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肝经湿热证针刺与经络气血调控第一部分肝经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2第二部分针刺取穴原则与机理 3第三部分祛湿化热的经络传导规律 6第四部分调节气血运行的经气作用 8第五部分疏通经络结滞的针感反应 10第六部分疏泄肝郁的经络心理调节 12第七部分针刺对肝经湿热证临床疗效的评估 14第八部分针刺与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优势 17
第一部分肝经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关键词关键要点病因
1.湿邪为病,湿为阴邪,其性黏滞重浊,易于阻滞气机,导致气滞血瘀,湿热互结。
2.湿热相合,湿热互结,湿热蕴结于肝经,阻滞气血运行,导致肝气郁滞,气血不畅,从而形成肝经湿热证。
3.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品,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运化水谷不利,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壅滞于肝。
病机
1.湿热蕴结肝经,阻滞气机,导致肝气郁滞,气血运行不畅。
2.肝主疏泄,肝经湿热证时,肝气失调,疏泄失常,郁火内生,化热伤阴。
3.脾主运化水湿,肝经湿热证时,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湿热相合,蕴结于肝。肝经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肝经湿热证是祖国医学对湿热蕴结肝经所致证候群的总称。其病因病机主要包括外感湿热邪气、内生湿热、肝郁化热、脾虚湿滞等。
外感湿热邪气
*气候因素:夏季湿热暑盛,外感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尤其是在闷热潮湿的环境中。
*饮食因素:过食辛辣、肥腻、生冷的食物,助长湿热之邪的产生。
*居住环境:居住于潮湿、不通风的环境中,湿热之邪易乘虚而入。
内生湿热
*脾虚湿聚:脾的运化功能失调,导致水湿运化不畅,聚而成湿。
*肝郁气滞:肝气郁结不畅,气滞化热,郁久化火,化生湿热。
*肾阳不足:肾阳不足,水湿不能蒸散,聚而成湿。
肝郁化热
*情志因素:肝主情志,愤怒、恼怒等不良情绪,可使肝气郁结化热,化生湿热。
*肝血不足:肝血不足,不能濡养肝经,导致肝气郁滞,化热生湿。
脾虚湿滞
*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凉的食物,损伤脾阳,导致脾虚湿滞。
*劳倦过度:过度劳累,耗伤脾阳,运化水湿无力,产生湿滞。
*久病体虚:慢性疾病缠绵,脾阳逐渐受损,导致湿滞内生。
具体病机
外感或内生湿热之邪侵袭肝经,阻滞经气运行,导致肝经气机郁滞,气滞化热,郁久化火,火热迫血妄行。湿热之邪与血相搏,形成热结之证。湿热蕴结肝经,可表现为肝经络证候,如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苔黄腻等。若湿热之邪化火,灼伤肝经,则可出现肝经实火证候,如胁肋胀痛剧烈、口干舌燥、舌红苔黄燥等。
综上所述,肝经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复杂,外感湿热邪气、内生湿热、肝郁化热、脾虚湿滞等因素均可参与其发病过程。辨证论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各致病因素,予以相应治疗。第二部分针刺取穴原则与机理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取穴原则
1.根据肝经湿热证的病理特点,取用泻降清热利湿穴位,如太冲、行间、阴陵泉等。
2.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与肝经相关的经外奇穴,如期门、血海等。
3.采用配伍取穴法,如太冲配阳陵泉,行间配三阴交,以增强泻降清热利湿之力。
主题名称:针刺操作手法
针刺取穴原则与机理
取穴原则
针刺取穴遵循以下原则:
*辨证取穴:根据肝经湿热证的病机特点,选择具有清泻肝胆湿热的穴位。
*循经取穴:沿肝经循行路线,选择相应的俞穴、络穴、原穴等。
*配伍取穴:根据不同症状,配伍使用疏肝理气、清热利湿的穴位。
常用穴位
俞穴:
*太冲穴(LR3):肝经俞穴,疏肝理气,泄热止痛。
*行间穴(LR2):肝经络穴,清热利湿,疏肝解郁。
络穴:
*阳陵泉穴(GB34):胆经络穴,清利湿热,疏肝止痛。
*丘墟穴(ST30):胃经络穴,清热利湿,和胃止痛。
原穴:
*太渊穴(LU9):肺经原穴,宣肺清热,利水消肿。
*太白穴(SP3):脾经原穴,健脾益气,利湿化痰。
配伍穴位:
*三阴交穴(SP6):汇聚脾、肝、肾三经阴经,清热利湿,健脾养肝。
*曲泉穴(LR8):肝经合穴,疏肝理气,泄热止痛。
*合谷穴(LI4):大肠经原穴,疏风解表,清热利湿。
机理
针刺上述穴位发挥作用的机理包括:
*清泻肝胆湿热:刺入肝胆经络穴位,刺激经络气血运行,疏通肝胆经气,促进湿热之邪外泄。
*疏肝理气:针刺肝经俞穴和络穴,疏通肝气郁滞,缓解肝气横逆引起的疼痛、烦躁等症状。
*清热利湿:针刺胃经、肺经络穴,宣肺清热,利湿化痰,改善湿热内蕴所致的腹胀、口苦、胸闷等症状。
*健脾养肝:配伍脾经原穴,健脾益气,疏泄肝胆湿热,恢复脾胃运化功能。
*调节气血运行:针刺刺激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运行,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肝经湿热证的病理基础。
临床疗效
研究表明,针刺取穴治疗肝经湿热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缓解疼痛:针刺疏肝理气,止痛效果显著,可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胁肋疼痛、头痛等症状。
*清热利湿:针刺清热利湿,可改善湿热内蕴引起的腹胀、口苦、胸闷等症状。
*疏肝解郁:针刺疏肝理气,缓解肝气郁滞,改善情绪烦躁、易怒等症状。
*调节免疫: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运行,改善肝经湿热证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注意事项
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辨证精准:准确辨别患者的证候类型,根据病机特点选取相应穴位。
*针刺手法:采用平补平泻或泻法为主,以疏通经络、泄热利湿为目的。
*疗程与频次:一般为10-15次为一个疗程,每周治疗2-3次。
*配合治疗:针刺治疗可与中药、推拿、艾灸等方法配合使用,以提高疗效。第三部分祛湿化热的经络传导规律关键词关键要点【湿热传导规律中的经气循行】
1.湿热之气沿肝经循行,肝经经气通行不畅,导致肝气郁结,湿热停留于肝经。
2.湿热困阻肝经,导致肝气化火,形成湿热证。
3.疏通肝经经气,促进湿热之气排出体外,缓解肝经湿热证。
【湿热传导规律中的经络传导】
祛湿化热的经络传导规律
肝经湿热证属于中医热证范畴,其经络传导规律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湿邪上蒸,热邪下行
湿邪具有重浊黏腻的性质,易于凝聚于下焦,阻碍气血运行,导致局部湿热壅滞。热邪则具有升腾向上的特性,当下焦湿热壅滞严重时,热邪可上蒸熏蒸肝胆,引发肝胆湿热证。
2.肝胆相表里,湿热互结
肝胆互为表里,经脉相通,湿热邪气可通过经络传导在肝胆之间相互影响。肝胆湿热证常表现为肝胆湿热互结,互为病因和病机。
3.三焦分清浊,湿热阻滞
三焦为水液代谢和运化的重要脏腑,素有“水谷之海”、“阴阳气血之通路”之称。肝经湿热证时,湿热邪气可阻滞三焦气机,影响水液代谢,导致湿热郁积。
4.经络循行相贯,热湿互传
经络循行相贯,相互沟通,湿热邪气可沿经络循行相互传导。肝经湿热证时,湿热邪气可循肝经传向脾经、胃经等其他经络,引起相应部位的湿热症状。
5.卫气营血互损,湿热蔓延
卫气、营血相互依存,相互滋养。肝经湿热证时,湿热邪气可损伤卫气营血,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湿热邪气乘虚而入,进一步蔓延扩散。
根据上述经络传导规律,祛湿化热的针刺治疗应遵循以下原则:
1.疏肝利胆,清热化湿
疏肝利胆是祛湿化热的根本原则,可通过针刺太冲(LR3)、行间(LI2)、太溪(KI3)等穴位,疏泄肝气,促进胆汁分泌,清泄湿热。
2.调畅三焦,化浊利湿
调畅三焦,利湿化浊是祛湿化热的重要环节,可通过针刺中脘(CV12)、关元(CV4)、足三里(ST36)、三阴交(SP6)等穴位,理气导滞,促进水液代谢。
3.行气活血,祛瘀散热
行气活血是祛湿化热的辅助原则,可通过针刺血海(SP10)、膈俞(BL17)、委中(BL40)、昆仑(BL57)等穴位,活血祛瘀,行气化湿。
4.循经取穴,因人制宜
循经取穴是针刺治疗的重要原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肝经、胆经、脾经、胃经等相关经络的穴位进行治疗。
5.综合施治,标本兼顾
祛湿化热应采取综合施治的原则,既要祛除湿热邪气,又要扶正固本,可配合运用艾灸、拔罐、中药等其他治疗方法,标本兼顾,提高疗效。第四部分调节气血运行的经气作用调节气血运行的经气作用
针刺的经气作用是指针刺对经络气血运行的影响。经气是经络中运行的气血,而经络气血的运行受经气的调节。针刺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经气的运行,从而改善气血运行。
经气调节气血运行的机制
针刺调节经气,改善气血运行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疏通经络,畅通气血运行
针刺刺激穴位,可以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的通道畅通无阻。当经络不通畅时,气血运行受阻,容易出现气滞血瘀、经络不通等症状。针刺通过疏通经络,可以消除气滞血瘀,畅通气血运行,从而改善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
2.调节经气盈虚,平衡气血阴阳
针刺可以调节经气盈虚,平衡气血阴阳。当经气不足时,气血运行无力,容易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针刺可以补益经气,增强气血运行的力量。当经气过于旺盛时,气血运行太过旺盛,容易出现气盛、血热等症状。针刺可以泻降经气,抑制气血运行太过旺盛。通过调节经气盈虚,平衡气血阴阳,针刺可以改善气血运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3.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
针刺可以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当气血运行受阻时,容易出现瘀血阻滞,导致微循环障碍。针刺通过活血化瘀,可以消除瘀血阻滞,改善微循环,从而改善组织和器官的血液供应和营养。
经气调节气血运行的临床应用
针刺调节经气,改善气血运行的临床应用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治疗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是指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的证候。常见症状有胸闷、腹胀、疼痛、肢体麻木、面色晦暗等。针刺治疗气滞血瘀证,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
2.治疗气虚血虚证
气虚血虚证是指气血不足,出现气虚血虚的证候。常见症状有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头晕等。针刺治疗气虚血虚证,可以补益经气,补养气血,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
3.治疗气血两虚证
气血两虚证是指气血均不足,出现气血两虚的证候。常见症状有乏力、气短、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针刺治疗气血两虚证,可以补益气血,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
4.治疗气盛血热证
气盛血热证是指气血太过旺盛,出现气盛血热的证候。常见症状有头痛、耳鸣、面赤、口渴、烦躁等。针刺治疗气盛血热证,可以泻降经气,清热凉血,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症状。
总之,针刺通过调节经气,改善气血运行,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临床上,针刺常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第五部分疏通经络结滞的针感反应关键词关键要点【经络阻滞的针刺反应】:
1.经络阻滞时,针刺感受迟钝、针感弥散或针下无感。
2.疏通经络阻滞,针刺时手法宜轻柔,循经提插,针感逐渐由迟钝变为轻快、酸胀。
【气血运行紊乱的针刺反应】:
疏通经络结滞的针感反应
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时,通过特定穴位的取穴和手法刺激,可以疏通经络结滞,改善气血运行,发挥治疗作用。疏通经络结滞的针感反应是指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体表感觉,反映了针刺刺激对经络气血的调控作用。
1.得气感
得气感是指针刺入穴位后,患者自觉针下有酸、麻、胀、重、温或窜行感,沿经络方向传导。得气感表明针刺已达经络气血运行的部位,针刺刺激引起了经络气血的流动变化。
2.酸胀感
酸胀感是指针刺入穴位后,患者自觉针下有酸痛、胀闷感。酸胀感提示经络气血阻滞,针刺刺激通过疏通经络,改善了气血运行,减轻了经络阻滞引起的酸痛胀闷感。
3.窜行感
窜行感是指针刺入穴位后,患者自觉针下有气感沿着经络循行,或有一股热流或电流样感觉沿经络传导。窜行感表明针刺刺激疏通了经络,促进了气血的运行,使经络气血恢复了正常循行。
4.电针反应
电针治疗肝经湿热证时,患者在电刺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针下局部抽动或震颤,这被称为电针反应。电针反应表明针刺刺激对经络气血的调控作用,通过电刺激,加强了针刺的疏通经络效果,改善了气血运行。
5.局部反应
局部反应是指针刺入穴位后,局部皮肤出现发红、水肿、渗液等反应。局部反应提示针刺刺激引起了局部气血运行的变化,促进了局部组织的修复。
6.远端反应
远端反应是指针刺入穴位后,远端相关部位出现酸痛、麻木、发热等反应。远端反应表明针刺刺激通过经络系统,对远端相关部位的气血运行产生了影响,疏通了经络结滞,改善了远端部位的气血运行。
7.全身反应
全身反应是指针刺入穴位后,患者出现发热、出汗、口渴、乏力等全身性反应。全身反应表明针刺刺激对全身气血运行产生了调控作用,疏通了经络结滞,改善了全身气血运行。
这些疏通经络结滞的针感反应是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的重要指标,反映了针刺刺激对经络气血的调控作用。通过观察和分析针感反应,可以判断针刺的疗效,指导针刺的取穴和手法,提高针刺治疗的效果。第六部分疏泄肝郁的经络心理调节关键词关键要点【疏泄肝郁的经络心理调节】
1.情绪疏泄:疏导不良情绪,如发怒、抑郁、焦虑等,可通过谈话疗法、倾诉、运动等方式宣泄。
2.经络按摩:按摩肝经、太冲穴、大敦穴等穴位,可疏通肝气,缓解肝郁症状。
3.经络拍打:拍打肝经、足三里穴,可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肝功能,疏泄肝郁。
【情志调养】
疏泄肝郁的经络心理调节
一、肝经湿热证的病因病机
肝经湿热证以肝郁化热,湿热内蕴为主要病机。病因主要包括:
*情志不遂:肝主疏泄,情志不遂郁结于肝,气机失调,化火生热。
*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肥甘之品,助长湿热之邪,壅滞肝经。
*外感湿热:外感湿热之邪,侵袭肝经,阻滞气机,化热生湿。
二、经络气血调控机理
针刺取穴疏泄肝郁,通过经络气血调控发挥作用:
*疏肝理气:针刺太冲、行間、章門等穴位,疏通肝经气机,促进肝气条达,化解肝郁。
*清热泻火:针刺阳陵泉、曲池、合谷等穴位,清泄肝火,泻除湿热,降逆平肝。
*调和气血:针刺三阴交、血海、气海等穴位,调和气血,改善肝经血瘀痰湿阻滞,促进气血运行通畅。
*疏通筋络:针刺绝骨、解溪、阴陵泉等穴位,疏通筋络,缓解肝郁导致的筋脉挛急疼痛。
三、针刺取穴
疏泄肝郁的针刺取穴主要包括:
*肝经穴位:太冲、行間、章門、曲泉
*清热泻火穴位:阳陵泉、曲池、合谷
*调和气血穴位:三阴交、血海、气海
*疏通筋络穴位:绝骨、解溪、阴陵泉
四、针刺手法
*手法:补泻结合,以平补平泻为主。
*留针时间:15-30分钟。
*疗程:每周2-3次,10次为一疗程。
五、注意事项
*针刺时应关注患者情志变化,避免过度疏泄肝气。
*对于湿热较盛的患者,可配合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
*针刺过程中应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感染。
六、心理调节
疏泄肝郁不仅包括针刺取穴,还包括心理调节。临床实践中,以下心理调节方法可辅助治疗: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激动,适度释放压力,培养平和的心态。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劳逸结合。
*规律饮食:清淡饮食,避免辛辣、油腻、肥甘之品。
*适当运动:适量运动,疏通气血,促进肝气条达。
*心理咨询: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疏导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通过上述针刺与心理调节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疏泄肝郁,调和气血,清热泻火,改善肝经湿热证的临床症状。第七部分针刺对肝经湿热证临床疗效的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针刺疗法效果
1.针刺具有改善肝功能、增强抗炎反应、抑制肝细胞损伤的能力。
2.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调节肝经气血运行,改善局部组织循环,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和修复。
3.针刺联合其他疗法,如中药调理、物理治疗等,能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症状改善
1.针刺可有效缓解肝经湿热证引起的腹胀、疼痛、口苦、泛酸等症状。
2.针刺通过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改善肝脏功能,调节胆汁分泌,从而减轻腹胀和疼痛感。
3.针刺可改善舌苔发黄、口苦等症状,表明肝功能得到改善,胆汁代谢恢复正常。
炎症反应调控
1.针刺可抑制肝组织炎症反应,降低肝脏炎症因子水平,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
2.针刺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抑制过度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
3.针刺联合抗炎药物治疗,可增强抗炎效果,改善肝脏炎症状态。
肝细胞保护
1.针刺可增强肝细胞抗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减轻肝细胞损伤。
2.针刺促进肝细胞再生和修复,改善肝脏结构和功能。
3.针刺联合肝细胞保护剂治疗,可增强保护效果,提高肝细胞存活率。
胆汁代谢改善
1.针刺可调节胆囊收缩和胆汁分泌,促进胆汁排出,改善肝内胆汁淤积。
2.针刺通过疏肝利胆,增强肝脏合成和分泌胆汁的能力。
3.针刺联合利胆药物治疗,可增强利胆作用,促进胆汁流动和排出。
心理情绪改善
1.肝经湿热证患者常伴有烦躁、易怒等情绪问题。
2.针刺可疏肝解郁,缓解情绪症状,改善睡眠质量。
3.针刺联合心理疏导治疗,可增强疗效,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针刺对肝经湿热证临床疗效的评估
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是一种传统的中医药疗法,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相关研究表明,针刺能有效改善肝经湿热证的临床症状,如黄疸、胁痛、口苦、舌苔黄腻等。
临床研究
1.随机对照试验
一项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针刺与西药对肝经湿热证患者的疗效。研究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87.5%vs.60.0%,P<0.05)。
2.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
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纳入了11项关于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OR=2.34,95%CI:1.68-3.26),提示针刺对肝经湿热证具有良好的疗效。
3.动物实验
动物实验也证实了针刺对肝经湿热证的治疗作用。研究发现,针刺能抑制肝脏炎症反应,改善肝脏功能,并调节肝脏代谢。
疗效机制
针刺对肝经湿热证的疗效机制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调控气血运行
针刺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调畅气血,从而改善肝区气滞血瘀,缓解湿热蕴结。
2.清热利湿
针刺选取清热利湿穴位,如太冲、曲泉等,通过激发经络气血运行,促进尿液生成,排出湿热邪气。
3.扶正抑邪
针刺可扶助正气,增强机体抵抗力,抑制湿热邪气的侵袭,从而达到扶正抑邪的目的。
4.调节免疫功能
针刺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免疫细胞的过度活化,缓解肝脏炎症反应。
临床应用
针刺治疗肝经湿热证的常用穴位包括太冲、曲泉、中脘、足三里、太白等。针刺方法一般采用补泻手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穴位组合和针刺手法。
结论
综上所述,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表明,针刺对肝经湿热证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针刺通过调控气血运行、清热利湿、扶正抑邪、调节免疫功能等机制,改善肝经湿热证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八部分针刺与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优势关键词关键要点【针刺的双向调节作用】
1.针刺能通过刺激经穴,直接作用于经络,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阻滞,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针刺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兴奋又能抑制,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促进人体生理功能的恢复和平衡。
3.针刺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促进组织修复,延缓衰老。
【经络气血的调控作用】
针刺与中医药综合治疗的优势
针刺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肝经湿热证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与单纯的中医药治疗相比,针刺与中医药综合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协同增效:
针刺与中医药联合应用时,可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相互协同,增强治疗效果。针刺主要通过刺激经络穴位,疏通气血,调节脏腑功能;中医药则通过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线上课程设计 动画
- 药学课程设计指南
- 机设课程设计的模板
- 网络服务器配置课程设计
- 捅马蜂窝课程设计
- 智能可穿戴手表课程设计
- 2024年职业生涯规划教案篇
- 药品检验类课程设计论文
- 2024年移动智慧家庭工程师(高级)资格认证考试题库-上(选择题)
- 物流运输行业营销工作总结
- 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四上数学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昆明市公交集团车载视频监控平台升级方案20191025
- 一流课程申报
- 高中体育特长生名校报考路径分析课件
- 主要建筑材料碳排放因子查询表
- 建筑施工室内装饰设计施工图讲解
- 冠寓运营管理手册
- 耳部铜砭刮痧技术评分标准
- 玻璃幕墙施工方案幕墙
- 抗精神疾病药物与麻醉课件
-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后习题答案李春葆 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