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30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细胞内外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HCO3-和Cl-等,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内K+浓度低于膜外,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B.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C.受到刺激时,由于Na+内流,神经元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分析人的血浆的化学组成中的各种离子,Na+和Cl-含量占据优势2.探讨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的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B.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探讨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3.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4.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2024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为阻断疫情,科学防治,国人众志成城。据视察,感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峻者出现肺炎、肺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属RNA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生命特性B.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C.与机体正常时相比,发热过程中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较快D.肺衰竭症状的出现说明机体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5.如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某植物幼苗茎切段长度及其中乙烯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据试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两重性B.肯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茎切段中乙烯的生成C.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切段长度的作用效果不相同D.乙烯含量的增高可能抑制了生长素促进茎切段伸长6.掐尖打杈是作物的一项简洁易行的增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株型,合理地调整植株体内养分物质的安排和运输,对防止作物贪青徒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掐尖打杈可以解除顶端优势,加快侧芽生长,从而调整株型B.植株体内养分物质安排和运输的变更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C.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限制的结果D.摘除肯定量的成熟和苍老叶片,可以削减水分散失和养分消耗7.2024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峻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林窗”。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复原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肯定逐年增加D.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8.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爱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9.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纳无氟制冷剂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惊慌状况,人类可以适当变更膳食结构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养分化1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干脆诱导植物细胞融合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裂开C.动物细胞培育通过添加抗生素来营造无病毒环境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11.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损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须要运用Taq酶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实力D.溶酶体裂开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12.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裂期细胞数量及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均增加B.胚胎移植一般需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囊胚期起先出现细胞分化C.囊胚期内细胞团形成原肠腔,此过程称为卵化D.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应长期赐予免疫抑制药物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复原,可采纳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14.有一同学利用所学学问在家尝试制作各种发酵食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夏天温度较高,比较相宜制作果醋B.制作果酒和泡菜的菌种代谢类型相同C.制作泡菜时,不宜将泡菜坛装的太满,还需定期松开坛口排气D.家庭自制的泡菜和果酒干脆食用不会影响健康15.很多生物学试验非常重视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操作正确是()A.对无菌室、超净台和试验员可采纳紫外线杀菌B.家庭制作酸奶时,要将容器和鲜牛奶进行灭菌C.加入培育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须要灭菌D.灼烧灭菌法杀死微生物养分体和芽孢二、多项选择题:16.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正常状况下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当雄性激素水平上升而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就会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B.痤疮伴随炎症发生缘由只是雄性激素水平上升所致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整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17.媒体报道一高校生在1000米A.猛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不会发生变更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上升引起的,与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有关D.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整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害18.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赐予相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更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更曲线B.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⑤点D.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图甲a处于静息状态19.下列有关试验与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血糖调整的模型就是构建动态的数学模型B.制作生态缸时,定时加入适量饵料,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换高倍镜视察D.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须要提前做预试验20.为探究相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规律,探讨者进行了相关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育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B.生长旺盛期的培育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比照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三、非选择题:21.应激是指各种惊慌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下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更调整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整方式是____________。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整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沟通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这种分子必需经过____________的运输,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调整作用。(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反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卫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____________。(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觉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依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在应激状态下,____________。22.科学家发觉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淌进行了探讨,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hm2·a)]。请回答:(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更较小。(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探讨发觉: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试验:①用完全养分液培育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②取—定量培育过黑麦草的养分液,加入用于培育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养分液中作为试验组,比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养分液。③在相宜条件下培育—段时间,视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状况。由以上试验步骤可知,该试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探讨能量流淌时,可通过__________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3.下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______(至少答2个)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______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2)过程①中,将______溶液注射给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别B淋巴细胞。试验小鼠若无胸腺,对试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______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______。(4)过程④中,对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5)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育,从______中提取出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24.回答有关微生物培育的问题:(1)厨房中的厨余垃圾多为湿垃圾,湿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如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①配制培育基后需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培育基中加入的碳源是______。②据图,所用接种工具是______;菌落①与菌落②四周产生了透亮圈,产生透亮圈的缘由是______。(2)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育大肠杆菌的培育基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KH2PO42克、显色剂(伊红美蓝)0.2g(3)对同一浓度的脲酶生产菌稀释液,分别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若不存在试验误操作,则前者的数量______(填“多于”“等于”或“小于”)后者,其缘由是______。(4)为保持纯化后的微生物菌种的纯净,须要对菌种进行保藏。临时保藏的方法具有______等缺点,它比较适合那些运用频率高的菌种的保藏。25.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创建出很多优良品种或产品。下图为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的技术路途,其中含有内含子的报告基因只能在真核生物中正确表达,其产物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为防止酶切产物自身环化,需运用______________种限制酶,分别对含除草剂抗性基因G的DNA片段和Ti-质粒上的_______________(填“报告基因”、“T-DNA”、“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进行酶切。(2)为提高转化胜利率,常用含______________的溶液处理土壤农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转化胜利的农杆菌应在含_________________的培育基上进行筛选1.(3)农杆菌细胞内“报告基因”表达后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能催化无色物质K呈现蓝色,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农杆菌转化愈伤组织的过程中,愈伤组织表面常残留农杆菌,会导致未转化的愈伤组织可能在含除草剂的培育基中生长。所以进行过程筛选2时,应在培育基中加入____,并选择_______________的植物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获得抗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幼苗。如东县2024~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生物(解析版)一、选择题:1.细胞内外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如K+、Na+、HCO3-和Cl-等,这些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细胞内K+浓度低于膜外,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B.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3-等离子有关C.受到刺激时,由于Na+内流,神经元兴奋部位表现为内正外负D.分析人的血浆的化学组成中的各种离子,Na+和Cl-含量占据优势【答案】A【解析】【分析】1、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生理作用有:(1)细胞中某些困难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钙可调整肌肉收缩和血液凝固,血钙过高会造成肌无力,血钙过低会引起抽搐。(3)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和细胞的形态。2、人体的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相对稳定,其中理化性质主要指的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详解】A、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膜外,K+通过帮助扩散的方式运出细胞,A错误;B、血浆的pH一般能够保持稳定,与其含有HCO3-和HPO42-等离子有关,B正确;C、受到刺激时,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此时神经元兴奋部位的电位分布即为内正外负,C正确;D、人的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其中血浆渗透压的90%主要取决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的浓度,其缘由是其在血液各溶质中含量占优势,D正确。故选A。【点睛】2.探讨者将大鼠置于冰水中,以探究冰水对大鼠生理功能的影响,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刺激大鼠皮肤产生的兴奋,可沿反射弧双向传导到骨骼肌引起战栗B.大鼠刚放入冰水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C.探讨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属于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这种反应属于条件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须要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有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与效应器组成,反射活动须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假如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所以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都须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详解】A、冰水刺激大白鼠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经反射弧单向传导骨骼肌而引起战栗,A错误;B、大白鼠刚放入冰水中时出现战栗的现象,该反射的发生不须要大脑皮层的参加,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C、探讨者手接触冰水感到冷的过程只是兴奋传到了大脑皮层,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大鼠要再次被放入冰水时表现惊恐”是在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参加下形成的反射,因此属于条件反射,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神经调整的相关问题,识记及理解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及反射弧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九价宫颈癌(HPV)疫苗可预防HPV引起的宫颈癌,中国内地首针预防宫颈癌的九价HPV疫苗于2018年5月30日在海南博鳌超级医院接种,该疫苗将分三次接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B.初次接种九价HPV疫苗,会刺激一种B细胞分泌多种抗体C.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D.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疫苗是指用各类病原微生物制作的用于预防接种的生物制品,作为抗原可以引起进行体液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当抗原再次刺激时,记忆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浆细胞,进而分泌大量的抗体。【详解】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九价HPV疫苗为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B错误;当机体再次感染HPV时,记忆B细胞的细胞周期会明显缩短,C正确;该疫苗分三次接种的目的是让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B细胞,D正确。4.冠状病毒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2024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为阻断疫情,科学防治,国人众志成城。据视察,感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峻者出现肺炎、肺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属RNA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表现生命特性B.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T细胞,引起机体的免疫力下降C.与机体正常时相比,发热过程中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较快D.肺衰竭症状的出现说明机体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答案】B【解析】【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属于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外壳构成,新型冠状病毒为非细胞生物,营寄生生活。【详解】A、新型冠状病毒为RNA病毒,须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表现生命特性,A正确;B、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攻击肺部细胞,肺部细胞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引起免疫系统对肺部细胞的攻击导致肺炎,B错误;C、与机体正常时相比,发热过程中,机体温度较高细胞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较快,C正确;D、感染者常见体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峻者出现肺炎、肺衰竭,表明人体免疫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是有肯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B。5.如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IAA)对某植物幼苗茎切段长度及其中乙烯含量影响的试验结果。据试验结果分析错误的是()A.生长素对茎切段伸长的影响不能体现出两重性B.肯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茎切段中乙烯的生成C.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切段长度的作用效果不相同D.乙烯含量的增高可能抑制了生长素促进茎切段伸长【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植物的激素调整,考查对生长素、乙烯的生理作用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依据图中植物幼苗茎切段长度与其中乙烯含量变更的对应关系可推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作用特点。【详解】据图可知,各生长素浓度下,植物幼苗茎切段长度均大于空白比照组,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项正确;据图可知,生长素浓度大于10—6mol/L时,茎切段中乙烯含量随生长素浓度增加而增加,说明肯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茎切段中乙烯的生成,进而抑制茎切段伸长,B项、D项正确;据图可知,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切段长度的作用效果可能相同,C项错误。【点睛】本题易错选A项,错因在于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理解不正确。生长素在低浓度下促进生长,在高浓度下抑制生长,这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不论是促进还是抑制,均是与生长素浓度为0时进行比较,而不是与最适浓度时进行比较。6.掐尖打杈是作物的一项简洁易行的增产措施,其主要目的是调整株型,合理地调整植株体内养分物质的安排和运输,对防止作物贪青徒长、促进早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掐尖打杈可以解除顶端优势,加快侧芽生长,从而调整株型B.植株体内养分物质安排和运输的变更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C.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限制的结果D.摘除肯定量的成熟和苍老叶片,可以削减水分散失和养分消耗【答案】B【解析】【分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素的双重作用与浓度和器官有关,根比芽敏感,芽比茎敏感。【详解】A、上述掐尖的目的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打破生长素过多对侧芽的抑制作用,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B、据题干信息可知:掐尖打杈能够合理地调整植株体内养分物质的安排和运输,而掐尖打杈主要就是通过调控生长素的分布来实现的,故植株体内养分物质安排和运输的变更与生长素的作用有关,B错误;C、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更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更,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整,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限制的结果,C正确;D、摘除肯定量成熟和苍老叶片,是为了防止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同时也可削减养分消耗,D正确。故选B。7.2024年初,澳大利亚等地爆发了严峻的森林火灾。一片森林局部区域被火灾夷为平地后会形成“林窗”。一段时间后“林窗”区域出现草,一些年后出现一些灌木、乔木,经过数十年之后,植被复原之前的面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为初生演替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肯定逐年增加D.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1、林窗又称林隙或林冠空隙,主要是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死亡或因偶然性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导致成熟阶段优势树种死亡,从而在林冠层造成空隙的现象。分为林冠空隙和扩展林窗两类。2、群落的演替:在生物群落发展变更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化现象。演替的类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由于“林窗”区域具备原有土壤条件和植物种子及其他繁殖体,故“林窗”区域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错误;B、火灾加速了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碳变成CO2的过程,促进了物质循环,B正确;C、当生态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物种丰富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林窗”区域里的物种丰富度不会始终增加,C错误;D、由于十年后的环境与十年前的环境不肯定相同,所以火灾前后的两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不肯定完全相同,D错误。

故选B。8.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生态通道有利于爱护该种松鼠遗传多样性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供应信息分析,森林斑块指的是农田中的森林,并通过人工通道相连;松鼠是相宜生存在树林中的动物,农田不相宜其生存。【详解】松鼠相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相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爱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肯定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依据题干信息分析与了解森林斑块的含义,明确松鼠的生活习性是喜爱在树上活动,进而推断农田对其的影响。9.下列有关人口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缓解一种入侵生物对当地生态系统影响的最好方法是从原产地大量引入其天敌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采纳无氟制冷剂C.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惊慌状况,人类可以适当变更膳食结构D.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导致了水体的富养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这一热点问题为背景,考查生态环境污染与破坏等学问,较全面的覆盖了生态学中的学问,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学问的识记与理解,依据所学学问逐项解答。【详解】A、为遏制外来入侵物种带来的问题,有关方面设想从原产地引进天敌,但外来天敌可能会成为新的外来入侵物种,所以仍可能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A错误;B、缓解全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削减化石燃料的燃烧,B错误;C、能量在食物链各养分级间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的,故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惊慌状况,人类可以适当变更膳食结构,应多以植物性食物为食,C正确;D、水体富养分化主要是由于水体中N、P排放过多引起的,D错误。故选C。10.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干脆诱导植物细胞融合B.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裂开C.动物细胞培育通过添加抗生素来营造无病毒环境D.核移植克隆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答案】D【解析】【分析】1、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细胞核遗传物质来自供应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供应细胞质的生物。2、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具有流淌性,方法包括物理法(离心、诊断、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和生物法(灭活的病毒),其中生物法只适用于诱导动物细胞融合。【详解】A、PEG是促细胞融合剂,不能干脆诱导植物细胞融合,须要去除细胞壁后才能诱导融合,A错误;B、制备人工种子,须要用完整植物细胞,借助于植物组织培育技术来实现,不需用原生质体,B错误;C、抗生素只能歼灭细菌,不能歼灭病毒,动物细胞培育通过添加抗生素来营造无菌环境,C错误;D、核移植克隆的动物,须要供核一方和供质一方(一般用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中期的卵细胞的细胞质),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D正确。故选D。【点睛】11.细胞毒素可有效杀伤肿瘤细胞,但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健康细胞造成损害。下图是特异性杀死肿瘤细胞的过程,图中抗体是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须要运用Taq酶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杀伤力C.细胞毒素具有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实力D.溶酶体裂开导致其中的蛋白酶及其它水解酶释放,加速了肿瘤细胞凋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抗体上带有细胞毒素,抗体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胞吞的方式把细胞毒素一并带进靶细胞,引起靶细胞溶酶体膜的裂开,最终导致细胞凋亡。【详解】A、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不须要运用Taq酶,A错误;B、抗体与细胞毒素结合增加了细胞毒素的定向性,细胞毒素的杀伤力并未变更,B错误;C、细胞毒素杀伤肿瘤细胞没有特异性,能与肿瘤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的是抗体,C错误;D、溶酶体裂开使其中的蛋白酶等多种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加速肿瘤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12.下列关于胚胎发育和胚胎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卵裂期细胞数量及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均增加B.胚胎移植一般需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囊胚期起先出现细胞分化C.囊胚期内细胞团形成原肠腔,此过程称为卵化D.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应长期赐予免疫抑制药物【答案】B【解析】【分析】1、卵裂期的特点是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每个细胞的DNA含量不变,数量增加,胚胎总体积基本不增加,每个子细胞的体积在变小。2、囊胚:细胞起先分化,其中个体较大的细胞叫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而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胚胎内部渐渐出现囊胚腔[注:囊胚的扩大会导致透亮带的裂开,胚胎伸展出来,这一过程叫孵化]。3、原肠胚:内细胞团表层形成外胚层,下方细胞形成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详解】A、卵裂期细胞进行的是有丝分裂,细胞数量增加,每个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变,A错误;B、胚胎发育过程中早期胚胎具有全能性,还没分化,囊胚期起先出现细胞分化,胚胎移植一般需发育到桑椹胚或囊胚期,B正确;C、囊胚期并没有形成原肠腔,原肠胚时期才出现原肠腔,C错误;D、利用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进行自体移植时,不会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不须要赐予免疫抑制药物,D错误。故选B。1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复原,可采纳人工制造表土,种植农作物的措施C.生态农业的建立,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答案】D【解析】【分析】整体性原理是指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当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详解】A、“1+1>2”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A错误;B、为促进矿区生态环境的复原,可采纳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别隔离、土壤侵蚀限制、植被复原工程等,关键是植被复原及其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B错误;C、能量能多级利用,但不能循环利用,C错误;D、太湖大面积水华,违反了协调与平衡原理,D正确。故选D。【点睛】对于A选项,关键要能区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是指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当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14.有一同学利用所学学问在家尝试制作各种发酵食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夏天温度较高,比较相宜制作果醋B.制作果酒和泡菜的菌种代谢类型相同C.制作泡菜时,不宜将泡菜坛装的太满,还需定期松开坛口排气D.家庭自制的泡菜和果酒干脆食用不会影响健康【答案】A【解析】【分析】1、参加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2H5OH+2CO2+能量。2、参加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足够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参加腐乳制作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果醋制作用到的菌种是醋酸菌,醋酸菌生长繁殖的相宜温度在30~35℃之间,因此夏天比较相宜制作果醋,AB、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泡菜的菌种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B错误;C、泡菜制作利用的菌种乳酸菌是厌氧菌,因此作过程中不能松开坛口排气,C错误;D、家庭自制的泡菜、果酒不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进行,简洁被杂菌污染,若干脆食用,则存在平安隐患,D错误。故选A。15.很多生物学试验非常重视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对无菌室、超净台和试验员可采纳紫外线杀菌B家庭制作酸奶时,要将容器和鲜牛奶进行灭菌C.加入培育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不须要灭菌D.灼烧灭菌法杀死微生物的养分体和芽孢【答案】D【解析】【分析】消毒是运用较为温柔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而灭菌是指运用猛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有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和化学药剂消毒法,灭菌有灼烧灭菌法适用于接种工具、干热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和金属工具、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培育基及容器的灭菌。【详解】A、对无菌室、超净台可采纳紫外线杀菌,对试验员可用酒精擦拭双手进行消毒,A错误;B、家庭制作酸奶时,要将容器进行灭菌,鲜牛奶不进行灭菌以免杀死乳酸菌,B错误;C、加入培育基中的指示剂和染料也须要灭菌,否则可能会污染培育基,C错误;D、灼烧灭菌法可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养分体、芽孢和孢子),D正确。故选D。二、多项选择题:16.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又被称为“青春痘”。正常状况下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当雄性激素水平上升而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就会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B.痤疮伴随炎症发生的缘由只是雄性激素水平上升所致C.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D.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整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答案】ACD【解析】【分析】1、雄性激素的作用: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持男性其次性征。2、分析题意可知,“雄性激素水平上升导致脂质分泌增多,堵塞毛囊口,形成痤疮”,“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因此痤疮通常会伴随炎症的发生”。【详解】A、痤疮丙酸杆菌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其繁殖所需的能量只能来自细胞基质,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痤疮伴随炎症发生缘由是由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B错误;C、由于痤疮发生后,毛囊内的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因此痤疮患者体内通常能检测到抗痤疮丙酸杆菌抗体的存在,C正确;D、分析题意可知,雄性激素与皮脂腺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引起脂质分泌,因此雄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通过调整脂质合成代谢影响脂质的分泌,D正确。故选ACD。17.媒体报道一高校生在1000米A.猛烈运动中,内环境的pH不会发生变更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下降进而引起组织水肿C.中暑是产热和散热不平衡造成体温急剧上升引起,与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有关D.长期不吃早餐,虽然通过胰岛素的调整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害【答案】BC【解析】【分析】1、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整”应驾驭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整。(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内环境的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猛烈运动中产生乳酸,会使内环境的pH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而不是不发生变更,A错误;B、食物中长期缺少蛋白质,会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下降,进而使血浆内进入组织液的水分多于回流的水分,引起组织水肿,B正确;C、中暑是由于体温调整失衡失衡引起,产热大于散热引起体温急剧上升,而体温调整与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有关,所以说中暑是由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紊乱造成的,C正确;D、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缺少能源物质糖类,导致血液中缺少葡萄糖,虽然通过胰高血糖素而不是胰岛素的调整作用使血糖保持平衡,但还是会对身体造成损害,D错误。故选BC。【点睛】18.如图甲所示,在神经纤维上安装两个完全相同的灵敏电表,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2两电极分别在d处膜的内外侧。在bd中点c赐予相宜刺激,相关的电位变更曲线如图乙、图丙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表1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更曲线B.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C.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⑤点D.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图甲a处于静息状态【答案】ABD【解析】【分析】1、静息电位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缘由: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内;2、动作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缘由: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3、兴奋部位与为兴奋部位之间因为电位差的存在,形成了局部电流。将兴奋向前传导,后方又复原为静息电位。【详解】A、由图可知,表1两电极分别在a、b处膜外,表1初始值为零电位,因此记录得到图丙所示的双向电位变更曲线,A正确;B、图乙②点时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动作电位与Na+的内流有关,①点处于静息电位,因此图乙②点时Na+的内流速率比①点时更大,B正确;C、由图可知,图乙曲线处于③点时,动作电位最大,此时图丙曲线正处于④点,C错误;D、图丙曲线处于④点时,兴奋传递到b处,还没有传递到a处,因此图甲a处正处于静息电位状态,D正确。故选ABD。19.下列有关试验与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建立血糖调整的模型就是构建动态的数学模型B.制作生态缸时,定时加入适量饵料,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换高倍镜视察D.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须要提前做预试验【答案】ABC【解析】【分析】1、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相识对象的特征;(2)概念模型通过分析大量的详细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聚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整等。(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探讨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详细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推断和预料。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孟德尔的杂交试验“高茎:矮茎=3: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示意图等。2、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试验的留意事项(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需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育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育液中的酵母菌匀称分布,削减误差。(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5)本试验不须要设置比照和重复,因为该试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比照,只要分组重复试验,获得平均值即可。3、预试验是在正式试验之前,用标准物质或只用少量样品进行试验,以便摸索出最佳的试验条件,为正式试验打下基础。预试验可以为进一步的试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试验而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奢侈。【详解】A、建立血糖调整的模型就是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A错误;B、生态缸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利用,能自给自足,所以制作生态缸时,不需定时加入适量的饵料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探究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变更时,若酵母菌数量过多则应适当稀释后再计数,C错误;D、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须要提前做预试验,为进一步的正式试验摸索条件,保证明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D正确。故选ABC。【点睛】20.为探究相宜环境下,固定容积的培育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更规律,探讨者进行了相关试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育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引起计数结果偏大B.生长旺盛期的培育液下层比上层酵母菌数量多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比照D.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大【答案】BD【解析】【分析】利用血细胞计数板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育液,待培育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育液,再进行计数。【详解】A、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滴于盖玻片边缘的多余的培育液要用滤纸吸掉,否则导致边角处残留较多,会引起计数结果偏大,A正确;B、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因此生长旺盛期的培育液上层比下层酵母菌数量多,B错误;C、涂布平板法计数可用接种等量无菌水组做比照,以便解除其他因素造成的影响,C正确;D、由于酵母菌会相互重叠,因此涂布平板法统计的酵母菌数目会比实际值略小,D错误。故选B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探究培育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更相关试验。三、非选择题:21.应激是指各种惊慌性刺激物(应激原)引起的个体非特异性反应。应激时人体代谢明显加快,如大面积烧伤病人每日能量需求是正常人的2.5倍。下图表示人体在应激时部分物质代谢变更调整过程,图中↑表示过程加强,↓表示过程减弱。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示应激反应的调整方式是____________。应激过程中,激素A的含量将会____________。激素B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整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之间沟通的信号分子是____________,这种分子必需经过____________的运输,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____________结合,才能发挥调整作用。(3)人体全身应激反应一般分为警觉期、反抗期和衰竭期三个阶段。警觉期是人体防卫机制的快速动员期,这一时期以途径④—⑤(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缘由是____________。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____________。(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觉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试依据图示过程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在应激状态下,____________。【答案】(1).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2).增加(3).拮抗作用(4).神经递质(5).组织液(6).特异受体(7).这一调整途径中有神经参加,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8).短(9).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削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机体受应激原刺激后,下丘脑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含量会上升,最终使蛋白质分解加快,脂肪转为糖的速率加快;同时脑干的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肾上腺髓质,进而引发机体的一系列反应,此过程中既有神经调整,也有体液调整。神经调整通过反射弧,反应快速、作用范围局限、作用时间短暂。【详解】(1)图示既有下丘脑和脑干参加的神经调整,也有多种激素参加的调整,应激反应的调整方式是神经调整和体液调整;应激过程中,激素A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作用结果为肝糖原分解加快,可推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为增加;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是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糖,激素B(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糖转化为非糖物质,激素B(胰岛素)与糖皮质激素在血糖调整中的关系是拮抗。(2)交感神经细胞与肾上腺髓质细胞(靶细胞)之间沟通的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这种分子必需经过组织液的运输,与肾上腺髓质细胞膜表面的特异受体结合,才能发挥调整作用。(3)警觉期以途径④—⑤神经调整(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为主,主要是因为与体液调整相比,这一调整途径中有神经参加,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速度快,警觉期使机体处于应战状态,但持续时间短。(4)大面积烧伤时,应激反应可持续数周,临床上会发觉病人出现创伤性糖尿病。据图分析,创伤性糖尿病产生的主要机理:在应激状态下,病人体内胰岛素分泌削减,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病人出现高血糖症状,形成糖尿。【点睛】本题结合题图考查神经调整与体液调整的关系,关键是考生能明确各种激素的作用,熟识体液调整和神经调整的联系与区分,进而结合题图作答。22.科学家发觉一生态系统遭到某外来物种入侵,随即开展了轻度、中度、重度入侵区的群落植物多样性调查,结果如图甲,同时对轻度入侵区的能量流淌进行了探讨,结果如图乙[注:图中数字为能量数值,单位是:J/(hm2·a)]。请回答:(1)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其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更较小。(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___________关系,由此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探讨发觉:黑麦草能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为了解其抑制机制,进行了如下试验:①用完全养分液培育黑麦草幼苗一段时间。②取—定量培育过黑麦草的养分液,加入用于培育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养分液中作为试验组,比照组加入等量的该入侵物种幼苗的完全养分液。③在相宜条件下培育—段时间,视察并比较两组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状况。由以上试验步骤可知,该试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探讨能量流淌时,可通过___________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减小(3).重度(4).竞争(5).可以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6).黑麦草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7).标记重捕(8).3%【解析】【分析】由图可知,随着入侵程度的增加,群落物种数削减。轻度和中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更较大,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更较小。【详解】(1)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由图可知,丰富度随入侵程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重度入侵区入侵物种占肯定优势,重度入侵区植物物种数变更较小。(2)该入侵物种能分泌化学物质抑制其它植物生长发育,同时能引起昆虫和动物拒食。入侵物种与本地植物之间构成竞争关系,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整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分析试验步骤可知,试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培育过黑麦草的养分液培育入侵物种幼苗,因变量为入侵物种幼苗的生长状况,说明试验的目的是探究黑麦草是否分泌某种物质抑制该入侵物种的生长。(4)田鼠活动实力较强,可通过标记重捕法调查初级消费者田鼠种群密度。某一养分级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由实力流淌示意图可知,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是(2.44×107-1.9×106)÷(1.05×109-3×108)×100%=3%。【点睛】本题创设“调查外来物种入侵”情境,答题关键在于运用群落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生态系统能量流淌和信息传递等学问,分析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并计算能量传递效率。23.下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______。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______(至少答2个)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______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2)过程①中,将______溶液注射给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别B淋巴细胞。试验小鼠若无胸腺,对试验结果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______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______。(4)过程④中,对杂交瘤细胞进行______和抗体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5)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育,从______中提取出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答案】(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能大量制备(2).放射性同位素或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3).导向(或答定向、定位)(4).β干扰素(5).有(6).聚乙二醇(或答灭活的病毒)(7).流淌性(8).克隆化培育(9).细胞培育液(或答培育液)【解析】【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育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育,即用培育基培育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育;最终从培育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得单克隆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4、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化学法(聚乙二醇)、生物法(灭活的病毒)。5、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6、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精确。【详解】(1)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在癌症治疗时,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或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导向作用,将药物带到癌细胞位置,将其在原位杀死,具有疗效高、副作用小的优点。(2)依据题干,如图是生产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故过程①中,应将β干扰素注入小鼠脾脏中分别B淋巴细胞;胸腺是T淋巴细胞集中、成熟的地方,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如干扰素,试验小鼠若无胸腺,则对试验结果有影响。(3)过程②中,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混合,加入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溶液促进细胞融合;此过程体现的细胞膜结构特点是具有肯定的流淌性。(4)过程④中,须要对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育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经多次筛选,就可获得能分泌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细胞。(5)若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育,杂交瘤细胞将抗β干扰素单克隆抗体分泌的培育液中,可从培育液中提取所需抗体。【点睛】本题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有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学问网络的实力以及获得信息、分析问题的实力。24.回答有关微生物培育的问题:(1)厨房中的厨余垃圾多为湿垃圾,湿垃圾处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用微生物对其进行降解。如图表示筛选高效降解淀粉菌种的过程。①配制培育基后需进行灭菌处理,常用的灭菌方法是______。培育基中加入的碳源是______。②据图,所用接种工具是______;菌落①与菌落②四周产生了透亮圈,产生透亮圈的缘由是______。(2)某公司研发的一种培育大肠杆菌的培育基配方为:蛋白胨10克、葡萄糖5克、蔗糖5克、KH2PO42克、显色剂(伊红美蓝)0.2g、琼脂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