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15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15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15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15讲 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练习)(教师版) 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岩石圈物质循环、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目录01模拟基础练02真题实战练03热点应用练(2024·四川绵阳·模拟预测)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地层B为花岗岩A以上、砂岩层以下部分;地层C为砂岩层至地表的部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断岩层甲的岩石类型为(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下列符合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形成过程先后顺序的是(

)A.地层B地层C断层D花岗岩A B.花岗岩A地层B地层C断层DC.地层B花岗岩A地层C断层D D.断层D花岗岩A地层C地层B3.地层B形成时期的古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A.湖泊沉积环境 B.风力沉积环境 C.火山喷发环境 D.冰川沉积环境【答案】1.D2.C3.A【解析】1.由图可知,岩层甲下层为花岗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会使其上覆的岩层温度升高,页岩在高温作用下容易发生变质作用,从而形成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由图可知,图示区域的地质构造形成过程是:先形成沉积岩(页岩)地层B;然后发生了岩浆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即花岗岩A;地壳抬升后受到外力侵蚀作用,然后地壳下降、接受沉积,形成了地层C;最后受内力作用,形成断层D。C正确,ABD错误,故选C。3.由图可知,地层B为页岩层,且地层中埋藏有丰富的煤炭,说明地层B形成时期,地表植被比较茂密,气候比较湿润,应该是稳定的湖泊沉积环境,A正确;风力沉积环境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排除B;火山喷发环境一般很少有煤层出现,排除C;冰川堆积物分选性差,一般不会形成页岩,排除D。故选A。(2024·天津北辰·三模)重庆武隆作为“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之一,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区域内典型地貌景观——天坑是由溶洞大厅形成的,且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完成下面小题。4.图1所示区域内(

)A.地表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透水性较好 B.乌江流域地壳稳定,不易发生地震C.羊水河出露的地层形成早于中石院天坑 D.当地自然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5.图2中各序号,能够正确表示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的是(

)A.②-③-④ B.④-⑦-③ C.⑥-①-② D.③-④-⑤【答案】4.C5.B【解析】4.根据材料,该区域是“中国南方喀斯特的典型代表,说明是石灰岩在流水侵蚀(溶蚀)的结果,A错误;根据图1中信息,乌江河道处有断层构造,,地壳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发生地震,B错误;根据图1信息,羊水河所在区域为背斜构造,羊水河出露的地层形成早于中石院天坑(背斜岩层中部新两翼老),C正确;当地自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错误。所以选C。5.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之后地壳抬升,沉积岩(喀斯特地区多为石灰岩)出露地表,接受流水侵蚀,形成溶洞,溶洞坍塌逐渐形成天坑景观。图中①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侵入型岩浆岩,②为岩浆喷出形成喷出型岩浆岩,③表示外力作用,④为固结成岩,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⑦为地壳抬升。天坑景观形成过程的是④-⑦-③。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2024·江苏徐州·模拟预测)某区域曾发生过多次地质事件,底层轻微褶皱,断层东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如图为该区域地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是(

)A.泥灰岩 B.灰岩 C.砂砾岩 D.粉砂岩7.该区域下列地质事件最新的是(

)A.褶皱变动 B.砂页岩沉积 C.砾岩沉积 D.断层构造8.在下列地点进行地质钻探,最有可能获得砂页岩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6.A7.D8.B【解析】6.据材料可知,底层轻微褶皱,断层东北侧地块有明显的抬升,观察断层两侧同一岩层之间的宽度可知,核部上盘变窄,因此本区域有一个东北-西南方向延伸的向斜,向斜岩层中间新,两侧老,所以外围的泥灰岩比里面的砂页岩、灰岩老,粉砂岩、砾岩、砂砾岩覆盖在向斜之上,所以比较新,因此,该区域最老的岩层是泥灰岩,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由上题可知,该区域底层轻微褶皱,形成向斜,之后接受沉积,断层截断图中砂页岩和砾岩岩层,即该区域地质事件最新的是断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8.砂页岩位于向斜构造中,上覆岩层是灰岩,图中甲是泥灰岩,位于砂页岩下方,乙是灰岩,丙、丁下方岩层是泥灰岩,因此进行地质钻探,最有可能获得砂页岩的是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24·山东德州·三模)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地球上自然界七大奇景之一,从谷底到顶部分布着不同时期的岩层,被称为“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下图示意5.05亿年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地区的地质剖面,其中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甲、乙、丙分别为(

)A.石灰岩、页岩、砂岩 B.页岩、石灰岩、砂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 D.砂岩、页岩、石灰岩10.该剖面沉积岩中,年龄最新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9.D10.A【解析】9.选项三类岩石中,砂岩形成于海滩环境,页岩和石灰岩则形成于浅海环境,石灰岩形成的浅海环境海水相对较深。结合题干材料分析,甲岩石形成于海滩环境,应该是砂岩;乙、丙岩石形成于浅海环境,但丙较乙需要更深的海洋环境,所以乙是页岩,丙是石灰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10.图示岩石都属于沉积岩,一般来说,下部的先沉积,上部的后沉积,图中①位于最上部,最后沉积,年龄最新,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24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豫南大别山区形成了带型、环型和团块型等多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下图为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1.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多沿河流分布 B.新县分布最多C.山脊多,山谷少 D.平原多,山区少12.豫南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多样的主要原因是(

)A.文化多元 B.洪涝频发 C.气候多变 D.地形复杂【答案】11.A12.D【解析】11.读图可知,豫南传统村落主要沿河流分布,A项正确;光山县分布最多,B项错误;传统村落沿河流分布,河流分布于山谷,因此山谷多于山脊,C项错误;传统村落主要分布在山区,D项错误。故选A。12.由材料可知,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形起伏多变,地形类型复杂,村落主体沿着山水体势进行纵向或横向排列,因此产生多种不同的空间形态,D项正确;文化多元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但是该地村落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形成了带型、环型和团块型等多种传统村落空间形态,A项错误;该地地处山区,排水速度较快,洪涝灾害较少发生,B项错误;气候相对稳定,没有多变,该区域空间尺度较小,气候差异不大,C项错误。故选D。(2024·辽宁辽阳·模拟预测)有研究显示,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线路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且不同地理因子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存在正向或负向影响。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队主要选择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山麓行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存在正向影响的因素是(

)A.农、牧用地的占比 B.距最近聚落的距离C.距最近海岸的距离 D.距最近河流的距离14.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队主要选择山麓行走的主要目的是(

)A.缩短路程 B.躲避贼寇 C.躲避灾害 D.获得补给【答案】13.A14.D【解析】13.由已学可知,丝绸之路联系两地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当农牧用地占比增加,说明聚落密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对于交通需求量增加,因此,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增加起到正向促进作用,A正确;距最近聚落、海岸、河流的距离对丝绸之路密度增加影响较小,排除BCD。故选A。14.由已学可知,中亚地区地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本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在山麓地带,地势较低,往往有绿洲分布,水源充足,有居民在此居住,可以获得补给,D正确;由于地势起伏巨大,选择山麓行走,线路弯曲,并未缩短路径,排除A;主要选择山麓行走,对避开贼寇、躲避灾害作用较小,排除BC。故选D。(2024·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模拟预测)传统村落的选址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南小屏障一中心盆地一围合山体屏障一北侧高大连绵山脉屏障”形成的“凹型空间”(图Ⅱ),对河南省村落的选址吸引力极大。图I示意河南省地形及传统村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凹型空间”对村落选址吸引力最大的地域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16.若“凹型空间”内部为平原,聚落形态最可能是(

)A.团块状 B.条带状 C.散点状 D.台阶式【答案】15.C16.A【解析】15.甲地北侧为0-200m地区,不是高山屏障,不符合凹型空间,A错误;乙地南北都是平原,不符合凹型空间,B错误;丁地海拔明显高于周边地区,不符合凹型空间,D错误;据图示丙地海拔在200-1000m之间,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向南降低,且有河流流经,符合凹型空间,C正确。故选C。16.平原地区地形平坦,聚落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较少,聚落规模大,且布局紧凑,符合团块状形态特征,A正确;条带状聚落一般分布在山谷地区或沿河分布,B错误;散点状聚落规模较小,一般分布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台阶式聚落分布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不在平原地区,D错误。故选A。17.(2024·陕西铜川·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四川省红色岩层分布广泛,是我国丹霞地貌分布较多的省份,位于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的红山丹霞地貌,整体海拔在4200m~5100m,由古近纪时期的陆地湖相红色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构成,最突出的特征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还形成了若干方山、峰丛、石柱、石墙、石洞等小、微造型地貌,与周边其他要素共同构成了“红山—雪山—峡谷—溪流—森林—草甸—湿地—牧场—佛寺”景观,堪称四川品质最好的丹霞景观。下图为该区地质剖面示意图。(1)判断岩浆岩侵入的地质年代范围,并说明判断依据。(2)指出侵入体的岩石名称,并描述其主要特点和用途。(3)读图归纳沟谷分布特征,并分析新龙红山丹霞地貌是四川品质最好的原因。【答案】(1)在三叠纪之后,古近纪之前。判断理由:岩浆侵入三叠纪地层中,故侵入活动产生于三叠纪之后;古近纪地层覆盖于侵入岩之上,并且底部形态完整(或:且侵入岩顶部被侵蚀缺失),故侵入活动产生于古近纪之前。(2)花岗岩。主要特点:有结晶颗粒、结构紧密(硬度高、耐磨损)。用途:可用于做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等。(3)分布特征:多沿断裂分布。原因:高原山地地区,山势高峻,丹霞地貌大气磅礴;断层广布,以及河流下切作用强烈,使红色岩层广泛暴露;小、微造型地貌多样,地貌景观丰富;与其它高寒山区景观组合性好,景观组合形式独特。【详解】(1)该题需要结合图中已标明的三叠纪地层、古近纪地层以及两地层间的古侵蚀面分析,三叠纪地层在下,上覆盖着古近纪地层,故可判断二者的新老关系,侵入体侵入三叠纪地层,可判断其在三叠纪之后形成,且侵入岩顶部被侵蚀缺失,可以判断在古近纪地层沉积之前,其侵入活动已发生且完成。(2)侵入体由岩浆在地壳深处冷却凝固形成,应为花岗岩。花岗岩由岩浆缓慢冷却凝固形成,一般有较大结晶颗粒,质地紧密,硬度高,多用作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3)图中可看出,沟谷多分布于断裂带(断层、裂隙),新龙红山丹霞地貌是四川品质最好的原因需要从地貌景观的角度分析。红山丹霞位于藏区,地质抬升,断裂发育,加之河流下切侵蚀,红色岩层断面、剖面出露面大,山体高大,且多微造型地貌,景观丰富;与藏区其它景观搭配,共同构成了“红山—雪山一峡谷一溪流一森林一草甸一湿地—牧场—佛寺”景观,景观组合独特;高原山地地区,山势高峻,丹霞地貌大气磅礴。18.(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预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海坛岛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岛上海岸风沙堆积面积占全岛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尤以东北部居多。观察发现,海坛岛古风沙、现代风沙与闽江河口泥沙在粒度、矿物组成等方面具有相似性。该地夏季盛行西南风,其余季节均盛行东北风。图1为海坛岛位置示意。海坛岛南北多丘陵台地;中部多平原,且大部分滨海,主要由风力和海水作用形成。岛上传统聚落依据地形可分为滨海聚落、平原聚落和台地聚落三类。据考古,早期渔民多选择北部的滨海平原或台地,且往往选址于台地的西南面;中期随着物质资料的短缺,人口被迫转移到南部台地;后期北方移民大量迁移至中部平原发展农业。图2为海坛岛聚落选址示意。(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说明闽江流域的泥沙到达海坛岛北部地区的过程。(2)说明早期聚落选址的有利条件。(3)分析早期中部平原几乎无人居住的原因,并推测后期移民在此为发展农业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答案】(1)闽江侵蚀搬运泥沙至入海口;地势低平,河流流速减缓,在河口处泥沙堆积;沿岸洋流搬运泥沙向南移动;泥沙被东北风搬运并沉积到岛屿北部沿岸。(2)滨海平原:便于渔猎;便于运输

台地的西南面:挡风;向阳;利于排水。(3)原因:由风力和海水作用形成,土壤贫瘠、盐渍化严重;大部分滨海,无山体遮挡,受东北风影响大;地形平坦,容易积水。措施:施肥或引淡淋盐等土壤治理措施;种植防风林或筑挡风墙等防风措施;水利工程建设等排水措施。【详解】(1)依据图文材料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闽江流域的泥沙到达海坛岛北部地区的过程为:闽江作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其流域内地形多样,水流湍急,侵蚀能力强,河流在流经山区时,携带大量的泥沙至入海口;当这些水流到达入海口地区时,由于地势变得低平,河流的流速相应减慢,携带的泥沙随之沉降在河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海坛岛北部地区的海岸线附近,由于受到沿岸洋流的影响,这些泥沙在洋流的作用下被搬运并向南移动;再加上东北信风带中的东北风的搬运作用,最终沉积在岛屿的北部沿海地区。(2)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早期聚落选址主要考虑的是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选择北部的滨海平原或台地,特别是台地的西南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滨海地区靠近海洋,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渔民提供了充足的渔猎条件;海运较为便利,便于运输;台地的西南面能够阻挡冬季寒冷的东北风,降低风害风险,提高居住舒适度;同样是由于面向西南,这一方位更易获得阳光照射,有利于居民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生长;西南面的台地有利于排水,减少了洪水和地下水位升高的风险。(3)依据图文材料分析可知:原因:中部平原地区由于受风力和海水作用显著,可能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壤贫瘠、盐渍化严重等问题,不利于传统农业的发展;大部分属于滨海地区,无高大山体遮挡,受东北信风影响较大;中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位于多个水流的汇集处,容易积水,可能存在排水不畅的问题,增加了洪涝灾害的风险;因此,在早期,中部平原地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导致人类聚居点较少。后期移民在此为发展农业可能采取的治理措施:通过施用肥料或采用引淡淋盐等土壤治理措施,改善土壤质量,降低盐渍化程度;种植防风林带或构筑挡风墙等防风措施,减少风害对农田的影响;修建排水沟渠和泵站等水利工程设施,改善排水系统,减少水患风险。19.(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方的新喀里多尼亚岛东北侧森林茂盛。该岛地质构造活跃,多火山地震,富含硫化镍的蛇绿岩覆盖面积占岛屿1/3。当地开发的镍矿资源主要富集在沿海10~30m深的红土层中,储量约占全球25%,采矿业是其支柱产业。材料二、图1为新喀里多尼亚岛及周边地区简图,图2为该岛地质剖面示意图。(1)分析该岛东北侧森林茂盛的原因。(2)推测该岛红土层中镍矿的形成过程。(3)简述露天开采和加工镍矿资源过程中可能对近海珊瑚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1)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受地形阻挡,山地东侧为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多(东侧为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经过,增温增湿;纬度较低,热量充足。(2)板块挤压,蛇绿岩出露地表;蛇绿岩受风化、侵蚀,形成碎屑物;碎屑物经流水搬运,在沿海低地沉积;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含镍矿物在红土层下部淀积。(3)露天开采:破坏地表植被,入海泥沙增多,海水透光性减弱,影响珊瑚生长;泥沙沉积,掩埋珊瑚。加工过程:废弃物(废水、废渣)的排放,影响珊瑚的生长和繁殖。【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该岛位于澳大利亚大陆东北方,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根据图1可知,该岛东北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常年受东南信风影响,从海洋带来丰富水汽,降水丰富;该岛附近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对沿岸有增温增湿的作用,使当地降水较多。(2)根据材料“该岛地质构造活跃,多火山地震,富含硫化镍的蛇绿岩覆盖面积占岛屿1/3”可知,蛇绿岩富含硫化镍,根据图2可知蛇绿岩是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地幔及软流层上的硫化物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该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层断裂,含有硫化镍的蛇绿岩出露地表;根据材料“当地开发的镍矿资源主要富集在沿海10~30m深的红土层中”可知,受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碎屑物,碎屑物经流水搬运,在沿海低地沉积;当地气候高温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强,含镍矿物在红土层下部淀积,形成镍矿。(3)根据材料可知该地的镍矿埋藏较浅,故以露天开采为主,露天开采过程中,可能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海水透明度下降,影响珊瑚生长;同时泥沙在海洋中沉积,掩埋珊瑚;根据材料,采矿业是该岛的支柱产业,镍矿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工业废水,污染海水,影响珊瑚生存;镍矿开采和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废弃物,导致海水污染,影响珊瑚生长和繁殖。(2024·北京卷)如图为某地野外地质剖面素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

)A.①岩石晚于安山岩形成 B.②处谷地的形成受向斜影响C.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 D.断层在水平张力作用下形成2.在石灰岩中发掘出完整的三叶虫化石,可推测(

)A.①岩石形成于古生代海洋环境 B.②处石灰岩中有被子植物化石C.③岩石中可以发掘出恐龙化石 D.④岩石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答案】1.C2.A【解析】1.由图可知,①岩石所在岩层为石灰岩,其上覆岩层包括泥岩、砂岩等沉积岩,而安山岩位于侵蚀面之上的地表,故可推测①岩石早于安山岩形成,①错误;②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且被断层错断,说明花岗岩早于断层形成,断层线两侧侵蚀面连续,说明断层发生之后地表受侵蚀形成了侵蚀面,故③岩石早于侵蚀面形成,C正确;断层两侧石灰岩、泥岩、砂岩等沉积岩层均倾斜,说明岩层受挤压发生了弯曲变形,局部岩层断裂错开形成了断层,且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为逆断层,是水平挤压形成的,故断层是在挤压作用下形成,D错误。故选C。2.由所学知识可知,三叶虫生长于古生代温暖的海水中,①岩石为石灰岩,故A正确;②处石灰岩与①岩石是同一地质年代,为古生代,而被子植物繁盛于新生代,B错误;③岩石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沉积岩中才可能发现化石,C错误;④岩石所在岩层位于①岩石所在岩层之下,新生代处于古生代之后,故④岩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陆地环境,D错误。故选A。(2023·浙江6月卷)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下面小题。3.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

)A.砂砾岩 B.石灰岩 C.石英岩 D.花岗岩4.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

)A.冷湿 B.暖湿 C.冷干 D.暖干【答案】3.A4.D【解析】3.读图可知,景观地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于沉积岩,石英岩属于变质岩,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排除CD;图中岩石有颗粒度较大的砾石夹杂在砂岩当中,属于砂砾岩,石灰岩没有粗大的砾石,A正确,B错误。所以选A。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红色地层是发育于白垩纪,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受信风和副高控制下,以晴朗天气为主,降水较少,气温较高,气候特征为暖干,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2022·江苏卷)布兰德山位于非洲纳米比亚北部,是典型的花岗岩山体。下图为“布兰德山及周边区域地质地貌遥感影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的成因是(

)A.火山喷发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岩浆侵入6.布兰德山山体高耸的主要原因是(

)A.差异侵蚀 B.化学溶蚀 C.河流侵蚀 D.风力侵蚀7.与布兰德山花岗岩岩体年龄最接近的是(

)A.花岗岩区 B.变质岩区 C.沉积岩区 D.接触变质岩区【答案】5.D6.A7.D【解析】5.阅读材料可知,花岗岩是布兰德山的典型岩石,根据所学知识花岗岩属于深层岩浆侵入冷却凝固的岩石,故D正确;火山喷发冷却凝固形成的是玄武岩,故A错误;沉积作用形成的是沉积岩,故B错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有片麻岩、大理岩等,不会形成花岗岩,故C错误。答案选择D。6.观察图中信息可知,布兰德山的山体海拔较高,四周的地势较低,主要是由于周围的岩层属于花岗岩区、变质岩区和沉积岩区,其岩石坚硬程度较弱,易被侵蚀,而花岗岩山体为主的布兰德山岩石较为坚硬,不易被侵蚀,从而山体高耸,因此主要原因是差异侵蚀,故A正确;溶蚀作用一般发生在石灰岩分布区域,故B错误;图示区域内的河流较少,河流侵蚀一般呈现的是峡谷等地形,故C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强烈区域,地势越高,侵蚀越强,故D错误。答案选择A。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兰德山花岗岩属于岩浆侵入型岩石,花岗岩区地势较低,距离布兰德山有一定距离,形成的年龄相近,但与布兰德山最近接的接触变质岩区紧靠布兰德山花岗岩体,是在岩浆侵入时,高温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因此时间最为接近,故A错误,D正确;变质岩区的变质作用于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区别较大,原因是距离较远,其地势较低,故B错误;沉积岩的形成是通过时间逐渐推移形成的,不可能和布兰德山花岗岩形成时间接近,故C错误。答案选择D。(2023·海南卷)由中国承建运营的蒙内(蒙巴萨至内罗毕)铁路是肯尼亚在近100年间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在铁路建设过程中,为当地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超过1.5%。图为非洲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肯尼亚西南部高原比沿海平原更适宜人类居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较高,气候适宜 B.资源丰富,就业机会更多C.黑土广布,作物产量高 D.交通便利,对外贸易发达【答案】8.A【解析】8.肯尼亚位于赤道附近地区,气候湿热,海拔较高的高原气候较为凉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