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被斯密和李嘉图当作出发点的单个的孤立的猎人和渔夫,应归入18世纪鲁滨孙故事的毫无想象力的虚构;同样,卢梭的通过契约来建立天生独立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这倒是对于16世纪以来就进行准备,而在18世纪大踏步走向成熟的“市民社会"的预感。
我们愈往前追溯历史,个人——也就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显得愈不独立,愈从属于一个更大的整体:最初还是十分自然地在家庭和扩大成为氏族的家庭中,后来是在由氏族间的冲突和融合而产生的各种形式的公社中。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这是罕见的事,偶然落到荒野中的已经内在地具有社会力量的文明人或许能做到——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
因此,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加以研究;或者一开始就要声明,我们指的是某个一定的历史时代,例如,现代资产阶级生产——这种生产事实上是我们研究的本题。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它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定下来,免得我们重复,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不过,这个一般,或者说,经过比较而抽出来的共同点,本身有一些是几个时代共有的,(有些)规定是最新时代和最古时代共有的,没有它们,任何生产都无从设想;如果说最发达语言的有些规律和规定也是最不发达语言所有的,但是构成语言发展的恰恰是有别于这一般和共同点的差别,那么,对生产一般适用的种种规定所以要抽出来,也正是为了不致因见到统一就忘记了本质的差别。如果没有生产一般,也就没有一般的生产,生产总是一个特殊的生产部门——如农业、畜牧业、制造业等,或者是他们的总体。
(摘选自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材料二马克思以前的唯物论,离开人的社会性,离开人的历史发展,去观察认识问题,因此不能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即认识对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依赖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指导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而且,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选自毛泽东《实践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往前追溯历史,发现进行生产的个人,越从属于一个因冲突、融合而形成的更大整体,人是社会性的。
B.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是罕见的,就像许多个人不在一起生活并彼此交谈却有语言发展一样。
C.对生产的研究,往往定位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
D.生产活动、政治生活、阶级斗争和文化生活等组成了社会实践,尤其是阶级斗争对人的认识发展影响深刻。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产一般的抽象是为了让我们来更好地分析生产的特殊性,并不是为了让人们忘记生产的本质差别。
B.有的历史时期,人们不能全面地了解社会的历史,主要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
C.虽然《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人都上梁山,但他们阶级地位不同,上山的动机和目的因此大相径庭。
D.人们要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否则,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正面论据来直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B.起行始足下,遇事智才明。
C.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放日报》社论说:《实践论》是“做好工作的传家宝"。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
梁衡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但很快就被巡捕监视上了。不得已,立即休会转移。代表之一李达,他的夫人王会悟是嘉兴人,是她提议到这里来开会。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租好了旅馆,就出来选“会场”。他们登上南湖湖心岛上的烟雨楼,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不觉灵机一动,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当时还计划好游船停泊的位置,在楼的东北方向,既不靠岸,也不傍岛,就在水中来回漂荡。第二天,其余代表分散行动,从上海来到南湖,来到这只小船上。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
宋人潘阆有一首写大潮中行船的名词:“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共产党就是敢立于涛头的弄潮儿。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这时全国正处在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不知革命希望在何方。他挺立井冈之巅大声说道:革命高潮“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这时,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深夜里偷渡香港,又转道上海,再埋火种。谁曾想到,惊涛骇浪中,那只小木船上坐着的就是未来共和国的总理。蒋介石曾希望借中国大地上的江河阻灭革命,但革命队伍却一次次地利用木船突围决胜。天险大渡河曾毁灭了石达开的10万大军,但是当蒋介石围追红军于此,只见到远去的船影和岸边的草鞋。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不久就有百万雄师乘着帆船过大江,解放全中国。中国历史上秦皇汉武们喜欢说他们是马上得天下,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是船上生,浪里走而夺得天下的啊。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历史长河的巨浪也颠簸着最早上船的12名领袖。第一个为革命牺牲的是邓恩铭,这位从贵州南部大山中走出来的水族革命家,在山东从事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31年被杀害。接着是何叔衡,红军长征后,他在一次突围中,为不连累同志跳崖而死。以后脱党的有刘仁静,叛党的有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毛泽东则成了党最长期的领袖。12个人中只有董必武再回过故地。毛泽东1958年到杭州时,专列经过南湖,他急令停车,在路边凝望南湖足有40分钟。想伟人当时胸中涛翻云涌,其思何如。
历史上第一个以舟水关系而喻治国驭世者,大概是荀子,后来魏征也把这个比喻说给唐太宗。他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民主人士黄炎培赴延安,与毛泽东有一次著名的谈话。黄问,如何能逃出新政权“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周期律。毛泽东答:“靠民主,靠相信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行再指航向:“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中国共产党已是一个伟大的、成熟的党。
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游人走过,悄悄地向它行着注目礼。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
(有删节)
文本二我喜欢梁衡散文,不仅仅因为他能巧夺天工般地驾驭语言,还因为他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立意,及其营造的意境和境界,读者可以在美的享受中与他的思想一起共鸣,这是梁衡散文震撼力和感染力之所在。
过去,教科书常言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表现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材料组织、谋篇布局可以比较自由,只要中心思想明确而集中即是一篇好散文。梁衡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观点是:散文既然是一种艺术,就必须符合美的要求,在文章组织中要讲究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进行创作实践的。
(摘编自张维佳《梁衡散文的意境和境界》)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中“大"与“小”形成强烈反差,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诞生于一只小船上,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一方面寓意深刻,引人深思。
B.中共一大后,12名与会的党代表中,有的脱党,有的叛党,说明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把关不严,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混入了革命队伍。
C.文章以“船"为线索,采用比喻、引用、对比等修辞手法,叙议结合,深情回顾党的发展历程,讴歌革命伟业,展望了党的锦绣未来。
D.1958年,建国近10年之际,毛主席乘专列到杭州时途经南湖,他急令停车,凝望南湖良久,面对党的发源地,抚今追昔,心绪难宁。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衡的这篇散文被誉为“红色散文”,同属于“红色经典"的还有《红旗谱》《创业史》《红岩》《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骆驼祥子》等。
B.弄潮儿本指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现比喻站在时代前列敢闯敢干的人。《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安堪称改革开放初期的弄潮儿。
C.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
D.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散文属于艺术,一定要符合美的要求,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
8.文本一中的“船"既是“形而下(物质)”的,又是“形而上(精神)"的,请对此简要说明。(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欲以“散文三重美”为题为《一个大党和一只小船》写一则小评论,请结合文本,列出评论要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①曰:“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写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每答对一处给1分,答对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平易,指地形平坦,古代常用于描述地貌,也可用于描述人的性情,指性情温和。
B.闻金则止,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古代军队行动中听到鸣金信号就停止前进。
C.片善,文中指微小长处,其中的“片”与成语“片甲不留"中的“片”意思不同。
D.果,指实现、成为事实,与《桃花源记》中“未果,寻病终"的“果”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苻坚与谢玄隔淝水列阵,苻坚的部下认为,应当在淝水阻击,不让晋军渡河,苻坚则想让晋军先渡河上岸,再以铁骑逼杀晋军。
B.苻坚的大军在后撤过程中发生了混乱,不受控制,谢玄等人乘机率八千精兵渡河,两军大战于淝水之南,苻坚的部队溃败。
C.苻坚全军大败,只有慕容垂的一支部队得到保全,苻坚带领残兵千余人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他乘机杀掉苻坚。
D.李靖认为,吴汉善于用兵,在讨伐公孙述的战斗中,分兵合击,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认为,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译文
材料一大凡作战,如果兵力我众敌寡,不能在险狭之地与敌军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域作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锣音就停止前进,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并在淝水岸边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战。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将军骑马慢行观战,不也很快乐吗!”苻坚的部将都说:“应该凭借淝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冲上岸来。我军兵多,对方兵少,必定万无一失。"苻坚说:“只管退兵,让对方军队渡河,(乘其渡河之际)我们以数十万骑兵向淝水逼近而歼灭他们。”苻融(苻坚之弟)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指挥部队后退,不料众兵因后撤而混乱不能控制。在这时,晋将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八千精兵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在淝水南岸挥军激战,苻坚部队全线溃败。
材料二唐太宗问:“古人在临阵时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兵法变化的法则吗?"李靖回答说:“前代的战斗,大多是一些稍有智谋的人战胜没有智谋的人,一些有微小长处的人战胜没有长处的人,这些人哪能谈得上懂兵法呢?就像谢玄在淝水击败了苻坚,不是谢玄善于用兵,而是苻坚不善于用兵的缘故。”太宗命侍臣挑选出《谢玄传》阅读后,说:“苻坚哪些地方没有做好呢?"李靖回答说:“我看《苻坚载记》说:‘(淝水之战时)前秦各军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的军队独能保全。苻坚率领千余骑兵投奔慕容垂,慕容垂的儿子慕容宝劝慕容垂杀了苻坚,慕容垂却没有杀。’从中可以看出秦军的混乱。唯独慕容垂的军队得以保全,大概可以看出苻坚为慕容垂所困的局面已经很明显了。被人困住而想要战胜敌人,难道不是很困难的吗?所以我说的没有智谋,就是苻坚这类的。”太宗说:“战争中有分合的道理,所崇尚的应是依据具体条件不同各自采用适宜的方法。前代的事迹中,有谁擅长此道?"李靖说:“苻坚聚集百万大军却在淝水战败,这是他能将兵力聚合而不能分散导致的。吴汉讨伐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开驻扎,相距二十里,公孙述前来攻打吴汉,刘尚出兵与吴汉合围公孙述,从而大败敌军,这是兵力分散而能合击的结果。”太宗说:“是这样。这些得与失的事迹,足以成为后世万代的借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16.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
(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为主人,“_,_”,让天地万物为宾客来陪自己纵情畅饮,豪迈之气溢于言表。
(3)李白《将进酒》中,直接表现对人生易老、光阴易逝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一百年沧桑巨变,一百年换了人间。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浴血奋战、_,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_、发愤图强;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解放思想、_,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自强、_,这一百年来党带领团结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伟大事业,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屈不挠自强不息奋楫笃行守正创新
B.百折不挠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正本清源
C.百折不挠自力更生锐意进取守正创新
D.不屈不挠自力更生奋楫笃行正本清源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伟大事业,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B.这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C.这一百年来党带领团结人民创造的伟大事业、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D.这一百年来党带领团结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高考考场上紧张,或许在所难免,①。在心理学中,压力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倒U型曲线来解释。如果以完全放松的状态作为零点,那么随着压力的逐步提升,紧张感来袭,人体反而能够逐渐激发出潜在能力,思考和行动的效率也会随之提升。所以适度的紧张对考生来说是好事。
面对压力,紧张是正常现象,刻意追求过于放松的心态反而违背常理,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加剧紧张焦虑的心态。②,都要允许一定程度的紧张存在,不要对放松心态过于执着。尤其是对家长来说,切忌一味地反复劝诫考生不要紧张。
高考从来都不只是考学生,③。专家认为,高考期间,家长要负责好“后勤保障”工作,给予考生一个独立、安静、不被打扰的备考空间就是对其最大的帮助。不要总是围着孩子问:“你考得怎么样?感觉如何?"给予考生过多的关注,会给考生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高考期间家长更应该像往常一样,保持正常的生活节奏和规律。只有父母的状态正常,考生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应对考试。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离职时领导没有挽留,表明你对他不是无可替代。
B.他诚心诚意地邀请你,你就不要推辞了。
C.当你志在天下时,小恩小怨,你怎么会挂在心头呢?
D.人生无非就是你笑笑我,我笑笑你,何必太较真?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路边的一根稻草如果没人理睬,它永远是一根稻草。如果用它捆绑白菜,它的身价就与白菜相同;用它捆绑螃蟹,它的身价就与螃蟹相同。其实,人的价值有时也像一根稻草,与自身无关,就看你与谁在一起。但也有人认为“稻草定律”并非人生宝典,人的价值不应依附他人存在,而在于自身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写一篇议论文,阐述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自主立意,自拟题目;观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具有逻辑性;语言得体;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本题为材料作文题,题干提供的材料由两部分组成,即“稻草定律"及人们对“稻草定律”的看法。所谓“稻草定律"就是说,稻草本身无价值,但因与他物在一起而有了价值,用途不同,它的价值也不一样。由此引发的感慨是,与稻草一样,人的价值有时也看与谁在一起。这种观点强调,人要找到好的平台,提升自己的价值,要结交成功人士,结交有眼光有本领有智慧的人,因为结交什么样的人,你就能学到什么,你也将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当然也有人持另一种观点,认为稻草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稻草,稻草不应通过攀附他人来提升自己的价值。这个角度是在强调,人要成为自己,不能靠攀附他人来获取价值。可以肯定稻草的攀附行为,也可以否定稻草的攀附行为。
[参考立意]①人的价值取决于自我的品质;②成功需要找对平台;③依附他人不可取;等等。
[优秀例文]
锻造自我价值
我不赞同“稻草定律”。稻草若去攀龙附凤,狐假虎威,虽可显耀一时,却终会被弃如垃圾——一根稻草,依然故我。人生不也是这样吗?成功从不源自攀附;唯有奋力锤击,才能锻造出自我价值。
锻造自我的价值,方能安身立命。南海珍珠,藏身于贝,历经磨砺,始现绝代光华;东郭先生,滥竽充数,侥幸一时,最终落荒而逃。时代大潮,鱼龙混杂,但天日昭昭,历史无情——自己站起来,才能拥有整个世界。
锻造自我的价值,足以无愧无悔。在古代,科举考试是寒门士子跻身庙堂的主要途径。于是便有士子干谒请托,依附重臣。钻营攀附盛行,缺的是才干,有的是逢迎。终致唐末朋党专权,吏制腐败。而具有真才实学的正直士子,哪怕终老山林,也不甘堕落。他们塑造出高尚的自我,佳作流传万代,芳名彪炳千秋。
锻造自我的价值,但求坦荡磊落。小仲马避离父亲光环,倾心笔耕不辍,终成与大仲马比肩的一代文豪。爱新觉罗·启功不以皇族身份博人眼球,悉心钻研书画,清雅风骨,独树一帜,折服世人。抛却唾手可得的光环,潜心锻造自我的价值,才能挺直腰板,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反观当下,浮躁的“X二代"们正忙着“啃老拼爹”。刘某之子借父权,营私舞弊而被捕;李某之子借父名,炫耀犯法而入狱。一幕幕“拼爹"到头反“坑爹”的闹剧,让人唏嘘不已。稻草的价值在于它是稻米成长的母本,它孕育的米香是螃蟹所不具备的——这话说得多么好啊!认清自己的身份,锻造自我的价值,云泥之别又何妨?最贵重的莫过于本色相见。
锻造自我的价值,泅渡人生之洋,唯有自身实力才可靠。此刻,仰望暑气蒸腾的天宇,我紧握双拳——如果我的基因就是一根稻草,那就让我把圆莹饱满的稻米,奉献给天下苍生吧,我无怨无悔!
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C.“对生产的研究,往往定位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以,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因而,只要一说到生产,我们或者就要把历史发展过程在它的各个阶段上加以研究”来看,选项因果倒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主要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可知,有剥削阶级的偏见扭曲历史这一原因,还有生产力的制约。“主要"一词也不合适。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实践于认识的作用”。D.“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意思是: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如此艰难,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写诗人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不能直接体现材料二的观点。
4.答案材料一首先提出“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批判了两种错误的观点;然后从历史角度论证了进行生产的个人的社会属性;最后阐明了生产是指在一定社会阶段上的生产这一观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第一句“摆在面前的对象,首先是物质生产,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为总起句,提出“个人的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是出发点”这一观点。紧接着批判了斯密和李嘉图,以及卢梭社会契约论的两种错误观点。认为斯密和李嘉图是“毫无想象力的虚构”,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也不是奠定在这种自然主义的基础上的”。第二段先强调了(进行生产的)个人是不独立的,并通过个人在氏族间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总结了人的社会属性: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最后下了一个关于个人生产的结论:孤立的个人难以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第三段“说到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社会个人的生产"先点明人们对于生产的认识,再表达作者自己的看法:要将历史发展过程在各个阶段上进行研究,总结出生产是指在一定社会阶段上的生产这一观点。
5答案①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一点儿也不能离开实践。②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④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这些是做好工作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谓“做好工作的传家宝”。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①由第五段“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可知,人的社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一点儿也不能离开实践。②由第四段“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可知,人类的生产活动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所以人的认识也由低级向高级发展。③由第五段“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可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④由第五段“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可知,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这些是做好工作的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谓“做好工作的传家宝"。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说明共产党在成立之初把关不严,让坏人有可乘之机,混入了革命队伍”错误,人的思想是会变化的,脱党、叛党的人是后来思想蜕化变质的,不能说他们在参加“一大"时就是坏人,那时的他们还是革命的仁人志士。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积淀文化素养的能力。A.《骆驼祥子》不是“红色经典”。C.“《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说的也是这个观点"错误,“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强调的是学习积累的重要性。D.“教科书关于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说法是错误的"错误,文本二中只是说梁衡的散文观不同于教科书,两者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只是判断的角度不同,“对审美的追求才是散文的核心任务”于文无据。
8.答案①形而下(物质)的“船":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②形而上(精神)的“船”:是指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中的文学形象的能力。由文中“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见四周烟雨茫茫,水面上冷冷清清地漂着几只游船……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周恩来也领导了南昌起义,兵败后南下广州,只靠一只小木船……再埋火种"抗战胜利后,共产党东渡黄河,问鼎北平。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中国革命的整个司令部就这样在一条木船上实现了战略大转移”等内容可知,中国共产党真正是“船上得天下”,文中的“船”是包括南湖红船在内的与中国革命相关的船只,是有形的、形而下(物质)的“船"。由文中“当我们这只小船航行到第24个年头,时在1945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开过七大,胜利在即,将掌天下”“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后来,红船航行到第71个年头,1992年,邓小平南行再指航向……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这已经是一种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等内容可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依靠这种奋斗精神获得成功,这是无形的、形而上(精神)的“船"。
9.答案①描写之美:作者在文中客观清楚地描写了部分重要党史。②意境之美:作者在叙写党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③哲理之美: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
解析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文本二中说所谓描写之美,就是“作者能将要说的事物客观地、清楚地写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要求如实,不走样,能显示事物本来的美”,由文本一中“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栋房子里召开”“8月1日,王会悟、李达、毛泽东先从上海来到嘉兴……就租它一只船来当‘会场’"一大之后,毛泽东一出南湖便买船西行湖南组织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他振臂一呼,发动秋收起义,上了井冈山”“而东渡黄河靠的还是老艄公摇的一条木船,船仍然不大,以至于连毛泽东心爱的白马也没能装上"等内容可知,作者在文中描写部分重要党史时,既写到成功,也不回避失败,客观清楚,充分体现了描写之美。文本二中说所谓意境之美,就是“作者在对某事物的描写或某种思想的表达中能产生一种美的氛围、意境,将读者引到一个美的精神境界”,由文本一中“下午,通过了最后两个文件,中国共产党就这样诞生了,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南湖边上现在还停着这只小小的木船,烟消雨停,山明水静……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到神州万里,江山红遍。党在船上,船行水上,不惧风浪,不忘忧患,顺乎潮流,再登彼岸"等内容可知,作者在叙写党的诞生和发展都离不开船的历史时,营造出了一种斗志昂扬、奋发向上的美的精神境界,体现了意境之美。文本二中说所谓哲理之美,就是“作者在对客观事物作了描述,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并感染了读者后,又进一步升华到一种哲理思想上,并理出一种新理念,创造出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由文本一中“于是党的肌体里就有了船的基因,党的活动就再也离不开船"依靠人民群众,我们打造出一只共和国的大船”“我们扬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风帆,又一次勇敢地冲上浪尖"从贫无寸土,漂泊水上……顺乎潮流,再登彼岸”等警句哲言可知,作者将红船上升到“政治的象征和哲学意义的昭示"的高度,富含哲思,体现了哲理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3·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10.答案DEF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欲胜”的宾语是“敌”,且“不亦……乎”是固定句式,常用于委婉地提出问题,表示对对方的看法或态度不太肯定,所以“敌"后应断开,“乎”后应断开;“焉"一般用在句末,此处表陈述语气,因此“焉”后应断开。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金指敲击刁斗发出的声音"说法错误。“金”指“锣"等金属制的打击乐器,古代军队作战时击之为收兵信号。而“刁斗”是古代行军之器具,白天用来煮饭,夜间敲击用于巡逻防卫。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吴汉战例的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说法错误。原文说的是唐太宗认为“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得失事迹"指的是李靖所解说的苻坚拥兵百万却在淝水之战中落败和吴汉与刘尚分屯、合击取得胜利的事件。因此,是苻坚和吴汉的战例得失可以作为万代借鉴,而并不只是吴汉的战例。
13答案(1)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将军骑马慢行观战,不也很快乐吗!
(2)古人在临阵时出奇制胜,出人意料地攻击敌人,这也是兵法变化的法则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关键点:(1)“却”,动词,后退;“周旋”,动词,辗转相追逐,比喻交战、应战;“缓辔”,放松缰绳,骑马缓行。(2)“出奇”,出奇制胜;“不意”,出人意料;“斯”,代词,这;“相变”,变化。
14.答案①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内因:不能认清形势,缺少智谋;用兵能合不能分。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需从材料二中找到李靖对淝水之战中苻坚的评价语句,然后再分析李靖的观点。①根据“‘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可知,苻坚失败的外因:为慕容垂所陷害。②根据“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和“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可知,苻坚失败的内因之一:没有谋略,不善用兵;根据“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可知,苻坚失败的内因之二:用兵能合不能分。
参考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5.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错,文诗是以人物的主观感受,从侧面来描写画眉鸟的。
16.答案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①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啭,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虽以画眉为题,但并未具体地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叫声,而是进行侧面描写,重点渲染了“公庭事简人皆散"之后,仍在“高笼”中的画眉鸣声此时听起来却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悠远空旷,清幽寂静。本诗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
(2)尽挹西江细斟北斗
(3)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沂、雩、挹、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百折不挠"与“不屈不挠”意义相近,都有形容意志坚定的意思。区别在于“不屈不挠"一般只用于对恶势力斗争,“百折不挠”则还可以用于对待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语境指面对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应采取的态度,应使用“百折不挠"。第二空,自力更生:指不依赖外力,靠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把事情办好。更生,再次获得生命,比喻振兴起来。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语境强调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办好,应使用“自力更生”。第三空,锐意进取:意志坚决地追求上进,下决心强化自身,力图有所作为。奋楫笃行:齐心协力,共同为目标奋斗。语境强调“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应使用“锐意进取"。第四空,守正创新:守正是指恪守正道,胸怀正气;创新是指勇于开拓,善于创造,懂得变通,不断推陈出新。守正与创新共生互补,辩证统一。正本清源:从根源上进行改革。结合整体语境,此处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恪守正道,勇于开拓发展,应使用“守正创新"。故选C。
1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均是语序不当,一是“带领团结”并列谓语动词顺序不当,应改为“团结带领”,排除C、D两项;二是“开辟的伟大道路、取得的伟大成就、创造的伟大事业”并列名词短语顺序不当,应改为“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排除A项。
20答案①构成:“沧海横流”和“万山磅礴"两两相对;“显”和“看"、“砥柱”和“主峰”,也都是两两相对,非常工整。②表达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猫腻作品《间客》经典语录
- 基本体操教案
- 光学分析仪器账务处理实例-记账实操
- 弱电施工技术交底
- 2024年药物控释材料项目综合评估报告
- 2019湘美版 高中美术 选择性必修5 工艺《第一单元 工艺概述》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二学期月考试卷(二)数学试题
- 2024届广东省珠海三中高三第二次五校联考数学试题
- 材料合同书样本简单
- 老人摔跤应急处置
- 户外广告设施检验规范
- 电气安装施工记录表格(共46页)
- GB T 197-2018 普通螺纹 公差(高清版)
- 学前卫生学:集体儿童保健
- 【课件】第16课变革与突破——19世纪西方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浆砌片石护坡施工方案(工程科)
- 水利工程测量课件
- 另辟蹊径-利用MSYS2安装MinGW+Qt开发环境(含32位-64位-动态库-静态库-qwt-opencv等等)
- 初高中数学衔接知识
- 图书室开放时间表(精编版)
- 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要求之浅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