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1页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2页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3页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4页
第1章 第2节 内环境的稳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选择性必修1 (配人教版)配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内环境的稳态巩固案

总结与应用预习案自主读教材探究案

互动探疑难缓冲对减弱生物组织匀浆2.方法步骤3.结果分析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推测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以维持pH的相对稳定。环境细胞代谢2.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1)人体内环境中存在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其次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2)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__________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变化幅度一般不超过__℃。(3)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______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年龄、性别1渗透压3.稳态的概念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____作用,使各个__________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调节器官、系统三、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1.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2.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过程

(1)1857年,法国著名生理学家贝尔纳提出:内环境的稳定是生命能独立和自由存在的首要条件,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是依赖________的调节。器官、系统神经系统(2)1926年,美国著名生理学家____提出稳态的概念。他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____调节和____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3)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发现____系统对于内环境稳态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因此目前普遍认为,________________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坎农神经体液免疫神经—体液—免疫3.稳态调节的限度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________的。一定限度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1.举例(1)血糖浓度和血液中含氧量在正常范围内:保证机体正常的____供应。(2)体温、pH在适宜范围内:______正常,细胞代谢正常。2.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能量酶活性正常生命活动××√2.微思考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共同参与吗?提示

不一定,如内环境中pH的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有关。任务驱动一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为了探究血浆pH维持稳定的机制,设计实验比较①蒸馏水、②人工配制的缓冲液、③血浆分别滴加0.1mol/LNaOH和0.1mol/LHCl后pH变化的情况。思考以下问题:1.①组加入酸或碱后,pH为什么变化明显?提示

①组中没有缓冲物质,因此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2.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

相同,探究实验需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含有缓冲物质,每组中所加酸或碱的浓度和量都属于无关变量,都须相同。3.血浆在加入酸或碱后pH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什么?提示

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1.该实验的原理与方法(1)原理: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有关。(2)方法:对比实验法。2.该实验的结果与结论(1)结果(2)结论:向生物材料中加酸或碱后的pH变化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组织中pH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与其含有缓冲物质有关。

为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家兔血浆为材料进行实验,分别向其中滴加0.1mol/L的HCl溶液,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清水、缓冲液和家兔血浆的体积,HCl的浓度为无关变量B.清水组是对照组,缓冲液组、血浆组是实验组C.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增设加入NaOH后三种溶液pH变化的组别D.若继续滴加HCl溶液,则血浆组对应的曲线会再发生变化B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自变量是不同种类的材料及加入HCl的滴数,因变量是pH的变化。清水、缓冲液和家兔血浆的体积,HCl的浓度为无关变量,应该严格控制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所以清水组和缓冲液组是对照组,血浆组是实验组,B错误。增设加入NaOH后三种溶液pH变化的组别,能更好地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解析:pH相对稳定的功能,C正确。由于血浆中缓冲对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若继续滴加HCl溶液,则血浆组对应的曲线会再发生变化,会逐渐降低,D正确。[举一反三]1.(长句专练)缓冲液的pH变化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提示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或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以中和H+。自来水则没有,因而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明显。2.(实验分析)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提示

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O4/Na2HPO4、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此外,机体还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1.关于生物体维持pH稳定机制的实验,下列叙述有错误的是(

)A.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其他实验材料C.从加入HCl或NaOH后的pH变化来看,生物材料更像是缓冲溶液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D解析:盐酸和氢氧化钠都具有腐蚀性,易对皮肤和眼睛造成伤害,A正确;为减小实验误差,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其他实验材料,B正确;该实验的结论是比较几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内含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C正确;根据所测得的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滴加数为横轴,而以pH为纵轴,D错误。2.取甲、乙两个试管,向甲试管内加入血浆,乙试管内加入等量的蒸馏水,用pH试纸检测。然后向甲、乙试管内各滴入等量的HCl或NaOH溶液,摇匀后再用pH试纸检测。下列关于此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等量”是对照实验中对无关变量的基本要求B.“摇匀”是为了使反应体系中的物质充分混合C.甲试管中血浆的pH不会发生变化D.乙试管中蒸馏水的pH变化明显C解析: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除了自变量不同外,其他都要求相同,以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A正确;加入各种试剂后摇匀的目的是使反应体系中的各种物质充分混合,利于反应顺利进行,B正确;甲试管的血浆中具有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变化不明显,但会有一定的变化,C错误;乙试管加入的是蒸馏水,无缓冲物质,加入酸或碱时,pH会发生明显的变化,D正确。任务驱动二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是人体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pH及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正常情况下能够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人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思考讨论:1.严重腹泻后,如果只喝水,不补充盐,内环境的渗透压可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提示

内环境渗透压会变小。当内环境渗透压变小时,内环境中的水将较多地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吸水肿胀,进一步导致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出现疲倦、周身不适、表情淡漠、恶心、食欲减退、皮下组织肿胀等症状。2.你有过发高热的经历吗?谈谈高热最严重时的感受。体温过高时为什么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措施?提示

正常的体温是体内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最适宜的温度。在发高烧的状态下,由于内环境发生一系列变化,导致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出现紊乱,于是机体功能发生异常。发热时的主要症状大部分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病人感觉头疼、头晕、嗜睡等,同时常有食欲不振、厌食、恶心的表现。发热时机体处于一种明显的分解代谢过旺的状态,持续高热必定引起器官的负荷加重,有可能诱发器官功能不全或引起组织损伤。孕妇发热可能导致胎儿发育障碍,是一个重要的致畸因子。对于6个月至4岁的幼儿来说,持续高热容易发生惊厥,相当数量的患儿由此造成脑损伤,如智力落后,甚至癫痫。因此应注意及时采用物理方法或服用药物来退烧降温。3.援藏的技术人员到青藏高原后常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快甚至血压升高等症状,为什么?这说明外界环境与内环境稳态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

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内缺氧。这说明外界环境的变化势必影响内环境的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不甚剧烈,并且机体代偿机制良好,则内环境的波动较小,仍能维持稳态;若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偿机制不好,则内环境稳态将受到破坏,就会影响身体健康。1.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与内环境稳态联系模型(1)神经调节:稳态调节的主要方式,如体温调节、水盐平衡调节和血糖平衡调节的中枢均位于下丘脑。(2)体液调节: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传送对机体进行调节,其中主要是激素调节。(3)免疫调节:免疫系统通过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对内环境的稳态起调节作用。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1)体温、pH相对稳定——保证酶活性、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2)渗透压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3)内环境成分①血糖浓度和血液中含氧量相对稳定——保证机体能量的供应。②代谢废物的及时排出——防止机体中毒。3.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教材P14第2题改编)据报道,美国某法庭判决“酸碱体质理论”的提出者赔偿一名癌症患者1.05亿美元。该理论的主要意思是①人的体质有酸性与碱性之分,酸性体质是“万病之源”;②人若要想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有些癌症患者受此理论影响,不去医院进行正规治疗,而寄希望于注射碱性物质以达到治愈目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C解析:[举一反三](批判性思维)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其生命活动一定正常吗?提示

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如“植物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急性胃肠炎患者严重脱水时,输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其生理作用是保持血浆渗透压B.只有pH和温度等都在适宜范围内,酶才能正常发挥催化作用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D.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结果D解析: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的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同,输入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可以保持血浆渗透压,A正确;pH和温度会影响酶活性,酶的作用需要适宜的pH和温度,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C正确;坎农提出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D错误。1.(2022·海南高考真题)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不足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DA.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B.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C.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解析:2.关于稳态的实现,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可以维持血浆pHB.肾脏不断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C.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D.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进入血浆C解析: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有H2CO3和NaHCO3等,它们可以调节血浆pH,维持血浆pH稳态,A正确;肾脏不时地排出内环境中多余的尿素、无机盐等,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稳定,B正确;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C错误;肝脏储存的肝糖原在血糖浓度下降时分解并且不断地释放进入血浆,维持内环境血糖稳定,D正确。3.稳态失衡是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之一。下列恢复机体稳态的方法,错误的是(

)A.脑组织水肿患者可使用提高血浆渗透压的药物B.急性腹泻患者可输注含特定无机盐的生理盐水C.长期进食障碍患者可输注葡萄糖生理盐水D.炎症患者可输注蒸馏水配制的水溶性药物D解析:4.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下列有关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机体细胞代谢的酶促反应正常进行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