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1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2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3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4页
【人教】第一次月考B卷(考试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重点难点过关测(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2.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B.弹钢琴的机器人C.展翅飞翔的雄鹰 D.千姿百态的珊瑚3.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4.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A.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B.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C.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5.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6.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7.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A.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 B.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8.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A.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C.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9.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你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呼吸方式的差别 B.运动方式的差别 C.营养方式的差别 D.体温是否恒定的差别10.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C.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11.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12.《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关系13.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五强溪水库 D.雪峰山森林公园14.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计划去调查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B.需要制订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D.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15.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A.非生物部分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16.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17.如图所示,同种树在同一地区单独生长和成群生长时形态呈现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树的形态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乙中成群生长的树与树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影响甲、乙树形态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等D.甲、乙树的形态差异是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18.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19.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如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2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21.以下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节约使用水电资源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C.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D.拒绝食用野生动物2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 B.完整的 C.干燥的 D.薄而透明的23.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图甲视野中偏左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如图所示),应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左侧 B.右侧 C.上侧 D.下侧24.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25.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第Ⅱ卷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注意:[]中填写数字,横线上填文字内容。)(1)显微镜中起着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和[⑥]。(2)能使镜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的是。(3)在观察玻片标本的时候,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没动,则污点可能在

上。27.(8分)下面一名作家到农村体验生活后描写的短文,请大家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河流像一条玉带,缠绕着草原,河流的水很清很清,清的连在水里游动的小鱼、小虾、水底的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那里的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四季的美景。暮色将至,天上的被子的花边沾上了点点深红,夕阳就要回家了,村边的大山显现出它巍峨的身影,牛群在嗷嗷声中走进牛舍,小羊宝宝在羊妈妈的看护下逐个回到了羊圈,牧犬警惕地守护着羊群,偶尔会汪汪地,叫上几声。今天全村已经把大豆、玉米等庄稼收获完毕。为庆祝丰收节,村民们都聚到了一起,都在为晚上的篝火晚会准备着,架着烤肉架,搭着篝火柴,摆弄着丰盛的食物,忙碌着,幸福着,没事偷着乐、老人小孩,青年美妇,皆有所乐!(1)资料中的“小羊宝宝在羊妈妈的看护下”这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2)如果对这个村庄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因为范围太大,不能逐一调查只能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的优点。(3)如果对这段资料中的生物进行归类:按照用途特点,将以上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属于家畜的是,属于宠物的是。28.(10分)2023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两周年。某调查机构为了解湖南省《反食品浪费法》的落实情况,采用线上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发放了25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具体结果如下:表1受访者《反食品浪费法》知晓情况(单选)知晓情况知道不知道知道具体规定不知道具体规定比例95%5%90%10%表2餐饮场所的反食品浪费措施(多选)措施提醒点餐适量提供打包服务提供小份餐食设置光盘奖励措施比例45%57%55%18%(1)该调查机构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抽样调查法。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有人知道《反食品浪费法》,其中,知道具体规定的有人。(2)调查表明,食品浪费的主要场所是餐饮行业,部分餐饮机构正在积极寻找有效措施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请根据表2中的数据将柱形图补充完整:(3)本校食堂大份餐食和小份餐食均有提供,你在购买时会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29.(10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次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作为与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默默守护和滋养着地球上的万千生灵。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湿地繁衍生息,因此湿地被形象的称为“生物的天堂”和“物种基因库”。湿地既可以有效降低海浪、海啸的强度,是抵御洪灾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天然的水库。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大部分都储存在湿地中。湿地还是巨大的“碳库”,它储存的碳约占全球陆地碳储量的35%,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恢复湿地不仅要避免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制止电鱼、捡鸟蛋、猎捕鸟类等行为,尽量让鸟类有安宁的生活空间,而且要对区域进行适度水位拉制和生态补水,同时,织补食物链也是重要一环。例如,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吃芦苇枝条中的虫子,而野鸭、鸳鸯、天鹅等游禽爱吃芦苇的嫩茎、嫩叶,黑鹳、苍鹭、白鹭等涉禽在浅水区捕鱼,以鱼、虾、贝等为食。为此,专家建议在湿地中补植各种植物,包括藻类、浮萍、灌木柳、芦苇等,同时投放小野鱼和虾、蟹,为鸟类补充“营养”。(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湿地生物与构成的统一整体。除了能净化水质,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等功能(举出一项)。(2)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库之一,湿地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从而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温室效应。(3)文中提到的生物之间可形成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震旦鸦雀→虫子; B.藻类→小野鱼→黑鹳; C.芦苇←鸳鸯; D.浮萍→虾、蟹(4)结合上文,谈谈除了进行保护湿地的宣传外,你还能为保护湿地做些什么?(写出一条即可)。30.(12分)为了研究影响月季的生态因素,对种植有月季花的某小区进行了调查。(1)某小区的部分动物名称及所吃的食物如下表所示。动物名称黄刺蛾蚜虫瓢虫食虫鸟所吃的食物月季的叶片月季幼嫩器官的汁液蚜虫蚜虫、瓢虫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该小区内所有生物与其生活的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其中瓢虫和食虫鸟的关系是。(2)调查发现,在夏季烈日下,月季的叶片常有焦灼现象。为进一步研究光照对月季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处理株高/cm茎粗/mm花朵直径/cm成花率/%不遮阳

(100%光照)54.0711.717.9662.78轻度遮阳(75%光照)62.6012.017.5959.54中度遮阳(50%光照)55.209.766.9756.64重度遮阳(25%光照)45.979.376.0750.16①据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遮阳程度的增加,月季的花朵直径和成花率都逐渐,株高和茎粗的变化趋势为。②生活中,株高与茎粗代表月季长势,花朵直径和成花率是评价月季观赏品质的重要指标。据表中信息可知,栽培月季推荐使用遮阳处理,原因是此条件下月季的长势,且对月季的观赏品质影响较小。(3)综合(1)和(2)研究可知,影响月季生长的生态因素包括。

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B卷·重点难点过关测(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测试范围: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人教版)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与生命现象无关的诗句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答案】D【解析】“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A错误;苔藓和草都是绿色植物,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而“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反映了生物能够生长,B错误;荷花是植物,蜻蜓是动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体现了生物能够生长,C错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没有提到生物,与生命现象无关,D正确。2.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让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各项中属于生物的是()A.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B.弹钢琴的机器人C.展翅飞翔的雄鹰 D.千姿百态的珊瑚【答案】C【解析】钟乳石、机器人和珊瑚不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不属于生物,ABD错误;展翅飞翔的雄鹰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如遗传变异、繁殖等,属于生物,C正确。3.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A.生物生命活动需要能量 B.生物能生长发育、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答案】C【解析】含羞草受到人手指的触碰后,叶子会合拢,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故选C。4.我国的多年生水稻,入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杂志评出的“2022年十大科学突破”。多年生水稻种一次可连续免耕收获3~4年,下列相关生命现象与生物基本特征不相符的是()A.水稻的茎中空——生物适应环境 B.水稻季末落叶——排出代谢废物C.草盛则稻苗稀——生物有应激性 D.腋芽来年再生——能生长和繁殖【答案】C【解析】水稻的茎中空,便于根进行呼吸,这是与水稻水生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A正确;水稻季末落叶,体现了植物能排出代谢废物,B正确;应激性是指一切生物对外界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草盛稻苗稀”描述的是稻苗与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属于竞争关系,体现了环境中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没有体现“生物有应激性”,C错误;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腋芽来年再生,体现了植物能生长和繁殖,D正确。故选C。5.自然界中的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影响环境()A.荒漠中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北极圈里的海豹皮下脂肪厚实C.冬季来临青蛙转入冬眠 D.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肥沃【答案】D【解析】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且地上的枝叶部分很小,这是为了增大对水的吸收同时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A错误;脂肪具有保温的作用,生活在寒冷北极圈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青蛙是变温动物,冬天外界环境温度低,而泥土中温度较高,为了避免冻伤冬天青蛙钻进泥土里冬眠,是青蛙对冬天环境的一种适应,C错误;蚯蚓在土壤中钻洞,使土壤疏松,同时,蚯蚓的粪便可使土壤肥沃,有利于根的生长,体现了生物对环境土壤的影响,D正确。6.某高山植被的分布情况为: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A.温度 B.阳光 C.水分 D.空气【答案】A【解析】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带的植物呈垂直分布。针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这是由不同海拔温度不同造成的,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科学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应具体、明确,具有探究价值。下列问题提得最好的是()A.紫薇花和木槿花哪种更漂亮? B.到底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C.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 D.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答案】D【解析】紫薇花和木槿花的美丽程度是主观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无法具体比较,A错误;这个问题涉及到生物学中的一个经典难题——“鸡生蛋还是蛋生鸡”,至今没有得到确定的答案,因此无法回答哪个先出现,B错误;“为什么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几次蜕皮”这个问题不够具体、明确,C错误;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等一些动物的分布和生存环境,可见,“土壤湿度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是一个具体的、明确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D正确。故选D。8.在讨论“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实验方案时,同学们的下列发言,错误的是()A.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 B.多次重复实验,可提高实验结论的可信度C.实验数据与其他人不一致时,可以修改数据 D.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答案】C【解析】实验目的是“探究湿度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说明湿度是唯一变量,故除湿度外,其他实验条件应相同且适宜,A正确;只做一次实验会存在一定的偶然性和误差。为了尽量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应该设置重复实验(或重复组),多做几次,然后取平均值,从而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B正确;实验数据要实事求是,不能任意修改,C错误;要爱护好动物,实验结束后,将鼠妇放归适合其生存的环境中,D正确。故选C。9.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而同水域的鱼类、爬行类却没有你认为导致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呼吸方式的差别 B.运动方式的差别C.营养方式的差别 D.体温是否恒定的差别【答案】D【解析】鱼类、爬行类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它们是变温动物;鲸、海豚、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相对稳定,属于恒温动物。所以,这些海洋哺乳动物的皮下普遍有厚厚的脂肪,具有保温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是生物的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特征的是()A.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B.感染新冠病毒后机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C.人进入寒冷环境中时,会发生“颤栗”现象 D.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答案】D【解析】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体现了向日葵对光线做出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新冠病毒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后机体会做出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B不符合题意;“颤栗”现象是骨骼肌收缩导致的,能产生更多的热量,是人对寒冷刺激做出的反应,C不符合题意;晒干的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吸水引起的,不属于生物对刺激做出的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11.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调查法【答案】A【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天气谚语“蚂蚁搬家,大雨来到”“蜘蛛结网,久雨必晴”,主要运用了观察法,A符合题意。故选A。12.《左氏春秋》记载了稻田杂草——稗草,它与水稻外形相似,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则水稻与稗草的关系是()A.竞争关系 B.寄生关系 C.合作关系 D.捕食关系【答案】A【解析】水稻和稗草之间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是属于竞争关系。故选A。13.下列选项中可以称为“地球之肺”的是()A.商业步行街 B.山背梯田 C.五强溪水库 D.雪峰山森林公园【答案】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消除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故选D。14.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为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同学们计划去调查一个身边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B.需要制订调查计划和准备调查工具C.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比较容易操作D.做好调查记录是调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答案】C【解析】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调查一个生态系统”活动目的是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正确;调查时,要准备充足的调查工具,还要制定合理的调查计划,B正确;选择远一些、大一些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不容易操作,费时费力,C错误;调查时要认真观察,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D正确。故选C。15.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A.非生物部分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答案】B【解析】分解者是指生态系统中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具有分解能力的生物,也包括某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它们能把动植物残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生产者再一次利用。沼气池中的某些细菌能分解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尿中的有机物并产生甲烷。这些细菌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某农田中种植着大豆,同时生长着稗草、鸭跖草等杂草,分布有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和根瘤菌等微生物。下列关于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生产者 B.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寄生关系C.七星瓢虫的能量可以流向稗草 D.农田中所有生物构成生态系统【答案】A【解析】大豆稗草和鸭跖草都是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正确;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还原成氨供植物利用,使土壤中含氮的无机盐的含量增高;植物能够给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与大豆之间是共生关系,B错误;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七星瓢虫是消费者,其能量不可以流向稗草,C错误;农田中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故选A。17.如图所示,同种树在同一地区单独生长和成群生长时形态呈现差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树的形态差异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B.乙中成群生长的树与树之间存在竞争关系C.影响甲、乙树形态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等D.甲、乙树的形态差异是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答案】A【解析】甲、乙树属于同种树,树冠的差异可能是环境改变引起的,A错误;乙中成群生长的树与树之间竞争阳光,水分等,存在竞争关系,B正确;影响甲、乙树形态差异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阳光等,C正确;生物适应环境,甲、乙树的形态差异是各自适应不同环境的结果,D正确。故选A。18.防止鸟吃草籽,有人把人工种草的试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而未加罩网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草、虫、鸟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B.鸟和虫之间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C.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 D.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答案】A【解析】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该草原存在的食物链有:草→虫→鸟、草→鸟,不只一条食物链,A错误;鸟和虫都以草为食,因此属于捕食关系,鸟又以虫为食,也存在捕食的关系,B正确;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因此,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是相互制约的,C正确;生物影响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因此,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D正确。故选A。19.洞庭湖湿地土地肥沃,水草丰美,鱼鸟成群,如图为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图中的生物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C.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D.“十年禁渔”有利于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生物不能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图中的箭头可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B正确;该生态系统中,鹰的营养级最高,故若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湖中,鹰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高,C正确;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十年禁渔”有利于稳定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提高洞庭湖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D正确。故选A。20.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有关生物圈和生态系统的描述合理的是()A.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B.草原上的牛群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内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各自独立,彼此互不相干D.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答案】D【解析】生物圈是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和分解者(腐生的细菌、真菌)组成。所以,草原上的牛群不是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角色组成的,B错误、D正确;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包含了各种生态系统。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统一的整体,C错误。故选D。21.以下行为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节约使用水电资源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学习宣传环保知识 D.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答案】B【解析】节约用水、电资源,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发展,利于环境保护,A不符合题意;随意丢弃废旧电池可导致水资源、土壤资源受到污染,进而影响生态环境,B符合题意;学习宣传环保知识,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好环境保护,C不符合题意;拒绝食用野生动物,可保持生物多样性,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体的基本结构,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A.新鲜的 B.完整的 C.干燥的 D.薄而透明的【答案】D【解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利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用的生物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即透光的。故选D。23.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观察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细微结构。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将图甲视野中偏左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如图所示),应将装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左侧 B.右侧 C.上侧 D.下侧【答案】A【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要将图甲视野中偏左侧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向左侧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右侧移动到视野的中央。故选A。24.下列关于显微镜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提高视野亮度时,应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B.对光完成后,通过目镜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C.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使物镜对准通光孔D.目镜5×和物镜40×的组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倍【答案】C【解析】视野较暗,选用较大光圈和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A正确;对光完成的标志是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B正确;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的目的是以免物镜压坏玻片,C错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目镜的放大倍数是5倍,物镜的放大倍数是40倍,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D正确。故选C。25.为推进农村生产生活向绿色低碳转型,泸州某地建立了一种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循环模式。该地通过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粪喂鱼、塘泥培桑的形式,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有机结合,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桑树、蚕和鱼共同构成了该地完整的生态系统B.桑树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C.该生态系统中,蚕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D.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实现变废为宝【答案】A【解析】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桑树、蚕和鱼不能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A错误;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供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也是其他生物类群的食物和能源的提供者。故桑树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B正确;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植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该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能,C正确;桑基鱼塘将蚕粪由废弃物变成鱼类饲料,既能解决蚕粪排放问题,也解决了鱼饲料问题,实现了变废为宝,能量的多级利用,D正确。故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2分,共50分。26.(10分)下图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注意:[]中填写数字,横线上填文字内容。)(1)显微镜中起着放大物像的结构是[①]和[⑥]。(2)能使镜筒大幅度上升或下降的结构是[]粗准焦螺旋,能够使物像变得更加清晰的是。(3)在观察玻片标本的时候,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没动,则污点可能在上。【答案】(1)目镜;物镜;(2)③;细准焦螺旋;(3)物镜【解析】(1)光学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均为凸透镜,均起到放大作用,故显微镜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①目镜和⑥物镜。(2)③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④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外,能使焦距更精确,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3)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玻片;如果不在目镜和载玻片,那就一定在物镜上,由此可知,转动目镜和玻片,污点都没动,判断污点可能在物镜上。27.(8分)下面一名作家到农村体验生活后描写的短文,请大家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河流像一条玉带,缠绕着草原,河流的水很清很清,清的连在水里游动的小鱼、小虾、水底的石子都看得一清二楚,那里的水,像一面镜子,照着四季的美景。暮色将至,天上的被子的花边沾上了点点深红,夕阳就要回家了,村边的大山显现出它巍峨的身影,牛群在嗷嗷声中走进牛舍,小羊宝宝在羊妈妈的看护下逐个回到了羊圈,牧犬警惕地守护着羊群,偶尔会汪汪地,叫上几声。今天全村已经把大豆、玉米等庄稼收获完毕。为庆祝丰收节,村民们都聚到了一起,都在为晚上的篝火晚会准备着,架着烤肉架,搭着篝火柴,摆弄着丰盛的食物,忙碌着,幸福着,没事偷着乐、老人小孩,青年美妇,皆有所乐!(1)资料中的“小羊宝宝在羊妈妈的看护下”这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2)如果对这个村庄的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因为范围太大,不能逐一调查只能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这种调查方式的优点。(3)如果对这段资料中的生物进行归类:按照用途特点,将以上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属于家畜的是,属于宠物的是。【答案】(1)繁殖;(2)便于统计结果(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答案合理即可);(3)牛、羊;牧犬【解析】(1)“小羊宝宝在羊妈妈的看护下”这可以说明生物具有繁殖的特征。(2)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时,这样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便于统计结果。(3)资料中的生物按照用途,将以上生物划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属于家畜的是牛、羊,属于宠物的是牧犬。28.(10分)2023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两周年。某调查机构为了解湖南省《反食品浪费法》的落实情况,采用线上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发放了25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具体结果如下:表1受访者《反食品浪费法》知晓情况(单选)知晓情况知道不知道知道具体规定不知道具体规定比例95%5%90%10%表2餐饮场所的反食品浪费措施(多选)措施提醒点餐适量提供打包服务提供小份餐食设置光盘奖励措施比例45%57%55%18%(1)该调查机构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抽样调查法。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有人知道《反食品浪费法》,其中,知道具体规定的有人。(2)调查表明,食品浪费的主要场所是餐饮行业,部分餐饮机构正在积极寻找有效措施落实《反食品浪费法》,请根据表2中的数据将柱形图补充完整:(3)本校食堂大份餐食和小份餐食均有提供,你在购买时会如何选择?。请说明理由。【答案】(1)1900;1710(2)(3)小份餐食或大份餐食(两种方式皆可);小份餐能避免食物浪费或大份餐食,更省钱,也能和朋友分享(合理即可)【解析】(1)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属于抽样调查。抽样调查包括:随机抽样调查和非随机抽样。根据题意可知,采用线上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形式发放了2500份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000份属于抽样调查法。根据表1可知,知道的占95%,所以知道的人有2000×95%=1900,知道具体的内容的是1900×90%=1710,所以知道具体规定的有1710人。(2)根据表2完善柱状图:(3)小份餐食,可以避免食物浪费;大份餐食,更省钱,也能和朋友分享,也不会浪费食物。29.(10分)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次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有着密切联系。我们要深化认识,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作为与森林,海洋并列的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湿地默默守护和滋养着地球上的万千生灵。全球超过40%的物种都依赖湿地繁衍生息,因此湿地被形象的称为“生物的天堂”和“物种基因库”。湿地既可以有效降低海浪、海啸的强度,是抵御洪灾的第一道天然屏障,也是天然的水库。全球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大部分都储存在湿地中。湿地还是巨大的“碳库”,它储存的碳约占全球陆地碳储量的35%,在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保护、恢复湿地不仅要避免人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制止电鱼、捡鸟蛋、猎捕鸟类等行为,尽量让鸟类有安宁的生活空间,而且要对区域进行适度水位拉制和生态补水,同时,织补食物链也是重要一环。例如,有着“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震旦鸦雀吃芦苇枝条中的虫子,而野鸭、鸳鸯、天鹅等游禽爱吃芦苇的嫩茎、嫩叶,黑鹳、苍鹭、白鹭等涉禽在浅水区捕鱼,以鱼、虾、贝等为食。为此,专家建议在湿地中补植各种植物,包括藻类、浮萍、灌木柳、芦苇等,同时投放小野鱼和虾、蟹,为鸟类补充“营养”。(1)湿地生态系统是由种类众多的湿地生物与构成的统一整体。除了能净化水质,湿地生态系统还具有等功能(举出一项)。(2)湿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碳库之一,湿地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从而有效降低区域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温室效应。(3)文中提到的生物之间可形成多条食物链,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A.震旦鸦雀→虫子; B.藻类→小野鱼→黑鹳;C.芦苇←鸳鸯; D.浮萍→虾、蟹(4)结合上文,谈谈除了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