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1页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2页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3页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4页
2024年秋季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024年秋季新教材)

我上学啦第1课时可爱的校园【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内容。【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在数数活动中,能数出1~10这10个数。2.初步学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知道学习需要一些好习惯。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向往。【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教学准备】PPT课件,球、长方体。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在这所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活动一:我们的校园。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生1: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老师、教室。生2:我们的校园里有好多小朋友……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看到的吗?生1:我看到了1位老师。生2:我看到了2座楼。生3:我看到了一年级有6个班……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去看看吗?2.观察小动物。(1)你们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生:小熊、小松鼠、小兔子)(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生: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你们数得对不对。(师生共同数)(4)看到老师了吗?有几位?生:有1位大象老师。(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1)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生:有3座小房子,9只小鸟,10只蝴蝶。(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3)怎么数能不丢不落?生: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向右数。4.观察静物。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校门口有5个大字“可爱的校园”,老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门前有7朵花。(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活动三:有序观察。1.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生: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2.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并说一说。由门口开始参观: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门上有5个大字。门前有7朵花。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学校里有3间教室。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活动四:认识图形。老师拿出之前准备好的球引导学生观察:是圆圆的,可以滚动;再拿出长方体,引导学生观察:是长长的、方方的。这些都是我们数学要研究的内容,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你还能从图中发现什么?三、课堂总结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身边的事物。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可爱的校园1头大象2只兔子3间教室4只松鼠5个大字6只小熊7朵花8棵松树9只小鸟10只蝴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获得一个具体结果更重要。不仅注意到学生数的结果,更注意到了数的方法,学生介绍了自己很多的方法,及时给予肯定。[不足之处]采取的教育手段比较单一。由于这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堂课,学生还不能完全遵守课堂的纪律,常会出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注意力不够集中、做小动作等现象。[再教设计]1.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入手,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可以做一些小奖品,比如小红旗、小红花等鲜艳可爱的东西。2.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先怎样再怎样。3.“你真棒”“你真行”“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说得真好”……及时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2课时认识新同学【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内容。【教学目标】1.认识新同学,在自我介绍中渗透数学知识。2.初步了解数学学习的内容,感受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教学重点】了解数学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教学难点】观察并捕捉数学信息,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欢迎大家加入一(×)班这个大家庭,我们先来互相认识一下,大家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可以介绍自己的名字,今年你几岁了,你喜欢什么等,让同学们更快认识你。如果能用上数学的知识就更棒了!二、认识组内同学师: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介绍,给大家2分钟时间,心里先想一想怎么介绍。1.学生独立思考。2.组内同学依次介绍。3.组内互相认识。师:大家再互相认识一下,说一说你的小组里分别都有谁。学生互相说一说。三、小组代表汇报师:现在大家已经认识了组内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可以先介绍你自己,再把你们小组的成员介绍给大家。1.学生汇报。生1:我叫淘气,今年六岁。我们组的苗苗和我一样大,另外两名同学比我大一岁。生2:我叫奇思,我掉了两颗牙。我的旁边是笑笑和亮亮,他们两个今年都是六岁。生3:我叫妙想,我今天认识了五个新朋友。我们组其他三个小伙伴分别是丽丽、乐乐和奇奇。生4:我叫乐乐,我们家一共有四口人,我们家还有一只小狗。生5:我叫军军,我最喜欢搭积木,积木有圆圆的,也有方方的。我们组的明明也喜欢搭积木。我们组另外两名同学喜欢玩魔方。小组同学进行补充。2.教师总结。师: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二、三、四、五、六……是我们要认识的数字朋友,积木、魔方等各种各样形状的物体是我们要认识的图形朋友。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自我介绍,大家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我发现你们的自我介绍中都有数或形,这些就是我们数学要研究的。数学就在身边,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啦!3.学习提示。想学好数学,上课的时候还需要我们仔细看,认真听,好好思考,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棒!四、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同学,发现了生活中有很多和数学有联系的事物。课后请你观察身边有哪些数学知识,也把你的新同学介绍给你的家人,希望你们每个人都喜欢数学。五、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认识新同学一、二、三、四、五、六……积木、魔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同学们自我介绍不仅互相熟悉,而且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涉及数学中的数字和图形的内容,从而感受生活中蕴含着数学知识,对数学有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不足之处]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没有注意用到数字或图形。[再教设计]引导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多用到数学信息。第3课时我们的操场【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远近、高矮、长短,形成测量意识。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教学重点】在游戏中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在游戏中培养数感和几何直观。【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教学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新同学,今天我们将走进操场,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二、操场中寻找比较师:课外活动的时间到了,同学们都在操场上进行体育锻炼。看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PPT课件出示教材第6~7页主题图)生:有的同学在踢毽子;有的同学在跳远;有的同学在跳绳;还有一些同学在比跳绳的长短呢!师:你观察得真仔细!接下来咱们就分别走近这些活动,通过观察和思考,看看你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三、比一比1.比多少。师:这组同学在踢毽子,这两个同学在跳绳,大家知道踢毽子和跳绳要比什么吗?生:比谁踢得多,谁跳得多。师: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多少来确定输赢。2.比长短。师:快看看这两个同学在干什么?生:他们在比跳绳的长短。师:哪根长?哪根短?生:蓝绳长,红绳短。师:旁边还有一根黄绳呢,这次怎么比?生:要把绳子拉直了,对齐了,才能比。师:真聪明!弯曲着是不容易比的,看现在呢?(课件展示黄绳拉直后的图)生:拉直了,对齐后比出来了。小结:在比较长短时,我们要拉直、对齐后再比较。3.比高矮。师:课间的校园真热闹啊,这两个同学在比身高。你快来当小裁判,说说谁高。生1:男孩高。生2:不同意,因为他的脚踮起来了,这样不是他的实际身高。师:男同学知道自己错了,你们看,他改过来了。(课件展示)师:通过刚才的比高矮,你觉得在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不能没有对齐就开始比,那就不准确了。师:说得特别好,我们比身高时也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再比较。四、量一量1.比远近。师:这两位同学又在比什么呢?生:比跳远的远近。师:怎样能比较出跳远的远近呢?生1:可以比较脚印,谁的在前谁就跳得远。生2:还可以拿出尺子量一量,看看他跳了多远。我知道,跳远比赛就是要比谁跳得更远。小结:每个人跳的距离会有远、有近,用尺子就能测量出每个人具体跳了多远,通过观看跳远比赛我们又学会了比较远与近。2.量树的影子。师:这个小女孩在大树底下做什么呢?生:她在量大树影子有多长。师:她用了什么方法量一量呢?生:她是用脚来量的,还可以用尺子来量。小结:同学们都特别会观察,也特别有想法,后面我们会继续学习量一量的方法。五、课堂总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生1:我学会了比较的方法。生2:我发现了操场中的数学问题。师:请你课下寻找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比一比它们的“长短”“高矮”“多少”或“远近”,再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六、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我们的操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操场上同学们的运动项目,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多少、远近、高矮、长短,形成测量意识。2.在比较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推理能力、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不足之处]有的同学观察不够细致,寻找不到比较的量,需要在老师引导下比较。[再教设计]让学生自己寻找可以比较的量以及比较的方法,自己进行总结,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第4课时好玩的游戏【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游戏中体会几个一组,比几个少几个,初步形成数感。2.在拿物品的活动中认识简单的立体图形的特征,初步形成几何直观。3.能够掌握游戏规则并熟练应用,形成合作意识,能够熟悉指令,并按指令拿物品。【教学重点】认识几个一组,知道图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数感和几何直观。【教学准备】PPT课件,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各种形状的物品。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生:喜欢。师: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玩数学游戏。出示课题:好玩的游戏。二、小花朵朵开1.出示游戏规则。师:我们玩的第一个游戏叫小花朵朵开。有人知道怎么玩吗?生:老师说开几朵,几个人就围在一起手拉手。师:说得非常好。游戏规则是:老师喊:小花朵朵开,大家齐问:开几朵?我说:开几朵。大家听到数字几,立刻几个人围在一起手拉手。我们先来试一试,开2朵。师生共同游戏。2.变换数字。(1)开4朵。师:小花朵朵开。生:开几朵?师:开4朵。师:现在全班一共有几个小花坛?学生数一数。(2)开6朵。师:小花朵朵开。生:开几朵?师:开6朵。师:同学们可以数一数,现在全班一共有几个小花坛?学生数一数。师: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总数不变的情况下,组成的小花越多,花坛数量越少。(3)开5朵。师:小花朵朵开。生:开几朵?师:开5朵。学生手拉手围成小花。师:你们组少几朵小花?学生回答。3.游戏总结。师:同学们在这个游戏中反应很快,很快就围成了正确数量的小花,还对数有了进一步思考,特别了不起。三、小小运输员1.出示游戏规则。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物品)师:这些物品有什么不同吗?生:它们的形状不同。师:观察得真认真,今天我们就根据物品的形状玩一个小小运输员的游戏。游戏规则:根据老师指令拿出符合要求的物品,4人为一小组,全部拿对的组获胜。2.开展游戏。师:请拿个圆圆的物品。师:请拿2个长长方方的物品。师:请拿个能滚动的物品。师:请拿个正正方方的物品。师反馈游戏结果。3.抽象模型。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它们和生活中的哪个物品可以归为一类呢?学生进行分类。师:为什么这么分啊?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些图形分别长什么样子。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生活在一个丰富的数与形的世界里,希望大家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玩了2个游戏,大家可以把游戏规则和爸爸妈妈说一说,课下和小伙伴玩一玩,这些数字朋友和图形朋友一直陪在我们身边,希望大家通过不断地学习,对它们越来越了解!五、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好玩的游戏小花朵朵开小小运输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互相合作的意识。2.在游戏中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印象更深刻。[不足之处]1.在描述物品的特征时只描述其中的一个,有一些图形的特征有相同之处,导致有的同学到最后没有物品可拿。2.本节课以游戏的方式认识数和图形,有一些同学对游戏更感兴趣,没有学到知识。[再教设计]准备的物品数量要足够多,事先提示同学们注意事项。第5课时收获的季节【教学内容】教材第10~11页内容。【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景中,能够正确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轻重。2.在“比一比”的操作活动中,经历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过程,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3.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养成细心观察、积极思考、认真倾听以及大胆表达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让学生获得大小、轻重等比较活动的体验。【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比较的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西红柿、尖椒、土豆、柿子椒、简易天平。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境引入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校园农场里看一看,认识一下秋天的果实。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1页主题图。师:观察一下这幅图,说说校园农场里都收获了什么。生:有南瓜、葫芦、尖椒、西红柿、土豆、白菜、柿子椒。师:他找全了吗?为什么说得这么全?生:找全了,他是按照一定顺序观察的。师总结:看来有序的观察能使我们不重复、不遗漏。二、比大小1.相同物品比大小。师:笑笑摘了4个大南瓜,快观察观察它们,你有什么发现?生:这些南瓜有大有小,有一个特别大。师:那你能给这几个南瓜排排队吗?教师标上序号,学生从大到小排列。2.不同物品比大小。师:妙想摘了一个西红柿,大家和南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生:西红柿比南瓜小很多。教师总结:不同的果实、相同的果实都有大有小,可以按从大到小,也可以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列。三、比轻重1.看、掂、称,直观感知物体的轻重。师:我们比较了这些果实的大小,现在一起来比一比轻重吧!(1)视觉比较。师:刚才的南瓜和西红柿,谁轻谁重?生:肯定是南瓜重,西红柿轻,因为南瓜比西红柿大很多。师小结:你是通过看一看进行比较的,南瓜大,所以重。(2)触觉比较。师:那么西红柿和尖椒的大小相差不是很大,该怎么判断谁轻谁重?生:我们可以用手掂一掂。师:老师这里有一个西红柿和一个尖椒,谁愿意用这个同学说的方法来判断一下?掂之前你们先猜一猜,可能谁重?学生猜测并验证。同学们猜得非常准,通过掂一掂也验证了同学们的猜测。(3)天平比较。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土豆,同学们,猜一猜土豆和西红柿谁轻谁重。学生回答不一致。师:看来光靠眼睛观察是不够的,我再找一名同学来掂一掂。学生掂不出来,感觉轻重差不多。师:现在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个“跷跷板”,咱们把2个果实分别放一边,这次能比较谁轻谁重了吗?教师展示。生:土豆重,西红柿轻。师:你是怎么判断的?生:这就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重的能把轻的压上去,下面的是重的,上面的是轻的。师总结:大家说得非常好,这个比较轻重的“跷跷板”叫天平,在我们不能通过看、掂比较时,可以用天平来帮忙。2.理解最轻、最重。师: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发现西红柿比南瓜轻,西红柿比尖椒重。老师有个疑问,西红柿怎么一会轻,一会重啊?生:因为西红柿先是和南瓜比,后来是和尖椒比。师小结:看来在比较时,我们要看清楚和谁比。比较的对象不同,比较的结果可能就不同。师:南瓜和尖椒谁轻谁重?生:南瓜重,尖椒轻。师:没用天平直接称南瓜和尖椒,你怎么知道南瓜比尖椒重呢?生:因为南瓜比西红柿重,西红柿又比尖椒重,所以南瓜肯定比尖椒重。师:南瓜、尖椒、西红柿,谁最重?谁最轻?生:南瓜最重,尖椒最轻。师小结:同学们在解决谁最重、谁最轻的问题时,可以先两两比较,然后给所有物品排排队就可以了。四、体会大的物体不一定重师:柿子椒和土豆谁大谁小,谁轻谁重呢?生:看起来柿子椒大,土豆小,轻重不好判断,还是用天平称一称吧!师:好,我们一起借助天平称一称,这次能比较了吗?生:土豆重,柿子椒轻。师:同学们,刚才你们说土豆小,现在又比较出来土豆重,柿子椒大,但轻。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生:大的物品不一定重,小的物品不一定轻。师:总结得非常好,生活中有没有这种情况呢?生:我吃的棉花糖很大,但是很轻,巧克力很小一块,却比较重。师总结:同学们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确实大的物品不一定是重的,小的物品也不一定就是轻的。五、课堂总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生反馈。师:细心的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学到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和轻重。六、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收获的季节比大小比轻重

相同物品看、掂、称

不同物品最轻、最重【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通过想象与实物结合的方式来比较物品的大小、轻重,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生活经验,又能用动手操作的方法进行验证。[不足之处]利用天平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的时候没有让同学们实际操作,而是老师给出的结论,减少了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操作从而得出结论的过程。[再教设计]可以准备一些除了教材情景图以外的物品进行比较,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需要比较的物品。第1单元生活中的数第1课时走进美丽乡村【教学内容】教材第12~13页内容,1~10各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1~10各数,并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2.在具体情景中,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3.能结合具体数,说出生活中相对应的实例。【教学重点】认识1~10各数,能用1~10表示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能用1~10各数表示事物的顺序。【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2.引入新课。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2页主题图。小朋友们,我们每个人都有快乐、美丽的家,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乡村,去看看淘气的家。(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看一看。在美丽乡村里,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我看到了太阳)2.数一数。(1)你能数一数这些物体的数量吗?(2)谁能说一说数的结果?(逐一引导学生说出物体的个数,边说边领着学生数数)3.认一认。(1)图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来表示?生:太阳。(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2)图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生:小鸟和人的数量都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3)图中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3”来表示?“4”“5”呢?(逐一引导学生分别说出数量是1~5的物体,并懂得用相应的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4.找一找。(1)在我们身上或教室里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2”来表示?(2)你还发现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组织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5.PPT课件出示:试一试“数一数,认一认”。教师引导学生有序数一数,认识6~10。(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6.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也可以表示顺序。(1)PPT课件出示:试一试“看一看,说一说”。一共有几只鸭子?戴蓝帽子的鸭子排在第几?(2)学生自由说,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从左向右数,再从右向左数。(3)师小结:同一个数可以表示几个,也可以表示第几个。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什么?你学到了什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4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走进美丽乡村1个太阳2只小鸟3朵云4枝花5只鸭6只熊7朵花8棵树9只鸟10只蝴蝶【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数学知识本身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应用于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足之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略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尤其是刚入学时,40分钟的数学课对于他们来说一时难以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未能设法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再教设计]再教时讲课要充满激情,语言要儿童化。创设学生喜爱的情景,指导学生认真听课、提问、思考,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鼓励。一旦发现学生溜号了,要适当停下讲课,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的提醒,促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课的好习惯。第2课时玩具【教学内容】教材第15~16页内容,1~5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教学目标】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引入。开学以来,我们在书上认识了两位小朋友,一位叫“淘气”,另一位叫“笑笑”。今天我们就跟着“笑笑”到“淘气”家里做客。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主题图。(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2)淘气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玩具数量。(生:有4辆汽车、3个皮球……)二、尝试探索,学习新课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生:数出来的)2.你是怎样数的?(生:一个一个地数,从左往右数)3.指名数一数,说一说。(1)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2)指名说说,全班交流。4.揭示课题。刚才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玩具)5.指导书写。(1)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2)教师板书,演示数字书写,学生观察特点,并动手书写。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提醒学生握笔姿势与书写姿势。(3)展示作品。比较:你认为哪儿写得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教师借机表扬、鼓励,指出不足之处。6.说一说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数字。(生:一年1班,3路汽车……)三、课堂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6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玩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景,提供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不足之处]书写教学比较枯燥,未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再教设计]对刚入学的学生,写数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进行适当的示范,多加指导。如:“3”像耳朵,开口向左;“4”由两笔写成,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同时注意学生写字的姿势,随时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对学生书写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鼓励。第3课时小猫钓鱼【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内容,0的认识与书写。【教学目标】1.根据情景,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理解0的意义,知道0和1,2,3一样,也是一个数。2.会正确书写“0”。3.知道生活中“0”所表示的几种常见的意义。【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0”的意义。【教学难点】体会“0”的意义及书写。【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1.大家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简单说一说故事的情节)2.PPT课件出示:“小猫钓鱼”情景图。今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小猫钓鱼》的故事。(板书课题:小猫钓鱼)二、互动新授1.体会“0”的第一种意义。(1)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2)提出问题: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第3只小猫呢?再来看看,第4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呢?一条都没有该怎么表示呢?2.自主探索,体会“0”的含义。(1)学生自主思考用什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2)交流反馈。一条也没有就用数字“0”来表示。0也是一个数。3.书写“0”。(1)说一说数字“0”像什么。(2)教师示范板书,教“0”的写法。(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8页“描一描,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导。4.感知“0”的不同意义。(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下半部分“说一说”情景图,师生共同讨论教材呈现的内容。(直尺上的“0”表示起点,测量长度时一般从0开始……)(2)结合生活中的经验说一说哪里还有“0”,都有什么意义。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8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小猫钓鱼0什么都没有起点【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景,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数量变化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不足之处]没有注重评价。在学生评价中,未能有意识地进行引导,让学生看到其他学生的优点,未能有效进行互评。[再教设计]运用多种手段鼓励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第4课时文具【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内容,6~9各数的认识与书写。【教学目标】1.会独立并正确地数出数量为6~9的物体个数,能正确地读写6~9各数。2.学习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为6~9的物体的个数,知道6~9的顺序。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学重点】正确地读数、写数。【教学难点】用操作、画图等方法表示数量为6~9的物体个数。【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学习新课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主题图。1.都有哪些文具?有多少?(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并说一说。(生:8个卷笔刀,6个文具盒,7把尺子,9块橡皮)(2)打开教材,让学生动手数一数,找一找这些文具的数字朋友,完成教材上的“数一数,连一连”。(3)全班交流,说说是怎么连的。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想一想,做一做”主题图。(1)6个三角、6个文具盒、6支铅笔、6根手指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7个圆圈、7把尺子……可以用数字“7”表示。数字“8”可以表示什么呢?(生:8本书,8个同学……)数字“9”呢?(2)学生拿出学具盒,用学具摆一摆,并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生:数字8可以表示8个圆形,数字9可以表示9根小棒……)3.书写数字。(1)教师示范板书6~9。(2)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字的特点。6像口哨吹一吹,7像镰刀割青草,8像葫芦挂藤上,9像勺子来舀饭。(3)学生写一写,教师巡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握笔和书写姿势。二、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0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文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在本课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思考、畅所欲言的充足时间和空间。[不足之处]本课内容相对较枯燥,大部分学生在学前教育中已经学过数字的书写,在教学的书写环节,学生兴趣较低,没有取得预想的效果。[再教设计]在教学活动中不能让学生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要通过多种途径创设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开展书写小竞赛、展示优秀作品等。第5课时数鸡蛋【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内容,认识10。【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10的理解,进一步体会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2.学会正着数和倒着数的数数方法,感受数字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变化。3.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数量,并进行简单的交流。【教学重点】加深对10的理解,体会10以内数的顺序和位置。【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数是在“逐一递增”的。【教学准备】PPT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数一数,摆一摆出示主题图。师:奶奶家的母鸡下蛋了,我们一起帮助奶奶数一数,篮子里有几个鸡蛋?1.学生独立数。2.学生反馈:篮子里有9个鸡蛋。师:我们继续观察,又发生了什么?出示教材第21页母鸡又下了一个鸡蛋的情景。学生反馈:母鸡又下了一个鸡蛋。师:现在一共有几个鸡蛋?生:一共有10个鸡蛋。师:这节课我们就借助数鸡蛋的活动来认识10。(板书课题:数鸡蛋)3.借助小棒数。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鸡蛋,独立数一数吗?然后和同桌交流10是怎么来的。学生独立摆一摆、数一数。学生汇报:生:我是1个1个数的,9个再添上1个就是10个。二、想一想,做一做师: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这10个鸡蛋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1.学生独立操作。2.展示学生方法。生1:可以用10个乒乓球表示10。生2:可以用10根脚趾表示10。生3:可以用10根手指表示10。生4:我画了10个圆圈也能表示10。小结:10个鸡蛋还可以用10个乒乓球、10根脚趾、10根手指、10个圆圈等表示,而这些都可以用数字10表示。三、画一画,说一说1.按顺序数。师:毛毛虫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能按照箭头的顺序数一数吗?自己数,同桌互相数。2.按顺序画。师:请你把剩下的箭头补充完整。学生独立画。3.找规律。师:通过数和画,你有什么发现?生:正(顺)着数,数越来越大。追问:如果倒着数呢?生:倒着数,数越来越小。师总结:通常我们把从小到大数称为正着数,从大到小数称为倒着数。每个数字都有它的位置,我们有时要正着数,有时也会倒着数。希望无论正着数还是倒着数,大家都能很熟练地数出它们。让我们一起正着、倒着各数一遍。四、涂一涂,写一写师:接下来我们来学写10。同学们都会写吗?生:会写,它是由数字1和0组成的。师:是的,10是由2个数字组成的,请大家先涂出10个圆圈,再描一描。教师板书,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堂指导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和握笔姿势)师小结:同学们写得很好,在写的时候要注意握笔的姿势和书写距离。五、课堂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数朋友10,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多发现它,多练习书写它,也把它介绍给爸爸妈妈。六、巩固练习1.教材第22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数鸡蛋12345678910正着数→倒着数←【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1~9各数,他们经历了数的概念产生过程的现实背景,能够结合生动的画面认识数,形成相应的数感。2.低年级的学生需要在操作中积累活动经验,所以考虑结合小棒、画图,让学生在操作中对比与感悟,进而加深理解。[不足之处]没有给学生太多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再教设计]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感悟。第6课时快乐的午餐【教学内容】教材第23~24页内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大小。【教学目标】1.在数一数、比一比、画一画的活动中,直观认识两个数量(10以内)间的相等与不等关系。2.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有序操作,大胆表达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理解“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教学难点】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描述比较的结果。【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谈话。秋天到了,好多果实都成熟了,小松鼠们采到了好多的松果。今天它们决定好好地庆祝一下,享受一顿丰盛的、快乐的午餐。(板书课题:快乐的午餐)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23页主题图。(1)学生仔细观察图。(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汇报。(生:松鼠有6只,盘子有6个,勺子有5个,杯子有7个)(3)发现了什么问题?(生:发现有的餐具不够)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1.将松鼠们的盘子摆一摆,看盘子够吗?(1)学生打开学具盒,用三角形代表松鼠,用圆片代表盘子摆一摆。(2)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摆的。你为什么摆得这么整齐?(引导学生说出要一一对应地摆,体会这样摆的好处)(3)盘子够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4)小结:一一对应地摆,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多少。松鼠的数量和盘子的数量一样多。2.摆勺子,用正方形代替。(1)全班学生摆一摆,指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摆一摆。(2)学生汇报结果:勺子不够,勺子少,松鼠多。(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勺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少1个或松鼠的数量比勺子的数量多1个)(3)勺子不够怎么办?(生:加上一个勺子就一样多了)3.再来摆杯子,结果是什么?(1)学生用小棒代替杯子摆一摆。(2)学生汇报结果:杯子多,松鼠少。(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杯子的数量比松鼠的数量多1个或松鼠的数量比杯子的数量少1个)(3)怎样才能使杯子和松鼠一样多?(生:去掉一个杯子……)4.谁最多,谁最少?(1)学生仔细看图,同桌互相说一说。(2)学生进行汇报。(生:杯子最多,勺子最少)(3)小结:“最”是指两个以上物品进行比较时居首位的。三、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用什么办法比多少?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快乐的午餐△△△△△△△△△△△△△△△△△△○○○○○○□□□□□一一对应【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利用教材情景图,创设生动有趣情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在摆餐具中都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2.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在摆一摆的过程中很好地感知“一一对应”,并能很快比较出两个物体数量的多少,深刻体会“一一对应”这种比较方法的特点。[不足之处]没有通过“对比”的方法体现“一一对应”的好处。在用学具摆的过程中,有些学生没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摆的也不整齐,多与少未能体现出来。只是针对个别学生进行了辅导,没有采取更好的方式突出“一一对应”的优势。[再教设计]再教学“一一对应”方法时,让学生随着心意自由去摆,然后把所有不同的摆法体现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自己去做比较,找到最好的方法,这样学生能更好地体会“一一对应”方法的优点。第7课时动物乐园【教学内容】教材第25页内容,“=”“<”“>”的认识及书写。【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情景,通过数一数、比一比等活动,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学习读写“=”“<”“>”,并能正确地运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3.在比较过程中感受相等和不等关系。4.体验学习的乐趣,初步养成会听、会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读写“=”“<”“>”。【教学难点】用“=”“<”“>”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学生说一说)那我们一起去“动物乐园”看看吧!(板书:动物乐园)PPT课件出示:情景图“动物乐园”。二、发现问题,自主探索(一)看一看,数一数。1.让学生仔细观察图,说一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4只小白兔、3只小猴子、2只小鸟)2.你们是怎么数的呢?把你的方法跟同学们交流一下。(生:一个一个地数,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边数边做记号……)3.比一比小动物的数量多少,说说看。(生:小白兔的数量比小猴子的数量多1个,小猴子的数量比小白兔的数量少1个,小白兔最多,小鸟最少)(二)比一比,说一说。1.学习“=”。(1)小白兔在做什么?(生:拿筐装胡萝卜)每只小白兔都有筐吗?(引导学生说出:小白兔的数量与筐的数量同样多)(2)你能用学具盒里的学具一一对应摆一摆吗?说一说是怎样摆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样多”的意思。(教师随学生发言板书)(3)讲授:4和4是同样多的,用一个符号来表示:等号。(板书:4=4,读作:4等于4)(4)写一写等号。2.学习“<”。(1)小白兔一共装了几根胡萝卜?(生:5根)(2)每只小白兔分1根,够分吗?用学具“一一对应”摆一摆,说说看。(生:小白兔有4只,胡萝卜有5根,一只小白兔对应着一根胡萝卜,够分,胡萝卜还多1根)(3)教师讲授:小白兔比胡萝卜少,也就是4比5少。我们用一个数学符号来表示:4<5,读作4小于5。(板书)(4)指导学生书写“<”。3.学习“>”。(1)小猴子在干什么呢?(生:玩秋千)每只小猴子玩一个秋千,够吗?(生:不够,差一个秋千)(2)用学具“一一对应”摆一摆,再说说“小猴子和秋千”之间的关系。(生:小猴子的数量比秋千的数量多1个,还差1个秋千)(3)教师讲授:小猴子比秋千多,也就是3比2多。我们用“大于号”来表示:3>2:读作3大于2。(板书)(4)“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特点?强调大于号的写法,并指导书写。(三)小练习:PPT课件出示“说一说,圈一圈,填一填”。1.小兔子和小鸟比一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引导学生用语言说一说。2.填一填,读一读。三、课堂总结这一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6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动物乐园同样多4=4读作:4等于4。4比5小4<5读作:4小于5。3比2大3>2读作:3大于2。【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数一数,再摆一摆,说一说,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足之处]“>”“<”的教学比较直接,没有吸引力。记住“>”“<”对学生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直接教学,告诉学生特点,学生没有兴趣,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容易混淆。[再教设计]再教学“>”“<”时,要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或根据特点编小口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解决学生记忆和使用符号的困难。第2单元5以内数加与减第1课时一共有多少【教学内容】教材第29~30页内容,认识加法。【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加法的意义,能列出加法算式。【教学难点】能用加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揭示课题PPT课件出示“铅笔”情景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二、新课探讨1.观察图意,引出加法。(1)教师做演示。一只手有3支铅笔,另一只手有2支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2)教师讲解。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来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表示成“3+2=5”,读作“3加2等于5”。(师板书)(3)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算式。(4)算式“3+2=5”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生:“3”表示3支铅笔,“2”表示2支铅笔,“5”表示一共有5支铅笔)(5)还可以怎样求“有几支铅笔”?学生思考,解决问题,列出算式“2+3=5”。学生读一读算式。(6)师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7)拓展:“2+3=5”还可以表示什么?学生思考,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师引导学生:卧室里有2把掎子,客厅里有3把椅子,一共有5把椅子……)2.有几只熊猫。PPT课件出示“熊猫”情景图。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3.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4.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学生互问互答。5.PPT课件出示:试一试“一共有多少”。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6.说一说。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知识?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一共有多少3+2=5读作:3加2等于5。…加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课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引导学生经历数数解决身边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从现实世界过渡到数学的符号世界,认识加法算式。[不足之处]加法算式出现得过早。教材中有“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这两幅情景图,都有其特别的用意,“有几支铅笔”仅仅是让学生初步经历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并通过数一数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进入到用算式解决问题。而“有几只熊猫”是在第一个问题情景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画圆圈来经历从实物到图形再到符号表征,最后懂得用算式表示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也就是说3+2=5是在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并明白了是要解决把两部分合起来的基础上才出现的。[再教设计]再教时,要注意把握“有几支铅笔”和“有几只熊猫”的用意。第2课时还剩下多少【教学内容】教材第32~33页内容,认识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意义,并能列出算式。【教学难点】能用减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引入笑笑家的苹果熟了,要去摘苹果,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PPT课件出示“苹果树”情景图。二、探索新知1.树上还剩几个苹果?(1)学生观察情景图,读懂图意。(2)说说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树上还剩几个苹果)(3)动手操作,感知减法意义。用学具代替苹果,动手操作:拿出5个圆片,去掉2个圆片,还剩下3个圆片。学生边做边说。2.PPT课件出示“老鼠搬奶酪”情景图。(1)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师板书:还剩几块奶酪)(3)进一步感知减法的意义。①用小棒代替奶酪,边说边摆:拿出5根小棒,拿走2根小棒,还剩下3根小棒。②拿出笔来画一画,用圆圈表示奶酪:先画5个圆,划掉2个圆,还剩下3个圆。3.认识减法。(1)小老鼠搬奶酪的故事,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5-2=3。(板书)(2)算式中的数字,在故事中都表示什么?学生思考,回答问题。(3)笑笑摘苹果,也可以列出一个算式。学生列式:5-2=3。在这个算式里,每个数字又代表什么?4.认识减号。(1)“-”这个符号,在故事里表示什么呢?(生:掉下,搬走)(2)师讲解:“-”叫“减号”。(3)学生读一读、写一写算式。(师板书:5减2等于3)5.说一说。(1)“5-2=3”还可以表示什么故事?学生想一想,跟同桌说一说。(2)全班汇报。(师引导学生:妈妈买了5个梨,我吃了2个,还剩下3个……)6.画一画,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7.PPT课件出示:试一试“还剩下多少”。引导学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列出减法算式。8.PPT课件出示:试一试“说一说”。组织学生结合图意在小组内说一说算式的意义。三、课堂总结谈一谈本节课的收获。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4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还剩下多少树上还剩几个苹果?还剩几块奶酪?5-2=3读作:5减2等于3。…减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情景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容易融入情景中,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机会,通过交流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足之处]对学生动手操作的引导不到位。[再教设计]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深刻体会减法的形成过程和意义。第3课时可爱的小猫【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内容,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与减法的关系。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得数为0或算式中有0的加减法。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景中提出加法或减法问题并解答。4.初步培养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教学准备】PPT课件、计数器。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PPT课件出示“小猫吃鱼”情景图1。引导学生看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什么。学生描述,教师引导。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PPT课件出示“小猫吃鱼”情景图2。(1)发生了什么事情?(生:小猫吃了1条鱼)(2)这时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生:还剩多少条鱼)(3)学生解决问题,列出算式。(教师板书:3-1=2)2.PPT课件出示“小猫吃鱼”情景图3。(1)小猫又做什么了?(生:小猫又吃了1条鱼)(2)这时还剩几条鱼呢?(3)该怎么列式呢?(生:2-1=1,还剩1条鱼。师板书)3.PPT课件出示“小猫吃鱼”情景图4。(1)小猫又吃了盘子里的最后1条鱼,还剩多少条呢?(2)学生思考,列出算式。(生:1-1=0,没有鱼了。师板书)4.加减法的互逆关系。(1)教师边说边拨:计数器上的5个珠子,拨成了4个一堆和1个一堆。同学们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2)学生思考,列出算式。(生:5-1=4或5-4=1)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1+4=5或4+1=5。(3)看看上面列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有什么关系吗?说说看。(4)学生继续动手拨珠子,教师说:把5个珠子拨成3个和2个,又该怎么列式呢?(5)5个珠子,还可以怎样拨?(学生汇报)(6)5个珠子都拨过去,怎么列式?(生列出算式:5+0=5,0+5=5,5-5=0,5-0=5)5.进一步理解互逆关系。PPT课件出示“套圈”图。(1)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呢?你能描述一下吗?(2)根据图意,列出算式。三、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可爱的小猫3-1=22-1=11-1=0【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结合小猫吃鱼的故事情节,让学生讲图意、列算式,逐步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2.“拨一拨”环节。动态演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计数器,自主写加减法算式;试着说它们的联系,让学生初步体会加减法的互逆关系。通过“套圈游戏”,再次感受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不足之处]有点拘泥于教材,见题解题。[再教设计]要正确解读教材,仔细构思教学设计,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交给学生多维的、发散的思维,让他们能在玩中求学,让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和提高。综合实践——介绍我的教室【教学内容】教材第40~42页内容。【教学目标】1.体会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体会位置的相对性。3.能描述生活中物品的位置与顺序。4.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确定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1课时观察教室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理解情景1.启动情景。校园开放日要到了,家长们将要参观我们的教室,需要大家当小小讲解员,介绍我们的教室。2.分析情景。师:同学们,这个任务中,我们的角色是什么?生:小小讲解员。师:我们要讲解什么?生:介绍我们的教室里都有什么,都在什么位置。二、观察教室师:你们做过讲解员吗?要想把我们的教室介绍清楚,我们需要先观察我们的教室。1.组内讨论。小组成员观察、讨论教室中的关键物品。2.全班分享。生1:需要讲解清楚教室里有什么,还有物品的位置。生2:需要讲解清楚每个同学及周围同学所在的位置。……师小结:同学们非常善于发现和总结,位置这个要素在介绍教室中很重要。三、规划尝试1.独立思考。师:现在来规划一下你想向家长介绍哪些方面吧。2.小组讨论。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将问题汇总。3.交流分享。生1:介绍教室里都有什么。生2:介绍黑板、国旗、图书角等在教室里的位置。生3:介绍班级里的桌椅有几排,介绍自己的座位和周围同学的座位。……4.尝试介绍。小组内尝试进行介绍。师:在和同伴进行介绍时,你遇到了什么困难?生:我介绍完,我的同伴还是不清楚我说的位置在哪儿,比如我说“我的好朋友乐乐在前边”,其他人还是不清楚乐乐的位置。师:要说清楚乐乐在谁的前边。生:我不知道怎样把一个物品的位置说清楚。师:可以用上下、左右、前后来进行介绍。师总结:同学们交流得很好,我们在介绍物品位置时要说清参考标准,还可以借助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进行介绍。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观察教室介绍位置上下第2课时介绍教室教学过程教师批注通过上节课的交流,我们了解到用“上下”“左右”“前后”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教室介绍得更清楚。这节课我们就来试一试吧!一、用“方位词”介绍师:根据上节课中大家总结的问题,现在独立思考以下两个问题。1.教室的上下、左右、前后分别有什么?2.你打算怎样介绍你的座位?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尝试小声说一说。二、角色扮演师:大家已经尝试用上下、左右、前后进行了介绍,接下来我们与同伴进行角色扮演,一人当家长,一人当讲解员,介绍我们的教室和你的座位。同桌两人为一组进行介绍,一人介绍完后再进行角色互换。生1:教室的前面有黑板,黑板的左边有流动红旗。生2:黑板的上方有国旗,右边有钟表和课程表。生3:我的座位在教室的第一排,从右边数是第三个。我的右边是笑笑。……师:在刚才介绍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或有什么问题吗?生:军军在介绍时,说他在第二排的第二个,我认为表述不清楚。师追问:那怎样表述才能清楚呢?生:应说明他在第二排,从左往右数第2个,或者说从右往左数第2个。师小结:我们在介绍座位时,还要用左右将具体位置说清楚。生1:我左右还分不太清楚,有什么好办法让我记清楚吗?生2:可以这样想:写字、吃饭都是右手,确定了右边,另一边就是左了。生3:老师要求我们举手用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了。师小结:同学们的方法真不错,可以帮助我们分清左和右。三、体验相对性师:接下来,老师带大家玩个游戏,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左右。1.我说你做。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双手拍拍放下来;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双手拍拍放下来;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左脚跺两下,右脚跺一下;拍拍你左边同学的肩,摸摸你右边同学的头。小组合作交流。听口令,做动作。感知自身的“左右”。2.感知方位的相对性。师:奇思和妙想面对面站着,奇思对妙想说:“我举的是右手,你举的怎么是左手呢?”你同意他的说法吗?生:不同意,妙想举的也是右手。师:同样是右手,为什么没有在一边呢?生:因为两人面朝的方向不一样,所以右手的位置就不一样了。就像老师面对着我们,您的右手和我们的右手不在同一边。师总结:当两个人面对面时,他们的左边和右边正好相反;当我们面对的方向不同时,左边和右边的物品也会不同。所以,平时在生活中走路、骑车时,都要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靠右行,这样才安全、有序。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介绍教室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从左边数起从右边数起第3课时校园开放日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互动介绍学生根据前面的准备工作,向家长进行教室的介绍。通过介绍,家长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和学生座位。二、畅谈收获师:听了同伴的介绍,你有哪些收获?生1:军军介绍得很清楚,他的家长第一个找到了座位。生2:我在介绍自己座位时只说了第一排,家长还是不知道我的座位,我还需要向大家学习,用左右再把位置说具体些。生3:如果用前后、左右给别人指路,一定要跟问路的人面朝一个方向,不然就会有问题。……师小结:看来通过小小讲解员的活动,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对上下、左右、前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三、改进介绍师:在刚才的介绍中,有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还不够满意,现在给大家3分钟时间改进自己的介绍,争取在下次活动中能更清晰地讲解。学生完善并改进自己的介绍。四、迁移应用出示教材第42页中的校园实景图或者自己学校的校园实景图。师:这幅图是学校的校园实景图,用上下、左右、前后能介绍清楚校园吗?同桌两人为一组互相介绍。五、反思评价在活动中,你的表现怎么样?评一评。能用上下、左右、前后介绍教室和自己的位置☆☆☆能感受位置是相对的☆☆☆能大胆表达,认真倾听☆☆☆师总结:大家的表现都非常棒!希望大家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六、巩固练习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校园开放日实施、反思、改进、评价【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认识前后、上下、左右等内容是“图形与位置”的启蒙知识,也是学生在生活中辨认方向的起点,要想让学生给家长介绍自己的教室,首先要做好规划,从观察自己的教室入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介绍教室的活动中,采用了角色扮演的形式,使课堂变得灵活,每个学生都是小小讲解员,学生的参与度更高。[不足之处]学生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对于物体相对性理解不是很好。[再教设计]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描述物品,有落下的物品引导同学及时补充。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时候给学生一个例子,讲清位置的相对性的本质。第3单元整理与分类第1课时整理房间【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内容,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教学目标】1.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体会对物品进行分类的过程就是寻找事物共同属性的过程。2.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学难点】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PPT课件出示“笑笑的房间”主题图。看到笑笑的房间,你有什么想说的?(生:整齐干净)2.PPT课件出示“淘气的房间”主题图。看到淘气的房间呢?你有什么感受?(生:太乱了)3.怎么做才能使淘气的房间变整齐?(生:整理一下)(板书:整理房间)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如何整理?学生独立思考方法。2.把你的想法跟小朋友们说一说。(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说完整话)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想法)3.PPT课件演示:整理房间。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把书、笔、文具盒放在一起,因为它们都是同一类的,是学习用品(同时板书:学习用品);把小兔子、小熊、篮球等放在一起,这些是玩具(同时板书:玩具);把上衣、裤子、袜子放在一起,这些是服装(同时板书:服装)……房间整齐了吗?4.师揭示:把相同或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的方法就叫分类。(板书课题:分类)三、课堂总结我们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房间,使整个房间又干净又整齐。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个勤快的好孩子。能做到吗?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4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整理房间学习用品玩具服装分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注重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知识从实际生活中来、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思想。2.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玩中学,给学生广泛参与的机会和发挥的余地。[不足之处]课堂的应变能力不够,思维超前的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不高。[再教设计]在教学中,既不能过高估计学生的能力,也不能看低学生的水平,否则,教学便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思维活动将陷入钝化状态。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基础、知识储备、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要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发展的动向。第2课时一起来分类【教学内容】教材第45~46页内容,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教学目标】1.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及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学重点】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教学准备】PPT课件、书包、附页中图形。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引入新课1.猜谜语。“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好伙伴。”学生猜一猜。(生:书包)2.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二、学习新知1.整理书包。(1)学生在小组内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2)小组汇报方法。(生:按书本分类;按语数分类;按用途分类)(3)学生动手整理,教师巡视指导。(4)教师小结: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可以把书包整理得整整齐齐。(师板书)2.分一分。(1)把班里的同学分成两组,你们想怎么分?学生思考,小组内交流。(2)学生汇报。(生:按男女分;按生日分……)3.PPT课件出示“试一试”主题图。(1)这些图形认识吗?(指名学生介绍)(2)把这些图形分类,你能做到吗?教师引导学生先思考,再动手分一分。(3)汇报分类结果。(生:按颜色分;按形状分)4.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分类呢?(生:书店,超市,服装店……)三、课堂总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一起来分类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地展示,面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类的,要求说得完整、清晰,并鼓励更多的学生踊跃发言,说说不同的分法,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和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机会。[不足之处]在新授部分的教学中,小组合作仍有所欠缺,组内学生还不会分工合作,这有待于以后逐步培养。[再教设计]开展“争当小组长”活动。“小组长”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谁在某一方面学得快、学得好,便有资格当小组长。注意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当小组长的机会。在争当小组长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同时也促进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进步。第4单元10以内数加与减第1课时猜数游戏【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内容,6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在猜数游戏的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6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6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得数是6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PPT课件、棋子。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我们一起玩“猜数”游戏?看谁最聪明。(板书课题:猜数游戏)2.师演示:一只手有4颗棋子,另一只手有2颗棋子,现在老师把两只手握在一起了。(1)你们说一共有多少颗棋子呢?(生:6颗棋子)(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列出算式:4+2=6)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6有关的数学问题。二、探究新知1.猜一猜。(1)师演示:现在老师的两只手里一共有6颗棋子,打开一只手显示出3颗棋子,那么老师的另一只手握着几颗棋子?(生:3颗)(2)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列式6-3=3)2.分一分,填一填。(1)师:现在老师想把手里的6颗棋子分别放在两只手里面,你们有哪些分法?学生在小组内研究讨论。(2)汇报讨论结果。分法1:可以一只手里面放0颗,另一只手里面放6颗。分法2:可以一只手里面放1颗,另一只手里面放5颗。分法3:可以一只手里面放2颗,另一只手里面放4颗。分法4:可以一只手里面放3颗,另一只手里面放3颗。(学生汇报的同时教师要记录下来)(3)打开教材,根据你们的分法填好表格。学生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3.说一说。PPT课件出示“说一说”情景图。(1)看图后你明白了什么?说一说。(2)在小组交流后汇报。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得数是几的加减法?谁能列举几个算式?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猜数游戏601234566543210【教学反思】[成功之处]1.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本课教学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让学生在玩、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2.游戏贯穿全课,巧妙设置悬念。上课伊始,与学生进行猜数游戏,顿时吸引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又巧妙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不足之处]学生游戏活动时间过长,导致在处理练习的时间问题上把握得不够好。[再教设计]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学生的脑力不可能一直保持在一种状态,有振奋、愉悦,也有松懈、疲倦。再教时要提高课堂调控能力,掌握好时间,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让学生不仅玩得开心,还能从玩中获得知识。第2课时背土豆【教学内容】教材第50~51页内容,7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借助有趣的童话故事情景,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有关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根据数学信息列出加减法的算式,并能正确计算有关7的加法及相应的减法。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加减法问题,体会用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能计算7的加减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情景导入1.复习6以内的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4=5+1=3+2=1+4=3+3=4+2=2.PPT课件出示“背土豆”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看图,把图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这里面就有我们今天所要学的知识。(板书:背土豆)二、尝试探索,学习新课1.“背土豆”中的问题。(1)第一幅图有哪些数学信息?(生:有两堆土豆,一堆有5个,另一堆有2个)(2)你想到了什么问题?(生:小老鼠一共可以背走几个土豆呢)你想怎么解决呢?(生:列式5+2=7)(3)第二幅图发生什么事情了?(生:小老鼠的口袋上有一个大洞,口袋里掉出了1个土豆)(4)还剩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呢?(生:7个土豆,掉了1个,包里还剩6个土豆。列式7-1=6)(5)把你的想法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将不同画法展示到黑板上。2.“口袋上有洞”的问题。(1)小老鼠不知道口袋上有洞,它一边走,土豆一边掉,不一会儿又掉下一个土豆。(2)小老鼠继续走,土豆继续掉……你能帮助小老鼠记录下来吗?打开教材,填好表格。(3)汇报填表结果,教师板书。三、课堂总结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51页“练一练”。2.完成《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背土豆5+2=77-1=670123456776543210【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利用小老鼠背土豆这一情景导入,让学生观察情景图,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尝试解决问题,引出相关的加法算式。第二幅情景图通过讲故事引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理解掉出的和剩下的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总结归纳出相关的加减法算式。[不足之处]预设的课堂情况不够充分,在讲课过程中没有预料到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出现偏差时,如何及时纠正和引导需要更深层次的思考。[再教设计]有效地组织教学,让所有学生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预设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第3课时课间【教学内容】教材第52页内容,8,9的加减法。【教学目标】1.结合观察“跳绳”的情景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