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陶洲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与西方的建筑文化自古就有着根本的区别。人与建筑截然分离,是欧洲建筑文化的一个根本性前提。对欧洲人来说,建筑是人之外的观赏品,或只是住人的容器。欧洲教堂尽高大深邃之能事,远远超出人的尺度,是神在人间的居室,而神绝非人,所以建筑仍然与人分离。西方的哲学思想主张征服自然,其教堂、宫室、竞技场、歌剧院等建筑中难见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大面阔,与自然接触的外墙与窗面积较小。西方建筑中连有限的花园也造得与自然相对立,它从总体布局到水池、花草、雕塑、花盆以及小品建筑都对称严谨,树木也修剪成几何体型,花卉和灌木则被修剪成地毯状的模纹花坛,如凡尔赛宫中的花园。这同崇尚“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中国古典园林截然相反。以“天人合一”为文化内涵的中国古典建筑则是以人为主,在这里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建筑随生活而变,以生活为主。而西方建筑中,人只是旁观者,人与建筑相分离。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道法自然”的观念见于各类建筑。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这是古民居的特征。因气候、地形、材料、生态等的不同,建筑也各有特点。乡镇民居多为字、曲尺、三合院、自由式等格局,即使是四合院,也体现出日照、风体、绿化共享的功能,极力与大自然、与人相和谐。中西方在建筑文化方面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差别,那就是中国宫殿类建筑十分发达,而西方宗教类建筑十分繁荣,两者强烈的反差反映出建筑文化与其他人类文化一样,也是以人神间的冲突与调和作为其永恒的文化主题的。中国长久以来以“人”的观念为中心,而西方则一直以“神”的观念为中心。中国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未出现过神权凌驾于一切的时代。中国人信教也信神,但又总是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崇拜,去尊重。西方则不然,一部建筑史其实就是一部神庙和教堂的历史。虽然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而西方建筑以“神”为中心,但在这两类文化的价值观念中,“神”都是永恒的,“人”都是暂时的。正因如此,中国建筑发展了木结构材料,而西方建筑发展了石结构材料。石结构的长久性与木结构的短暂性都充分说明了中国建筑以“人”为中心的理念。从审美来看,中国古典建筑以木为材,在质感上显得朴素、自然而优美;而以石为材的欧洲古典建筑质地坚硬、沉重而阳刚十足。因此,以木为材的中国建筑比以石为材的欧洲建筑更具有可人的生命情调;比较起来,冰冷的石材会使建筑与人的关系显得略微有些紧张。(摘编自赵慧宁《中西传统建筑文化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西方建筑呈现出人与建筑的“分离”或“融合”的迥异特征,不同的建筑文化都受到了各自哲学思想的影响。B.中国建筑在必须面对自然时,不是像西方那样把建筑看作征服自然的手段与方式,而是努力融渗在自然中,与自然对话。C.人神之间的冲突和调和作为一种永恒的文化主题,在中西方建筑文化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宫殿类建筑和宗教类建筑的各自繁荣。D.对于欧洲人来说,建筑只是人之外的观赏品,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建筑等同于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门见山,立足比较的思路,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两个大的方面谈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的差别。B.用哲学思想和文化命题来作为支撑论点的依据,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增添了文本的文化内涵。C.文章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不同特点时,都运用了相当丰富的具体建筑实例,增强了真实性和准确性。D.“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的影响是本文反复强调和重点论证的一个方面,哪怕是宫殿类建筑也体现出人本特色。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西方的教堂、歌剧院等建筑具有大体型、大进深、大层高等特点,而外墙和窗户的面积则相对小得多,这是与自然截然分离的体现。B.中国古民居“法自然而极变化之能事”,乡镇民居呈现出字、曲尺、三合院、四合院、自由式等不同格局,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道法自然”的观念。C.中国的宫殿是一种将帝王的权威神化了的建筑,宫殿建筑的发达,与中国人把神和人摆在同等的地位去尊崇的观念有关。D.中西方建筑的木结构材料和石结构材料呈现出质朴和阳刚的不同审美风格,这是以“人”为中心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观念造成的。参考答案:1.D

2.C

3.D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曲解文意。原文说“建筑与生活是一体的……以生活为主”,不代表“等同于生活”,除了满足生存需要的实用功能,还蕴含了文化价值和审美追求。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中重要论据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然后认真推理论据的作用,关注其前后议论性的看法。B项,以偏概全。选文在论证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第二个差别时,并没有列出具体的实例。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项,强加因果。以“人”和以“神”为中心的不同价值理念不是造成“质朴和阳刚这两种不同审美风格”的原因。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艺术品与品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空前提升,民间财力的空前增长,人民群众对艺术品鉴赏能力的空前昔及与提高,艺术品市场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艺术品与品艺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任何艺术品都是历史文化的有形遗存,是艺术家精神创造的产品。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品。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都有自己的艺术品。艺术品之所以成为艺术品,而不是一般的物品,因为一般说来,艺术品具有特别高(至少是较高)的艺术含量,代表了某一时代、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艺术水平。这是艺术品的文化属性,也是艺术品的文化唯一性。因此,收藏艺术品就是在收藏艺术,收藏文化。鉴赏艺术品就是鉴赏特定时代、特定区域的文化。

艺术品一进入市场,就同时具有文化属性与经济属性。同样是收藏艺术品,有的人是为了鉴赏而收藏,有的人是为了谋利而收藏。在时局动荡时代,有的人本人并不以定懂得艺术,但是为了不让国宝流失外国而收藏,这在艺术品收藏的属性上,打上了爱国主义的烙印。这三种收藏中,第一种收藏是为艺而藏,第二种收藏是为利而藏,第三种收藏是为义而藏。当然,有不少收藏者是两者兼有或三者兼有,但是,细分起来,无非是这三种。在价值多元时代,我这里不想对这三种收藏境界作高低的区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无论哪一种收藏,都离不开品艺术,即对艺术品的鉴赏。

所谓品艺术,主要是别真假,分优劣,辨源流,论创新。别真假就是鉴别真伪。分优劣一是懂得谁是优秀艺术家、谁是蹩脚艺术家,什么是艺术家的精品,什么是艺术家的劣品,什么是其代表之作,什么是其偶然之作。辨源流就是明了艺术品在芑术史上的地位,明白艺术品中哪些方面是原创的,哪些方面是因袭的,理清其演变脉络。论创新就是将艺术品放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范围内,评价其艺术贡献。要做到剐真假,分优劣,辨源流,论创新,就要求艺术收藏者具有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和广博的艺术素养。

对于规范艺术品市场,我们很难具体展开讨论,因为这不只是艺术品市场的问题,而是整个市场经济需要规范完善的问题。在这方面,最关键的是,要提倡、践行和坚持诚信、守法的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反对唯利润论、拜金主义,反对坑蒙拐骗。就普度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而言,一要努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加大美学教育力度。二要努力普及艺术知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展览、讲座等多种形式,丰富广大人民大众的艺术素养,提升其欣赏能力。三是要培养和建立数量客观的艺术鉴赏专业队伍,成立专门的艺术品评价机构。普及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这个工作,教育部门有责,文化部门有责,博物馆有责,社会各界也有责。(有删改)(1)下列对“艺术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艺术品不同于一般的物品,因为它具有较高的艺术含量,是历史文化的有形遗存。B任何艺术品都有特定的时代与区域属性,都是不可复制的,这是艺术品的文化属性。C每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艺术品,任何时代的艺术品都同时具有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D艺术品是艺术家精神创造的产品,艺术品被收藏和鉴赏就等于艺术被收藏和鉴赏。(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品艺术,就是对艺术品的鉴赏。主要是指鉴别真伪,分辨优劣,明确地位,评价贡献。B.收藏艺术品就是在收藏艺术,收藏文化,因此,收藏艺术品的人一定要懂得艺术和文化。C同样是收藏艺术品,但有的为利而藏,有的为义而藏,有的为艺而藏,有的兼而有之。D艺术品收藏者,只有具有精湛的艺术鉴赏力和广博的艺术索养,才可以品鉴艺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哪种形式的岂术收藏,都离不开品艺术;无论哪种艺术收藏,其境界都没有高低之分。B.规范艺术品市场的关键是践行和坚持诚信、守法的艺术品收藏与交易,反对坑蒙拐骗。C做好对艺术品的鉴赏,需要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鉴赏能力、规范艺术品市场等方面着力。D.提升国民的艺术鉴赏力,需要发挥博物馆、文化部门、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作用。参考答案: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停不下的艺术追溯——林风眠:中西巧调和今天的梅州,是广东东北部一个经济发达的现代化城市。然而,在距离梅州市区20公里外的西阳镇阁公岭村,却依稀能看到100多年前留下的痕迹。这栋略显破旧的宅院,就是林风眠出生的地方。在林风眠5岁时,家里把他送到了本族开设的立本学堂,读书认字,既是石匠又能画几笔的父亲还教他临摹《芥子园画谱》。在这种临摹中,林风眠接受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启蒙教育。1915年,15岁的林风眠踏进了梅州中学的大门,在这里,林风眠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位美术老师梁伯聪,正是这位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个能书善画的秀才,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求学期间,亲朋从南洋带回的一些外文书籍,也让林风眠好奇不已。书中那些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西洋画插图,使得从小临摹惯了《芥子园画谱》的他,看到了另一个不同的艺术世界并心迷向往。4年后,作为第六批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他和林文铮一起登上了开往法国的邮轮。在国立高等艺术学院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林风眠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与思想的双重启蒙。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艺术不再是儿时临摹或少时喜爱的西洋画片,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考。林风眠独特的绘画天赋使杨西斯惊叹不已,于是就推荐他到巴黎美院。1924年5月21日,第一次“中国美术展览会”在德国斯特拉斯堡共和国广场的莱茵宫开幕,他的作品引起轰动。此时的林风眠,在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中西调和的基本艺术面貌。约两年后,林风眠受蔡元培之邀回国担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不久,林风眠发表了《谈东西艺术之前途》一文。他以论述艺术是如何构成的、东西艺术根本之异同等问题为基础,正式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力图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之间寻求新路。为了实现“中西融合”的艺术理想,林风眠可谓殚精竭虑。他主张“兼容并包、学术自由”的教育思想,不拘一格广纳人才,艺术名家李可染、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王朝闻、苏天赐等都是林风眠的学生。他锐意革新艺术教育,请木匠出身的画家齐白石登上讲台,聘请法国教授克罗多讲授西画,并提出了“提倡全民族的各阶级共享的艺术”等口号。他提倡兼收并蓄,调和中西艺术,并身体力行,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的、高度个性化的抒情画风,为中国现代绘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和风格典范。1927年5月11日,林风眠组织本校师生召开了一场在当时国内规模相当大的艺术展。由于部分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激怒了奉系军阀,林风眠被迫辞去校长之职,离京南下,担任了由蔡元培亲手创建的杭州国立艺专第一任校长。执掌杭州国立艺专的十年,也是林风眠实践自己调和中西艺术理想的十年。这一期间,林风眠用象征手法创作了大型油画《人道》《悲哀》《死》《人类的痛苦》《渔村丰收》等作品,风格一如他“中西调和”的探索,造型简约,大笔触粗线条,色调强烈而凝重。后来林风眠移居到了上海,他就像个苦行僧一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在清苦孤寂中继续着中西艺术调和的探索。很多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林风眠终于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面貌,他的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尽管孤独、忧郁和磨难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林风眠,但是,在他的笔下,却衍化出了寂静的山川,仿佛一片超现实的梦乡。(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8日)相关链接:①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法国美术教育的最高殿堂,林风眠不是个守规矩的“好学生”,他为塞尚、莫奈、马蒂斯等离经叛道的画家所倾倒,又在巴黎东方美术馆和陶瓷博物馆的彩陶、汉画砖、唐三彩、瓷器花纹上,发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奇特魅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②林风眠曾对人讲:“在北京和杭州当了十几年校长,住洋房,乘私人轿车,身上一点人气几乎耗光了。你必须真正生活着,能体验今天中国几万万人的生活,身上才有真正人味。首先是‘人’,彻底‘人’化了,作品才有真正的生命活力。”(《求实在线·中国现代绘画史一代宗师——孤鸿林风眠》)③“林风眠一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融汇了东西方的优点,能够创造一种崭新的、从未有过的艺术形式。他是一个独领风骚数百年的领袖型、旗手型的人物。”——中国美术学院原校长

肖锋“他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他之后的赵无极、吴冠中等人都是追随他的道路的。没有林风眠,中国绘画就缺少一个走向现代艺术的大师。”——美术理论家

邵大箴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林风眠成为中国“百年巨匠”之一并不是偶然的,原因在于他提出了“调和东西艺术”的主张,并且他身体力行,在艺术创作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B.林风眠的创作融汇了东西艺术之长,创造出了自己画作的独特的面貌,他没有忘记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没有真正的人味,作品就没有生命活力。C.林风眠在中国绘画尤其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作品兼有欧洲现代艺术和中国古典工艺美术之长,造型简约,色调强烈凝重,独具一格。D.绘画是林风眠安身立命的凭借,是他毕生的终极追求,更是他表达强烈情感的媒介。他借助绘画表达他对国事的关心、对人生的思索、对身边人和事的敏感与爱。5.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林风眠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既在学校接受了系统的文化学习,又在梁伯聪、南洋回来的朋友等人的影响下关注西方的艺术世界,这为他日后进行中西调和的创新打下了基础。B.林风眠敢于打破常规,做事不按常理出牌,欣赏离经叛道的画家。当校长时他聘请木匠画家的齐白石,打破艺术的崇高地位,提倡各阶级共享的艺术。C.1919年,林风眠到法国勤工俭学,在院长杨西斯的工作室接受了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艺术的双重启蒙,从此踏上了绘画艺术中西调和的探寻之路。D.林风眠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从1919年选择出国勤工俭学,到德国第一届“中国美术展览会”引起轰动,再到国内艺术展上借作品抨击社会、直讽现实,都是他爱国的体现。E.大成就须经得起大寂寞。移居上海的林风眠不问世事埋头探索,孤独、忧郁和磨难围绕着他,但他终于超越自我,在创作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取得了巨大成就。6.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参考答案:4.A

5.BE

6.①保持好奇心,善于学习。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西洋插画,还是西方的艺术理论与思想,林风眠都兼收并蓄。②善于创新,能打破传统。林风眠不一味地做守规矩的“好学生”,才能在复兴东方艺术和调和东西艺术方面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③贴近生活,保持人味。他的画作直接描述生活,拷问人性,富有活力。④耐住寂寞,专心创作。林风眠在上海不问世事埋头作画,最终让自己的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⑤有师友亲人的帮助。梁伯聪将林风眠引向了艺术的新天地,蔡元培的任人唯贤,父亲的影响等等,都促成了林风眠的成功。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本题要求找出不属于该书观点的一项。题中A错在遗漏信息,林风眠被誉为“百年巨匠”之一的原因很多,“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和“培养了很多大师级的名家”等也不可忽视。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题中A项梁伯聪引领他在中国传统绘画方面走向艺术的新天地;C项应为接受了“西方现代艺术和思想的双重启蒙”,中国传统艺术的启蒙他幼时就接受了;D项属无中生有,林风眠出国留学、在国外艺术展上一举成名并未提到他的爱国情怀。6.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题干“简述林风眠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的缘由,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解答时,重点抓住“在绘画方面取得成功”。找到答题区间,筛选关键词句,概括形成答案。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就要去粗取精。基本要点有二: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将目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可以依据写作的角度切块,也可以依据内容上的关键词切块,还可以依据语句上的连接词(关联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切块。本题的块应该集中在文章第一节中。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然后再提炼概括。有时候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并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分布在全文的各部分,这就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把握,点面结合,逐一摘取,避免遗漏。瞄准目标。目标语句使指代表有用信息的语句,它不一定就是文章的段落或全篇的核心语句或精要语句。瞄准目标语句,依题干要求进行提取和整合是迅速、准确地解决问题的关键。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陈情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近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10.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1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B.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C.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D.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12.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13.翻译下列句子(10分)(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4分)(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分)(3)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3分)参考答案:9.A

除:授予官职。10.B.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11.D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12.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13.(1)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4分)(2)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3分(3)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3分)

略5.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下列问题。(6分)(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十二》10.选段中划线句是什么意思?请简述。(3分)答:

11.孔子所说“子帅以正,孰敢不正”的为政思想对我们是否有借鉴作用?请简述理由。(3分)答:

参考答案:10.(3分)君子的品德象风,(1分)小人的品德象草,(1分)风在草上吹,草必随风倒。(1分)11.(3分)有借鉴作用。“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的是为政者要以身作则,率先行正道,做百姓的榜样。(2分)即使在提倡法治的当今社会,仍有其积极意义。(1分)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故曰:忠厚之至也。《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矜:怜悯B.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戚:忧伤C.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宥:宽容D.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

劝:劝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然犹命其臣吕侯

②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B.①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

②何为其然也C.①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也乎吾D.①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以下6句话分别编为4组,全部直接体现“刑赏忠厚”的一组是①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

②故其吁俞之声,欢休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③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④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⑤疑则举而归之于仁⑥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以忠厚立论,援引古仁者以忠厚为本施行刑赏的范例,阐发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说理透彻,结构严谨。B.《书》认为有疑问的罪行可以从轻处罚,有疑问的功德可以从重奖赏,这个观点表现出了刑赏忠厚之意。C.过于仁慈,还不失为一个君子;超出义法,就流为一个残忍的人了。所以,在作者看来,仁慈是可以多一些的,但义法是不可以多施加的。D.作者在文中列举“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这个事例,是为了证明尧是一个仁慈的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4分)②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2分)③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4分)参考答案:9.D

10.A

11.C

12.D13.(1)①有人做了一件好事,紧接着奖赏他,又紧接着来赞美他,以此让他有一个好开始而高兴,并鼓励他坚持到底。(重点字词“善”“从而”“所以”“乐”)②与其错杀没有罪过的人,宁可犯不合常法的过失。(重点“与其……宁”“失”“不经”)③用刀锯处罚人,这样处罚的威力只对受这种刑罚的人起作用,对不受这种刑的人不起作用。(重点“刑”、状语后置句式、“是”)

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几年,随着社会对城市管理和城市文化的关注以及城管执法中一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大家思考和转变执法理念:城管队伍形象不仅仅代表了政府形象,其实也代表单位。B.“星光大道”栏目因为没有任何限制,广泛吸纳多种表演形式,所以前来报名的选手各年龄段都有,他们展示的绝活也异彩纷呈。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60多年来,吴良镛先生上下求索、学以致用,践行着“让人们诗意般、画意般地栖居在大地上”。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项不合逻辑,“不仅……也”的内容对调;B项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因为”应移动到“星光大道”栏目的前面。D项成分残缺,应该是“践行着……人生理想”。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8.下面是一幅关于“一封家书”的漫画,请用四个“……,但……”的句式,描写漫画中人物的生活境况。要求所写内容有一定的感情倾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他为城市建起高楼大厦,但却住着低矮残破的工棚;他使老板撑破腰包,但却领不到应得的工钱;他为了生存而身心俱伤,但却要告诉父母自己一切都好;他囊中空空,但心里却装满了改变自己命运的渴望。

9.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问题。(4分)

“亲”即“亲爱的”一词的简称,最初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称呼,后逐渐在网上走红。2011年高考结束,南京理工大学用“淘宝体”发出了短信:“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此后,8月1日外交部微博上出现这样的招聘广告:“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可见“亲”字火到了什么程度。

请对“亲”的流行,发表你的看法,并阐明理由。要求态度鲜明,语言简洁。

参考答案:答案:赞同。(1)沟通上的亲近:语气更亲切,更有亲和力,拉近了交流双方的心理距离。(2)表达上的简洁:其简便、快捷的特点特别适合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网络交流。

反对。(1)表达不得体:“亲”是私密性的称谓,用在正规严肃的语境中,显得不庄重。(2)信息的模糊性:对不熟悉这种称呼的人而言,“亲”的使用会影响信息的可信度。(3)表达上的不规范:这种表达的过度简省,对语言的规范性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评分标准:能形成两点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写出一点理由得2分,写出两点得4分。

略10.微写作。(10分)随着“单独两孩”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在各地的落实,中国的独生子女现象将有所改变,这种独特普遍的社会现象也将成为历史。假如你是一名独生子女,现在,你的爸爸妈妈符合政策要求,生下了第二个孩子,面对这个刚刚出生的小生命,你想对他(或她)说些什么呢?根据以上情境写一段话,要求感情真挚,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鲁迅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青年是国家的有生力量,是民族的未来,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并被时代寄予厚重的希望。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如何谱好自己的“青春之歌”。要求: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少年强则国强青年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期,是迈好漫漫人生路的起步时。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曾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一语惊醒国人;少年时代的周总理也曾立下远大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如鲁迅先生曾说的,“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此生泰山重,勿作鸿毛遗。”这是我们的先贤对青春、对人生的美好期许。如果在青年时代不打好扎实的根基,就很可能在迷茫中虚度年华、浪费青春。在价值观念多元多变的当今时代,如何实现中国梦,让核心价值观永固于心,成为人生航船的压舱石、航标灯,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青年人也要思考如何树立积极进取的价值观。“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间之河流淌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而当代中国青年是幸运的,正赶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机遇。个人的梦想和家国之梦、民族之梦融合在了一起,诚可谓生逢其时。让青春为实现中国梦而绽放,将奋斗的平台放在祖国伟大事业上成就理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这是时代的召唤,更是当代青年的使命。以何种姿态投身这一改变历史进程的伟大实践,检验着每个青年人是否具有理想与担当。列夫·托尔斯泰说,“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同祖国和人民在一起,为实现中国梦而拼搏,这样的人生注定有深度、有厚度、更精彩。但正如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言,“思想虽然没有实体的,也要有个支点,一失去支点它就开始乱滚。”肩负着崇高使命的当代青年必须要有思想的支点作支撑,打牢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之魂、动力之源。青年人要历练宠辱不惊的心理素质,坚定百折不挠的进取意志,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变挫折为动力,用从挫折中吸取的教训启迪人生,使人生获得升华和超越。“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当代青年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努力、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用青春的活力和青春的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美好。激情奋斗过的青春,顽强拼搏过的青春,必将更充实、更温暖、更无悔。【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是鲁迅先生和习近平主席两段话,结合材料“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和“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分析,这是一则反映青年的时代责任的作文题目。三则材料都围绕新时代下的责任担当展开,表现出了“青年的时代责任”这一中心。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青年的时代责任自然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主题,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具体立意,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1、少年强则国强2、青年一代,时代担当3、青年人应该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不息事例素材:1、20世纪初一位美国的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写下灿烂的一笔,他叫弗兰克,他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