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城区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
2024.7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有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它既契合移动媒介中的“微"语境,具有碎片化特点,又指向一种“短”的时间概念,同时以“剧"的连集化方式播出。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
在微短剧中,“短”的概念指向影像中时间的“加速"。现代社会具有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在加速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丰富的体验。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取材于黄钟军、王方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令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并产生观看兴趣。网络微短剧通常采取单一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建构完全符合从开端、高潮再到结尾的叙事逻辑,创造出一个不违背观众观剧认知和预设经验的叙事时空。除此之外,人物台词通俗化、网络化以及具体故事内容的高密度性也是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微短剧所具有的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爽感文化是网络微短剧的首要审美特征,本质上是个体强烈的欲望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追求替代性满足的心理情绪。具体到网络微短剧,主要表现为面临困境或深陷危机的主人公永远能够迅速脱身并成功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网络微短剧的另一审美特征是对土味文化的拼贴戏仿,它可以概括为套路化、可预见的剧情发展,叙事逻辑简单的故事内核,以及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设置,并通过足够接地气、大众化的方式向观众提供一种不加修饰、无须思考的快餐式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
(取材于郑亚鹏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在增长速度以及产业规模层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流量迅速扩张的另一面,是出现了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网络微短剧在篇幅体量上的有限,与内容表达深广的要求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将时间向度比作一条横轴,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只是限制了横向空间的延展,而纵向空间可以挂载的主题、视角、表演、语言等诸多元素依然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2023年,一部三集、共15分钟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作品用文物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古代女子逃出博物馆,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张永安相遇,在其帮助下寻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传达中国文物跨越万里的思乡之情、被夺之痛。该剧被《中国电影报道》评为“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网络微短剧要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还应对竖屏时代的新视听语言进行有益探索。在短视频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只靠传统语言形式无法展现全部内容,反而会显得节奏拖沓。有导演团队尝试用最少的人物对话讲故事,以字幕、画外音、背景音乐作为补充,达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
(取材于肖家豪、陈茜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做法不属于影像“加速”表现的一项是()
A.看视频时不断更换内容
B.倍速观看网络视频节目
C.在排队等车时或工作的间隙观看短视频
D.选择网络平台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的剧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是一种兼具短视频和影视剧特征的影像形态。
B.“速度性"是指网络微短剧能用极短时长讲述完整故事。
C.网络微短剧的“短”决定了其更宜使用简单的镜头语言。
D.“爽感文化"的核心是鼓励青年人勇敢追求事业的成功。
3.下列观点能被材料三中“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事例证明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的增长速度和产业规模取得显著成绩。
B.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限制了复杂叙事的可能。
C.网络微短剧可以用有限的体量,表达深广的内容。
D.网络微短剧需采用新的视听语言形式来表现主题。
4.校学生会准备制作主题为“我们的校园故事"的网络微短剧,你所在的班级将要承担其中一集的拍摄。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A.尽可能拍摄到所有同学,体现班级的整体风貌。
B.以真实事件为拍摄素材,表现健康向上的主题。
C.情节上适当安排矛盾或反转,吸引观众的兴趣。
D.讲究画面构图,用音乐或画外音来增强表现力。
5.互联网时代应如何辩证看待网络微短剧?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述你的认识。
【答案】1.C2.D3.C4.A
5.①网络微短剧是“加速”社会中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影视产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②网络微短剧具有“速度性”,人们可以在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内容;具有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特征,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拉近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
③网络微短剧存在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④网络微短剧需要提高创新性,例如进一步开掘内容的深广度,探索新试听语言技术等,从而解决微短剧发展中的问题,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材料一对影像“加速”的解释是: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A.不断更换内容是为了“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B.倍速观看是符合“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
C.不属于影像“加速"表现,选项说的是利用零碎时间问题。
D.符合“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D.“鼓励青年人勇敢追求事业的成功"错误,材料二第二段“爽感文化是网络微短剧的首要审美特征,本质上是个体强烈的欲望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追求替代性满足的心理情绪。具体到网络微短剧,主要表现为面临困境或深陷危机的主人公永远能够迅速脱身并成功逆袭走上人生巅峰”没有选项相关内容,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张永安相遇,在其帮助下寻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传达中国文物跨越万里的思乡之情、被夺之痛。该剧被《中国电影报道》评为‘小短剧也有大情怀’"可知,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用有限的体量,表达深广的内容。
C.“网络微短剧可以用有限的体量,表达深广的内容”符合这部网络微短剧的特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这个建议不合理,与材料二“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不符。微短剧通常需要快速抓住观众注意力,过多的人物可能会分散焦点,影响故事的紧凑性和效率。
B.这个建议合理,符合微短剧应该呈现的健康向上、具有正能量的主题,同时也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C.这个建议合理,矛盾和反转是提升故事吸引力的有效手段,符合微短剧的叙事特征。
D.这个建议合理,利用画面、音乐和画外音可以丰富视听体验,符合探索竖屏新视听语言的需求。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可知,网络微短剧是“加速"社会中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影视产品,可见,网络微短剧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②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可知,网络微短剧具有“速度性”,人们可以在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内容;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在审美特征上,微短剧所具有的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网络微短剧的另一审美特征是对土味文化的拼贴戏仿……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可知,网络微短剧具有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特征,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拉近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
③根据材料三第一段“然而流量迅速扩张的另一面,是出现了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可知,网络微短剧存在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④根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网络微短剧要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还应对竖屏时代的新视听语言进行有益探索。在短视频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只靠传统语言形式无法展现全部内容,反而会显得节奏拖沓。有导演团队尝试用最少的人物对话讲故事,以字幕、画外音、背景音乐作为补充,达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可知,网络微短剧需要提高创新性,例如进一步开掘内容的深广度,探索新试听语言技术等,从而解决微短剧发展中的问题,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武论
古之善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然其所短者,智有余而未知其所以用智,此岂非其所大阙欤?
夫兵无常形,胜无常处。是以其说屡变而不同,纵横委曲,期于避害而就利,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是故不难于用,而难于择。择之为难者,何也?锐于西而忘于东,见其利而不见其穷,得其一说,而不知其又有一说也。此岂非用智之难欤?
夫智本非所以教人,以智而教人者,是君子之急于有功也。变诈汩其外,而无守于其中,则是五尺童子皆欲为之,使人勇而不自知,贪而不顾,以陷于难,则有之矣。深山大泽,有天地之宝,无意于宝者得之。操舟于河,舟之逆顺,与水之曲折,忘于水者见之。何者?不役于利也。夫不役于利,则其见之也明。见之也明,则其发之也果。
古之善用兵者,见其害而后见其利,见其败而后见其成。其心闲而无事,是以若此明也。不然,兵未交而先志于得,则将临事而惑,虽有大利,尚安得而见之!若夫圣人则不然。居天下于贪,而自居于廉,故天下之贪者,皆可得而用;居天下于勇,而自居于静,故天下之勇者,皆可得而役;居天下于诈,而自居于信,故天下之诈者,皆可得而使。天下之人欲有功于此,而即以此自居,则功不可得而成。是故君子居晦以御明,则明者毕见;居阴以御阳,则阳者毕赴。夫然后孙子之智,可得而用也。
今夫世俗之论曰:兵者,诡道也。非贪无以取,非勇无以得,非诈无以成。廉静而信者,无用于兵者也。嗟夫,世俗之说行,则天下如鸟兽之相搏,婴儿之相击,强者伤,弱者废,而天下之乱何从而已乎?
(取材于《苏东坡全集》)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岂非其所大阙欤阙:欠缺
B.锐于西而忘于东锐:锋芒
C.变诈汩其外___汩:扰乱
D.则其发之也果果:果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善言兵者然其所短者
B.以智而教人者居晦以御明
C.是君子之急于有功也则天下如鸟兽之相搏
D.不役于利也___居天下于贪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孙武讲兵法非常全面,后人很难有所增益。
B.作者认为运用智谋的难处在于不易全面把握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C.作者用“操舟于河”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明辨是非。
D.作者对在用兵中推崇诡诈之道的说法持反对态度。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
10.作者认为应如何使用孙子的用兵之法?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答案】6.B7.C
8.C9.杂乱地列举各种方法,听凭使用的人自己选择。
10.①不急于事功,明辨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②心中有主守,自居廉、静、信。③依据形势的具体情况,选择孙子的用兵之法。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这难道不是他的一大欠缺吗?
B.锐:进攻。句意:向西突进却忘了东面(可能的危机)。
C.句意:变诈把表面现象扰乱。
D.句意:那么举事就果断。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的人;/助词,辅助表判断。句意:古代善于讲兵法的人。/但是他的短处。
B.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句意:把智谋教给人。/处在暗处来驾驭显露在外的事物。
C.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这是君子急于有功的行为。/那么天下的人像鸟兽一样互相搏斗。
D.介词,表被动;/介词,引出对象。句意:不被利益奴役。/天下皆贪。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意在说明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明辨是非"错,原文“何者?不役于利也。夫不役于利,则其见之也明。见之也明,则其发之也果”,可见作者用“操舟于河"的例子,意在说明不被利益奴役才能把事情做好,从而证明不要“急于事功”。
故选C。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杂然”,杂乱地;“举”,列举;“听”,听凭;“择”,选择。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①根据“夫智本非所以教人,以智而教人者,是君子之急于有功也”,然后用“变诈汩其外,而无守于其中,则是五尺童子皆欲为之,使人勇而不自知,贪而不顾,以陷于难,则有之矣”的反面说理,用“深山大泽,有天地之宝"和“操舟于河”的例子进一步说明不能急于事功,否则分辨不清各种因素,反而得不到想要的结果,可概括出:不急于事功,明辨不利因素和有利因素。
②根据古代圣人“居天下于贪,而自居于廉,故天下之贪者,皆可得而用;居天下于勇,而自居于静,故天下之勇者,皆可得而役;居天下于诈,而自居于信,故天下之诈者,皆可得而使"以及世俗人认为“廉静而信者,无用于兵者也”的对比,可概括出:心中有主守,自居廉、静、信。
③根据“夫兵无常形,胜无常处。是以其说屡变而不同,纵横委曲,期于避害而就利,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可概括出:依据形势的具体情况,选择孙子的用兵之法。
参考译文:
古代善于讲兵法的人,没有能超过孙武的。利和害的相互比较,奇和正的相互依存,交战坚守攻击围困的各种方法,大约有一百多条,即使想增益它也不知道增益什么内容。但是他的短处,是智谋有余却不知道怎样运用智谋,这难道不是他的一大欠缺吗?
战争没有恒常的形态,胜利没有经常的处所。因此他的解说屡次变化而不同,纵横交错曲折辗转,期望避开祸害而获得好处,杂乱地列举各种方法,听凭使用的人自己选择。因此不是难在使用上,而是难在选择上。选择成为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向西突进却忘了东面(可能的危机),见到好处却看不到难处,得到其中的一说,却不知道它还有一说。这难道不是运用智谋的难处吗?
智谋本来不是用来教给人的东西,把智谋教给人,这是君子急于有功的行为。变诈把表面现象扰乱,心中没有主守,那么五尺高的童子都想去做到它,让人勇猛却不知道为什么勇猛,贪婪不顾,最后陷入灾难,这种情况是有的。深山大泽里,有天地之间的宝物,无意得到宝物的人能够得到它。在河里驾船,船在顺水还是逆水中行驶,船和水的曲折变化,忘记自己是在水里的人能够见到。为什么呢?是不被利益奴役的缘故。不被利益奴役,那么看问题就清楚。看问题清楚,那么举事就果断。
古代善用兵的人,见到不利的因素然后看到有利的因素,见到失败而后看到成功。他们的心里闲适无事,因此看得像这样分明。不这样的话,还没开始交战先想到获取,那么将会临事迷惑,即使有再大的利益,还怎么能够见到!至于圣人则不是这样。天下皆贪,而自己清正廉洁,所以天下的贪者都可以被我所用;天下皆勇,而自己沉着冷静,所以天下的勇者,都可以被我使役;天下皆诈,而自己诚信待人,所以天下的诈伪者,都可以被我驱使。天下的人想要在这些方面有功,就以这些行为自居,那就不可以成功。因此君子处于隐处来统治明显的事物,那么明显的事物全部显现在面前;处在暗处来驾驭显露在外的事物,那么露在表面的事物都会奔赴而来。然后孙武的智谋,可以得到使用了。
现在世俗的观点说:用兵之法,是诡诈之道。不贪婪就没有什么办法取得利益,不勇猛就没有办法取得胜利,不欺诈就没有什么办法获得成功。廉洁宁静并且诚信的作法,对于用兵打仗没有什么作用。哎,世俗的说法流行,那么天下的人像鸟兽一样互相搏斗,像小孩子一样互相击打,强壮的受伤,弱小的残废,天下的混乱到什么时候停止呢?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②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得友不如己,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故云“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义疏》)
③胜己者,上于己者也。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
(《论语集释》)
对于①中画横线的句子,杨伯峻就字面义翻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对如何理解“不如己者”,②和③提供了不同的解读。
(1)请分别解释②和③中“如”的意思。
(2)从三则材料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交友启示?请简要说明。
【答案】(1)②比得上,胜过③像,如同
(2)示例:交友要见贤思齐,志同道合。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②“胜己"不如己”为对应关系,故“如"应解释为比得上、胜过。句意:不能胜过自己。
③“胜己”者,地位比自己高,故交友应选择“如己者”,“如”应解释为像,如同。句意:像自己的人。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中,“无友不如己者"是说行事应当以忠和信这两种道德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可见,孔子以道德作为择友标准;
②中“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指出,应结交比自己优秀的人;
③中“胜己者,上于己者也"是说比自己优秀、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不是朋友的范围;“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指出人应当和“如己者"即“德同道合”的人交朋友。
据此可分析得出,应交志同道合的朋友,要向有才德的人学习,以求进益,即见贤思齐。
参考译文:
①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做人重要的是诚实、守信用。不和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②凡结交的朋友,一定要胜过自己,朋友胜过自己,自己每天才会有所进益;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交朋友,朋友不如自己,自己每天都会受到损失。所以说“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③能力比自己强的人,地位比自己高。像自己的人则志同道合,自然能够成为朋友。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镜[1]
仲子陵[2]
万古秦时镜,从来报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磨镜篇[3]
刘禹锡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注释:[1]秦镜:传说秦宫有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2]仲子陵:唐代诗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3]本诗作于815年。805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镜明亮得可使匣水保持清澈。
B.秦镜会对品格高尚的人做出反应。
C.刘诗之镜反射出的日光可照亮暗室。
D.两首诗中的明镜都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13.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作者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写明镜,鲜明生动。
B.仲诗虽为古体,却多用对仗,用韵和谐,颇具格律之美。
C.刘诗结尾处以拟人笔法写明镜蒙尘时的遭遇,用意深曲。
D.两首诗的语言均平淡质朴,但表达的情感却热烈而激越。
14.两首诗均为托物言志之作,请你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两位诗人是如何借“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12.A13.D
14.仲子陵的《秦镜》:①秦宫之镜能照见人心善恶,没有人能躲避秦镜的识别。②激励人们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刘禹锡的《磨镜篇》:①明镜被流尘遮蔽,但在打磨后重新光亮明澈。②借镜自喻,表达了遭贬逐的愤懑,以及革新者顽强不屈的精神。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秦镜明亮得可使匣水保持清澈”错误,“在匣水常清"的意思是放在镜匣中好像秀水常清,而不是使匣水保持清澈。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两首诗的语言均平淡质朴”错误,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并不都是平淡质朴的。实际上,它们都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致的辞藻来描绘镜子的特质,另外,“表达的情感却热烈而激越"也不完全正确,仲子陵的《秦镜》,语言更加典雅,情感表达偏向于静谧和深刻,而不是热烈激越。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仲子陵的《秦镜》:
①“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说明镜子不仅能反映外在形象,更能洞察人心,秦宫之镜能照见人心善恶;“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坚信,无论是美是丑,都无法逃脱镜子的审视,寓意着真理终将大白于天下,而人的真性情也无所遁形,没有人能躲避秦镜的识别。
②“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诗意是:人从镜中能窥看到自己的肝胆,如果一个人很好,秦镜就会对此做出反响。美丑能被秦镜识别,什么地方能够躲避真实的情景呢?诗人通过此诗激励人们要光明磊落,表里如一。
刘禹锡的《磨镜篇》:
①“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诗意是:飞扬的尘埃遮蔽了明镜,时间久了看上去就像涂了黑漆一样。“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诗意是:磨过的镜像拨开浮萍露出满池碧水,又像月晕退尽泛溢出金波。诗人通过这几句诗写了明镜被流尘遮蔽,但在打磨后重新光亮明澈。
②本诗诗人把自身遭受贬谪比作宝镜蒙尘,在宝镜重被磨拂,再放光明的景象中寄托着诗人的政治理想,表现了诗人敢于斗争的顽强精神。正如诗中所描述的,“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诗人虽然因遭贬逐而愤懑,但并没有丧失斗争的勇气,他坚信自己的政治主张没有错误,他坚信自己这面“污镜”经过苦难的磨砺终会重放光辉。表现出作者作为一位虽遭到贬谪的政治革新者永不妥协的斗争精神。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1)古代诗人常常以具体的行为写志传情。《离骚》中,屈原借“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表现自己勤勉修德,养高洁志趣;《蜀道难》中,李白用“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写出自己面对高峻蜀道的战战兢兢、无可奈何之感;《登快阁》尾联,黄庭坚用“_________,_________"含蓄地表达了归隐之意。
(2)阅读古文过程,是积累知识的过程,也是获得感悟涵养精神的过程。读李密《陈情表》中的“_________,愿乞终养”,归有光《项脊轩志》中的“_________,如在昨日”,我们会为孝老爱亲之情而动容;读苏轼《石钟山记》,与作者一起探寻石钟山得名的缘由,我们不仅认识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更受到了敢于质疑、勇于实证精神的启迪。
【答案】①.夕揽洲之宿莽②.以手抚膺坐长叹③.万里归船弄长笛④.此心吾与白鸥盟⑤.乌鸟私情⑥.瞻顾遗迹⑦.事不目见耳闻⑧.而臆断其有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本题易错字有:莽、膺、盟、私、瞻、臆。
16.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聆听《红楼梦》曲之一:
[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1)“金玉良姻"与“木石前盟”中共同含有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
(2)曲词中画横线处的相关情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3)曲词中的“高士"和“寂寞”分别写出了薛宝钗、林黛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作品内容,举例分析。
【答案】(1)贾宝玉(2)贾宝玉、薛宝钗结为夫妻
(3)薛宝钗:才德兼备,安分守礼,如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她身上最明显的特点,严格按照礼制来要求自己。
林黛玉:清高、孤傲,如她在《问菊》中所言“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正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金玉良姻:宝钗有个金锁,宝玉有块美玉,所以,世人都认为他们二人十分般配,故有“金玉良姻”的说法。
木石前盟:“木"指林黛玉,“石”指贾宝玉,黛玉前世是绛珠仙草,宝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转世时绛珠仙草想要用眼泪酬报神瑛侍者的恩情,两人前世有约,故有“木石前盟"的说法。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齐眉举案”用东汉梁鸿之妻为梁鸿举案齐眉奉上食物的典故,指贾宝玉和薛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预示薛宝钗与贾宝玉不幸的婚姻生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的理解、分析能力。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这两句以对比的手法,分写宝玉对宝钗、黛玉的不同感情与态度。
前句中的“高士”本意指品德高尚的人。贾府中许多人认为薛宝钗品德高尚,为人温柔敦厚,可以称为“高士"。“雪”与“薛"同音,既点出宝钗的姓氏,又写出了宝玉与宝钗相处时冰冷的感受。以“山中高士”喻宝钗之贤,以“晶莹雪"喻宝钗之冷,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立体的宝钗形象。薛宝钗虽有沉鱼落雁之姿,却质朴素淡;虽有“珍珠如土金如铁的家世”,却“看去不见奢华";她“安分随时”“罕言寡语"不作秀林之木,只做一位乖巧典雅的淑媛。如黛玉无意中说了一句《牡丹亭》中的“良辰美景奈何天”,便遭到了宝姐姐的一番训斥,说读书“不是你我分内之事”,作为“千金小姐”和“不出闺门的女孩儿"则“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再如宝钗咏白海棠“珍重芳姿昼掩门"淡极始知花更艳”,这是宝钗身上最明显的特点,她安分随时,严格按照礼制来要求自己。
后句中“世外仙姝"与“林”均指林黛玉,林黛玉因不能与宝玉结合,最后抑郁而死,“寂寞"一词表现其境遇,深刻道出黛玉心中的曲高和寡的悲苦与孤独,反映了她清高、孤傲的性格。黛玉是孤傲清高的,正如她在《问菊》中所言“孤标傲世偕谁隐”,这正是她自己的真实写照。黛玉就是那世外仙姝,不落入凡尘俗世之中。她既不愿也不屑在凡俗事务中纠缠,只遗世独立,冷眼旁观。她不愿与世相俯仰,只停留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如“质本洁来还洁去"等,是她高洁孤傲心性的流露。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耀我”之光
我第一次看到太阳雨,约莫是八九岁的时候。那天,隔壁奶奶来我家串门,外面的天空慢慢地上了云,落下一阵急雨。不大会儿雨声小了些,隔壁奶奶就支使我说:“娃啊,你给奶奶出去看看‘耀我’出来没有?这雨下得把人急躁的,一会儿后晌还要到‘姑姑庙’上去看戏。奶奶带你去!"
在我的家乡,祖祖辈辈都把太阳叫“耀我”,很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以为这是“照耀着我"的简称。我自小爱看戏,听到这话立马放下书。当我掀开门帘子来到屋外,一下子就呆住了:清新灿烂的阳光从遮盖着院子的各种树木的叶隙间投射下来,像一道道金色的箭矢射进泛着七彩水泡的水洼里;在无数金色的光束中,布谷鸟和斑鸠在树冠顶端的茂密叶丛中扑扇着翅膀上的雨珠;麻雀们傻呆呆地瑟缩在树枝上任凭雨线抽打;急雨如珍珠编织的珠帘展开在亮堂堂的院子里,如梦如幻……
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太阳雨,一时如同木雕泥塑。过了一会儿才缓过神来,大叫一声便狂喜地冲进了金色的雨中,大声欢呼着,在院子里的树木和水洼间奔跑,体会着一种莫可名状的疯狂。
急雨把村庄冲洗得分外干净清爽,来得快去得也快,雨水没来得及使村庄的道路变得泥泞,就一路猛冲,向着村西的小河奔涌而去。黄昏到来之前,早早吃过晚饭的人们夹着板凳,提着马扎子,络绎穿过村西的田野,在黑青色的麦田中说笑着走向古老幽深的河谷。明明人欢马叫、孩子哭闹、大人呵斥很是热闹,在霞光中的旷野上却有着特别的肃穆庄严。
历时近两个月的“姑姑庙”庙会已经接近尾声,却一天比一天热闹,人们摩肩接踵如同嗡嗡闹闹的蜂房。好容易来到那座高大巍峨的门楼下,上面挂着一块匾额,我以为写的是“姑姑庙”,仰头看了一眼,却是“唐尧故园”。园中人更多更吵,我个子小,几乎四面都是人墙。然而隔壁奶奶奋起神勇拉着我从人缝里奇迹般地来到了戏台下,就势把我往上一托,我就攀上了戏台边沿,她则在前几排挤出一个空档放下马扎子坐好。
几分钟后,一阵高亢激越的电铃声响过,戏台下的人山人海顿时鸦雀无声,连那些卖冰棍和瓜子的小贩也不敢出声了。大幕在或急或缓的唢呐二胡旋律中缓缓拉开,只见被花布套着的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出现在戏台中央。角儿还没有出来,台下观众就抢着报出戏名了。
在我们晋南乡村,人们最爱看的是蒲剧和“眉户儿"。庙会上剧目不是很多,最受欢迎的是《杀狗劝妻》《杨排风》《穆桂英招亲》,轮番上演,人们还是百看不厌。也会有角儿来,引起老百姓的阵阵欢呼,比如蒲剧名家任跟心的保留曲目《挂画》老百姓最爱看。任老师那时候还很年轻,一身丫鬟装扮,轻盈地跳上细细的圈椅背,穿着镶有小毛球的绣花鞋的双脚跳来跳去,动作俏皮,优美流畅。台下的人们为她捏一把汗,心里惊叹着却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她摔下来,然而艺高人胆大,她总是能有惊无险地完成表演。
我最爱看的是武生戏,之前看的是热闹,可就在看见太阳雨的那天晚上,我趴在戏台边沿上,看着那个武生甩掉头上的缨盔,双腿跪地,一边甩着马尾长发,一边悲怆地唱着心中的懊悔,我忽然间看到他的脸在灯光下闪着光,仔细一看是满脸的泪水。我心想唱个戏他怎么真的就哭了?一摸自己的脸,竟然也是满脸的泪水。就在那一天,我在太阳雨和戏台上武生的泪水中完成了审美的觉醒,感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真谛。
庙会上演的戏当然首先是娱神的,所以戏台的台口冲着大殿,很多年里我一直以为戏台对面的大殿上挂的匾额是“姑姑殿”,直到参加工作后作为县报的记者去庙会上采访,才赫然发现大殿匾额上写的是“娥皇女英殿"。
翻阅史料,才明白这看似乡野民俗的庙会居然是上古历史文明的传承。我的家乡相传是尧帝故里,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把尧王称作“爷爷”,把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称为“姑姑"。相传尧帝老年访贤时在历山遇到舜,为了考验他“以观其内”,就把一双女儿嫁给他。每年农历三月三,我家乡的人们都会抬轿穿越20多个村庄去往汾河西边的历山,把两位“姑姑"接回来,住到四月二十八,历山那边的人们又会抬轿来到唐尧故园,把他们的“娘娘”接回去,这期间人们就会在唐尧故园举行近两个月的“姑姑庙"庙会。
这个“接姑姑迎娘娘”民俗活动,历经千百年而从未中断,以活标本的形式佐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每年都会有十万左右民众参与,沿途村庄的群众焚香遮道、高接远送。2008年,洪洞走亲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乡间学者告诉我,“耀我”,其实就是家乡土语“尧王”的发音。人们把尧王的功德视为太阳,正如《史记·五帝本纪》所载:“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取材于李骏虎的同名文章)
1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种莫可名状的疯狂疯狂:内心震撼到发狂的一种状态
B.有着特别的肃穆庄严肃穆:形容气氛郑重、恭敬
C.奋起神勇拉着我神勇:极为勇猛的力量
D.然而艺高人胆大艺高人胆大:技艺高超且胆量很大
1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作者用“金色的箭矢”突出了阳光的色泽与穿透力,形神兼备。
B.文中写“我"想错匾额上的题字,与后文“我”的认识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C.作者对家乡人爱戏,懂戏的叙写,表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鲜活亲切。
D.“姑姑庙"庙会体现了唐尧故里的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
19.请结合上下文,解说文中“审美的觉醒”的涵义。
20.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答案】17.D18.B
19.①见到太阳雨,为大自然之美而感到震撼。②看武生戏,被演员真挚的表演深深打动。③感悟到艺术与生活共同具有积极、认真、执着、热烈之美。
20.①呼应文章的题目和第二段对“耀我"的理解,点明“耀我”实为“尧王"。②升华主题,从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深化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③引用《史记》原文并以之结尾,典雅厚重。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D.结合语境“台下的人们为她捏一把汗,心里惊叹着却大气也不敢出,生怕她摔下来,然而艺高人胆大,她总是能有惊无险地完成表演”可知,这里的“艺高人胆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因果关系,应解释为因为技艺高超因而胆量很大。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形成对比,欲扬先抑”错,文中“我"先是想错匾额上的题字,后来知道错了,这两处没有形成对比,只是纠正了过去的误解,也谈不上“扬”和“抑"。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审美的觉醒”其实在看戏之前就有了,隔壁奶奶让“我"去看“耀我”出来没有,“我"看到了一幅美妙的画面,“清新灿烂的阳光从遮盖着院子的各种树木的叶隙间投射下来,像一道道金色的箭矢射进泛着七彩水泡的水洼里;在无数金色的光束中,布谷鸟和斑鸠在树冠顶端的茂密叶丛中扑扇着翅膀上的雨珠;麻雀们傻呆呆地瑟缩在树枝上任凭雨线抽打;急雨如珍珠编织的珠帘展开在亮堂堂的院子里,如梦如幻……”,这画面先是让“我"木雕泥塑般呆住,接着让“我”狂喜地冲进雨中,近乎疯狂。
然后就是看武生演戏,“我忽然间看到他的脸在灯光下闪着光,仔细一看是满脸的泪水。我心想唱个戏他怎么真的就哭了?一摸自己的脸,竟然也是满脸的泪水"。
此处总结到“就在那一天,我在太阳雨和戏台上武生的泪水中完成了审美的觉醒,感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真谛”可知,“审美的觉醒"指的是见到太阳雨,为大自然之美而感到震撼;看武生戏,被演员真挚的表演深深打动。
作者领悟到了艺术与人生的真谛,从而产生了对美的深刻认识和感受:无论是太阳雨还是武生表演,都具有积极、认真、执着、热烈之美。这种觉醒让作者开始欣赏和珍视戏剧艺术,同时也对人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乡间学者告诉我,‘耀我’,其实就是家乡土语‘尧王’的发音”可知,点明文章题目“耀我"的含义,同时呼应文章的题目和第二段对“耀我”的理解,“在我的家乡,祖祖辈辈都把太阳叫‘耀我’,很长的岁月里,我一直以为这是‘照耀着我’的简称”,深化了主旨。
②文章前面写太阳雨,写看武生表演,使作者对艺术和人生有所领悟;而结尾揭示“耀我”就是“尧王”,“人们把尧王的功德视为太阳”,还引用了《史记·五帝本纪》的话,升华主题,从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悟,深化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③引用《史记》原文“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并以之结尾,典雅厚重。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21.语言基础运用。
①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一键下单”固然方便,但总有一些服务需要面对面进行。②2023年,北京已建成300多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③“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惠民生、暖民心之举,也是促进消费与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④社区商业是城市商业的重要基础,居民消费有相当高的比例是在社区实现的。⑤以长安商场的改造为例,从百货商场转型为“生活中心"之后,社区食堂、生活超市,健康驿站应有尽有。⑥截至目前,其升级改造已带动客流实现翻倍增长。⑦对居民的需求主动呼应,积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就是在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丰富城市商业多样态。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句中的“但"不能删掉。B.③句表意明确,没有语病。
C.④句应放到②句之前。D.⑤句中的加点成语不能替换成“比比皆是”。
(2)不改变原意,对⑦句画横线部分的结构进行改写,使其内部语句结构基本一致。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2)主动呼应居民的需求,积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语言表达准确的能力。
A.正确。与前面的“固然"搭配,这里的“但”不能删掉。
B.正确。句子主语是“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谓语是“是”,宾语部分是“惠民生、暖民心之举"促进消费与发展经济的重要抓手”,没有语病。
C.错误。⑤句的长安商场改造是针对④句“社区商业"所举的例子,二者不能分开,因此④句不能放到②句之前。
D.正确。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语境是说长安商场改造后,社区食堂、生活超市,健康驿站都很齐全,不能改成形容“常见”的比比皆是。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划线句两个短句结构不同,可以以其中一个句子为基准句,把另外一个句子修改成结构一致的句子即可。
比如以“积极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为基准句,把“对居民的需求主动呼应”改为“主动呼应居民的需求"。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2.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商铺的品牌名称源于成语谐音,比如“食全食美”“茶颜悦色"e网情深”等。请你写一段话,表明你对这种设计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餐饮商家给产品起名时会采用“谐音梗"方式来制造个性化标签吸引消费者。这类产品往往在名称中展现了食品制作的原料,又通过“谐音”与消费者建立心理互动,形成特定的消费氛围,在满足了年轻消费群体追求个性标签的同时,也在努力寻求与消费者搭建沟通桥梁,产生情感共鸣,达到双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写作类型:议论类微写作。
审题:明确题干要求,针对生活中“一些商铺的品牌名称源于成语谐音"的现象来发表看法。从所给材料来看,学生应紧抓住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一是商铺品牌名称;二是,成语谐音。从这两个具体表现中,表明你对这种设计的看法。
写作思路:首先分析“商铺的品牌名称源于成语谐音”的原因。“谐音"是利用汉字同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从而产生辞趣的修辞格。“一语双关”是它的特性,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具有“谐音"特点的产品宣传往往会让追求新鲜感的年轻消费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并且乐于将这一特别的“谐音"现象分享给他人,形成传播。另外,苦下功夫的各种“谐音梗”早已成为商家营销的法宝。很普通的产品,在被赋予其他象征意义时,它便拥有了双重属性——“本身价值和人为价值”,消费者也更愿意为这样的产品买单。究其原因,离不开“人为价值”的添加。要知道,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新鲜感一直都是年轻消费者追寻的体验,别出心裁的产品名称或宣传就是在不断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通过为他们带来良好的情绪体验,最终实现产品价值的提升。
23.校刊新设“心灵驿站"栏目,将请专家通过答疑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心理辅导,现需要向同学们征集相关问题。请你为该栏目写一则征集启事。要求:表述清晰,有吸引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
亲爱的同学们:
你的内心是否曾波澜起伏?你是否有藏于心底的焦虑?现在,有一个温暖的空间——校刊“心灵驿站”愿意倾听你的心声。这里,我们将诚邀专家通过答疑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心理辅导,你的每一次提问,都将获得专业且贴心的回应。您可以通过投稿箱或电子邮箱投稿,投稿截止日期至本月底。
校刊“心灵驿站"栏目组
2024.6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实用类微写作。
审题:试题以心理辅导栏目“心灵驿站”,将请专家通过答疑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心理辅导为契机,给出了写作任务,需要向同学们征集相关问题,也就是说,作答时应当触动学生的心理情感,调动同学们参与问题征集的积极性。应该写清征集的缘由或背景,征集的意义等。
写作思路:写作时,可以从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设问入手,可用问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愿意倾吐心声,然后说明校刊新设“心灵驿站"栏目,将邀请专家通过答疑的方式为同学们提供心理辅导,从而达到吸引同学参与节目的目的。最后再写明投稿方式和投稿截止日期。
24.请以“致记忆里的一棵树”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答案】示例:
致记忆里的一棵树
在时光的长廊,你静默成诗,
根深扎进往昔,叶轻拂着梦的边缘。
春日里,你是绿意盎然的希望,
夏日中,你荫蔽一方炽热的心田。
秋风里,金黄是你赠予的信笺,
冬雪中,银白是你纯净的语言。
落叶,是岁月的叹息,
年轮,刻录着成长的勇敢。
你是我心中的灯塔,
指引方向,温暖归途,
即使四季更迭,人事如梦,
你也永远温柔地守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微写作能力。
写作类型:抒情类微写作。
审题:本题要求以“致记忆里的一棵树"为题写作。这个题目是动宾结构的短语,而宾语中心词是“一棵树”,修饰语是“记忆里的”,这就限定了取材范围,必须是记忆里的“一棵树”。关于这棵“树”,当然可以是实指的树,除了我们校园里的树,操场上的树,还可以指我们家乡的树,田野里的树等。但无论写哪里的一棵树,都要抓住“记忆”一词,写出这棵树给你的影响,对你的重要。本题要求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写抒情性文字,要找准描写对象,可运用排比、比喻等手法增强感染力;写小诗要注意诗歌的写法,诗行的错落有致等。
写作思路:写作时首先确定抒情的对象和主题,如歌颂这棵树对自己的鼓励,或者写这棵树对自己的陪伴,还可以写这棵树对自己成长的影响;然后扣住“一棵树"选取抒情的载体,即“意象”,多用修饰语增强画面感,采用适当的修辞增加感染力,把对这棵树的情感传达出来,以显示这棵树从前对自己的重要,从而照应题目中的“记忆"一词。
25.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近年来,“倍速”一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中国在基建、科技等领域从赶超到引领,实现倍速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倍速追剧、倍速阅读等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倍速”,有人欣然接受,积极适应,也有人不以为然,心存忧虑。
(1)请以“我看‘倍速'”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请以“倍速"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答案】例文:
我看“倍速”
近年来,“倍速"一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在国家发展过程中,中国在基建、科技等领域从赶超到引领,实现倍速发展;日常生活中,倍速追剧、倍速阅读等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对于“倍速”,有人欣然接受,积极适应,也有人不以为然,心存忧虑。在我看来,“倍速"是一个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看,倍速发展可以推动我国在各个领域实现质的飞跃。例如,在基建领域,我国通过倍速发展,建成了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网,实现了从追赶到引领的转变。在科技领域,我国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的倍速推进。然而,倍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倍速发展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为了追求快速发展,一些地方和企业可能会忽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导致资源过度开采和环境污染。
其次,倍速发展可能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等问题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影响社会稳定。此外,倍速发展还可能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在追求速度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忽视生活质量,陷入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的困境。
在日常生活中,倍速追剧、倍速阅读等现象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倍速追剧,已是当下很多人的休闲生活方式。倍速能够改变播放的速率,用20集的时长就能看完40集的电视剧,不仅缩短了观剧时间,而且比起跳着放,倍速播放并不会遗漏重要情节。还有视频网站和公众号推出了“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把倍速带入了经典阅读之中。而事实上,这种倍速阅读已经成为一种阅读流行趋势,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名著精粹,从而不用再去啃原著这块“硬骨头”。但是,书籍所记录的文字是抽象的符号,它要求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要思考,否则就不能理解文字的意义,倍速阅读的弊端不仅在于这种阅读方式挤占了深度阅读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这种阅读方式忽视了对深刻思想的品味。
实际上,倍速阅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阅读效率,但过度的倍速阅读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影响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阅读速度既不过度追求速度,也不过度浪费时间。
总的来说,倍速是一个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国家和个人层面,我们都应该合理利用倍速,既要追求发展速度,又要注重发展质量。同时,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倍速,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保证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倍速时代,实现个人和国家的快速又高质量的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
材料明确,“倍速"一词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从国家发展的宏观层面,到日常生活的微观细节,倍速无处不在。的确,倍速的发展模式确实在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其巨大的优势。在基建领域,中国的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机场建设等,都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从追赶到领跑的华丽转身。这种倍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的出行,还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区域间的紧密联系。在科技领域,中国的互联网科技、人工智能、5G技术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倍速的突破和应用,使得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我们也要知道,凡事讲究个“度”,我们在国家发展领域中的“倍速”,是以我们的实力和已有基础为基准的,并非盲目追求速度。假如没有达到那种实力,则恐怕会“欲速则不达”。
倍速在发展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然而倍速的生活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倍速追剧、倍速阅读等行为习惯,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但也导致了人们对信息的浅尝辄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理解。此外,倍速的生活方式还可能导致人们产生焦疲惫等负面情绪,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故写作议论文时,需要表达明确的观点,论点可以是肯定“倍速"的积极影响,也可以是担忧“倍速”可能带来的问题。然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数据、观点等来支持论点。比如写“倍速"有利有弊,一方面,“倍速”是新时代的潮流。在竞争激烈的当下,“倍速"成了大家不约而同的选择。高效的“倍速”会帮助人们筛选掉无聊、无价值的信息,节约时间成本,能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实现最大投入产出比,于个人而言,“倍速"寄寓着分秒必争的时间观,激励着人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收获更大的价值。“倍速”带来了快节奏,人们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效率进行着物质、精神文明的创造与享用。同时,于社会而言,“倍速"展现出现代社会效率与速度一手抓的价值观,推动人类社会向着更便利、更智慧、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倍速式的生活方式会让人忽略了过程,让人们只顾赶路,缺乏深度理解和思考,使人们丧失了对事物深度体验的过程,长此以往容易失去对生活的体悟与思考,会影响人们的思辨性和思考性。
写作记叙文时,可以通过讲故事或讲述自己的经历的方式来行文,文章需要表达健康积极的思想,内容要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要流畅,书写要清晰。比如,可以写自己在阅读方面的感受,倍速在阅读信息类文章时可以让自己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找到有用的信息,节省很多时间;但是在阅读散文、诗歌等内容的时候,如果还是倍速,则味同嚼蜡,什么也读不出来。尤其感悟到,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倍速”,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还是要慢下来,这才是真正的阅读,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立意:
1.倍速生活,勿让浮躁取代了耐心。
2.倍速,让生活更美好
3.倍速时代,生活需要慢下来。
4.倍速生活应因人而异。
5.“快"固然值得激赏,“慢”也有别样的风光。东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统一检测
高二语文
2024.7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网络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有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网络视听节目。它既契合移动媒介中的“微"语境,具有碎片化特点,又指向一种“短”的时间概念,同时以“剧"的连集化方式播出。网络微短剧可以在极短的时长内完成一个具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完整结构样式的故事讲述,拥有其他网络影视类型无可比拟的“速度性"特点。
在微短剧中,“短”的概念指向影像中时间的“加速"。现代社会具有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速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在加速的社会中,人们追求更高效的时间使用方式,追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丰富的体验。智能化移动设备、传输速率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发展,使影像也处在“加速"之中——面对互联网的海量影像信息,视频用户正自主地向效率型应用迁移,以期在更短的时间内获取符合价值期待的影像内容。
(取材于黄钟军、王方等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网络微短剧追求以人物为中心的简单高效的镜头语言,镜头往往时刻聚焦于画面中的人物主体,令观众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人物的所思所想,并产生观看兴趣。网络微短剧通常采取单一线性叙事,故事情节的建构完全符合从开端、高潮再到结尾的叙事逻辑,创造出一个不违背观众观剧认知和预设经验的叙事时空。除此之外,人物台词通俗化、网络化以及具体故事内容的高密度性也是网络微短剧的叙事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微短剧所具有的爽感文化与土味文化为大众提供了娱乐狂欢和情绪宣泄的出口。爽感文化是网络微短剧的首要审美特征,本质上是个体强烈的欲望与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生活碰撞而产生的一种追求替代性满足的心理情绪。具体到网络微短剧,主要表现为面临困境或深陷危机的主人公永远能够迅速脱身并成功逆袭走上人生巅峰。网络微短剧的另一审美特征是对土味文化的拼贴戏仿,它可以概括为套路化、可预见的剧情发展,叙事逻辑简单的故事内核,以及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设置,并通过足够接地气、大众化的方式向观众提供一种不加修饰、无须思考的快餐式文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了作品与观众之间的审美距离。
(取材于郑亚鹏的相关文章)
材料三
近年来,网络微短剧在增长速度以及产业规模层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流量迅速扩张的另一面,是出现了诸如内容标准降格、价值导向失范、题材类型集中、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网络微短剧在篇幅体量上的有限,与内容表达深广的要求并不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将时间向度比作一条横轴,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只是限制了横向空间的延展,而纵向空间可以挂载的主题、视角、表演、语言等诸多元素依然存在无限的可能性与创造性。
2023年,一部三集、共15分钟的网络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爆全网。作品用文物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盏“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化身古代女子逃出博物馆,在伦敦街头与一位中国记者张永安相遇,在其帮助下寻找到回国之路的故事,传达中国文物跨越万里的思乡之情、被夺之痛。该剧被《中国电影报道》评为“小短剧也有大情怀"。
网络微短剧要实现主流化和精品化,还应对竖屏时代的新视听语言进行有益探索。在短视频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只靠传统语言形式无法展现全部内容,反而会显得节奏拖沓。有导演团队尝试用最少的人物对话讲故事,以字幕、画外音、背景音乐作为补充,达到了很好的表现效果。
(取材于肖家豪、陈茜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做法不属于影像“加速”表现的一项是()
A.看视频时不断更换内容
B.倍速观看网络视频节目
C.在排队等车时或工作的间隙观看短视频
D.选择网络平台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的剧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是一种兼具短视频和影视剧特征的影像形态。
B.“速度性"是指网络微短剧能用极短时长讲述完整故事。
C.网络微短剧的“短”决定了其更宜使用简单的镜头语言。
D.“爽感文化"的核心是鼓励青年人勇敢追求事业的成功。
3.下列观点能被材料三中“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事例证明的一项是()
A.网络微短剧的增长速度和产业规模取得显著成绩。
B.网络微短剧的形态与制式限制了复杂叙事的可能。
C.网络微短剧可以用有限的体量,表达深广的内容。
D.网络微短剧需采用新的视听语言形式来表现主题。
4.校学生会准备制作主题为“我们的校园故事"的网络微短剧,你所在的班级将要承担其中一集的拍摄。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建议不合理的一项是()
A.尽可能拍摄到所有同学,体现班级的整体风貌。
B.以真实事件为拍摄素材,表现健康向上的主题。
C.情节上适当安排矛盾或反转,吸引观众兴趣。
D.讲究画面构图,用音乐或画外音来增强表现力
5.互联网时代应如何辩证看待网络微短剧?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述你的认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武论
古之善言兵者,无出于孙子矣。利害之相权,奇正之相生,战守攻围之法,盖以百数,虽欲加之而不知所以加之矣。然其所短者,智有余而未知其所以用智,此岂非其所大阙欤?
夫兵无常形,胜无常处。是以其说屡变而不同,纵横委曲,期于避害而就利,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是故不难于用,而难于择。择之为难者,何也?锐于西而忘于东,见其利而不见其穷,得其一说,而不知其又有一说也。此岂非用智之难欤?
夫智本非所以教人,以智而教人者,是君子之急于有功也。变诈汩其外,而无守于其中,则是五尺童子皆欲为之,使人勇而不自知,贪而不顾,以陷于难,则有之矣。深山大泽,有天地之宝,无意于宝者得之。操舟于河,舟之逆顺,与水之曲折,忘于水者见之。何者?不役于利也。夫不役于利,则其见之也明。见之也明,则其发之也果。
古之善用兵者,见其害而后见其利,见其败而后见其成。其心闲而无事,是以若此明也。不然,兵未交而先志于得,则将临事而惑,虽有大利,尚安得而见之!若夫圣人则不然。居天下于贪,而自居于廉,故天下之贪者,皆可得而用;居天下于勇,而自居于静,故天下之勇者,皆可得而役;居天下于诈,而自居于信,故天下之诈者,皆可得而使。天下之人欲有功于此,而即以此自居,则功不可得而成。是故君子居晦以御明,则明者毕见;居阴以御阳,则阳者毕赴。夫然后孙子之智,可得而用也。
今夫世俗之论曰:兵者,诡道也。非贪无以取,非勇无以得,非诈无以成。廉静而信者,无用于兵者也。嗟夫,世俗之说行,则天下如鸟兽之相搏,婴儿之相击,强者伤,弱者废,而天下之乱何从而已乎?
(取材于《苏东坡全集》)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岂非其所大阙欤阙:欠缺
B.锐于西而忘于东锐:锋芒
C.变诈汩其外___汩:扰乱
D.则其发之也果果:果断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善言兵者然其所短者
B以智而教人者居晦以御明
C.是君子之急于有功也则天下如鸟兽之相搏
D.不役于利也___居天下于贪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孙武讲兵法非常全面,后人很难有所增益。
B.作者认为运用智谋的难处在于不易全面把握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C.作者用“操舟于河”的例子,意在说明只有置身事外才能明辨是非。
D.作者对在用兵中推崇诡诈之道的说法持反对态度。
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杂然举之,而听用者之自择也。
10.作者认为应如何使用孙子的用兵之法?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
11.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论语·学而》)
②凡结交取友,必令胜己,胜己,则己有日所益之义;不得友不如己,友不如己,则己有日损,故云“无友不如己者”。
(《论语义疏》)
③胜己者,上于己者也。如己者德同道合,自然相友。
(《论语集释》)
对于①中画横线的句子,杨伯峻就字面义翻译为“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而对如何理解“不如己者”,②和③提供了不同的解读。
(1)请分别解释②和③中“如"的意思。
(2)从三则材料中,你获得了怎样的交友启示?请简要说明。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镜[1]
仲子陵[2]
万古秦时镜,从来报至精。
依台月自吐,在匣水常清。
烂烂金光发,澄澄物象生。
云天皆洞鉴,表里尽虚明。
但见人窥胆,全胜响应声。
妍媸定可识,何处更逃情。
磨镜篇[3]
刘禹锡
流尘翳明镜,岁久看如漆。
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
萍开绿池满,晕尽金波溢。
白日照空心,圆光走幽室。
山神妖气沮,野魅真形出。
却思未磨时,瓦砾来唐突。
注释:[1]秦镜:传说秦宫有方镜,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2]仲子陵:唐代诗人,为人耿直,为官清廉。[3]本诗作于815年。805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离长安作连州刺史,半途又贬为朗州司马。
1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化工园区方案
-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题
- 《包装容器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坯》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平果市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初一生物问卷
- 磁粉离合器相关行业投资方案范本
- 期刊出版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移动党建述职报告2024
- 新媒体数字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
-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件
- 2024公安机关人民警察高级执法资格考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完整版)
- 17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
- 课件第一章第1节动量定理(16张)
- 2024年银行合规心得体会(五篇)
- 水生产企业(自来水公司)水务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操作规程)汇编
- 加强学校食堂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
- 政法系统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 2024年重庆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