然响起密集的枪声,接着就出现了成群的鬼子兵。不好,日本侵略军把抗联部队包围了。冷云急忙对战友们大喊一声:“快,向敌人射击,掩护部队突围!”女战士们一听,立刻一齐朝鬼子兵开了火。

鬼子兵调头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抗联部队趁着这个机会发起了冲锋,突破了鬼子兵的包围圈,撤到了山上。部队首长往河边一看,鬼子兵正朝冷云她们猛扑,她们的处境非常危险。于是,他又带领部队往山下冲,想把她们救出来。

冷云看到这种情况,急忙和女战士们一块儿喊道:“同志们!不要管我们,快点儿冲出去,保住手里的枪,抗战到底!"部队首长听到她们的喊声,又带着部队连冲了两次,都没有成功。如果跟鬼子兵硬拼下去,整个部队可能再一次被包围,弄不好还会全军覆没。部队首长只好含着眼泪,带领部队向山上的密林里撤去了。

日本指挥官一看没能消灭抗联的大部队,气得嗷嗷乱叫,命令鬼子兵们全都朝冷云她们扑了过来。

太阳从地平线升了起来,乌斯浑河西岸弥漫着滚滚硝烟。女战士们手中已经没有一颗子弹了。现在她们眼前只有两条路:战死或被俘。“如果被俘,是何等的耻辱,宁愿战死也绝不苟活。”冷云说。

“指导员说得对!咱们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下河!"安顺福坚决地响应。

“对!下河!”女战士们一致同意。她们相互搀扶着走向乌斯浑河。就在这时,几颗子弹突然飞了过来,王惠民向前倒了下去,冷云想去抱住她,却被一颗子弹打中了肩。胡秀芝将她扶住,冷云用手捂住伤口,安顺福抱住了王惠民。

这时,敌人更加疯狂了,子弹不停地穿梭在女战士们的周围。她们忽而倒下,忽而又搀扶着站起。水流很深很急,但她们依然向着乌斯浑河的深处前行。这时,一颗炮弹落在了八名女战士的旁边,激起了很高的浪花。浪花过后,河面平静了下来,但是再也见不到八位女战士的身影……

1.梳理文章的叙述顺序,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2.品读文中画“____"的部分,注意加点的词语,在方框里写下你的阅读批注。

批注:

3.文章第9自然段在描写八位女战士投江的场面时,既有“面”的描写,又有“点"的刻画。试着分别进行概括并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完成下面的表格。

“面”的描写

“点"的刻画

好处

答案

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BCA

点拨:

通过阅读《七律·长征》和材料一,结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以及材料一中的“乌蒙山,峰高谷深,如刀切斧削,最高峰4000多米"和题目中给出的图片可知,五岭是B,乌蒙山是C,岷山是A。

2.A

点拨: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读材料二可知,画线句子“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的意思是:不到达目的地,绝对不是英雄,算下来已经有了征战两万里的路途。结合给出的选项可以判断,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强调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突出了红军对长征必胜的坚定信念。故选A。

3.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敌人戒备森严,封锁渡口,抢去渡船

日夜兼程百姓的帮助

点拨: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通读材料三可知,红军渡金沙江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却又巧妙化解。从文中的“金沙江穿行于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戒备森严,封锁各处渡口,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可概括出遇到的困难:深山峡谷→江面宽阔,水急浪大→敌人戒备森严,封锁渡口,抢去渡船。从文中的“1935年5月3日,红军翻山越岭,日夜兼程,当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乘船悄悄渡到北岸”“在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全部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这些内容可概括出红军巧渡金沙江。故概括为:日夜兼程→百姓的帮助→跳出包围圈。

4.C

点拨:本题考查形象分析。读了三则材料,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从材料一中的“1936年2月27日,天寒地冻,红二、红六军团西进乌蒙山区。红军一万多人在一座座大山中转来转去,弹尽粮绝”,材料二中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以及材料三中的“在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找到了5条船和30多名船工。7天7夜后,红军主力就靠这7只小船全部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这些内容,结合给出的选项可知,选项中最不符合红军战士特点的是:活泼开朗。故选C。

语文要素阅读专训

1.敌人偷袭掩护撤离英勇投江

点拨:

本题考查检索能力。选文的第1、2自然段讲了故事的背景、目前的情况以及部队准备渡河;第3自然段讲鬼子兵在部队准备渡河时突然出现,并包围了部队;第4、5自然段讲冷云率领七女掩护部队撤离;第6自然段讲鬼子兵没有拦下部队,气得反扑八位女战士;第7~9自然段写八位女战士不愿被俘,英勇投江。由此可以得出答案。

2.这是对个体的刻画,是对安顺福的语言描写。“坚决”一词说明她说的话掷地有声,她的意志十分坚定,表现了她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精神。

点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