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害虫防治手册_第1页
农业害虫防治手册_第2页
农业害虫防治手册_第3页
农业害虫防治手册_第4页
农业害虫防治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害虫防治手册TOC\o"1-2"\h\u32676第1章基础知识 3159631.1害虫分类及习性 393191.1.1昆虫类 353451.1.2软体动物类 471.1.3线虫类 4234311.2害虫对农业的危害 4148831.2.1降低作物产量 4130981.2.2影响作物品质 443381.2.3传播植物病害 4180931.2.4破坏农田生态平衡 4315371.2.5增加农业生产成本 421435第2章害虫防治原则与方法 4169782.1害虫防治原则 4160312.2常见害虫防治方法 58046第3章农业防治措施 5128103.1农业防治原理 5308623.1.1生物多样性原理 545273.1.2生态平衡原理 623543.1.3生长发育原理 6325473.1.4时空分布原理 6226113.2农业防治实践 6272393.2.1轮作与间作 6120803.2.2播种时间与方式 6133073.2.3灌溉与施肥 680873.2.4农田清洁 6216263.2.5生物防治 6239653.2.6物理防治 6240653.2.7选用抗虫品种 74056第4章生物防治技术 735774.1天敌昆虫的应用 747574.1.1常见天敌昆虫 766474.1.2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价 7198774.2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 7309224.2.1常见病原微生物 7311624.2.2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方法 7125444.3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 7228804.3.1常见植物源农药 8164714.3.2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方法 819230第5章化学防治策略 830665.1农药的选择与使用 813465.1.1农药种类及特点 819235.1.2农药的选择原则 844515.1.3农药的使用方法 8289415.2化学防治方法 832315.2.1常规喷雾法 8130265.2.2烟雾法 969445.2.3灌根法 9162605.2.4种子处理法 9123965.3农药抗性及其治理 990015.3.1农药抗性产生的原因 970475.3.2农药抗性治理策略 97644第6章物理防治方法 9319986.1人工捕杀与诱杀 9296676.1.1人工捕杀 10159416.1.2诱杀 10199956.2防虫网与遮阳网应用 1074446.2.1防虫网 1047106.2.2遮阳网 10129706.3热处理与辐射处理 1172686.3.1热处理 11240886.3.2辐射处理 1116646第7章综合防治技术 11291947.1综合防治原理 1171117.1.1整体性原则 11188507.1.2预防为主原则 11231767.1.3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原则 11177637.1.4适时适地原则 1195657.1.5安全性原则 12307827.2综合防治实践案例 12270987.2.1案例一:小麦害虫综合防治 12200317.2.2案例二:蔬菜害虫综合防治 1219861第8章主要作物害虫防治 123678.1水稻害虫防治 12271378.1.1稻飞虱防治 1258528.1.2稻纵卷叶螟防治 13173538.2小麦害虫防治 13115088.2.1麦蚜防治 13280438.2.2麦红蜘蛛防治 13205018.3玉米害虫防治 13187618.3.1玉米螟防治 13212218.3.2玉米蚜虫防治 133926第9章经济作物害虫防治 14254489.1棉花害虫防治 14193139.1.1棉花害虫种类 1495439.1.2棉花害虫发生特点 14260859.1.3防治方法 14281239.2蔬菜害虫防治 1471559.2.1蔬菜害虫种类 1454879.2.2蔬菜害虫发生特点 14237159.2.3防治方法 14284829.3果树害虫防治 15136039.3.1果树害虫种类 1517799.3.2果树害虫发生特点 1543809.3.3防治方法 1530209第10章现代农业技术与害虫防治 153037010.1生物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53135610.1.1基因工程技术 152525710.1.2昆虫病原微生物技术 153410.1.3天敌生物技术 152103210.2信息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15600810.2.1遥感技术 15955210.2.2人工智能技术 162934810.2.3农业物联网技术 161369710.3环境友好型害虫防治策略展望 163227010.3.1生态调控技术 163171810.3.2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 16693310.3.3农业防治与物理防治相结合 162197410.3.4害虫抗药性治理 16第1章基础知识1.1害虫分类及习性农业害虫种类繁多,对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了解其习性是防治害虫的基础。害虫分类主要依据其生物形态、生活习性及寄主植物等特征,以下为农业害虫的主要分类:1.1.1昆虫类昆虫类是农业害虫的主体,包括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这些害虫具有以下习性:(1)繁殖速度快:许多昆虫具有极高的繁殖能力,如稻飞虱、棉铃虫等。(2)适应性强:害虫对环境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如抗药性、耐旱性等。(3)迁徙性:部分害虫具有迁徙习性,如粘虫、稻纵卷叶螟等。1.1.2软体动物类软体动物类主要包括蜗牛、蛞蝓等,其习性如下:(1)行动缓慢:软体动物行动较慢,易于防治。(2)繁殖速度适中:相对昆虫类,软体动物繁殖速度较慢。1.1.3线虫类线虫类主要危害植物根部,如根结线虫。其习性如下:(1)体型微小:线虫体型微小,不易被发觉。(2)繁殖速度快:线虫繁殖速度较快,能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危害。1.2害虫对农业的危害害虫对农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2.1降低作物产量害虫通过取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导致作物生长受阻,降低产量。1.2.2影响作物品质害虫损害作物组织,使作物品质下降,如被害虫侵害的果实表面凹凸不平、色泽差等。1.2.3传播植物病害部分害虫能传播植物病害,如蚜虫、叶螨等,它们在取食过程中可将病原体传播到健康植株。1.2.4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害虫大量繁殖,破坏农田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同时害虫还会导致农田土壤质量下降,影响作物生长。1.2.5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为了防治害虫,农民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第2章害虫防治原则与方法2.1害虫防治原则害虫防治是农业生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降低害虫对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在进行害虫防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预防措施,从源头减少害虫的发生。同时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2)科学合理,安全高效:选择适宜的防治方法,保证防治效果,同时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负面影响。(3)适时适量,精准施策:根据害虫发生规律,准确判断防治时机,合理确定防治剂量,避免盲目施药。(4)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在防治害虫的同时注意保护天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2常见害虫防治方法常见害虫防治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1)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包括喷雾、喷粉、拌种、毒饵等方法。化学防治具有快速、高效、操作简便等特点,但易产生抗药性和污染环境。(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生物制剂防治害虫。生物防治具有环保、安全、无残留等优点,但作用速度较慢,效果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3)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包括诱杀、捕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方法。物理防治无污染、无残留,但操作相对复杂,效果受条件限制。(4)农业防治: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改善栽培管理、选用抗虫品种等农业措施防治害虫。农业防治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环保等优点,但效果较慢,适用于长期防治。综合运用以上防治方法,可实现害虫的有效控制,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作物种类、害虫种类、发生程度和环境条件,合理选择和组合防治方法。第3章农业防治措施3.1农业防治原理农业防治是利用农业技术手段,通过调整和改善作物生长环境,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减轻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的一种防治方法。其主要原理包括以下几点:3.1.1生物多样性原理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抑制害虫的发生和传播。通过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等方式,增加农田内植物种类,提高生物多样性,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1.2生态平衡原理维持农田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害虫进行自然控制,降低害虫危害。3.1.3生长发育原理通过改善作物生长条件,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少害虫侵害。合理施肥、灌溉、调整播种密度等措施,有助于提高作物生长发育水平,降低害虫危害。3.1.4时空分布原理根据害虫的时空分布特点,采取相应的农业防治措施,如在害虫发生高峰期前进行防治,以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2农业防治实践3.2.1轮作与间作合理轮作和间作可以破坏害虫的生活周期,降低害虫种群密度。轮作时应选择对害虫抗性较强的作物,间作则可利用不同作物之间的生物互补性,降低害虫危害。3.2.2播种时间与方式适时播种,避免害虫发生高峰期,可降低害虫危害。同时采用合理的播种方式,如深播、浅播、条播等,可减少害虫侵害。3.2.3灌溉与施肥合理灌溉和施肥,可提高作物抗逆能力,减少害虫侵害。注意控制灌溉量和施肥种类、用量,避免过量灌溉和施肥导致的农田生态环境恶化。3.2.4农田清洁及时清除田间残枝败叶、杂草等,可减少害虫的栖息和繁殖场所。同时合理安排农田休耕期,有利于恢复农田生态平衡,降低害虫危害。3.2.5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对害虫进行防治。如引入害虫天敌,施用生物农药等,降低害虫种群密度。3.2.6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防治害虫,如设置防虫网、色板诱杀、灯光诱杀等,对特定害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3.2.7选用抗虫品种培育和选用抗虫品种,提高作物自身抗害能力,降低害虫危害。通过以上农业防治实践,结合其他防治方法,可有效降低害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第4章生物防治技术4.1天敌昆虫的应用天敌昆虫在农业害虫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通过捕食或寄生害虫达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的目的。应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具有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等优点。4.1.1常见天敌昆虫(1)捕食性天敌昆虫:如瓢虫、草蛉、捕食性螨等。(2)寄生性天敌昆虫:如赤眼蜂、平腹小蜂、蝶蛹金小蜂等。4.1.2天敌昆虫的释放与效果评价(1)选择合适的天敌昆虫种类,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害虫种类进行筛选。(2)确定释放时间、地点和数量,以充分发挥天敌昆虫的防治效果。(3)对释放后的天敌昆虫进行跟踪监测,评估防治效果。4.2病原微生物防治害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害虫,具有专一性强、对环境友好等优点。4.2.1常见病原微生物(1)真菌:如白僵菌、绿僵菌、蚜霉等。(2)细菌:如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3)病毒:如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等。4.2.2病原微生物的使用方法(1)制备含病原微生物的制剂,如孢子悬浮液、菌剂等。(2)选择适宜的施用时机和剂量,保证病原微生物的防治效果。(3)采用喷雾、撒施、注射等方法将病原微生物应用于作物或害虫发生区域。4.3植物源农药防治害虫植物源农药具有来源广泛、环保、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是农业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4.3.1常见植物源农药(1)植物精油:如薄荷油、桉叶油、香茅油等。(2)植物提取物:如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4.3.2植物源农药的使用方法(1)制备植物源农药制剂,如悬浮剂、乳油、水剂等。(2)根据害虫种类和作物生长期,选择适宜的植物源农药和施用浓度。(3)采用喷雾、涂茎、拌种等方法进行防治。(4)注意轮换使用不同类型的植物源农药,以减缓害虫抗药性的发展。第5章化学防治策略5.1农药的选择与使用5.1.1农药种类及特点农药是农业生产中用于防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重要手段。根据其作用机理和化学成分,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在选择农药时,应充分考虑农药的种类、特点及对目标害虫的防治效果。5.1.2农药的选择原则(1)针对性强:根据害虫种类选择具有相应防治作用的农药;(2)高效低毒:选择对害虫防治效果显著,同时对环境和人体毒性低的农药;(3)安全性好:考虑农药对作物、有益生物及非靶标生物的安全性;(4)使用方便:选择操作简便、使用方便的农药。5.1.3农药的使用方法(1)合理稀释:按照农药说明书推荐的稀释比例进行配制;(2)均匀喷洒:保证农药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提高防治效果;(3)安全间隔期:遵循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保证农产品安全;(4)轮换用药: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降低害虫抗药性。5.2化学防治方法5.2.1常规喷雾法常规喷雾法是将农药按照一定比例稀释后,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以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适用于大多数害虫防治。5.2.2烟雾法烟雾法是将农药与燃料混合后,通过燃烧产生烟雾,使农药颗粒悬浮在空气中,达到防治害虫的效果。适用于防治果园、森林等高大的作物。5.2.3灌根法灌根法是将农药稀释液直接灌入作物根部土壤,通过作物根系吸收,将农药输送到全株,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适用于防治根部害虫。5.2.4种子处理法种子处理法是将农药涂抹或拌种,使种子表面均匀覆盖农药,从而防治土壤中的害虫。适用于防治地下害虫。5.3农药抗性及其治理5.3.1农药抗性产生的原因农药抗性是指害虫对某种农药产生的耐受性,导致农药的防治效果降低。主要原因包括:(1)遗传因素:害虫个体间存在抗性基因差异;(2)选择压力: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导致抗性基因在害虫群体中逐渐积累;(3)交叉抗性:害虫对某一种农药产生抗性后,可能对其他作用机理相似的农药产生抗性。5.3.2农药抗性治理策略(1)合理用药:遵循农药使用原则,减少抗性害虫的选择压力;(2)轮换用药:合理轮换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降低抗性风险;(3)混用农药:将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混合使用,提高防治效果,减缓抗性发展;(4)生物防治:结合生物防治方法,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5)抗性监测:开展害虫抗性监测,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第6章物理防治方法6.1人工捕杀与诱杀6.1.1人工捕杀人工捕杀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农业害虫防治方法。通过农民的亲自参与,对害虫进行捕捉和消灭。此方法适用于害虫发生初期,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具体操作包括:(1)手动捕捉:在害虫发生较轻的情况下,可直接用手或简单的工具捕捉害虫。(2)灯光诱捕:利用害虫对特定光波的趋性,采用灯光诱捕装置,吸引害虫飞向光源,从而达到捕杀目的。6.1.2诱杀诱杀是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通过设置诱饵或诱剂,诱使害虫聚集,然后进行集中消灭。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性信息素诱杀:利用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配,降低害虫种群密度。(2)食物诱杀:使用害虫喜食的食物作为诱饵,混合适量农药进行诱杀。(3)色彩诱杀:根据害虫对特定颜色的喜好,设置色彩鲜艳的诱杀装置。6.2防虫网与遮阳网应用6.2.1防虫网防虫网是一种物理隔离方法,能有效防止害虫进入作物生长区域。其原理是利用网孔大小,阻止害虫飞行或爬行进入作物。具体应用包括:(1)覆盖栽培:在作物生长期间,将防虫网直接覆盖在作物上方,阻止害虫侵害。(2)网室栽培:将整个栽培区域用防虫网封闭,形成一种无虫环境,有利于作物生长。6.2.2遮阳网遮阳网通过降低光照强度,影响害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从而达到防治目的。具体应用包括:(1)遮阳栽培:在强光季节,使用遮阳网降低光照强度,减轻害虫的发生。(2)遮阳网与防虫网结合:在遮阳网的基础上,增加防虫网,既降低光照强度,又防止害虫侵入。6.3热处理与辐射处理6.3.1热处理热处理是一种利用高温杀死害虫的方法,适用于种子、种苗、土壤等。具体操作包括:(1)种子处理:将种子浸泡在高温水中,持续一定时间,杀死种子内的害虫。(2)土壤处理:利用蒸汽或火焰对土壤进行高温处理,消灭土壤中的害虫。6.3.2辐射处理辐射处理是利用射线对害虫进行辐射,破坏其生物组织和生理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目的。具体应用包括:(1)射线辐射:利用γ射线、X射线等对害虫进行辐射处理,降低其繁殖能力。(2)微波辐射:利用微波辐射加热,使害虫体内水分分子振动产生热量,导致害虫死亡。第7章综合防治技术7.1综合防治原理农业害虫防治是保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综合防治技术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结合生物、化学、物理及农业等多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有效控制害虫的目的。以下是综合防治技术的几个核心原理:7.1.1整体性原则综合防治技术强调从生态系统整体出发,充分考虑农作物、害虫、天敌、环境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制定出合理的防治措施。7.1.2预防为主原则预防为主是综合防治技术的基本原则,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用抗虫品种、加强栽培管理等措施,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7.1.3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原则综合防治技术采用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防治等,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提高防治效果。7.1.4适时适地原则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害虫种类及其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和时机,实现精准防治。7.1.5安全性原则在防治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避免对非靶标生物和有益生物的危害。7.2综合防治实践案例以下是一些综合防治实践案例,以供参考:7.2.1案例一:小麦害虫综合防治针对小麦害虫,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虫品种,降低害虫发生率。(2)调整播种期,避开害虫发生高峰期。(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的栖息和繁殖场所。(4)利用天敌昆虫,如赤眼蜂、蜘蛛等,进行生物防治。(5)在害虫发生初期,采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7.2.2案例二:蔬菜害虫综合防治针对蔬菜害虫,采取以下综合防治措施:(1)采用防虫网覆盖,阻止害虫迁入。(2)利用诱虫灯、黄板等物理方法诱杀成虫。(3)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增强蔬菜抗虫能力。(4)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5)在必要时,选用适合蔬菜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通过以上综合防治实践案例,可以看出,综合防治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效果,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综合防治原理,制定合适的防治策略。第8章主要作物害虫防治8.1水稻害虫防治8.1.1稻飞虱防治稻飞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合理布局作物,避免连作,减少虫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控制稻飞虱。(3)化学防治:在稻飞虱低龄若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8.1.2稻纵卷叶螟防治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生长危害较大。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茬,减少越冬虫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控制稻纵卷叶螟。(3)化学防治: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8.2小麦害虫防治8.2.1麦蚜防治麦蚜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选用抗蚜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虫能力。(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麦蚜。(3)化学防治:在麦蚜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8.2.2麦红蜘蛛防治麦红蜘蛛对小麦生长造成较大危害。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合理轮作,减少虫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控制麦红蜘蛛。(3)化学防治:在麦红蜘蛛若虫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8.3玉米害虫防治8.3.1玉米螟防治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清除田间残茬,减少越冬虫源。(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控制玉米螟。(3)化学防治:在玉米螟卵孵高峰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8.3.2玉米蚜虫防治玉米蚜虫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防治方法如下:(1)农业防治:选用抗蚜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植株抗虫能力。(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控制玉米蚜虫。(3)化学防治:在玉米蚜虫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通过以上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主要作物害虫的危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方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第9章经济作物害虫防治9.1棉花害虫防治9.1.1棉花害虫种类棉花害虫主要包括棉铃虫、棉红蜘蛛、棉盲蝽、棉蚜等。9.1.2棉花害虫发生特点棉花害虫多在高温、干旱季节发生,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范围广等特点。9.1.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棉品种,合理轮作,清除田间杂草,减少害虫繁殖场所。(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控制害虫种群数量。(3)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4)物理防治:采用灯光诱杀、色板诱杀等方法诱杀害虫。9.2蔬菜害虫防治9.2.1蔬菜害虫种类蔬菜害虫主要包括菜青虫、小菜蛾、豆荚螟、斜纹夜蛾等。9.2.2蔬菜害虫发生特点蔬菜害虫多在温暖、湿润季节发生,繁殖速度快,易产生抗药性。9.2.3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选用抗虫蔬菜品种,合理布局蔬菜种类,清除田间残枝败叶,减少害虫繁殖。(2)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微生物制剂等控制害虫种群数量。(3)化学防治:在害虫发生初期,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4)物理防治:采用防虫网、黄板诱杀等方法进行防治。9.3果树害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