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永州市柑子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秃子光张灏他生来长得丑,蒜鼻豁嘴,头上长瘌子,蓄不了发,人送浑号“秃子光”。他不仅长相不入眼,且生性顽劣,干的都是上房揭瓦、下田摸瓜的事,父母头疼,乡邻嫌恶。他家紧挨着镇上的码头。大富水虽算不上气势磅礴,但来往船只颇为频繁,河面上的景象也显出几分壮观。十三岁那年,有两只大船停靠在码头。船看上去很普通,但围观议论的人不少。因为船上有人在咿咿呀呀吊着嗓子。这是往县城去的戏班。停靠半日,戏班的船往县城方向去了。戏班的船还没从眼前完全消失,他就跑回家,把锅里几个炕馍全部打了包,又去菜园扯了几个黄瓜,摸了烧饼摊上的几个烧饼。卖烧饼的转身发现是他,也不追赶,只骂了一声“秃儿子”。他身无分文,搭不上便船,硬是沿着大富水走了一整天,走到了县城。戏班是县城首富请来为老母祝寿的,连唱七天,他便连看了七天。戏看完了,脸也饿绿了。看着戏班打点行装,他魂不附体。等到戏班离开县城的时候,他托人给父母捎信,从今以后他是戏班的人。十年之后,有一个青年找到汉口福兴戏班。他站立堂前,向班主自报家门,请求搭班入行。他的一番话引得戏班几个人掩嘴偷笑。班主仔细瞧他,秃头,蒜鼻,豁嘴,如此模样,莫说上台,假使真能唱戏,扮个丑角倒罢了,怎么可能担小生?班主只字未言,兀自捧起茶杯,低下头吹了吹浮在面上的茶叶,声音很响地啜了一口茶。堂前之人正是秃子光。见班主摆出送客的姿态,他竟然没有半分张惶。他将肩上的包袱取下来放到地上,然后向班主恭恭敬敬抱拳作揖道:“献丑了。”当场来了《凤仪亭》中的两段。先是吕布与王允对饮,再是吕布与貂婵调情,活脱脱一个骄横好色的匹夫莽汉。唱罢,班主不错眼珠地盯着他看,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柱香的工夫。堂上其他几个人突然齐声叫了一声“好”。接下来的一个月,福兴戏班每天都挂他的“旗”。《柜中缘》、《白蛇传》、《长坂坡》,水袖功、扇子功、翎子功。秃子光在台上唱腔圆润,韵味超群,行似秋风落叶,站如玉树婷婷,武戏的身段和表演更是令人叫绝。秃子光声名鹊起。汉口报界评论他与京城杨小楼好有一比。一些新秀慕名而来,拜秃子光为师。他最满意的弟子是花云桥和白牡丹。当花云桥和白牡丹在汉口唱出名头后,秃子光渐渐淡出舞台,深居简出。1938年,日寇的铁蹄践踏了汉口。汉口一夜之间,好像汹涌的潮水溃堤,人们都在逃离,脸上写着慌乱和惊骇。大多数戏园都关门歇业,只有极少数在夜晚来临时,依然醉生梦死。一天,白牡丹到秃子光住所向师傅辞行。她和戏剧社的十几个年轻艺人决定离开汉口。她说,日本人刚刚在南京屠城,我们怎能坐以待毙?我们坚决不为日本人唱戏,我们要一路宣传抗日,走到重庆去。秃子光问及花云桥,他知道白牡丹正与花云桥相恋。白牡丹怅然道:“人各有志,从此天各一方,永不相见。”汉口的冬天,虽不是滴水成冰,但也是一种慢慢渗透到骨子里的冷,十指外露,不知不觉会冻得关节僵硬不能弯曲。久未露面的秃子光忽然夜访花云桥。花云桥赶紧为老师请茶让座。秃子光拿出随身携带的一壶酒道:“天寒地冻,还是喝酒暖暖身子吧。很久没见了,今天陪师傅喝一杯,如何?”花云桥恭敬从命。三杯酒入肚,秃子光问:“你随我学戏有七八年了吧?”“感谢师傅教诲,从十六岁开始,整整八年零九个月。”“你记得倒清楚。弟子当中,你悟性最好,白牡丹最能吃苦。师傅有一个心愿未了,指望有一天喝你们俩的喜酒。”花云桥脸色黯然。“让师傅您老失望了。活在乱世,只能苟且。怎奈她过于倔强,我实难留住她。”“我懂了。来,喝干这最后一杯吧。时间到了,该走了。”翌日,秃子光离开了汉口,从人们视线里彻底消失。连白牡丹也没有见到过师傅。花云桥再也没有走上戏台,听说一夜之间嗓子哑了。抗战胜利后,听说有人在五台山见到一位老僧人,蒜鼻,豁嘴,仿似曾经红极一时的汉剧名伶秃子光。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富水、汉口、汉剧、福兴戏班、日军侵华等既给小说增添了浓郁的地域色彩,也表现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关于汉口的冬天的几句景物描写,简练而生动,渲染了寒冷的气氛,同时暗示将有不平常的事件发生。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表现人物,面对毛遂自荐的秃子光,班主一言不发,排起茶杯、吹茶叶大声地喝茶等一连串的动作,让读者感觉到其内心的不屑。同时为下文”早忘了一杯茶一直端在唇边,已有半炷香的工夫”作铺垫。C.在小说的结尾部分,秃子光对得意门生花云桥说的”时间到了,该走了”这几句一语双关。可以断定是秃子光毒哑了汉奸花云桥。D.小说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秃子光的不堪,后来写他成了汉剧名铃,并且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气节。最后秃子光出家是因为得意门生花云桥蜕变为汉奸,让他觉得红尘俗世无可依恋。5.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6.对比手法是小说的一大亮点,请你分析文中的对比手法及其艺术效果。参考答案:4.D

5.①容貌丑陋,少年时顽劣不堪,令人嫌恶。上房揭瓦,偷鸡摸狗。②醉心汉剧表演,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十年时间学成归来。③乐于提携后生,认真授徒,且培养出了白牡丹和花云桥这样的优秀接班人。④有气节有血性有尊严,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毒哑了汉奸徒弟花云桥。⑤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徒弟可以独当一面时,自己就退隐幕后,抗战结束后皈依佛门。

6.①秃子光前后性格和形象特征的对比。年少时的恶劣行径,迷上唱戏后的执着,后来成为汉剧名伶、收徒、出家,最终成为世外高人,秃子光人生经历的每一个阶段都和之前的阶段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人物成长进步的过程,年少时的不堪,反衬了日后的成熟和德高望重。②秃子光丑陋外表和高超纯熟的表演形成对比。外表丑陋,似乎只能演丑角,却能凭借精湛的表演和唱腔担纲小生的重任,本尊和角色的反差更加突出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③班主及众人前后反应的对比。秃子光唱《凤仪亭》之前,班主和众人对他不屑一顾;唱完以后,深深被其折服。侧面烘托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也写出了班主和众人以貌取人的肤浅。④白牡丹和花云桥的对比。白牡丹悟性不如花云桥,却能勤学苦练,她有气节,有尊严,勇敢投入革命;花云桥悟性极高,有表演天赋,却在民族大气面前变节,成为汉奸。说明真正的艺术家不能只有艺术水平,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D项,秃子光出家不仅仅是因为得意门生花云桥蜕变为汉奸,盛极一时的汉剧名伶,孑然一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岁月,对红尘俗世已经看淡,最终在佛门清净处找到了精神皈依。5.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题干问“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旧时代的汉剧名伶的形象。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要求“请概括这一形象的特征”,这就表明要求只需要概括形象要点就可以了。从作者客观叙述可以得出第一点:①容貌丑陋,少年时顽劣不堪,令人嫌恶。上房揭瓦,偷鸡摸狗。从离家出走到学艺归来的情节可以概括第二点:②醉心汉剧表演,有毅力,肯下苦功夫。十年时间学成归来。从培养白牡丹和花云桥两个弟子的情节可以概括第三点:③乐于提携后生,认真授徒,且培养出了白牡丹和花云桥这样的优秀接班人。从找花云桥喝酒的情节和花云桥的第二天哑了的结局可以概括:④有气节有血性有尊严,在民族大义面前立场坚定。毒哑了汉奸徒弟花云桥。从“花云桥和白牡丹在汉口唱出名头后,秃子光渐渐淡出舞台,深居简出”和抗战结束后皈依佛门可以概括⑤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点睛:分析人物形象方法归纳:①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正面描写(肖像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描写(次要人物和物象衬托)③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④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从人物间的关系入手,分析人物性格。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首先,要审题明确对比手法是搜索对象,第二是分析对比这一技巧的效果:为了更鲜明地突出人物形象的特点。有了这个方向就先分角度找对比,不可只局限于主人公,还有其他人物,并且要横向纵向对比都找全,这样不容易失分。所以,纵向对比:秃子光前后性格和形象特征的对比。效果:突出他的成长与蜕变。班主及众人前后反应的对比。效果:侧面烘托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也写出了班主和众人以貌取人的肤浅。横向对比:秃子光丑陋外表和高超纯熟的表演形成对比。效果:人丑技高的反差反差更加突出了秃子光高超的表演水平。白牡丹和花云桥的对比。效果:两个弟子一正一邪,说明真正的艺术家要德艺双馨。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公园里的星期天[美]贝尔?考夫曼黄昏的太阳暖洋洋的,树林外隐约传来城市的喧闹。她放下手中的书,摘下墨镜,惬意地吁了口气。莫顿正在看《时代》周刊,一只手搭在她肩上;他们三岁的儿子莱利在沙坑里玩。正是星期天下午五点半,藏在公园角落里的小操场清静极了,秋千和跷跷板一动不动,滑梯上也空空荡荡,只有莱利和一个年龄相仿的胖男孩蹲在沙坑里玩。多美好啊,她几乎微笑起来。她想,他们应该多出来晒晒太阳,莫顿肤色那么苍白,都是成天在大学里埋头工作造成的。她柔情地挽着他的手臂,看着莱利玩沙。突然,那胖男孩站起来猛地向莱利扔了一铲沙。她朝男孩摇摇手指:“不可以丢沙子,这样会迷住别人的眼睛。”可那男孩面无表情地盯着她,眼都不眨一下,他妈妈或保姆在哪里?操场上除了正朝出口走去的二三人,只有一个男人坐在几英尺外的长凳上,块头很大,几乎占满了整条长凳,脸被《星期日漫画》遮住了,她断定他就是那孩子的爸爸。听到她的话,他目光不离漫画,熟练地唾了一口。她厌恶地扭过头。就在这时,胖男孩又迅速扬起一铲子沙撒向莱利,一些沙子落在他的头发和额头上。莱利抬头看看妈妈,嘴唇犹疑地动了动,她的反应会告诉他该不该哭。她本能地想要冲到儿子身边,掸掉他头发上的沙子,并教训那个小孩,但忍住了。她总是说要莱利学会为自己战斗。“小家伙,别扔!”她严厉地说,并朝长凳上看看,“怎么能随便扔沙子呢!”长凳上那人看都不看她,朝那男孩大声说:“乔,干得好!这是公共沙坑,想扔就扔!”她觉得膝盖忽然软了一下,白了莫顿一眼。他这才意识到怎么回事了,小心地把《时代》放在腿上,转过头看着那人,清瘦的脸上带着他当面指出学生错误时那种羞涩、歉意的微笑。“你说得对,”他心平气和地说,“但正因为是公共场所……”那人放下漫画,怀着敌意从头到脚打量着莫顿。“是吗?”蛮横无理中夹着威胁,“在这里我儿子跟你儿子有同样的权利。他想扔沙子就扔呗。你不服气,就他妈带着你儿子滚蛋!”孩子们都愣住了,瞪着眼,张大嘴,连手里的铲子掉了都不知道。莫顿面部肌肉抽搐着。“好,只需一分钟,你必须明白……”他平静地说。“喂,闭嘴!”那人说。她的心怦怦直跳,她知道丈夫根本不是“大块头”的对手,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怜惜和对那男人的怒气。她丈夫平时不生气,难得发火,这样的情景对他而言太陌生太令人难堪了。莫顿刚起身,《时代》周刊就滑到地上。那人站起来,朝莫顿连跨两步才停住,活动着粗壮的胳膊,等着莫顿上前。她害怕地并紧颤抖的双膝,会发生可怕的打斗吗?太可怕了,太出人意料了……得阻止这场打斗,喊救命。她本想扯住丈夫的袖子,示意他坐下,但基于某种原因,她没有这样做。莫顿正了正眼镜,面色十分苍白。“这太荒谬了,”他镇静地说,“我倒想请教请教……”“哦,是吗?”那人两腿分开,轻轻晃着,极为轻蔑地看着莫顿,“就你,还有谁?”他们你盯着我,我瞪着你对峙了一会儿。莫顿突然转过身,平静地对她说:“走,我们离开这里。”他笨拙地走向沙坑,窘迫使他的脚步有点踉跄,他弯腰抱起莱利并捡起铲子。莱利一改呆愣的神态,又踢又叫:“不要回家,要玩嘛,不要吃晚饭……”他俩拖着莱利往前走,出大门必得经过那人坐的长凳,她极力不看那人,昂首挺胸、慢慢地和丈夫、孩子一起走出了那片操场……她的第一感觉是松了口气:避免了一场打斗,没有人受伤。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沉重的甩不掉的感觉。这感觉要比一场意外事故,或者比道理被暴力击败要痛苦得多。她隐约地感到她与莫顿之间似乎缺少了什么。莫顿突然冒了一句:“那证明不了什么。”“什么?”她问。“打架。打架除了证明他比我高大以外,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当然。”她说。“最好的结果,”他解释说,“可能会是什么?打碎眼镜,掉一两颗牙,或者卧床两天﹣﹣图什么?伸张正义?讲清道理?”“当然。”她又说,加快了脚步,只想早点回家忙些别的事情,消除那像强力胶一样黏在她心上的感觉。全是愚蠢、卑鄙之徒!她想,一边拽紧了孩子的手。孩子还是哭个不停。以前她总对他那弱不禁风的小身体、瘦削的肩膀、细瘦无力的双腿,有着一丝温柔的怜惜。但是现在,她的嘴唇愤恨地紧闭着。“不许哭,”她气冲冲地说,“真叫人丢脸!”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孩子的哭声更大了。她想,要是真的打起来……他会怎样呢?让自己被揍扁?去教训那人?叫警察?“警官,公园里有人叫他儿子向我儿子扔沙子……”真可笑,没必要去想这些。“老天,你不能让他安静吗?”莫顿烦躁地说。“你以为我一直在干嘛?”她说。莱利挣脱他们的手,往后退着。“你管不住,我来管。”莫顿气呼呼地说,朝孩子走去。但她的声音制止了他。她细小、冷酷、充满蔑视的声音,把自己都吓了一跳。“是吗?”她听见自己说,“就你,还有谁?”(根据肖鹏译文删改)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比如莱利被欺负之后,只是“嘴唇犹疑地动了动”,等待妈妈的反应,这一细节含蓄地表现了莱利软弱的性格,并暗示了其性格的成因。B.小说中多次提到《时代》周刊和《星期日漫画》这两种杂志,巧妙地暗示了莫顿和大块头男人身份地位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寻常的故事具有了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C.小说中莱利与其父莫顿、胖男孩乔与其父“大块头”在外形和性格上都很相像,这样写旨在说明有其父必有其子,提醒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D.“她觉得他们三个好像踩着烂泥前进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巧妙地传达出“她”内心的沉重和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E.“她”对孩子的柔弱感到“愤恨”,责备他“真叫人丢脸”,看似对孩子不满,实则是对丈夫不满,而结尾处对丈夫说出那句话只是她这种被压抑的真实心理的爆发而已。5.小说第一段中的环境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有人认为小说写到一家三口慢慢走出操场就戛然而止,也不失为一篇余味悠长的小说,后半部分完全可以不要,你怎么看?请从情节、人物、主题中任选两个角度阐述你的理由。参考答案:4.BE

5.①环境方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人物的活动提供适当的背景.②情节方面,照应题目;描写小操场的隐蔽清静和两个男孩一起玩沙子的情景,为下文情节的展开做铺垫,也使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显得更真实自然.③人物方面,小说开头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营造一幅和谐美好的悠闲画面,与后文情节发展和人物之间紧张的冲突形成强烈反差,有以乐衬悲、以美衬丑的艺术效果.

6.(示例一)可以不要.理由:①情节紧扣题目展开,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不要后半部分,故事场景便集中于星期天的公园一角,情节围绕莱利与胖男孩、莫顿与大块头之间的冲突展开,冲突因孩子而起,在两个男人之间发展到顶峰,最终以莫顿知难而退,一家人尴尬离开结束,情节结构非常完整紧凑.②人物形象鲜明,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描写已经很充分.大学教授莫顿外表文弱,温文尔雅、隐忍退让的性格跃然纸上;大块头的蛮横粗俗、恃强凌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她”胆小怕事而又自尊要强的性格和在整个冲突中的心理变化也得到了充分表现.③主题深刻而鲜明.小说前半部分通过孩子与孩子、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两种冲突,表现粗野对文明、暴力对道理的践踏,引导人们思索如何对待他人的无理欺侮、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如果学生回答表现了不同阶层的人之间的矛盾,分析有理,也可以)(示例二)有后半部分更好.理由:①情节更丰富曲折,耐人寻味.前半部分重在写两家人的冲突,后半部分转而写夫妻之间的冲突,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后半部分将前半部分中夫妻之间已露端倪的矛盾加以展开,细致描写尴尬退场之后一家三口的言行心理,别开生面,情节内容更加丰富).②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前后两部分,“她”对丈夫的态度从温柔怜惜、体贴担心,到内怀不满、隐忍不发,到最后尖锐冷酷地讽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被表现得更细致充分,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而且更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③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后半部分除了继续通过“她”和莫顿言行心理的描写引导读者思考如何抗拒暴力、如何坚守权益尊严这一主题外,重在表现他们对自身怯懦无能的屈辱感,以及将怨愤发泄于他人的微妙心理,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如何面对自身的屈辱和内心的痛苦(陷入内心痛苦中的夫妻二人不是相互理解相互安慰,反而是妻子怨愤丈夫,丈夫责难妻子,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隔膜折射出了人内在的孤独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作品的标题作用,重要语句含义的理解,作品整体的概括和主旨的理解。首先通读全篇,把握小说的主题,然后对照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比照,最终确定答案。A项,“暗示性格成因”理解不够准确全面,根据上下文来看,莱利怯弱的性格成因可能有多种,对妈妈过于依赖只是其中一种;C项,“旨在说明…提醒…”理解错误,这样写是为了突出温良文雅与粗野蛮横的对比,表现道理在暴力面前的无能为力。D项,“对愚蠢、卑鄙之徒的愤恨”理解错误,这个比喻不能表现她内心的愤恨。故选BE。【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D级。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不外乎渲染故事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三个方面,然后根据其所在的语言环境去具体理解和分析即可。本文中环境描写在开头,所以一定与题目相照应。其次在文章的开头就交代了环境,势必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设置背景;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描写公园里幽静宜人的环境,如此美好的休闲画面,与后文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做对比。【6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在综合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去分析这个题目,要把握主题,不要也可以,有后半部分更好也可以。如果选择前者可以从情节紧扣题目展开,脉络清晰,结构完整;使人物形象鲜明,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描写已经很充分;使主题深刻而鲜明。如果选择后者情节更丰富曲折,耐人寻味;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好地表现了人物性格、心理的复杂;同时丰富并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小说类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层级能力。做小说阅读题时,应在读文章时就有意识地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备考时,应鼓励学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3.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藏书断想梁晓声我对书籍的“收藏”是很纯粹意思的“收藏”——“收”就是从书架上“请”下,爱惜地放入纸箱。“藏”则是对更爱惜的书的优待,用钉书器钉在大信封里,大信封再装进塑料袋里……几天前在整理书籍时,从“藏”的那一类中,发现了一册《连环画报》。一九八六年第十一期……心里好生纳闷——怎么一册《连环画报》,竟混淆进了我的“藏”书范畴?于是抽出搁置一边……临睡失眠,想起那册《连环画报》,自己对自己的困惑尚未解释,就躺着翻阅起。自然先看目录——首篇是《只知道这么多》——土人绘。《只知道这么多》——哪像是文学作品呢?搜索遍记忆,便排除在了名著以外。非文学更非名著,怎么就选作首篇了呢?于是翻到了这一篇,迫切地想知道《只知道这么多》能使我知道些什么……第二十八页,彩页的最后一页——海蓝色的衬底,上一幅,下一幅,其间两小幅,以最规矩的版式排满了四幅连环画。第一幅上面的是在海啸中倾沉着的一艘客轮。第四幅上画的是一位年轻的欧洲姑娘——她回首凝视,目光沉静又镇定,表情庄重,唯唇角挂着一抹似乎的微笑,传达出心灵里对他人的友爱和仁慈……我一下子合上了那册《连环画报》……我不禁地坐了起……我肃然地看着封面——封面上是放大的第三幅绘画——在一些惊恐的人们之间,站立着一位她……我蓦地想起了——画的是“泰坦尼克”号客轮一九一二年海上遇难事件啊!……“坐我的位置吧!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她说完这句话,迅速地就离开了救生艇,将自己的位置,让给了两个儿童……她又从救生艇回到正在沉没着的客轮上去了——回到了许许多多男人们中间。在这生死关头,他们表现了种种将活着的机会让给别人,将死亡坦然地留给自己的高贵品质……她是女人,她有权留在救生艇上,她却放弃了这种权利……她成了一千五百多不幸遇难者中的一个。她的名字叫伊文思。伊文思小姐。她乘船回自己的家。关于她的情况,活下的人们——只知道这么多——《只知道这么多》……《连环画报》中夹着一页白纸。我轻轻抽出——白纸上写着这样几行字:贵族——我以为,更应做这样的解释——人类心灵中很高贵的那一部分人。或曰那一“族”人。他们和她们的心灵之光,普照着我们,使我们在自私、唯利是图、相互嫉妒相互倾轧相互坑骗相互侵犯的时候,还能受着羞耻感的最后约制……我自己写在白纸上的。我竟能把这字写得那么工整!使我不免有些怀疑真是自己写的。然而,分明的,那的确是我自己写的。因为下方署着“晓声敬题于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一行小字……于是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会将这一册十五六年前的《连环画报》归入到自己格外爱惜的“藏”书一类……如今,“贵族”两个字,开始很被一些人津津乐道了。这儿那儿,也有了中国式的“贵族俱乐部”。更有了许多专供中国式的“贵族”们去享受和逍遥的地方。一旦经常能去那样的地方,似乎就快成“贵族”了。一旦挤进了“贵族俱乐部”,俨然就终于是“贵族”了……至于“精神”——“精神”似乎早已被“气质”这个词取代了。而“气质”又早已和名牌商品的广告联姻了……伊文思小姐“贵族”么?——因为世人“只知道这么多”,也就没有下结论的任何根据。但是,就精神而言,就心灵而言,她乃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贵族”女性啊!……她从最高尚的含意,界定了“贵族”这两个字令人无比崇敬的概念。不知我们中国的“新贵族”们,在“贵族俱乐部”里,是否也于物质享受的间歇,偶尔谈论到“贵族”的那点儿“精神”?……第二天,我又将那一册《连环画报》钉入了大信封,同时“收藏”起我对不知是不是“贵族”的伊文思小姐的永远的敬意。十五六年我自己的心灵受着种种的诱惑和侵蚀,它疤疤痢痢的,已越越不堪自视了。亏我还没彻底泯灭了自省的本能,所以才从不屑于去冒充“贵族”。更不敢自诩是什么“精神贵族”……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感谢“土人“先生,正因了他的绘画奉献,那一册《连环画报》才值得我珍藏了这么久。我要一直珍藏下去。我会的……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文中《连环画报》的首篇标题《只知道这么多》,朴实却又新颖,起到了很好地吸引读者眼球的作用。同时,它也很好地衬托了伊文思小姐高贵的精神品质。B.看到《连环画报》的内容后,“我不禁地坐了起”这个细节描写,表现了作者看到画上的内容后内心的震惊,也为后面写对“贵族精神”的思考作了铺垫。C.故事中的伊文思小姐在大危大难之际表现出的那种对他人的关爱之情和仁慈之心,看得出她是一个“贵族”。D.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想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但是精神方面的涵养还不够,需要我们时时自省,以成为真正的贵族。E.这篇文章从作者的“收藏”开始写起,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进而展开对“贵族精神”的思考,切入点小,但却切中时弊,引人深思。17、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概括,“贵族精神”的含义有哪些?(4分)

18、文中描述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19、作者在文章最后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愿别的中国人比我幸运,不但皆渐渐的‘贵族’起,而且也还有那么一点儿精神可言。”请结合文章,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16.C、D(C.“看得出她是一个‘贵族’”错。D.作者没说“我们现在的物质基础已经很好了”,写这篇文章的目的也不是想让我们成为真正的贵族,而是希望人们在物质基础越越好的情况下,慢慢具备“贵族精神”。)17.舍生取义、友爱仁慈、有羞耻心、淡泊名利。(评分标准:1点1分)18.①内容上,讲述伊文思小姐的经历,(1分)揭示了“贵族精神”的重要表现——舍生取义,充满仁爱,(1分)很好地表现了写作主旨。(1分)②结构上,承上启下。(1分)承接上文“能使我知道些什么”的具体内容,(1分)引起下文对“贵族”、“贵族精神”的具体论述。(1分)19.从文章内容看,中国式的“贵族”已经渐渐多起,(1分)但其主要表现为“重享受和逍遥”,(1分)其“贵族精神”更多地被物质所取代,缺乏精神涵养。(1分)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越越好,也会有越越多的人进入中国式的“贵族”行列,(1分)然而,我们更应该在精神上丰富自己,使自己具备真正的“贵族精神”,(1分)包括慈爱、仁义、高洁、有廉耻之心等优秀品质。(1分)(评分标准:结合文章谈到“中国式的‘贵族’”及其表现得3分,结合文章并联系现实谈到“中国式的‘贵族’”应具备的精神品质得3分)略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课外文言文阅读遁石先生传胡俨翁姓王氏,讳与准,字公度,浙之余姚人。父彦达,有隐操。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翁闭门力学,尽读所遗书。乡里后进或来从学者,辄辞曰:“吾无师承,不足相授。”因去从四明赵先生学《易》。赵先生奇其志节,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为人筮,无不奇中。远近辐辏,县令亦遣人来邀筮。后益数数,日或二三至。翁厌苦之,取其书对使者焚之曰:“王与准不能为术士,终日奔走公门,谈祸福。”令大衔之。翁因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不归者年余。时朝廷督有司访求遗逸甚严。部使者至县欲起翁。令因言曰:“王与准以其先世尝死忠,朝廷待之薄,遂父子誓不出仕,有怨望之心。”使者怒拘翁三子,使人督押,入山求之。翁闻益深遁,坠崖伤足。求者得之以出。部使见翁创甚,且视其言貌坦直无他。翁亦备言其焚书逃遁之故。使者悟,始释翁。见翁次子世杰之贤,因谓翁曰:“足下不仕,终恐及罪,宁能以子代行乎?”不得已,遂补世杰邑庠弟子员。而翁竟以足疾得免。翁谓人曰:“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顾吾命甚薄,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又曰:“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因自号遁石翁云。翁伟貌修髯,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至是翁没且十年,而世杰以名儒宿学膺贡,来游南雍。大司成陈公一见,待以友礼,使毋就弟子列;命六堂之士成师资之。俨忝与同舍,受世杰教益为最多,而相知为最深,因得备闻翁之隐德,乃私为志之若此。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怨望之心

望:怨恨B.令大衔之

衔:接受C.赵先生愧谢之

谢:道歉D.俨忝与同舍

忝:愧,有愧于16.下列加点文言虚词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以:不以仕进望尔也

宁能以子代行乎B.于: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

不拘于时C.且: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

至是翁没且十年D.而: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

吾先世盛极而衰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及相关文意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讳,旧时指对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开不直称,也用在死后的君主或尊长的名字前面。作者在王与准的名字前加“讳”,以表示对他的尊敬。B.筮书,古代记载占卜方法的书。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并利用空闲时间加以研究,替人占卜,连县令也多次派人请他去占卜。C.弟子,文中指门徒、学生。王世杰凭借他的名望和才学被举为贡生,他到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把他当成朋友,而没有把他放在学生之列。D.邑庠,文中是县学的代称。部使想任用王与准做官,王与准逃到山的更深处,坠崖伤足,部使于是补录他的次子王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非伤于石,将不能遂栖遁之计,石有德于吾,不敢忘也。(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19.请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参考答案:15.B

16.A

17.B

18.(1)我如果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啊。(2)我只是个市场上击刀杀生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公子杀身效命的时候(时机)了。

19.①父亲的影响;②赵先生的教诲;③应酬之苦(或写“对世俗生活的厌烦等”);④信奉《礼》《易》之说。【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B项,“令大衔之”中“衔:接受”,解释错误,“衔”的常见义项为:⒈马嚼子;⒉用嘴含,包含,含有;⒊藏在心中,怀恨;⒋奉,接受;⒌相接;⒍职位,职称。联系上文语境,王与淮厌烦为县令占卜,取出筮书当使者面焚毁,在这句话中“令”指县令,“令大衔之”意思是“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衔”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怀恨”。故选B。

【1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含义及用法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找到各选项在文中的位置,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A项,“不以仕进望尔也”和“宁能以子代行乎”中的“以”都是介词,都解释为“用”。B项,“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中“于”为介词,解释为“从”;“不拘于时”中“于”表被动。C项,“且先人之志,不忍渝也”中“且”,连词,解释为“况且”;“至是翁没且十年”中“且”副词,解释为“将近”。D项,“吾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中“而”,连词,表并列;“吾先世盛极而衰”中“而”,连词,表承接。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项,“王与准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不合文意,原文相关表述为“先世尝得筮书于异人,翁暇试取而究其术”,此句中“先世”指“王与准的先辈”,由此可知从异人那里得到筮书的是“王与准的先辈”而不是“王与准”。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吾非伤于石:被动句。遂:实现。栖遁:隐居。石有德于吾:状语后置句。(2)臣乃市井鼓:击。数:多次。存:看望,慰问。急;紧急情况。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判断句。秋:时刻。【19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先看清题目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中的关键词语,认真分析。本题要求为“简要概括王与准“遁世”的原因”,根据文本“祖广东参议性常,以忠死难。朝廷旌录彦达,而彦达痛父之死,终身不仕。悉取其先世所遗书付翁曰:‘但毋废先业而已,不以仕进望尔也。’”可概括出“受父亲的影响不愿入仕”;根据文本“妻以族妹而劝之仕。翁曰:‘昨闻先生‘遁世无闷’之诲,与准请终身事斯语矣。’赵先生愧谢之”,可以概括出“赵先生的教诲是他遁世的一个原因”;根据文中“拒绝为县令占卜”和“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淮,与准听说后逃跑更加远的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这些相关情节,可以概括出“厌倦官场世俗生活”;根据文中“精究《礼》《易》,著《易微》数千言。尝居秘图湖阴,遇‘大有’之‘震’,谓其子曰:‘吾先世盛极而衰,今衰极当复矣。然必吾后再世而始兴乎?兴必盛且久’”等表述,可以发现“信奉《礼》《易》之说”也是他遁世的原因之一。【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老先生姓王,名与准,字公度,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王彦达,有谦虚的操守。祖父王性常任广东参议,以忠诚为国殉难。朝廷表彰王彦达,彦达为父亲之死而悲痛,决定终身不入仕途。取出自己祖先留下的全部书籍交付给王与准说:“只是希望不要废弃了祖先家业罢了,不用升官发达期望你们。”王与准闭门努力学习,读尽了祖先留下的书籍。乡里后辈有人想来跟他学习,(与准先生)总是推辞说:“我没有得到老师的传承,我的学识不足以教授你们。”于是去跟从四明赵先生学习《易》。赵先生惊奇于他的志向和节操,把表妹嫁给他为妻,并且鼓励他走上仕途。王与准说:“以前听从先生‘遁世无闷’的教诲,与准请求终身实践这一教诲。”赵先生惭愧地向他道歉。与准祖先曾经从异人那里获得筮书,与准空闲的时候拿来研究占卜的方法,为别人占卜,没有不神奇地卜中。远近人们纷纷前来,县令也派人来邀请他去占卜。后来更加迫切,有时每天会有两三回。与准对此厌烦痛苦,取出筮书当使者面焚毁了它说:“王与准不能当术士,终日在官府奔走,谈论祸福。”县令对此深深怀恨在心。与准于是逃入四明山石室中,一年多不敢回家。当时朝廷督查有司访求朝廷遗漏的英才十分紧迫。部使者到县衙想起用与淮。县令趁此进言说:“王与准因为他的祖先曾经为尽忠而死,朝廷待他们凉薄,于是父子立誓不出山做官,有怨恨;心怀不满之心。”使者发怒拘捕与准三个儿子,派人督促押解,进山寻找与准。与准听说后逃跑更加远的深山,坠下山崖摔伤了脚。寻找的人抓住了他带出了大山。部使见与准受伤很严重,且看他的言谈举止坦荡率直没有其它意图。与准也详尽地谈了他焚毁筮书逃遁的原因。使者明白了这些,才释放了与准。部使看到与准的次子世杰很贤良,于是对与准说:“您不入仕途,最终恐怕要涉及犯罪,是不是能用儿子代你前行呢?”不得已,于是补录世杰为县学的弟子员。而王与准最终凭脚病能免去出仕。王与准对别人说:“我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只是我的命运很浅薄,况且祖宗的志向,也不忍心改变啊。”又说:“我要不是被石头碰伤,将不能实现避世隐居的想法,石头对我有恩德,(我)不敢忘记它。”于是自号遁石翁。王与准体貌魁伟长髯潇洒,精心研究《礼》《易》,著有数千言的《易微》。曾经居住在秘图湖南,遇“大有”之“震”,对他的儿子说:“我们祖先兴盛到了极点就衰败了,现在衰败到了极点就应该复兴了。然而一定要我日后再世才兴盛吗?复兴必定旺盛且持久。”在与准去世将近十年的时候,王世杰凭名儒宿学的身份荣膺贡生,来南雍游学。大司成陈公一看见他,以朋友的礼节接待他,没有将他放在学生的行列里;命国子监的贡生把他当老师对待。我恭敬地能有幸与世杰同处一个房间,受世杰教益是最多的,而相知是最深的,于是能详尽地了解老先生的谦虚的品德,于是我写下这篇文章。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折可适字遵正,府州人。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真将种也。”荐试廷中,补殿侍。从种谔出塞,遇敌马以少年易之,可适索与斗,斩其首,取马而还,益知名。米脂之役,与夏人战三角岭,得级多。兵久不得食,千人成聚,籍籍于军门,或欲掩杀以为功,可适曰:“此以饥而逃耳,非叛也。”单马出诘之曰:“尔辈何至是,不为父母妻子念而甘心为异域鬼耶?”皆回面声喏,流涕谢再生,各遣归。羌、夏人十万入寇,可适先得其守烽卒姓名,诈为首领行视,呼出尽斩之,烽不传,因卷甲疾趋,大破之。论前后功,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合熙、秦、庆三道兵筑好水川,命总管王文振统之,而可适为副。熙州兵千人失道尽死,文振归罪于可适,楶即下之吏,宰相章惇欲按军法,哲宗不许,犹削十三官而罢。嵬名阿埋、昧勒都逋,皆夏人桀黠用事者,诏可适密图之。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迁可适东上阁门使,真拜和州防御使。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夏人扶老挟稚,中夜入州城,明日俘获甚夥,而庆兵不至,乃引还。诏使入觐,帝以传策访焉,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帝曰:“卿言是也。”进步军都虞候。俄知卫州。转运使请于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筑场圃,置刍粟五百万,可适以费大难之,又欲借车牛以运,及致十万斛于熙河,皆戾其意,乃中以疑谤,召为佑神观使。明年,复以为渭州,数月而卒,年六十一。(选自《宋史·折可适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B.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C.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D.帅钟传行边/为敌所隔/以轻骑拔之/得归传/议取灵武/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即薄灵州川/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冠指未行冠礼,即未满二十岁,古礼男子年满二十就束发加冠,表示已成年。B.宰相是指辅佐皇帝执政的最高行政长官,其具体官名随朝代更替而不同。C.中夜即半夜,与子时、三更、三鼓等相对应,指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D.入觐最早指古代诸侯于秋季入朝觐见天子,后来泛指地方官员入朝觐见帝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可适天资不凡,很早崭露头角。他勇力过人,被人赞叹为天生将才。出征塞外,就斩下轻视他年轻的敌军骑兵首级,夺取战马,声名远播。B.折可适有勇有谋,常常出奇制胜。羌、夏军队大举入侵,他先用计除掉敌军守烽火的士兵,使得烽火无法传递,再乘机快速进兵,大败敌军。C.折可适心地仁慈,理解士兵疾苦。米脂作战期间,士兵千余人聚集闹事,有人想全部杀掉这些士兵博取功名,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D.折可适任职卫州,因公遭人嫉恨。转运使请求在四个地方修建仓库储粮,他因为费用太大而反对,结果遭转运使中伤,被召回朝廷任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二酋以畜牧为名会境上,可适谍知之,遣兵夜往袭,并俘其族属三千人。(2)对曰:“得之易,守之难,当先侵弱其地,待吾藩篱既固,然后可图。”参考答案:10.B

11.C

12.C

13.(1)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察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3000人。(2)(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该题的断句有两处不同:第一处分歧在“得归传/议取灵武”还是“得归/传议取灵武”,第二处分歧在“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还是“环庆亦请出/师命可适将万骑往”。结合上下文,能理清该句所涉及的人物共有钟传、(折)可适、环庆三人,且钟传为“帅”,那么后半句“议取”“命”的主语应该都是统帅“钟传”,这与后文“帝以传策访焉”也才相吻合。因此第一处应该在“得归”后面断开,第二处应该在“出师”后面断开。据此可以得出答案为B。11.试题分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C项,“凌晨一时至凌晨三时这段时间”说法错误。“子时”“三更”“三鼓”指的是晚上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这段时间。“中夜”指的是晚上十时至次日凌晨二时这段时间。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作出判定。C项,“他疼惜士兵的家人保护了他们”分析不正确,从原文来看,折可适保护士兵,是因为他认为士兵出于饥饿而打算出逃,这并不是叛乱,情有可原。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第一句中得分点:第一个“会”,适逢;第二个“会”,会面;“谍”,侦察。第二句中得分点:“侵弱”,侵吞削弱;“藩篱”,边界;“图”,图谋。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折可适字遵正,是府州人。他还未成年就有勇力,驰马射箭不学就会。鄜延郭逵见到他,赞叹说:“真是天生的将才啊。”举荐他到朝廷中考试,补为殿侍。折可适跟随种谔出塞,遇到敌方骑士因为他年轻而轻视他,折可适向对方索战,砍下他的头,夺得马匹返回,因此更加出名。米脂之战,与夏人在三角岭交战,取得的首级很多。士兵很长时间得不到军粮,上千人聚集在一起,在军营门口吵闹,有人想要全部杀掉他们以表功,折可适说:“这是因为饥饿而出逃罢了,不是叛乱。”他单人匹马出去责问他们说:“你们这些人怎么至于这样,不为父母妻儿着想而甘心做他乡之鬼吗?”士兵们都回头认错,流着泪感谢再生之恩,各自回营。羌、夏军队十万人入侵,折可适先得知他们守烽火的士兵姓名,冒充首领巡视,把他们叫出来全部杀掉了,使得烽火无法传递,乘机带兵卷起铠甲,轻装快速前进,大败敌军。计算前后功劳,折可适官至成州团练使。渭帅章楶会合熙、秦、庆三道军队修筑好水川,命令总管王文振主管此事,折可适为副。熙州士兵1000人迷失道路全部死亡,王文振归罪于折可适,韩楶就把他交付司法部门审讯,宰相章惇想按照军法处置,哲宗没有准许,但仍削去他十三官阶。嵬名阿埋、昧勒都逋,都是西夏凶恶狡猾并掌握大权的人,诏令折可适谋取这两人。适逢这两个首领以放牧为名在边境上会面,折可适侦察得知此事,派遣军队于夜间前去袭击,一并俘获他们的族人3000人。朝廷擢升折可适为东上阁门使,实授和州防御使。统帅钟传巡视边境,被敌军阻隔,折可适率轻骑打败他们,得以返回。钟传商议夺取灵武,环庆也请求出兵,命令折可适率领一万骑兵前去,靠近灵州川。夏人扶老携幼,半夜进入州城,第二天俘获了很多人,然而环庆的军队没有到达,于是退兵返回。下诏让他入朝见皇帝,皇帝拿钟传的谋略询问他,(折可适)回答说:“得到那些地方容易,守住那里很难,应当先侵吞削弱他们的地盘,等到我们的边界牢固了,然后可以图谋。”皇帝说:“你说得对啊。”升他为步军都虞候。不久任卫州知州。转运使请求在平夏、通峡、镇戎、西安四寨分别修建仓库,放置粮草五百万,折可适因为费用太大不同意,又想借车和牛来运输,把十万斛送到熙河,都违背了他的意愿,于是受到诽谤,被召回朝廷任佑神观使。第二年,折可适又被任用来管理渭州,数月后去世,享年61岁。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林俊,字待用,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性侃直,不随俗浮湛。事涉权贵,尚书林聪辄属俊治之,直声震都下。弘治元年,用荐擢云南副使。鹤庆玄化寺称有活佛,岁时集士女万人,争以金涂其面。俊命焚之,得金悉以偿民逋。又毁淫祠三百六十区,皆撤其材修学宫。进按察使。九年引疾,不待报径归。久之,荐起广东右布政使,不拜。十四年正月朔,陕西、山西地震水涌。疏述古宫闱、外戚、内侍、柄臣之祸。江西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悉擒贼党。诏即以俊代邦问,俊引包拯代宋祁事,力辞。不允。乃更定要约,庶务一新。宁王宸濠贪暴,俊屡裁抑之。王怒,伺其过,无所得。会俊以圣节按部,遂劾奏之,停俸三月。寻以母忧归。武宗即位,言官交荐,江西人在朝者合疏乞还俊。乃进右副都御史,再抚江西,遭父忧不果。正德四年,起抚四川。眉州人刘烈倡乱,会保宁贼蓝廷瑞等继起,官军乘胜进围之,俘及焚死者二千有奇。俊论功进右都御史。俊在军,与总督洪钟议多左。中贵子弟欲冒从军功,辄禁止。御史俞缁走避贼,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世宗即位,起工部尚书,改刑部。在道数引疾,不许。因请帝亲近儒臣,正其心以出号令,用浑朴为天下先。既抵京师,会暑月经筵辍讲,举祖宗勤学故事以谏。又明年,疾革,遂卒,年七十六。(节选自《明史·林俊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B.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C.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D.比方四败贼/且尽/俊辞加秩及赏/乞以旧职归田/诏不许辞秩/听其致仕/言官交请留/不报/俊归/士民号哭追送/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年号,中国封建帝王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是古代纪年方法之一,如成化、弘治。B.朔,月相名,指农历每月初一,如《庄子·逍遥游》中的“朝菌不知晦朔”。C.父忧,父亲的丧事。古代官员任职期间,父母去世时一般要辞官回乡,守孝三年。D.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皇子和百官学习经史典籍而开设的讲经席,讲官多是翰林学士。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俊天性耿直,不惧权贵。林俊处理了许多涉及权贵的事务,很快赢得了正直的名望。即使面对皇亲国戚,他也敢于多次裁制。B.林俊心系百姓,严管祭祀。鹤庆寺庙宣称有活佛,聚集善男信女进行敛财,林俊下令将其焚烧,将钱财抵充百姓欠缴的赋税,大拆不合礼法的祠堂。C.林俊仕途顺利,屡有晋升。林俊中举入仕之后,先后担任尚书属官、云南副使等职,任职期间多有建树,所以屡获升迁,从未受到批评惩罚。D.林俊关心朝廷,敢于直谏。他曾列举先祖勤学的事例劝谏皇上不要辍讲经筵,也曾在发生地震水灾的时候劝谏皇帝要避免出现外戚、内侍等祸乱。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江西新昌民王武为盗,巡抚韩邦问不能靖,命俊巡视,悉擒贼党。(2)御史俞缁走避贼,缁惭,欲委罪俊,遂劾俊累报首功。参考答案:10.A

11.D

12.C

13.(1)江西新昌百姓王武做盜贼,巡抚韩邦问不能平定,命令林俊巡视,全部擒获了贼党。(2)御史俞缁逃跑躲避贼寇,俞缁感到惭愧,想推诿罪责给林俊,于是弹劾林俊多次报首功。【10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到方四失败,贼将被全部灭掉,林俊推辞加官阶和封赏,请求以旧职归田。诏令不允许他推辞官阶,但听任他辞官。言官交相请求挽留,皇上不批复。林俊归乡,士民百姓哭号着追上他送别他。句中,“贼”是“且尽”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言官交请留”中,“请求”的内容是“留”(挽留林俊)。“留”字应紧跟在上句之后,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项。分析可知,A项断句正确。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D项解说错误,经筵为御前讲席,主要为面向皇帝。故选D。【12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从未受到批评惩罚”分析错误,文中有“于是俊前后被切责”。故选C。【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1)靖,平定(叛乱);悉,全部;擒,擒获。“悉擒贼党”是省略句。(2)走,逃跑;避,躲避;委,推诿;劾,弹劾。【点睛】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文言文句式是每年高考语文必考考点之一,也是高中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版块。一、判断句式: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二、被动句式: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三、倒装句式: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主——谓——宾”“定(状)——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这就是古汉语中所谓的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四、省略句式: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省略现象更普遍。参考译文:林俊,字待用,是莆田人。成化十四年考中进士。林俊性格耿直,不随波逐流。有事情涉及权贵,尚书林聪总是吩咐林俊去处理,林俊正直的名声震动京城。弘治元年,林俊因人举荐升任云南副使。鹤庆玄化寺宣称有活佛,每年一定季节聚集男女达万人,争着用金往佛的面孔上涂抹。林俊下令焚烧了它,所得的金子全部用来偿还百姓欠缴的赋税。又毁捭不合礼仪而设置的祠堂三百六十处,拆除下来的材料全部用来修建学校。林俊升任按察使。九年,称病辞官,不等待批复就径直返回家乡。很久后,林俊被举荐起任广东右布政使,但没有接受任命。十四年正月初一,陕西、山西发生地震水涌。林俊上疏陈述古代宫闱、外戚、内侍、掌权大臣的祸害。江西新昌百姓王武倣盗贼,巡抚韩邦问不能泙定,命令林俊巡视,全部擒获了贼党。诏令立刻用林俊取代韩邦问,林俊引用包拯取代宋祁的事例,极力推辞。皇上不允许。于是更改制定重要的条约,各种政务焕然一新。宁王宸濠贪婪暴虐,林俊多次裁制压抑他。王愤怒,窺伺他的过错,没有收获。恰逢林俊因为皇帝生日巡视辖地,于是上奏弹劾他,扣发三个月薪俸。不久,林俊因母丧还乡。武宗即位,谏官交相举荐,在朝中的江西人联合上书请求召还林俊。林俊就晋升右副都御史,再次巡抚江西,但遭遇父亲丧事,没有上任。正德四年,林俊被起用为四川巡抚。眉州人刘烈带头作乱,恰逢保宁贼蓝廷瑞等人相继作乱,官军乘着胜利进击围攻,俘虏及烧死的人有两千多。林俊论功劳晋升右都御史。林俊在军中,与总督洪钟的议论多不合。中贵子弟想冒领军功,他总是禁止。御史俞缁逃跑躲避贼寇,俞鲻感到惭愧,想推诿罪责給林俊,于是弹劾林俊多次报首功。于是,林俊前后被严厉斥责。到方四失败,贼将被全部灭掉,林俊推辞加官阶和封赏,请求以旧职归田。诏令不允许他推辞官阶,但听任他辞官。言官交相请求挽留,皇上不批复。林俊归乡,士民百姓哭号着追上他送别他。世宗即位,林俊被起用为工部尚书,改任刑部。在途中多次称疾辞官,皇上不允许。于是请求皇上亲近儒臣,端正他的心来发岀号令,用淳厚朴实为天下先。抵达京师之后,恰逢暑月御前讲席停讲,林俊举出祖宗勤学的旧例来劝谏。又第二年,林俊病重,于是死去,享年七十六岁。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阅读下面的图表,回答问题。(6分)

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的信心调查(1)图表反映了什么问题?(2分)

(2)请分析出现这种问题可能存在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1)大部分高三学生对高考前三个月练好字信心不足。(2分)(2)短时间内要练好字,难度大;现有练字的方法收效不大;高考前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练字。(4分,答对一点得2分)8.“批注”就是写下自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体会,是阅读后对文本内容的归纳、鉴赏、挖掘和整理。请参照事例,自选角度,给《装在套子里的人》选段写一条批注,要求语言简洁流畅。(5分)示例:《记梁任公先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