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联合体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沈阳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时,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是一种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是建立在一定范畴之内的,依据一定的定理、定律,按照一定的程式和逻辑关系,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科学也是知识,这些知识是有序的、可检验的,是系统化、公式化了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定义把“科学”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知识体系”,一个是“思维形式”。“知识"是科学的载体,附着在这个载体之上的是反映科学本质和规律的“思维形式”。

法国著名科学家、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科学精神的形成》一书中这样概括科学:“在由客观知识精神分析形成的纯粹状态下,科学是智性的美。"这种美是对客观知识进行精神分析,进而达到纯粹状态的描述,是对客观事实的抽象和萃取。巴什拉接着说:“进入科学,就是在精神上年轻起来,就是接受一种否定过去的突变。”在巴什拉眼中,“知识体系"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突变”是科学的本质和精髓。巴什拉对科学的理解,不仅增加了科学的厚度,也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科学的内涵,并在知识发展程序的演绎中,不断淬炼科学精神,铸就科学思维。由此可见,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精神和思维。

人们把在自然科学领域,对自然、生命、环境等现象及其性质进行重现与认识、探索与实践,并作出突出贡献、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工作者称为“科学家"。在这些科学家身上,不仅具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理性精神,更有批判和怀疑、创造和探索、实践和修正、平权和团队、人文和奉献的精神。有人把这种精神概括为“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在本质上反映着科学思维,不但同属科学范畴,而且是科学教育的精髓和主要内容。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曾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对科学家精神作出全面概括。科学家精神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科学家精神与科学精神一脉相承,又具有中国优秀科学家代表的鲜明特色,同样是科学精神在科学家身上的具体体现,是科学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科学教育要加强的重要内容。

从科学的内涵到科学精神,再到科学家精神,从“客观知识"到“精神分析”,再到“纯粹状态”,科学包含了很多,概括起来就是科学的“智性美”,这种美的集中体现就是寻求“突变"的科学思维。

(摘编自李荐《科学教育加“知识”,更要加“思维"》)

材料二:

众所周知,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翼,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但在科学思维养成,科学方法传递上,我们的科普工作仍有进步空间。以蓬勃发展的科普短视频为例,数量迅速增长的泛知识类科普作品,一方面让科学知识能够触达更多人,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也出现了重“知识补课”轻“价值引领"的问题。科普短视频总体上还是以传递科学知识点为主,就知识谈知识的仍然占大多数,而对于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进行介绍的则明显偏少,难以有效帮助青少年树立起系统的科学观念。

在这一方面,一些国家已经作出探索。他们重视对青少年科学精神及科学思维的培养,适时调整科普理念、政策规划。如美国科普工作的理念就经历了从19世纪“重视科技知识的实用性”到20世纪“关注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再到21世纪“注重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人本性”的转变,在政策上从提倡对实用知识的掌握转向注重公民科学精神的培养。

他山之石不妨借鉴。从科普“飞入寻常百姓家”,到“润物细无声”养成科学思维,我们也可在观念、内容、方式上持续发力。

一是从理解科学到参与科学。当前,技术飞速更迭、信息海量泛在、万物万众皆媒,科学普及的内涵和外延也相应发生深刻变化,正从理解科学的单向传播模式向参与科学的双向互动模式转变,青少年科普模式也正从传统的知识导向转变为科学思维导向。因此,亟待从科普观念上进行调整,即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更多传递知识本身产生的过程,更加注重青少年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培育以及创新能力培养。

二是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由于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的限制,科学思维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各阶段发展的特点,鼓励引导各类传播主体在科普内容供给和科普方式上,强化科普思维养成意识,注重思维培养、方法训练等方面的优化设计,用研究科学的精神去做科普。

三是创造性的科学锻炼不可或缺。从科普实践的角度来说,科学普及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更要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激发受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本·奥尔林曾在《欢乐数学》前言中写道:“如果你觉得数学不可能这么神奇,那也许是因为你在一个叫‘学校’的地方学过数学了。"虽然指代的是数学,但对我们思考科学,探究科普受众好奇心与想象力的问题有所启发。

(摘编自余宁、刘郅楠《科普,更要普及科学思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倡要重视科学普及、弘扬科学精神,这是从科学教育的角度对与科普相关的主体提出的要求。

B.材料一开篇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科学的内涵,接着再对科学的两个层面进行分析,重点突出了科学的“知识体系”。

C.材料二指出,科普短视频作品的数量快速增长,但这只是重“知识补课"的现象,并没有引导人们理解科学、参与科学。

D.材料二认为注重青少年科学思维养成、科学精神培育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有利于帮助青少年树立起系统的科学观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学既是思维形式又是知识体系,思维形式附着于知识之上去反映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B.巴什拉“突变”观点揭示了科学的内涵,也更好地粹炼了科学精神、铸就了科学思维。

C.从“客观知识"到“纯粹状态”,科学包含着不变的“智性美”,彰显着理性精神。

D.科普的模式正在发生变化,如果科普观念不调整,依然难以让青少年养成科学精神。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从科学内涵、科学精神、科学家精神三方面展开论述,论证了科学思维是科学的本质和精髓这一观点。

B.材料二引用本·奥尔林在《欢乐数学》中对数学的论述,能启发人们对激发科普受众好奇心和想象力问题的思考。

C.材料一引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文件,对科学家精神的内涵进行阐释,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

D.材料二的第二段采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出美国科普理念转变的事例,可作为我国科普工作方面的借鉴。

4.材料二中引用了“飞入寻常百姓家”和“润物细无声"两句古诗,请简析其内涵及作用。

5.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科学思维”,二者的意图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鸡鸭名家(节选)

汪曾祺

“三爷,鸭都丢了!"佃户和长工一向都叫我父亲为“三爷”。

“怎么都丢了?"

这一带多河沟港汊,出细鱼细虾,是个适于养鸭的地方。有好几家养过鸭。这块地上的老佃户叫倪二,他要养鸭。从来没有养过鸭,这怎么行?他说他帮过人,懂得一点。没有本钱,他没有本钱想跟三爷借。父亲觉得让他种了多年草田,应该借给他钱。父亲也托他买了一百只小鸭,由他代养。事发生手,他居然把一趟鸭养得不坏。

前两天倪二说,要把鸭子赶去卖了。父亲问他要不要请一个赶过鸭的行家帮一帮,怕他一个人应付不了。运鸭,不像运鸡。鸡是装了笼的。运鸭,还是一只小船,船上装着一大卷鸭圈,干粮,简单的行李,人在船,鸭在水,一路迤迤逦逦地走。鸭子路上要吃活食,小鱼小虾,运到了,才不落膘掉斤两,精神好看。指挥鸭阵,划撑小船,全凭一根篙子。一程十天半月。经过长江大浪,也只是一根竹篙,晚上,找一个沙洲歇一歇。

“不要!”他怕父亲再建议他请人帮忙,偷偷地一早把鸭赶过荡,准备过白莲湖,沿漕河,过江。“倪二在白莲湖里。三爷赶快去看看吧。一趟鸭子全散了!"

“散了”,就是鸭子不服从指挥,四散逃窜,钻进芦丛里去了,而且再也不出来。小船浮在岸边,竹篙横在船上。倪二呢?坐在一家晒谷场的石辘轴上,手里的瓦块毡帽攥成了一团,额头上破了一块皮。几个人围着他。他好像老了十年。他疲倦了。一清早到现在,现在已经是下午了,他跟鸭子奋斗了半日。他一定还没有吃过饭。他的饭在一个布口袋里——一袋老锅巴。他木然地坐着,一动不动。不时把脑袋抖一抖,倒像受了震动。他的脖子里有好多道深沟,一方格,一方格的。颜色真红,好像烧焦了似的。老那么坐着,脚恐怕要麻了。他的脚显出一股傻相。

怎么办呢?围着的人说:“去找陆长庚,他有法子。"哎,除非陆长庚。”“只有老陆,陆鸭。"陆长庚在哪里?“多半在桥头茶馆。”

桥头有个茶馆,是为谈生意而设的。区里、县里来了什么大人物,也请在这里歇脚。茶馆卖清茶,也代卖针线、鸡蛋糕、芝麻饼、菜种、草鞋、写契的契纸、毛笔、黑墨……总而言之,日用所需,应有尽有。船从桥头过,远远地就看到一堆兴奋忘形的人儿。船过去,有人指给我们看过,那在后面抖着头的,就是陆长庚,这一带放鸭的第一把手,诨号陆鸭,说他跟鸭子能通话,他自己就是一只成了精的老鸭——瘦瘦小小,神情总是在发愁。他已经多年不养鸭,现在见到鸭就怕。

“不要你多,十五块洋钱。"陆长庚说了半天,讲定了,十块钱。这十块钱赚得太不费力了!拈起那根篙子(还是那根篙,他拈在手里就是样儿),把船撑到湖心,人扑在船上,把篙子平着,在水上扑打了一气,嘴里啧啧啧咕咕咕不知道叫点什么,赫!——都来了!鸭子从四面八方,从芦苇缝里,好像来争抢什么东西似的,拼命地拍着翅膀,挺着脖子,一起奔向他那只小船的四周来。本来平静辽阔的湖面,骤然热闹起来,一湖都是鸭子。他唱的不知是什么,仿佛鸭子都爱听,听得很入神,真怪!

这个人真是有点魔法。

“一共多少只?”

“三百多。"

“三百多少?”

“三百四十二。"

他拣一个高处,四面一望。“你数数。大概不差了。——嗨!你这里头怎么来了一只老鸭?”“没有,都是当年的。"是哪家养的老鸭教你裹来了!”倪二分辩,但也没用。

他一伸手捞住了。“它屁股一撅,就知道。新鸭子拉稀屎,过了一年的,才硬。鸭肠子搭头的那儿有一个小箍道,老鸭子就长老了。你看看!裹了人家的老鸭还不知道,就知道多了一只!"倪二只好笑。

“我不要你多,只要两只。送不送由你。”

怎么小气,也没法不送他。他已经到鸭圈里提了两只,一手一只,拎了一拎。

“多重?"他问人。

“你说多重?”人问他。

“六斤四,——这一只,多一两,六斤五。这一趟里最肥的两只。"

“不相信。一两之差也分得出,就凭手拎一拎?”

“不相信?不相信拿秤来称。称得不对,两只鸭算你的;对了,今天晚上上你家喝酒。"

到茶馆里借了秤来,称出来,一点都不错。

“拎都不用拎,凭眼睛,说得出这一趟鸭一个一个多重。不过先得大叫一声——鸭身上有毛,毛蓬松着看不出来,得惊它一惊。一惊,鸭毛就紧了,贴在身上了,这就看得出哪只肥,哪只瘦。”

什么事都轻描淡写,毫不装腔作势。说话自然也流露出得意,可是得意中又还有一种对自己的嘲讽。这是一点本事。可是人最好没有这点本事。他正因为有这些本事,才种种不如别人。他放过多年鸭,到头来连本钱都蚀光了。鸭瘟。鸭子瘟起来不得了。只要看见一只鸭子摇头,就完了。

这不像鸡。鸡瘟还有救,灌一点胡椒、香油,能保住几只。鸭,一个摇头,个个摇头,不大一会,都不动了。好几次,一趟鸭子放到荡里,回来时就剩自己一个人了。看着死,毫无办法。他发誓,从此不再养鸭。

“倪老二”,你不要肉疼,十块钱不白要你的,我给你送到。今天晚了,你把鸭圈起来过一夜。明天一早我来。”他顿了顿,“三爷,十块钱赶一趟鸭,不算顶贵噢?"

他知道这十块钱将由谁来出。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地人习惯称陆长庚为“陆鸭”,汪曾祺却以“名家"冠之,从中可看出作者对劳动者持有的温情和对劳动技艺的欣赏。

B.偷偷赶鸭,弄丢后呆坐,不肯承认裹来别人的老鸭、被识破后“只好笑”,这些内容表现了倪二笨拙、狡猾、贪婪的特点。

C.众人不约而同地推荐陆长庚来赶鸭,使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名,这一情节与《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有异曲同工之妙。

D.陆长庚见到“鸭"就怕,却又是赶鸭名家,暗示了陆长庚实则爱鸭、疼鸭,不养鸭的原因不仅是蚀了本钱,也有对失去伙伴的伤心。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擅于从事件的关键之处对人物作传神描绘,如通过陆长庚赶鸭时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赋予人物传奇色彩。

B.小说意境氛围独特,穿插了对当地地理环境的描写、人物对话和茶馆经营物品的介绍,展现了当地的市井风貌。

C.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纯朴融洽,展现了人情美;情节多为日常生活画面,显得极为真实。

D.小说语言质朴清淡,就连人物艰难境遇都“寡味儿”了许多,但读者仍可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小人物命运的关切。

8.陆长庚是当地“放鸭的第一把手”,从文中看,他高超的技艺有哪些具体表现?

9.本文主人公是陆长庚,但文章前部分却着力写倪二,请简析这样安排的好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人臣之论①:内不足使一民,外不足使距难,百姓不亲,诸侯不信,然巧敏佞说,善取宠乎上,是态臣者也。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内足使以一民,外足使以距难,民亲之,士信之,上忠乎君,下爱百姓而不倦,是功臣者也。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政令教化,刑②下如影,应卒遇变,审时度势,归类推演,树立法制,是圣臣者也。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进言之论:大臣父兄,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去,谓之谏;有能进言于君,用则可,不用则死,谓之争;有能率群臣百吏而相与矫君,遂解国之大患,终尊君安国,谓之辅;有能抗君之命,窃君之重,以安国之危,除君之辱,功伐足以成国之大利,谓之弼。故谏争辅弼之人,社稷之臣也,国君之宝也,明君之所尊厚也。而暗主惑君以为己贼传曰从道不从君此之谓也。

(节选自《荀子·臣道》)

材料二:

方苞,字灵皋,江南桐城人。笃学修内行,治古文,自为诸生,已有声于时。圣祖夙知苞文学,大学士李光地亦荐苞,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

苞屡上疏言事,尝论:“常平仓③谷例定存七粜三。南省卑湿,存粜多寡,应因地制宜,不必围成例。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自后各州县遇谷贵,应即令定值开粜,仍详报大吏。谷存仓有鼠耗,盘量有折减,移动有运费,粜籴守局有人工食用。春粜值有馀,即留充诸费。廉能之吏,遇秋籴值贱,得谷较多,应令详明别贮,备歉岁发赈。”下部议行④。

又言民生日匮,请禁烧酒,禁种烟草,禁米谷出洋,并议令佐贰官督民树畜,士绅相度浚水道。又请矫积习,兴人才,谓:“上当以时延见廷臣,别邪正,示好恶。内九卿、外督抚,深信其忠诚无私意者,命各举所知。先试以事,破瞻徇⑤,绳赃私,厚俸而久任著声绩者,赐金帛,进爵秩。尤以六部各有其职,必慎简卿贰⑥,使训厉其僚属,以时进退之,则中材咸处矜奋。"

【注释】①论:同“伦”,类别。②刑:同“型”,典范,榜样。③常平仓: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贮仓储谷,谷贱时增价买进粮食,谷贵时减价卖出粮食。④下部议行:皇上把此事交给相关部门商量去办。⑤瞻徇:照顾和徇情。⑥卿贰:州县长官和副职。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暗主A惑君B以为己贼C传曰D从道不E从F君G此之谓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在古代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政治集团,古人常常借此打压政敌。

B.矫,把弯曲东西弄直,材料中是指纠正,与成语“矫枉过正”中的“矫"意思相同。

C.疏,古代臣子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意思相同。

D.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属于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各司其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人臣分四类。态臣、篡臣于国有害,功臣、圣臣于国有益,四类人臣与“谏争辅弼"四类进言一一对应。

B.方苞专心为学,文采出众。他修身谨行,攻读古文,做诸生时就很有名了,曾担任武英殿修书总裁。

C.方苞关怀民生,屡次上书言事。他熟悉政府粮仓事务,甚至能够针对粮仓管理提出具体的意见。

D.方苞建议改变陋习,举荐人才。他主张那些被认为忠诚无私的朝内外大臣可以举荐其了解的人。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用圣臣者王,用功臣者强,用篡臣者危,用态臣者亡。

(2)年饥米贵,有司请于大吏,定值开粜,未奉檄不敢擅。

14.方苞属于材料一中列举的哪几类人臣?请结合材料作出判断并阐述理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大约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张孝祥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县)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人所劾罢。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运用拟人的手法、问候的语气,充分表现了词人热爱春色的感情。

B.在词人看来,东风、杨柳好像能理解他的心意,饱含深情地送他过湖。

C.“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议论转入描述,可见其寄意颇深沉。

D.全词通过写词人重来三塔湖访春赏景,抒发了熟谙世情后的无穷感慨。

16.词的结尾两句“意境旷远、余音绕梁”,请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两句,“取"与“用”形成对比,语气强烈地批判了秦的“纷奢"。

(3)李老师上课时想让同学们主动发言,但同学们碍于李老师年长,羞于交流。此时李老师可以引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______,________”两句进行引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东北,民间有句①的经典俗语:“关东山,三件宝:人参、貂皮、鹿茸角。"民谚中“貂皮”的“貂"其实指的是紫貂。貂属哺乳纲,鼬科,性格孤僻,喜欢独居。生活讲究,洞穴里卧室、厕所、餐厅分隔明确。本身自带“风吹皮毛毛更暖,雪落皮毛雪自消”的高级品质。

肇兴于东北地区的清朝统治者,对貂皮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因此貂皮也成为宫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清代的典章制度,紫貂是皇帝的专用品,其余人非赐不得用。皇后、亲王和贝勒等只能用薰貂。《天工开物》介绍说:“一貂之皮,方不盈尺,积六十余貂皮仅成一裘。"以当时皇室用紫貂皮均价20两银子一张来看,“五花马,千金裘”的说法并不是②_________________。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改为“生性孤僻,多独居。洞穴里居住、饮食、排泄等有明确分区。本身自带抗寒的高级品质”,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随着“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新近流行语,“45度青年"一词也应运而生,逐渐走入网络视野,引起不少人的共鸣。

那么什么叫作“45度青年”呢?如果说“躺平"是0度,完全“内卷”是90度,那么___①___,也不完全内卷的中庸姿态。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年轻人要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多,部分年轻人面对高压力的社会环境就选择享受生活,呼吁“躺平”,却又不肯看着同龄人就这样将自己远远丢在身后,___②___。进退两难的境遇下,部分年轻人选择成为“45度青年”,不彻底“躺平”,也不彻底“内卷”。

___③___,“45度青年"的“躺平”更多是暂时性的,更像是预备跑步的姿势,虽然看起来没有拼尽全力的奔跑,但是正在为后续的奔跑做准备。面对生活,他们的态度与“躺平"者实际上完全相反,既保持着对生活的冲劲,也避免自己被社会、生活压力裹挟着被迫“内卷”。

对于“45度青年”,我们需要为他们实现目标强力护航,为他们奔向目标开拓,为他们树立目标指点迷津,助力他们冲锋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新”和“‘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成为新近流行语"中的“新”,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B.文艺创作需要推陈出新。

C.一个人知道了自己短处,能够改过自新,就是有福的。

D.这套衣服是全新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请将修改正确后的句子写下来。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历史谈到现实,强调做事应任重道远。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要看到我们是在往前走着,就要保持定力。而且,不要光批评、指手画脚,而是真正行动、干起来。"远处怎么看,近处如何干。关于未来的前行姿态,在字里行间,一目了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想。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沈阳市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

语文试题简要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1~5题答案】

【答案】1.D2.C

3.A4.内涵:“飞入寻常百姓家”指目前科学普及已让科学知识能够触达更多人;“润物细无声"指在科普活动中,可以从观念、内容、方式等方面潜移默化地培养民众的科学思维。作用: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5.①材料一谈科学思维,分析了科学的内涵,引出并阐述了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认为科学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更是精神和思维,进而从科学思维写到科学精神,再到科学家精神。

②材料二谈到科学思维,目的是强调科普中“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以及科普的具体措施,认为科普要在观念、内容、方式上持续发力,引导青少年养成科学思维。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9题答案】

【答案】6.B7.A

8.①通“鸭性”,能把散了的三百多只鸭子轻松地聚集到一起;②望一眼就能估算出鸭子的数量;③望一眼就能辨识出鸭群中有一只被裹来的老鸭;④能从众多鸭子中轻易挑拣出两只最肥的;⑤用手一掂就能准确说出鸭子的重量。

9.①利于塑造人物:前部分写倪二养鸭子改变命运的尝试,后部分写了陆长庚不养鸭子的原因,表现了底层人物生活的多样性。(鸭子散了后倪二的束手无策,与陆长庚赶鸭的神奇形成对比,侧面表现了陆长庚赶鸭技术的高超。)②推动情节发展:文章前部分着力写倪二,写倪二把鸭子赶丢后一筹莫展,引出下文陆长庚的出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先写倪二的鸭子散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