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_第1页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_第2页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_第3页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_第4页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安全防护手册TOC\o"1-2"\h\u1848第一章:安全生产概述 3210481.1企业安全理念 3106911.2安全生产责任制 3326861.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35559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417391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3232.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4262442.3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 516248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 5146273.1防火防爆技术 588273.2防腐蚀技术 6306193.3安全设备设施 618477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772524.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7279664.2安全知识普及 7300974.3安全技能培训 7463第五章:预防与处理 8271675.1预防措施 8215065.1.1安全教育及培训 841145.1.2危险源识别与评估 820905.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37665.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 849985.1.5设备维护与检查 8196945.1.6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 8219165.2应急处理 8142225.2.1应急响应 835125.2.2现场救援 819035.2.3信息报告 954025.2.4现场保护 9279915.3调查与分析 9194135.3.1调查 9312095.3.2分析 9218755.3.3整改措施 926095.3.4处理 927602第六章: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 914266.1职业健康管理 94736.1.1职业危害识别 9246056.1.2职业危害预防 9319956.1.3职业健康检查 9114126.1.4职业病处理 9173096.1.5职业健康培训 1091376.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1040586.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10292816.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10126026.2.3企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 10284336.3环境污染治理 10320906.3.1污染防治措施 1057036.3.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 10283096.3.3环境监测与评估 10289546.3.4环境风险防范 11105406.3.5环保宣传教育 1123620第七章:设备管理与维护 1188357.1设备维护保养 1173927.1.1维护保养的意义 11172587.1.2维护保养的分类 11225557.1.3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 11259967.2设备检修与改造 11279957.2.1设备检修 11198347.2.2设备改造 12283277.3设备故障处理 1235677.3.1故障分类 1244457.3.2故障处理流程 12261667.3.3故障预防措施 12368第八章:物料储存与管理 12319738.1物料储存安全 1250638.2物料运输安全 1385218.3物料库存管理 1330844第九章:消防安全管理 13207789.1消防安全制度 13215019.2消防设施与器材 14281249.3火灾处理 147784第十章:职业危害防护 14889010.1职业危害因素识别 142523910.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52059510.3职业病诊断与治疗 15695第十一章:安全生产检查与监督 16112241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6572211.1.1检查内容 162971311.1.2检查方式 162212111.1.3检查组织 1685311.2安全生产监督 172800611.2.1监督主体 172217911.2.2监督内容 173041511.2.3监督方式 171947111.3安全生产整改 17376011.3.1整改措施 17527511.3.2整改过程 18681511.3.3整改效果 1832184第十二章: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与演练 183269112.1应急预案编制 18610812.2应急预案演练 182182812.3应急处置与救援 19第一章:安全生产概述1.1企业安全理念企业安全理念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价值观念和根本立场。在现代企业中,安全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将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企业应倡导全员安全意识,通过持续的安全教育培训,使每位员工都能深刻理解并积极践行安全生产的理念。企业还应树立“零”的目标,不断完善和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营造安全、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1.2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明确了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各岗位员工在安全生产中的职责和义务。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核心要求是“责任到人”,保证每个岗位都有明确的安全职责,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安全责任。企业应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包括主要负责人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以及员工的安全生产操作职责。通过明确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1.3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是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和指导,是企业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法律依据。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安全生产素质,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制度2.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发生,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而制定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企业各级领导和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2)安全生产培训制度:对企业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检查,发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4)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报告的程序、时限和处理办法,保证得到妥善处理。(5)安全生产投入制度: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所需的资金、技术和物质投入。(6)安全生产奖励与惩罚制度: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2.2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是企业内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专门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1)组织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2)组织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3)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觉和整改安全隐患;(4)组织调查和处理,总结教训,预防类似的发生;(5)负责安全生产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上报;(6)协助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应具备以下特点:(1)权威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在企业内部具有权威地位,能够有效地协调各部门的工作。(2)专业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成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3)协调性: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应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2.3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是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的评估和激励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1)安全生产考核:企业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管理组织、各部门及员工的安全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情况。(2)安全生产奖励: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部门或团队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以激发员工安全生产的积极性。(3)安全生产惩罚: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造成安全的员工或部门进行处罚,以警示他人,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应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公正、公开:考核与奖惩过程应公开透明,保证公平公正。(2)激励与约束相结合:既要注重激励,也要强化约束,使员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始终保持警惕。(3)动态调整: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考核与奖惩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章:安全技术措施3.1防火防爆技术防火防爆技术是保障工业生产安全和员工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以下是防火防爆技术的具体内容:(1)火源控制: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火源,包括明火、高温物体、电气设备等。对于易燃易爆场所,应采取严格的火源管理措施,如设置禁火区、配备灭火器材等。(2)防爆电气设备:在易燃易爆场所,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防爆电气设备,如防爆开关、防爆电机等,以降低火灾爆炸风险。(3)通风排气:加强易燃易爆场所的通风排气,降低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等危险物质的浓度,以减少火灾爆炸的发生。(4)火灾报警与自动灭火系统:安装火灾报警器和自动灭火系统,一旦发生火情,能够及时报警并启动灭火设备,降低火灾损失。(5)安全疏散与应急逃生:保证安全疏散通道的畅通,设置明显的安全疏散标志,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3.2防腐蚀技术防腐蚀技术是为了保护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免受腐蚀破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障生产安全。以下是防腐蚀技术的具体内容:(1)材料选择:根据腐蚀环境,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功能的材料,如不锈钢、钛合金等。(2)表面处理:对金属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如镀层、氧化、钝化等,以提高其耐腐蚀功能。(3)腐蚀抑制剂:在腐蚀介质中加入腐蚀抑制剂,降低腐蚀速度。(4)缓蚀剂:在腐蚀介质中加入缓蚀剂,减缓腐蚀过程。(5)防腐蚀涂层:在金属和非金属材料表面涂覆防腐蚀涂层,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以隔绝腐蚀介质。3.3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设备设施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安全设备设施的具体内容:(1)防护设施:包括防护栏杆、安全防护网、防护罩等,用于保护员工免受机械伤害。(2)安全警示标志:在危险区域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3)安全防护装置:如限位器、安全阀、压力表等,用于监测设备运行状态,防止发生。(4)应急救援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防毒面具等,用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5)监控系统:安装视频监控、报警系统等,实时监控生产现场,及时发觉并处理安全隐患。(6)环保设施:如废气处理设备、废水处理设备等,用于减少环境污染,保障生产过程的环境安全。第四章:安全教育与培训4.1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通过系统、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降低安全的发生概率。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培训周期等,保证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序开展。(1)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案例剖析等。(2)培训方式: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课堂教学、现场演示、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3)培训对象:企业全体员工,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4)培训周期: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保证员工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2安全知识普及安全知识普及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旨在让员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意识。(1)安全知识宣传:通过企业内部刊物、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渠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案例等。(2)安全知识培训:组织专业讲师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使员工掌握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3)安全知识竞赛:定期举办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员工学习安全知识的兴趣,提高安全意识。4.3安全技能培训安全技能培训是企业安全教育培训的核心,旨在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技能,降低安全的发生概率。(1)安全技能实操培训:组织员工进行安全技能实操培训,如灭火器使用、紧急疏散演练、急救技能等。(2)安全技能考核: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能力。(3)安全技能提升:针对不同岗位的员工,开展针对性的安全技能提升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操作水平。(4)培训效果评估:定期对安全技能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培训不足之处,优化培训方案。第五章:预防与处理5.1预防措施5.1.1安全教育及培训为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企业应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员工熟悉并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增强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5.1.2危险源识别与评估企业应开展危险源识别与评估工作,对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危险的环节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5.1.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5.1.4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对特种作业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加强对其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保证其具备相应的安全操作技能。5.1.5设备维护与检查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查,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发生。5.1.6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5.2应急处理5.2.1应急响应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迅速开展应急响应,控制蔓延。5.2.2现场救援组织现场救援队伍,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现场环境,防止扩大。5.2.3信息报告及时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情况,保证信息畅通,便于统一指挥和协调救援工作。5.2.4现场保护对现场进行保护,保证调查分析的准确性。5.3调查与分析5.3.1调查发生后,成立调查组,对原因、性质、责任等进行调查。5.3.2分析对调查所得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发生的根本原因,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5.3.3整改措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防止类似再次发生。5.3.4处理对责任单位和人员进行处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第六章:职业健康与环境保护6.1职业健康管理职业健康管理是企业对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的重要手段。以下是职业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6.1.1职业危害识别企业应通过调查、监测和评估等手段,识别员工在职业活动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和心理等因素。6.1.2职业危害预防企业应根据职业危害识别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人防护、职业健康检查等。6.1.3职业健康检查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检查,保证员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健康状况得到及时监测和评估。6.1.4职业病处理企业应建立职业病处理制度,对确诊的职业病患者进行妥善处理,包括治疗、康复、调岗等。6.1.5职业健康培训企业应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健康培训,提高员工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6.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以下是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6.2.1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环境保护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等。6.2.2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了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环境保护职责、环境保护措施、环境保护法律责任等内容。6.2.3企业环境保护法律责任企业应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履行环境保护职责,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6.3环境污染治理环境污染治理是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环节。以下是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内容:6.3.1污染防治措施企业应根据污染物种类和排放特点,采取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包括源头减排、末端治理、循环利用等。6.3.2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制度,保证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治理效果。6.3.3环境监测与评估企业应定期进行环境监测,评估污染治理效果,及时发觉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6.3.4环境风险防范企业应加强环境风险防范,制定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环境污染进行预警和应急处置。6.3.5环保宣传教育企业应积极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环保意识,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第七章:设备管理与维护7.1设备维护保养7.1.1维护保养的意义设备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设备的日常保养和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觉和排除故障隐患,降低设备故障率,提高生产效率。7.1.2维护保养的分类(1)日常保养:包括清洁、润滑、紧固等简单维护工作,通常由操作人员负责。(2)定期保养:根据设备类型和使用环境,制定保养计划,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3)特殊保养:针对设备运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养。7.1.3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1)清洁:清除设备表面的灰尘、油污等,保持设备清洁。(2)润滑:定期对设备运动部位加注润滑油,减少磨损。(3)紧固:检查设备连接部位,保证紧固可靠。(4)检查:定期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发觉故障隐患及时处理。7.2设备检修与改造7.2.1设备检修设备检修是对设备进行定期或临时性的维修,以恢复设备功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设备检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故障检修:针对设备出现的故障进行排查和修复。(2)定期检修:根据设备使用周期,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和维修。(3)预防性检修:通过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前进行维修。7.2.2设备改造设备改造是指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升级、功能扩展或结构优化,以提高设备功能、降低能耗、提高生产效率。设备改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技术升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对设备进行升级,提高设备功能。(2)功能扩展:增加设备的功能,满足生产需求。(3)结构优化:改进设备结构,提高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7.3设备故障处理7.3.1故障分类设备故障可分为以下几类:(1)硬件故障:设备内部元器件损坏或功能下降导致的故障。(2)软件故障:设备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错误导致的故障。(3)外部故障:设备外部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7.3.2故障处理流程(1)故障报告:设备操作人员发觉故障后,及时向上级报告。(2)故障排查: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排查,找出故障原因。(3)故障修复:针对故障原因,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4)故障分析:对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经验,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7.3.3故障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减少故障发生。(2)提高操作人员技能:培训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水平,避免误操作。(3)完善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操作和维护。第八章:物料储存与管理8.1物料储存安全物料储存安全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为保证物料储存安全,企业需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规划仓库布局,保证物料分类、分区存放,避免不同物料间的相互干扰。(2)加强仓库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仓库内消防、防盗等设施齐全。(3)定期检查仓库设施,保证货架、仓储设备等安全可靠。(4)对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料,采取特殊储存措施,保证安全。(5)做好物料标识,保证物料名称、规格、数量等信息清晰明了。8.2物料运输安全物料运输安全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以下措施有助于提高物料运输安全:(1)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和工具,保证物料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2)对运输车辆进行检查,保证车辆状况良好,符合运输要求。(3)加强运输过程中的监控,保证物料不受损失、盗窃等风险。(4)对特殊物料,如危险品、贵重物品等,采取特殊运输措施,保证安全。(5)做好物料运输记录,便于追踪和管理。8.3物料库存管理物料库存管理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重要手段。以下措施有助于优化物料库存管理:(1)建立健全物料库存管理制度,明确库存管理流程和责任。(2)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库存数据的实时更新和管理。(3)根据生产计划,合理设置库存预警线,保证库存物资充足且不积压。(4)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及时处理库存差异。(5)运用ABC分类法,对不同类别的物料采取不同的库存管理策略。(6)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实现库存共享,降低库存成本。(7)做好物料库存分析,为生产决策提供数据支持。第九章:消防安全管理9.1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是保障单位消防安全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防火安全教育:单位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2)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单位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领导和员工的消防安全职责。(3)建立消防安全组织:设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明确各级负责人,保证消防安全工作的落实。(4)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制定相应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处置。(5)开展消防安全检查:定期对单位的消防安全进行检查,发觉问题及时整改,保证消防设施、器材的完好。9.2消防设施与器材消防设施与器材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消防设施:包括自动喷水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单位应保证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维护。(2)消防器材:包括灭火器、消火栓、消防桶、消防斧、消防锨等,单位应定期检查消防器材的完好,保证其正常使用。(3)消防设施与器材的配置:根据单位的特点和需求,合理配置消防设施与器材,保证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投入使用。(4)消防设施与器材的维护管理:单位应建立消防设施与器材的维护管理制度,保证设施、器材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9.3火灾处理火灾处理是消防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火灾报警:一旦发生火灾,应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同时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2)现场处置:火灾发生时,现场负责人应迅速组织员工进行灭火和疏散,保证人员安全。(3)火灾调查:火灾发生后,单位应积极配合消防部门进行火灾原因调查,查明原因,吸取教训。(4)责任追究:对火灾中的责任人,依法进行追责,严肃处理。(5)火灾整改:针对火灾暴露出的问题,单位应进行整改,加强消防安全管理,防止类似的再次发生。第十章:职业危害防护10.1职业危害因素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识别职业危害因素是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第一步,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气、粉尘、烟雾等,如苯、汞、石棉等。(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高温、低温、振动、辐射等。(3)生物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等。(4)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强度、人际关系等。10.2职业危害防护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以下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应得到重视:(1)制定和完善职业危害防护制度:企业应制定针对不同职业危害因素的防护措施,保证劳动者在工作中得到有效保护。(2)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劳动者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增强自我防护意识。(3)改善作业环境:企业应定期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场所进行治理,保证劳动者在安全的环境中工作。(4)个体防护:为劳动者提供合适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尘口罩、耳塞等,并教育劳动者正确使用。(5)定期体检:对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觉和治疗职业病。(6)职业病诊断与治疗:建立职业病诊断和治疗体系,保证劳动者在患病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10.3职业病诊断与治疗职业病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以下为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的相关内容:(1)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职业史、作业环境等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职业病诊断。(2)治疗:针对不同职业病,采取药物治疗、康复治疗、手术治疗等手段。治疗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3)预防:加强职业危害防护措施,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机会,降低职业病发病率。(4)康复:对已患职业病的劳动者进行康复治疗,帮助他们尽快恢复健康,重返工作岗位。(5)监测:对已治愈的职业病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防止复发。第十一章:安全生产检查与监督11.1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是我国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立的一项重要制度。安全生产检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1.1检查内容安全生产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3)安全生产投入情况;(4)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5)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6)处理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7)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情况;(8)其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内容。11.1.2检查方式安全生产检查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定期检查;(2)不定期检查;(3)专项检查;(4)交叉检查;(5)群众举报检查。11.1.3检查组织安全生产检查由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实施,企业应积极配合检查工作。11.2安全生产监督安全生产监督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1.2.1监督主体安全生产监督主体主要包括:(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2)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3)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4)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管理部门。11.2.2监督内容安全生产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企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遵守情况;(2)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情况;(3)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情况;(4)企业安全生产投入情况;(5)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情况;(6)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情况;(7)企业处理和整改措施落实情况;(8)企业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情况。11.2.3监督方式安全生产监督可以采取以下方式:(1)现场检查;(2)听取企业汇报;(3)调阅有关资料;(4)群众举报;(5)媒体监督。11.3安全生产整改安全生产整改是企业针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