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1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2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3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4页
辽宁省鞍山市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模拟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鞍山市2024年秋九年化学第一次月考(模拟卷)化学命题人:刘国洋(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共10分)1.下列变化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性质的是()A.食盐溶于水,火药爆炸B.镁带燃烧,浓盐酸易挥发C.食物腐败,电灯通电发光D.汽油挥发,酒精燃烧2.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了“中国这十年一一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新闻发布会,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A.方便日常生活,开私家车出行B.就地焚烧秸秆,减少资源浪费C.烘托节日气氛,燃放烟花爆竹D.改进燃煤技术,减少粉尘排放3.下列取用、量取药品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固体药品B.加入锌粒C.用胶头滴管吸取液体D.取用粉末药品4.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稀有气体可用于制作霓虹灯B.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以防腐C.氧气供给呼吸,利用的是氧气的物理性质D.二氧化碳能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5.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纯净物顺序排列的是()A.过氧化氢、液态氧 B.高锰酸钾、二氧化氮C.洁净的空气、铁水 D.澄清石灰水、食盐水6.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B.氧气从淡蓝色液体变成无色气体发生了物理变化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小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易溶于水7.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反应。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8.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A.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性质不变但质量会变化C.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滴水成冰,分子的间隔变化了 B.吹胀气球,分子的体积变大C.金桂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汽油燃烧,分子的种类改变10.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B.反应前后催化剂不断减少C.示意图中共有2种单质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二、填空题(共40分)11.(9分)氧气在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如图1所示,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中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其原因可能是(任写一点)。【实验改进】改进一:点火方式改进。(2)如图2所示,利用电热丝通电放出热量引燃红磷,其优点是(写一点)。改进二:测量方式改进。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老师用气压传感器测定了图1装置内的压强变化,其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3)BC段压强增大,原因是。(4)用木炭代替红磷完成此实验,集气瓶内气压变化趋势与图3(填“相同”或“不同”)。写出你认为的观点。改进三:反应原理的创新。小明利用图4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已知发热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消耗集气瓶中的氧气。得数据如表:实验前的体积实验后的体积集气瓶内空气量筒内水量筒内剩余水(5)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小可改进了小明同学的实验,如图5,将同样足量的发热剂均匀涂抹在集气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12.(12分)氧气是生活生产不可缺少的一种物质,制取方法分为实验室制氧气和工业制氧气(一)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字母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作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3)我们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把红热的铁丝伸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里,铁丝会在氧气中燃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做这个实验时盛氧气的集气瓶预先加少量水,水的作用是。(4)欲使用装置E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二)空气是一种用途很多的自然资源,可用于工业上制取氧气,其流程如图:查阅资料和可知标准大气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1)工业上采用的方法来制取氧气,该方法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此方法属于变化。13.(11分)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Ⅰ、利用图1装置研究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反应,所得结果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1)写出图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图2中,a点对应的操作是。(3)图2中,通过对比c点和e点能验证反应速率与过氧化氢溶液浓度的关系是;得出该结论还可以通过对比(填字母序号)。A.b点和d点

B.b点和e点

c.d点和e点Ⅱ、小明上网查阅资料,许多物质都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如马铃薯。于是他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找来马铃薯,制成粉末并进行以下实验探究。【提出问题】马铃薯粉末能否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I、分别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B试管中加入ag马铃薯粉末(如图)。然后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的小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无明显现象,B试管中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Ⅱ、待B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小木条均复燃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马铃薯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两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D比C中产生气泡更平稳、更多。【实验结论】(4)实验I说明马铃薯粉末能(填“加快”或“减慢”)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5)实验Ⅱ、Ⅲ证明:马铃薯粉末的和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实验I、Ⅱ、Ⅲ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马铃薯粉末能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实验评价】(6)通过实验Ⅳ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是。【实验拓展】(7)已知马铃薯中的过氧化氢酶能改变过氧化氢分解的速度。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E、F两支试管中,向E试管中加入ag新鲜马铃薯粉末。向F试管中加入ag煮熟马铃薯粉末,观察现象如下表:E试管中现象有大量气泡产生F试管中现象无气泡产生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可知煮熟马铃薯粉末不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你认为其原因是。14.某化学学习小组通过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实验准备】(1)向盛有的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为色;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加浓氨水,观察溶液的颜色变为红色。以上现象说明,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是(填“空气”、“水”或“氨水”)。【进行实验】(2)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的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B两个小烧杯(装置如下图)。观察几分钟,填写下表:烧杯A烧杯B现象(3)通过以上实验,主要能证明分子具有的一个性质是。【实验反思】(4)该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作为对比,你认为有无必要?(填“有”或“无”),理由是。【查阅资料】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浓氨水和浓盐酸都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反应会生成氯化铵固体。氨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拓展探究】该小组同学在玻璃管两端同时放入蘸有试剂的棉花,做了下图所示实验,发现在玻璃管内形成了白色烟环,且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现象分析】(5)白色烟环偏向蘸有浓盐酸的棉花一端的原因是。【实验反思】(6)小王在取用氨水时有如图所示的操作,请指出他的错误。、。答案一、选择题1.B2.D3.D4.C5.C6.B7.B8.D9.B10.D二、填空题11.(1)装置漏气(或红磷的量不足;或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2)测量结果更准确/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红磷燃烧放热,装置内气体体积受热膨胀,压强增大(4)不同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装置中压强几乎不变(5)(6)增大反应物间接触面积,使发热剂与氧气充分接触,从而消耗氧气更彻底12.(一)(1)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集满(2)可以控制反应速率(3)铁+氧气四氧化三铁防止生成的高温熔融物使集气瓶底炸裂(4)a(二)分离液态空气沸点物理13.(1)(2)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锥形瓶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