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疳证、贫血_第1页
中医儿科学-疳证、贫血_第2页
中医儿科学-疳证、贫血_第3页
中医儿科学-疳证、贫血_第4页
中医儿科学-疳证、贫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儿科学一疳证、贫血

1.治疗口疳应首选的方剂是

A.肥儿丸

B.石斛夜光丸

C.泻心导赤散

D.防己黄苗汤

E.参苓白术散

2、患儿,1岁,体重7.2kg,面色无华,精神萎靡不振,

不思饮食,腹膨如鼓,一身浮肿,双踝肿甚,按之凹陷,舌

质淡,苔薄白,指纹淡。其治法是

A.补益气血,佐以运脾

B.养血柔肝,活血化瘀

C.滋阴生津,养血安神

D.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E.调脾健运,开胃进食

3、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理基础是

A.生化乏源

B.血虚不荣

C.肌肤失养

D.阴虚火旺

E.脾胃失调

4.治疗贫血心脾两虚证,应首选方剂是

A.归脾汤

B.六君子汤

C.左归丸

D.右归丸

E.四物汤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口疳证证候: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

赤心烦,夜卧不宁,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舌红苔薄黄,脉细

数。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方药:泻心导赤散。

2.【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疳肿胀证证候:足踝浮肿,甚或颜面及全身浮肿,面

色无华,神疲乏力,四肢欠温小便不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迟

无力。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方药:防己黄苗汤合五苓

散。

3.【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缺铁性贫血病因为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

不当,或感染诸虫、疾病损伤等,皆可导致本病。病变主要在

脾肾心肝6血虚不荣是主要病理基础。

4.【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心脾两虚证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

稀疏,时有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语声低微,气短懒言,

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6治法:补脾养

心,益气生血。方药:归脾汤。

疳证

考点一发病特点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

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

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

种年龄均可罹患,临床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考点二病因病机

引起疳证的病因较多,临床以饮食不节,喂养不当营养失调,疾

病影响以及先天禀赋不足为常见。疳证的主要病变部位在脾

胃,其基本病理改变为脾胃受损,津液消亡。因脾胃受损程度

不一,病程长短有别,而病情轻重差异悬殊。

初起仅表现脾胃失和,运化不健,或胃气未损,脾气已伤,胃强脾

弱,肌肤失荣不著者,为病情轻浅,正虚不著的疳气阶段;继之脾

胃虚损,运化不及,积滞内停,壅塞气机,阻滞络脉,则呈现虚中

夹实的疳积证候;

若病情进一步发展或失于调治,脾胃日渐衰败,津液消亡,气血

耗伤,元气衰惫者,则导致干疳。干疳及疳积重症阶段,脾胃虚

衰,生化乏源,气血亏耗,诸脏失养,必累及其他脏腑,因而易于

现各种兼证,正所谓〃有积不治传之余脏〃也。如〃眼疳〃〃口

疳〃〃肺疳〃〃疳肿胀〃等。

考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喂养不当或病后饮食失调及长期消瘦史。

(2)形体消瘦体重比正常同年龄儿童平均值低15%以上,面

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严重者干枯羸瘦,体重可比正常平均值

低40%以上。

⑶饮食异常次便干稀不调,或脱腹膨胀等明显脾胃功能失调

症状。

(4)兼有精神不振,或好发睥气、烦躁易怒,或喜揉眉擦眼,或吮

指磨牙等症。

(5)贫血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减少。出现肢体浮肿,属于疳肿

胀(营养性水肿)者,血清总蛋白大多在45g/L以下,血清白蛋

白常在20g/L以下。

2.鉴别诊断

(1)厌食

本病由喂养不当,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所致,以长期食欲不振,厌

恶进食为主证,无明显消瘦,精神尚好,病在脾胃,不涉及他脏,

一般预后良好。

(2)积滞

本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皖腹胀满,大便酸臭为特征,与疳证

以形体消瘦为特征有明显区别。但两者也有密切联系,若积

久不消,影响水谷精微化生,致形体日渐消瘦,可转化为疳证。

考点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有常证、兼证之不同,常证应以八纲辨证为主,重在辨清

虚、实;兼证宜以脏腑辨证为主,以分清疳证所累及之脏

腑。常证按病程长短、病情轻重、病性虚实分为疳气、疳

积、干疳三种证候。

2,治疗原则

本病治疗原则以健运脾胃为主,通过调理脾胃,助其纳化,以达

气血丰盈、津液充盛、肌肤得养之目的。

3.分型论治

⑴常证

①疳气证

证候:形体略瘦,面色少华,毛发稀疏,不思饮食,精神欠佳,性急

易怒,大便干稀不调,舌淡苔薄

微腻,脉细有力。

治法:调脾健运。

方药:资生健脾丸。

②疳积证

证候: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

稀疏结穗,性情烦躁,夜卧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动作

异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

滑。

治法:消积理脾。

方药:肥儿丸。

③干疳证

证候:形体极度消瘦,皮肤干瘪起皱,大肉已脱,皮包骨头,貌似

老人,毛发干枯,面色胱白,精神萎靡,啼哭无力,腹凹如舟,杳不

思食,大便稀滤或便秘,舌淡嫩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方药:八珍汤。

(2)兼证

①疳肿胀证

证候:足踝浮肿,甚或颜面及全身浮肿,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四

肢欠温,小便不利,舌淡嫩,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消肿。

方药:防己黄茜汤合五苓散。

②眼疳证

证候:两目干涩,畏光羞阻眼角赤烂,甚则黑睛混浊,白翳遮睛,

或有夜盲等6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明目。

方药:石斛夜光丸。

③口疳证

证候:口舌生疮,甚或满口糜烂,秽臭难闻,面赤心烦,夜卧不宁,

小便短黄,或吐舌、弄舌,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治法:清心泻火,滋阴生津。

方药:泻心导赤散。

考点五预防与调护(助理不考)

1.倡导母乳喂养,乳食定时定量放时按序添加辅食,供给多种

营养物质,以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要求。

2.合理安排小儿生活起居,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经常户外活

动,呼吸新鲜空气,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4.病情较重的患儿要加强全身护理,防止褥疮、眼疳、口疳

等并发症的发生。

5,定期测量患儿的体重、身高,及时了解和分析病情,检验治

疗效果。

贫血

考点一发病特点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

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本病为儿科常见疾病,

属于中医学〃血虚〃范畴。以6个月-3岁最常见,轻度贫血

可无自觉症状,中度以上的贫血,可出现头晕乏力、纳呆、烦

躁等症,并有不同程度的面色苍白及指甲口唇和睑结膜苍

白。

考点二病因病机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喂养不当,或感染诸虫、疾病损伤等,

皆可导致本病。病变主要在脾肾心肝。血虚不荣是主要病理

基础。

1.先天禀赋不足

由于孕母体弱或孕期调护不当,饮食不足或偏食挑食,致使孕

母气血化生不足,影响胎儿生长发育,先天肾精不足、气血匮

乏而发生本病6

2.后天喂养不当

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但小儿脾常不足,脾胃运化输布功能

薄弱,加上家长喂养不当,偏食少食,或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母乳

数量不足、质地清稀,或疾病损伤脾胃,致使气血生化乏源,皆

成贫血。

3.诸虫耗气伤血

饮食不洁,感染诸虫,或不良卫生习惯,使虫卵进入体内并发育

为成虫。诸虫寄生体内耗伤气血,尤其是钩虫踞于肠腑直接

吮吸血液,皆能形成本病。

4•急性慢性出血

外伤失血过多或长期小量失血也可导致贫血。由于以上各种

病因,造成脾虚运化失职不能化生气血,肾虚精亏髓失充养,阴

血不生,心失气血充养,心神不宁,肝失阴血充养,虚火内生,因

而产生本病临床的种种证候。

考点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要点

(1)有明确的缺铁病史

如铁供给不足、吸收障碍、需要增多或慢性失血等。

(2)临床表现

发病缓慢,皮肤黏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黏膜及甲

床最为明显,神疲乏力,食欲减退。年长儿有头晕等症状。部

分患儿可有肝脾肿大。

(3)实验室检查

①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fl,平均血红蛋白

(MCH)<27pg0

②3个月-6岁血红蛋白<110g/L,6岁以上血红蛋白

<120g/Lo

③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原叶琳、

血清铁蛋白等异常。

④铁剂治疗有效。用铁剂治疗6周后,血红蛋白上升20g/L

以上。

(4)病情分度

①轻度:血红蛋白:6个月-6岁90-110g/Lz6岁以上90-

120g/L;红细胞(3-4)x1012/L。

②中度:血红蛋白60-90g/L;红细胞(2-3)x1012/L。

③重度:血红蛋白30・60g/L;红细胞(1-2)x1012/L。

④极重度:血红蛋白<30g/L;红细胞<1x1012/L。

2.鉴别诊断

(1)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

又称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以贫血、出血、感染等为特征。

外周血象检查呈全血减低现象。骨髓象多部位增生减低。

(2)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缺乏或/和叶酸缺乏为主要病因,临床除贫血表现

外,并有神经系统表现,重则出现震颤、肌无力等。血象呈大

细胞性贫血。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

各期幼红细胞均出现巨幼变。

考点四辨证论治

1,辨证要点

本病的辨证以气血阴阳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本病总有气

血亏虚、阴阳不足,需进一步辨其轻重,主要根据临床表现结

合实验室检查分度判断。

脏腑从脾心肝肾分证:食少纳呆,体倦乏力,大便不调,病在脾;

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语声不振,病在心;头晕目涩,潮热盗汗,爪

甲枯脆,病在肝流要腿酸软,畏寒肢冷,发育迟缓,病在肾。

2.治疗原则

由于本病以虚证为主,因此,补其不足、培其脾肾、化生气血

是治疗本病的原则。

3.分型论治

(1)脾胃虚弱证

证候:长期纳食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

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方药:六君子汤。

(2)心脾两虚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时有头晕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