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作场所传染病预防控制通用要求工作场所作为工作人员长时间驻留、人员聚集和经常性接触的空间,往往成为传染病传播的风险场所。本文件规定了工作场所中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通用要求,包括传染病基本控制措施和暴发疫情处置等,旨在防范和化解传染病对工作人员及其职业行为相关利益方的健康风险,通过营造安全卫生的工作环境,共同建设全社会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各类工作场所,但对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以及从事病原微生物检测的机构并未提供全面性技术指导。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7217公共厕所卫生规范GB27952普通物体表面消毒剂通用要求WS/T311医院隔离技术标准WS/T698新冠肺炎期间重点场所和单位卫生防护指南WS/T699人群聚集场所手卫生规范WS/T1000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10013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ISO45006Occupational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Guidelinesfororganizationsonpreventingandmanaginginfectiousdiseases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工作场所workplace工作人员进行职业相关活动并由用人单位负责管理的场所,包括办公室、工厂、商店、工地、学校等各种实体场所。3.2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s2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真菌、朊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纳入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3.3传染病预防控制infectiousdiseasespreventionandcontrol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等影响传染病发生和传播扩散的环节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动,以减少和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扩散,保障人群群众身体健康的系统性工作。3.4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体内有病原体生存、繁殖并能将病原体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3.5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同一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如鼠疫,既可通过鼠蚤叮咬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3.6空气传播airborntransmission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经飞沫传播和经气溶胶传播等,如肺结核、麻疹等。3.7接触传播contact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造成的传播。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适合的侵入门户,如皮肤炭疽、艾滋病等;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如新生儿破伤风、手足口病等。3.8水源性传播waterborntransmission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所造成的传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如霍乱、钩端螺旋体病等。3.9食源性传播foodborntransmission通过受污染的食物作为媒介传播病原体,导致食用者感染疾病的过程,如甲型肝炎、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等。33.10血液传播bloodbornetransmission通过血液或体液(如共用针头、不安全的输血)传播病原体,如乙型肝炎、梅毒等。3.11生物媒介传播vectorborne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某种生物媒介(如蚊子、蜱虫、跳蚤等)叮咬易感者造成传播的疾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等。3.12易感人群susceptiblepopulation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群体。3.13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症状为止的时期。每一种传染病的潜伏期都有特定的时间范围(最短~最长)。~3.14暴发outbreak在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多例症状相似的传染病患者。4管理要求4.1工作场所应按照国家和所在地区的规定,服从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单位责任。4.2工作场所根据人员规模和场所特点,根据需要成立由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指导下,全面负责工作场所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工作场所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应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工作场所中的全体工作人员应协助和配合工作场所开展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并遵守相关规定。4.3工作场所采取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宜与传染病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质、程度和范围相适应,并根据传染病预防控制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包括但不限定:基本控制措施(如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出勤管理、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暴发疫情处置和物资保障与管理等。4.4工作场所宜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指导下,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应急预案,并建立应急演练制度,定期或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应急演练和演练后评估。4.5工作场所应按照工作场所规模、工作人员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储备相应的防疫物资,并做好经费保障。44.6当地出现某种传染病的流行时,工作场所宜建立传染病相关的主要症状监测机制(主要症状如发热、腹泻、皮疹、黄疸、结膜红肿),不倡导带病上岗。4.7工作场所一周内出现2例及以上症状严重且症状相似的病例时,应及时报告所属单位领导,后者应及时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接受指导开展相关预防控制工作。5基本控制措施5.1健康教育5.1.1结合当地传染病流行特点,充分发挥大众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传染病预防控制知识如传染源、传播途径(见附录A)等科普宣传教育,增强工作人员对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5.1.2倡导工作人员提升健康素养,坚持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5.1.3传染病流行和暴发期间,应强化针对该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宣传和教育。5.2健康监测5.2.1应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建立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机制,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传染病在工作场所中传播扩散。5.2.2对于从事公共服务相关的工作人员,应持续开展传染病相关症状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降低传播扩散风险。5.2.3出现传染病疫情时,应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5.3出勤管理5.3.1工作场所中各部门负责人应对工作人员的因病缺勤情况进行登记,做好病因追踪,对短期内出现多名工作人员因病缺勤的情况予以重点关注。5.3.2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宜为特定传染病患者提供带薪病假或实行弹性工作制,病愈后,按照病例管理要求返岗复工。5.3.3特定传染病的患者、病原携带者和疑似患者及密切接触者,在传染期内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前,不得在工作场所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禁止的相关工作和活动。5.4环境清洁、消毒和通风5.4.1应安排专人负责工作场所环境清洁与消毒工作,日常清洁及消毒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并做好清洁消毒操作记录。55.4.2应对工作场所中的环境清洁与消毒服务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确保其掌握并正确执行。5.4.3应做好工作场所的通风、清洁,必要时进行消毒,对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做好清洁和消毒。5.4.4通风以自然通风为主,每天通风换气2-3次,每次至少30min。无法开窗通风或无法形成对流风的场所,应安装机械通风设备。5.4.5机械通风的工作场所,应按照WS/T10013的规定,提供符合要求的空调设备,保证新风量和换气次数。5.4.6对于设置集中空调系统的工作场所,应遵循WS/T10005有关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要求,开展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与消毒。5.4.7应提供规范的公共厕所和手卫生设施,公共厕所应符合GB/T17217的规定,手卫生设施应符合WS/T699的规定。5.4.8工作场所内传染病患者以及疑似传染病患者的污染物、分泌物应及时规范清洁和消毒处理,处理时应做好个人防护。5.4.9应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设置废弃口罩专用箱,并做好垃圾箱的清洁与消毒工作。5.4.10若工作场所中出现疑似或确诊传染病病例,应对特定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并加强清洁和预防性消毒。6工作场所出现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6.1应按照有关规定向属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同时进行报告。6.2工作人员应依法配合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核实调查,并落实相关预防和控制措施。6.3工作场所应加强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测和因病缺勤追踪管理,如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7物资保障与管理7.1应按照工作场所规模、工作人员数量以及传染病预防控制要求储备清洁消毒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必要物资,并做好经费保障。7.2应建立物资登记和核查制度,及时补足和更换所需物资,满足传染病预防控制需求。6常见传染病的传播途径A.1空气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通过空气侵入新的易感宿主所经历的全部过程,包括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和经尘埃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飞沫”和“气溶胶”统一归于“通过空气传播”的定义中。空气传播的疾病有新冠病毒感染、麻疹、肺结核、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等。A.2接触传播:指病原体通过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直接接触传播指病原体从传染源直接传播至易感者合适的侵入门户,间接接触传播指间接接触了被污染的物品所造成的传播。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有猴痘、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梅毒、淋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软下疳、腹股沟肉芽肿、沙眼衣原体、阴道毛滴虫和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Ⅱ型等引起的感染,艾滋病也属于此类。间接接触传播的疾病有细菌性痢疾、霍乱、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肠道传染病、流感、猩红热等呼吸道传染病。A.3水源性传播:指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所造成的传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经疫水传播。水源性传播的疾病有霍乱、甲型肝炎、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隐孢子虫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A.4食源性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宠物营养与环境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2024年计算机基础考试创新方法试题及答案
- 汽车维修工车身结构特点试题及答案
- 龙岗学位面试题目及答案
- 统计学定量分析技巧题及答案
- 浦江县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实操试题题目以及答案
- 美容师考试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及答案
- 第二单元 第4节 组装电脑了解电脑硬件的主要部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认识厘米(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画家凡·高(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美版(北京) (2013)美术四年级下册
- 踝骨骨折病人的护理
- 公司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 行政村村委会主任补选主持词
- FZ/T 50009.1-1998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线密度试验方法单纤维长度测量法
- 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双语教学课件
- 气候类型气温降水分布图
- 小学生飞机知识科普课件
- 交通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生产费用提取使用制度
-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 三年级下册数学课件-4.1 整体与部分 ▏沪教版 (23张PPT)
- 住 用 房 屋 租 金 计 算 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