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_第1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_第2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_第3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_第4页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内容与要求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1.1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1.1.1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气象的任务是从气象条件角度对线路路径可行性提出意见,估算沿线各段的设计气象条件,为路径方案选择和技术经济分析提供基础气象资料。1.1.2本阶段应对全线的气象条件进行普查和收资,对线路重要区段及气象条件复杂路径段应进行重点查勘,以满足路径方案选择的需要。1.1.3勘测手段主要以现场查勘及资料搜集为主,对重要区段或气象条件复杂路径段应进行现场气象调查,并应安排建立气象专用站进行观测。1.1.4收集沿线气象台站资料,进行沿线重点地段的大风、导线覆冰调查,估算沿线气象条件对线路的影响,为线路设计提供依据。1.1.5收集沿线已建电力线、通讯线的设计冰厚、设计风速及运行情况,以及气象站的覆冰、气温、气压、风速、降雨、天气日数、湿度、地湿等资料;初步计算离地10m高,3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初步计算设计冰厚,初估各级风区及冰区长度。1.2勘测成果1.2.1按勘测任务书要求提供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气象勘测报告,内容应包括:初步确定沿线气象站离地10m高,3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和线路各段的设计风速、设计冰厚;对全线风区、冰区长度作出初步划分;沿程气象参数;提出下阶段着重需分析确定的气象条件及对线路路径优化的合理化建议。

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2.1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2.1.1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气象的任务是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对各路径方案进行补充收资和气象勘察。2.1.2本阶段应沿线路路径进行全线气象查勘。确定影响线路路径方案的重要区段及气象条件复杂、勘测难度大的复杂路径段。2.1.3对线路重要区段及气象条件复杂路径段应进行重点查勘,以满足路径方案优化比选的需要。2.1.4勘测手段主要以现场查勘及资料搜集为主,对重要区段或气象条件复杂路径段进行现场气象调查。2.1.5沿线进行大风、导线覆冰的收资和调查工作,对山口、风口、迎风坡等特殊微地形、微气象区进行重点冰风调查和踏勘,计算设计风速和设计冰厚;补充收集沿线气象站的大风同时气温、覆冰同时气温,历年最大风速资料等,按设计要求提供本阶段气象设计参数。2.1.6资料搜集应作好记录,记录应注明搜集时间、提资单位、资料出处、统计年限、整编方法、资料精度,并应对资料进行代表性、可靠性、一致性分析以及适用性评价。2.1.7本阶段应就影响送电线路的大风、导线覆冰等主要气象条件进行补充收资调查,作出定量判断,分析计算基本风压,分析计算离地10m高,3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分析计算设计冰厚,经与地形、海拔、气候、植被、已建线路设计运行情况等综合分析后,确定各级风区、冰区长度划分。2.1.8对于山区重冰线路,应进行覆冰专题论证;对于特殊大风区,应进行大风专题论证。2.2勘测成果2.2.1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初步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沿线各气象站的基本风压和离地10m高,30年一遇、50年一遇、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沿线设计冰厚;对全线作出风区、冰区长度的划分;沿程气象参数;本阶段应提出气象专业对线路比选的意见,及设计中应重视的气象要素,就下阶段气象工作提出建议。2.2.2必要时提供气象专题论证报告。

31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31.1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31.1.1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气象的任务是在初步设计阶段气象勘测成果的基础上,将气象条件分区具体落实到塔位。通过进一步的气象查勘、资料收集、分析计算,提供立塔设计所需的各项气象基础资料。31.1.2本阶段应复查初步设计阶段提出的设计风速和设计冰厚,并将风区、冰区划分落实到塔位上。31.1.3沿线逐段复查大风、导线覆冰发生情况与风害冰害事故。31.2勘测成果31.2.1按设计要求提供施工图阶段的气象勘测报告,提供冰区、风区划分的塔位明细表,绘制导线覆冰高程分布图。

32气象调查32.1一般规定32.1.1特高压送电线路工程气象勘测的气象调查主要包括大风调查、覆冰调查、塔位主导风向调查等。32.1.2调查资料应在现场整理,及时编写小结说明,进行合理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复查。重要路径段或气象条件复杂路径段现场查勘应由至少2名气象技术人员共同进行。32.2大风调查32.2.1应先拟定调查提纲,确定调查范围和调查点,以及收资调查单位和内容。调查资料应全面、真实、清楚、可靠。32.2.2一般应在工程地(点)附近3km~5km范围内进行。大风调查,对于特殊地区(如峡谷、海岸等)可适当扩大调查范围。对送电线路工程应进行沿线调查,宜5km~10km布设一个调查点,对山口、谷口、山顶等特殊地形点应进行微地形、微气候调查,了解风速的增大影响。对区域性大风灾和电力工程风灾事故,可组织专门调查,调查范围和调查点根据实际情况决定。32.2.3大风调查对象应是电力、邮电通讯线路设计、运行维护和事故抢修人员;长期从事气象、勘测、巡线和供电安全检查人员;林区生产管理人员;民政救灾人员和当地居民。32.2.4大风调查内容应包括:大风发生时间、持续时间、风向、风力、同时天气现象(雷雨、冰雹、寒潮、热带风暴)、主要路径、影响范围、重现期(一般用经验频率估算);大风对电力、邮电通信线路、房舍、树木、农作物和其它建筑物的损毁情况;风灾事故现场的地形、高程、气候、植被情况。32.2.5调查应收集的相关资料包括:县志等史料中记载的历史风灾情况和气象站、档案馆等有关单位保存的风灾灾情报告;工程地(点)附近已建电力、邮电通信工程和有关建筑物的设计风速、运行维护情况,以及发生风灾的灾情报告和事故修复标准;区域建筑、气象部门对风速风压的研究成果、报告和地区风压图。32.2.6调查资料应在现场整理、评审和编写调查报告。32.3覆冰调查32.3.1覆冰调查范围为工程地(点)附近地区。调查点应选紧靠工程地(点)或与工程地(点)地形相似的村镇居民点、工厂、矿山、高山建筑物管理处。重冰区线路宜1~2km,轻冰区线路宜3~5km布设一个调查点,调查点应标在有线路路径的地形图上。32.3.2覆冰调查对象应是电力、邮电通信、交通等部门的运行、管理、维护人员及当地知情人,特别是高山电视台、微波站、气象站和道班的冬季值班者。32.3.3对于无法调查到覆冰的冰区,应设立临时观冰站,一般观测1~2个冬季。32.3.4覆冰调查内容应包括:覆冰地点、海拔、地形、覆冰附着物种类、型号及直径、离地高度、走向;覆冰发生时间和持续日数,当时的天气情况,包括气温、湿度、风向、风力、下雨、下雪、起雾等;覆冰种类可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判断,有雨淞、雾淞、雨雾淞混合冻结等;覆冰的形状、长直径、短直径和冰重;覆冰的密度,包括颜色、透明程度、坚硬程度、附着力;覆冰重现期,包括历史上大覆冰出现的次数和时间,以及冰害情况。32.3.5覆冰收资内容应包括:已建送电线路的设计冰厚,投运时间,运行中的实测、目测覆冰资料,以及冰害事故记录、报告,包括冰厚、冰重、杆(塔)型、杆(塔)高、线径、档距和事故后的修复标准;邮电通信线路的设计冰厚、线径、杆高和运行情况,以及冬季打冰措施、实测覆冰围长、厚度;高山气象站、电视塔、微波站、道班的冰害事故记录和报告;气象台站实测覆冰资料和大覆冰的起止时间与同时气象条件,以及天气系统过程。32.3.6对于风口、垭口、分水岭、山顶突出处、迎风坡等特殊地区应作微地形、微气候调查和实地踏勘,了解对覆冰增大的影响。32.3.7覆冰调查至少应有两人进行,并当场记录,对严重冰害事故现场应进行拍照、录音、摄像。32.3.8调查资料应在现场汇总整理,并进行合理性审查分析和可靠性程度评价,发现问题及时复查核实。调查结束后应编写覆冰调查报告。32.4塔位主导风向调查32.4.1一般应在塔位附近3~5km范围内进行主导风向调查,对于矿山、大型工厂、灰窑群区可适当扩大调查范围。32.4.2塔位主导风向调查可根据地形情况,采取逐塔调查或分段调查,对主导风向变化段应增加调查点和调查力度。32.4.3主导风向调查内容包括:春、夏、秋、冬各季风向、全年主导风向。32.4.4主导风向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当地气象站春、夏、秋、冬各季和全年的风向频率玫瑰图;主导风向及频率;沿线各段调查的塔位主导风向。32.5气象专用站观测32.5.1特高压送电线路的重冰区段和地形起伏变化大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观冰站和测风站,进行必要的气象观测。32.5.2观冰站应选择沿线附近重冰区内有代表性的典型地点建立,如山顶、山腰、风口、迎风坡、背风坡等,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一个山岭的两侧分设几个站点进行不同海拔、不同地形条件的同步观测;测风站应按不同地形(山顶、风口)不同海拔建站观测。32.5.3建站时间应根据需要确定,观冰站可观测一个冬季或数个冬季,测风站可观测一年至数年。32.5.4观冰站观测内容包括:导线覆冰的长径和短径,1m导线长度上的覆冰重量,覆冰种类(雨淞、雾淞、雨雾淞混合冻结),起止时间,覆冰过程(增长期、保持期、消融崩溃期)、覆冰期的气温、相对温度、风向、风速、积雪深度和雨、雪、雾天气现象,覆冰的颜色、形状、内部结构等特征;测风站观测内容包括:各高度上的风向、风速。32.5.5观冰站、测风站资料在观测后应立即整理,做好月报告表、年报表统计,加强校审,成果资料应准确可靠。

33大跨越水文气象勘测33.1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33.1.1勘测内容深度与技术要求33.1.1.1可行性研究阶段气象专业勘测的基本任务是配合设计专业,对各拟定的大跨越方案进行踏勘、收资和初步调查,对大跨越方案的可行性从气象条件进行比较,并推荐两个以上可行方案。33.1.2气象资料收集与调查33.1.2.1对拟定的各跨越方案,必须收集资料、进行现场初步调查,并作现场记录、草图描绘或摄影。33.1.2.2本阶段应收集当地气象站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工、历年最大风速、各风向频率、覆冰厚度、天气日数等。33.1.2.3气象调查应包括大风调查和覆冰调查。33.1.3勘测成果33.1.3.1对各拟定的大跨越方案应根据收集和调查资料进行必要的分析计算,编写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程气象勘测报告。33.1.3.2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气象勘测报告应提供初步计算的离水面10m高50年、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和设计冰厚;风向玫瑰图;各气象参数。33.1.3.3对各跨越方案必须从工程气象条件进行综合比较,推荐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33.2初步设计阶段勘测33.2.1一般规定33.2.1.1本分阶段工程水文勘测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测的基础上,对大跨越设计的气象条件进行全面收资、调查与深入分析计算,并提交工程气象勘测报告。33.2.1.2对勘测中引用的基础资料或成果的可靠性,代表性与一致应进行核查与分析;必要时应对基础资料进行转换与还原。33.2.1.3进行必要的水文气象观测工作。33.2.1.4对提交的分析计算成果应作合理性分析论证。33.2.2水文气象资料收集33.2.2.1跨越江河、湖泊、水库应补充收集当地气象站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历年最大风速、各风向频率、覆冰夺取度、天气日数等。33.2.3气象调查33.2.3.1调查范围应在大跨越河段周围3~5km内进行,调查点不得少于5个。33.2.3.2气象收资料调查内容参照22.2~22.3条。33.2.4勘测成果33.2.4.1本阶段勘测成果是根据大跨越方案、自然地理、设计要求,全面地提供各种气象要素,并对塔位稳定性作出明确结论。33.2.6.2气象勘测成果应包括离水面10m高、50年、100年一遇的10min平均最大风速和设计冰厚,春、夏、秋、冬和全年风向频率玫瑰图;各气象参数。33.3施工图设计阶段勘测33.3.1一般规定33.3.1.1本阶段勘测任务是在初步设计阶段工程气象勘测的基础上,根据工程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改和完善塔位处的气象资料。33.3.1.2本阶段应对初步设计阶段遗留问题和客观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结论合理性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全面复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