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家生命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借鉴研究摘要:生是过程,死是归宿,所有生命的终点都是死亡,然而,几千年来,每朝每代都有执着于追求永生的人。生死是一门哲学,人类哲学是恢弘与博大的,对于生死的思量是历来的热门,道家对生命的理解,彰显出其深邃的生命智慧,对现今生命教育现状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生命教育有必要汲取道家生命观中的生命智慧。本文主要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对道家生命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阐述,同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主要创新点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为道家生命观的渊源及其演变。阐述了老子及其生平,当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背景,道家生命观的来源,以及分析道家生命观的演变。第三部分为道家生命观的主要内容。笔者对道家生命观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生命本源、生命过程、生命价值、生命本质、生命境界五个方面。第四部分为道家生命观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局限性。第五部分为道家生命观对生命教育的借鉴研究。将道家丰富的生命智慧和现实的生命教育结合起来。分析了目前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尝试用道家生命观建构大学生生命教育,提出了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第六部分为论文的结语。这一部分总结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对研究成果和论文本身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了总结式的剖析阐述。同时,对今后研究将要努力的方向进行介绍,希望在此后的研究中,能够针对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更加深入的进展,早日有新的突破。关键词:道家生命观生命教育借鉴道家生命观及其对生命教育的借鉴研究1绪论1.1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1.1.1选题背景社会在不断的进化与发展,社会人也在不断物化、功利化,在生命过程中越来越多地追求和享受功成名就、金钱万能所带来的耀眼光环,却对自然的生命存在本身关心不够,将心灵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呼喊重视不足。当越来越多的人醉心于功利化的社会追求时,人的生命存在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很多时候功利化的追求对人的生命存在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一方面是在对待自然生命的问题上存在着漠不关心和随意戕害的倾向,这种倾向既是针对他人生命,也针对自己的生命。由于自身的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或者是为了谋取某种利益,有些人选择将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生命作为满足一己之欲的工具。近年来在中国发生的复旦投毒案、四川师范大学肢解同学案、武汉理工大学砍人案、公交纵火案以及最近的杭州保姆纵火案等都显示出对他人生命的漠视。有资料显示,中国的自杀人数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之一,在这些自杀人群中,大多数自杀者并未患有精神疾病,他们的自杀行为是在意识清醒、能够自主行动的情况下所做出的选择,这些现象更是说明了人们对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有关生命美好与珍贵的意识在这些接连发生的残生伤身现象中不断被弱化。另一方面则是在对待精神生命方面存在信仰崩溃、心灵空白的倾向。在这个大多数人们都只以金钱和地位来定义成功的世界里,相较于名牌奢侈品带来的尊贵荣耀,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对于梦想信仰的追求往往别他们嗤之以鼻,初心已忘。所以习总书记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上述问题值得所有人反思,不管是家庭、学校还是整个社会,都应该帮助人们培养起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然而现实是“教育也抛弃了早期的人文主义价值理念,向世俗抛出媚眼,在世俗化、功利化的过程中迷失了自己,投入了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怀抱”。那种对智慧和知识孜孜以求,对道德和人格不断完善,对精神与自我的不断超越,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饱含着对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教育已然远离了现实的功利社会。本该是立德树人的教育,却被学习知识文化占据了首要位置,而把对生命的积极情感的培育抛诸脑后。只教会人“以何为生”的本领,却无法让人明白“为何而生”的意义,因此,在个体生命不断被模糊扭曲甚至遗忘的今天,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生命教育理念,改变重物轻人的功利化现状,剥下附着在生命之上的重重负担,回归生命本身,拯救人们的精神家园。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主流,道家对生命极其重视,并有自己的一套生命理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对其研究和探讨的缺失无疑是生命教育研究中的一大缺陷。发掘其现代价值和积极作用,并以这些来指导和塑造现代人,既是重塑民族精神,彰显民族特质的最佳途径,也是解决现代问题,面向未来的重要方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道家以自然生命为基础,以生命自然和自由为理想追求,采用反思和批判的手段,建构起独特的生命哲学理论。这些生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梳理道家生命思想并将其融入到现代生命教育的具体实践中,一方面能够在现行的生命教育中给予更多生命关怀,填补知识灌输过多造成的人文关怀缺失;另一方面,能让传统生命思想与现代生命教育理念相互借鉴更新,为生命教育提供传统文化的养分。1.1.2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文化涵养着大学生生命教育,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道家思想注重自然生命本位意识,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目前学术界对道家生命思想的研究多集中于哲学层面,对其中的生命教育价值研究涉猎不多。道家生命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道家生命哲学与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相关性。道家主张尊重和珍惜生命这些生命智慧在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生命认知,走出漠视生命和生命虚无的认识误区;有助于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摆脱享乐主义和物质至上的功利价值观束缚。,反对残生伤身之举,故走了轻物重生的理路;又寻求对生命的保养和维护,追求以德塑生、注重精神的生命进路;面对人生困境,道家主张乐观而豁达处之。本文试图全面解读道家生命观以从总体上提供道家生命观的全貌,并将其与大学生生命教育有效结合,丰富大学生生命教育内容,完善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更好的为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借鉴指导,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鲜活、理解生命的可贵、珍惜生命的存在、坦然顺应生命的过程、创造生命的价值、寻求生命的意义、继而完善发展生命,树立起对待生命的正确态度。1.1.3研究意义理论意义:显明道家人道思想的生命意蕴,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道家思想在认识上的偏颇。从荀子批判“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以来,许多人甚至一些学者多多少少都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从而认定道家思想过于玄妙,重视大道有余而对现实人世关注不足,这种认为道家思想重天道而轻人道的观点使得道家思想中许多关于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存现状的反思、对生命的保全等思想长期被忽视,随着时间推移、众口铄金,这种成见也越来越深。事实上,人们忽略的恰恰是道家思想中最核心最可贵的部分,道家之“道”从来不是虚无缥缈的,它从本质上来说便是生命之道,其中蕴含了处世之道、保身之道、养生全身之道等许多关乎生命存在的问题,鲜明的体现出道家思想所具有的强烈的生命关怀意向。研究道家的生命思想,对其生命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凸显道家人道思想的理论地位,显明道家人道思想的生命意蕴,纠正道家思想研究中存在的某些偏颇,让道家思想研究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进展。弘扬深藏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内容,建构既有东方文明特点又适合当代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以促进生命教育的本土化研究。有利于现代生命教育理念汲取到传统文化的养分,更适宜启迪人们的生命意识。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强烈的唯智主义和知识本位的倾向导致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中充斥着赤裸裸的功利诱惑和冷冰冰的知识灌输,忽视了对人文情感和生命关怀的培育。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教育尤其是生命教育而言,其借鉴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只是目前学术界对道家思想的研究,多集中在哲学层面,关于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未形成体系。对于道家生命观研究,能够挖掘道家思想在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方面价值,也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理论体系在本土化的研究中,提供传统文化渊源根基,丰富现有的生命教育体系,增强生命教育的人文性与科学性,也能将古老的生命智慧运用于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将道家生命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结合起来,总结道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际应用价值:(1)有助于人们理智清醒的认识生与死的本质,充分珍惜重视自己的生命,积极采取措施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些。在生命关怀极为缺失的现代社会,作为已知宇宙中最高的生命形态,具有智慧和复杂思考能力的生命体的人,最需要的便是生命关怀。人永远有着对身心安顿的渴望和基本需要,在其生命过程中也永远需要大智慧去指导其具体的生命实践与价值追求。道家的生命观,从“道”着手,探讨了生命的本源、生命的过程、生命的价值、生命的本质和生命的境界。这是经过一系列理性思考后得出的系统性的生命智慧,是经过了岁月长河的淬炼和无数人精炼后总结出来的安身立命之道,其中所蕴含的自然豁达、无为顺应的生命智慧正是现代人所淡忘甚至缺失的。对道家的生命思想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客观评价,所提炼出的生命智慧不仅能够填补生命教育某些缺失的问题,更能在实际生活中为现代人生命意识的觉醒、生存质量的提升提供现实的依据。(2)能在一定程度上为现代人重新确立生命价值、构建精神家园提供实际借鉴。如帮助人们确立了柔弱不争、清静无为的处事原则;提供顺应生命本真的安身立命之道;树立重生贵生的生命本位意识。德国的人道主义者史怀泽对工业社会中的人作出了无根、无人、无心、无情、无我的评价,这种评价也许过于极端,但也确有其合理之处。现代人的生命物化、生活僵化、追求片面化和精神空虚,让生命逐渐失去鲜活的本色而走向苍白平淡。道家的生命智慧,强调要遵循“无为”“自然”的生命原则,这些都有助于现代人回归自我,找回初心。1.2选题研究现状和前景1.2.1国外研究现状对老庄哲学某一概念的研究。英国人李约瑟深入研究了老子哲学中“道”的概念,并对“道”作出了科学合理的解释,李约瑟在他的《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史》一书中对“道”下了这样的概念:“所说的道,不是人类社会所依循的人道,乃是宇宙运行的天道;换言之,即自然的法则。”这种观点对于研究道家思想乃至整个西方学术界而言都是一个新的视角,他并不认为“道”是一种关于道德、人生、或者治国方面的单纯的规律性的事物,而是一种综合的、全面的,以自然无为为根本法则且适用于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原则,这种原则同样适用于自然科学。英国汉学家葛瑞汉在他的《论道者:中国古代哲学论辩》一书中,对庄子的生命哲学思想进行了别具一格的解读,他评价《庄子》一书是“一部退隐到私人生活论证的哲学著述选集”。韩国学者金荣沃著有《老子自然哲学中的“无为”之功能》,对老子的“无为”思想进行了阐述。1.2.2国内研究现状就国内的道家生命思想研究而言,现阶段国内相关研究如下:其一是关于老庄生命哲学的研究。如2004年李霞在她的博士论文《生死智慧——道家生命观研究》一书中,对道家的生命哲学体系进行了系统而详细的说明,她认为道家的生命哲学体系包括生命本源观、生命本质观、生命本性观、生命结构观、生命过程观、生命价值观、生命存在观、生命修养观、生命境界观。2010年付粉鸽也在其博士论文《自然与自由——老庄生命哲学研究》中,将老庄哲学的基本思想概括为强烈的自然生命意识和生命自由精神,是一种自然而自由的生命哲学。这两本书都对道家的生命思想作了深入的研究和系统全面的论述,这对于研究先秦道家生命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二是在传统文化中将儒家道家释家生命思想做对比研究。对儒释道人生哲学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涉及道家人生观;对中国古代生死观进行整体研究,论及道家生死观;对老庄生死观研究;对道家哲学与生命美学相结合的研究。由此可知,生命观研究是道家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生命观又是道家生命哲学的核心观念,要想把握道家哲学的生命精神,就必须加强对其生命观的研究。1.2.3选题研究前景当前国内已经开始关注道家的生命观研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也取得了一些学术成果,但探讨道家生命思想的教育价值,将其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学术界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在今后一段时间里,对道家生命思想内容体系的构建和其生命思想在现代教育实践中的现实价值研究可能会成为一大研究重点。1.3主要研究思路及方法1.3.1主要研究思路本文试图以道家生命观的相关理论作为研究基础,剖析道家生命观产生的渊源及其演变,阐释道家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分析评价道家生命观的时代价值和历史局限性。进而引出道家生命观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1.3.2主要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阅读大量文献,对关于道家生命思想研究的相关著作进行搜集整理运用。(2)比较研究法对不同时期道两家生命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比较。(3)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道家生命思想产生的相关背景时,运用了思想史与社会史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老庄生活春秋战国的社会现状史官身份,属地文化等进行考察。(4)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对文中所述理论概念、内容进行抽象概括,并分析得出结论。2道家生命观的渊源及其演变2.1老子及其所属的时代背景2.1.1老子生平一是关于老子其人。最完整记载老子生平事迹的莫过于《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但这也引起历史上一些老学研究者的质疑,主要集中于老子、老莱子、太史儋三人身上,争论的焦点在于老子和太史儋是否为同一人。老学中关于老子其人其书的论证至今仍无定论,仍作为一个公案研究。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於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於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二是关于《老子》的版本。目前主要有四种:其一为郭店楚简《老子》两千言;其二为战国末西汉初之帛书《老子》四千言;其三为汉唐严遵《指归》本;其四为现今流传本《老子》五千言。三是关于老子的史官身份。《史记》提到为柱下史,《礼记·曾子问》之《正义》引《论语》郑注云:“老儋,周之太史。”马叙伦在《老子校诂·老考》言“老子盖小史”总之,不管是征藏史、守藏室之史、柱下史,还是太史、小史,老子曾担任过史官,是可以肯定的。史官文化注重历史经验的传承,这种历史经验包含社会性的一面也包含个体性的一面。其个体性的历史经验主要是个体生存之道和事业成败之道。笔者认为,据史料记载,老子应该是姓李,名耳,字聃者,担任过周守藏室之史,后来辞官,著五千余言的《道德经》,后不知所踪。2.1.2时代背景金弘扬认为“《老子》一书,一定是由为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知识分子完成的”。陈鼓应言“老子以人道理想托付于天道,其倡言也是老子自身强烈的社会呼声,可见,老子的思想与他的社会意识是相互联系的”。由此可见,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不是从天而降,凭空出现的。都有其产生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各种思潮和特定的政治环境、地域文化环境为老子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的驱动力。道家生命观根植于淮河流域的楚文化之中。一文化具有地域性。中华文化的南北区分明显,总体而言,北方文化厚重规整,南方文化则灵动多变。先秦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淮河流域的楚地,道家创始人老子生于宋国相地,后来该国被楚国侵占,相地成为楚国领土,而庄子则活跃于楚国的蒙地。楚淮文化对老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家生命思想发源于淮河流域,从南方楚文化中汲取到丰富的养分,也将楚淮文化中关于生命自由、平等、张扬个性的精神继承下来。就自然地理环境而言,楚淮之地多水多山。一方面,淮河流域较广,支流众多、雨水充足,水既能滋养万物孕育生命,也能水灾泛滥威胁生命,受其影响,楚文化也如变化万端的水流一般飘忽不定。“从楚文化形成之时起,华夏文化就分成了南北两支:北支为中原文化,雄浑如触砥柱而下的黄河;南支即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清奇而富有灵性正是水赋予这种文化的鲜明特征;另一方面,楚地多山林,文化交流不便,这种地域格局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远古的巫术传统,使得楚国从上层贵族到下层民众都信好鬼神,巫祀之风盛行,这也使得楚淮文化因重视鬼神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相对于中原文化恪守秩序、规格严整,将个体生命视作整体之一部分的文化风气,楚淮文化渗透着自由浪漫的生命气息,强调生命的自然、自由和无拘无束,将对个体生命精神的弘扬发挥到极致。这一点在楚文化杰出代表——屈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屈原作为楚国士大夫,其作品非常明显的体现出楚文化追求自由、发扬个性的浪漫主义精神,“聊浮游以逍遥”、“周流观乎上下”等诗句中,自由逍遥的精神呼之欲出。楚文化自由浪漫的生命气息对先秦道家思想确定其生命主题影响深远。老子首创“自然”一词,并将其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强调了自然而然,保持生命的本然状态,尊重个体生命,弘扬个性精神。庄子更是将“自然”、“自由”等视作生命的天性,在其作品中频频出现“逍遥”、“游”等自由浪漫的字眼。楚淮文化的这些特点对于老庄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在先秦道家的思想典籍中有清晰地楚淮文化的痕迹。一方面,大量神话传说成为先秦道家生命思想的重要素材,尤其是庄子,借彭祖、伏羲、西王母等人物体现理想的生命状态,用神话来阐述自然无待、身心超越的生命思想,文风清丽、风格恣肆,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另一方面,神秘清虚的楚文化使先秦道家思想飘逸洒脱,相对于文化厚重的北方而言,老庄所处的楚淮之地文化氛围较为宽松,这让老庄的思想有可能摆脱文化包袱,磅礴不羁,玄虚莫测,具有北方文化少有的灵气,敢于提出不一样的思想主张对抗传统。二文化具有时代性。先秦道家所处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这种社会制度的过渡时期是社会生产力急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诸侯争霸、政治混乱、礼乐崩坏等危机。由于周王室势力衰微,各诸侯国为了土地和各自利益而相互征战,鲁史春秋记载,历时242年的春秋一代,发生在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达百次,“本国残,社稷坏,宗庙隳,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扑,相望于境;父子老弱系虏,相随于路;鬼神狐祥,无所食,百姓不聊生,族类离散,流亡为臣妾,满海内矣。”正是对当时情景的写照。在残酷的战争背景下,死亡成为生命的一种常态,人们看不到生的希望,找不到生命的庇护所,整个社会处于极端混乱无序的状态中。诸侯战争夺取人的生命,礼崩乐坏的现状则让人们的精神世界也备受摧残,导致人们信仰的坍塌。“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黩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违礼僭越之事层出不穷,仁义礼乐只剩下空虚的形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现实使得“礼”所具有的的道德教化作用不断弱化,一直以其为自身行为准则的人们失去了原本信仰的精神支柱,加之功利思想愈演愈烈,整个社会出现了信仰危机。无尽的战火和艰难的生存处境,使得人们更加注重对生命的珍重、保全和延续。先秦道家生命思想就是在如此残酷的现实背景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他们针对战火纷飞的时代提出了许多保全生命的策略,还在心灵层面,提出了追求生命自由和精神超越的理想,这为那些挣扎在生死之间的人们带来一丝慰藉和期盼。春秋战国虽然社会不断动荡、民生多艰难,却也是文化大繁荣、学术大争鸣的时代。奴隶制度的渐趋崩溃,使曾经的“士”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许多受过教育的没落贵族失去特权,成为普通民众,另一方面,从新兴地主阶级和小生产者中出现大批知识分子,“士”的数量不断增加。作为一股独立的社会力量,“士”大多知识渊博,他们积极入仕,投身于政治活动,在思想上具有独立的批判精神,这个新兴阶层使得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各诸侯国纷纷招贤纳才,诸子百家能够尽情展现自己的思想和主张,不用担心在政治上受到压制迫害。这种思想和学术上的解放和自由,为先秦道家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在与各种思想的辩论扬弃中,构建了先秦道家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先秦道家的思想家们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实现对生命的本源、本性、价值规定和超越境界的思考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种现实的生命问题作出了独树一帜的智慧解答。先秦道家致力于拯救生命与人心,对生命进行了本源式的探索,从生命存在与保全的角度建构起思想体系,具有强烈的生命关怀意向。2.2道家生命观的思想来源纵观人类思想发展史,极少有哪一种思想是完全独立原创而成,大多数思想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通过继承和创新而来。道家生命思想虽然特征鲜明,具有原创性,但其原始资料仍然是从前人继承而来。原始文化生命意识浓厚,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们对上古神话中的生命意志,原始宗教中的生命崇拜和古代典籍中的生命关怀进行批判性地改造和利用,使之成为其生命思想形成的原始资料库,也是其思想的理论渊源。2.2.1上古神话中的生命趋势中国的上古时代可以说是一个神话时代,虽然关于那个时代的许多神话已不可考证,但是通过那些流传至今的关于女娲、伏羲的人物形象和各种神话传说,仍然可以感受到原始神话中蓬勃欲出的生命意识,感受到上古先民对于生命的崇拜与渴求和为了生存而不断抗争的精神。“盘古开天辟地”盘古具有顽强的生命意志,面对死神的到来,他将自己的生命意志转化为创造意志。“后羿射日”天上有十个太阳,烧得草木,庄稼枯焦,后羿为了救百姓,一连射下九个太阳,从此地上气候适宜,万物得以生长。他又射杀死了猛兽毒蛇,为民除害。“鲧复生禹”、“大禹治水”死而转生最终征服洪水的鲧和死而不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反映了古人生命意志的顽强以及追求生命目标的艰难。远古时代的人们借神话传说表明自己在恶劣生存环境中的顽强、抗争和对生命的执着,这些精神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道家的创始人和代表人物老庒也继承了这种生命意志,将之融入自己的思想主张中。2.2.2原始宗教中的生命崇拜原始宗教的产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和原始人类恶劣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在自然界强大而不可抗的力量面前,原始人们寄希望于鬼神、生殖器或者某种神秘的图腾,希望通过某种崇拜或禁忌与未知的自然界产生联系,求得人类生命的保全。原始的宗教崇拜都产生于原始人类对生命的渴求,崇拜有自然崇拜、鬼神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母神崇拜。母神崇拜和生殖器崇拜最为强烈地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命意识。原始先民通过其实际经验认识到,女性生育后代,生命是由女性赋予的,于是生命的希望被寄托创造生命的女性始祖身上,产生了母神崇拜,女娲就是典型的母神形象,传说女娲生炎黄两帝,造夏人。人们崇拜类似女娲的母神,实际上是崇拜母神所具有的的创造生命的能力。而原始先民将男女性的生殖器作为自己崇拜的对象,也是因为在他们看来,生殖器是生命最根本的来源,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其所生,对生殖器的崇拜在实质也是对生命的追求和期盼。原始宗教中的生命崇拜思想对后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家思想都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在先秦道家思想中表现为明显的崇母意识。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为了解释这一概念,他借助原始宗教中的母神形象,将“道”喻为母亲,生育万物,《道德经》第六章中讲到:“谷神不死,是为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其中,“牝”是指女性的生殖器,而“玄牝”则象征着女性生殖器所具有的孕育生命的能力,正如“道”生万物,生生不息却又玄妙莫测。2.2.3古代典籍中的生命关怀中国传统哲学,若要从历史上寻找其源头,最终都将落于《周易》一书,这本极为重要的古代哲学典籍,表面上看是占卜算卦,但其中变化万端的推理预测,都是为了让生命过程远离灾祸,饱含对生命的关怀,对后世思想文化的发展意义深远。儒家和道家都受到《周易》一书的影响,在其各自的思想发展中,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出对生命的关怀。就儒家而言,孔子老而好《易》,就道家而言,老子的史官身份,要求他必须了解并研究《易经》,因为史、卜、筮、祝这几种人事相通相兼的。《周易》一书的生命关怀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将宇宙作为一个完整的生命系统,生命之间并非独立、封闭,而是互动交融的,人与世界是一体的,生命不断相通相续,便无所谓生命之终结和有限,当生命融于宇宙,便实现了超越和永恒;其次,生命生生不息,任何生命都由阴阳二气构成,因而生命便无所谓形式的差别,阴阳二气的此消彼长虽然让生命存在形式有变化,但生命能够再生,其存在本身是不变的;再次,趋吉避凶的生命忧患意识,《易经》六十四卦的演变法则实际是模拟宇宙法则,是针对生命的存在、延续和发展等方面存在的忧患所提出的趋利避害的活动原则;最后,生命的理想境界是与天地合而为一,在书中关于“君子”、“圣人”的描写,实际上是其向往的生命理想人格,这些人格能够合于天地,融于宇宙,实现生命的超越和永恒,正是人们所孜孜以求的目标。《周易》中的生命关怀思想,被后世思想文化所继承,让中国传统哲学在本质上成为一种生命哲学,充满浓厚的生命意识。在先秦道家思想中,老子对《周易》生命思想的继承着重于生命存在上,提出了人与天地有机统一的观点,而庄子则突出生命超越意识,提出“养生”、“全生”、“达生”的方法,让古代典籍中的生命意识得到了充分弘扬。2.3道家生命观的演变2.3.1自然与生命就自然与人文的关系而言,老庄总是以自然为尺度来看待一切,衡量一切,只有合自然的人文才被认为是合理的人文,否则便予以否定。以法自然为方法,合自然为标准,贯穿道家生命观的主要内容。在生命本源观上,老庄认为“道”的根本特性就是自然性,“道”是根植于自然的生命力,是在自然中不断呈为宇宙万物的无限生机;在生命过程观上,向死而生是对生命过程的最好诠释。《老子》一书中,共用“生”字39次,“死”字18次。《庄子》一书中,共用“生”字250多次,“死”字170多次。老庄认为,死生是自然规律。生命运动的过程就是生死更替的过程,生是向死而动,死亦是向生而归。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名句,都是来自这种思想。人生下来是寄住在这世间,死掉就是回去了。所以是“生者寄也,死者归也”。“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之厚。”告诫人们要遵循生命的自然之道和固有规律。《周易》的《系传》上说:“原始反终,故知生死之说”,只要观察宇宙物理自然的变化,了解了白天同夜里的道理,那就了解了生死。白天生活在这里,也像花开的时候一样;死了没有什么可怕,只是回去了,如夜里休息,应该睡觉一样。睡醒了如花开又清醒,所以孔子在《易经》上又说“明乎昼夜之道而知”。我们可以连起他的上文,给他加两个字,“明乎昼夜之道而知生死”。在生命价值观上;道家在确立人的生命价值的参照系不仅仅是社会,更有自然。道家在人与自然物的联系中确立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确立人的生命价值,其所凸显的也是人生命本身的固有价值。《淮南子》将人置于宇宙的宏观背景中来审视,将人的生命看成是气的变化过程中具有暂时性的物质形态,认为人从生到死与从死到生,都是气的自然转化,都是物质形态的转化。《精神训》“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也就是说任何个体的生命都是有限的,并且任何个体只有置身于天地自然之中,才能保持其生命存在。人应随顺天地自然赋予人的生命时限,树立自然主义的生死观,能以顺应自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实现生命价值。在生命本质观上,老庄认为“道”的本质是自然,即“道”所产生的生命,其本质也是自然。“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即任何事物都有其与生俱来的所然所可”之处,其所然所可之处也即是自然的而非人为的,所以人们应顺从、保护事物的自然天性。在生命境界观上,老子言“婴儿之未孩”是一个最淳朴无邪、最无拘无束的时期,处于一种与宇宙万物浑然一体的自然状态。老子将最高理想人格的化身称为“圣人”,老子之“圣”,曰柔、曰朴。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王弼注此句云:“抱朴无为”,取其精髓也。“朴”字有二解。一作形容词,取其“纯朴”之意;二作名词,《说文解字》释为:“皮也,厚皮也。”在这两个义项中,“朴”字都能指代一种生命的天然状态,与矫造的、刻意的一种非自然的形态是截然两立的。这即是老子所倡导的顺应自然,清静无为在人性上的表征。“朴”偏重的是个体与环境的相对关系。在这个关系中,自然状态的人应当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任何外物的附加都只能是对这种自然的扭曲。柔。“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之坚”。“柔”,即是老子构建的人格中人的运动状态。柔取自水,上善若水,而水之善则几近于道。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第一层含义仍然是俯首自然。返璞归真,无一丝挂碍,甚至于无一丝欲念,即是自然人最本真的状态。2.3.2社会与生命战国后期社会趋于统一、文化走向融合。黄老道家吸收儒、墨、法诸家重人文的价值观念,并将其安置与道家法自然的价值体系中,建构了一个既法自然也重人文、既尚天道也重人道的较为全面的价值体系。《黄老帛书》说“天地之恒常,四时、晦明、生杀、輮(柔)刚。万民之恒事,男农、女工。贵贱之恒位,贤不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国庆促销方案5篇模板
- 2024-2025学年上期期中九年级教情学情诊断历史试卷
- 智慧解决方案如何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 全球及中国超导材料市场竞争现状及前景态势分析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滨州驾驶员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高清版)DB41∕T 1088-2015 商城炖菜烹饪技艺 四喜来财
- 司法所秘书工作总结
- 干部三年来工作总结
- 《浅谈机关公文处理》课件
- 工地碎石采购合同范例
- 国开(浙江)2024年《个人理财》形考作业1-4答案
- 《创意改善生活》课件 2024-2025学年湘美版(2024)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
- 2024-2025学年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第1-4章)培优试卷
- 个人简历模板(5套完整版)
- 90、808系列铝合金门窗自动计算下料表
- 管道定额价目表
- 工期日历天计算器
- 相敏检波电路
-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共45页).ppt
- 第一章特殊教育概述-特殊教育概论(共4页)
- 炼油厂化重整装置生产原理及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