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_第1页
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_第2页
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_第3页
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_第4页
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指南TOC\o"1-2"\h\u9490第一章农业科技培训概述 383411.1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 3157471.2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325605第二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 4137112.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成 4314712.2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与管理 485172.3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 57570第三章农业科技培训资源整合 588723.1农业科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534903.1.1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5259713.1.2师资队伍能力提升 5157323.2农业科技培训教材开发与选用 6230453.2.1教材开发 635263.2.2教材选用 6124383.3农业科技培训设施与设备配置 6160273.3.1培训场地配置 6243553.3.2实训基地建设 6214923.3.3网络与信息化建设 64023第四章农业科技培训方法与手段 7300744.1面授培训方法 75054.1.1讲座式培训 7185174.1.2对话式培训 75494.1.3小组讨论式培训 7319314.2现场教学与实训 7268444.2.1现场教学 7217594.2.2实训 8292984.3网络远程培训 8230894.3.1在线课程 8290884.3.2直播教学 8211224.3.3虚拟现实(VR)培训 816575第五章农业科技推广关键环节 8286865.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9117765.1.1成果筛选与评估 988935.1.2技术集成与配套 9169535.1.3技术培训与指导 936705.1.4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 9325755.2农业科技推广试点与示范 9281515.2.1推广试点选择 9230125.2.2示范基地建设 9144835.2.3技术指导与服务 953925.2.4成果推广与辐射 9138675.3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 1037365.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0296435.3.2数据收集与分析 10214285.3.3评价结果应用 10134745.3.4持续跟踪与改进 1016969第六章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10124636.1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成 10259546.1.1基础研究体系 10137676.1.2技术创新体系 10282996.1.3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1097496.1.4政策与法规体系 11314676.2农业产业技术创新 11264246.2.1新品种选育 1126446.2.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 11122006.2.3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 11326706.2.4农业信息技术创新 11194816.3农业产业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 11320046.3.1技术成果转化 1112466.3.2技术推广 11175136.3.3技术服务 11193736.3.4技术应用 1217060第七章农业科技培训与精准扶贫 12235957.1农业科技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 12261787.1.1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 1236237.1.2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295797.1.3助力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2200857.1.4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12296377.2精准扶贫农业科技培训策略 1271017.2.1因地制宜,分类培训 12124237.2.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1237837.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平 1256637.2.4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13291837.3精准扶贫农业科技培训案例 1316410第八章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 13190178.1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体系 13166828.1.1政策目标 138718.1.2政策主体 13175208.1.3政策内容 13119938.2农业科技培训法律法规 14218098.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14324778.2.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148828.2.3《农业技术推广法》 14107118.3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实施 14121408.3.1完善政策体系 14135168.3.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 1484458.3.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 14274998.3.4强化政策资金保障 1449468.3.5推动多元主体参与 1410616第九章农业科技培训国际经验借鉴 1449049.1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 1542559.1.1欧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 15276059.1.2美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 1555879.1.3亚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 154269.2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主要模式 15272979.2.1主导型 15113869.2.2产学研结合型 15107859.2.3社会参与型 15315619.3国际农业科技培训经验启示 16118819.3.1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 16210989.3.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 16232229.3.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培训渠道 1680869.3.4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培训水平 1618332第十章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展望 163168710.1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发展趋势 162713710.2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挑战 16431210.3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创新发展策略 16第一章农业科技培训概述1.1农业科技培训的重要性农业科技培训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科技培训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科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科技培训有助于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农业科技培训还有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2农业科技培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农业科技培训的覆盖面逐渐扩大,培训内容日益丰富,培训方式不断创新,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学习现代农业科技的机会。另,农业科技培训仍面临以下问题:培训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存在脱节,部分培训课程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展望未来,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1)培训内容将更加注重实际需求,以提高农民的科技应用能力为目标,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2)培训方式将不断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3)培训资源将逐步优化,加强基层培训体系建设,提高培训设施和师资力量。(4)企业、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培训格局。(5)农业科技培训将更加注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我国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第二章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建2.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构成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部门、科研院所、农业院校、技术推广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企业等多元化主体协同合作,形成的覆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全过程的功能性网络。其主要构成如下:(1)主导层:负责制定农业科技推广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协调各方力量,监督与评估推广效果。(2)科研与教育层:提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通过科研项目和技术培训,将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等转化为农业生产实践。(3)技术推广层:承担农业科技成果的试验、示范、推广等工作,包括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科技特派员等。(4)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层: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是农业科技推广的最终受体和实施者。(5)社会化服务层:提供农业技术咨询、信息服务、农资供应等,助力农业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2.2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与管理农业科技推广组织与管理是保障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转化的重要环节。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2)制定农业科技推广计划,明确推广目标、任务、措施和时间表。(3)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提高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推广能力。(4)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保障农业科技推广资金需求。(5)完善农业科技推广管理制度,强化绩效考核,提高推广效果。2.3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创新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农业科技推广模式需不断创新,以提高推广效率。以下为几种创新模式:(1)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强科研院所、农业院校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合作,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2)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科技推广的线上培训、线下指导相结合。(3)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模式: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模式: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项目,激发各方参与农业科技推广的积极性。(5)农业科技特派员模式: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服务,助力农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第三章农业科技培训资源整合3.1农业科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农业科技培训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一支专业、高效、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本节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质量。3.1.1师资队伍结构优化(1)合理配置专业教师,保证涵盖农业生产各领域;(2)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引入农业科研、推广、企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3)注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均衡,提高整体教学水平。3.1.2师资队伍能力提升(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2)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交流、科研项目,提升专业素养;(3)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3.2农业科技培训教材开发与选用教材是农业科技培训的核心资源。本节主要讨论如何进行教材开发与选用,以保障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3.2.1教材开发(1)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明确培训目标,保证教材内容的针对性;(2)组织专家团队,进行教材编写,保证教材的科学性和权威性;(3)注重教材的实用性,以案例分析、操作指导等形式,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3.2.2教材选用(1)根据培训需求,选择适合的教材,保证教材的适用性;(2)关注教材的更新,及时淘汰过时内容,引入新技术、新方法;(3)鼓励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3.3农业科技培训设施与设备配置培训设施与设备的完善是保障农业科技培训效果的重要条件。本节着重讨论如何合理配置培训设施与设备。3.3.1培训场地配置(1)根据培训规模,合理规划培训场地,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2)配备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提高教学效果;(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如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3.3.2实训基地建设(1)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建设具有特色的实训基地;(2)配备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试验仪器等,满足学员实践操作需求;(3)加强实训基地的管理,保证实训效果。3.3.3网络与信息化建设(1)建立农业科技培训网站,发布培训信息,提供在线学习资源;(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远程教育、移动学习等,拓宽培训渠道;(3)加强网络安全与信息化管理,保障培训信息的安全与准确。第四章农业科技培训方法与手段4.1面授培训方法面授培训作为传统的农业科技培训方式,具有直接性、互动性和实效性等特点。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种面授培训方法:4.1.1讲座式培训讲座式培训是指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农业科技专家,针对特定主题进行系统讲解。讲座式培训应注重以下几点:(1)选题:结合当地农业发展需求和农民实际需求,确定培训主题;(2)讲师: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专家担任讲师;(3)组织: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地点和培训对象,保证培训效果。4.1.2对话式培训对话式培训以农民提问、专家解答为主要形式,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对话式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氛围营造:创造轻松、自由、平等的对话氛围;(2)问题收集:提前收集农民关心的问题,保证培训内容贴近实际;(3)解答:专家针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提供解决方案。4.1.3小组讨论式培训小组讨论式培训将农民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该方法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讨论式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分组:根据农民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分组;(2)议题设置: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议题;(3)引导:培训师进行适度引导,保证讨论效果。4.2现场教学与实训现场教学与实训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民的实践能力。4.2.1现场教学现场教学是指在农业生产现场,结合实际操作,对农民进行培训。现场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农业生产现场;(2)内容设计:结合实际生产过程,设计培训内容;(3)操作演示:专家现场演示,农民跟随学习。4.2.2实训实训是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实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设施设备:提供充足的实训设备和场地;(2)操作指导:专家进行一对一或分组指导;(3)考核:对农民的实训成果进行评价,以提高培训效果。4.3网络远程培训网络远程培训是利用互联网技术,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为农民提供便捷、高效的培训服务。4.3.1在线课程在线课程是指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学习资源。在线课程应具备以下特点:(1)内容丰富:涵盖各类农业科技知识,满足不同需求;(2)形式多样:采用视频、音频、图文等多种形式;(3)互动交流:设置评论区,方便农民提问和交流。4.3.2直播教学直播教学是指通过网络直播,将专家讲解和实际操作实时传递给农民。直播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稳定性:保证网络信号稳定,画面清晰;(2)互动性:设置互动环节,提高农民参与度;(3)回放功能:提供直播回放,便于农民复习。4.3.3虚拟现实(VR)培训虚拟现实培训是利用VR技术,模拟农业生产场景,让农民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操作训练。虚拟现实培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场景设计: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设计虚拟场景;(2)操作体验:提供沉浸式体验,提高培训效果;(3)指导与反馈:设置专家指导,及时提供反馈。第五章农业科技推广关键环节5.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核心,旨在将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5.1.1成果筛选与评估筛选具有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科学、严谨的评估,保证成果的可靠性和实用性。5.1.2技术集成与配套针对不同农业生产需求,将单项技术进行集成,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提高技术成果的适应性和覆盖面。5.1.3技术培训与指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农业生产经营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保证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5.1.4政策支持与激励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科技成果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激发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5.2农业科技推广试点与示范农业科技推广试点与示范是检验和展示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有助于提高农民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推动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5.2.1推广试点选择根据区域特点、产业需求和农民意愿,合理选择农业科技推广试点,保证试点具有代表性和可复制性。5.2.2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投入,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提升。5.2.3技术指导与服务组织专家团队,对试点与示范区域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保证科技成果的顺利应用。5.2.4成果推广与辐射通过现场观摩、培训、宣传等形式,将试点与示范成果向周边地区推广,实现科技成果的辐射带动作用。5.3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是衡量推广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发觉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步推广工作提供依据。5.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合农业科技推广目标、任务和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5.3.2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农业科技推广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推广效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5.3.3评价结果应用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推广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3.4持续跟踪与改进对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进行持续跟踪,发觉问题及时改进,不断优化推广机制,提高农业科技推广水平。第六章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6.1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构成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是集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产业支撑为一体的综合性体系。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构成:6.1.1基础研究体系基础研究体系主要包括农业生物学、农业生态学、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农业工程技术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为农业产业技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6.1.2技术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包括新品种选育、农业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信息技术等。这些技术是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发展的关键。6.1.3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涉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这些组织在农业产业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6.1.4政策与法规体系政策与法规体系为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包括农业科技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农业标准化等。6.2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6.2.1新品种选育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子育种、细胞工程、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手段,培育适应我国农业生产需求的新品种。6.2.2农业生产技术创新农业生产技术创新主要包括耕作制度、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6.2.3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包括农产品加工工艺、设备、包装等方面的创新。6.2.4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农业信息技术创新包括农业遥感、农业大数据、智能农业等。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6.3农业产业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农业产业技术成果推广与应用是实现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主要包括以下方面:6.3.1技术成果转化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提高农业产业技术水平,促进农业产业发展。6.3.2技术推广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渠道,将农业技术成果普及到农业生产一线。6.3.3技术服务为农业生产者提供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技术水平。6.3.4技术应用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新技术、新成果,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第七章农业科技培训与精准扶贫7.1农业科技培训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农业科技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素质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着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7.1.1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科技素质农业科技培训能够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农民的科技素质,使他们在短时间内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7.1.2促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培训有助于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发展适应市场需求、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特色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贫困地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保障。7.1.3助力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培训将最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到贫困地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助力贫困地区农业现代化。7.1.4增强贫困地区农民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农业科技培训,贫困地区农民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稳定脱贫奠定基础。7.2精准扶贫农业科技培训策略7.2.1因地制宜,分类培训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农民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农业科技培训计划,分类开展培训,保证培训效果。7.2.2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结合贫困地区实际情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培训模式,如远程教育、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7.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平选拔优秀农业科技人才担任培训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平,保证农民能够真正学到实用技术。7.2.4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引入贫困地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贫困地区农业发展。7.3精准扶贫农业科技培训案例案例一:某省贫困地区依托农业科技培训,推广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案例二:某贫困县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培训,助力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案例三:某地针对贫困户开展“一户一技能”培训,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实现稳定脱贫。第八章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8.1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体系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体系是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本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体系:8.1.1政策目标农业科技培训政策旨在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8.1.2政策主体农业科技培训政策的主体包括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8.1.3政策内容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训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基地、师资队伍、教材和远程教育体系建设。(2)培训项目支持:设立农业科技培训项目,为农民提供免费或补贴培训。(3)培训方式创新:推广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网络培训等多元化培训方式。(4)政策扶持:对农业科技培训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扶持。8.2农业科技培训法律法规农业科技培训法律法规是我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的法律依据和保障。本节主要介绍以下几部法律法规:8.2.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农业法》对农业科技培训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各级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科技素质。8.2.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科学技术普及法》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企业、社会团体等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职责。8.2.3《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技术推广法》对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资金等方面。8.3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实施为保证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的有效实施,各级及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8.3.1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实际,不断完善政策体系,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8.3.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培训加大对农业科技培训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和培训人员的法律意识。8.3.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与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策法规落到实处。8.3.4强化政策资金保障加大财政投入,保证农业科技培训政策资金需求,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8.3.5推动多元主体参与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农业科技培训事业的发展。第九章农业科技培训国际经验借鉴9.1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全球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培训在国际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各国及国际组织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在这一背景下,本章首先概述国际农业科技培训的发展情况,为我国农业科技培训与推广工作提供借鉴。9.1.1欧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欧洲国家在农业科技培训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如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这些国家通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如农业大学、农业科研院所等,为农业从业者提供系统的培训课程。还鼓励企业、合作社等参与农业科技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9.1.2美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美国、巴西等美洲国家在农业科技培训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国家通过私营部门和国际组织合作,实施多元化的农业科技培训项目。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培训覆盖面和便捷性。9.1.3亚洲农业科技培训发展概况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等在农业科技培训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国家通过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结合实地指导和远程教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还加大投入,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培训基地建设。9.2国际农业科技培训主要模式在国际范围内,农业科技培训模式多样,以下列举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式。9.2.1主导型主导型模式以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