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果想要进入政府任职,我们可以通过怎样的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如果穿越到古代……通过怎样途径?有什么条件?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五课考纲知识点近年高考卷考情分析考查视角与备考策略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1)
2022·山东卷高考·4:考核、监察制度的目的(2)
2021·全国甲卷高考·25:汉代的选官制度(3)
2021·全国甲卷高考·27:明代科举制——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4)
2020·全国Ⅱ卷高考·26:宋代科举制的影响(5)
2019·江苏高考·3:唐朝科举制的影响(6)
2019·海南高考·2:五代时期科举制的影响(7)
2019·海南高考·21:东汉中后期选官制度的弊端与影响1.高频考点:选官制度的影响。2.重难点:中国古代选官与监察制度的更迭过程、影响与发展趋势3.备考策略:(1)落实基础,利用导学案梳理基础知识(2)重视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3)关注学科素养①唯物史观:引导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②时空观念:通过表格、时间轴等形式,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考核与监察制度发展的时空脉络与阶段特征③史料实证:引导学生依托史料,分析探究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原因以及影响,培养基于问题解决的历史思维能力,④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选官、考核、监察制度特征的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⑤家国情怀: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过程中的制度创新,理解其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并培养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进步为使命的家国情怀。朝代制度标准方式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开创科举制完善科举制血缘军功舆论评价、为官能力(孝廉)才学门第世袭推荐考试推荐僵化八股取士发展科举制一、选官制度授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西周至春秋“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礼记》这一选官制度是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度)。缺陷:以血缘为标准,贵族垄断高官,不利于人才的选拔材料评价的是哪一选官制度?其有何缺陷?这一选官制度为何走向崩溃?崩溃原因: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生变化,分封宗法制逐渐瓦解。2、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变法图强,重用人才。战国、秦、汉的选官制度材料2:宗族非有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3: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军功爵制下依据军功大小授予,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材料4:今诏书昭先帝圣绪,二千石举孝廉,所以化元元,移风易俗也。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汉书·武帝纪》
汉:察举制,举孝廉,依据品德才行进行选拔此三者与世官制相比共同的优点都在于使血缘关系不再成为选官的唯一依据,有利于人才的选拔(2019·海南高考·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汉代实行以察举、征辟为主体的人才选拔制度。东汉中后期强调文治,高级官员往往是儒学名家,拥有成百上千的门生。某人一旦成为某位官员的下属,则终生为其“故吏”。一些家族有人长期担任朝廷重要官职,如弘农杨氏、汝南袁氏“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成为影响人才选拔的重要因素。官员们互相嘱托,推荐亲属故旧,所推荐的人才“不复依其质干,准其才行,但虚造声誉”。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人唯亲,以便控制朝廷与地方政治,世家大族干预人才选拔,一些地方的人才选拔甚至是被数个家族长期把持。——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的弊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汉中后期人才选拔弊端的影响。(7分)(1)弊端: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8分)(2)影响:人才选拔多名实不符,官员行政能力下降;腐败之风盛行;助长了世家大族的发展。(7分)选用门生、故吏官员间相互关照外戚、宦官任人唯亲世家大族操纵人才选拔。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①确立:220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②内容: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③标准: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由吏部授官。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地方豪强大族控制了选人权。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九品中正制的初衷与实施现状出现了怎样的背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中正选人只看家世,不看道德才能,导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形成门阀政治。探究
(九品中正制)“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宋书》今台阁选举,涂塞耳日,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晋书·段灼传》
很明显,由于设置中正统揽士人的品第,就把评品人物之权从名士大族手中夺过来归政府所有,使政府全面地掌握了选官大权——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
定品原则上依据的是道德和才能,家世只作参考。但晋以后完全以家世来定品级,于是就形成了当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常科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进士科最初内容包括贴经、诗赋和政论,考试难度大,但考中进士最为荣耀,有的官至宰相。“不为进士出身,终不为美”。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制举皇帝任考官选人才明经科主要考儒家经典,考试是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为特点背景: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主要。武则天扩大了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宋朝元朝明清废止
宋代对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废除公荐,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1313年,恢复科举。但仍时断时续,科举录取人数不多,官员中科举出身比例不高。八股取士:明代成化以后,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的科举考试之法。1905年9月2日,袁世凯、张之洞奏请立停科举,光绪帝诏准,延续1300多年的科举制废正式废除。6.(2021·四川凉山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经济学家研究已经证明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1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中国从隋唐以后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最有才能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去了,所以1000多年前中国人干的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重仕轻商,造成商场的封闭……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了错误的配置,……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摘编自《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制度政策看法,任选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重士抑商政策在明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观点:重仕轻商政策严重阻碍了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是什么)中国古代的职业排名为土农工商,士就是官员,地位最高,商的地位最低。(为什么)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下,所有的政治措施与政策都是围绕维护专制皇权而制定。这是因为官员是维护皇权统治的中坚力量,所以官员这个职业地位最高。而商业带来的是流动与通达,商人带来的是信息的流通与交融,最终导致思想的活跃,不利于皇权专制统治,所以皇帝实行抑商政策,商人地位最低。(怎么样)抑商政策在明清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工业文明。综上所述,重仕轻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导致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6.(2021·四川凉山一模·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经济学家研究已经证明富国与穷国的主要区别不在于资源禀赋的不同,而在于资源配置方式不同……1000多年前的中国就是开放的官场,封闭的商场,中国从隋唐以后只要通过科举考试,一个平民的孩子也可以做到宰相,最有才能的人都被吸引到政府里去了,所以1000多年前中国人干的事就是头悬梁、锥刺股,重仕轻商,造成商场的封闭……中国人力资源在这种错误的激励之下进行了错误的配置,……这种配置对中国2000多年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历史有好处,但是对于商业的发展是不利的。这也是中国近代停滞的原因。——摘编自《是什么推动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结合所学中国历史知识,从材料中所涉及到的中国古代制度政策看法,任选一个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论证有力)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平民阶层可以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科举制度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社会上对科举的过度重视,重士轻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观点:科举考试对于社会发展是一把双刃剑说明:(是什么)科举制度是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拔人才为官的政治制度,其特点是分科考试,择优录取,公平公开,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为什么)科举制度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便于统治者掌控,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实质是一种为皇权服务的制度(怎么样)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平民阶层可以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有益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科举制度还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度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促进了儒学的发展,科举制度还促进了文学的发展(积极)。社会上对科举的过度重视,重士轻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展到八股取士,被选拔的人多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消极)。综上所述,科举制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双面的。朝代制度标准方式影响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明清“世卿世禄”军功爵制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门阀制度开创科举制完善科举制血缘军功舆论评价、为官能力(孝廉)才学门第世袭推荐考试推荐僵化八股取士发展科举制目的:保证官僚素质和水平,为专制皇权服务一、选官制度授爵“以法为教”“以吏为师”①标准:由家世门第、血缘等演变为学识、才能。②方式:由世袭、推荐演变为考试。④原则:逐渐走向制度化,体现相对的公平、公正。贵族世代垄断高官提高军队战斗力。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后期选官权把控在世家大族手中,任人唯亲。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门阀士族垄断用人权。加强了中央集权,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推动教育的发展。③范围:选官范围逐渐扩大,推动阶层流动中国古代的官员考核、监察制度考核制度监察制度先秦
秦
中央:
;地方郡监;汉
中央:
、司隶校尉;地方:;魏晋流于形式流于形式唐
中央:
;地方:;宋
中央:
;地方:
;元中央:
;地方:、;明清考察考满中央:、;地方提刑按察使司;御史大夫上计制大司空十三州刺史尚书省吏部御史台十道磨勘御史台监察区御史台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督察院、六科材料一汉武帝派出的刺史,论职级只有六百石,却可弹劾了二千石的郡国长官。唐代御史台成为一独立机构,所谓三省、六部、一台,监察权脱离相权。宋朝谏官脱离了门下省,变成了秃头的,独立的,不再隶属于宰相了。地方设通判,直隶皇帝。探究:阅读材料分析古代监察、考核制度有什么特点?1、监察官位尊、权重。2、监察机构制度化、专职化3、为专制皇权服务。自上而下垂直监察。皇帝是不受任何监督的。当堂检测
BDCAA
本课总结官员选拔制度官员考核制度官员监察制度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西周至春秋——世官制春秋战国——军功爵制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朝——察举制、征辟制隋唐宋元明清——科举制秦汉——御史大夫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秦汉——上计制魏晋南北朝——流于形式隋唐宋——九等明清——考满、考察宋代——台谏合一明清——科道合一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面对繁重复杂的改革和形形色色的不同诱惑,新时期该如何管理干部?让我们来听一听总书记怎么说……结束语《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6课——西方的文官制度——目录CONTENTS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课程标准】了解中国科举制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概念解析
文官与文官制度文官:也称公务员,一般是指经过公开考试被政府择优录用,在中央及地方行政机构中长期固定地担任文职工作并具有一定等级的工作人员。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文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是以其特定的内容与形式构成的关于文官进、管、出的法律制度。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1、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背景一:中古时期恩赐制的弊端恩赐制:君主和贵族将官职赏赐给下属的任官制度。它是封建君主制度下普遍存在的一种任官现象。由于“恩赐制”的影响,英国文官系统相当紊乱····多年来,文官管理缺少统一有效的管理监督,升迁、使用、奖惩和任免缺少常规章法,人员调配不当,工作时间长短不一。有的部门每日仅工作5—6小时,众人懒散,浮游度日。——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思考】:恩赐制带来的弊端?恩赐制度本身特点导致政治乱象频发背景二:资本主义初期政党分肥制的教训在政党制度建立初期,在选举中获胜的执政党都把政府的官职作为战利品酬劳,对该党有功和对选举胜利作出贡献的人,而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考虑不多,甚至根本不加考虑,公开的进行“肥缺分赃”。——古燕《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思考】:政党分肥制带来的弊端?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行政效率;政党分肥制:把公职当作某政党执政后的战利品进行瓜分。背景三:工业革命的推动社会化大生产对于官员数量及官员素质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时代的呼唤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扩大张服务,选拔有效的班子充实政府职务,改革呼声越来越高。——据梁宁森《英国文官制度的起源》背景四:启蒙思想的影响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教育程度的提高,导致人们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强烈。于是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以及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在联合体中,每个联合者及其自身的权利都转让给了联合体,联合体又给予个体约定的权利·····联合体中的成员是平等的,享有同样的权利。——卢梭《社会契约论》背景五: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1983年,美国卡特总统任内的人事署长艾仑•坎贝尔(AlanCampbell)来华讲学。他直言不讳地说:“当我接受联合国的邀请来中国向诸位讲文官制度的时候,我是深感惊讶的。因为在我们西方所有的政治学教科书中,当谈及文官制度时,都把它的创始者归于中国。”总结——文官制度出现下的背景1、中古时期恩赐制的弊端2、资本主义初期政党分肥制的教训3、工业革命的推动4、启蒙思想的影响5、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根本原因【思考】:通过西方文官制度确立的背景,谈一下你的认识西方文官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工业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2、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早期文官制度18世纪初限制官员当选为下院议员19世纪初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1855年颁布法令,建立文官委员会1870年完善并确立文官制度
重难拓展1、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政务官:包括大臣和政务次官或政务秘书,他们与内阁共进退。事务官:即文官,包括常务次官直至一下的一般政府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不受党派影响,长期任职。【思考】: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出现对英国文官制度有何作用?实现了政治和管理的区分,既维持了代议制下政党轮流执政的特点,又保证了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重难拓展2、改革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思考】:东印度公司职员任用制度改革对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影响?材料一:1765年,英国驻印度总督罗伯特·克拉夫着手改革英属印度的吏治。他一方面严禁东印度公司职员接受贿赂,另一方面,要求直接从伦敦考选官员到印度任职。——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材料二:1853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职员运用方面采用了书面考试录用的方法,不久,英国政府也采用书面考试的办法录用文官。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政府组织的独占性贸易公司,成立于1600年,从18世纪初到19世纪中,成为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的代理人,由于东印度公司在印度享有特权,他的职员都捞取了大量财富,因此,达官贵人子弟和投机专营者趋之若鹜,公司职员中营私舞弊在东印度公司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英国国内官制改革,确立了公开竞争考试制度,择优录用文官,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奠定基础。
重难拓展3、两次枢密院令的颁布影响: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最终确立,也意味着世界上第一个常任文官制度的建立导火线:克里米亚战争中,政府机构混乱,效率低下,导致英军伤亡惨重。1855年:帕麦斯顿内阁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一个枢密院令,即《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1870年:格莱斯顿内阁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第二个枢密院令,明确规定除外交部,内政部以外其他各部官员均由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克里米亚战场上的英军营地
重难拓展4、通过英国文官制度确立及发展的进程,我们得出什么认识?从19世纪初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初步确立到20世纪中期的撒切尔夫人改革,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经历了一系列进程。回顾英国文官任用制度的发展的整个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渐进性的特点。英国文官任用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不同的时期,都有某些过时的旧制度退出历史舞台,也有某些适应形势需要的新制度产生出来。但这些变化都是徐缓渐进式的,这样,旧制度在消失之前,总有一段逐步萎缩、蜕化期,新的文官任用制度在诞生之前,也基本上都有一段逐步孕育和成长时期。这样的制度变迁,相对平稳,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社会动荡。——范文超《英国文官任用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完善的过程;制度的改革具有渐进性、长期性、艰巨性以及连续性,任何一个制度在形成过程中都有继承、都有创新。
文官制度的推广政党分肥制:1881年,因分官不均,新任总统加菲尔德被刺杀。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由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法案(史称《彭德尔顿法》),建立了美国的文官制度。1946年,法国颁布了统一的公务员法,开始将文官的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1949年,联邦德国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对帝国官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50年又颁布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公务员法》,形成比较完整的现代文官制度1947年,日本通过了《国家公务员法》,其主要内容有文官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取,实行功绩制等。3、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文官制度的特点
材料一: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了主管文官考试与管理的新机构——文官制度委员会。……美国文官任何官阶将是一个没有任何禁律的向任何人“开放”的文官结构。任何试图在年龄、身份或其他方面限制文官被录用或流动的行为,都将被视为是“不民主”的。材料二: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材料三:《彭德尔顿法》在美国历史上,第一次把联邦政府官员分成两个集团——职业文官与政治官员集团。……划入职业文官行列的行政官员不再是由总统或是部门长官任命,也不再与政治家的选举或任命共进退,而是终身任职。---PendletonActof1883[R].BasicDocumentsofAmericanPublicAdministration:1776-1950[M].【思考】从美国《彭德尔顿法》中,理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公开考试,择优录取政治中立和工作隐名职务常任和论功晋升
文官制度的影响
英国文官制度的绝对专业化素养,使得政府能够在最低的差错和最高的效率的情况下运转自如。这个制度足以让采用不同制度的其他国家羡慕不已。——[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国家的全部历史表明,资产阶级立宪国家的历史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表明,更换部长意义极小,因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掌握在一支庞大的官吏队伍手中。这支官吏队伍浸透了反民主的意识,同地主和资产阶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各方面都依附他们。这支队伍被资产阶级关系的气氛所笼罩,他们呼吸的就是这种空气,他们凝固了,变硬了,僵化了,摆脱不了这种空气,他们的思想、感情、行为不能不是老样子的。对上司毕恭毕敬的习气和某些“公”务特权把他们拴住了,通过股票和银行,这支队伍的上层分子完全成了金融资本的奴才,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它的代理人,它的利益的代表者和影响的传播者。——《列宁全集》第三十二卷【思考】:据材料谈谈你对西方文官制度的看法?1.进步:文官制度的建立,规范了西方国家政府行政部门的事务官员的选用和管理,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政府行政效率。2.局限:文官制度并没能触碰资本主义基本制度,容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文官人数增多,加大国家财政负担;官员层次增加,影响政府工作效率。课堂总结西方的文官制度西方文官制度出现的背景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中古时期恩赐制的弊端启蒙思想的影响英国早期文官制度文官制度的推广特点影响资本主义初期政党分肥制的教训工业革命的推动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废除科举制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发生变化。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加设经济特科;康有为等人还建议废八股,改试策论。变法失败后,科举悉照旧制1905年,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1898年6月,康有为在《请废八股折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中尖锐地指出:用八股取士,致使出现“巍科进士,翰苑清才,而竟有不知司马迁、范仲淹为何代人,汉祖、唐宗为何朝帝者,若问以亚非之舆地,欧美之政学,张口瞪目,不知何语矣。”他认为:“变法之道万千,而莫急于得人才;得人才之道多端,而莫先于改科举。”在维新派看来,废八股文是改革科举制度的首要任务
——刘海峰《中国科举史》(2)学堂选官制度1901年,清政府通令地方设大中小学堂和蒙养学堂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酌加擢用,优予官阶”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3)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考试结果分别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练习1:下表是晚清选官制度变革表(部分),据表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有①应对统治危机是变革的重要目的②官员的录用方法呈现多样化③中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从此确立④科举取士制度退出历史舞台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C1898年,设立经济特科,以内政、外交、理财、考工、经武之学取士。1901年,设立各级学堂。8月,诏自次年始科考内容改为:头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三场试四书五经,并废八股程式。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各级毕业生都给予不同的功名。1906年,诏令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1907年颁布《廷试录用章程》,规定凡在外国高等以上各学堂毕业生,经学部考察合格,奉旨赏出身后方可参加廷试,廷试后再授予官职。练习2:1901年,清廷谕令各省科举考试在能够解说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要有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及西学政治、艺学的“策论”,废除八股文章;将各省、府、州县的书院改设大、中、小学堂,学生毕业后可以取得功名;选派留学生出国留学,毕业后分别赏给进士、举人出身。这反映了当时A.教育近代化开始起步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方针C.科举制度宣告终结 D.中国教育呈现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练习3: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得以确立:两宋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明清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僵化;清末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这说明A.科举制有利于人才的选拔 B.科举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C.科举制有利于阶层的流动 D.制度的兴衰取决于国家治理的需要DD民国的官员选拔制度(4)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期出台了一系列依据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制定的法规草案,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孙中山:“中国历代考试制度不但合乎平民政治,且超过现代之民主政治……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用。”练习4:1906年,孙中山游历欧美国家后指出:“美国官吏,既有由选举得来,也有由委任得来。从前本无考试的制度﹐所以无论是选举,还是委任,皆有很大的弊端。……将来中华民国宪法,必要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这说明孙中山A.辩证指出了文官制度的利弊 B.开始改变对西方的盲目崇拜C.仍然受到传统科举制的影响 D.主张选官权从行政权中独立D北洋政府统治时期选拔官员主要采用考试和甄别两种方式。1913年初,北洋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2.1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教学实录 苏教版必修4
- 高中数学 第一章 基本初等函数(II)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1 正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示范教学实录 新人教B版必修4
- 小学生国庆节前安全教育讲话稿
- 2024年油品采购与销售协议范本版B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甲午风云 教学实录-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 乒乓球比赛的作文合集9篇
- 2021朝花夕拾阅读心得600字10篇
- 入职公司自我介绍演讲稿15篇
- 就业部工作计划3篇
- 银行信访工作培训课件
- 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
- 广东省博物馆
- 徐州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解析)
- 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数字化转型
-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学校食堂厨房规范化操作程序
- 医保飞检工作方案
- 招投标基础知识讲解
- 沥青路面弯沉温度修正
- 软装公司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