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1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2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3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4页
《扬州慢》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扬州慢姜夔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扬州慢姜夔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的生平及其作品,把握本词的写作背景。2.通过朗读、吟诵,置身诗境,体味作品的黍离之悲。3.理解本词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用典等表达技巧。4.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忧国忧时,抚今追昔的哀思。知人论世——识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一生不仕,过着湖海飘零,寄人篱下的生活,最后在贫困交迫中死于杭州西湖之畔。

他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辞句古雅峭拔,音节清刚顿挫,意境幽邃冷隽,多为吟咏山水,感喟身世,追怀旧游,眷念情遇之作,也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姜夔喜欢自创新曲,本篇《扬州慢》即其自度曲之一。

主要作品:《白石道人诗集》。知人论世——知背景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岁那年(1176),当时词人二十余岁。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南侵,江淮军败,中外震骇。不久,完颜亮在在瓜州被其臣下所杀。根据词前小序所说,淳熙三年,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被战争洗劫后的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朗诵感知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低沉、冷寂、深沉、感伤慢任务探究

一、何为“黍离之悲”?探究任务——小序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时间、地点天气所见所闻作者情感写作缘由他人评价悲任务探究

一、何为“黍离之悲”?用典——黍离之悲彼黍离离①,彼稷之苗。行迈靡靡②,中心摇摇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节选①离离:一行行排列的样子②靡(mǐ)靡:行步迟缓貌。③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触景生情——故国残破的悲思任务探究

二、品鉴语言,分析意象姜夔眼中的扬州城是什么样子?

姜夔眼中的扬州意象意境特点都在空城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破败凄凉萧条凄清荒无人烟悲凄惨淡姜夔所见所闻满眼弥望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荒废的池苑和残存的古老的大树,天气渐渐进入黄昏,凄凉的号角吹起了冷寒,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二十四桥仍然还在,却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处处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问题探究(小组探究)1、明明是冬至,为何作者却说“过春风十里”?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情无欲,何来感受温度与无语凝噎的“冷月无声”?3、明明是冬至,为何作者却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符合季节改成“念桥边残芍,满地伤心为谁痴”好不好?问题探究1、明明是冬至,为何作者却说“过春风十里”?“春风十里”是借用杜牧《赠别》“春风十里扬州路”之意,“春风十里”即“扬州路”。这里写其昔日之繁华,而如今却已是“荠麦青青”,成为一片野麦丛生的荒芜之地,上下两句形成鲜明对比。化用诗句(用典)、对比、虚实结合问题探究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月亮本就无情无欲,何来感受温度与无语凝噎的“冷月无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换过女墙来。”——刘禹锡诗人将情感托于“月”。“月”成了一位见证者,见证了扬州曾经的繁华,也见证了扬州如今的衰败。移情于景,情景交融问题探究3、明明是冬至,为何作者却说“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符合季节改成“念桥边残芍,满地伤心为谁痴”好不好?词人在这里宕开一笔,写二十四前边的芍药。芍药蓬勃生长,开出绚丽的花朵,只可惜芍药如此美丽却不知为谁绽放,这种物是人非、人生无常的情景更让人伤感。“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此去今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乐景衬哀情,以景结情姜夔心中的扬州

姜夔心中的扬州意象意境特点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繁华热闹风景宜人问题探究

作者在想象“杜郎重到扬州”,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到杜郎重到扬州反应。思考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的?

杜郎反应: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作者在想象“杜郎重到扬州”,请同学们在词中找到杜郎重到扬州反应。思考作者又是如何来表现的?

赠别

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遣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遣怀

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想象、化用诗句(用典)运用想象的手法,词人不直接表达自己情感,而是通过想象杜牧重到扬州情况来委婉表达出扬州城的昔盛今衰令人触目惊心。任务探究

二、总结艺术手法?姜夔眼中的扬州(实景)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冷月无声桥边红药空城—破败萧条1、移情于景,情景交融2、乐景衬哀情3、化用诗句(用典)4、想象5、今昔对比,虚实相生姜夔心中的扬州-杜牧笔下的扬州(虚景)竹西佳处春风十里二十四桥名都—繁华热闹艺术手法两个人的两座城任务探究

三、再读词作,结合诗句分析造成扬州今昔巨大反差的原因?思考《扬州慢》中黍离之悲的具体内涵。反差原因: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自胡马窥江去后”点明扬州衰败的原因。“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则赋予无生命的景物以人的情感,仿佛那废弃的池塘和残存的古木也在控诉着对战争的厌倦,对敌人的痛恨。不难让人联想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世说新语》∙言语)。时至黄昏,凄清的号角伴着寒风袭来,回荡在这座荒凉寂寥的空城之上,如何能不令人无限伤感?背景资料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扬州被洗劫一空。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作者感慨今昔,写下这篇名作。姜夔所处的南宋时期,国事衰微,小朝廷偏安一隅,文恬武嬉,对金人铁蹄践踏下的扬州等地区不闻不问,抗战派呼声渐趋微弱,国家风雨飘摇,民不聊生。深沉的黍离之悲对战争的厌恶、痛恨对国势衰微的痛惜、不满、愤恨对遭遇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对昔日繁华的追怀对今日山河残破的哀思

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