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卫滨区实验小学杜秀敏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古人形象地将文章的漂亮开头称之为“凤头”。没错,美丽、灵动的“凤头”

会使你思维的大门大开,要说的话顺思而出;美丽、灵动的“凤头”,就会像磁铁一样,能牢牢地吸引读者,使其必读之而后快;美丽、灵动的“凤头”,使人一见而惊,不忍弃去?美丽、灵动的“凤头”会使你的文章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所以如果学生的文章开头能像“凤头”一样漂亮,自然地,这篇文章的等次也就能得到提升。但是,正如人们所说的“万事开头难”。高尔基也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它。”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说明了文章开头的重要性和难度,而“编框编篓,重在收口”则表明了结尾的重要性,可见开头和结尾都很重要。学生作文,对开头和结尾都感到困难。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密切结合阅读教学,指导学生认识许多文章的各种开头和结尾,并分析这些写法的好处。因此,多花费点时间、多动点脑筋,写个好的开头和结尾,是十分必要的。

习作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习作教学是个复杂的研究领域,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对于教师来说,觉得习作课不好上,也不知怎么上才好;对于学生来说,害怕习作,也不知道怎么写才好。要写好习作,开头和结尾更是必不可少。研究怎样写好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势在必行习作教学的开头和结尾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特别需要去探寻其源。因此我们根据区总课题组的要求提出了“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的课题在全校进行研究,共同探讨解决小学习作教学中开头和结尾存在的问题,提高习作教学效率和习作质量。二、课题研究的意义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课题研究要想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必须有一定的理论做支撑。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把以下教学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关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关于学习的方法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认为,在写话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阅读积累,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加以有效的引导,学生通过参与、体验、感知,想象、联想,实现对客观世界认识的重组与构建,获得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在说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动笔写下来,使书面表达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2、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我认为,此项课题研究对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如何在习作教学中体现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开头和结尾是习作教学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写好开头和结尾是习作教学必须学习、训练的过程,经过训练指导从中获得习作知识和表达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获得方法;写出引人注目的开头和结尾从而达到认识的提升,感情的共鸣。以上教学理论为我校的习作教学实践的有效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三、课题研究的现状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由于使用教材的变化,人们对课程的理解也是参差不齐。从各级公开课来看,教师重阅读轻习作的现象普遍存在,对习作教学即使有研究,大都也是零打碎敲,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进行习作教学,有许多问题有待于深入研究探讨。目前,有关习作教学的研究也有许多,比如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我的作文教学训练》,比如24位名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可以这样教作文》及杨和平的《突破作文瓶颈的三维教学法》等资料都给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因此在研究中,我们不仅要继承和吸收前教育家理论思想精髓,还要挖掘和反思其中的弊端,找到适合我校习作教学中开头结尾的新路子新方法。近几年来,我校的科研骨干教师一直在进行课题研究。97年就参与了“九五”课题“学习科学”实验研究,初步进行了学习习惯、学习意志、学习品质、学习方法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十五”期间进行了“学习科学”实验研究课题的滚动研究,探究出不同阅读课型的教学模式,师生都受益匪浅;“十一五”我们又进行了“自能习作”的实验与研究,通过了省级鉴定。现在把小学习作教学“读导写”的研究与实践子课题“小学习作教学开头和结尾的策略”作为重点内容进行实验,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搞好此项研究。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课题界定(1)“读”:就是读书注重积累。除了读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从中感受和感悟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还要阅读课外的经典名篇,达到熟读成诵,甚至抄录背诵。因为只有读得多了,学生自然会悟到什么叫具体,什么叫形象,什么叫总分,什么叫对比。如果说学生悟不出,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认识的目的。(2)“导”:就是进行习作指导。由于小学生进行习作好比是小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走路一样,几乎是一样的步子,因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过程是学生习作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指导的本意在于“唤醒”,习作需要指导,学生只有先学会了,才能自然而然地会学了。(3)“写”:就是指学生运用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进行自我习作,然后通过修改、评讲等方式完善习作。即课内取法,课外用法,解决“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问题,写出个性化的习作开头。总而言之,站在此项课题的角度审视小学阶段的习作教学,低年级段重“读”,中年级段重“导”,高年级段重“写”;从年级段的习作教学来看,经过“读、导、写”的过程,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每单元的习作教学来说,要先阅读文本和有关资料,获得习作方法和表达技巧,再进行习作训练,指导学生整理材料,构思谋篇,最后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自命题进行习作。研究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提出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进行习作。此项课题研究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情境教学理论,采取种种评价激励措施因材施教,把习作教学的开头和结尾作为重点研究内容,提升教师的习作开头和结尾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习作开头、结尾能力,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目的。五、课题研究的内容小学习作的开头和结尾的研究与实践。不同内容,不同习作用不同的方法开头、结尾,使习作引人注目。六、课题研究的方法为使课题研究更科学化、系统化,体现过程化,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教育叙事法等方法进行研究。行动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基于实际问题解决的需要,将问题发展成研究主题进行系统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育研究方法。它源于二次世界大战,最早由社会心理学家勒温于1944年明确提出这一概念,后经人们运用,不断改善日趋完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应用时要注意收集各种资料,详细分析,使研究顺利进行。个案研究法:研究者以单一的人、事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观察、实验、教育测量、文献资料等方法,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对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具体、详细的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教育科研历史上最早使用的方法。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教育叙事法:教育叙事法是教师对在教育教学以及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思考,提出解决的办法,是一种讲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效结合的研究方法。七、课题研究过程在实施研究过程中,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理论,采取种种评价激励措施因材施教,遵循写话教学的“导读、导说、导写”的模式进行实践研究,达到提升教师的写话教学水平,增强学生的写话能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1.领导重视,骨干参与,更新理念,深化认识课题开题后,语文组成员人人参与,深入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总方案及实施方案”;课题组教师一起交流谈心得,认识传统教学带来的弊端。通过学习讨论,深化了对课题的认识,在沉重的反思的同时,打开了教学的一扇新窗户。2.结合本校实际,制订课题方案,明确实验研究思路。课题开题之初,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上好第一堂实验课开始,课课落实,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自身经验,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结合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明确要重视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校语文教研组围绕“小学习作开头和结尾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作为课题的主持人,我带领全组人员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广泛阅读——积累方法篇《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指出:“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几句话不但提出了九年义务阶段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目标,概括出了阅读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巨大影响,而且指出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就是靠大量阅读。为了指导小学生作文,我们以现代的小学语文课文作范文,把阅读教学与作文训练密切结合起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小学作文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让学生阅读小学各册语文课文,总结出各种不同形式的文章开头和结尾方法如下:有的文章的开头:开门见山,引人注目。1.点明时间开头。这在革命回忆录、参观访问记、游记中较为普遍。如小学语文第八册《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的开头:“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八日,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又如第十册《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的开头:“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2.点明地点开头。如第十册《大理石街》一文的开头:“云南大理三塔寺后面,有一条础石街,闻名世界的大理石就产在这个地方。”3.点明人物开头。这在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中比较常见。如第十册《小音乐家扬科》的开头:“从前波兰有个孩子叫扬科。他长得瘦弱,脸黑黑的,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4.点明事物开头。这在状物记叙文或说明文中常见。如第十册《威尼斯的小艇》的开头:“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小艇成了重要的交通工具,等于街头的汽车。”又如第十一册《黄河象》的开头:“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5.点明主要内容开头。如第十册《飞夺泸定桥》的开头:“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6.点明题意开头。如第九册《伟大的友谊》的开头:“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们共同研究学问,共同领导国际工作运动,共同办报,编杂志,共同起草文件。”这样的开头能使文章的中心鲜明突出。有的文章的开头:含义深长,耐人寻味。1.写景开头,渲染气氛,烘托主题。如第九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开头:“天灰朦朦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样长,人是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2.抒情开头,动人心弦,引起共鸣。如第九册《再见了,亲人》的开头:“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助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妈妈忘怀?不,永远不会。”3.回忆联想开头,激发兴趣,别有风味。如第十册《老水牛爷爷》的开头:“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一只黄毛大狗老跟在他的后面,寸步不离——这就是我从前初到隅庄,老水牛爷爷给我的印象。”4.用歌谣、传说、谚语、诗句等开头,生动活泼,吸引读者。如第七册《年关》的开头:“跳呀跳,笑呀笑:砰叭放鞭炮,新好热闹……”又如第九册《太阳》的开头:“有这么一个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上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受不了,就找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上才不那么热了……”5.提出问题开头,引发读者注意和思考。如第五册《给自己写信的人》的开头:“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6、以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开头,新颖别致,有利于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如第十二册《三人行》的开头:“‘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一株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7.交代时代背景、故事缘由开头,使线索清晰,并为下文埋下伏笔。如第九册《赤壁之战》的开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夺取江南东吴的地方。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同曹操的兵隔江相对。”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文章好的结尾耐人寻味,启人深思,能为文章增色添彩。反之,则会影响文章的表现力。结尾同样没有固定的格式,这是从小学语文课文中选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结尾,归纳如下:(一)自然式结尾:这是最简单的结尾方法,事情叙述完了,文章也就自然地结束了。如第十二册《穷人》的结尾:“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二)总结式结尾:1.直接了当,用简洁的语言,总结全文。如第九册《太阳》的结尾:“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2.画龙点晴,点题作结。如第十一册《老科学家下乡》的结尾:“老科学家下乡来了,带来了科学,也带来了改变农村面貌的希望。”3.用强烈的抒情语句结尾,情深意切,激发感情的共鸣。如第七册《再见了,亲人》的结尾:“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4.用对人物的评价作结尾,加深读者对人物的总印象。如第八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结尾:“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5.用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作结尾,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如第八册《草船借箭》的结尾:“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又如第八册《马背上的小红军》的结尾:“陈赓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给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6.用诗句结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如第十一册《桂林山水》的结尾:“……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7.用设问或反问语句结尾,启发读者思考。如第五册《周总理的睡衣》的结尾:“……什么时候起他们就带在身边,一直带到北京的呢?是从延安窑洞,从重庆红岩,还是从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又如第七册《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三)启发式结尾:1.不把话说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如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2.用格言、警句作结尾,引人注目,意味深长。如第十册《大理石街》的结尾:“记得高尔基说过大意是这样的话:自然本来是丑陋的只有人才能使它美化。是的,美是人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3.借具有象征性意义的景物描写作结尾,启发读者去想象去思考。如第九册《白杨》的结尾:“突然,他的嘴角又泛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从课文中我们总结出最常用的开头方法:开门见山法、环境描写法、倒叙法、外貌描写法等;结尾方法有自然式结尾、总结式结尾、启发式结尾,首尾呼应式结尾等等。无论哪一种开头方法都要做到引人入胜,结尾要耐人寻味。我们总结出文章开头的几种基本方法:1)有话直说。这是文章最常见的开头,开门见山,十分明确。如《养花》、《背篼》等。2)引人入胜。这种文章开头的方法常常把事情的结果写在前面,设置了一个悬念,引人入胜。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3)先作铺垫。有的文章开头写明事情缘由,目的是先作铺垫,突出文章的重点内容。如《落花生》,本课的中心是托物喻人,说明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所以谈论花生的好处是写作的重点。但不能先写花生是怎么得来的,文章的开头虽简短,却很必要。4)交代事件。开头对文章的事件作简要的交代是经常用的一种方法,特别游记、参观记一类文章。5)点明中心。有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了中心,突出要写的重点。了《詹天佑》结尾的方法作文要开好头,也要结好尾,有始有终,使作文结构完整,故事圆满结束。作文要结好尾同开头一样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根据文章的中心和内容确定,以下几种结尾的方法:1)自然结尾。话说完了就自然结尾,一般叙事的文章,往往事情叙述完了就自然结尾。如《猫》一课的结尾:“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写完了“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就自然结尾。对我们小学生来说,自然结尾是最常用的方法。事情写完了就干脆利索地结尾,不要拖泥带水。2)总结性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能使文章的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养花》、《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3)照应开头。文章结尾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中心更加鲜明。如《詹天佑》等。4)引发想象。有的文章结尾意思含蓄,给读者有想象的余地,言已尽而意无穷。如《嘱咐》、《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对同学们来说,文章开头的最基本要求,就是要尽快地接触主题,而不要绕大弯子。下面这些课文的开头,就是很好的范例。

请看《参观刘家峡水电站》的开头:

去年暑假,我去甘肃省永靖县看爸爸。到那儿的第二天,爸爸就带我去参观刘家峡水电站。

这个开头,简明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样,文章的主要篇幅就可以用于具体地叙述参观的过程,做到重点突出。因此,一般记事的文章,都可以这样开头。

请看《詹天佑》的开头: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这个开头,概括地介绍了人物的身份和主要功绩,作为下文具体描述的总起。一般写人的文章,都可以这样开头。

上面所说的几种开头方法,是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如果这些方法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作文水平也很不错了,那么,你就可以想想怎样写出一个新颖的、有吸引力的开头。再看下面这些课文是怎样开头的。

请看《小木船》的开头:

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这是睹物恩人,从回忆入题。

请看《年关》的开头:

跳呀跳,笑呀笑,新年就来到:闺女要花,小子要炮,拍着手,笑着跳,砰叭放鞭炮,新年好热闹……。

这是以引文的形式开头,写的是跟文章内容有密切关系的歌谣。

请看《海底世界》的开头: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

这是以设问作为文章的开头,引人思考。

请看《小水车》的开头:

雨过天晴,蔚蓝的天幕上点缀着几朵白云;和煦的阳光洒遍绿色的田野,显得格外清新、明媚……。

这是以景物描写作为文章的开头,既交代了小孩玩小水车的环境,又渲染了气氛。

请看《老水牛爷爷》的开头:

老水牛爷爷的影子又出现在我面前了:古铜色的脸上镶着一双亮光闪闪的眼睛,尖尖的下巴上飘拂着花白胡须。他高高的个子,宽宽的肩膀,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

这写的是人物的肖像。再看《三人行》的开头:

“一定要走到那棵小树跟前再休息!”指导员王吉文望着前面四五百米处的一棵小树,又暗暗地下了一次决心……。

这写的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还有的文章,一开头就写人物的语言。这样描写人物,一点也不拖泥带水,刚开篇就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不变的格式,写同一题目的文章,可以有好多种开头的方法;写不同题目的文章,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要想学会各种各样的开头方法,在平时阅读时就要多多留心,看到自己满意的开头就把它记下来,学着写一写。这样日积月累,见得多了,用得活了,在写作文时写文章的开头就不难了。

对同学们来说,文章结尾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恰到好处,既不要草草收场,也不要画蛇添足。怎样才算恰到好处呢?主要应当做到八看:

一看事情发展的过程。事情总有个开始和结束。一般记事的文章,多半依着事情发展的自然顺序,随着事情的结束而收尾。《参观刘家峡水电站》就是这样结尾的:

我们走出电机房,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刘家峡水电站。

二看事情后来的影响。有些事情从当时当地来看虽然已经结束,但它却长留在人们的心中,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写这样的事,结尾往往要说明后来的影响。《书的故事》就是如此。请看:

四年之后,鲁迅先生逝世了。卖票工人向人谈起这件事,他说:“从那一天以后,我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这件事,就更加坚强起来了!”

三看人物产生的感情。文章中的人物,或是亲身经历了一件扣人心弦的事情,或是亲眼看到一个激动人心的场面,一种强烈的感情便会油然而生,写这样的文章,结尾就要注意抒发人物的感情。《一夜的工作》的结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我这样对自己说了几遍,我又想高声对全世界说,好像我的声音全世界都能听见似的:“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四看人物获得的认识。人,在跟人的交往中,在跟事物的接触中,往往会随着了解的加深,而获得新的认识。《盲童的画》的结尾,就注意到这一点。请看:

不,就从这没有色彩的画幅上,人们看到了她心灵上的色彩;从这线条简单的构图上,人们听到了她感觉到的声音。谁走过这张画前,都会觉得这幅画蕴藏着美好的内容:一个热爱生活的盲童在向你招手,一棵美丽的生命之树在祖国温馨的阳光下生长,一棵坚强的、充满希望的心在向你微笑。

五看文章的题目。文章在收尾时,一定要看看题目。如果需要回扣的话,就要把题目扣紧。请看《鸟的天堂》的最后一句话:

……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六看文章的开头。有些文章,“头”怎样开,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尾”应该怎样结。如《海底世界》,开头和结尾就是问答式的,开头提出的问题,结尾作了明确回答: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七看文章的内容。有些文章讲的内容比较丰富,结尾时就有必要作个小结,把全文的内容概括出来。这样,就会给人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如《养花》的结尾,就高度概括了全文的内容: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八看文章的中心。写文章,不论是记事、写人、写景、状物,总有一个目的。在结尾时,要想一想:要不要把文章的中心点明?如果需要的话,篇末就应当揭示中心。如《大森林的主人》就是这样做的,结尾写道:

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只要肯动脑筋,一切东西都可以拿来用。”

文章的结尾,跟开头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想办法把结尾写好,就要在读中多积累,在写中多揣摩,让结尾带有余味,留有余音。

二、课内外结合。感悟阅读方法

另外,阅读与积累策略。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确立没有输入便没有输出的理念,积极探索学生写话信息输入的途径和方法。教师等利用地处城区的特点,结合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形成实用的信息输入模式。(1)教师推荐阅读。老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的配合教材选择一些适合学生们读的书籍,推荐给他们去读;(2)学生自选文本进行“悦”读。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有选择地进行信息输入。(3)师生同读。参加区教研室《师生同读一本书》活动选择部分文本,教师、学生、家长共同进行阅读,互相监督,随时检查。(4)校内外联读。利用周边有利的环境,如书店、超市的书柜、网络或者学校的图书馆,班上的读书角,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从入学就感受到校园的书香气息。(5)经典诵读。像《三字经》、《论语》等名篇名段要求学生进行诵读,积累文化底蕴。(6)名著赏读、导读。读注音版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通过系列的阅读积累,丰富了学生的写话素材和语文素养,让课内的方法指导课外的阅读,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

三、利用综合课,搭建阅读平台

随着学生对阅读的深入,老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们充分利用语文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平台,进一步培养他们去阅读,并且学会有选择的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学生的能力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不仅仅会读书,还懂得把读的书为我所用。我曾让学生们购制了一个“精彩句段”本,在每一页上都设计了几个栏目,如“一天的收获”,“好词佳句”,“格言警句”,“我背诵的课文”,“老师的话”等,还有学生的学习周记,有的还把喜欢画的画配上一段话,形式多样,学生很有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写日记或小短文的习惯。

唤醒个性——指导方法篇由于小学生进行习作好比是小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走路一样,几乎是一样的步子,因此“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过程是学生习作必然要经历的阶段。指导的本意在于“唤醒”,习作需要指导,学生只有先学会了,才能自然而然地会学了。习作的开头讲究简洁、生动、优美,教会学生选用如下开头方法。1一、开门见山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写文章时直截了当入题的一种写法,这种方法在各类文章的写作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占有很大的比例。它的表达角度,可以是开头直叙本事,也可以起笔点题;可以是开宗明义得揭示文章主旨,也可以是单刀直入地点明敌论,如此等等。由于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鲜明清晰,不枝不蔓,这是习作开头的首选方法。最常见的“开门见山”有如下八种:1.线索式。多用于记叙文的开头。作者为了展开娓娓动人的故事或抒发细腻丰富的情感,往往用亲切的语气,自然而又直接地牵出文章的线索。2.要素式。亦多用于记叙类文章的开头,起笔交代有关记叙内容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使读者在文章的开端即获得对文章内容的大致了解。3.情节式。开头扣题而且在不做任何铺垫、不进行任何渲染的前提下直接展开故事情节,从而使文章引人入胜,激发读者的阅读趣味。4.简介式。文章起笔就介绍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的人、事、物、原因、缘由、目的、过程等。这样的入题简捷明快,让人一目了然。5.首括式。在文章首段概括全文内容,点明全文题旨,以利于读者理解和把握文章意思。6.谈话式。以甲、乙或A、B对话的方式直接开头且开头直接入题。对话法主要用语构思科学小品,通过设置对话的方式讲清楚某个科学道理。由于形式的限制、此类文章很少采取由远及近式的开头方式,开篇就接触主要内容,所以有一定的吸引力。7.论题式。这是论说文常见的开头方式,它们开宗明义,直接触及正题,或者首句提出论点,或者首段亮出观点,毫不拖泥带水,显出议论、评说的鲜明态度和写作的力度。8.树靶式。文章一开头摆出敌论,树立驳论的靶子。这种开门见山的开头方式主要用于驳论,目的是为了单刀直入,有的放矢。二、倒叙法(巧设悬念法)倒叙开头,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示文章的布局之美。这种开头技法在中考作文中的频率很高。但大多数同学的表达角度常以显示文章结局的角度为主,这样的形式出现得多了,就往往显得比较单一。其实,倒叙开头的角度是很丰富的,如:(1)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2)先截取一个精彩的事件片段。(3)先交代一个起线索作用的物件。(4)先安排一个引发故事的场景。(5)先介绍与故事情节紧密相关的人物。(6)先显示故事或人物的结局。三、引用材料引用材料开头法,简称引用开头法。它是广泛运用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一种取材丰富、形式多样、表达自由、运用灵活的开头方法,也是一种很雅致的开头方法,特别适用于考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引用材料开头法中的“材料”,可以分为四种:一)事例性材料。如真实的事件、真实的人物事迹、真实的现象等等。二)史例性材料。如历史上的有关盛衰兴亡、言战谈和、交朋结友、修身治学、为人处世等各方面的材料。三)语例性材料。如箴言睿语、格言警句、佳词名句以及俗语、谚语、成语以及名人语录等等。四)文例性材料。如小寓言、小故事、小诗、小散文诗、小哲理诗等。使用这种开头方法要注意两点:一是平时多积累,名言格言、诗词警句要有充足的“库存”,能做到随用随取;二是所引用的经典话语要与文章内容密切相联,切忌“引不对文”。四、抒发情感抒情开头法,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作文,充满抒情色彩的开头,能够构成一种意境,具有生动、美妙、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沉浸在情感的熏陶之中。综合起来看,抒情开头法主要有四种表达类型。一)直接抒情式。作者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或褒或贬,或扬或抑,鲜明直率,真切动人。二)叙述之中抒情。在介绍人物、叙述事件、说明过程中渗透感情,使笔下的叙述娓娓动人。三)描写之中抒情。在人、物、景的描绘,特别是景的描绘中融进深厚浓烈的感情,使文章涂上浓重的感情色彩。四)议论之中抒情。寓情于理,把议论和抒情两种表达方式融合在一起,使议论成为“饱含感情”的话语。五、发表议论用议论法开头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力度,显现出作者冷静而严密的思考,能给读者以振奋之感,也能启发读者认真而严肃地思考问题。议论开头法的常用的角度,主要有以下四种:(1)扣题式议论。紧扣文章的标题进行议论,或摆出论点,或提出论题(2)人物议论式。文章以议论人物作为开头。从内容上来讲,它可以议论一类人,可以议论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现象,也可以议论个别人。(3)事物议论式。以议论事件、议论事物作为文章的开端。它也可以用于各类文章的开头,让作者顺议论事或物之势,表明态度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作好充分的准备。(4)道理议论式。文章开篇便结合全文主体内容进行一番理论的或道理的议论,它们或表现思维的严谨,或表现思想的深刻,或表现独到的感受,或表现不同寻常的经验,总之,它们是给文章以一个立意高远、境界开朗、思想深刻的起始,给读者以响亮深刻的印记。六、人物描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往往在开头就让人物“出现”。或详写,或略写;或简笔勾勒,或工笔描画;或动态描述,或静态刻画;或逐一介绍,或集体展现;或单纯描写,或背景烘托,展示出千姿百态、个性各异的人物状貌,从而“先声夺人”,给读者留下鲜明的“第一印象”。人物描写开头法的笔法多种多样,将这些笔法归类,可主要分为三类。(1)描述式。或从语言,或从行动,或从外貌,或从心理,或从特征,或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的综合角度,客观地描述介绍人物。(2)介绍式。从人物性格的角度,人物经历的角度,人物特征的角度,作者与人物关系的角度,介绍作品中的人物。(3)烘托式。从环境与人物角度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现身手,环境为烘托人物服务,环境和人物共为一体,出现在作文开头。7.环境描写法鲁迅的《故乡》就用了此法:“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啊,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像这样紧扣文章内容(回故乡时的季节、心情及故乡日趋衰败的景象)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鲁迅在《孔乙己》的开头,也用了一段文字描写鲁镇酒店的格局。这里虽然没有描写自然环境,却把社会环境交代得一清二楚,为孔乙己这个人物搭就了合合适的社会舞台。环境描写开头法要特别注意从全局考虑,要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切忌离题万里,故弄玄虚。另外,环境描写的内容不宜过多,入题要快,点题要巧。虽然不一定要求篇幅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倒好处。如下面的结尾的技巧,都是学生习作中常用的。1.自然收束不论哪种文体的文章,在把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设计蕴意深刻的哲理语句,不去突出含义丰富的象征形体,这样的结尾方法为“自然收束法”。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结尾毛病,显得单纯明快,朴实无华,在习作中得到广泛运用。一般来讲,自然结尾法有如下几种主要的表达形式:(1)叙述式。写人记事结束,文章也随之结束。(2)描绘式。在写人记事作品中,以对人物的动作、语言的描述来收束全文。(3)说明式。在说明文中,事物被说清楚了,文章也就结束。2.首尾呼应在结尾处照应开头,是各类文章极为常见的收束方法。这种方法使文章首尾圆合,结构完整,能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在写作实际中呼应篇首的结尾方法多姿多彩,美不胜收,归纳起来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复现式呼应。文章开头的抒情、议论、人物描写、场景设置、说明要点等等,在结尾重复一次,首尾相比,语句略有不同。由于开头结尾对同一内容反复强调,使文章的主旨更加突出,同时使文章的首尾结构具有一种回环之美。第二,递进式呼应。文章的结尾在文章开头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的基础之上,在遥相呼应的同时,表达出更深一层的含义,以此带动读者认识和情感上的飞跃,给人留下回味的余地,同时深化文章主题。第三,虚实式呼应。文章开头写实,结尾为了深化文章的中心或者为了突出文章的意境而进行虚化描述。这种虚实式的结尾经常用于记叙文,能给读者以意境之美。第四,对举式呼应。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首尾呼应方法,主要用于那些以“引用”手法开头的文章,即开头引用一种材料,结尾也用一种材料,两段议论首尾并举,共同为文章的中心服务,并显示出文章的结构之美。3.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一般来讲,卒章显志法有如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一为总结评述式。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二而精粹点化式。在对所写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从而极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三为蓄势引申式。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写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四为寓意点破式。次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缺少的“卒章显志”。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五为揭示论题式。有些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先“画龙”而后“点睛”:先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充分展开,而又不亮观点,直至文章收笔,才或者亮出论题,或者讲明论点,或者道出意旨。4.抒情结尾用抒情的方式收束结尾,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共鸣,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之中,也可用于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其主要角度有:第一,直抒胸臆。在作文结尾时直接抒发情感。它可以是“我”的情感激流的宣泄,也可以是对抒情对象的热烈呼应、赞美。第二,写人抒情。在描绘人物的基础上,在记叙、描写之中抒发浓烈的感情。第三,即事抒情。此法多用于叙事类作文,作者因事动情,寓情于事,寓情于事件发生的场景,寓情于对事件的品评追忆,在叙述、描写或议论中蕴含着浓厚的情感。第四,绘景抒情。这种写法主要用于写景的文章,常用于写人叙事作文。它移情于景,借景抒情,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使文章的结尾含蓄隽永,意境深刻。第五,咏物抒情。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散文,也可用于纤巧秀丽、细腻真切的写人叙事文章。它通过对具体物象的描写,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曲折委婉地将情感透露出来,使文章蕴含深厚,情深意长。第六,议论抒情。这种结尾方式寓情于理,是一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抒情,也是一种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既能以理服人,又能以情感人。5.发表议论运用议论,往往能够取得深化作文主题及人物形象、深刻反映社会生活及表达作者情感、增添作品的思考及理性的色彩,赋予读者以警策、鼓舞和力量等等鲜明的表达效果。它们有的气势磅礴,表现作者的胸襟气度;有的细腻柔和,抒发人物的情感;有的则刚直明快,对事物的剖析入木三分,真可谓异彩纷呈,形态万千。结尾中的议论有如下的表达角度。一为抒发情感式。或深沉,或奔放;或欢愉,或哀婉;或怀想,或追思,充分的寄托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二为总结全文式。这样的议论在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中经常使用。它一方面总结全文,一方面又以极精粹的语言,再次强调论题,深化全文主要内容。三为点化题旨式。这是议论的基本“功能”之一。所谓点题,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话提示文章的中心意思。这样的议论或开掘文意,或引申文意,或点示题意,或明确意义,给读者一启迪和思考。四为展望号召式。这是议论的一种特殊形式。作者饱含激情,或展望未来,或发出号召,同时强烈而鲜明的表达作者的观点及感情,从而震撼读者的心灵。五为警策哲理式。这种议论方式着意于引申文章,揭示某种人生的真谛。它往往出现在散文、记叙文、杂文的结尾,用三言两语表述出含义深刻的耐人回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内容,使之深深地刻印在读者的心中。六为立身表态式。此类议论经常出现在习作、考场作文的结尾。作者联系实际,直陈肺腑,倾吐真言,立身表态。使读者透过那热情洋溢的语言,看到作者炽热的情感和跳动的心。七为反诘激问式。此类议论既可用于立论,也可用于驳论。它用反诘的形式,增强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虽然作者往往不去正面直接回答,但这反诘激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波涛,启发着读者去深思。

开头和结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篇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开头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的结构完整,还能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内容。

但是,同学们也不要把文章的开头结尾看得过于神秘,过于困难。特别是开头,不少同学老是兜不出圈子,理不出头绪,这样,就会影响整篇文章思路的展开。一、依托教材资源,用活说写素材。二、拓宽途径内容,学生有话可说。吕淑湘先生曾说过:灵活多样的方法中有一个总钥匙,就是一个“活”字。导读说写的实验研究中,我们也遵循了一个“活”字,方法思路上要求“活”,材料选择上讲求“活”,具体通过以下五个方面展开说写研究:(1)结合课堂知识要点,有的放矢训练。如有的课文故事性很强,可以通过角色表演进行表达训练;利用教学挂图,训练表达,感受生活中的教学;结合教材内容,可以扮演小导游,小小推销员,或者讲解某种玩具的性能等。这样教学活动既生动有趣,又在潜移默化中训练了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2)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口头表达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我们说写训练终归要回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现实生活是训练学生说写的最好课堂。实验教师要抓住现实生活这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进行开发和利用。比如家里来客人了,你是怎么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么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表达训练,并通过“给老师的信”或“给爸爸妈妈的信”等方式训练学生把说到的写出来,并明确写字的要求及标点符号的要求。(3)开展各种活动,丰富生活经验。训练学生说写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年组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或跳绳比赛等活动,这些都是训练学生表达、丰富学生生活经验的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还积极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如讲个笑话,学学喜欢电视剧中人物的台词,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这样的做法,既积累了写的素材,又激发了说的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4)运用现代教学媒体,营造真实场景。现代化多媒体运用使学生有话想说。它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生动的情境再现,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的真实情感体验,激发强烈的表达欲望,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北京的桥》一课,对学生来说,北京各式各样的桥学生是无法通过文字感受的,通过多媒体的展现,学生直观感受到了首都北京桥的多样,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5)培养想象能力,说写插上翅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为重要。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先导。小学低年级是想象的黄金时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尤其重要。学生平时的写作来源于学生对自己生活的观察,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教材中拟定的看图写话,除仔细观察以外,展开合理想象,如看单幅图想象故事的情节,观察多幅图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或故事的结尾,延续故事的发展变化过程。但凡看图作文,都可根据画面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及心理活动。说写训练时,鼓励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敢于想象,并学习从多个角度进行想象,培养了想象力求异思维的能力。三、乐评价树自信,学生敢于说写。(1)欣赏成功的学生,体验快乐。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对他们的发言表示祝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当成功被同学们所欣赏时,他们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也会看到自身的价值。(2)鼓励沮丧的学生,保住尊严。在课堂学习中,难免有学生答非所问,势必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在无形中他们的身心会受到伤害,教师要微笑着走到这个学生的面前,用手轻轻地抚摸一下他的头,面向全班同学,给他以鼓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你回答问题很积极,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回答得很完美!”并暗示同学们为他鼓掌加油,这样,他不至于因一次回答失误而丧失表达的积极性。相反,他会激动不已,力争下次表现更积极,回答更完美。(3)要唤醒自卑的学生,发现自己。班级中有一部分学生喜欢独处,沉默寡言,常常陷入自我封闭的境地,对任何事情总是漠不关心,熟视无睹。针对这部分学生,教师专门为他创造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并没有遗忘自己,而是时刻关注着自己。即使回答并不完美,哪怕答非所问,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并不失时机地专门为他讲述演讲大师的成长故事,他一定会从中受到启发,从而唤醒一个自卑的学生,信心倍增,转自卑为自信。(4)要爱护“出错”的学生,多受启发。写话是表达的成果展示,也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老师的交流方式。教师要通过批改作业让学生加强体验学习,并发现问题,要让成果“出错”的学生看不到令人“胆战心惊”的“叉号”,取而代之的应该是“问号”、“再仔细想想”等提示语或启发性的文字,从而消除“出错”学生的心理畏惧,他们会认真解决,或许主动向同学、老师沟通出错的原因。自我习作——运用方法篇循序渐进”是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在上述读说训练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写话就会容易多了。但是,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发展学生的语言极为重要。而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又重在训练学生“言之有序”。学生怎样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在研究中发现要精心设计问题,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听懂题目,逐题回答,然后把回答问题的答案串起来说,最后把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以部分到整体既化难为易又助于以说带写。坚持“渐进性”原则,由句到段,由口语向书面语过渡,在此过程中教给写话表达的方法。低年级段的学生,没有说写意识,更没有说写习惯,若实现课程标准中的写话要求,需要一个渐进过程。从无意识的写话状态到条理性的自由表达的关键环节是启蒙,只有让这个环节充满乐趣,学生才能全身参与,主动体验。因此,我们把“说写兴趣”放在重要位置,通过多种途径激发说写欲望。指导学生运用手中的笔写自己口中的话。低年级写话指导一定要结合学生实际,运用“由句到段,先易后难;走进教材,先仿后写;走出课堂,先观后写”等方法进行有坡度的训练。真正使学生让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话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学生必须毫无例外的用自己的话口述一切领会的东西并能写下来”。这是成功教育的一种境界,也是我们实验研究的终极目标。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实际说写水平,我们以现有学科教材内容为基础,对相关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加以雕琢,如,语文、品德、数学等学科中无处不在的彩图。帮助学生挖掘、回忆、想象身边的人与事,发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之成为实验教学的素材,通过示范、渗透、点拨、情境创设等形式激发表达兴趣,培养写作愿望,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开展研究:一、积累激发,培养底蕴。小语课程标准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说写的基础来源于广泛阅读后的积累。很多孩子不敢或不愿意表达,是因为他们语言匮乏,无话可说,找到这个症结,对症下药十分关键。课堂上,我们引导孩子在自读自悟,边读边思中积累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课后,我们结合读书活动的开展,鼓励孩子们坚持课外阅读,根据孩子们的实际藏书情况,实验员们充分利用了学校的图书室,把适合低年级阅读的书籍借给他们,填补了孩子缺少课外读物的空白。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看一文或一个故事,每周背一诗,积累名言警句、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给孩子展示积累的机会,让每个孩子有被赏识的感觉和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并产生表达的愿望。每周进行交流,每月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孩子们阅读和积累的兴趣,为写话奠定基础。四、模其形意,仿其内在简单地说,就是模仿,也就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模仿作文训练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一、读帖阶段。教师选出范文后,分发给学生(也可用多媒体投影),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认真地读。这个时候,学生可做简单的摘要或提纲,认真揣摩作品的语言风格、思想脉络,做到烂熟于胸。二、冷却阶段。对于范文,学生的头脑中仅留下一些思想“内核”,或者说,学生的头脑中关于范文的记忆就同经过冬天的光秃秃的树,只有主干,没有枝叶,但枝叶的活力却孕育在主干中,只等春风一吹就枝繁叶茂。三、临摹阶段。这是一个还原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过程。那些你能在第一时间内写出的词汇和所使用的句式都已经基本上内化成了你自己的语言;对于那些你在写作时还不能运用的词汇和句式你会在以后的写作训练中下意识地使用,因为你从前面的写作中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它的表达效果。此循环往复,你会发现学生的词汇越来越丰富,语言能力越来越强。四、反馈阶段。再次把仿写范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反复比较、鉴别,从表达的条理性、艺术技巧、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词汇的使用等方面找出存在的差距并作出修改和补充。五、创新阶段。它须由教师重新布置作文题(或由学生重新设计情节或内容),这个时候支撑学生作文的是关于范文的结构式样、表情达意技巧、文章风格等方面的综合经验体系,而这正是我们所说的偷其意、偷其气。比如老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英国绘本大师安东尼·布朗的《我爸爸》之后,让孩子也模仿着说一说自己的爸爸,结果有个孩子这样写道:你看,这是多么有趣的语言!而这些语言从哪里来?从模仿中来!五、多样评价,满足成就我们的教师非常善于发现学生说写中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热情洋溢的肯定和鼓励,从而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自信心,感受到自己写话的价值,体验到写话的快乐。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有些老师进行了“星级激励法”,即根据学生写话的情况分别给予“一星”到“五星”的评价,一段时间后,汇总同学们的得星总数,并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另外,我们还为学生优秀的写话材料提供发表的园地,在学校黑板报、橱窗展览,在校园广播站播出,甚至是向少儿报刊杂志社投稿等,从而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团结开头:每次听到这首歌“团结就是力量”这首歌我总是感慨万千,特别是在XX事情后,体会更是深刻结尾:一滴水是微不足道的,渗入泥土,便会消失不见,可汇聚成河却是川流不息。如同我们,在许多的困难面前,一个人总是凸显着单薄,而无法作为,可当我们团结起来,却可以创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