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德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8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广西贵港市立德高级中学2025届高三8月阶段性检测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开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他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摘自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别了,司徒雷登》是毛泽东于1949年8月18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抨击艾奇逊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美国扶持国民党发动内战的政策,向美帝国主义告别,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新华社记者于1997年7月1日合写的一篇短新闻,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感。
“别了”一词被当代中国人民普遍理解和使用,与《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紧密相关。这篇文章写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是中华民族向帝国主义列强欺凌史的告别宣言。不说“再见”,只道“永别”,“别了"一词被赋予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别了,司徒雷登”,别了,帝国主义欺凌史。1945年2月,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与苏联达成分割远东的秘密协定,意图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美苏以中国长城为界南北划分势力范围。1945年4月,罗斯福逝世,落实雅尔塔秘密协定的任务转到马歇尔身上,他相中了司徒雷登,1946年的7月,司徒雷登被正式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5月,解放军横渡长江,为避免中国倒向苏联,司徒雷登向美国国内提出承认中共新政权的建议,遭到拒绝,无奈回国。
此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种种策略,企图扼杀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甚至不惜发动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将帝国主义的欺凌史扫进了垃圾桶。
别了,“不列颠尼亚”,别了,帝国主义的殖民史。别了,“不列颠尼亚”,既是向不列颠尼亚号邮轮告别,也是向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告别。
英国、美国等国家在之后也始终没有停止搅乱香港的图谋,1997年掀起金融危机冲击香港金融市场、2013年挑动“占领中环"非法集会、2019年煽动香港暴乱,均被祖国一一化解。
中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帝国主义的殖民史、欺压史都将一“别”不复返。
(摘编自王洪涛《从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司徒雷登“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的行为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其实质是借“爱”中国之名,行侵略中国之实。
B.《别了,司徒雷登》在分析美国对中国的政策时,并未局限于中美两国,而是展现出对世界整体局势的宏观把握。
C.《别了,司徒雷登》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呼吁有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放弃幻想,准备战斗。
D.“别了"一词在两则材料中都有告别之意,都有深刻内涵,都展示出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豪情,也激励中国人接续奋斗。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不能采取大规模、直接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这是由当时战争的客观形势决定的。
B.美国的白皮书本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结果却成了证明其没有仁义道德的依据。
C.材料二论述告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欺压史、殖民史后,得出中国的崛起势不可挡的结论。
D.材料二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
3.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不能支撑材料二中“《别了,司徒雷登》表达了无限的豪迈和乐观”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是亚洲的重心,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国的了。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
C.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
D.司徒雷登大使老爷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画横线句子的论证效果。(4分)
5.俗话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请根据材料谈谈《别了,司徒雷登》对我们从全局“看问题、想问题”有什么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大风(节选)
莫言
我举着那颗草,跟着爷爷走了一会儿,就把它随手扔在堤下淡黄色的暮色中了。
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堤上的绿草叶儿上挂着亮晶晶的露水珠儿,在微微颤抖着,对我打着招呼。雾越来越淡。太阳从挂满露珠的田野边缘上升起来,云彩也红得像鸡冠子,天地间顿时十分辉煌,草叶子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着。田野里还是很寂静,爷爷漫不经心地哼起歌子来:“一匹马踏破了铁甲连环,一杆枪杀败了天下好汉,一碗酒消解了三代的冤情,一文钱难住了盖世的英雄,一声笑颠倒了满朝文武,一句话失去了半壁江山……"。
曲调很古老,节拍很缓慢。歌声悲壮苍凉,坦荡荡的旷野上缓慢地爬行着爷爷的歌声。爷爷唱的是什么,我不知道。但我从爷爷的歌唱中感到很新奇,很惶惑,很幸福又很痛苦。我感到陡然间长大了不少,童年时代就像消逝在这条灰白的镶着野草的河堤上。爷爷用他的手臂推着我的肉体,用他的歌声推着我的灵魂,一直向前走。
“爷爷,你唱的什么?”我捕捉着爷爷唱出的最后一个尾音,一直等到它变成一种感觉消逝在茵茵绿草叶梢上时,才迷惘地问。
“瞎唱呗。"爷爷说。
夜宿的鸟儿从草丛中飞起来,在半空中嘹亮地叫着。田野顷刻变得生气勃勃。
“到了吗,爷爷?”
“噢。"
……
中午,爷爷点起一把火,把干粮烤了烤,又烧熟了我捉的蚂蚱,好香。吃过蚂蚱后,爷爷支起一个凉棚让我钻进去,我睡了一大觉,草甸子里夹杂着野花香气的热风吹得我满身是汗。爷爷已经把草捆成四大捆,全背到了河堤上,小车也推上了河堤。
星儿,快起来!天不好,得快点儿走。爷爷对我说。
茶色的天上布满了大块的黑云,太阳已挂到西半边,光线是橘红色,很短。“要下雨吗,爷爷?”
“灰云主雨,黑云主风。"
我帮着爷爷把草装上车,小车像座小山包一样。爷爷在车前横木上拴上一根细绳子,说:“小驹,该抻抻你的懒筋了,拉车。”
爷爷弯腰上袢,把车子扶起来,我抻紧了拉绳,小车晃晃悠悠地前进了。河堤很高,坡也陡,我有点头晕。
大堤弯弯曲曲,像条大蛇躺在地上。我们踩着蛇背走。这时,绿色的光线照耀着我,我低头看着自己的膝盖,也可以看到自己的肚脐。我偶尔回过头,从草捆缝隙里望望爷爷。爷爷眼泪汪汪也盯着我,我赶紧回过头,下死劲拉车。
走出里把路,黑云把太阳完全遮住了。天地之间没有了界限,各种鸟儿贴着草梢飞,但不敢叫唤。我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恐惧,回头看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爷爷!"我惊叫一声。
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
“爷爷,那是什么?”
“风。"爷爷淡淡地说,“使劲拉车吧,孩子。”他弯下了腰。我身体前倾,双脚蹬地,把细绳拽得紧紧的。我们钻进了风里。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
“爷爷——!"我拼命地喊着,喊出的声音连我自己都没听到。肩头的绳子还是紧紧地绷着,这使我意识到爷爷的存在。爷爷在我就不怕,我把身体尽量伏下去,一只胳膊低下去,连结着胳膊的手死死抓住路边草墩。
那根拉车绳很细,它一下子绷断了。我扑倒在堤上。风把我推得翻筋斗,翻到河堤半腰上,我终于又伸出双手抓住了救命的草墩,把自己固定住了。我抬起头来看爷爷和车子,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风把茅草揪出来,扬起来,小车在哆嗦。
我掀着野草向着爷爷跟前爬。我看到爷爷的双腿开始颤抖了,汗水从他背上流下来。“爷爷,把车子扔掉吧!”我趴在地上喊。
爷爷倒退了一步,小车猛然往后一冲,他连连倒退着。
“爷爷!"我惊叫着,急忙向前爬。小车倒推着爷爷从我面前滑过去。我灵机一动,耸身扑到小车上。借着这股劲,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了。我趴在车梁上,激动地望着爷爷。爷爷的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
风过后,天地间静了一小会儿。夕阳不动声色地露出来,河里通红通红,像流动着冷冷的铁水。庄稼慢慢地直腰。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
我从车上跳下来,高呼着:“爷爷,风过去了!”
爷爷眼里突然盈出了泪水。他慢慢地放下车子,费劲地直起腰。我看到他的手指都蜷曲着不能伸直了。
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全卷走了,不,还有一棵草夹在车梁的榫缝里。我把那棵草举着给爷爷看,一根普通的老茅草,也不知是红色还是绿色。“爷爷,就刺下一棵草了。"我有点懊丧地说。“天黑了,走吧。”爷爷说着,弯腰推起了小车。
(有删改)
文本二:
老人与海(节选)
海明威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但是,到了半夜,他又上阵了,而且这次他心里明白,搏斗也是徒劳。鲨鱼成群结队地游了过来,直扑向大鱼。他用棍子朝鲨鱼的头直打过去,听到几张鱼嘴咬啮的声响,还有它们在船底下咬住大鱼,让小船来回摇晃的声音。他只能凭感觉和听觉拼死拼活地一顿棍棒打下去,觉得棍子被什么东西抓住了,就这么丢了武器。
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但是此时鲨鱼已经来到了船头,一个接着一个,或者成群扑上来,撕咬下一块块鱼肉,它们转身再来的时候,鱼肉在水面下闪着亮光。
最后,有条鲨鱼朝鱼头扑来,他知道这下子全完了。他抡起舵柄砸向鲨鱼头,正打在它的嘴上,那嘴卡在沉甸甸的鱼头上,撕咬不下。他又接二连三地抡起舵柄。他听见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鲨鱼。他感到手柄刺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接着再刺。鲨鱼松开嘴,翻滚着游走了。
老人这时候差点儿喘不过气来,感觉嘴里有股怪味儿,那是一股铜腥味儿,甜腻腻的,他一时有些害怕,不过那味道并不太重。
他往海里啐了一口,说:“吃吧,加拉诺鲨,做个梦吧,梦见你杀了一个人。"
他知道自己终于被击垮了,无法挽回,他回到船尾,发现舵柄的一头尽管参差不齐,还是能塞进舵孔,让他凑合着掌舵。他很轻松地架着船,没有任何想法和感觉。此时,他已经超脱了一切,只是尽心尽力地把小船驶回家去。夜里,有些鲨鱼来袭击大鱼的残骸,就像人从餐桌上捡面包屑一样。老人毫不理睬,除了掌舵以外,什么都不在意。他只注意到,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对歌声的描写,写出了爷爷生活的酸甜苦辣,也写出“我”对歌声的感受:既新奇又惶惑,既幸福又痛苦。
B.文本一中“淡淡地说"脸还是木木的,一点表情也没有”等细节描写都可以表现爷爷对于龙卷风无所畏惧的心理。
C.文本一中“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一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个倔强不屈、可亲可敬的老人形象。
D.文本一用“我”在面临大风时的言行衬托爷爷的形象,使爷爷的形象更加生动可感。
7.下列对文本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二中“他看见城市灯光……”,作者借对灯光的描写,交代了老人对航行位置的判断,反映了他对归航的渴盼。
B.“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老人心存侥幸,“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老人又意识到还有危险,“怎么对付它们呢”,老人感到手足无措。
C.节选文字从多个角度描写了老人与鲨鱼进行的最后搏斗,主要有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大量的侧面描写,生动地表现了老人孤胆英雄的形象。
D.“没有了船边的重负,小船行驶得那么轻快,那么平稳”,暗示搏斗结束了,老人最终也获得了解脱,心情变得轻松,船也走得轻快。
8.两篇小说在叙述上各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节选文本无论是写爷爷与龙卷风的抗争,还是写桑地亚哥最后一次同鲨鱼搏斗,“悲壮”色彩都很浓郁,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悲壮"是如何体现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而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偪,犹尚害之,况以国乎?”公曰:“吾享祀丰絜,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十二月丙子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从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归其职贡于王,故书曰:“晋人执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节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改)
材料二:
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身亡;身亡者,仁人之所不为也。是故谏有五:一曰正谏,二曰降谏,三曰忠谏,四曰戆谏,五曰讽谏。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节选自《说苑·正谏》,有删改)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将在德矣A若晋取B虞C而明D德E以荐F馨香G神H其I吐之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道”指的是借路,春秋时,凡大国帮助小国,小国向大国请求借路用兵,常用“假道"一词。
B.“昭”指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C.“谏有五"中“谏”指古代向君主进谏的五种官职,是臣子向君主提出意见、建议或批评的职位。
D.“去"意为离开,指臣子向君主多次进谏而君主不采纳时,臣子选择离开以明志和保持自身尊严。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宫之奇劝谏虞公不要借道给晋国去攻打虢国,他认为虢国是虞国的屏障,虢国一旦灭亡,虞国也将难保。这一观点基于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刻理解和战略眼光。
B.虞公对宫之奇的谏言置若罔闻,他认为晋国与虞国同宗同源,不可能加害自己。宫之奇则反驳说,晋国对王室有功的虢国尚且不顾,何况对虞国这样的小国。
C.宫之奇认为,鬼神并非偏袒谁,而是依附于有德之人。他引用《周书》中的话,强调德治的重要性,并指出如果晋国占领虞国后施行德政,神灵不会接受祭祀。
D.材料二强调臣子谏诤君主的重要性,认为臣子应该勇于指出君主的过错,即使面临危险也不退缩。同时提出了五种谏诤方式,体现了古代政治文化中的智慧。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2)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14.请你结合两则材料,谈谈宫之奇“蹇蹇"的原因。(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
张养浩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平有此观。
万古齐州烟九点①,五更沧海日三竿。
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果居亦觉宽。
笑拍洪崖②咏新作,满空笙鹤③下高寒。
[注]①中国古代有九州之说,故云“九点烟”。②洪崖,传说中的古代仙人。③笙鹤,暗用仙人王子乔吹笙、乘白鹤飞仙二事。
游泰山(其六)
李白
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夜行青山间。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寂静娱清晖,玉真①连翠微。想象鸾凤舞,飘飘龙虎衣。
扪天摘匏瓜②,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误攀织女机。
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
[注]①玉真:道观名。②匏瓜:星宿名。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诗起笔就写自己一鼓作气抵达南天门,既写出了登泰山之迅疾,又写出了人生的快意。
B.张诗第三句写诗人登上巍巍泰山,俯瞰“烟九点”,油然而生“登泰山而小天下”感受。
C.李诗开篇“朝饮"暝投”两句,字面写诗人登山时间之长,实则写诗人倘徉泰山美景之久
D.李白在静美的夜色中游览泰山,营造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的恬淡闲远的自由意境。
16.这两首登山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杜甫《兵车行》中有“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的句子,高适《燕歌行》中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2)与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将自己的社会理想描述成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吟咏而归的春游图景。
(3)小说课上,老师告诉同学们,“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作手法其实在古代诗歌中也有应用,小刚随即吟出了王维诗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子,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四、语言文字运用(12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老船夫不论晴雨,必守在船头。有人过渡时,便略弯着腰,两手缘引了竹缆,把船横渡过小溪。有时疲倦了,躺在临溪大石上睡着了,人在隔岸招手喊过渡,翠翠不让祖父起身,就跳下船去,很敏捷的替祖父把路人渡过溪,一切皆溜刷在行,从不误事。有时又和祖父黄狗一同在船上,过渡时和祖父一同动手,船将近岸边,祖父正向客人招呼:“慢点,慢点”时,那只黄狗便口衔绳子,最先一跃而上,且俨然懂得如何方为尽职似的,把船绳紧衔着拖船拢岸。
18.文中画横线部分生动且具体地刻画了翠翠天真活泼的形象,这种表达效果是如何取得的?
19.作者为什么使用了“目"眸子”“眼睛"等不同的词语描写同一个地方?
20.文中加点词“略弯”“横渡"相较于“弯”“渡”,语意上各有什么不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对于地球上大多数生物来说,__①__。为了应对这些环境变化,它们需要不断做出决策,选择最佳的方式来生存和繁衍。__②__,它们需要及时防御或者逃跑;
当环境资源比较匮乏时,它们需要降低自己的耗能并积极寻找新的营养资源;而在环境安全、食物充足时,它们可能得及时繁殖,让自己的基因能传递下去……
但并非对于所有的环境变化,生物体都预先知道该如何应对。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动物而言,__③__,这种能力让我们在经历一次环境改变过后,吃一堑长一智,在下次遇到同样的环境变化时,能够快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而这种名为“记忆”的能力,来源于神经组织的特殊能力,神经组织在接受外界刺激后会形成神经冲动,对于特定的刺激可以形成条件反射,在今后遇到这种刺激时可以
第一时间作出相应的反应。
但对于没有那些神经系统的原核生物,也会拥有记忆吗?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个人面对外面的世界,需要的是窗子;一个人面对自我时,需要的是镜子。
通过窗子能看见明亮的世界,使用镜子能看见真实的自己。
----林清玄
当代青年需要既向外看世界,又向内看自己。
阅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放弃幻想"错,用闻一多、朱自清等人的行为意在激励有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进行战斗。
2.D【解析】“主要通过对两篇文章内容的分析”错,应是主要通过中国挫败英、美等国对中国的一次次图谋来表达对中华民族强大兴盛的自豪感。
3.A【解析】在材料一中,此句是客观说明中国的战略地位,不能体现“无限的豪迈和乐观"。
4.①运用反语,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②使论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5.①从国际全局分析战争形势和中国的处境,能在大变局中稳住心神和阵脚。②从知美国和知中国的全局深入分析战争形势,知己知彼,能增强定力和自信。③从中国国情全局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能增强策略的针对性和务实性。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B
7.C
8.①《大风》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老人与海》从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来展开叙述。
②《大风》采用倒叙,叙写了“我"七岁后不久与爷爷第一次割草的经历;《老人与海》采用顺序,叙写了桑地亚哥老人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
③《大风》侧重于从侧面对大风天气的描写来衬托爷爷的形象;《老人与海》侧重于从正面对人物进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刻画桑地亚哥形象。
9.①环境烘托极其悲壮:蔽日的黑云,飞速旋转的大风,雷鸣般的呼噜声,是爷爷搏斗的背景;猛烈的海风,波涛汹涌的大海,黑暗的夜幕,是桑地亚哥战斗的背景。
②力量对比彰显悲壮:疲惫不堪的爷爷与疯狂肆虐的大风;年老疲惫的桑地亚哥与凶猛顽强的鲨鱼,力量悬殊。
③搏斗过程无比悲壮“钉”“定住"等词突出爷爷顽强不屈、不肯放弃的精神和毅力;“扭”“砍"攥”“砸"打”“抡"刺”等词写出桑地亚哥永不服输的英雄气概。
④搏斗结果尽显悲壮:爷爷拼尽气力,只留住一根茅草;桑地亚哥受伤,捕获的大鱼仅剩下一个骨架。
【解析】
【分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表现爷爷对于龙卷风无所畏惧的心理"分析错误。其实,爷爷对于龙卷风内心也是充满恐惧的,但是面对幼小的“我”,爷爷知道他是给“我"安全感的人,即使他再恐惧,也只能强装淡定。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C.“大量的侧面描写”错误。节选文字除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主要采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显示鲨鱼的凶猛和老人的勇敢,并未出现大量的侧面描写。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能力。
首先,在叙述人称上,《大风》从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展开叙述,“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和参与者,这样的叙述特色让故事显得真实、可信,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老人与海》从第三人称全知全能视角来展开叙述,在这个视角下,读者可以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更加清楚,对各人物的心理等隐蔽的细节也能充分了解,可以让读者更加清楚作者的写作主旨。
其次,叙述顺序上,由“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可知,《大风》采用倒叙的手法叙述,先展示了故事中的某个片段,然后再回到故事的起点,讲述“我”与爷爷去割草的经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产生吸引人注意力的效果,更能突出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老人与海》叙写了桑地亚哥老人最后一次与鲨鱼搏斗的情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这种线性的叙述方式有助于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并使读者更容易跟随老人的旅程,体验他的斗争和最终的结果,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中心明确。
最后,在叙述的侧重点上,《大风》侧重通过自然环境(尤其是大风)的变化来映射人物的情感和冲突,同时也烘托出爷爷坚韧不拔的性格特征。如“在我们的前方,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而《老人与海》则更多地使用正面描写,包括对老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状态的直接描绘,以此来塑造桑地亚哥这个角色的立体形象,展现他在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坚持。如心理描写“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动作描写“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语言描写“他往海里啐了一口,说:‘吃吧,加拉诺鲨,做个梦吧,梦见你杀了一个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艺术手法的分析能力。
在本题所选取的两篇小说中,都表现了老人的“悲壮”。两篇小说在表现人物“悲壮"时都运用了一些相同的手法。
都运用了环境烘托的手法。在《大风》中,作者多次写到环境的变化,以此来衬托人物的勇敢顽强,如“风托着我的肚子,像要把我扔出去。堤下的庄稼像接到命令的士兵,一齐倒伏下去。河里的水飞起来,红翅膀的鲤鱼像一道道闪电在空中飞”“出现了一个黑色的、顶天立地的圆柱,圆柱飞速旋转着,向我们逼过来。紧接着传来沉闷如雷鸣的呼噜声"等,这些环境描写是爷爷搏斗的背景,为爷爷与风的对抗提供了紧张而恐怖的背景,营造出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对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了烘托的作用。在《老人与海》中,作者同样也描写了桑地亚哥与鲨鱼斗争时的环境,如“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这些环境描写为故事增添了一种严峻的气氛,突出了桑地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悲壮"。
都在人物与其所搏斗对象的力量对比中彰显悲壮。疲惫不堪的爷爷与肆虐的大风形成鲜明的力量对比,爷爷似乎注定将成为失败者,凸显出爷爷面对自然之力时的无助与渺小。而与成群的鲨鱼比起来,年老饥饿疲惫的桑地亚哥则是显得非常的弱小,反映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挑战时的脆弱。这种不平衡的力量对比,增加了小说的“悲壮”性。
都在搏斗过程体现了“悲壮"性。从《大风》中“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像钉子一样钉在堤上,腿上的肌肉像树根一样条条棱棱地凸起来”“爷爷又把腰煞下去,双腿又像生了根似的定住"爷爷像一尊青铜塑像—样保持着用力的姿势”,以及《老人与海》中“他把舵柄猛地从舵上扭下来,用它乱打乱砍一气,双手紧攥着,一次又一次地猛砸下去"他抡起舵柄砸向鲨鱼头”“他听见舵柄断了,就用断裂的手柄刺向鲨鱼。他感到手柄刺了进去,知道它很尖利,就接着再刺”,这些对搏斗过程的描写突出了人物顽强不屈、不肯放弃的精神和毅力,也写出了他们永不服输的英雄气概。
都在搏斗结果中尽显悲壮性。两位老人都是失败的英雄。尽管爷爷拼尽全力,最终却只保住了一棵草,象征着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感,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桑地亚哥虽然勇敢地战斗,但最终捕获的大鱼只剩下骨架,这种结果体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和失败,同时也彰显了桑地亚哥永不放弃的精神。两篇小说的结果突出了两位老人的“悲壮”。
ACG
C
12.C
13.(1)宫之奇带领他的家族离开了虞国,说:“虞国不会再举行年终的腊祭了。此行之后,晋国将不再发动战争了。"
(2)如果君主有过失,那就是国家危亡的苗头;看见君主的过失而不去规劝,就是轻视君主的危亡。
14.①尽管面临如同行走艰难般的困境②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不愿看到君主因过失而导致国家的危亡③因此不断向虞公进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难道神明会不享用祭祀的食物吗?
第一处:“神所冯依,将在德矣。”这部分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意思是神灵所依赖和凭依的,正是德行。这里的“矣"是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的结束,因此A处是合理的断句点。
第二处:“若晋取虞”是一个假设条件句的开始,表示“如果晋国攻取了虞国"。这个假设引出了后续可能的行为和结果,因此C处作为断句点,能够清晰地划分出这个假设条件的边界。
第三处:神其吐之乎”作为一个独立的疑问句,其主语是“神”,谓语是“吐之”,而“其"作为副词,加强了疑问的语气,表示“难道...吗?”
故选ACG。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和词类活用的能力。
C项中“谏"并非指古代向君主进谏的五种官职,而是指臣子向君主进谏的五种方式或策略,即正谏、降谏、忠谏、戆谏和讽谏。这些方式体现了臣子向君主提出意见或批评的不同形式,而非官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项错误在于对原文的解读有误。原文中宫之奇指出,如果晋国占领虞国后施行德政,神灵也会接受其祭祀。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以”表示带领,得1分;“腊"指古代年终举行的祭祀活动,得1分;“举”指发动战争,得1分。句意流畅得1分。
第二句,“……者……也"是判断句的标志,得1分;“萌”指苗头、开始,得1分;“谏"指规劝,得1分;“轻”指轻视,得1分。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材料二中提到,“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蹇蹇”在古文中常用来形容行走艰难,但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引申为宫之奇在进谏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如同行走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一般。而“为难"一词,在这里则指宫之奇在进谏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他不仅要面对虞公的固执和不听劝告,还要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指责。然而,宫之奇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或放弃,正是因为他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即为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而不断进谏。
评分标准:正确理解宫之奇“蹇蹇”的含义得1分;准确指出宫之奇进谏的原因(担忧国家安危、不愿君主因过失导致国家危亡)得1分;结合材料一中的具体情境(如虞国与虢国的关系、晋国的侵略意图等)来阐述宫之奇进谏的原因得1分。
参考译文: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劝阻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虢国灭亡了,虞国也一定跟着灭亡。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互相依着,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寒冷’,大概说的就是虞国和虢国。"虞公说:“晋国,与我国同宗,难道会加害我们吗?”宫之奇回答说:“太伯、虞仲是大王的长子和次子,太伯没有跟随在太王身边,因此没有继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第二代,是文王的执掌国政的大臣,在王室中有功劳,因功受封的典策还在主持盟会之官的手中。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桓、庄这两个家族有什么罪过?可晋献公把他们杀害了,还不是因为近亲对自己有威胁,才这样做的吗?近亲的势力威胁到自己,尚且要加害于他,更何况对一个国家呢?"虞公说:“我的祭品丰盛清洁,神必然保佑我。”宫之奇回答说:“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所以《周书》里说:‘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又说:‘黍稷不算芳香,只有美德才芳香。’又说:‘人们拿来祭祀的东西都是相同的,但是只有有德行的人的祭品,才是真正的祭品。’如此看来,没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神灵也就不享用了。神灵所凭依的,就在于德行了。如果晋国消灭虞国,崇尚德行,以芳香的祭品奉献给神灵,难道神明会不享用(祭祀的食物)吗?"虞公不听从宫之奇的劝阻,答应了晋国使者借路的要求。宫之奇带着全族的人离开了虞国。他说:“虞国的灭亡,不要等到岁终祭祀的时候了。晋国只需这一次行动,不必再出兵了。”
冬天十二月初一那天,晋灭掉虢国,虢公丑逃到东周的都城。晋军回师途中安营驻扎在虞国,乘机突然发动进攻,灭掉了虞国,捉住了虞公和他的大夫井伯,把井伯作为秦穆姬的陪嫁随从。然而仍继续祭祀虞国的祖先,并且把虞国的贡物仍归于周天子。所以《春秋》中记载说“晋国人捉住了虞公。"这是归罪于虞公,并且说事情进行得很容易。
D
16.(1)张诗抒发了人生应胸怀广阔、不断提升境界的感悟。借泰山的开阔壮丽美景,开畅心怀,又反思从前的自己,感悟人生。(2)李诗抒发了对自由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以及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李白夜游泰山,入仙境,享欢愉,又失仙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营造了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样的恬淡闲远的自由意境”错,《梦游天姥吟留别》写夜行之景,宛然梦境。目见湖中之月影,耳闻水畔之猿啼,沿前人登山之径,直至半壁与悬空之处,所见为海日之光,所闻为天鸡之鸣,意象惝恍迷离,景色瑰丽,富有神奇想象和浪漫主义色彩。不是“恬淡闲远"的。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1)张诗抒发了人生应胸怀广阔、不断提升境界的感悟。首联是说,伴着秋风白云,一鼓作气抵达南天门,快意人生就该有这么一次壮观天地间。颔联是说,俯瞰古老的齐鲁大地,小得宛如九点烟尘;五更时分,“我”已经站在日观峰等待观看泰山日出。这是写“登泰山之所见"。颈联是说,从前居所狭隘,犹如井底之蛙,方知浅薄;从今往后,就算像小鸟一样筑巢枝头,也会觉得天地宽阔。这是写“登泰山之所感”。尾联是说,笑拍着洪崖仙人的肩膀,咏唱新作之诗;天空中,仙人们乘骑着仙鹤,飘然而下。这是写“登泰山之心情"。纵览全诗,诗人登泰山之情怀、格局、胸怀逐一展现,使人收获良多,心境顿宽,内心自安。诗人借泰山的开阔壮丽美景,开畅心怀,又反思从前的自己,感悟人生。
(2)李诗抒发了对自由理想境界的向往之情以及仙境消失后的遗憾之意。泰山之夜是那样幽秘,诗人怀抱绿绮名琴,漫步青山野径。松涛平息,仙人的宫观掩映在苍翠之中,月华为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诗人窥见众仙人在山巅开始了自己的夜生活,高悬的明月好像仙人们的灵魂之光,也照射着诗人的心灵。李白此时已融进了仙人世界。“恍惚不忆归”,他忘记了自己来自何处,他也不愿意归去。诗人盼望天不要再亮,仙境不要再消失。“扪天摘匏瓜”,诗人举手向河畔,干脆要把匏瓜星摘下,急切之中却误摘了织女星,天还是亮了。仙境消失了,泰山秀姿依然,五彩祥云飘荡在晨曦之中。“明晨坐相失,但见五云飞”,诗人的仙境之旅戛然而止。整首诗李白夜游泰山,入仙境,享欢愉,又失仙境。
17.①.汉家烟尘在东北②.汉将辞家破残贼③.浴乎沂④.风乎舞雩⑤.竹喧归浣女⑥.莲动下渔舟(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尘"沂”“雩"劲”“渭"等。
_________________。
18.①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的天真活泼;②运用排比的修辞,连用三个“从不……”的句式,从多个方面对翠翠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刻画,增强了感染力。
19①描写的都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以从眼睛的描写中看出翠翠纯洁的心灵;②多次写眼睛,“目"看到的是“青山绿水”,“眸子"是“清明如水晶”,“眼睛"是“光光的”,用不同的词语多次进行描绘,强调了翠翠的纯洁。
20.①略弯"横渡”相较于“弯"渡”,语意得到了明确;②“略弯"相较于“弯”,进一步明确了“弯"的程度;③“横渡”相较于“渡”,具体明确了“渡”的方式。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如山头黄麂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翠翠比作山头黄麂,结合前文“为人天真活泼”“人又那么乖"可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她的天真活泼;
②“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运用排比的修辞,连用三个“从不……"的句式,从多个方面对翠翠的形象进行具体的刻画,表现她的纯真可爱和善良,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
“目”“眸子"眼睛”描写的都是翠翠的眼睛,但因为表达的目的不同,表现人物形象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词语,也体现作者语言的丰富和变化。
“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目”与“青山绿水"搭配,“眸子”用“清明如水晶"形容,“眼睛”用“光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GNSS测量原理及应用》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理工学院《精准协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多声部音乐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建筑设计基础A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程预算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艺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功能性食品概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党员活动量化积分制度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民族民间音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生物技术综合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校园热水方案
- 跟踪服务项目活动实施方案
-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分析与对策
- 财务机器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 《保单检视专题》课件
-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智慧财务综合实训
- 安徽省合肥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3
- 教育专家报告合集:年度得到:沈祖芸全球教育报告(2023-2024)
- 肝脏肿瘤护理查房
- 护士工作压力管理护理工作中的压力应对策略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