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原理与实务教案_第1页
审计原理与实务教案_第2页
审计原理与实务教案_第3页
审计原理与实务教案_第4页
审计原理与实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6课程名称:审计原理与实务课程目标:使学生在了解审计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编制工作底稿,掌握审计的基本实务操作技能,同时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审计工作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重点:审计术语的理解与掌握;审计的工作组织与流程;审计案例分析及底稿编制;审计报告的出具。课程难点:相关专业知识的准确把握与应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任课教师:刘爱荣经济管理系开篇:课程内容介绍……导入模块业务能力对接情境导入。能力对接一阅读分析资产负债表【个体任务】编制资产负债表(见表2)【小组任务】完成资产负债表的水平分析(见表3),发现异常变动,并进行评价。基础资料(见表1):能力对接二阅读分析利润表【个体任务】编制利润表(见表5)。说明:博飞公司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上年度亏损未超过税前弥补期限。【小组任务】完成利润表的水平分析(见表6),发现异常变动,并进行评价。基础资料(见表4):能力对接三财务效率分析【小组任务】结合已经编制完成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公司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分析。能力对接四认识审计报告【小组任务】讨论一下,你能从这份审计报告中了解到了什么。说明:按照最新审计准则的规定,自2012年起审计报告建议采用新的格式,增加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报告的事项”(其格式内容参见项目十四)但由于该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等不明,所以截至目前大陆多数事务所是极少用到的,故仍沿用的现有格式。基础资料(如图1、图2所示):【课外阅读】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与方法模块一熟悉审计工作原理情境导入项目一初识审计工作【案例导航】民间审计的起源——南海公司事件教学目标结合篇头案例,在简单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审计的定义、主体、分类,结合已经学过的会计知识,讨论分析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个体任务大体了解审计的起源、发展以及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内涵。小组任务讨论审计与会计的关系,以及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审计的地位与作用。实训资料某行业小金库审计案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一了解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课题了解审计的起源与发展教学目标简单了解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上,知道我国的审计体系构成教学重点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主要事件、审计体系教学难点主要事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环境决定着审计的产生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管理难度日益增加,财产所有者已经无法亲自掌管全部资产的运营,只好委托他人代为经营,于是就出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受托责任关系。为了监督经营管理者的经济行为和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客观上就需要一个具有专业能力的第三方对受托方进行监督检查,于是就产生了审计。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通常要涉及三方关系人,即:审计者、被审计者、审计授权(委托)人。【温馨提示】可见,审计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的情况下,基于监督的需要而产生的。即受托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二、我国审计的产生与发展西周初期,我国就出现了审计的萌芽。我国政府审计的起源,基于西周的宰夫。【课内思考】审计与会计是否相容?秦汉时期是我国审计的确立阶段。隋唐至宋,我国封建经济处于鼎盛时期,审计工作也日臻完善。元、明、清三代封建经济日趋衰退,专门的审计机构被撤销,审计监督流于形式。中华民国时期,封建帝制被推翻,审计进入了近代演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国家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财税监督和货币管理,是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进行的。直至1980年才恢复和重建了注册会计师制度,自1994年起,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求又与国际审计准则相接轨的审计准则体系。至此,我国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位一体的审计监督体系,三者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地在不同经济领域实施审计监督,实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振兴。【课外阅读】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准则、国家审计准则。课后作业:收集一些关于审计发展的文献资料。任务二初识注册会计师审计从“任务一”中我们了解到审计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人们对审计的概念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审计方法更是不断演进,在审计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应当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教学课题初识注册会计师审计教学目标理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作用及其他相关知识教学重点概念理解教学难点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上述定义涉及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有关经济活动与事项的认定。(二)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三)客观地获取和评价证据。(四)系统化过程。(五)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二、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可能的有关信息进行检查或审核,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通过降低不准确信息的流传时间或阻止其传播,以保证市场的效率。三、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种类注册会计师提供的审计业务可以分为财务报表审计、经营审计和合规性审计。(一)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是否按照规定的标准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经营审计经营审计是注册会计师为了评价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而对其经营程序和方法进行的审计。(三)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的目的是确定被审计单位是否遵循了特定的法律、法规、程序或规则,或者是否遵守将影响经营或报告的合同的要求。合规性审计的结果通常报送给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或外部特定使用者。四、审计方法的演进为了实现审计目标,适应审计环境的不断变化,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逐步发展到了现在的风险导向审计(一)账项基础审计(19世纪以前)(二)制度基础审计(19世纪即将结束时)(三)风险导向审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风险导向审计经历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和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两个阶段。最初的审计风险模型用以下方程式表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随着21世纪一系列审计失败事件的爆发,传统审计风险模型被改进,新的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被构建,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的建立,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同时也解决了审计资源分配的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温馨提示】审计风险的有关内容我们会在“项目四——了解审计过程”中详细介绍,这儿你只需要熟悉经营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就可以了。课外阅读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受托责任关系的产生是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懂得了一方面,通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以及其他可能的有关信息进行检查或审核,可以提高信息的可靠度和可信度。另一方面,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以通过降低不准确信息的流传时间或阻止其传播,以保证市场的效率。有了审计人员的火眼金睛,牛顿先生也就不会发出篇头的感慨了。项目二熟悉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职业道德守则与法律责任【案例导航】万福生科造假案教学目标结合篇头案例,对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有所了解,并能够判断出哪些行为会违背执业准则与道德守则的要求。个体任务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及注册会计师的业务内容,能够根据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要求分析案例,熟悉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和防范措施。小组任务1.收集涉及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的案例,并结合相关规定分析其应当采取的措施或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2.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无保留结论的审阅报告、无保留意见的审核报告各收集一份,比较其在内容、措辞等方面的差别。实训资料审计报告、审阅报告、审核报告。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任务一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教学课题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教学目标了解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内容教学重点审计准则教学难点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统御,包括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和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如图2-1所示)。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包括鉴证业务准则和相关服务准则(如图2-2所示)。(一)审计准则审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业务。提供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法定审计业务是注册会计师的核心业务(二)审阅准则审阅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阅业务。提供有限保证,并应当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三)其他鉴证业务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历史财务信息的审计或审阅以外的其他鉴证业务,根据鉴证业务的性质和业务约定的要求,提供有限保证或合理保证。(四)相关服务准则相关服务准则用以规范注册会计师代编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提供管理咨询等其他服务。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注册会计师不提供任何程度的保证。二、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鉴证业务基本准则是鉴证业务准则的概念框架,旨在规范注册会计师执行鉴证业务,明确鉴证业务的目标和要素,确定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准则适用的鉴证业务类型。(一)鉴证业务的定义鉴证业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鉴证对象信息提出结论,以增强除责任方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信任程度的业务。鉴证业务包括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和其他鉴证业务。(二)鉴证业务的要素鉴证业务包括以下要素:1.三方关系。三方关系分别是注册会计师、责任方和预期使用者。(1)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是指取得注册会计师证书并在会计师事务所执业的人员,有时也指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2)责任方责任方是指对鉴证对象或鉴证对象信息负责的组织或人员。(3)预期使用者预期使用者是指预期使用鉴证报告的组织或人员。责任方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是唯一的预期使用者。【课内思考】你还能说一说哪些部门或人员可能成为预期使用者吗?2.鉴证对象。鉴证对象是指鉴证对象信息所反映的内容。3.标准。标准即用来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或计量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4.证据。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是注册会计师提出鉴证结论的基础,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执行鉴证业务时,应当考虑重要性、鉴证业务风险以及可获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5.鉴证报告。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鉴证对象信息(或鉴证对象)在所有重大方面是否符合适当的标准,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发表能够提供一定保证程度的结论。【课内思考】在审计业务、审阅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中,注册会计师提供的保证有什么不同?(三)鉴证业务的目标鉴证业务的保证程度分为合理保证和有限保证。合理保证的保证水平要高于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并对鉴证后的信息提供高水平的保证。如审计业务。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具体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并对鉴证后的信息提供低于高水平的保证。如审阅业务。【温馨提示】有限保证的保证水平应当是一种有意义的保证水平,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预期使用者对鉴证对象信息的信任。课外阅读1.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的取得以及执业要求;2.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课后作业任务二熟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在“任务一”中我们了解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并且知道了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受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统御。为了规范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行为,提高职业道德水准,维护职业形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制订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教学课题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教学目标在了解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对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进行正确判断教学重点基本原则教学难点对基本原则的细化掌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一)诚信诚信,是指诚实、守信。诚信原则要求会员应当在所有的职业关系和商业关系中保持正直和诚实,秉公处事、实事求是。【温馨提示】在鉴证业务中一定要记住谁签字谁负责,不过,如果注册会计师依据执业准则出具了恰当的非标准业务报告,不被视为违反诚信的要求。(二)独立性独立性,是指不受外来力量控制、支配,完全诚实、公正无私、无偏见、客观行事。1.实质上的独立性。2.形式上的独立。(三)客观和公正客观,是指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添加个人的偏见。公正,是指公平,正直,不偏袒。(四)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要求会员通过教育、培训和执业实践获取和保持专业胜任能力,以确保为客户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服务。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会员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经济、有效地完成客户委托的业务。应有的关注,要求会员遵守执业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勤勉尽责,认真、全面。及时地完成工作任务。【温馨提示】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不但要自己保持应有的关注,还应当采取措施确保在其授权下工作的其他人员得到适当的培训和督导。(五)保密保密原则要求会员应当对在职业活动中获知的涉密信息予以保密,不得有下列行为:1.未经客户授权或法律法规规定,向会计师事务所以外的第三方披露其所获知的涉密信息;2.利用所获知的涉密信息为自己或第三方谋取利益。【温馨提示】审计人员一定要警惕无意泄密的可能性,特别是警惕无意间向近亲属或关系密切的人员泄密的可能性。并且要注意在变更工作单位或获取新客户后,审计人员可以利用以前的经验,但不应利用或披露以前职业活动中获知的涉密信息。哪些情况下可以披露涉密信息?(六)良好的职业行为会员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发生任何损害职业声誉的行为。会员在向公传递信息以及推介自己和工作时,应当客观、真实、得体,不得损害职业形象。会员不得有哪些行为?【课内思考】你在电视等媒体上见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广告宣传吗?为什么?二、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威胁及防范措施(一)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可能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包括自身利益、自我评价、过度推介、密切关系和外在压力。(二)应对不利影响的防范措施1.会计师事务所层面的防范措施2.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任务执行职业道德守则遵循情况的判断及对策课外阅读非执业会员对职业道德概念框架的运用。任务三知悉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法行为而引起的法律后果,即法律制裁。审计法律责任是指审计人员在履行审计职责的过程中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是指注册会计师或会计师事务所在执业过程中因损害法律上的义务关系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温馨提示】从理论上讲,只有注册会计师自身有过错时,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教学课题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教学目标知道导致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因及对策教学重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教学难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认定(一)违约所谓违约,是指合同的一方或多方未能履行合同条款规定的义务。(二)过失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没有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也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职业谨慎,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是指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没有保持,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是指根本没有遵循专业准则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温馨提示】评价注册会计师的过失,是以其他合格注册会计师在相同条件下可以做到的谨慎为标准。(三)欺诈欺诈又称舞弊,是以欺骗或坑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故意的错误行为。对注册会计师而言,欺诈是指为了达到欺骗他人的目的,明知委托单位的财务报表有重大错报,却加以虚假陈述,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推定欺诈,又称涉嫌欺诈,是指虽无故意欺诈或坑害他人的动机,但却存在极端或异常的过失。推动欺诈和重大过失往往很难界定。具有不良动机是欺诈的重要特征,也是欺诈与过失的主要区别。【课内思考】如果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人员未经审计就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则注册会计师应当负哪种法律责任?为什么?二、注册会计师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注册会计师因为违约、过失或欺诈给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利害关系人造成损失的,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可能被判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责任或刑事责任。三种责任,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请阅读一下责任内容。三、注册会计师防止发生执业过错的措施(一)增强执业独立性(二)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三)强化执业质量控制四、注册会计师避免法律诉讼的具体措施1.严格遵循职业道德和专业标准的要求;2.建立、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3.与委托人签订业务约定书;4.审慎选择被审计单位;5.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6.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7.聘请熟悉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律师;8.按规定妥善保管审计工作底稿。课外阅读《民法通则》、《注册会计师法》、《证券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中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规定。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体系的构成,对鉴证业务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并且认识到了独立性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的重要影响,以及注册会计师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懂得了如果中磊会计师事务所我按照执业准则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的规定从事鉴证业务,就会有效防止执业过错和避免法律诉讼。项目三知悉审计目标【案例导航】一份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教学目标在理解管理层认定的在基础上,了解审计目标的内容个体任务理解并掌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以及认定的内容。小组任务1.选择某一会计报表项目,说一说对“认定”这一概念的理解。2.选择某一报表,说一说对“认定”内容的理解。实训资料财务报表(含附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知悉审计目标,了解审计工作前提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预期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包括财务报表审计目标以及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相关的审计目标两个层次。教学课题审计目标审计工作前提教学目标熟悉审计目标及工作前提教学重点审计目标教学难点对审计工作前提的恰当理解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财务报表审计总体目标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是:一是对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使得注册会计师能够对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发表审计意见;二是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根据审计结果对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并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课内思考】(一)合法性(二)公允性【温馨提示】由于审计存在的固有限制,注册会计师据以得出结论和形成审计意见的大多数审计证据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因此,审计只能提供合理保证,不能提供绝对保证。二、审计工作前提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已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责任。(一)认识管理层和治理层1.管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执行负有管理责任的人员。【温馨提示】在某些单位,管理层包括部分或全部的治理层成员,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者业主兼经理。2.治理层是指对被审计单位战略方向以及管理层履行经营管理职责负有监督责任的人员或组织。治理层的责任包括监督财务报告过程。【温馨提示】在某些单位,治理层可能包括管理层,如治理层中负有经营管理责任的人员,或者业主兼经理。在治理层的监督下,管理层作为会计工作的行为人,对编制财务报表负有直接责任。(二)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执行审计工作的前提是指管理层和治理层(如适用)已认可并理解其应当承担的下列责任:1.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适用);2.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3.向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三)了解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财务报表审计不能减轻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责任。【课内思考】课外阅读课后作业任务二认识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教学课题管理层认定具体审计目标教学目标正确认理解管理层认定以及具体审计目标的内容教学重点管理层认定教学难点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认定(一)认定的含义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例如:博飞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货币资金为485688.56元。明确的认定……隐含的认定……【温馨提示】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二)在审计中运用的认定类别1.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类别(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温馨提示】准确性主要关注的是数据计算准确与否,而发生和完整性主要关注的是业务本身存在与否的问题。2.与所审计期间期末余额相关的认定类别(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温馨提示】不难看出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主要与利润表相关,与期末余额相关的认定类别主要与资产负债表有关。3.与所审计期间列报和披露相关的认定类别(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温馨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对认定的运用中,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而是要适当综合。比如虚构销售业务违反了“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认定,通常也会相应违反“应收账款”的“存在”认定;假如“主营业务收入”符合“发生”和“完整性”认定的要求,就不会存在违反“截止”认定的问题。二、具体审计目标具体审计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具体化,应当根据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管理层认定是确定具体审计目标的基础,具体审计目标是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一)与所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2.完整性3.准确性4.截止5.分类(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审计目标1.存在2.权利和义务3.完整性4.计价和分摊(三)与列报相关的审计目标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2.完整性3.分类和可理解性4.准确性和计价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举例见表3-1。表3-1管理层认定、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之间的关系举例【课内思考】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的关系?课外阅读执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项目总结在该项目中,通过任务一,我们了解了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管理层、治理层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以及三方责任的关系。通过任务二,我们对学习了一个重要的审计术语“认定”,并认识了管理层认定与具体审计目标以及审计程序的关系。课后作业项目四了解审计过程【案例导航】云南绿大地案教学目标了解现代审计的工作过程个体任务熟悉审计业务流程,掌握“重要性”、“审计风险”等审计基本术语。小组任务1.收集关于邯郸农行被盗案的资料,分析内部控制的重要性。2.收集一份进一步审计程序表。实训资料审计业务约定书范本、进一步审计程序表、总体审计策略参考格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接受业务委托我们知道,合同是当事人或当事双方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同样,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是审计工作的开始,就像购销合同的签订要经过考察、磋商一样,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也需要事先做一些前期工作。教学课题接受业务委托教学目标熟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程序教学重点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一)获取必要信息【课内思考】如果注册会计师发现潜在客户正面临财务困难,或者发现现有客户在之前的业务中作出虚假陈述,则接受或保持该客户的风险高还是低?你会作出怎样的决策?(二)考虑审计的前提条件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工作的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出具报告的形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温馨提示】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任何审计业务,都应当以书面形式与被审计单位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基本内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和格式可能因为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不同,但应当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范围;2.注册会计师的责任;3.管理层的责任;4.指出用于编制财务报表所适用的财务报表编制基础;5.提及注册会计师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预期形式和内容,以及对在特定情况下出具的审计报告可能不同于预期形式和内容的说明。在业务约定书中通常还应当明确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以及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等内容。(二)审计业务约定书范例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11号——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课后作业任务二计划审计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工作也不例外。【温馨提示】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教学课题计划审计工作教学目标了解审计计划的内容,掌握“重要性”、“审计风险”等审计术语教学重点“重要性”、“审计风险”等审计术语教学难点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审计计划的内容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审计计划的两个层次的内容见表4-1。【温馨提示】为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而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决策是具体审计计划的核心。注册会计师计划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可以分为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和拟实施的具体审计程序(包括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具体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两个层次。【温馨提示】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通常单独制定一套包括这些具体程序的“进一步审计程序表”,统筹安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先后顺序,并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二、审计重要性(一)审计重要性的含义重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重要性概念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理解:教材1-3(二)重要性水平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应当综合考虑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的因素。1.从性质方面考虑重要性一般情况下,错报的金额越大越重要,但在某些情况下,金额相对较少的错报也可能会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2.从数量方面考虑重要性(1)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计算公式:重要性金额=基准×百分比①基准的选择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报告收益(如税前利润、营业收入、毛利和费用总额),以及所有者权益或净资产。对于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通常以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作为基准。如果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不稳定,选用其他基准可能更加合适,如毛利或营业收入。②百分比的选定百分比确定的参考标准: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资产总额的0.5%~1%;净资产的1%;营业收入的0.5%~1%;总收入或费用总额的0.5%~1%。【课内思考】为什么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审计人员通常会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科目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见表4-2。【课内思考】在表4-2中,为什么选择使用净资产法确认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什么各科目使用的比率不同?(三)实际执行的重要性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并非简单机械的计算,需要结合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前期识别的错报等运用职业判断。【温馨提示】通常而言,实际执行的重要性通常为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审计风险越低,可以执行的重要性比例就越高。三、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温馨提示】审计业务是一种保证程度高的鉴证业务,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应当足够低,以使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所审计财务报表不含有重大错报。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如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保证程度为95%,则其可接受的审计风险为5%。(一)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1.两个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2.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指在考虑相关的内部控制之前,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某一认定易于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的可能性。【课内思考】复杂的计算和简单的计算,哪一种固有风险更大?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是重大的,但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温馨提示】由于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控制风险始终存在。(二)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如果存在某一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为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审计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检查风险取决定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课内思考】检查风险是否可能为零?(三)审计风险的关系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审计风险的关系见表4-3。四、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第1121号——重要性任务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温馨提示】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教学课题风险评估程序教学目标了解内部控制的内容、局限性,以及风险评估程序的操作流程教学重点风险评估程序的内容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内部控制(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内部控制包括下列要素:1.控制环境2.风险评估过程3.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4.控制活动5.对控制的监督【课内思考】管理层是否有必要对定期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复核?为什么要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二)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教材1-5二、风险评估程序的含义及方法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以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无论错报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而实施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下列风险评估程序(如图4-1所示),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一)询问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内部其他相关人员(二)实施分析程序(三)观察和检查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如图4-2所示:(二)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步骤1.确定需要的内部控制。2.记录相关的内部控制3.实施穿行测试,评估控制的执行情况。4.汇总信息,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情况。内部控制的了解流程如图4-3所示:【温馨提示】在实务中,审计人员往往会从被审计单位整体和业务流程层面分别了解和评价内部控制。并采用文字描述、调查表、流程图等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三)对控制的初步评价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1.内部控制合理且有效。2.内部控制合理但无效。3.内部控制不合理或缺乏。(四)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进一步审计程序是相对于风险评估程序而言,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对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影响见表4-4。【温馨提示】小型被审计单位一般采用的主要是实质性方案。2.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包括通过实施控制测试以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实施时间及范围审计人员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应考虑的因素参见表4-5。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任务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学课题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教学目标熟悉控制测试的方法与实质性程序的内容教学重点控制测试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控制测试控制测试是指用于评价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方面的运行有效性的审计程序。(一)控制测试的要求及常用方法控制测试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需要实施,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1.在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2.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并不能够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二)控制测试的时间确定审计人员最好在早期测试整体层次的控制,因为其测试结果会影响其他计划审计程序的性质和时间。(三)控制测试的范围确定控制测试大范围,主要是指某项控制活动的测试次数。对控制测试范围的影响因素分析见表4-7。【温馨提示】除非系统(包括系统使用的表格、文档或其他永久性数据)发生变动,审计人员通常不需要增加自动化控制的测试范围。(四)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比较控制测试与了解内部控制的关系见表4-8。二、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是指用于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温馨提示】由于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实施实质性程序。(一)实质性程序的基本类型及适用范围1.实质性程序的基本类型实质性程序的两种基本类型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是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目的在于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实质性分析程序从技术特征上讲仍然是分析程序,主要是通过研究数据间关系评价信息,只是将计算方法用作实质性程序,即用以识别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及相关认定是否存在错报。2.实质性程序的适用范围细节测试适用于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认定的测试,尤其是对存在或发生、计价认定的测试;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适用于在一段时间内存在可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二)实质性程序的时间确定实质性程序大多在期末进行。是否在期中执行部分实质性程序要结合以下因素确定:教材1-5(三)实质性程序的范围确定实质性程序的范围确定取决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实施控制测试的结果。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任务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在完成财务报表进一步审计程序后,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考虑持续经营假设、或有事项、期后事项;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差异,并提请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所有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该阶段的主要内容将在项目十四中详细介绍。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对审计过程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懂得了无论业务大小都必须签订书面的审计业务约定书,并制定适当的审计计划,而只有恰当地执行审计工作,评价风险,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认真分析审计证据,才能恰当地出具审计报告。项目五了解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案例导航】某公司存货管理系统改造案例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个体任务了解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以及审计过程、审计手段的影响。小组任务讨论信息技术对财务工作和审计工作产生了哪些影响。实训资料模拟审计软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了解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教学课题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信息技术的概念从广义上讲,凡是能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具体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二、信息技术和财务报告的关系信息系统的使用,给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程序带来的变化包括:1.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设备代替了手工记录;2.计算机显示屏和电子影像代替了纸质凭证;3.计算机文档代替了纸质日记账和分类账;4.网络通信和电子邮件代替了公司间的邮寄;5.管理需求固化到应用程序中;6.灵活多样的报告代替了固定的定期报告;7.数据更加充分,信息实现共享;8.系统问题的存在比偶然性误差更为普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财务报告审计时,如果依据相关信息系统所形成的财务信息和报告作为审计工作的依据,则必须考虑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授权体系及访问限制等内容。课外阅读信息技术审计的演变。课后作业任务二知悉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学课题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学目标了解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学重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学难点信息技术对审计过程的影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对审计线索的影响二、对审计技术手段的影响天勤会计事务所使用的审计软件的主界面如图5-1所示。三、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四、对审计内容的影响五、对注册会计师的影响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信息系统的使用给企业管理和会计核算均带来了变化,相应的对审计线索、审计技术手段、内部控制、审计内容以及对注册会计师个人能力也产生了影响,而篇头案例中存货系统进行了自动化改造,而审计人员不对系统本身的可靠性进行测试就盲信其准确性,显然是不对的。模块二实施审计工作年审就要开始了,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召开了一次业务会议,要求每一个审计人员都要先收集一些与自己所审计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信息、案例等资料,通过资源共享,系统学习后才能进驻被审计单位。这是为什么呢?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又该如何开展审计工作呢?项目六熟悉审计标准、掌握审计方法、获取审计证据【案例导航】慧眼识“美丽”教学目标学会恰当选择审计标准、运用适当的审程序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个体任务在了解审计标准的基础上,对审计工作的组织、测试项目的选择有一个整体认识,能够解释清楚每一种审计程序的运用及获取证据的情况。小组任务1.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构成要素,设计一份审计工作底稿。2.收集一份审计抽样的案例。实训资料审计工作底稿模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熟悉审计标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熟悉被审计单位适用的标准是实施审计工作前必要的准备工作。教学课题审计标准教学目标掌握审计标准的含义、类型及特征教学重点审计标准的特征教学难点实践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审计标准的定义标准是指用于评价或计量鉴证对象的基准,当涉及列报时,还包括列报的基准(列报包括披露)。二、审计标准的类型标准可以是正式的规定,也可以是某些非正式的规定。【课内思考】你能说一说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标准吗?三、适当的标准应具备的特征适当的标准应当具备下列所有特征:1.相关性2.完整性3.可靠性4.中立性5.可理解性【温馨提示】审计人员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的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42号——财务报表审计中对法律法规的考虑课后作业任务二恰当组织审计教学课题审计组织方法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恰当组织审计工作教学重点审计组织方法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顺查法与逆查法(一)顺查法顺查法是指按照会计核算过程的先后顺序,依次审查凭证、账簿和报表的一种审计方法。(二)逆查法逆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过程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查的审计方法。二、详查法与抽查法(一)详查法详查法是指对审计对象审计期间的全部会计资料即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全面详细审查的一种审计方法。(二)抽查法抽查法是指从全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中选取部分资料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推断出全部资料特征的一种审计方法。三、报表项目法与业务循环法(一)报表项目法报表项目法是按照会计报表的具体项目来组织财务报表审计的方法。(二)业务循环法业务循环法是把紧密相联是报表项目及涉及的交易和账户归入同一业务循环,然后按照业务循环来组织财务报表审计的一种审计方法。制造业企业,一般划分为以下几个业务循环:1.采购与付款循环2.生产与仓储循环3.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4.销售与收款循环5.投资与筹资循环各种审计组织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及适用范围见表6-1。课后作业任务三正确选取测试项目实施审计时,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包括选取全部项目、选取特定项目和审计抽样。教学课题测试项目的选取教学目标能够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恰当地选取测试项目教学重点审计抽样教学难点抽样技术的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选取全部项目选取全部项目测试是指对总体中的全部项目进行检查。【温馨提示】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而不适合控制测试。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审计人员应当考虑选取全部项目进行测试:教材1-3二、选取特定项目选取特定项目是指对总体中的特定项目进行针对性测试,即只对审计对象总体中的部分项目进行测试。被选取的特定项目可能包括:教材(1)-(4)【温馨提示】选取特定项目实施检查,通常是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手段,但并不构成审计抽样。对按照这种方法所选取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不能推断至整个总体。不能根据所测试项目中发现的误差推断审计对象总体的误差。三、审计抽样(一)含义及基本特征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为审计人员针对整个总体得出结论提供合理基础。审计抽样具备三个基本特征:1.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2.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3.审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价该账户余额或交易类型的某一特征。(二)适用范围审计抽样并非在所有审计程序中都适用。风险评估程序(对内控的了解)通常不涉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中,对于能够在运行中留下交易轨迹的控制,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而对于未留下运行轨迹的控制,审计人员通常实施询问、观察等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此时不宜使用审计抽样。在实质性程序中,细节测试可以使用审计抽样,而分析性程序不宜使用审计抽样。(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1.抽样风险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的可能性。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包括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温馨提示】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就总会存在。2.非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是指审计人员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包括下列情况:教材(1)-(5)【温馨提示】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因而可以降低、消除或防范。各类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见表6-2。(四)审计抽样的类型1.统计抽样在实务运用中统计抽样又分为属性抽样和变量抽样。(1)属性抽样(2)变量抽样【温馨提示】属性抽样得出的结论与总体发生率有关,而变量抽样得出的结论与总体的金额有关。在审计实务中,为了节约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经常存在同时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的情况,在此情况下采用的审计抽样称为双重目的抽样。2.非统计抽样(五)审计抽样的一般步骤1.样本设计2.选取样本3.评价样本结果课外阅读1.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2.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运用。任务四获取审计证据教学课题审计证据教学目标掌握审计证据的内容以及获取程序教学重点审计程序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审计证据(一)审计证据的含义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证据所包括的内容见表6-3。(二)审计证据的种类审计证据按其来源分为外部证据、内部证据和亲历证据。(三)审计证据的特征1.审计证据的充分性2.审计证据的适当性(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3.充分性和适当性之间的关系:适当性影响充分性二、审计程序(一)审计程序的含义及决策1.审计程序的含义审计程序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某个时点,对将要获取的某类审计证据如何进行收集的详细指令。2.审计人员利用审计程序获取审计证据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的决策:教材(1)-(4)(二)审计程序的种类1.检查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其目的是对财务报表所包含或应包含的信息进行验证。【课内思考】你能通过实例说明为什么检查有形资产只能证明资产存在,而不能证明其所有权的归属吗?2.观察观察是指审计人员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如对客户执行的存货盘点或控制活动进行观察。3.询问询问是指审计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4.函证函证是指审计人员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5.重新计算重新计算是指审计人员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6.重新执行重新执行是指审计人员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7.分析程序分析程序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调查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审计人员可以将上述审计程序单独或组合起来,可用作风险评估程序、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01号——审计证据;第1311号——存货监盘;第1312号——函证;第1313号——分析程序。课后作业任务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教学课题审计工作底稿教学目标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方法教学重点审计工作底稿的要素教学难点设计与应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对制订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整个审计过程,也反映了整个审计过程。二、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目的审计人员应当及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以实现下列目的:教材1-8三、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审计人员编制的审计工作底稿,应当使未曾接触该项审计工作的有经验的专业人士清楚地了解以下信息:教材1-3四、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及内容(一)审计工作底稿的存在形式审计工作底稿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二)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通常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分析表、问题备忘录、重大事项概要、询证函回函和声明、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函件(包括电子邮件),被审计单位文件记录的摘要或复印件、业务约定书、管理建议书、项目组内部或项目组与被审计单位举行的会议记录、与其他人士(如其他注册会计师、律师、专家等)的沟通文件及错报汇总表等。(三)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的内容审计工作底稿通常不包括已被取代的审计工作底稿的草稿或财务报表的草稿、反应不全面或初步思考的记录、存在印刷错误或其他错误而被作废的文本、重复的文件记录等。五、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要素审计工作底稿没有统一的格式,各个会计师事务所通常都会有一套自行设计的工作模底稿版。但一般都会包括以下全部或部分要素:教材1-8审计工作底稿的参考格式见表6-6。六、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一)审计档案的结构在审计实务中,审计档案可以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1.永久性档案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2.当期档案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和下期审计使用的审计档案。如审计计划。(二)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及保管期限1.归档期限按照质量控制准则的要求,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报告日后60天内。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审计业务中止后的60天内。2.保管期限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报告日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如果注册会计师未能完成审计工作,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自审计业务中止起,对审计工作底稿至少保存10年。【温馨提示】对于连续审计,当期归档的永久性档案可能包括以前年度获取的资料(有可能是10年前的资料),对于这些对当期有效的档案,应视为当期取得并保存10年。对于被替换的资料,则应从被替换的年度起至少保存10年。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31号——审计工作底稿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在具体执行审计工作之前要根据被审计单位的情况首先要收集、学习与审计项目有关的标准,而后恰当地组织审计工作,收集审计证据,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在审计工作结束后要及时将审计工作底稿归整为审计档案,妥善保管,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能够发现美丽公司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就是基于其在审计中实施了恰当的审计程序。项目七进驻被审计单位,获取必要资料【案例导航】年审中应当从被审计单位获取哪些资料教学目标了解在年审中需要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资料个体任务了解年审中应当从被审计单位获取的资料内容。小组任务1.从网上搜索、收集一些表7-1中所列资料的模版。2.讨论一下从表7-2中,你能读到哪些信息?实训资料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公司章程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知悉年报审计需要获取的资料(见表7-1。)任务二懂得如何与治理层沟通教学课题与治理层沟通教学目标熟悉与治理层沟通的内容、方法教学重点沟通目的与时间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审计人员与治理层的沟通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在审计计划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终结阶段……一、注册会计师与治理层沟通的目的审计人员应当就与财务报表审计相关、且根据职业判断认为与治理层责任相关的重大事项,以适当的方式及时与治理层沟通。与治理层沟通的主要目的是:教材1-3二、沟通的时间确定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具体的业务环境确定适当的沟通时间:教材1-6沟通意见函的格式内容见表7-2。课外阅读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51号——与治理层的沟通项目八执行货币资金的审计【案例导航】某公司的小金库教学目标掌握货币资金审计的工作要领个体任务能够综合利用所学习的财审知识完成货币资金的审计工作。小组任务1.设计一份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调查表。2.结合任务三中的任务资料设计一份银行存款询证函。3.讨论在本案例中,公司会如何处理副产品收入问题。实训资料现金盘点表、银行对账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收付凭证、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总结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的特点教学课题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所学习的财务知识,总结货币资金核算涉及的内容及管理要求教学重点内部控制要求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提问……二、良好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应达到的要求一般会共同遵循以下内容:(一)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教材1-5(二)现金及银行存款的管理【课内思考】你还能举出一些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规定吗?【课内思考】A公司为了便于货币资金的支付,将支票、财务章以及法人章全部由出纳一个人保管,你认为可以吗?(四)监督检查任务二执行库存现金审计教学课题库存现金审计教学目标学会库存现金审计的方法教学重点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确定审计目标库存现金审计目标一般应包括:1.存在2.完整性3.权力和义务4.计价与分摊5.列报二、执行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测试(一)良好的现金内部控制应达到的要求教材1-6(二)库存现金内部控制测试1.了解内部控制2.抽取并检查收款凭证3.抽取并检查付款凭证4.抽取一定时间的库存现金日记账与总账核对,检查其是否相符。5.检查外币现金的折算办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6.评价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三、执行库存现金的实质性程序(一)账账核对(二)监盘库存现金1.监盘目的:2.监盘范围:3.参加人员:4.监盘时间:5.监盘方式:6.监盘库存现金的步骤:教材(1)-(6)现金监盘的工作底稿见表8-2。(三)分析被审计单位日常库存现金余额是否合理,关注是否存在大额未缴存的现金。(四)抽查大额现金收支。(五)抽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天的、一定金额以上的现金收支凭证实施截止测试。(六)检查库存现金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任务执行现金监盘课外阅读《现金管理暂行条例》任务三执行银行存款审计教学课题银行存款审计教学目标学会银行存款审计的方法教学重点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确定审计目标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一般应包括1.存在2.完整性3.权利和义务4.计价和分摊5.列报二、执行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测试(一)良好的银行存款内部控制应达到的要求教材1-5(二)银行存款内部控制测试1.了解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3.抽取并检查银行存款付款凭证4.抽取一定期间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核对5.抽取一定期间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6.检査外币银行存款的折算方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与上年度一致。7.评价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三、执行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一)获取或编制银行存款余额明细表(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三)检查银行存单(四)取得并检查银行存款余额对账单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被审计单位应根据不同的银行账户及货币种类分别编制,其格式见表8-3。具体测试程序通常包括:教材1-6(五)函证银行存款余额,编制银行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银行回函。(六)检查银行存款账户存款人是否为被审计单位所有(七)关注是否存在质押、冻结等对变现有限制或存在境外的款项(八)对不符合现金等价物条件的银行存款在审计工作底稿中予以说明(九)抽查大额银行存款收支凭证,检查其凭证是否齐全,证证、证账是否相符,入账期间是否恰当,有无非营业目的的大额货币资金转移等问题。(十)选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若干张、一定金额以上的凭证实施截止测试,检查银行存款的收支截止是否正确。(十一)检查银行存款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披露。要特别关注企业的银行存款存在质押、冻结等限制使用问题时,其披露是否充分。项目任务银行存款的审查课外阅读《支付结算办法》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总结回顾了货币资金核算与管理的特点,了解了与货币资金有关的内部控制以及测试方法,学习了“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审计方法,并通过项目任务的实际实施,巩固掌握了具体的审计技能。在篇头案例中,后经逐笔按票号核对后发现,该公司3月、8月、11月银行存款日记账均存在漏记收付业务的问题,且合计金额相等,共计58000.00元。进一步追查至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发现,其收入均来自A公司,其原始凭证为销售副产品的销货款,而款项收到后就很快划转给了某旅游公司,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一直采用副产品收入不入账,转入旅游公司的方式,将旅游公司作为自己的小金库,供领导家属旅游开支。作为单位“神经中枢“的货币资金如果出现问题,往往被审计单位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课后作业项目九执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案例导航】木兰公司的关联方交易教学目标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审计的工作要领个体任务能够综合利用所学习的财审知识完成销售与收款的审计工作。小组任务1.设计一份关于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调查表。2.结合任务三中的任务资料设计一份应收账款询证函。3.讨论在本案例中,注册会计师应当获取哪些审计资料。实训资料客户订购单、销售单、发运凭证、销售发票、商品价目表、贷项通知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应收账款明细账、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折扣与折让明细账、汇款通知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坏账审批表、客户月末对账单、记账凭证、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应收账款明细表、应收账款询证函。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总结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没有销售,就没有采购和生产。教学课题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所学习的财务知识,总结出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教学重点涉及的凭证、记录、业务活动教学难点与会计知识的切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不同行业类型的收入来源不同行业类型的主要收入来源情况见表9-1:二、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提问……三、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注意结合凭证、记录以及会计分录讲解(一)接受客户订购单(二)批准赊销信用(三)按销售单供货(四)按销售单装运货物(五)向客户开具账单(六)记录销售(七)办理和记录现金、银行存款收入(八)办理和记录销售退回、销售折扣与折让控制实物流和会计处理。在这方面,严格使用贷项通知单无疑会起到关键的作用。(九)注销坏账(十)提取坏账准备课外阅读任务二执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教学课题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测试教学目标熟悉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测试方法教学重点销售与收款循环的控制目标、关键内部控制、测试方法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及测试销售交易的内部控制及测试见表9-2。二、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及测试收款交易的内部控制及测试见表9-3。课外阅读销售交易的风险与内控。任务三执行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销售与收款交易的主要重大错报风险通常是高估收入和应收款项,从而高估利润、粉饰财务状况。教学课题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序教学目标掌握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审计程序教学重点“营业收入”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教学难点实践运用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一)营业收入的审计目标教材1-5(二)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主营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结合其他业务收入科目与报表数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条件、方法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前后期是否一致;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3)执行必要的实质性分析程序,如本期收入与前期的比较、周期性变动分析、纳税申报与收入的匡算等。(4)获取产品价格目录,关注关联方或重要客户的交易价格的合理性,有无通过高价或低价转移利润。(5)抽取一定数量的发运凭证,审查存货出库日期、品名、数量等是否与销售发票、销售合同、记账凭证等一致。(6)抽取本期一定数量的记账凭证,审查入账时间、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销售合同、发运凭证等一致。(7)结合应收账款函证,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8)对出口销售,应将销售记录与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销售发票等核对,必要时向海关函证。(9)实施销售截止测试,有无跨期入账问题。进行截至测试时通常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一是以账簿为起点,可以发现有无多计收入的问题;二是以销售发票为起点,可以发现有无漏记收入的问题;三是以发运凭证为起点,同样可以发现少计收入的问题。(10)存在销售退回的,要检查手续是否符合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并注意和存货审计结合,以验证其真实性。(11)检查销售折扣与折让,主要检查授权批准即会计处理,同时要关注是否存在利用折扣折让私设“小金库”的情况。(12)检查有无特殊销售行为,如附条件的销售、售后回购、以旧换新等,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恰当。(13)调查关联方销售和集团内部销售。(14)确定主营业务收入的列报是否恰当。2.其他业务收入的实质性程序其基本原理与主营业务收入相似,可以参考主营业务收入的操作程序。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一)应收账款的审计目标教材1-6(二)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分析有贷方余额的项目,标识重要的欠款单位,结合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调查有无多处挂账等问题。2.检查涉及应收账款的相关财务指标,如与收入的配比,周转率等。3.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是否正确。4.向债务人函证应收账款,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的正确性。(1)函证范围(2)函证对象(3)函证方式参考格式9-1:积极式询证函参考格式9-2:消极式询证函(4)函证时间:一般在资产负债表日后适当时间实施。(5)函证控制:通过函证结果汇总表(见表9-4)(6)不符事项的处理:(7)函证结果的总结和评价:5.确定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并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中标出,同时要对大额项目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收款时间与合同是否一致。6.对未函证的应收账款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如抽查合同、订单、发票、运单等原始凭证。其审计工作底稿的见表9-5.7.检查坏账的确认和处理。特别要关注确认条件是否满足,是否有授权批准手续。8.抽查有无不属于结算业务的债权,可以通过明细账记录追查至原始凭证。9.检查应收账款的贴现、质押或出售。可以结合银行存款和银行借款业务进行。10.对应收账款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审计程序。11.确定应收账款的列报是否恰当。(三)坏账准备的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坏账准备明细表。2.将本期计提数与资产减值损失相应明细项目的发生额核对是否相符。3.检查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和核销的批准程序,取得书面文件,并进行评估。4.实际发生坏账损失的,检查转销依据是否符合有关规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5.已经确认并转销的坏账重新收回的,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6.检查函证结果,关注债务人回函中反映的例外事项及争议。7.实时分析程序。通过对前期计提数与实际发生数的比较,以及对期后事项的检查,评价坏账准备计提的合理性。8.确定坏账准备的披露是否恰当,如确认标准、计提方法、计提比例等是否均已恰当披露。项目任务……课外阅读1.企业会计准则——收入;2.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项目总结通过该项目的学习,我们总结回顾了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了解了与销售与收款循环有关的内部控制以及测试方法,学习了在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具有代表性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的审计方法,并通过项目任务的实际实施,巩固掌握了具体的审计技能。结合篇头案例,我们知道,关注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是销售与收款循环中必须的审计程序,而与利润挂钩的年薪制会加大管理层操纵利润的风险。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获取管理方交易明细、识别交易价格的公允性,检查信息披露的详尽性及年薪制度的细节来完成审计工作。项目十执行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案例导航】美家(化名)公司的购货款教学目标掌握采购与付款循环审计的工作要领个体任务能够综合利用所学习的财审知识完成采购与付款的审计工作。小组任务1.设计一份关于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调查表。2.讨论在本案例中,美家公司可能存在的问题。3.以支票付款为例,说一说办理付款业务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实训资料请购单、订购单、验收单、卖方发票、付款凭单、记账凭证、应付账款明细账、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供应商对账单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一总结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在“供、产、销”的资金循环过程中,采购是整个资金循环的起点,没有采购,就没有生产和销售。教学课题采购与付款的特点教学目标结合所学习的财务知识,总结出采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教学重点涉及的凭证、记录、业务活动教学难点与会计知识的切合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