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作业指导书TOC\o"1-2"\h\u28033第1章绪论 3137551.1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意义 3234161.2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 330642第2章农业技术创新体系 483532.1农业科研机构 4315312.1.1农业科研机构分类与职能 4166332.1.2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 4120282.1.3农业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 4101452.2农业企业技术创新 4130172.2.1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4148902.2.2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 4204732.2.3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 5223262.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5173302.3.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589782.3.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 5215432.3.3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措施 523097第3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 5100493.1农业科技成果特点 5248023.1.1区域性 5221473.1.2综合性 5163893.1.3时效性 6200963.1.4可持续性 68903.2成果转化模式与机制 6161223.2.1成果转化模式 6189773.2.2成果转化机制 618670第4章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与策略 782394.1推广方法概述 7169284.1.1会议推广 7156474.1.2现场指导 7250574.1.3宣传资料发放 7188924.1.4远程教育 723404.1.5网络平台与移动应用 7145314.2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7102704.2.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 7189024.2.2分级培训与梯度推广 856364.2.3整合资源与协同推广 8234004.2.4示范基地与辐射带动 850314.2.5创新宣传与推广方式 8325334.2.6建立长效机制 814333第5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教育 8134725.1农业技术培训 8158285.1.1培训目标 813595.1.2培训内容 892865.1.3培训方式 9192275.1.4培训对象 9244855.2农业教育 926475.2.1教育目标 917895.2.2教育内容 9147945.2.3教育方式 9297675.2.4教育对象 98290第6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 10103076.1农业信息化技术 10200216.1.1概述 10156256.1.2关键技术 10169636.2农业智能化技术 1088086.2.1概述 10173296.2.2关键技术 1010012第7章现代农业装备技术 11168237.1耕作与播种机械 1149317.1.1耕作机械 11109317.1.2播种机械 11121807.2收获与加工机械 11125597.2.1收获机械 11264217.2.2加工机械 1151697.3农业设施与装备 11249317.3.1温室设施 11302187.3.2自动化控制系统 1164807.3.3农业无人机 11189447.3.4农业 1228120第8章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 1241688.1节水灌溉技术 12122898.1.1概述 12268588.1.2常见节水灌溉技术 12118778.1.3技术推广要点 1292178.2水肥一体化技术 12278908.2.1概述 12248328.2.2常见水肥一体化技术 13296058.2.3技术推广要点 137415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 1313358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13205299.1.1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 13178219.1.2农田土壤保护技术 13321699.1.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 13282959.1.4农业水资源保护技术 14274209.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14310439.2.1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14119789.2.2退化土地修复技术 14274459.2.3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技术 14266599.2.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14161889.2.5生态景观建设与修复技术 1425329第10章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案例分析 14121510.1国内案例分析 14838510.1.1案例一: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 14407410.1.2案例二: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 142523410.2国外案例分析 15335910.2.1案例一:以色列滴灌技术 152383710.2.2案例二:美国精准农业技术 15631010.3经验与启示 15第1章绪论1.1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的意义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是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农业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推广有助于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还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1.2农业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我国农业技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尤其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设施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另,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逐步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当前,农业技术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研发,推动农业产业升级。(2)绿色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推进农业智能化,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发展精准农业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个性化。(3)多元化、综合化。加强农业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农业技术综合集成创新。(4)国际化、协同化。加强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推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在全球范围内的共享与推广;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我国农业技术发展仍需在创新能力、推广体系、政策环境等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现代化进程。第2章农业技术创新体系2.1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研机构作为农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力量,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科研机构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及发展。2.1.1农业科研机构分类与职能我国农业科研机构主要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四级。各级农业科研机构承担着农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等职能。2.1.2农业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农业科研机构通过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条件改善、科研项目实施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创新能力,为农业技术进步提供有力支持。2.1.3农业科研机构合作与交流农业科研机构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2.2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农业企业是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其技术创新对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发展。2.2.1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农业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建立研发机构等措施,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农业产业发展。2.2.2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自主研发、产学研合作、引进消化再创新等。不同模式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不同作用。2.2.3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如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为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2.3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及发展。2.3.1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包括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等。这些机构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2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主要有主导型、市场引导型、产学研结合型等。不同模式适应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需求,促进农业技术成果转化。2.3.3农业技术推广政策与措施通过制定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如加大投入、完善激励机制、提高推广人员素质等,推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第3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3.1农业科技成果特点农业科技成果是指通过农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试验示范等活动,所取得的具有实用价值、能够推动农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品种等成果。农业科技成果具有以下特点:3.1.1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受地域气候、土壤、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因此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农业科技成果适应性存在差异,需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和推广。3.1.2综合性农业科技成果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作物栽培、畜牧兽医、农业工程、资源环境等,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在成果转化过程中,需要多学科协同创新,提高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3.1.3时效性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效果受到季节性、生长周期等时间因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效性。因此,成果转化需抓住关键时期,及时进行技术推广,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3.1.4可持续性农业科技成果应具备良好的可持续性,即在保障农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要兼顾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3.2成果转化模式与机制3.2.1成果转化模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技术示范与推广模式: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引导农民采用新技术。(2)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多方共同参与,实现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3)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模式: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远程咨询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促进成果转化。(4)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以产业链为载体,推动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实现成果转化。3.2.2成果转化机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政策引导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成果转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2)激励机制: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基金,对在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奖励,激发创新积极性。(3)市场驱动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农业科技成果向市场需求转化。(4)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控体系,降低成果转化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成果转化的顺利进行。(5)评价与监督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强对成果转化的监督与评估,提高成果转化效率。第4章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与策略4.1推广方法概述农业技术推广方法主要包括传统推广方法与现代推广方法两大类。传统推广方法包括会议推广、现场指导、宣传资料发放等,而现代推广方法则涵盖了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移动应用等多种形式。以下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主要方法进行概述。4.1.1会议推广会议推广是指通过召开各种农业技术培训会、研讨会等形式,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会议推广的优点是互动性强、针对性强,可以及时解答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1.2现场指导现场指导是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实地指导。现场指导具有直观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有助于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技术。4.1.3宣传资料发放宣传资料发放是通过发放农业技术宣传册、挂图、光盘等资料,使农民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这种方式具有传播面广、信息量大、保存时间长的优点。4.1.4远程教育远程教育是指利用现代通信技术,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远程教育具有覆盖面广、资源共享、学习时间灵活等优点。4.1.5网络平台与移动应用网络平台与移动应用是利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信息、在线咨询和培训等服务。这种方式方便快捷、信息更新及时,有助于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和农业技术水平。4.2农业技术推广策略针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情况,以下提出几种有效的推广策略。4.2.1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应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同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4.2.2分级培训与梯度推广根据农业技术水平和发展需求,对农民进行分级培训,实现农业技术的梯度推广。即先培训一部分技术水平较高的农民,再由他们去指导其他农民,逐步提高整体农业技术水平。4.2.3整合资源与协同推广整合各类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加强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等合作,形成协同推广机制。通过共享资源、优势互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率。4.2.4示范基地与辐射带动建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展示农业技术成果,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通过示范基地,引导农民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4.2.5创新宣传与推广方式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宣传与推广方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技术的传播速度和覆盖范围,增强农民对农业技术的认知和接受程度。4.2.6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长效机制,包括政策支持、经费保障、队伍建设等方面。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第5章农业技术培训与教育5.1农业技术培训5.1.1培训目标农业技术培训旨在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5.1.2培训内容(1)新型农业技术:重点介绍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及企业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等;(2)农业生产技术:包括作物栽培、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与储藏等;(3)农业管理技术:涵盖农业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农业政策法规等;(4)农业信息化技术:如农业物联网、大数据、遥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5.1.3培训方式(1)现场培训:组织农业生产者到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操作和观摩;(2)集中授课:邀请专家进行理论授课,结合实际案例分析;(3)网络培训: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平台开展远程培训;(4)互动交流:组织培训班学员进行经验分享和问题探讨。5.1.4培训对象(1)农业生产经营者:包括农民、家庭农场主、合作社成员等;(2)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包括基层农技人员、农业企业技术人员等;(3)农业管理人员:如农业部门管理人员、乡镇相关人员等。5.2农业教育5.2.1教育目标农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现代农业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农业人才,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持。5.2.2教育内容(1)农业基础知识:包括生物学、生态学、土壤学等;(2)农业专业知识:如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农业工程等;(3)农业技能培训:包括农业技术操作、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等;(4)农业管理与营销:涉及农业企业管理、农产品营销、农业政策法规等。5.2.3教育方式(1)学历教育:通过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开展本专科、研究生教育;(2)非学历教育:如职业技能培训、成人教育、远程教育等;(3)实践教育:组织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实习实训,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农业教育机构的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5.2.4教育对象(1)农业院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等;(2)农业从业人员:如农民、农业企业员工等;(3)农业管理人员:如农业部门公务员、乡镇相关人员等。第6章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技术6.1农业信息化技术6.1.1概述农业信息化技术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环节进行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共享和应用的过程。农业信息化技术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增强农业灾害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6.1.2关键技术(1)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遥感技术、地面观测技术、无人机技术等,用于获取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2)农业数据处理技术:采用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农业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挖掘,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农业信息传输技术:包括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实现农业信息的快速、准确、安全传输。(4)农业信息应用技术:涉及农业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等,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提供智能化支持。6.2农业智能化技术6.2.1概述农业智能化技术是指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调控,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农业智能化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6.2.2关键技术(1)农业技术:研究具有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农业,用于农田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2)智能感知技术:通过传感器、视频监控等设备,实时获取农田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等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信息。(3)智能决策技术:基于农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4)精准农业技术:通过集成智能感知、智能决策等技术,实现对农田水分、养分、病虫害等农业生产要素的精准调控,提高农业生产质量。(5)农业物联网技术:运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环境、设备、农产品等的互联互通,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智能化水平。(6)智能装备技术:研究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农机具、设施农业设备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第7章现代农业装备技术7.1耕作与播种机械7.1.1耕作机械本节主要介绍现代农业中常用的耕作机械,包括旋耕机、犁耕机、深松机等。重点阐述各类机械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7.1.2播种机械本节主要介绍播种机械的分类、原理及操作方法。包括播种机的类型、播种方式、播种深度、播种速度等关键参数,以及播种机械的选购、使用和维护。7.2收获与加工机械7.2.1收获机械本节主要介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等收获机械的类型、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及操作方法。包括联合收割机、割晒机、摘果机等。7.2.2加工机械本节主要介绍农产品加工机械的分类、原理及应用。包括粮食加工、油料加工、蔬菜加工、畜牧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机械,以及加工机械的选购、使用和维护。7.3农业设施与装备7.3.1温室设施本节主要介绍现代农业中温室设施的类型、结构、功能及应用。包括塑料大棚、玻璃温室、日光温室等,以及温室内的配套设施,如灌溉系统、通风系统等。7.3.2自动化控制系统本节主要介绍现代农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包括环境监测系统、智能灌溉系统、自动施肥系统、病虫害防治系统等。7.3.3农业无人机本节主要介绍农业无人机的类型、功能、应用场景及操作方法。包括植保无人机、遥感无人机、播种无人机等,以及无人机的选购、使用和维护。7.3.4农业本节主要介绍农业的发展现状、分类、技术特点及应用。包括采摘、施肥、除草等,以及农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第8章节水灌溉与水肥一体化技术8.1节水灌溉技术8.1.1概述节水灌溉技术是指采用科学、高效的灌溉方法,减少农业用水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在我国农业发展中,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8.1.2常见节水灌溉技术(1)微灌技术:通过管道输送到田间,利用微灌设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水、节能、增产、改善土壤结构等优点。(2)滴灌技术: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滴头,以水滴形式滴入作物根部,具有节水、省工、适应性强等特点。(3)喷灌技术:利用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具有节水、适应性强、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4)渗灌技术:将水引入作物根部附近土壤,通过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水向上运动,供作物吸收利用。8.1.3技术推广要点(1)结合当地水资源条件、气候特点、作物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2)加强节水灌溉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3)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成本。(4)强化节水灌溉设备的质量监管,保证设备功能稳定、使用寿命长。8.2水肥一体化技术8.2.1概述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相结合,通过灌溉系统将肥料溶解在水中,一并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和养分的高效利用。该技术具有节水、节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优点。8.2.2常见水肥一体化技术(1)滴灌施肥技术:将肥料溶解在水中,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具有节肥、减少病虫害、提高作物品质等优点。(2)喷灌施肥技术:在喷灌过程中,将肥料溶解在水中,实现水肥同步施用。(3)微灌施肥技术:与微灌技术相结合,实现水分和养分的精确供应。8.2.3技术推广要点(1)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灌溉条件,制定合理的水肥一体化方案。(2)选择适宜的肥料品种和施肥设备,保证肥料溶解充分、输送到作物根部。(3)加强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4)部门应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降低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成本。(5)强化水肥一体化设备的质量监管,保证设备功能稳定、使用寿命长。注意:本章节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技术推广应用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9.1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9.1.1生态农业模式构建技术生态农业模式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本节主要介绍生态农业模式的构建技术,包括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林业等多种经营模式的优化组合,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土壤质量提升等方面的技术。9.1.2农田土壤保护技术介绍农田土壤保护的关键技术,包括土壤侵蚀控制、土壤肥力提升、土壤结构调整和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措施。9.1.3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阐述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手段,如作物多样性种植、轮作、间作、套作等,以及生物防治、天敌昆虫和微生物制剂的应用。9.1.4农业水资源保护技术探讨农业水资源保护的技术措施,包括节水灌溉、降水高效利用、水源涵养和湿地保护等方面的技术。9.2农业生态修复技术9.2.1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分析污染土壤修复的技术方法,如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以及适用于不同污染类型和程度的修复技术。9.2.2退化土地修复技术介绍退化土地修复的技术措施,包括沙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石漠化土地等不同类型退化土地的治理和恢复技术。9.2.3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技术阐述水土保持与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如梯田建设、植被恢复、坡面防护、沟道整治等,以及生态护岸、生态湿地等新型水土保持技术。9.2.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探讨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粪便、农膜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