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0课《往事依依》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2024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往事依依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的基础上概述作者回忆的几件往事,体会作者对往事的怀念。(重点)2.品味优美生动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难点)3.认识文学作品对人成长的意义,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重点)教学过程

童年时期是人生的第一步阶梯,是萌芽的第一棵春芽,对人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你们现有的人生旅程中,已经留下了一串串成长的脚印。那么,在这些脚印中,有哪些往事令你记忆犹新?

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童年回忆,特级语言教师于漪先生也有自己的回忆。今天,让我们一起步入于漪先生的《往事依依》,走进她的成长故事。教学过程作者简介于漪(yī),1929年生,江苏省镇江市人。人民教育家。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1978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过程主要作品:《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等。她主编了《中学语文备课手册》12册、《高中语文教学指导书》等书,另有各种文体的教学录像20部。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她努力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坚持教文育人,着力塑造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训练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2019年,相继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最美奋斗者”称号。教学过程写作背景于漪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应河南《中学生阅读》(初中版)编辑部一再邀请,她撰写了《往事依依》一文,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的《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本文选自《于漪全集》第20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略有改动。教学过程模糊

浩渺(

重读(

绚丽

雕镂(

角色(

镌刻

谆谆(

素娥(

婵娟

徜徉(

)眼花缭乱(

心旷神怡(

chóngmiǎomóxuànlòuzhūnjuānchánchángyángliáoyíjuéé教学过程历历:(物体或景象)一个个清清楚楚的。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浩渺:水面辽阔无边。身历:亲身经历。雕镂:雕刻。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多指写古诗文)。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印象还非常清楚,就像刚才发生的一样。犹,还。教学过程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看不过来)。胜,尽;收:接收,领略。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旷,心情开阔。教学过程1.划分文章层次。2.勾画文中的精彩语句,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默读课文,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往事。教学过程第二部分(2-7)第三部分(8)运用对比,突出“几件事”在自己心中的分量,引出对往事的回忆。追忆看山水画和《水浒传》插图、读《千家诗》、聆听朗诵等往事。篇末点题,再次强调回忆美好的往事对“我”的激励作用。第一部分(1)教学过程1.如何理解题目中的“依依”?

“依依”有两个意思:①形容树枝柔弱,随风摇摆,如“杨柳依依”。②形容留恋,不忍分离,如“依依不舍”。题目中的“依依”应是第②个意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教学过程2.找出文中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教学过程3.文章回忆了少年时代的哪几件往事?(1)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3)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听国文老师讲《南归》(5)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教学过程4.这几件事是怎么衔接在一起的?你能找出哪些过渡语句或语段?例如第3段:“学生时代的生活乐趣,很大程度来自读书。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承上启下,承接上文读书给学生时代带来很大的乐趣,引出下文对《千家诗》的美好回忆。教学过程5.作者是怎样把这几件事串联起来的?题目《往事依依》是贯穿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和《评注图像水浒传》、听国文课、读中外小说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教学过程6.第8段“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为什么说记忆是“金色的”?“金色的回忆”包含着怀旧、留恋、感动、难忘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财富之一。教学过程精读课文,分析讨论1.文中提到的几件往事对“我”的成长有什么深远影响?(1)小时候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

——带来生活的乐趣,乐在其中(2)学生时代读《千家诗》

——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3)听国文老师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教学过程(4)听国文老师讲《南归》

——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5)听老师的谆谆教导

——老师的谆谆教导使我一生受用不尽教学过程2.童年生活可以写的往事很多,为什么作者选择这几件事情来回忆呢?作者回忆的几件事都与读书(画)有关。作为语文教育专家,正是学生时代所读的书编织了于漪老师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给了她广阔的天地,给了作者美的享受和情感的熏陶,才使得于老师对自然、对生活、对家乡、对祖国有着深厚的情感,让作者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过程3.看山水画、读《千家诗》、听国文老师讲课,删去一部分行不行?颠倒次序可以吗?不能删去。这三件事分别从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角度来写,各有侧重。这三件事之所以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说明它们在作者成长的道路上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去掉,文章就显得单薄了。这三件事的内涵是逐步丰富的。教学过程4.于漪老师的往事,对我们的读书、学习、成长有什么启发呢?一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二是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教学过程品味语言,体会情感文章中的哪些词语、句段最能打动你的心?为什么?(提示:从多角度如精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修辞手法、大量引用诗句增强形象性等去思考讨论)教学过程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搜索枯肠”一词表明许多事情竭力思索都想不起来,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对比,强烈的反差,衬托文中写的这几件事留给作者的印象非常深刻。教学过程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山水画。这只是一幅极普通的画,清晨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次,竟百看不厌。有时凝视久了,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凝视”与“徜徉”传神地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画的痴迷,作者自己乐在其中,书画给自己带来生活的乐趣。教学过程梁山雄伟险峻,水泊烟波浩渺,水面有无边无际的芦苇,山上有一排排大房子……这一切,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好像就是家乡长江边焦山一带。“雄伟险峻”“烟波浩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梁山和水泊的特点。插图的景物描写,将山、水细致地刻画出来,展现出了山的雄伟和水的广阔,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学过程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而其中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比作“编织我童年美丽的生活花环”;把读书的益智作用,形象地描绘成“给我以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作者对书的喜爱之情。教学过程祖国的大地山川气象万千,家乡的山山水水也美丽非凡。一年之中,风光流转,阴晴雨雪,丽日蓝天,风云变幻,真是美不胜收。

作者用优美的语句把变化多端的自然景观概括地描写出来,交代了孕育了《千家诗》中那些美妙的咏物诗的源头活水,赞美了祖国和家乡的自然美,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和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过程《千家诗》中很大部分诗歌歌咏祖国风物,按春夏秋冬时序编排,打开书往下念,四季风光就活生生地展现在眼前:“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吟诵这些诗句,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教学过程引用的春夏秋冬的诗词,很美,“春花秋月,夏云冬雪,一年四季都沉醉在诗的意境之中。”突出了诗歌的意境,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和美感。教学过程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左右摇摆”这一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老师读书时沉浸、陶醉的情状。教学过程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凝注”形象准确地描绘出老师在朗诵时那激动的心情、专注的神态。“传染”生动地写出了老师朗诵时的感情影响了“我们”,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教学过程疑难问题,合作探究细读课文第5段。两位老师带给了作者很深的印象,培养了“我”读书的兴趣,正是这种兴趣促使我阅读更多的书籍,开阔了自己的眼界,提升了自身。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风格,你更偏向于哪一位,为什么?教学过程国文老师——“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动作描写)——表现出老师读书时沉浸、陶醉的情状,教学富有感情,朗读慷慨激昂,深深感染着我们。教学过程代课的国文老师——“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迎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还辨得出五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神态描写)——“凝注”写出了老师教学的专注,富有深情。国文老师朗诵卓越,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学过程写作特色1.层次清晰,结构严谨。课文题目“往事依依”是贯串全文的纽带,开头有感而发,引出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读《千家诗》、听国文课、谈读书收获等往事,最后由事入理,抒发感悟,强调回忆往事的激励作用。文章由现实到回忆再到现实,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教学过程写作特色2.用词准确,生动传神。本文的语言优美,名言佳句处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