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1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2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3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4页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

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

学习目标1了解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以及发现的意义2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3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理解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新课导入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复制品)从远古人类遗址分布图来看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何共同点?指出最具代表性的远古人类。(一)我国早期人类遗址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分布在黄河、长江、珠江等大江大河流域。代表: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位于长江流域的是哪些远古人类?元谋人、郧县人。

郧县人(二)元谋人的发掘1965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两颗人类牙齿的化石结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依据: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等

化石:古化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出亿万年来生物发展的过程。元谋人想象图(三)郧县人和蓝田人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小结:通过对元谋人、蓝田人、郧县人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你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2.郧县人:发现于湖北郧阳,目前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距今约100万年。1.蓝田人:发现于陕西蓝田,距今约160万年。目标导学二:北京人(一)北京人的发现北京周口店博物馆:北京猿人时间人物发现成果1921年

瑞典的安特生发现北京人遗址发现3颗牙齿化石,“北京人”的命名1929年

中国的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用火遗迹原址出土5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大量动物化石和约10万件石器意义为复原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和生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北京人遗址和北京人的发现【总结】(1)北京人遗址——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

(2)测定: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视频(二)北京人的体貌、生产、生活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档案姓名:生活年代:居住地点:面貌特征:发现时间/发现人:生活环境:生存技能:北京直立人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1929年裴文中距今70万—20万年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平均身高157厘米气候温暖湿润,有大片森林和水域。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会使用火脑容量/身高:1.北京人的体貌特征猿手北京人手现代人手观察古猿头像、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结论: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上肢与现代人相似,下肢能够直立行走2.北京人的生产与组织

周口店出土的石器刮削器尖状器长尖石锥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旧时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想一想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去做什么?狩猎动物采集果实(2)生产生活(3)社会组织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群居生活北京人为什么要过着群居生活?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韩非子》远古环境险恶,而远古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独自抵抗野兽,必须过群居生活。历史·理解3.北京人使用火你认为北京人能用火做哪些事?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

结论:

学会用火是人类演化史上的里程碑。在北京人遗址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什么?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三)北京人遗址的意义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通过对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周口店北京人用火想象图北京人狩猎想象图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测定:距今约3万年【图片展示】山顶洞人生活场景想象图山顶洞人的装饰品北京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山顶洞人的模样已经和现代人基本相同现代人(一)山顶洞人——体貌特征、生产生活状况自我总结山顶洞人复原头像姓名:居住地点:生活年代:发现时间:面貌特征: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所处时代:山顶洞人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距今约3万年1930年(裴文中主持发掘)和现代人相同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可能已经知道人工取火,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母系氏族,平均分配,原始民主旧石器时代(二)山顶洞人——生产与生活的探究材料:如图1.图1中是什么物件?是什么人用什么材质制成的?说明了什么?图1图2骨针山顶洞人动物骨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2.图2中是什么物件?说明了什么?装饰品说明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

课堂小结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我国境内的古人类元谋人郧县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2课

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

123了解原始农业的产生。了解河姆渡、半坡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学习目标

请抢答这些农作物的名称?以及它们对应的是哪种粮食?小麦水稻粟(谷子)高梁

小麦

大米

小米

高粱

民以食为天!你认识哪些粮食作物?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杂交水稻之父

黍概况:

距今约1万年,我国的南北方同事出现了人工栽培的农作物。世界上最早的栽培水稻、粟和黍均发现于我国。水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们的祖先为人类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玉蟾岩遗址出土的稻谷

北京东胡林遗址

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炭化稻谷刻符龟甲七孔骨笛目标导学一: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一)农作物的栽培

农业生产工具——耒耜图耒是耒耜的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耒耜作为翻土工具,用来耕种。(骨耜)

裴李岗遗址出土羊头、猪雕塑家畜的饲养开始出现【考古佐证】

江西仙人洞遗址复原陶罐

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陶器之一。

(二)定居生活随着农业的起源和初步发展,促进了人类的定居生活,磨制石器,制作陶器,饲养家畜,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②家畜饲养①农作物种植③聚落的发展④磨制石器

粟和稻陶猪聚落遗址石斧贾湖遗址出土石磨盘和磨棒

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阅读教学图文信息,用简洁语言文字自主完成任务河姆渡原始居民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活动区域

房屋形式原始农耕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长江中下游地区干栏式建筑(木结构水井)栽培水稻,使用骨耜猪、狗为主制作陶器、玉器和乐器骨哨。象牙雕刻目标导学二: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一)河姆渡遗址的时空读图回答: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在何处?河姆渡遗址所处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距今约7000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河姆渡遗址房屋建筑(二)河姆渡人的房屋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原因:浙江地区气候湿热。作用:①通风防潮;②防虫蛇猛兽;③下层可饲养家禽家畜。干栏式建筑河姆渡木结构水井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之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掌握了凿井的技术(三)河姆渡人的水井7000年前的水井水井和草棚复原图木结构水井河姆渡陶器上的稻穗纹(四)河姆渡人的人工栽培水稻原始农业种植的主要作物:水稻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骨耜(五)河姆渡人的农具农业生产工具骨耜是用偶蹄类动物的肩胛骨制成的。河姆渡人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耒耜猪纹黑陶钵陶猪猪下颌骨(六)河姆渡人的畜牧业原始畜牧业表明河姆渡人饲养家畜以猪、狗为主骨器河姆渡陶器上面是陶盆,下面是陶灶。玉器骨哨(七)河姆渡人的手工业1.说明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和玉器,还有简单的乐器骨哨。原始手工业双鸟朝阳纹牙雕2.河姆渡人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原始手工业(七)河姆渡人的手工业

目标导学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仰韶文化概况:距今约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2.典型代表: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一)仰韶文化(二)半坡遗址西安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1.半坡遗址的时空读图回答:半坡遗址发现的时间、地点在何处?半坡遗址所处怎样的地理环境?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距今约6000年;地处黄河流域,气候温暖,冬季严寒,干燥少雨。自我探究阅读教学图文信息,用简洁语言文字自主完成任务半坡原始居民原始居民

距今时间

活动区域

房屋形式原始农耕

原始饲养业

原始手工业距今约6000年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半地穴式房屋磨制石器;主要种植粟;用弓箭等捕猎;用鱼叉等捕鱼。饲养猪、狗等家畜制作陶器,最具特色为彩陶。乐器、骨针、纺织、制衣等2.半坡居民的房屋灶坑半坡遗址图柱洞房屋聚落壕沟半地穴式房屋房屋建筑2.半坡居民的房屋思考:半坡人为什么要建造这种的房子?半地穴式房屋构造图原因: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作用:抵挡风雨,防寒保暖。房屋建筑骨铲3.半坡居民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石锥

石锛(bēn)石刀

石凿

半坡遗址角锥(1)半坡人制作磨制石器、还制造骨器和角器等生产工具,从事农业生产。渔猎工具弓箭骨制箭头(2)用弓箭、长矛、石球等捕猎斑鹿、獐、兔(狩猎)用渔叉、渔钩、渔网捕鱼。骨鱼叉石网坠4.半坡居民的农业半坡遗址出土的菜籽和粟粒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原始农业史料实证石刀

石锥

石锛

石凿

这些半坡遗址出土的实物史料,说明了什么?半坡人可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弓箭骨制箭头石球

鱼钩石网坠

半坡人种植的农作物是什么?为什么还要进行渔猎?说明生产力低下,农业收获不能满足需求,以渔猎来补充食物粟猪下颌骨鸡肢骨羊下颌骨狗下颌骨5.半坡居民的畜牧业原始畜牧业半坡居民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尖底瓶人面鱼纹盆鹿纹陶盆6.半坡居民的手工业半坡陶器刻画的符号(1)陶器—彩陶思考·探究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猜一猜这些图案有什么含义呢?

半坡纹饰的形象可爱,表现了人类童年的天真稚气和与自然的亲切关系。仔细体味,有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感觉,可以说是半坡人原始生活的记录。

彩陶

埙(xūn)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吹奏乐器。其形状有管形、橄榄鱼形、圆锥形等多种。它们的顶端都有一个吹孔,埙体上有的无按音孔,有的有若干按音孔。多为陶制品,也有骨制品。1956年半坡出土的陶埙(2)乐器——陶埙6.半坡居民的手工业纺轮布纹陶钵纺线工具骨针、骨梭我国最早使用的纺织原料是半坡时期的麻。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从事简单的纺织、制衣。(3)纺轮——纺织制衣麻布印迹6.半坡居民的手工业【总结归纳】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异同点①处于相同的社会发展时期;②都以农业为主要生产形态;③都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④都普遍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等生产力的发展知识拓展观察下列图片,说出它们之间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耜/耒耜

生产工具得到不断发展,逐步符合生产生活的需求。剩余产品出现私有财产出现出现贫富分化阶级产生

目标导学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发现多处公共墓地。距今约6000年的墓地中,墓葬规模和随葬品看不出显著差别。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贫富分化河南灵宝西坡遗址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展的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大房子,位于成组房屋的中心位置,可能是氏族首领居住或处理部落事务的场所

目标导学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三)大汶口文化1.分布:黄河下游和淮河中下游地区2.时间:距今约5900—4400年3.特点:出现了贫富分化【课堂小结】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人与稻作农业的繁荣农业的起源与定居生活大汶口文化:出现贫富分化作物:水稻、粟和黍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河姆渡遗址代表:半坡遗址、西坡遗址特点:氏族成员之间地位平等,没有明显的阶级分化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第3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

123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产生了解良渚、陶寺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通过古代文献中记述的黄帝、炎帝等神话传说,了解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图中巨型雕像是传说中的炎、黄二帝形象,他们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考古发现证实中华文明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特征是怎样的?古老的传说中有炎帝、黄帝、尧、舜、禹的故事,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牛河梁遗址属于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距今5800—5000年。遗址中有祭坛、女神庙和埋葬着贵族的积石冢,反映了红山文化晚期的社会分化和祭祀礼仪。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玉猪龙目标导学一: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1.早期城市的形成:大约5000多年前,我国原始社会的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人口显著增长并开始向区域中心集中,早期城市逐步形成。2.早期国家的形成:以王为首的统治阶级依靠社会规范和暴力对内进行统治,对外发动战争,从而形成了早期国家。3.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示意图良渚古城城墙分布示意图(一)良渚古城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一)良渚古城1.时间、地点:距今约5300—4300年,位于浙江余杭。2.考古发现(1)古城由宫殿区、内城和外城组成。城的北部和西北部又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是同时期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内城中部的高台附近发现了约20万千克炭化稻谷。这些发现反映了良渚社会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统治者较强的调动、组织能力。(2)贵族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这和随葬品稀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说明当时的社会

阶级分化

已经相当明显。3.意义:良渚古城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约5000年,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二)陶寺古城遗址1.时间、地点:距今约4300—4000年,位于山西襄汾。2.考古发现(1)城内有围墙环绕的宫城,宫城内有多处高等级建筑基址,以及陶质的建筑材料。(2)城内有两处墓地,大型墓葬集中分布,墓中丰富的随葬器物表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很多小型墓没有任何随葬品,说明当时阶级分化严重。(3)大型墓葬的随葬品来源十分广泛,反映出各地文化因素汇聚中原。(4)城内还出土了小件青铜器和带有书写符号的陶壶,发现了有可能是观象台的遗迹。3.意义:陶寺古城遗址的发现,表明当时黄河中游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目标导学二: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三)考古发现的意义1.良渚古城、陶寺古城等考古发现,表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初步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2.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治,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3.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走向一体,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远古的传说盘古开天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五氏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帝尧虞舜

有巢燧人

伏羲

女娲神农

大禹治水炎黄传说尧舜禹传说黄帝陵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1、五六千年前,我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2、黄河流域的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阪泉涿鹿黄帝炎帝

涿鹿之战1.结果:炎帝战败归顺黄帝,炎黄部落结成联盟

炎黄部落

蚩尤指南车2.结果:蚩尤战败,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演化为后来的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人文初祖,近代以来,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甲辰年(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炎帝黄帝阪泉之战炎黄联盟华夏族蚩尤涿鹿之战其他部落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庙湖南炎陵县炎帝陵庙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华夏族是由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历史·探究目标导学三:远古的传说尧帝舜帝你能讲一讲尧舜禹的故事吗?禅让图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禅让禅让制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的制度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原始民主)传位传位尧舜禹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远古五帝之一。因封于唐,故称“唐尧”。他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生活简朴,克己爱民,得到人民的爱戴。功绩:鼓励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推举舜作为继承人。山西临汾尧庙背井离乡尧帝虞舜孝行

舜帝,姓姚名重华,号称舜帝,即孝顺友爱的君主。舜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处处以身作则。功绩: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让位于禹。舜帝陵雕像(湖南)舜帝

1.禹的父亲鲧主持治理黄河水患9年却以失败告终,被舜处死于羽山。2.禹用疏导的方法,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趋势,疏通九河引水入海,

平息了洪水。3.大禹治水精神: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和敬业精神。鲧堵塞失败大禹疏通成功想一想:从鲧和大禹治水的对比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失败乃成功之母,要坚定信念勇于创新,以民为本做事要根据事物的规律去做解决问题时,治标只是一时得利,治本才是最根本的方法【认识提升】中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良渚古城与陶寺古城远古的传说炎黄部落联盟华夏族形成早期城市逐步形成早期国家形成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良渚古城遗址陶寺古城遗址

课堂小结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禅让制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1.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2.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

学习目标

三字经【宋朝·王应麟】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BC2070年BC1600年BC1046年BC770年禹建夏建都阳城汤建商汤建都亳盘庚迁都殷周武王建西周建都镐京周平王建东周建都洛邑BC221年秦朝建立东周结束约400年约600年人文初祖是

制度尧舜禹;

建夏属第一,华夏从此

。新课导入奴隶制黄帝禅让大禹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1、夏朝的建立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启继父位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2、世袭制3、夏朝的统治(1)都城:(3)国家机构的实质:(2)国家机器:阳城(今河南登封)建立各种制度,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奴隶主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4、二里头遗址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1)位置、时间:洛阳附近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2)遗址构成:有大型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业作坊、生活区、墓葬群(3)出土文物:玉器、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铜爵镶嵌绿松石的铜牌二里头宫殿复原图5、陷入危机

夏朝前后经历了400多年,到统治后期,各种矛盾开始激化,国势走向衰弱。末代君主桀(jié)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导致民怨沸腾,夏朝的统治陷入全面危机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目标导学二:商朝的统治1.公元前1600年,商人的首领汤推翻夏朝的统治,建立商朝,以亳为都城。山东西部陕西西部河北北部长江流域2.商朝的强盛: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商朝很快走向强盛。3.盘庚迁殷: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商朝的疆域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军事上连年征伐,耗费国力经济上,横征暴敛,政治上,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目标导学二:商汤灭夏纣的暴政周文王渭水求贤

周文王(前1152-前1056),即殷商西伯(意即西方诸侯之长,《封神演义》演绎为西伯侯),又称周侯,周季历(周朝建立后,尊为王季)之子,姬姓,名昌。个人档案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1.周部族发展:商朝晚期,周部族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

周武王姬发,西周王朝开国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纣王所杀,故得以继位。他继承父亲遗志,于西元前11世纪消灭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死后谥号“武”,史称周武王。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1)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2)同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称西周。2.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①夏桀,商纣的极端残暴统治激起了平民和奴隶的不满和反抗;②商汤和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人心;③商汤和武王能重用人才,联合周边小国,部落,抓住时机一起取胜。想一想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商汤灭夏与武王伐纣如出一辙,为什么都会取得胜利?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夏商周假如你是统治者,面对广袤的疆域,在“家天下”的社会,你会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广阔的疆土?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1)目的: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2)对象:宗亲、功臣(3)内容:诸侯有管理土地和民众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受封的诸侯承担向周王进献贡赋的义务,其军队也要服从周王调遣;同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4)作用:确立了周朝内部严格的等级结构和统治秩序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3.西周的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奴隶平民(5)分封制形成的等级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6)分封制形成的主要诸侯国及其分布图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1)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了“国人暴动”,厉王逃亡。(2)灭亡:公元前771年,周朝西部地区的犬戎攻陷镐京,曾经强盛一时的西周灭亡。4.西周的灭亡目标导学三:西周的兴衰阳城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禹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殷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汤纣镐京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武王幽王盘庚迁殷分封制

知识小结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夏朝建立与“家天下”商朝统治西周的兴亡汤建立商朝盘庚迁殷

课堂小结武王伐纣分封制西周灭亡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12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了解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

学习目标如果春秋时期相当于一个班级班主任班上同学有100多位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秦穆公越王勾践

你唱罢我登场上演春秋争霸

新课导入阅读东周和西周王室实力对比表,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东周面积缩小经济薄弱政治地位下降兵力下降结论

直辖方圆千里

直辖方圆百里

直辖14万人

直辖几千人人口众多,资源丰富人口所剩无几,财力减少天子在政治上有最高的地位天子成为傀儡,依靠强大的诸侯王室衰微目标导学一:王室衰微今昔对比西周—分封制东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层层分封土地和人口向周王进献贡物周天子仅管辖洛邑一带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没地没臣没权没钱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权力被诸侯取代难点解析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工具的变革,说明生产力得到大发展,这就使原有的政治制度不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求,分封制走向瓦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材料研读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诸侯争霸,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目标导学二:诸侯争霸春秋争霸形势图“鼎之大小轻重”—《左传·宣公三年》楚庄王意欲移鼎于楚,表示对周王室的藐视,已有替代周王号令天下的野心。楚王问鼎说明了什么?楚王问鼎1.诸侯争霸观察地图,春秋时期较强大的诸侯国有哪些?分小组讨论诸侯争霸的原因?③为了夺取土地、财产和人口,争当天下霸主。②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①王室衰微何为“尊王攘夷”?借尊奉周王之名号令诸侯,抵御狄戎(少数民族),争夺诸侯霸主。人物小传

齐桓公前685-前643年在位,齐国第十五位国君,齐襄公幼子。姜姓,吕氏,名“小白”。宿怨公子小白与管仲的“一箭之仇”拜相法家代表人物葵丘会盟齐桓公不计前嫌,听从鲍叔牙建议,拜管仲为相,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号令诸侯。2.春秋第一个霸主——齐桓公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大会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中原的首位霸主。难点解析3.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地理优势地处山东,盛产鱼盐。政治优势经济优势外交优势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发展生产,重视工商业。亲邻、攘夷。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4.一代霸主——晋文公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吃尽苦头。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晋夺权。

晋文公(前697-前628)姬姓,名重耳,晋国第22任君主。春秋第二位霸主。逃亡变革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才,重视农业生产,降低赋税,使晋国国力大增。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山东鄄城)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楚军大败。称霸践土会盟,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据史书记载,春秋294年间,有43名君主被臣下或敌国杀,52个诸侯国被灭,有大小战事480多起。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春秋霸主夫差矛勾践剑吴王阖闾越王勾践(4)小结:春秋争霸的实质:奴隶主的掠夺战争。春秋初期形势图春秋后期形势图

观察两张地图,春秋时期的争霸有何利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春秋初有170多诸侯国春秋末年数量大幅减少给社会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5.争霸利弊目标导学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春秋时期穿有鼻环的牛尊春秋时期的铁锸(chā)春秋时期经济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材料

《盐铁论·水旱》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2.农业3.手工业4.商业铁锸(chā)穿鼻环牛尊春秋后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影响: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人口页不断增多

手工业规模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和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广泛使用。铁器时代齐桓公“宫中七市”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诸侯崛起王室衰微农业手工业商业春秋霸主影响:促进民族融合

课堂小结请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春秋时期出现过哪些我们熟悉的成语典故。(要求:每位同学写出10个春秋时期的成语典故)

前475—前221年

东周

春秋

战国

前770—前476年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23了解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理解商鞅变法等改革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学习目标赵括依我的计谋定能打败秦国!纸上谈兵画蛇添足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孙膑围魏救赵减灶诱敌

新课导入战国形势图礼崩乐坏“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选自《孟子·公孙丑上》依靠武力假借仁义之名而统一天下的叫“霸”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我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当时,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走向瓦解(一)社会背景: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田氏代齐读图学史2.赵韩魏三家分晋齐景公废长立幼政局不稳。田乞趁机政变,操控齐国朝政。前386年田和被周王册命齐侯,取得合法地位。难点解析这些变化反映出战国怎样的权力特点?天子诸侯卿大夫

权力下移赵魏韩晋

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战国形势图(二)战国七雄燕齐楚秦记忆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韩赵魏汉水江水河水淮水渭水渤海东海战国七雄形势图周王城封国都邑临淄郢咸阳蓟大梁郑洛阳1234567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诸侯并立七雄一雄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材料研读(三)战国时期的社会特征社会特点战国风云1.诸侯们放弃了“尊王攘夷”的旗号,公开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各自为政,发展实力,致力于拓展疆域2.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也不过六、七万人。而在战国时期,随着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合纵齐楚燕韩赵魏秦合纵:

合众势以攻一强苏秦——合纵主张的代表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苏秦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配六国相印,叱咤风云。社会特点3.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日趋激烈、连绵不断,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四)战国三次经典战役与战争特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围魏救赵减灶计长平之战离间计战争特点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国铜壶壶身有水陆攻战图

耗时3年兵力百万计孙膑/庞涓齐魏孙膑/庞涓齐魏“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齐胜魏败魏削弱,齐强大秦国大胜,加速统一进程秦赵兼并战争秦赵白起长平之战交战双方:统帅:廉颇赵括战况:秦反间计成功易帅赵括。秦诱敌深入,合围赵军。被困46天后,赵括突围时被射杀,赵军投降。秦坑杀降军40万。赵括前261年秦攻赵。廉颇拒不出战。“秦带甲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虎挚之士。”——《战国策》秦国一国独大纸上谈兵——以消灭各国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材料解析材料1: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农具材料2: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荒地大量被开垦出来,成为私田。而鲁国最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缴税,承认了土地私有制,占有土地的人逐渐转变为地主,出现新兴地主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出现力求私有土地的合法化,掌握国家政权。新兴地主阶级有何需求?变法

商鞅,又称卫鞅,公孙鞅。年轻时好刑名之学,熟悉变法理论和实践,听说秦孝公求贤若渴,于是他发奋图强,投奔秦国,得到秦孝公的赏识,开始推行变法。期间率军大破魏军,因功受封于商,所以又称商鞅。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年)法家思想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难点解析奴隶主地主奴隶农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如果生产力是双脚,

那鞋子就是生产关系。

脚决定鞋子的大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脚大鞋小,脚小鞋大都不行。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两者必须相适应。租种土地封建地主农民封建的剥削方式变法到底是要改变什么?

变法本质上改变的是生产关系旧制度的瓦解新制度的确立

商鞅变法(一)背景:1.经济:为适应先进生产力(铁制农具、牛耕推广),发展封建经济。——改革的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确立新的政治秩序。——改革的政治原因3.军事:为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改革的直接动力4.思想:战国时期出现的法家学说成为改革的思想武器。秦孝公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各国变法(二)目的:(三)内容1: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基层管理,加强专制统治改革内容合法化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上述内容中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建立县制内容作用

西周:分封制

秦国:建立县制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werPoint的平台上制作的,可以在Windows环境下独立运行,集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能多路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器官,使课堂教育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减轻了学习负担,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教育的灵活与高效。部分内容取材于网络,如有雷同,请联系删除!作品整理不易,仅供下载者本人使用,禁止转载!(三)内容2: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发展封建经济,国富方便税收和交换地主通过军功途径参政兵强;触动旧贵族利益商鞅方升重点解析何为“废井田,开阡陌”?说明了什么?“阡陌”指井田中间的灌溉渠道和相应的纵横道路,纵称阡,横为陌。把标志土地国有的阡陌去掉,即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确立起土地私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内容作用性质: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

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四)意义:思考探究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商鞅变法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根本原因);秦孝公的鼎力支持(客观原因);商鞅作为改革家的个人品质和得力措施。徙木立信封建制度确立

土地私有合法建立县制地主阶级参政国富兵强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的时代!地主农民士兵贵族动脑筋请同学们分别代表四个不同的阶层,谈一谈商鞅变法给你们造成的影响。【历史剧表演】角色扮演《史记》记载,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逝,太子即位,即秦惠文王。同年,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

商鞅虽死,但因经过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知能拓展】商鞅变化是成功还是失败呢?议一议成功!

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一)农业: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这些都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二)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三)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战国时期铜冰鉴这是当时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铜冰鉴表面有非常繁缛的纹饰,堪称青铜器的杰作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如今被誉为“天府”的四川成都平原,古时也曾饱受水患之苦:从川西北雪山中发源的岷江,经过上游的高山深谷,汇成急流,冲向成都平原。它曾一次次溃决堤岸、泛滥成灾。

“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秦相司马错语)(四)都江堰成都附近岷江上都江堰1.地点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对下列知识点进行自我归纳:(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结构、功效、作用)李冰石像鱼嘴

分水堤坝把岷江分成内江和外江飞沙堰

滚水坝分洪排沙宝瓶口

出水口引水入渠灌溉农田内江

灌溉外江

分洪

成都平原——天府之国2.修建4.功能3.构成公元前256年,秦国郡守李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防洪、灌溉、水运等。5.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目标导学三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社会大动荡

政治大变革

经济大发展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都江堰

秦国完成统一

课堂小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7课

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12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公元前2070年夏朝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西周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221年

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秦朝政治上:诸侯争霸经济上:土地私有化思想上:百家争鸣新课导入时代背景1生产力的提高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史记》——社会大动荡——社会大变革

旧有制度逐步消亡,新的社会制度正在形成战国时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社会大发展——士的崛起不同阶层间掌握文化知识的人假设你是当时的周王室\诸侯\卿大夫,想想这些急剧的变化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时代背景2目标导学一: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他学识渊博,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处世和政治方面:处世上提倡安于柔弱的地位,主张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追求“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地位和著作:道家学派创始人,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1思想方面:核心是“道”,“道”是孕育万物运行的总规律,人们要顺应事物内在规律来运行;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23(一)老子的思想、政治主张、著作: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难——长——高——强——前——生——易短矮弱后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老子“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大道无形,道在口中。“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质的变化出生明志教学从政周游修订逝世前551

前479(73岁)15岁37—50岁51岁55—68岁68岁(一)孔子档案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悲苦的少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一生失意的政治家

治学严谨的教育家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二)核心思想仁

何为“仁”?所谓仁,就是自己要立足,也让别人立足;自己要通达,也让别人通达。

仁:爱心,同理心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统治者应体恤民意,爱惜民力,社会就和谐。(二)政治主张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反对苛政,提出“为政以德”“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

——《史记》齐景公问政。孔子说:“君象君、臣象臣、父象父、子象子。”齐景公说:“说得好极了!如果君不象君、臣不象臣、父不象父、子不象子,即使粮食再多,我能吃到吗?”通过孔子的论述,你认为孔子推崇何种制度?西周的礼制,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

在春秋争霸的背景下,你觉得孔子的政治理想能实现吗?(二)政治主张材料研读材料: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有利于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三)教育理念

"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阅读课文,总结孔子在教育教学中有哪些理念?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贵族子弟:蒙德子司马牛穷苦子弟:子路颜回家境富裕:子贡冉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观察图片,说明春秋时期的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化成就整理古籍编定《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春秋》言论记录《论语》(五)影响: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古代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我国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四)文化成就截至2023年12月,全球有563所孔子学院,遍布154个国家,欧洲、美洲、亚洲居多。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北欧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庄子韩非(一)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保持人格独立提倡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

《庄子》《韩非子》实行礼治,提倡礼法并用,明确尊卑等级荀子孟子《荀子》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思想。拥护争议之战兵家孙武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孙子兵法》难点解析孔子讲“仁爱”,墨子主张“兼爱”,二者有区别吗?

墨子像尊为“科圣”

孔子讲仁爱是有等级的爱。以血缘关系的亲情为出发点,先爱父母子女,之后再爱他人,是一种有秩序的关爱。意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和社会秩序。墨子的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尊卑贵贱,是一视同仁的博爱。这种爱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源于人性本善的大爱。“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准备好迎接他。亚圣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荀子孟子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①孔子

②韩非子③孙武

④墨子⑤孟子孟子

韩非

提倡法治

孙武

军事思想

墨子

兼爱非攻

孔子

教育思想

【跨越时空】请你推荐节目栏主持人仁政《仁政治国》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法治时空》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军事天地》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爱心世界》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教育论坛》主持人:______理由__________

历史影响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这表明思想观念的产生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孔孟荀老庄墨子韩非商鞅

课堂小结百家争鸣老子和《道德经》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孟子和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孙武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12通过《黄帝内经》和名医扁鹊,了解这一时期的医学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了解甲骨文、青铜铭文、其他文献记载和典型器物

学习目标

这是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商周时期太阳神鸟金饰,通体圆形,采用镂空方式呈现出内外两层图案。内层图案是一个圆圈、周边均匀分布着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整体好像不停旋转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飞鸟组成,围绕在太阳的周围。这件金饰制作精美,表达了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夏商周时期,人们是如何看待日月星辰的?这一时期科技文化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

新课导入目标导学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一)天文在河南省安阳市出土一根长约12厘米的兽骨上刻着有关一次日食的卜问:“癸酉贞日夕又食,佳若?癸酉贞日夕又食,非若?”“癸酉”为占卜的日期,“贞”意为占卜,“夕”指黄昏,这句卜辞的大意为:“癸酉日占卜,黄昏发生日食,是吉兆还是凶兆?”经研究人员判断这是殷商武乙时期(即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文物。

目标导学一:天文、历法和医学我国历史文献中保存的交食记录大部分是可靠的。譬如《诗经》日食和《春秋》日食。《诗经•小雅》中的“十月之交”篇中同时记载了一次日食和一次月食:“十月之交,朔日辛卯。日有食之,亦孔之丑。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春秋》记录了37次日食,鲁宣公以前15次,有7次记明发生在朔日;鲁成公以后22次,全部记明发生在朔日。经用现代天文学方法推算,这37次日食中实际发生的有33次。这些结果说明鲁成公以后的历法对朔的推求已经达到相当准确的程度。目标导学一:天文、历法和医学夏朝时可能有了历法。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甲骨文中开始出现干支纪日。到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历法目标导学一:天文、历法和医学(三)医学(1)神农尝百草:传说中神农尝百草,认识了一些治病药物。扁鹊针灸图(山东画像石)(2)扁鹊:战国时期的名医。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3)《黄帝内经》:战国时期问世。总结当时的医学经验,讲述了人体内脏部位和血脉循行情况,介绍了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目标导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王懿荣(一)甲骨文

商朝时期,人们常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对许多事情进行占卜,把记录占卜情况的文字刻在甲骨上,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河南、陕西、山东等地出土有大量商周时期的甲骨,其中商朝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在1500个以上。目标导学二: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造字方法:2.象形字:3.指事字: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车衣上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本

你能列举出几个指事字吗?刃下末中寸三5.形声字:4.会意字:日月齐照大放光明明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你能列举出几个会意字吗?从(跟随)比(两人紧挨着)友(二手相叠)丝(两捆丝)休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最为进步,占现代汉字的90%以上)

请用“中”作声符,组成新的汉字?忠心种植钟表衷肠浮肿伯仲炖盅“秀才识字识半边”这句俗语话说明了什么?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有哪些?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

意义: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以下甲骨文字是什么意思?想一想人牛水日你为什么能够认出这些古老的文字呢?那甲骨文还有其他造字方法吗?甲骨文食器猜一猜(二)青铜器酒器猜一猜猜一猜水器乐器猜一猜猜一猜兵器观看了上述各式器具中,我们能体验到商朝以后青铜器制造的哪方面特点呢?

【总结】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特点1.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祭祀及军事方面2.青铜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九鼎八簋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藏礼于器统治者赋予青铜器森严的等级差别,维护统治秩序。说出含有“鼎”字的成语?春秋鼎盛一言九鼎钟鸣鼎食人声鼎沸问鼎中原三足鼎立西周毛公鼎,铸有文字497个,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一本记载历史的青铜之书!西周利簋,高28厘米。有4行共计32字铭文,记载周武王在甲子日上午击败商王军队的史实。“泥范铸造法”的分解趁热将青铜溶液倒进模和范中间的空隙中

司母戊鼎此鼎形制雄伟,重832.84千克。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由两次分铸技术铸造,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四羊方尊何尊是西周周成王时的青铜器,铭文中有“宅兹中国”的记载。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三星推遗址出土的玉璋

长江上游地区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有金杖、青铜树、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像等,造型奇特,向人们展现了夏商时期丰富多彩的古蜀文明。三星堆遗址还出土了中原夏商王朝系统的玉礼器和青铜器,表明它与中原王朝具有密切关系。目标导学三:《诗经》和“楚辞”(一)《诗经》

西周和春秋时期,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的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注现实,保存了丰富的先秦史料。(二)楚辞目标导学三:《诗经》和“楚辞”

战国时期,楚国的屈原以及宋玉等人吸收民歌净化,采用楚国方言,用用浓郁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地位:《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课堂小结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天文、历法和医学关于日食、月食和哈雷彗星的记载二十四节气扁鹊、《黄帝内经》甲骨文与青铜器甲骨文的发现、记载内容,意义青铜器铸造、金文、三星堆遗址《诗经》和楚辞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

秦统一中国

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目标1234新课导入(一)秦统一六国的原因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材料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说:“一心定而王天下”。材料中的现象反映出什么现象?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材料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国力如何?秦国国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材料三: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秦王嬴政又如何?重用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民心归一综合国力雄才大略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2.归纳:秦灭六国的原因(2)经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统一的条件(1)战国时期人民渴望结束战乱,统一天下(4)秦王嬴政积极招募各国人才,积极策划(3)长平之战后,六国无力再抵挡秦军(5)秦国谋略得当——远交近攻,各个击破前230—前221年,秦统一战争赵魏楚燕齐韩秦秦国灭亡六国的顺序(二)秦统一六国的过程时间:都城:意义:公元前221年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灭六国后,又如何拓展和经营边疆的?北击匈奴、南征越族。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前213年)长城南海陇西东海面对空前广袤的国土该如何统治?(三)秦统一六国的意义思考:秦朝创建中央集权的原因是什么?(1)秦统一后,原先各自为政形式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和巩固统一。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一)皇帝制度2.特点: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即:皇权至上、皇位独尊。1.最高统治者——皇帝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自认“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称“始皇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天子独以印称玺”“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史记·秦始皇本纪》实质: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二)中央政权机构①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税等制度推向全国。②影响: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郡县制郡守县令或县长

里(三)地方制度

亭拓展比较试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郡县制相同点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对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