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1页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2页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3页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4页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机密★启用前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文

2024.08

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如果圣人为王,他的治道就叫做王道。照孟子和后来的儒家说,有两种治道。一种是“王"道,另一

种是“霸”道。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

迫。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在这一点上,孟子说:“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瞻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

孙丑上》)。

后来的中国政治哲学家一贯坚持王霸的区别。用现代的政治术语来说,民主政治就是王道,因为它代

表着人民的自由结合;而法西斯政治就是霸道,因为它的统治是靠恐怖和暴力。

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这意味着他的国家一定要建立在殷实的经济基础上。由于中国

经常占压倒之势的是土地问题,所以据孟子看来,王道最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

的。他的理想的土地制度,就是以“并田”著称的制度。按照这个制度,每平方里土地分成九个方块,中

夹一块叫做“公田”,周围八块是八家的私田,八家合种公田,自种私田。公田的产品交给政府,私田的

产品各家自留(《孟子·媵文公上》)。

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种上桑树,这样,老年人就可以穿

上丝绸了。各家还要养鸡养猪,这样,老年人就有肉吃了。这若做到了,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

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梁患王上》)。

这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还要“谨庠序之教,申之

以孝梯之义”,使人人受到一定的教育,懂得人伦的道理,只有这样,王道才算完成。

行这种王道,并不是与人性相反的事情,而恰恰是圣王发展他自己的“恻隐之心"的直接结果。孟子

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孟子·公孙丑上》)在孟子思

想中。“不忍人之心"与“恻隐之心”是一回事。我们已经知道,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YW-25Z1·■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秘密★启用前

齐鲁名师联盟2025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诊断考试

二、13.(1)

语文答题卡

(2)

贴条形码区

考生

由考生本人负责粘贴

14.

注意

答题前,

考生先将自

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

考生禁填

缺考标记

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缺考考生由监考员粘贴条形码,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并用2B铅笔填涂该缺考标记。

6

选择题答题区域

(须用2B铅笔填涂)

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选择题

1【A]【B]【c]【D]

6[A1【B][01【D]

11【A】【8]【c1【01

17.(1)

2【A]【B]【c]【D]

7【A】tB】[c】【D]

12[A】【8】[c】【D1

3【A]【B]【G]【D]

10tA1【B1-【01【D1【E1【F1[81

15【A1【B1【01【0]

(2)

(3)

非选择题答题区域(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

一、4

三、18.(A)

(12字)

(B)

(12字)

(c)

(12字)

19

5

20.

上联:

下联:

22.(1)

(2)

(3)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第1页共4页

语文答题卡第2页共4页

考生务必将姓名、座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认真填写在书写框内。座号的每个书写框只能填写一个数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座号

字,填写样例:若座号为05,则填写为05。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四、23.写作(60分)

3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的答案无效

语文答题卡第3页共4页

语文答题卡第4页共4页语文

齐鲁名师联盟2025高三一诊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2.A3.D4.冯文是间接引用,旨在提出让百姓提高经济水平的方法;胡文是

直接引用,旨在说明妈妈政治的效果。5.示例:同:都认为孔子“仁的思想对孟子产生

影响;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孔子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间关系。异:冯文是从对象的角度

来分析,认为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孟子强调对国家的治理:胡文是从结果的角度分析,

认为一个是强调正经规矩,一个强调快活安乐。(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比如杨墨、佛家"曲解文意。根据原文“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家的影

响“宋儒攻击佛家,其实若没有佛家,又哪有宋儒”可知,“佛家"在文中只是一个类比。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无中生有。原文“圣王的王道为人民的福利尽一切努力..王道最

重要的经济基础在于平均分配土地,这是很自然的"中,“井田制”的目的是在平均土地的基

础上解决经济问题,“让民众免受阶级压迫"没有来由。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的意思是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

兽身上,而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这是为什么呢?由其中的“恩"可知,强调推行仁政,

与“乐利无关。

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中,作者论述的“孟子进一步描绘这个制度说,各家在其私田中五亩宅基的周围,要

种上桑树.则王道治下的每个人都可以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对应的正式孟子

《孟子梁惠王上》原文“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

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由此可见,冯文是间接引用。而结合后文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这

不过仅仅是王道之“始”,因为它仅只是人民获得高度文化的经济基础可知,作者在这里引

用,是旨在提出让百姓提高经济水平的方法。

乙文中,根据原文“故孟子所说如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

语文答案第1页

语文

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这一类衣帛食肉的政治,简直是妈妈的政治"可知,胡文

是直接引用,旨在说明妈妈政治的效果。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原文“照儒家所说,仁,只不过是恻隐之心的发展和材料二原文“但他又不肯公

然用利字,故用仁政'两字可看出两者都认为孔子“仁”的思想对孟子产生影响。

根据材料一原文“在这里我们看出,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

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和材料二

原文“孔子讲政治的中心学说是政者,正也'…孟子生在孔子之后一百多年,受了杨墨两

家的影响..…故不但尊重个人,尊重百姓过于君主”可看出两者都是从发展的角度分析孔子

和孟子政治理想的之间关系。

材料一“孔子阐明忠恕之道时,还只限于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而孟子则将其应用范围

推广到治国的政治方面“在孔子那里,忠恕还只是内圣'之道,经过孟子的扩展,忠恕又

成为外王之道”,明确提出了孔子的忠恕之道的对象是个人,而孟子与之不同,重点在于

国家治理。由此可知,冯文是从对象的角度来分析,认为孔子强调个人自我修养,孟子强

调对国家的治理。

材料二“若用西方政治学的名词,我们可说孔子的是爸爸政策'(Paternalism):孟子的是

妈妈政策'(Maternalism)。爸爸政策要人正经规矩,要人有道德;妈妈政策要人快活安乐,

要人享受幸福明确提出了孔孟之间的不同,而对于这不同,作者是从“要人”的结果来

阐述的。可见,胡文是从结果的角度分析,认为一个是强调正经规矩,一个强调快活安乐。

6.A7.C8.①橘树串联文章的内容。文章重点叙述了父亲种橘树、卖橘子等内容,

橘树的兴衰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②橘树的兴衰烘托了小说的氛围。橘树的繁茂烘托了父亲劳动有得的喜悦,橘树的衰落、

死亡烘托了父亲衰老、死亡的悲伤。

③橘树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种橘树、卖橘子表现了父亲独立自强、勤劳能干、看重尊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