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1页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2页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3页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4页
第一、二、三、四单元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页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练习卷(一)(范围:九上第一、二、三、四单元;检测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考号:成绩: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在数千年的时间里,为建造数量众多、工程浩大的金字塔,法老对劳动力、财政和建筑技术的控制达到令人惊讶的地步。这反映了古埃及()A.国王权力至上B.法律体系完备C.军事实力强大D.医学成就辉煌2.《古巴比伦的兴衰》记述了这样的场面:奴隶阿卜对主人尼布说“你不是我的主人”,结果被判割去耳朵。判罚的依据应是()A.罗马法B.《圣经》C.《汉谟拉比法典》D.《十二铜表法》3.“古印度梵天为了繁衍人类,从自己的口、臂、腿、足,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口为神最洁净的部分,所以婆罗门地位最高,刹帝利次之,首陀罗由于出生部位最低级,则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该材料表明()A.古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各个种姓之间有高低贵贱之分C.不同等级的种姓之间可以通婚D.低等级能够从事高等级的职业4.公元前1世纪,他所创立的宗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播到中国内地。我国寺院中大雄宝殿里的“如来”和“大雄”都是他的称号。他是()A.耶稣B.玄奘C.穆罕默德D.乔达摩·悉达多5.亚历山大的东征,“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诞生了。”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A.促使东方文明走向衰落B.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促使东西方文化被湮灭D.促使希腊文明走向衰落6.据不完全统计,古希腊的城邦总数达到300多个。这些城邦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这反映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A.种姓制度森严B.法律完备C.庄园经济发达D.小国寡民7.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中国的甲骨文和青铜器,古代埃及的太阳历和金字塔,古代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希腊的城邦国家,迥然相异,对照鲜明。由此可见()A.古代人类文明呈现多元发展格局B.罗马法制建设奠定欧洲法学渊源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东西文化交汇D.欧亚非美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8.通过对比今天的地理位置来识别大帝国版图示意图,能够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版图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阿拉伯帝国D.拜占庭帝国9.“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10.在古罗马的建筑和其他艺术中,皇帝经常被刻画成武士、和平缔造人、主持宗教献祭的神职人员、仁慈的统治者。这种艺术行为旨在()A.塑造罗马皇帝权威B.倡导民主与平等C.表现神人同形同性D.推动罗马法普及11.罗马法学家拉贝奥曾解释“关于用水的令状”:如果某人从你的土地上引水,并污染、损害、破坏水质或使水质恶化,你可禁止他的此等行为。此后该解释进一步扩张为危害水道之清洁的任何人。这反映了罗马法()A.维护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B.已出现现代意义的环境法C.存在一些保护环境的规范D.成为一套全面的法律体系12.在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与性情与人相似,不仅有人的七情六欲,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特点是()A.迷信色彩浓厚B.否认神权地位C.哲学性比较强D.神人同形同性13.罗马斗兽场外部的拱门(如题21图)为两边用古典柱子夹插并立所形成的柱式——拱门联合结构,它把作为希腊古代建筑精华的柱式和罗马人深为自豪的拱门合二为一。据此可知,罗马建筑()A.恪守民族文化B.追求外型精美C.专注学习和照搬D.善于传承和创造14.古希腊是“整个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下面古希腊的艺术作品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这一观点。这说明了古希腊人()图一古希腊画瓶上跑步的运动员图二掷铁饼者A.追求思想解放B.重视体育运动C.提倡民主自由D.主张男女平等15.《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C.奠定了欧洲法学的基础D.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16.元旦所依据的历法,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历法。该历法是西方的历法,并非中国所创,故又名“西历”。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改用这种历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采用公元纪年。该历法的基础是()A.古埃及的太阳历B.罗马人的儒略历C.中国农历即夏历D.苏美尔人的阴历17.中世纪的封君封臣制度,一方面封臣是封君的人,封君对封臣的要求基本上是军事性质的;另一方面封君与封臣具有一定的平等关系,一旦不用陪侍封君左右,封臣俨然就是自己领地中的国王。材料反映出,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是()A.依附性与独立性的有机统一B.私人关系与契约关系相结合C.政治分封与军事义务的统一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18.11世纪,洛克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依据习惯法确认佃户有义务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但领主不能随意增加劳役量。从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A.维护了领主特权B.维护了公共秩序C.坚持了司法公正D.保护了佃户利益19.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20.11世纪中期,西欧农业生产有了重大发展,农民手里的剩余产品量增多,则必将剩余部分产品作为商品投入流通过程,因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商业的活跃。这反映了()A.封建庄园生活的特点B.近代西欧社会的变化C.新航路开辟的影响D.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21.11—12世纪,欧洲城市兴起了两类不受教会控制的新型学校:一类是专门学习拉丁语的学校,另一类是学习阅读、写作、商业代数和簿记的学校;第二类学校不但常常人满为患,而且经常会冲击第一类学校的生源。这主要因为学校课程的设置()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B.得到了国王的支持C.已经摆脱了基督教影响D.专业设置比较随意22.《罗马民法大全》对财产、买卖、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A.保证了皇帝的专制权力B.标志“种姓制度”的建立C.导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D.为后世法律制定提供借鉴23.“罗马帝国西半部已一去而永不复返,东半部却仿佛是一家营业中的商行,商人们经由海陆两路从世界各地云集于此,查士丁尼下令以拉丁语重新汇编法律文件、补充新法。”由材料可知,查士丁尼汇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对外战争的需要B.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C.维护法律权威的需要D.保障人人平等的需要24.拜占庭帝国矗立在欧、亚、非三洲的交叉路口,将罗马帝国的文明与荣耀又守卫了一千多年。他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直接的动力。材料强调拜占庭帝国()A.属于古罗马文明的一部分B.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的大门C.突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D.启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25.如下图,古代文明成果的共同主题是()A.两河流域的统一B.古代民主政治的发展C.罗马帝国的辉煌D.古代世界的民主与法制26.有日本学者认为,大化改新最大的成功就是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即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与发展,有了这层关系,日本才能迅速成为东亚强国。材料说明日本大化改新()A.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B.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C.稳定了日本的社会秩序D.维护了日本天皇的权益27.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A.开放包容、风格单一B.兼收并蓄、独具特色C.广泛吸收、全盘照搬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2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图图示中“?”处对应的是()A.亚历山大帝国B.罗马帝国C.拜占庭帝国D.阿拉伯帝国29.穆罕默德建立了穆斯林公社,公社成员都以兄弟姐妹相待。穆罕默德赢得了人心,成为公社的最高首脑。阿拉伯半岛逐步走向统一。可见,将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民族统一体的纽带主要是()A.政治口号B.经济实力C.个人魅力D.宗教信仰30.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661年—750年)积极鼓励非阿拉伯各族人民改信伊斯兰教,许诺他们享受阿拉伯穆斯林的同等待遇;还规定凡官方文件、宗教用语、教育一律使用阿拉伯语。这些政策旨在()A.融合东西方文明成果B.建立政教合一体制C.提高非阿拉伯裔地位D.扩大帝国统治基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城市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城市的兴起是中世纪欧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随着欧洲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农业逐渐得到了恢复,商业及手工业有所发展。以此为前提,不仅停滞的罗马城市生活又恢复生机,同时一批新兴城市得以建立。中世纪城市的根本属性是封建性的,因为无论商人们聚集在哪里,他们都要定居在某个人的土地上,必须从国王或公爵,修道士或主教那里寻求保护,并取得居住和贸易的许可。——摘编自姜守明《浅析中世纪西欧城市制的起源与发展》材料二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如道路的交会处、港口、海湾、主教驻地等。当商人、手工业者、农民不断被吸引到这些地方以后,市场和居民区逐渐扩大,最后形成了城市。欧洲中世纪城市的规模很小,人口数量一般不超过5000人。13世纪,许多城市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设立城市法庭。——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三欧洲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不仅适应了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孕育了许多近代因素:追求成功、满足欲望的新观念出现了;市场意识得到了认同;雇工、按劳取酬等原则普遍实行;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挑战封建势力的重要力量等。——陈红《“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材分析》(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兴城市”的特点。(4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说明城市的兴起对欧洲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亚历山大东侵,洗劫和烧毁了亚洲一些古老的城市,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掠为奴隶,以野蛮、残忍、落后的手段毁灭了许多东方文明。但是,亚历山大的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开拓人们的眼界。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亚历山大的东征,还开辟了东西方贸易的道路。——摘编自《世界上下五千年》材料二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中国发明的火药已被伊斯兰教转变为战争武器,至此才第一次为西方所知。培根认为,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西方掌握后,欧洲的文化和社会随之改变了。——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材料三固步自封是清朝对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社会带来很大的消极作用,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一,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并指出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四大发明的外传对欧洲的共同影响。(2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限制贸易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4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公元前3世纪后,创立于印度的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从公元前334年起,历经10年征战,亚历山大建立起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统一,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他们传入欧洲的。——摘编自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材料二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朝鲜半岛上新罗国家的崛起,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天皇和一些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隋唐制度,实行改革。7世纪中期,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执政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了。大化改新之后,日本确立了以唐朝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为蓝本的中央官制和国、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系,以均田制为蓝本的“班田收授法”等,形成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大国崛起》材料三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调整了它的政治学说,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在保留其本民族的神道教的同时,日本人还接受了佛教,但对它做了修改,以满足他们自己的精神需要。……7世纪中期,试图以中国唐朝为模式,将日本改变成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按照中国模式,全国划分成若干国和郡,分别由国司和郡司治理;国司和郡司皆由天皇及其国家议会任命。此外,以天皇的名义将全部土地收归国有,分配给农户。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交往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交往的共同作用和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三,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观点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6分)2024年秋九年级历史练习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CBDBDAA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DDBBBAB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DBDDABDDD二、非选择题31.(14分)(1)原因:封建政治秩序的稳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点2分,2点得4分)(2)特点: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规模较小;享有一定的自由和自治权。(1点2分,任答其中2点得4分)(3)政治:产生了市政议事会和陪审法庭;有助于欧洲民主和法治的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