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解析版)_第1页
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解析版)_第2页
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解析版)_第3页
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解析版)_第4页
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8讲世界近代的文化交流、交融和文化传承一、选择题1.(2023·浙江宁波联考)到1750年左右,红茶开始代替绿茶输入荷兰,同时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为早餐中的饮品。这反映出()A.荷兰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B.东西方贸易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C.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D.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答案:C解析:据材料“红茶开始代替绿茶输入荷兰,同时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为早餐中的饮品”可知,红茶的输入影响了欧洲人的饮食,说明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故选C项;材料仅涉及红茶影响了荷兰人的饮食,不能说明生活方式东方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因为工业革命的推动,排除B项;材料仅涉及了红茶的输入,没有涉及饮茶的群体,不能说明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排除D项。2.(2023·山东名校模拟)17世纪初,原产于中国的茶叶由荷兰人带入欧洲。起初,饮茶的只限于来往东方的荷兰商人、水手和达官贵人。进入18世纪后,饮茶风在欧洲逐渐盛行,很多欧洲人尤其是荷兰人、英国人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这可以用来论证()A.商品贸易促进文化传播B.物种交流冲击等级秩序C.文化在互鉴中实现融合D.人口流动影响社会习俗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茶叶传入荷兰以及欧洲的载体主要是商人,饮茶文化伴随着商品贸易传入欧洲地区,影响着当地的生活习惯,故选A项;17世纪初饮茶人有商人、水手,这些人并不是达官显贵,社会地位也不是很高,18世纪后茶叶普及到大众,前后的变化并没有对等级秩序明显的冲击,排除B项;材料中只有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并没有欧洲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互鉴”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材料内容是中国茶叶的外传,并不是人口的流动,排除D项。3.(2023·辽宁铁岭模拟)哥伦布于1493年第二次远航时,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甘蔗在美洲的种植范围得到扩大,欧洲对蔗糖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但是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找到了一个能补充加勒比地区劳力的办法: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A.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B.商业革命丰富植物种类C.人口迁徙更新商贸形态D.殖民扩张加速资本流动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哥伦布将甘蔗带到了美洲,随后在美洲大规模种植,但由于欧洲殖民者不愿收割、运送甘蔗,而美洲绝大部分原住民已被杀害,于是殖民者贩卖能从事重体力劳动、适应炎热气候的黑人至加勒比地区,这反映了随着甘蔗这一物种的洲际交流而引发了人种的跨洲际迁徙,说明物种交流改变族群分布,A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商业革命,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商贸形态的更新,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资本流动,排除D项。4.(2023·浙江杭州一模)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几百个苦力(华工)……胸前各自按照准备把他们送去的地方,分别打上‘C’(加利福尼亚)、‘P’(秘鲁)或者‘S’(山德维治群岛,即夏威夷群岛)等印记。”这一批华工()A.为提升中国一战后的地位作出贡献B.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C.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传播着中华文化D.自愿签署契约出国获取了巨额利润答案:C解析:据本题材料“英国人包令(1849—1859年在华),曾在厦门亲眼看见掠卖华工的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清政府允许列强招募华工,大量华工被掠卖至世界其他地区,他们在海外聚居并将中国文化传播至异国他乡,C项正确;此时还未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排除A项;材料只是提及华工被掠卖到加利福尼亚,未体现他们赴加利福尼亚从事太平洋铁路建造,排除B项;部分华工并非自愿签署契约出国且没有获得巨额利润,排除D项。5.(2023·河南郑州模拟)1521年,墨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被称为“新西班牙”。西班牙统治者有一种“洁癖式”的语言理念,想要达到取代土著语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语言的使用者并入国家政治经济体系的目的。但是由于经济、人口、宗教等原因,这一时期的语言现实并不符合殖民者的理想情形,印第安语仍为全国80%的人口所使用。这说明该时期()A.西班牙殖民统治具有隐蔽性B.传统观念制约墨西哥现代化C.文化多样性发展仍长期存在D.经济差距造成文化隔阂加深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西班牙殖民者用强大的武力征服了墨西哥地区,但其语言的使用者仍少于印第安语的使用者,这说明该时期文化多样性仍然是世界文化的发展方向,C项正确;西班牙统治者想要取代土著语言和文化,并把土著语言的使用者并入国家政治经济体系,而材料体现不出西班牙殖民统治具有隐蔽性,排除A项;墨西哥现代化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文化交融,隔阂加深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6.俄国十二月党人大多出身于没有多大特权的贵族家庭,在祖国受到拿破仑威胁之际,他们认识到必须把祖国从落后状况中拯救出来,才能免受外国奴役,为此,他们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这说明十二月党人()A.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B.希望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C.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D.意在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二月党人起义前,俄国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社会,实行农奴制,十二月党人“提出了消灭专制制度和废除农奴制度的主张”可见,他们希望重构俄国政治文化,故选B项;十二月党人不是资产阶级,故排除A项;虽然十二月党人出身贵族,但他们希望废除贵族制的保护者——沙皇,因而他们不是贵族阶级利益的代言人,故排除C项;十二月党人的这些主张意在重构俄国的政治文化,不是反对法国的文化侵略,故排除D项。7.(2023·江苏新高考联考)一位希腊人曾说:“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人民曾认为国王是地球上的神,认为国王有理由说自己不管做什么都做得妙。通过现在这一变化,统治人民更困难了。”该言论可以佐证拿破仑战争后,欧洲()A.民族独立意识不断高涨B.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C.各国普遍确立共和政体D.资产阶级启蒙运动应运而生答案:B解析:据材料“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国王……统治人民更困难”可知,拿破仑战争使人民质疑国王权威,反对王权和专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战争传播了自由、平等的启蒙思想,促进欧洲人民的民主意识增强,打击封建势力,使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故选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独立意识指的是反抗外来侵略和剥削赢取民族独立的思想,这与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欧洲国家人民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的主旨不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西方政体既有君主立宪也有民主共和,各国普遍确立共和政体的表述过于绝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产生于17世纪,早于拿破仑战争,排除D项。8.(2023·湖南名校联盟调研)有学者发现,欧美列强的殖民地独立以后,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这反映出()A.去殖民化需要文化自信B.列强仍操纵殖民地统治C.殖民地照搬宗主国制度D.大众传媒强化独立意识答案:A解析:据材料“殖民地独立……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可知,有些殖民地独立以后仍在使用原宗主国语言文字,这不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不利于本民族的独立发展,故选A项;据材料“欧美列强的殖民地独立以后,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得出,材料没有体现列强仍在操控殖民地,只是说他们的语言文字被主动保留使用,排除B项;据材料“其精英阶层仍然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可知,殖民地独立以后,其精英阶层由于接受文化教育条件优越、时间长,因此仍然使用宗主国的语言,殖民地照搬宗主国制度的说法与主旨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不仅书籍和报纸经常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其他媒体比纸质媒体还要更多地使用原宗主国语言”可知,大众传媒依然使用宗主国的语言,独立意识不强烈,大众传媒强化独立意识与主旨不符,排除D项。9.(2023·江苏南通联考)“一是它首次为印度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二是不可避免地使印度产生政治上的自觉性和自治要求,一批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该论述的主题是,英国殖民侵略()A.客观上促进文化重构B.建设性远大于破坏性C.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D.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给印度“提供了一种共同的语言和一种共同的文化背景”,同时推动了印度人“利用欧洲的思想意识攻击英国的统治,并组织了一个民族主义运动”,英国的殖民侵略客观上促进了印度统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印度文化的重构,故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并未提到其破坏性,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积极作用,民族独立运动并非材料论述的主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英国殖民侵略对印度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单向的影响,不能体现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排除D项。10.(2023·辽宁锦州一模)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农村,地方政府纷纷设立公共图书馆。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除提供图书阅读服务外,读者还可以享受台球室、棋艺中心、咖啡屋等娱乐设施。公共图书馆运动的兴起()A.标志着社会保障制度建立B.是基层政府自治体现C.满足了精英群体文化诉求D.是工业革命时代产物答案:D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开端,欧洲各国兴起了建立公共图书馆浪潮”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伴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增多,公共图书馆大量兴起适应了提高国民文化素养的需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工作之余休闲娱乐的需要,是工业革命时代社会发展的产物,故选D项;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对达不到最低收入标准者实施救助,对失去劳动能力的人或生活困难的人予以帮助,因此社会保障制度侧重于救助,而图书馆则侧重满足文化需求,排除A项;工业革命时期社区组织成为基层政府自治的重要组织形式,排除B项;据材料“进入图书馆的读者没有性别、身份限制”可知,进入图书馆的人没有身份和性别限制,满足了整个公民群体的需求,“精英群体”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11.18世纪,英国出现的会员图书馆开启了近代公共图书馆的先声。公共图书馆向所有居民开放,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1850年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后,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到19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60所。这反映了,当时英国()A.民众消费结构趋向多元化B.城市化带动社区功能的完善C.国家教育体系走向制度化D.产业革命推动社会教育发展答案:D解析:据材料“1850年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后,公共图书馆迅速发展,到1900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60所”可知,1850年到1900年间,图书馆迅速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进行的期间,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的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经费来源于地方行政机构的税收”可知,经费来源于地方税收,与民众消费结构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材料说明是将公共图书馆设置于社区中,故无法说明“社区功能完善”,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区功能才逐渐完善,提供公共服务,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共图书馆属于公共基础设施,不属于国家教育体系,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2.(2023·福建厦门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材料二工业化使工人离开人口稠密的农业地区进入新的工厂中心。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人道主义关怀和工业化工厂有效组织自由工人进行生产的新能力都推进了奴隶制度的废除。——摘编自[美]皮特·N.斯特恩斯《全球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以后欧洲人口增长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答案:(1)外来粮食作物的传入和农业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