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1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2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3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4页
【部编版】2024版 历史《高中全程学习方略》 选择性必修1第四单元 第11课 第一课时 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第一课时秦汉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课标·定位核心·导学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1.注意“一个核心”: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2.理解“两大政策”:屯戍政策和羁縻政策3.把握“三个阶段”: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和两宋时期学习任务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活动1】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自然段,了解秦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管理民族事务。2.管理措施:北方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方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活动2】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三、四自然段,掌握汉朝的民族关系1.管理机构: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2.边疆政策。(1)和亲:汉初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2)战争:①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②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取胜。(3)设管理机构:①西汉设“河西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②在东北,西汉设护乌桓校尉。(4)屯戍政策:①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②在西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教材开发]阅读课本“《燕然山铭》石刻”图文资料,思考这是哪一类型的史料。有何史料价值?实物史料。史料对于研究汉朝的民族关系和文字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学习任务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活动1】阅读教材第二目第一至三自然段,掌握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1.隋唐的管理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负责民族事务。机构职责礼部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2.隋朝的民族关系北方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岭南加强了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百越首领冼夫人被册封为谯国夫人东南加强了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政策在边疆主要推行郡县制,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3.唐朝的民族关系(1)民族关系:与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保持着密切联系。方面表现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西藏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唐蕃会盟西南南诏王中有多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2)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①表现西北设安西、北庭都护府北方设安北、单于都护府东北设安东都护府南方设安南都护府②特点: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概念释意]羁縻政策(1)特点:在少数民族地区任用少数民族首领为地方官吏,羁縻州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2)实质:以怀柔安抚为主、武力震慑为辅,恩威并施的政策。[教材开发]阅读教材“史料阅读——王溥《五代会要》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从史料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的鸿胪寺这一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什么?负责使节的接待。【活动2】阅读教材第二目第四自然段,概括宋朝的民族关系表现先后与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长期并立特点辽、西夏、金、大理等政权都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治理经验和文化影响即使在局部政权割据、争战状态下,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也从没有中断过[情境创设]1041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这说明宋朝的民族关系呈现怎样的特点?宋朝时期虽然民族政权并立,但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从没有中断过。主题秦汉至两宋的民族关系【体系构建】【史料探究】1.问题探史——秦汉的民族关系史料一秦朝形势图[研讨交流1]观察史料一的秦朝形势图,结合所学,列举秦始皇为拓展疆域,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措施。(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成果展示1]南征越族地区,平定岭南,增设郡县;北击匈奴,修驰道、直道;修筑长城;平定西南夷,修五尺道。史料二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夺取阴山以南及河西走廊,设立河西四郡(酒泉、武威、张掖、敦煌);派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府;加强对东南沿海及西南少数民族的控制,设郡县。——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研讨交流2]根据史料二,概括西汉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治理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2]措施:北击匈奴,开通丝绸之路,在边疆地区设置郡县。意义:开疆拓土,促进交流,加强边疆管理与开发,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链接学术前沿】汉武帝统治时期以儒学处理民族问题、制定民族政策,促进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汉武帝在统一过程中除对匈奴、南越用兵征伐外,其余基本上是通过和平交往逐步实现的……汉代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统一,重视的是政治统一,其他如文化、习俗、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可以“尽如故”……汉武帝不断招抚匈奴降将,争取、分化、联合少数民族进步势力,以德服人……武帝即位之初按传统方式和亲,但匈奴贵族反复无常,侵扰仍未中止,才迫使他兵戎相见……儒学及汉武帝的民族政策对汉代及后世封建时代处理统一过程中的民族关系,开拓、发展和巩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都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人在大一统影响下保持一种民族凝聚力,使中国能以统一的大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刘厚琴《儒学与汉代社会》[观点解读]史料说明汉朝通过征伐匈奴、南越;以政治统一为原则,不改变各民族习俗;招抚少数民族降将,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和亲政策等措施处理民族关系。2.史料证史——唐朝的民族关系史料贞观三年……东突厥十万余口尽数投降唐室,唐室将降部安置在东起幽州(今北京)、西至灵州(今宁夏灵武)的边塞地区,设置州县并任命原东突厥贵族突利、阿史那思摩两人为都督以统理之。此外,东突厥诸酋长“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太宗说:“诸部落悉归化,我略其旧过,嘉其从善,并授官爵,同我百僚,所有部落,爱之如子,与我百姓不异。”——摘编自王义康《唐代册封与授受四夷官爵试探》[研讨交流]结合史料,论证“唐朝前期国内民族关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这一观点。(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成果展示]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唐朝前期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处理同周边各族的关系,与周边各族保持密切的联系和交往。西北各族称唐太宗为“天可汗”,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后入藏,南诏王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各民族呈现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因此这一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3.问题探史——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史料辽宋夏金时期,大批汉人迁移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大批迁居原北宋统治的地区……辽、西夏、金民族政权在承袭自身文化传统的同时,不断学习中原的汉文化和统治制度,辽“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西夏“曲延儒士,渐行中国之风”,金仿汉制行科举。两宋王朝设置榷场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互通有无,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研讨交流]阅读史料,概括指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表现。(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成果展示]汉人外迁到契丹腹地,女真人内迁到中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既保持自身传统,又吸收中原的文化和制度;两宋设置榷场,与少数民族经贸往来频繁。【史论阐释】中国古代和平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形式阐释和亲(1)含义:指封建王朝与其他民族统治者结亲建立和睦友好的关系。(2)表现:汉唐两朝与游牧民族君主和亲在历史上影响很大会盟(1)含义:民族政权双方以缔结和约的办法来结束双方的军事行动。(2)作用:会盟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改善民族关系,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成为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互市(1)含义:民族间经济贸易的主要形式,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2)特点:互市场所一般设在边境地区【点拨】民族关系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表现出来。而和平形态是民族关系的一种基本形态。我国古代和平的民族关系主要有表格中所列三种形式。【题组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1.在秦朝百官公卿中,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的是 ()A.奉常 B.宗正C.典客 D.治粟内史【解析】选C。秦朝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故选C。奉常掌管宗庙礼仪,排除A;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排除B;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排除D。【补偿训练】在秦朝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通道B.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解析】选B。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管理民族事务,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统一,故选B。A、C仅有利于对地方的控制,D强调对思想的控制,三项无法体现“多民族”,排除。2.秦朝北筑长城,防备游牧民族的南下袭扰。当时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A.羌、氐 B.匈奴C.夷、越 D.夫余、乌桓【解析】选B。秦朝北逐匈奴,修筑长城,故秦长城防御的主要少数民族是匈奴,故选B。羌、氐主要分布在当时的西北地区,A错误;夷、越主要分布在当时的南方地区,C错误;夫余、乌桓主要分布在当时的东北地区,D错误。3.汉朝设置了一个军政机构,对西域各国进行统治。这一机构设置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选A。汉朝设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各国进行统治,西域都护府位于现在的新疆地区,是地图①处,故选A。②处是在西藏,排除B;③处是在外蒙古,排除C;④处是在河西走廊,排除D。【拓展延伸】西域都护府设置影响(1)促进西域发展:西域诸国摆脱了匈奴的控制,加强了与中原王朝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联系。(2)促进中西交往。(3)促进经济交流:西域的优良动植物品种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制品和铁器等传往西域,丰富了人民的生活。(4)为后世国家治理提供借鉴。4.汉武帝时期,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的前提是 ()A.打败匈奴 B.联合突厥C.对抗契丹 D.击退女真【解析】选A。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使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连为一体,故选A。突厥是唐朝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B;契丹是唐宋时期边疆的少数民族,排除C;本题题干时间是汉朝,此时还没有女真这一族名,故不符史实,排除D。【补偿训练】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下与汉人杂居发生在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解析】选C。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南迁与汉人杂居,故选C。秦、西汉时期打击匈奴,匈奴并未分为南北两部,A、B排除;西晋时期匈奴与汉人杂居已久,排除D。【题组2】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5.(2024·宁波高二检测)下图所绘是唐朝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这些官员可能隶属于 ()A.小行人 B.典属国C.大鸿胪 D.鸿胪寺【解析】选D。唐代中央主管民族事务与外来宾客接待礼仪的机构是鸿胪寺,故选D。小行人是周代掌接待宾客的官员,排除A;典属国、大鸿胪分别是秦朝、汉朝掌管民族事务的官员,排除B、C。【补偿训练】唐太宗认为,“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在这一理念下,为管理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他 ()A.设立西域都护府 B.设置理藩院C.设置羁縻府州 D.实行土司制度【解析】选C。羁縻府州是唐太宗为安置边境地区内附的少数民族部落而设置的一种特殊行政区划,包括羁縻都护府、羁縻都督府、羁縻州、羁縻县四级,故选C。西汉时设置西域都护府,排除A;理藩院是清朝时设置的,排除B;土司制度是元、明、清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和制度,排除D。6.“岭南圣母冼夫人,历侍三朝功业存。”此处的“冼夫人”为哪一地区的女首领 ()A.南诏 B.突厥 C.百越 D.吐蕃【解析】选C。冼夫人为古代百越首领,故选C。“南诏”在云贵高原地区,A排除;“突厥”活跃于蒙古地区与西北地区,B排除;“吐蕃”在青藏高原地区,D排除。【拓展延伸】隋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1)进行册封: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2)设置机构:如在边疆设置郡县。(3)因俗而治:如以边疆民族的豪酋大姓担任郡守、县令。(4)加强联系:如隋炀帝派人到流求。7.唐朝为改善民族关系,曾对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实行和亲。这里所说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吐蕃 C.鲜卑 D.女真【解析】选B。唐朝为改善民族关系与少数民族吐蕃实行和亲政策,故选B。唐朝与匈奴、鲜卑和女真都没有实行和亲政策,排除A、C、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