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名词解释 (新闻史)_第1页
0-3 名词解释 (新闻史)_第2页
0-3 名词解释 (新闻史)_第3页
0-3 名词解释 (新闻史)_第4页
0-3 名词解释 (新闻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徐宝璜(206)近代著名的新闻教育者,是最先在国内开设新闻学课程的大学教授,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新闻学》的作者。早期赴美留学,回国后担任北大教授,与蔡元培等人共同发起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他还主持出版了我国第一本新闻学专业刊物《新闻周刊》。他认为报纸应当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代表国民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出报纸应当重视所报道的事实是否正确,因为这会影响到舆论的健全与否。同时还强调报纸在提倡道德、开启民智方面的重要作用。戈公振(208)中国著名记者,新闻学者,现代著名报刊史学家。曾在《上海时报》工作,后创办了第一个报纸画刊《图画时报》。先后兼任上海国民大学等高校的新闻学教授,并参与组织上海报学社。其著作《中国报学史》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叙述了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戈公振对于中国新闻事业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确立了报学史的研究是一门学问。为纪念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奖”,作为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黄远生(238)中国第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记者。在北京创办并主编《少年中国》周刊,开始记者生涯。之后主编过《庸言》月刊,担任过《申报》《时报》的特约记者,还经常为《东方杂志》等报刊撰稿。他提出记者四能说,即新闻记者要脑筋能想、腿脚能走、耳能听、手能写。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他的通讯作品以政坛要闻为主,真实地记录了民初许多政治活动,至今仍有史料价值。他的新闻作品后来被收录为《远生遗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报刊通讯文集。戈公振将他誉为“报界之奇才”,认为其“理解力及文字组织力实有过人之处”。邵飘萍(220)民初著名记者,被称为“不可多得的全才”。代表作《实际应用新闻学》,是中国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曾任《汉民日报》的主编,也是《京报》的创始人。其新闻思想包括: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反对有闻必录,立场中正,德识兼修,以读者所需为中心等。作为一名胸怀家国的新闻人,邵飘萍不断抨击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当局的丑陋,终因莫须有的罪名遇害于北京。当今媒介生态环境发生显著变化,各种新闻失范现象此起彼伏,邵飘萍等新闻前辈求真、中正的新闻思想值得当代媒体从业者学习。张季鸾(208)民初著名记者,新记《大公报》总编辑。早年留学日本,创办《夏声》杂志,回国后担任《民立报》编辑。此外,他曾任孙中山先生的秘书。后与吴鼎昌、胡政之成立新记公司,接办天津《大公报》,对《大公报》的新闻业务与经营管理层面进行改革,使其逐渐发展为著名的资产阶级大报。张季鸾在主持《大公报》后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即不党、不私、不卖、不盲。中国资产阶级报业的发展,以新记《大公报》的创办为标志,进入了一个趋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成舍我(213)著名新闻出版家和新闻教育家。创办《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统称“世界报系”。后又创办《民生报》和《立报》,创我国有史以来日报销售的最高纪录。在北京创办“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桂林创办“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在台湾筹办“世界新闻职业学校”。注重报刊的经营管理,把印刷、发行、广告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世界日报》销量居北京各报之首。成功办报经验有:坚持“小报大办”原则,重视副刊,讲究经营策略和经营管理,不断开拓创新。史量才(224)杰出的商人、报业家,出色的报业经营者。作为上海的报业大王,“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这句话便出自他口。在中国报业史上,史量才与其经营的《申报》驰名一时。在他担任《申报》总经理期间,《申报》品格坚毅、不畏强权,不仅在揭露、谴责和批判国民政府的黑暗行为上从不手软,还在抗日战争期间号召民众“一同抗日救国”。史量才以超前的眼光开拓广告业务,从而大大增加了报纸收入和社会影响。《申报》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举成为当时国内发行量最大和读者涉及面最广的报纸。邹韬奋(202)著名的出版家、新闻记者。一生创办、主编过六刊一报,包括《生活》周刊,《大众生活》等宣传抗战救国的进步刊物。他还在全国各地组织生活书店,积极出版进步书籍。也正因为抗日救国的文化运动,他与沈钧儒等一行七人分别被捕,史称“七君子”事件。邹韬奋的办报方针是:贴近群众、依靠群众、立于群众、要做为群众服务的报刊。邹韬奋去世时,毛泽东为其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范长江(214)优秀的共产主义新闻工作者、社会活动家,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以《大公报》旅游记者的身份对西北地区进行考察,发表了大量旅游通讯,后汇集出版为《中国的西北角》一书。西安事变后,进入西安采访周恩来,进入延安采访毛泽东,发表了多篇文章,后被收录进《塞上行》中。范长江的西北之行打破了国民党的新闻封锁,首次还原了西安事变的真相,反映了中共陕北革命根据地人民的实际生活和共产党领导人的生动形象,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埃德加·斯诺(196)美国新闻记者、作家。在中国担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兼任《纽约太阳报》、《每日新闻先驱报》特约记者。斯诺进入陕甘宁边区会见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最早向世界详细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写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又名《西行漫记》。后因报道皖南事变真相被国民党取消记者特权,被迫回国。毛泽东对其高度评价,“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每周评论》(215)是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仁为适应新的形势而创办的一份时事政治评论报纸。以“输入新思想,提倡新文学”为己任,以“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为宗旨,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把报道和评论结合起来。讨论政治、和平、道德、法律等重大政治思想问题,着重介绍新思潮与反应现实斗争,评述国内外大事,和《新青年》相互配合。五四运动期间发挥了积极的舆论先导作用,五四运动爆发后做了连续的系列报道,及时评论,给予支持和引导。《湘江评论》(238)是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刊物,是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阵地。创办于湖南长沙,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在出版启事中宣布“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在编排形式与内容上模仿《每周评论》,设有西方大事评述、东方大事评述等栏目。最大的特点是以白话文出版,以评论为主,大多数评论出自毛泽东之手。积极宣传民众大联合、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并将五四运动和十月革命联系起来,将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和对孔子的思想批判斗争结合起来。具有广泛的影响,李大钊评论该刊为全国最有分量、见解最深的报纸之一。《天津学生联合会报》(175)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进步学生报刊之一,是天津学生联合会机关报,周恩来任主编。以评述为重点,其中周恩来用笔名“飞飞”撰写的许多评论,议论精辟,富有战斗性。该报还以大量篇幅报道学生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并派出“特派员”专程赴山东采访,还发行号外支持山东学生群众代表赴京请愿。广大读者称赞《天津学生联合会报》是天津的“新曙光”,评价它是“全国的学生会报之冠”。《共产党人》月刊(152)创刊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内部刊物,仅供党员阅读。宗旨在于,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写了著名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三条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晨报副刊》(220)《晨报》曾经是一个受军阀控制的报纸,在李大钊的支持下率先改组副刊,增加了《自由论坛》和《译丛》两个专栏,李大钊任编辑,介绍“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后由孙伏园主编,鲁迅为其命名为《晨报副镌》,徐志摩又将其改名为《晨报副刊》。开中国现代报纸副刊进行民主改革的先河。既介绍新文化、新思潮,也不排斥旧文化、传统国学,与其他副刊相比,更注重对文艺作品的刊载,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但在徐志摩接编后呈现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倾向,标志着它在政治上的倒退。《京报副刊》(224)在京津沪等大城市较有影响力的报纸,邵飘萍任社长,孙伏园任主编。是鲁迅、林语堂等语丝派的阵地之一,与胡适等现代评论派激烈交锋。是一个以小说、诗歌、散文为主的文学副刊。在文艺创作上强调文艺与生活要紧密结合。大部分作品都比较严肃,讽刺意味浓厚,反应与揭示社会矛盾和人物内心世界。主要题材是小资产阶级青年的生活,对五四时期一些青年群体的苦闷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后来直奉军阀以“宣传赤化”为罪名封闭了《京报》馆,邵飘萍不幸被杀害,副刊与《京报》一起停刊。《民国日报》——《觉悟》(216)取消了格调不高的副刊《民国小说》和《国民闲话》,另办副刊《觉悟》,邵力子任主编。创刊起就以激进的姿态投入新文化运动,积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发表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文章,介绍新思潮,宣传新文化,表现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气势。关注现实社会政治状况,不断报道各地工人运动状况,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设评论、通讯、诗歌等多种专栏,也经常介绍进步刊物。五卅运动之后邵力子前往广州,《民国日报》逐渐被国民党右派把持,后停刊。《时事新报》——《学灯》(191)由张东荪主编,后由俞颂华、李石岑、郑振铎、宗白华等接任。在新文化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刊初期着重评论学校教育和青年修养,五四运动以后加强西方文化和科学的宣传,介绍了各种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文化和思潮,是传播新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学灯》每期都刊有新文化运动新书新刊的介绍,对各地新文化运动起了交流信息和推动作用。五四以后,《学灯》逐渐右倾,成为抵制马列主义思想传播的舆论工具,后停刊。《政治周报》(226)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创办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报纸,是国民党中央机关报。由毛泽东主持筹办并担任首任主编。一创刊就投入反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中,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推动革命的发展。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和广东革命政府的重要会议、文件、报告、知名人士的专稿,部分新闻报道材料。辟有《反攻》专栏,毛泽东在此发表了几篇言辞犀利的杂文,与国民党右派做了坚决的理论斗争。该刊主张用事实说话,理论结合实际地揭露国民党右派的反革命本质,为国共统一战线作出巨大贡献。《热血日报》(229)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日报,创办于上海,瞿秋白主编,是通俗政治性小报。为了加强对五卅运动的宣传而专门创办,设有要闻、社论等栏目,设副刊《呼声》,刊载评论、通讯和文艺作品,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点。一创刊便以战斗姿态投入反帝战争中,揭示了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的本质,指出封建军阀反动反革命的本质,传播国际进步势力支持中国人民的信息,受到广泛支持和欢迎。在《热血日报》的带头作用下,五卅时期上海新闻界形成了反帝爱国的统一战线,宣传了党的政治主张,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世界报系(1)《世界晚报》(160)由成舍我创办。宗旨是:言论公正、不畏强暴、不受津贴、消息灵确。努力报道独家消息,并瞄准北京学校多的特点,以“发展教育”为号召,创设教育专栏,大量刊载教育新闻,这是有别于其他晚报的一个很大特色。设有副刊《夜光》,由张恨水主编,连载其小说《春明外史》。报社不畏强权暴力,完全做到民众喉舌之功能,受到民众喜爱和支持,销路极佳。(2)《世界日报》(209)由成舍我创办。以夹叙夹议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见长,具体以军事、政治为主,兼重教育新闻,设有多种副刊。问世不久,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该报陆续刊载了许多揭露新闻,并募捐援助上海罢工工人。设有副刊《明珠》,主要刊载诗词、掌故、随笔、风月小品等,号称“明珠体”,张恨水任主编。《明珠》用七年连载张恨水的《金粉世家》,风靡京华。成舍我注重经营管理,把印刷、发行、广告等工作组织得井井有条。《世界日报》销量居北京各报之首。(3)《世界画报》(79)由成舍我创办。是《世界日报》的画报版面改出的单张,称为《世界画报》。因销量不好,由隔日刊改为周刊,后作为日报和晚报的附赠。先以时事照片为主,后以美术作品为主。《布尔塞维克》(213)中共中央政治理论机关报刊物,瞿秋白任主编。是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指针。宗旨是:建立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思想之机关,反对资产阶级及一切反动妥协思想之战斗机关。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和投靠帝国主义的罪行。对全国范围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进行广泛的报道,鼓舞人民投身于反抗国民党的斗争队伍当中。它的出现说明蒋介石对共产党的赶尽杀绝计划没有得逞,党中央仍在战斗,安定了党心。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揭露和抨击教育了党员和人民,为斗争指明了方向。《红旗日报》(194)由《红旗》三日刊和《上海报》合并而成,是中共中央政治机关报,中共中央宣传部主办。前期注重鼓动性,每周对新发生的事件都发表评论;后期加强指导性,大量刊登党的文件。该报在发刊词中说“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在中国首次提出了这一观点。但不懂得自我保护,在左倾思想的影响下,面对艰难的处境,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王明还坚持出版,并号召群众积极一致地为《红旗日报》的扩大和发展而斗争,遭到严重损失。《红旗周报》(95)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四份机关报,由《红旗日报》改名而来。该报秘密发行,封面常以“实业周报”“佛学研究”等假封面出现。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内容受王明左倾思想严重。《群众》周刊(211)创刊于汉口,由中共中央长江局领导,后迁至重庆,由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存续了12年,是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存续时间最长的中央机关刊物。延安整风运动开始后,《群众》周刊结合整风运动的精神,设置相关栏目,加强与读者的沟通联系,促进刊物的群众化。在进一步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增设相关栏目介绍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人民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成就,刊发大量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论著,并对社会上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进行针锋相对的批驳。重庆各报联合版(239)1939年5月,日本飞机轰炸重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通告,由于出版条件困难,要求重庆十家大报临时停刊,由《中央日报》牵头组合出版《联合版》,由10家报社派人组成各报联合委员会。为了加强合作,减少矛盾,各成员商定:《联合版》不写社论,也不发各报采写的新闻,主要刊载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的各项消息,10家报社分组轮流担任编辑。8月13日各报恢复单独出版。《联合版》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困难环境下各党派、各阶层、各报社求大同、存小异的结果,是战时中国新闻界摒弃成见、目标一致、团结对敌最具体的体现。洋旗报(211)孤岛时期那些以外商名义出版的中文报纸称为洋旗报。这些报纸可以不受日伪的新闻检查,因而当时出现了大办洋旗报的热潮。中国共产党及民间爱国人士,利用沦陷区大城市中租界的特殊条件,或聘请外国人担任发行人,或在外国注册,打着英商、美商的招牌在租界内复刊或创刊洋旗报,以逃避日寇的新闻检查。其中最为著名的有《每日译报》、《文汇报》、《申报》、《新闻报》等。后来,日伪方面对上海进步报界的迫害更加残酷,“孤岛”新闻界被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中。《文萃》周刊(218)由中共地下党员和民主人士创办,黎澍任主编。初为集纳性和文摘性刊物,转载各地进步报刊言论。后改组为时事政治刊物,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出版的时事政治刊物。该刊宗旨在于沟通内地与收复区的意志,传达各方人士对于国事的意见,分析复杂善变的国际情势。由于斗争形势严峻,改为地下出版,同年被国民党查封。主要工作人员陈子涛、骆何民、吴承德三人被捕,英勇牺牲,被称为“文萃三烈士”。作为革命时代的特殊产物,该刊对于研究当时的主流思想无比珍贵。《向导》(202)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是一份时事政治评论性周报,由蔡和森、彭述之、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集中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对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错误思想和反动宣传进行了攻击。大力宣传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和关于建设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但是该报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宣传不力,甚至有错误的观点。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除在国内各地发行之外,还远销至德国、法国等国家。《中国青年》(204)创刊于上海,团中央机关刊物,以青年为发行对象。其宗旨是要做青年“忠实的友谊的刊物”。它根据青年的特点,从青年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平易流畅的语言,对青年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初步奠定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报刊的优良传统。内容主要为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以及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青年的良师益友,为民主革命的斗争起到了宣传和组织的作用。《劳动周刊》(203)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报纸。其宗旨是:本着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宗旨,为劳动者说话,并鼓吹劳动组合主义。广泛报道了全国各地的罢工斗争,被称为“教育训练劳工们的一个最好的机关报”。它发行到全国许多地方,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将竞争机制引入劳动管理,彻底消除了平均主义倾向,充分调动职工劳动性。后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以“登载过激言论”、“鼓吹劳动革命”的罪名勒令停刊。红色中华通讯社(227)在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呼号CSR。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建的第一个以现代无线电通讯手段收发新闻的通讯社。主要发布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同时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供中央机关参阅。后随红军长征,途中新闻广播中断,但抄报未停,后来在瓦窑堡恢复新闻广播。打破了当时国民党的封锁,把革命根据地红军和人民的声音传播到全国和海外。后改名为新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224)简称新华社,是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前身是红色中华通讯社。总部设在北京,在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各省区市均设有分社。1935年随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7年1月改称新华通讯社。主要任务是: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反映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情况、新事物和新经验;及时反映国际上的重大动向,宣传中国对外政策。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创建的重要宣传舆论机构,为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红色中华》报(204)创刊于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最初定位主要是作为中央苏区公文传递的载体,而新闻报道功能居于从属地位。创刊后积极配合党政的中心任务,进行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的宣传,揭露敌方暴行,宣传抗敌壮举。该报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而受到读者欢迎,在根据地产生巨大的影响,但也受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宣传过错误主张。后改名为《新中华报》,又改组为《解放日报》。《解放日报》(238)创刊于延安,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成。是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日报,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这一时期影响最大、贡献最大的革命报纸。创刊初期对国际形势作出科学分析,但也出现了脱离根据地群众和工作实际的倾向。在中共中央的指导下进行改版,以报道抗日根据地新闻为主,加强了党性、群众性、战斗性和组织性,突出宣传党的路线以及根据地、八路军的情况。《解放日报》的工作在整风改革后有了显著改进,积累了宝贵经验,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报学史》(222)由中国著名记者、新闻学家、现代著名报刊史学家戈公振所著。是一部研究新闻学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开山名著,中国首部新闻史学权威著作。该书有着明确的历史分期和报刊分类,为中国报刊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其史料详实,多为第一手资料,为中国报刊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史料。该书从主要观点与论断到文字表达,都洋溢着作者的爱国、民主、进步思想和敬业乐业精神,为新闻学研究树立了治学与道德风范。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224)是陆定一发表在《解放日报》上的一篇文章,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与方法,力图阐明两个基本问题,即新闻的本源问题和新闻的真实性问题。在“新闻本源”的问题上,他指出,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在“新闻真实性”的问题上,他指出,只有为人民服务、与人民有密切联系的报纸,才能得到真实的新闻,要有群众观点,要走群众路线。是较早自觉运用唯物论探讨新闻学基本问题的文章,为建设中国特色无产阶级党报理论与新闻理论奠定了基础,起着深刻的引导作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219)指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刊载于《解放日报》。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历史经验,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文艺的革命方向问题。引言部分指出了革命文艺的重要性,总结了经验,回答了一系列根本性问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和党的文艺路线。结论部分阐述了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人、文艺的普及和提高等五个问题。有力推动了文艺界的整风运动,丰富了马列主义文艺理论,推动了抗日根据地革命文艺的发展。《新中华报》(202)前身是《红色中华》报。在延安出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后成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后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宣传抗战团结,系统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以及抗日民族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成就。国民党发动二次反共高潮时,该报及时报道皖南事变真相,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政策。后与《今日新闻》合并为《解放日报》。《新中华报》贴近群众生活,符合边区民众的知识文化水平,毛泽东评价其为“全国报纸中最好的一个”。《共产党人》月刊(152)创刊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内部刊物,仅供党员阅读。宗旨在于,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写了著名的《<共产党人>发刊词》,深刻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三条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刘少奇《对于华北记者团的谈话》(226)中共中央在西柏坡举办由华北人民日报社、新华社华北总分社的部分记者参加的学习班,刘少奇发表讲话。表达了党中央对于新闻工作的重视,为新闻工作者适应新的形势、完成新的任务提出了明确的努力方向。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作用和任务,并提出新闻工作者必备的四个条件,即要有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熟悉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当党和人民联系的桥梁,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判断。注重党报的信息传达、思想传导和意见沟通功能,强调党报的连结和传导作用,是对毛泽东新闻思想的一种有益补充。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40)1978年,在胡耀邦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署名转发了这篇文章。该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而否定了两个凡是的观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为人民所接受和肯定,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理论准备,对于端正思想路线,纠正长期存在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252)是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成立标志着新闻学作为一门学科性研究在我国的开端,也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发端。蔡元培任校长,徐宝璜、邵飘萍任导师。宗旨为“研究新闻原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更多转向学术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新闻的范围、选题、采访、编辑、通讯方法以及报社和通讯社的组织等,出版了《新闻周刊》,是当时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知识的报纸,也是中国最早采用横排式的报纸。在倡导新闻学研究、培养新闻学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被称为我国“报业教育之发端”。左联(206)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为加强革命文化队伍的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上海成立,是影响最大的一个革命文学团体。目的是与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旗帜人物是鲁迅。先后出版了《萌芽》等机关报刊。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实践,宣传无产阶级文艺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同时,努力培养新作家,壮大革命文艺队伍。1936年,根据形势的需要,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左翼记联(200)是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的简称,于上海成立。在国内及海外南洋等地发展盟员,并在上海法国租界内创办国际新闻社,向国内外报刊供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进步宣传活动,批判国民党的反动新闻统治。报道的主要内容为抗日活动,发布有关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和工农红军北上的消息。曾创办《华报》、《集纳批判》,后又创办中华通讯社。1936年,左翼记联同各个左翼文化团体一样,为适应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而解散。中国新闻学研究会(184)成立于上海,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影响下成立的新闻团体,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学术团体。初期有会员14人,主要来自上海《申报》、《新闻报》、《时报》的进步记者,以及上海民治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系师生,核心是《文艺新闻》的工作人员,瞿秋白、邓中复曾给予指导。中国新闻学研究会除了致力于新闻学之科学的技术研究之外,更将全力致力于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科学的新闻学之理论的阐扬。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211)成立于汉口,是在共产党支持和领导下的国统区合法的青年记者团体。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全国性新闻记者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党通过努力团结国统区广大进步新闻工作者,争取民主、争取新闻自由和展开抗战宣传,它是党的抗战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青年记者奔赴前线,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战争留下了丰富的资料,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和扩大,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同时打破了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封锁,创立国际新闻社。“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230)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版《大陆报》合作,办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呼号XRO,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内容以音乐节目为主,也有新闻,包括路透社电稿、《大陆报》刊载的消息等。由于未经中国政府批准而被取缔。奥斯邦等人在中国境内私设广播电台,显然是对中国无线电主权的侵犯。但也将无线电广播这一科学技术和新闻媒体传入中国,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引起人们收听广播的兴趣,揭开中国广播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对中国近现代广播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226)1940年建成开播,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办的第一座无线电广播电台,呼号XNCR。试播期间的主要听众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军民,兼顾国统区的听众,被西南联大的师生称为“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主要内容包括: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周刊以及后来《解放日报》的重要社论和各类文章、国内外时事新闻等,另外还有抗日歌曲等文艺节目。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诞生,打破了国民党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国民党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东方风来满眼春(192)是1992年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的陈锡添在邓小平同志南巡时所写的一篇著名通讯,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对深圳、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这篇报道用七个小短篇记录了邓小平在深圳视察的日子,被称为“历史关头的雄文”,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遥相呼应,将坚定改革的讯息传遍世界。该文真实记录了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时所做的重要谈话,成为了新闻界在思想解放运动中的一件标志性事件。中国新闻奖(150)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宣传部批准的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其目的在于检阅我国新闻工作的年度实绩,推动新闻改革,促进新闻作品质量的提高,促进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建设。每年评选一次,经党中央和政府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报纸、广播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均可自愿参评。中国新闻社(228)国家通讯社之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重点对外传播媒体,前身为国际新闻社。坚持爱国主义的宣传方针,以为广大海外读者服务为宗旨。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与中国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报道对象,以海外华文媒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坚持差异化定位,探索具有鲜明中新风格的独特话语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全媒体融合传播矩阵,站在新时代高度传播中国、影响世界。近年来,中国新闻社推出了融媒体专栏《中国焦点面对面》以及中外对话融媒体节目《WETalk》,尝试在国际传播中构造更多对话性的场域。癸丑报灾(193)二次革命失败后,报界掀起反袁浪潮,袁世凯政府则加紧了新闻预检和迫害。袁世凯政府借军事胜利对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以及异己报刊大肆摧残,凡是国民党系统的报刊一律扣以“乱党报纸”的罪名而被查封。到1913年底,全国继续出版的报纸只剩139家,相较于民国元年的500多家锐减了300多家,北京上百家报纸也只剩20多家。这一时期,报刊数量锐减,大批报人被捕被害,因而把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对于新闻界的大扫荡称为癸丑报灾。诚言事件(236)是五卅运动期间,我国人民对《诚言》这一帝国主义的宣传品进行的驳斥与抗议活动。《诚言》的主要内容是为帝国主义辩护,颠倒是非,恶意攻击人民的爱国行动。在人民怒斥帝国主义的恶劣行径时,《申报》和《新闻报》大篇幅刊登《诚言》第一期,激起上海新闻界和广大市民的公愤。《中国青年》等革命报刊发文驳斥其卖国行为,上海学生联合会等团体派人与两报交涉,要求其公开承认错误。在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