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1页
2025届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2页
2025届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3页
2025届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4页
2025届黑龙江省佳木斯第一中学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佳一中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29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进入21世纪以来,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在互联网的挤压下,学界和业界对传统媒体唱衰屡见不鲜。这些关于传统媒体衰落的讨论中,有关“报纸消亡”问题的争议,声音最大、持续时间最长。自菲利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开始,学界和业界对“报纸消亡”的辨说一直持续至今。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新闻学院菲利普·迈耶,他在2004年出版的《正在消失的报纸:如何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一书中,对美国“全球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数据进行了新闻业信任度方面的分析。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菲利普·迈耶得出结论,即在2015年大众对于新闻业的信任度会降至零点。由此,他预测——“在2043年第一季度晚些时候,日报就没有读者了”。一些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出发,认为报纸的发展已经接近后期。也有一些学者和业内人士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认为报纸终究会被互联网替代。在国内学者中,刘建明指出,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从这一形态上来讲,报纸演变成网络报纸之后,报纸本身就已经消失。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报纸消亡论”是一种夸大的预测,媒介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取代,而是不断提升。世界报业大亨鲁伯特·默多克谈到报业的命运时指出,网站和邮件定制都可以成为报业发展的新领域,报业将在21世纪达到一个新高峰。国内学者对“报纸消亡论”也表达了反对观点。杨保军从整个新闻传播业的历史出发,认为传播媒介的发展过程是不断扬弃、叠加发展的过程。有了新媒介之后,先前的媒介不一定就会消失。陈力丹也认为,没有任何大众传媒会因新兴媒体的出现而灭亡。他在谈及新媒介环境时指出,纸质媒介总体上会呈下降趋势,但是不会消亡。关于“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学者们的不同看法见仁见智,但对纸媒的忧虑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报纸消亡论”是一个历时性的命题,难以一概而论,尤其是在5G时代到来之后,万物互联,报纸行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既然网络带来的挑战不可避免,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报纸是印刷术的产物,历经了几百年的历史,而互联网作为科技的新发展,以其巨大的发展态势影响着各个领域。报业人士如何利用互联网,如何定义不同媒介形式的报纸,关乎着报纸的命运。因此报纸的未来走向,尚需拭目以待。(摘编自赵羽迎《融媒体时代“报纸消亡论”》)材料二:未来的市场将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因此,出版产业要从满足需求发展到挖掘需求、创造需求,从而做强做大。A出版社是第一批数字转型出版单位里唯一的一家地方科技社,该社手工艺图书在开卷监控的全国旅游图书市场中,10年都稳居第一。为满足读者的需求,该社在2012年建了手工艺门户网站,联合全国100多所高校备案注册中国手工艺网络大学。这个网络大学,是依托出版社现有千万手工图书读者、中国手工艺教室联盟、线上会员积累、线下加盟连锁渠道,致力用互联网的方式打破中国手工培训资源地域分布不均衡的局面,高效、便捷地向大众提供专业、特色、优质的手工艺在线精品课程。在这里,流行技法、新奇技巧及时上线,大咖名师提供在线答疑、实时互动,专业课程系统而丰富,多终端、低成本的线上服务可以随时随地开启手工学习模式。他们的价值就是探索出一个全产业链、一个生态模式、集成商模式,同时在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中,也探索出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就是出版创造的一个价值。“我们利用这个价值,把价值立体化地去利用,价值又引领出一个新的产业,把产业整个链条有效地拉长。”该社社长说,现在A出版社的手工艺图书从不用约稿,全国所有的版权商都主动找他们,国内的一些名师,包括一些传统手工艺人也都找他们,一定程度上,A出版社成了手工的代名词。“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做产业的价值,最终还是反哺出版。这也是我们做产业最终的目的。”未来的出版产业,必须立足于未来,才能做好现在,只有主动求变,才能赢得未来。今天,一家出版企业如果想在整个产业的变革中具有成长性,并不是看你能与谁竞争,而是看你能与谁共生。正如中国出版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所讲:“中国出版行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地应对所遇到的问题,保持信心、增加活力;运用信息技术,认真总结经验,明确出版态势和发展方向。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把出版工作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自觉地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把出版工作做好。”(摘编自王坤宁《智媒时代来了,传统出版人该怎么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开始被新兴的媒体超越,失去了主流地位。B.菲利普·迈耶根据调查得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做出报纸会消亡的预测。C.材料二中A出版社从满足读者需求出发,挖掘需求,创造需求,拉长产业链条,在产业变革中得到成长。D.材料一从理论上对“报纸消亡论”进行了分析,材料二则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反对观点的例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基本围绕着“纸质印刷版报纸是否会消亡”和“报纸内容转向互联网之后,还能否称为报纸”展开。B.报纸上的新闻转向网络之后,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这是我国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C.网络尤其5G时代的到来给报纸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也给报纸行业的创新融合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契机,人们应该积极应对。D.要想把未来的出版产业做好,做好现在,立足未来,主动求变,积极与信息技术融合共生,应成为我国出版行业的基本共识。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报纸消亡论”观点的一项是()A.挪威人对报纸的生命周期进行数据建模分析指出现在的报纸正处于成熟期的后期和衰落期的早期。B.美国人认为报纸印刷成本、销售成本相对互联网新闻过于高昂,在互联网环境中必将走向衰亡。C.人类24小时接入互联网后,纸张会失去信息载体的意义,报纸也将会失去信息终端的作用。D.若对报纸的发展过度乐观,轻视新兴媒体的冲击,也会使报纸陷入自我狂欢,反而可能加快生存危机的到来。4.请依据材料内容,对下面案例的意义进行简要点评。案例:某报纸将采访力量全部迁入新闻网站与客户端。原先的新闻专业采编部门,全部改为政情、财经、天下、区情等8个频道,原部门主任改为频道总监。只保留要闻、新闻和专刊编辑部,负责报纸编辑。体制整体转换后,记者稿量增加,新闻时效更快,报道内容更全。报纸因稿量增多,可以优中选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答案】1.C2.B3.D4.①这是融媒体时代寻求纸媒与新媒介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的有益尝试。②这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的结果。③这样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为老百姓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开头只是说“以网络为主的新兴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已经超越传统媒体成为主流”,不等于“报纸等传统媒体缺乏传播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B.“根据调查得来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表”错误,结合材料一第二段看,应是“通过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根据图表中显示的受众信心分布和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做出预测,选项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混乱了“图表”“调查”“变化趋势”之间的条件关系和发生顺序。D.“材料二则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反对观点的例证”错误,材料二是从实践上提供了一个出版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的实例,不是反对“报纸消亡论”的实例,是面对现状解决问题的范例,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B.“这是我国学者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材料一第三段,“网络报纸已经不能称作报纸,而是网络新闻库”,这是从商业模式和信息载体的层面进行分析。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并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A.从大众媒介更替的角度论证“报纸消亡论”。B.从商业模式的层面论证“报纸消亡论”。C.从信息载体的层面论证“报纸消亡论”。D.是从反面强调报纸应该与新兴媒体融合,而不是支持“报纸消亡论”。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提出个人见解能力。案例是某报纸寻求纸媒和新媒介融合有益尝试。题目要求依据材料内容点评,我们要从材料中找到纸媒和新媒介融合的相关论述,结合案例分析即可。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学界和业界应该主动采取有力的措施,寻求纸媒与新媒介的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可见,案例中“某报纸将采访力量全部迁入新闻网站与客户端”就是寻求纸媒与新媒介融合,积极应对纸媒危机的有益尝试。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未来的市场将是消费者主导,消费者偏好将为产业发展提供导向,因此,出版产业要从满足需求发展到挖掘需求、创造需求,从而做强做大”,可见,“新闻专业采编部门,全部改为政情、财经、天下、区情等8个频道”等,是以消费者为主导。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出版业的融合发展,把出版工作融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中,自觉地和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乃至老百姓的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提供精准的信息服务,把出版工作做好”,体现在案例中,“体制整体转换后,记者稿量增加,新闻时效更快,报道内容更全”“报纸因稿量增多,可以优中选优,质量也有明显提升”中,这样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天早晨,伊里亚·伊里奇·奥勃洛摩夫躺在寓所的床上,他的寓所是在一座人口多得像整整一座县城一样的大房子里。躺卧这一件事,对于伊里亚·伊里奇来说,既不像对于害病或者渴睡的人那样,是一种必要;也不像对于疲乏的人那样,是一件偶然的事情;也不像对于懒汉那样,是一种享乐,而是一种常态。待在家里的时候——他差不多老待在家里——他总是躺着,而且经常躺在我们此刻看到他的这间屋子里,这间屋子,他既当作卧室,又当作书斋和客厅。此外他还有三间屋子,可是,除了早晨佣人打扫书斋的时候——也并不是天天打扫——他轻易不向那里看一眼。伊里亚·伊里奇今天一反常例,醒得很早,八点钟光景就醒了。他在担心一件事情。脸色一会儿现出恐怖,一会儿又是忧愁和懊恼,他分明受着内心斗争的折磨,六神无主,不知所措。事情是这样,奥勃洛摩夫在前一天收到了他的村长由乡下寄来的一封令人不愉快的信。谁都知道,村长会报告些什么不愉快的消息:收成不好、欠款、收入减少,等等。虽然村长去年和前年也来过同样的信,但是最近的这一封对他产生的影响,还是像出人意外的坏消息那样强烈。这可不是开玩笑!得赶快采取什么措施才好。应该说一句公道话,伊里亚·伊里奇对自己的事务的确也很操心。几年以前,他收到了村长第一封令人不愉快的信,便开始在心里拟订整顿领地的种种改革计划。按照这个计划准备采取各种新的、经济的、送交法办的和其他的措施。可是计划还远远不曾想安,村长却每年写不愉快的信来催促他付诸实行,这就破坏了他的平静。奥勃洛摩夫也明白,必须采取断然的措施,才能完成那项计划。他刚睡醒就打算起床,洗脸,喝了早茶,好好地想一想,把全部事情考虑一番,记下来,随后一并处理。他足足躺了有半个钟头,为这个打算而苦恼,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常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就这么办了。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可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钟敲着九点半。伊里亚·伊里奇猛吃一惊。“我究竟是怎么了?”他烦恼地大声说,“真不害臊,是办事情的时候了!假使再把自己放任下去,那我就……”“查哈尔!”他大声叫。从那间与伊里亚·伊里奇的书斋只隔一条狭窄的过道的屋子里,先传来像一条锁住的狗的咆哮声,紧接着是双脚跳下地来的响声。这是查哈尔在跳下炉炕,他通常是坐在上面打瞌睡来打发日子的。专心一意在沉思的伊里亚·伊里奇,半天没有注意到查哈尔。查哈尔不声不响地一直站在他的面前。他终于咳嗽了一声。“什么事?”伊里亚·伊里奇问。“不是您叫我来的吗?”“我叫你的?为了什么事情叫你的?——我记不起来了!”他一边回答,一边伸着懒腰,“先回去吧,让我想想看。”查哈尔走了出去,奥勃洛摩夫又陷入沉思中。之后,钟敲了一下。“什么?”伊里亚·伊里奇差不多吃惊地说,“快十一点了,我还没有起床洗脸!查哈尔,查哈尔!”“唉,我的老天爷!哼!”从前室里传过来这样的话,随后又是那个双脚跳下地的熟悉的声音。“给我预备洗脸水了吗?”奥勃洛摩夫问。“早预备好了,”查哈尔回答,“干吗您不起床呢?“干吗不告诉我预备好了呢?要不,我早起来了。去吧,我马上就来。我得办事情,我要写信。查哈尔走出去了,可是一会儿又带着本涂满字迹的、油腻的簿子和一些纸条进来了。“您要写信,请您顺便把这些账对一对,必须把钱付给人家了。”查哈尔走了出去,奥勃洛摩夫开始思索起来。可是他拿不定主意应该思索什么:村长的信呢,还是查对账目?他对一大堆日常操心的事情感到慌张不安,尽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时发出一些断断续续的感叹:“唉,老天爷!生活不让人安静,总是折磨人!”他始终没有想出原因来,他的舌头和嘴唇没有把话说清楚,忽然不动了,但是嘴巴依旧半张着。听到的不是说话声,而是又一声叹息,随后传来了一个安眠的人的平匀的鼾声。伊里亚·伊里奇清楚地梦见自己家里的生活。他在家里刚一睡醒,侍仆查哈尔早已站在他的床边。查哈尔给他穿袜子,穿鞋子,已经十四岁的他还只知道在那里躺着,一会儿把这条腿伸给他,一会儿把那条腿伸给他,稍微觉得不称心,他就一脚踢到查哈尔的鼻子上。假使查哈尔不服气,打算去禀告,那他就得再挨老人们几拳。随后查哈尔给他梳头,穿外衣,小心地使他的手臂伸进衣袖里去,免得过分惊动他,还提醒他起床之后应当办的这件那件事情——洗脸,等等。伊里亚·伊里奇想要任何东西,只消眨一眨眼睛,三四个佣人就赶去实现他的愿望:他掉下了一件东西,想要一件需用的东西而得不到,或者要去拿什么,为了什么事情要跑一趟……他这样一个好动的孩子,有时候倒很想亲自去做这些事情,但是这时候父亲和母亲以及三位叔伯母就用五种声调喊道:“做什么?到哪里去?嗨,瓦斯卡!万尼卡!查哈尔!你们在看什么,蠢材?我要给你们颜色看了……”因此伊里亚·伊里奇从没有亲自干过任何事情,后来,他觉得这样倒舒服得多,于是也学会了叫喊:“嗨,瓦斯卡!万尼卡!给我拿这个来,那个交给你!我不要那个,要这个!跑去给我拿来!”一过下午四点钟,查哈尔就小心地、不声不响地走进书斋去。“伊里亚·伊里奇!喂,伊里亚·伊里奇!”他站在奥勃洛摩夫的枕头边轻轻地说。还在打鼾。“咦,还睡着呢!”查哈尔说,“像个石匠似的!伊里亚·伊里奇!”查哈尔轻轻地碰了碰奥勃洛摩夫的袖子。“起来吧,四点半了。”伊里亚·伊里奇仅仅轻轻哼了几声,可没有醒。(节选自俄国冈察洛夫《奥勃洛摩夫》)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奥勃洛摩夫怠惰成性,没法集中思想考虑任何实际问题,终日躺在床上,用了一天的工夫都没有想好如何给村长回信。B.查哈尔是勤劳能干的农奴,他唯主人奥勃洛摩夫之命是从,在各方面把主人照顾得无微不至,与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C.在主人公的梦里,小时候的奥勃洛摩夫也曾经喜欢亲自动手干活,但在农奴三番五次的阻止下逐渐习惯懒惰。D.文中的“拖鞋”是重要意象,微妙地展现了奥勃洛摩夫对起床既想又不想的复杂心理,象征了主人公的懒惰、拖延。6.下列与文本、鲁迅《阿Q正传》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奥勃洛摩夫出身于沙皇俄国农奴主,阿Q出身于封建中国破产农民,两个人的性格形成与各自的出身息息相关。B.奥勃洛摩夫卧床沉睡,甘心无为,阿Q面对挫折以精神胜利法求得心理平衡,两人都具有惰性麻木等性格特点。C.奥勃洛摩夫和阿Q都是时代的产物,体现了各自国家的国民劣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遍的人性弱点。D.本文和《阿Q正传》都出现了“做梦”这一情节,两篇文章都试图用这样的情节使读者明白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7.文章叙述奥勃洛摩夫上午起床的打算时主要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有何好处?8.奥勃洛摩夫是文学史上著名的“多余人”形象。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主要采用哪些艺术手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答案】5.D6.D7.(1)顺叙。(2)好处:①按时间顺序写了奥勃洛摩夫一上午的生活;②充分体现了奥勃洛摩夫的拖延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的批判;③让读者印象更加深刻。8.①夸张式的漫画勾勒;②对比;③延宕效果(反复的手法);④冷静客观的描写。【解析】【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用了一天的工夫都没有想好如何给村长回信”错误,应是“用了几年的工夫都没有想好如何给村长回信”;B.“勤劳能干”错误,从“也并不是天天打扫”“他通常是坐在上面打瞌睡来打发日子的”等语句可以看出;C.“在农奴三番五次的阻止下”错误,应是在父母、三位叔伯母的阻止下。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D.本文中的“做梦”这一情节试图让读者明白主人公性格形成的原因,《阿Q正传》中的“做梦”情节是阿Q想革命而未觉悟的反映。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叙述手法和作用的能力。奥勃洛摩夫上午起床的打算集中在第3段到“他始终没有想出原因来,他的舌头和嘴唇没有把话说清楚,忽然不动了,但是嘴巴依旧半张着”,文章先写早晨8点钟奥勃洛摩夫就睡醒了,接着写他因为村长的一封信打算起床、洗脸、喝茶,想想那件事,处理一下,然后到了九点半,后来他又睡着了。可见,这部分是顺叙的叙述方式。先睡醒,再准备起床、洗脸、喝茶、处理事情,接着躺了半个小时,到九点半还在思考,快到十一点时还没有行动,后来又睡着了。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主人公一上午躺在床上,只是打算,自始至终没有行动的故事,既让读者对主人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很好地塑造了“擅长拖延”的主人公形象,表明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批判观点。【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夸张式的漫画勾勒:“待在家里的时候——他差不多老待在家里——他总是躺着,而且经常躺在我们此刻看到他的这间屋子里”夸张地描写他躺着的时间之长;“伊里亚·伊里奇今天一反常例,醒得很早,八点钟光景就醒了。他在担心一件事情。脸色一会儿现出恐怖,一会儿又是忧愁和懊恼”描写他醒的时间之早,神态变换之丰富,都是漫画式塑造人物的夸张勾勒。文章在写主人公生活时,写他一整天不起床,几年不回信,这也是夸张式的漫画勾勒对比:主人公想起床处理事情,但是现实是他一再拖延,最终睡了过去;过去,“查哈尔给他穿袜子,穿鞋子,已经十四岁的他还只知道在那里躺着,一会儿把这条腿伸给他,一会儿把那条腿伸给他,稍微觉得不称心,他就一脚踢到查哈尔的鼻子上”“他这样一个好动的孩子,有时候倒很想亲自去做这些事情”,现在他只会躺着,任何事都吩咐别人,形成对比;主人的懒惰与仆人的勤快也形成了对比。本文在对比中塑造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延宕效果:“后来觉得喝了茶再干也还不迟,可以照常在床上喝茶,况且躺着思索也并不碍事”“他坐起身子,差一点就要下床;他向拖鞋望了几眼,甚至从床上伸下一只脚去,可是立刻又把脚缩了回来”“‘我究竟是怎么了?’他烦恼地大声说,‘不害臊,是办事情的时候了!假使再把自己放任下去,那我就真……’”“‘什么?’伊里亚·伊里奇差不多吃惊地说,‘快十一点了,我还没有起床洗脸!查哈尔,查哈尔!’”等句子反复叙述奥勃洛摩夫一会想要处理事情,一会又拖延懈怠躺会床上的情景,更好地凸显了人物拖延的性格特征。冷静客观的描写:作者以第三人称的全知全能视角叙述故事,冷静客观地描摹人物形象,不带有主观感情色彩,又表达了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看法。二、古代诗文阅读(49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王安石《读<孟尝君传>》)文本二:齐王封田婴于薛,号曰靖郭君,得专齐之权。靖郭君欲城薛,客曰:“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乃不果城。靖郭君有子四十余人,其妾之子曰文,通傥饶智略。靖郭君使文主家待宾客,宾客争誉其美,皆请以文为嗣。靖郭君卒,文嗣为薛公,号曰孟尝君。孟尝君招致诸侯游士及有罪亡人,皆舍业厚遇之,存救其亲戚,食客常数千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由是孟尝君之名重天下。臣光曰:君子之养士,以为民也。夫贤者,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今孟尝君之养士也,不恤智愚,不择臧否,盗其君之禄,以立私党,张虚誉,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孟尝君聘于楚,楚王遗之象床。登徒直送之,不欲行,谓孟尝君门人公孙戌曰象床之直千金苟伤之毫发则卖妻子不足偿也。足下能使仆无行者,有先人之宝剑,愿献之。”戌许诺,入见孟尝君曰:“小国所以皆致相印于君者,以君能振达贫穷,存亡继绝,故莫不悦君之义,慕君之廉也。今始至楚而受象床,则未至之国将何以待君哉!”孟尝君曰:“善。”遂不受。戌趋去,未至中闺,孟尝君召而反之,曰:“子何足之高志之扬也?”戌以实对。孟尝君乃书门版曰:“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臣光曰:孟尝君可谓能用谏矣。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诗》云:“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孟尝君有焉。(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有删改)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要断句处的字母写在答题卡上。谓孟尝君门人A公孙戌曰B象床之直C千金D苟伤之E毫发F则卖妻子G不足偿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王封田婴于薛”的“封”,指君王以土地、爵位或名号赐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又欲肆其西封”的“封”意义不同。B.“所以”指原因,与《鸿门宴》“所以遣将守关者”中“所以”含义相同。C.“趋”,礼貌性的小步快走,常用作子对父、臣对君时,表示恭敬。D.“虽”,指即使,与《论语》“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中的“虽”含义相同。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认为,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不然就应该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B.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在四十几个兄弟中脱颖而出,被父亲委以重任,获得了宾客们的赞誉。C.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接受了楚王的象床之礼,准备护送回国时,听从进谏,最终谢绝了象床。D.公孙戌劝谏成功后,孟尝君因其神态生疑,得知真相后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上以侮其君,下以蠹其民,是奸人之雄也,乌足尚哉!(2)苟其言之善也,虽怀诈谖之心,犹将用之,况尽忠无私以事其上乎!13.靖郭君欲城薛时,客是如何成功地劝他放弃打算的?【答案】9.BDF10.D11.C12.(1)(孟尝君)对上欺侮君王,对下私侵民财,这真是个大奸贼,有什么值得推崇歌颂的!(2)如果提的意见对,即使有欺诈之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竭尽忠诚、毫无私心来侍奉君王的言论呢!13.①比喻论证或者打比方,把靖郭君比作能力巨大的大鱼,齐国比作水,论证拥有齐国权力才是最重要的。②从反面假设论证,假设失去掌管齐国的权力,即使把薛城墙修得再高也保不住自己。【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曰”是断句标志,其后B处断开;“象床之直千金”是主谓结构,“苟”表假设,用于句首,D处断开;“苟伤之毫发”与“则卖妻子不足偿也”构成假设关系复句,中间F处断开。故选BDF。【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A.正确。指君王以土地、爵位或名号赐人;疆界。句意:齐王把薛城封给田婴。/又想扩大西边疆界。B.正确。句意:各个小国家都延请您担任国相的原因。/派遣将领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C.正确。句意: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D.错误。即使;/虽然。句意:即使有欺诈之心。/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司马光认为”错,原文“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出自王安石的《读〈孟尝君传〉》可见,应该是王安石这样认为的。B.“田文性格洒脱,富裕多金,才智出众”错,原文是“其妾之子曰文,通傥侥智略”,可见,田文是风流通达,富有智谋,而不是富裕多金。D.“孟尝君……宣称厌恶这样有利益私心而进谏的人”错,原文是“有能扬文之名,止文之过,私得宝于外者,疾入谏”,可见,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蠹”,侵害、损害;“是奸人之雄也”,判断句;“乌”,哪里、怎么;“尚”,推崇歌颂。(2)“苟”,如果;“虽”,即使;“诈谖”,欺诈;“事”,侍奉。【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手法的能力。①根据“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可知,运用比喻论证,把靖郭君比作能力巨大的大鱼,齐国比作水,论证拥有齐国权力才是最重要的。②根据“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可知,从反面假设论证,假设失去掌管齐国的权力,即使把薛城墙修得再高也保不住自己。参考译文:文本一:世人都称赞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能说是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制服秦国君临天下,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文本二:齐王把薛城封给田婴,号称靖郭君,齐国的大权全部落到田婴手中。靖郭君想在薛建城,一个幕客对他劝阻说:“您没有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它,鱼钩也牵不住它,然而它一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城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靖郭君于是放弃了扩建计划。靖郭君有四十个儿子,其中一个小老婆生的儿子叫田文。田文风流通达、富有智谋。靖郭君便让田文主持家政,接待宾客,宾客都在靖郭君面前争相称赞田文,建议让他做继承人。靖郭君死后,田文果然接班做了薛公,号为孟尝君。他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为他们添置家产,给以丰厚待遇,还救济他们的亲属。这样,孟尝君门下收养的食客常达几千人,都各自认为孟尝君亲近自己,因此孟尝君的美名传遍天下。臣司马光曰:贤德的君子收养士人,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士人中贤良的人,用到大处可以有利于天下,用到小处可以有利于一国。如今孟尝君养士,不分才智愚笨,不论好坏,盗用国君用作俸禄的钱财,来营结自己的党羽,夸大虚美名誉,对上欺侮君王,对下私侵民财,这真是个大奸贼,有什么值得推崇歌颂的!孟尝君代表齐国前往楚国访问,楚王送他一张象牙床。孟尝君令登徒直先护送象牙床回国。登徒直却不愿意去,他对孟尝君门下人公孙戌说:“象牙床价值千金,如果有一丝一毫的损伤,我就是卖了妻子儿女也赔不起啊。你要是能让我躲过这趟差使,我有一把祖传的宝剑,愿意送给你。”公孙戌答应了。公孙戌见到孟尝君说:“各个小国家之所以都延请您担任国相,是因为您能扶助弱小贫穷,使灭亡的国家复存,使后嗣断绝者延续,大家十分钦佩您的仁义,仰慕您的廉洁。现在您刚到楚国就接受了象牙床的厚礼,那些还没去的国家又拿什么来接待您呢!”孟尝君听罢回答说:“你说得有理。”于是决定谢绝楚国的象牙床厚礼。公孙戌告辞快步离开,还没出小官门,孟尝君就把他叫了回来,问道:“你为什么那么趾高气昂、神采飞扬呢?”公孙戌只得把赚了宝剑的事如实报告。孟尝君于是令人在门上贴出布告,写道:“无论何人,只要能弘扬我田文的名声,劝止我田文的过失,即使他私下接受了别人的馈赠,也没关系,请赶快来提出意见!”臣司马光曰:孟尝君可以算是能虚心接受意见的人了。如果提的意见对,即使有欺诈之心,他也予以采纳,更何况那些竭尽忠诚、毫无私心来侍奉君王的言论呢!《诗经》写道:“采集蔓菁,采集土瓜,根好根坏不要管它。”孟尝君是做到了这种兼容并包的雅度。(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苦雨王安石灵场①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②久已空。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注】①灵场:祭祀仙灵神鬼的坛场。②京囷(qūn):储粮圆仓。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总领全诗,其中“雨”字点明了写作对象,“苦”字透露了作者的感情。B.第二句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C.颔联写景,以风吹云乱、水冲堤岸写下雨之况,同时引出了沟洫多废的内容。D.诗中的“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15.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态。【答案】14.B15.①久雨成灾,沟渠崩坏,洪水汹涌,百姓吃穿无着,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此时他们拿不出一点办法,却还奔走灵场去祈求天晴。这不由激起王安石满腔愤慨,促使他提笔写下这首诗,对这伙人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同时倾诉自己郁积已久的变革愿望。

②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这表现了诗人对百姓艰难生活的关切。

③虽然希望百姓获得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这表现了他的内疚。【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能力。B.错在“借道路不通表现雨之大”“点明了首句中‘奔走尚无功’的具体原因”。第二句指出到灵场去祷告的队伍络绎不绝,车来马往,道路为之阻塞,但是没有用,雨照样下个不停。诗人在这里是借道路不通嘲讽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直等到自然灾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急急忙忙乞求于神灵,可笑至极,自然是“无功”而返。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情感的能力。“灵场奔走尚无功,去马来车道不通”,官僚豪富们冒着大雨坐车骑马,来来往往到灵场祈求天晴,以至灵场附近的道路都阻塞不通。他们如此忙碌,如此虔敬,该会感动老天爷了吧?但却是:“风助乱云阴更密,水争高岸气尤雄”,阴云更浓,水势更猛,这些描写把祈求天晴、死抱“天命观”的虔信者的愚蠢暴露无遗!北宋的大地主大官僚们平时只顾榨取民财,根本不管水利,更不顾国家人民的贫困,直等到自然灾害威胁到他们的利益时,才急急忙忙乞求于神灵,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天命”上;而事实却往往给他们以响亮的耳光。王安石在这里把批判的笔锋直指大地主大官僚和他们所遵奉的“天命论”,锋芒毕露,击中要害!王安石满腔愤慨,促使他提笔写下这首诗,对这伙人进行了尖锐的嘲讽,同时倾诉自己郁积已久的变革愿望。“平时沟洫今多废,下户京囷久已空”,写出在久雨成灾的情况下,不兴修水利,不储备粮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诗人知道贫穷百姓的粮仓久已成空,一个“久”字,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焦急,写出了诗人对国家、对民众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也勾起了他希望变革的思想。“肉食自嗟何所报,古人忧国愿年丰”,“古人”一词指的是古代忧国的圣贤之人,但其实也是指作者自己。作者希望百姓获得好的收成,但久雨伤农,“何所报”,诗人作为官员无能为力,“自嗟”,表现了他的内疚。他的变革抱负一直不能实现,他因此发出嗟叹,惭愧自己对国家和民众没做出什么贡献,把自己急于变革的抱负又一次借题倾诉出来。(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6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设问和借景抒情手法,自现境况,表达了“迁谪意”。(3)在《登泰山记》中,姚鼐描写日观以西的山峰时所写的“____________”一句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的“对此欲倒东南倾”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4)杜甫的《登高》对仗工整,不仅每联对仗,还有句内对仗,有句内对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5)在《劝学》中,荀子认为正如刀剑等金属器物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一样,人们如果“____________,”也能达到“____________”的境界。(6)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陪伴将士出生入死,在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写到“马”的句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以吾一日长乎尔②.毋吾以也③.其间旦暮闻何物④.杜鹃啼血猿哀鸣⑤.而皆若偻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⑦.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⑧.(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⑨.铁马秋风大散关⑩.金戈铁马(春风得意马蹄疾/浅草才能没马蹄/不教胡马度阴山/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鹃、猿、哀、偻、啸、知。(四)课内知识考查(本题共5小题,10分)17.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我欲因之梦吴越(依据)②栗深林兮惊层巅(使深林战栗)③用心一也(因为)④吾师道也(老师)⑤倚歌而和之(倚靠)⑥正襟危坐而问客曰(端坐)⑦盈虚者如彼(满)⑧采之欲遗谁(赠送)⑨明烛天南(照)⑩洵美且异(实在)A.①②④⑦ B.①⑥⑧⑩ C.①④⑥⑩ D.③⑤⑥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①句意: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②句意:使深林战栗,使高耸而重叠的山峰震惊。③句意:因为心思专一啊。④“师”,动词,学习。句意:我(是向他)学习道理。⑤“倚”,随着,和着。句意:随着歌声用洞箫伴奏。⑥句意:整理衣襟,端正坐着问客人道。⑦句意: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⑧句意:采了花要送给谁呢?⑨句意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⑩句意:真是美好新异。①②③⑥⑦⑧⑨⑩是解释正确的,④⑤是解释错的。故选B。18.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晚)

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比喻陷害)B.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C.河海不择细流(择,通“释”,舍弃)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连词,如果没有)D.汝可以模拟得之(模拟:想象,揣摩。)

却宾客以业诸侯(业:名词的意动用法,以成就诸侯为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做成。/随后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B.句意: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取道芷阳,从小路走。C.句意:江河湖海不舍弃小的水流。/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位。D.“业”,使动用法,使……成就功业;句意:你可以想象的到。/拒绝宾客使之帮助诸侯成就功业。故选D。19.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何以解忧,唯有杜康②蚓无爪牙之利③青,取之于蓝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不拘于时⑦耻学于师⑧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⑨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⑩崖限当道者A.①⑧/②⑤/③⑥/④⑦/⑨⑩ B.①⑩/②③/⑤⑥/⑦⑨/④⑧C.①⑤/②⑩/③⑦/④⑧/⑥⑨ D.①⑧/②⑥/③⑨/④⑤/⑦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①宾语前置句。“何”作“以”,正确语序是“以何解忧”。句意: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②定语后置句,“利”作“爪牙”的定语,正确语序是“利爪牙”,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句意: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③状语后置句,“于蓝”作“取”的状语,正确语序是“于蓝取之”。句意:靛青是从蓼蓝草里提炼出来的,却比蓼蓝草还要青。④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⑤宾语前置句,“句读”和“惑”分别作“知”和“解”的宾语,正确语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不能解决疑惑。⑥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不受时俗的拘束。⑦状语后置句,“于师”作“学”的状语,正确语序是“耻于师学”。句意: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⑧判断句,“也”表判断。句意: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⑨被动句,“于”表被动。句意: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⑩定语后置句,“当道”作“崖限”的定语后置了。句意: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①⑤宾语前置/②⑩定语后置/③⑦状语后置/④⑧判断句/⑥⑨被动句故选C。20.对下列各句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情昂扬的文章)②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不一定超过弟子)③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瀛洲音讯难通)④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像银瓶突然破裂,水浆迸射一样;像铁骑突然冲出,刀枪齐鸣一般)⑤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自己的地位低者就感到十分羞愧;自己的官威大就觉得是近乎谄媚)⑥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漂去,越过那茫茫的江面)⑦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主办国)A.②③⑤⑥ B.①③⑤⑦ C.①②④⑥ D.②③④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写出激情昂扬的文章”错误,“激扬”指激浊扬清。应该是: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③“瀛洲音讯难通”错误,“信难求”:实在难以寻求。⑤“自己的地位低者”“自己的官威大”错误。应该是:(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⑦“主办国”错误。“东道主”东方道路上主人。应该是:如果放弃攻打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故选B。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谏逐客书》是当时秦国的丞相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章。“书”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分析事理的一种文章。B.农历每月初一称朔,农历每月三十称晦,如《登泰山记》中“戊申晦”的“晦”。C.《鸿门宴》中“亚父南向坐”,即面朝南而坐,比“北向坐”的沛公位置尊贵。D.在唐代,官服的颜色因官阶的高低而不同,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紫色。由“江州司马青衫湿”可以看出白居易当时的官阶较低。【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丞相李斯”错误,李斯当时不是丞相,而是客卿。B.“农历每月三十称晦”错误,“晦”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大月三十,小月二十九)。D.“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或紫色”错误,官阶低的一般是青色。故选C。三、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诗歌是涉及情感的文学体裁。如果诗歌要打动别人,我们必须把它提升到更高更广泛的一个层次。诗歌来源于生活,但它又应该高于生活。难道艺术不应像雪莱所说的“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吗?一个好诗人不仅仅要有一颗对语言艺术敏感的心,更要有一颗宇宙心。历史上的老子、庄子、陶渊明等等,都算是有宇宙心的作家、诗人、哲学家。他们的宇宙心,体现在他们A的大爱,他们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上。现在有多少诗歌体现了作者的人文、哲学思想?有多少诗歌在探讨人类意识与现代社会、自然环境、浩瀚宇宙的冲突?有多少诗歌在寻求、分析真善美或者灵与肉的关系?诗人应该有些高傲;不过,诗人的高傲应该体现在做人的骨气、对自己作品的严格要求上,而不应该体现于拥有人气和对自己作品的满足上。偶然的媚俗并不少见,这在西方也有。其实也不仅仅是诗坛,整个学术界也普遍存在着这个问题。有的具有独立见解有思想深度的人被挤到边缘,那些B、投机取巧的人反而高高凌驾他们之上。但如果让它在诗坛成为一种主流而大行其道,甚至连诗人本身对此也变得C、习以为常,那就令人担忧了。普通民众媚俗,可以原谅;但诗人媚俗,是绝对不可以被原谅的。中国新诗的鼻祖胡适先生曾强调做人要做一个“不受人惑”的人,而做诗也应该“去其腐朽,还我神奇”。这,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一个诗人好好深思、反省一番的。2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人”和文中画波浪线处中的“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在过去的一个月内,155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于巴以冲突,同时至少有24000人受伤。B.全国各地新华书店争分夺秒抢发运,确保高质量完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任务。C.与人为善、真诚待人,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底线,我们应该追求真诚、正直和善良。D.某明星在国际活动中不注意个人形象,言行无理,这样的表现真丢人现眼。【答案】22.示例:A.悲天悯人;B.趋炎附势(或:曲意逢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C.麻木不仁(或:无动于衷)。23.A【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前文语境说“一个好诗人不仅仅要有一颗对语言艺术敏感的心,更要有一颗宇宙心。历史上的老子、庄子、陶渊明等等,都算是有宇宙心的作家、诗人、哲学家。他们的宇宙心”,可知宇宙心应该指一种大爱,用一个成语来形容包容宇宙的大爱之心,可以填“悲天悯人”。悲天悯人:对社会的腐败和人民的疾苦感到悲愤和不平。B.结合上文“偶然的媚俗并不少见,这在西方也有。其实也不仅仅是诗坛,整个学术界也普遍存在着这个问题。有的具有独立见解有思想深度的人被挤到边缘”分析,空处强调“媚俗”,也就是“趋炎附势”(或:曲意逢迎、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与“投机取巧”并列,也为贬义词。趋炎附势:巴结、投靠有权势的人。曲意逢迎:违背自己的本心去迎合别人的意思。阿谀奉承: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溜须拍马:比喻谄媚奉承。C.语境强调危害性,“但如果让它在诗坛成为一种主流而大行其道,甚至连诗人本身对此也变得”,结合后句“那就令人担忧了”分析,可填诗人的一种漠然视之的错误表现或态度,即“麻木不仁(或:无动于衷)”。麻木不仁: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同词异境的能力。文中“人”属于泛指。A.泛指B.强调学生中的每一个。C.指他人、别人。D.指人的品质、名声。故选A。24.雪莱认为诗歌就是要“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请结合选文的内容,简要分析沈尹默的《月夜》是如何体现“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的。月夜①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注释】①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正是“五四运动”前夕。【答案】示例:①这首诗选取了人们十分“熟悉”的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景物,描绘了“我”和一棵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画面,这一独特的形象传达出独特的诗意;②结合“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读出这棵树其实就是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青年形象,这一形象代表着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独立自主的渴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之解读意象的能力。这首诗“让熟悉的东西变得陌生”,诗人选取了人们十分“熟悉”的“霜风”“月光”“树”三种景物,用简练的白描手法分明显示了在寒风中卓然独立的意象,描绘了“我”和一棵高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的画面,这一独特的形象传达出独特的诗意。结合“五四运动”这一时代背景,我们可以读出此诗写的是一个冬夜,北风呼啸,寒霜浓重;明月高照,冷气袭人。环境是萧森的,人物孤独的。诗中,形象鲜明,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从而表现了个性的复苏和自主精神的增长。当时的中国,虽然经过了辛亥革命,已经推翻清王朝,但仍然处在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下,广大群众并没有真正觉醒。封建愚昧、锁闭保守仍旧严重地戕害着我们的民族。因此,唤起自由思想和个性意识,实在是太重要了。沈尹默所在的北京大学,就是这种民主思想的摇篮;他所参与的《新青年》,则是提倡新文化运动、推进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月夜》中,这棵树就是一个寂寞而又独立自主的青年形象,代表着新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努力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的独立奋进的精神和个性解放的思想,代表这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及对独立自主的渴望。四、写作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I中提到“关于‘报纸消亡论’的争论,学者们的不同看法见仁见智,但对纸媒的忧虑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马克思曾深刻指出:“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恩格斯也曾这样评价马克思:“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读书如此,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也会面临“问题又来了”的思考追问。以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