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

析1

1[简答题]

1.题目:必修第三册《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片段教学

2.内容:

电势差

选择不同的位置作为零电势点,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值也会改变,但

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却保持不变。

在电场中,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叫作电势差,电势差也叫作电压。设

电场中A点的电势为6A,B点的电势为6B。则它们之间的电势差可

以表示为

UAB=6A—6B

也可以表示为

UBA=d)B-*A

显然

UAB=-UBA

电势差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例如,当A点电势比B点电势高

时,UAB为正值。UBA则为负值。

电荷q在电场中从A点移动到B点时,静电力做的功WAB等于电荷在

A、B两点的电势能之差。由此可以导出静电力做的功与电势差的关

WAB=EpA-EpB

WAB=q6A-q6B=q(6A-6B)=qUAB

UAB=WAB/q

因此,知道了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就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在这两点之

间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的功,而不必考虑静电力和电荷移动的路径。

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在物理学中,电势的差值往往比电势更重要。

3.基本要求:

⑴试讲约10分钟;

⑵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⑶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要结合生活实际。

参考解析:一、新课导入

类比高度差对重力做功的影响,提出问题“某个电荷在确定的电场中

由A点移动到B点,影响静电力做功多少的因素可能是A点或B点的

电势值呢?还是A、B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献媵

环节一:电势差

运用导入的物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当选择不同的位鬣作为零电势点,电场中某点电势的数

值也会改变,但电场中某两点之间电势的差值却朝不变。顺势引入电势差的概念,并简述其

在电场中的优势。

弓药生皿出:加/一以=—"B—%)=一'

在此之后,学生会发现电势差的正、负值,并解释其代表的意义。

环节二:电场力做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势反映的是电荷在电场中所具有的能的性质,而功和能是身切相关的。电势差与

电场力做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呢?

引入试探电荷后,引导学生根据电势的表达式,推到得出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关荽

幅;=qs.—qUn=</(也一3.)=qU.

进而得出,电势差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提出问题;电势差与试探电荷的带能量、电性以及做功的路径是否有

关系?

四、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知识、情感,老师补充、升华。

五、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电势差概念引入的物理学史。华国然一

板书设计:略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物理专业面试》真题及答案解

1[简答题]

L题目:牛顿第三定律

2.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这又是一

个定量的问题,而定量的问题通常只靠观察和经验是解决不了的,它

需要通过实验测量来回答。

实览

用y黄潴力计舞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七田33-3・把A.B舟个修督赵力

计芷相在一纥.B的一定.同手杜力

力HA4U,.向,刈力计的巾仁:,:民

仔加:口»・蹲力itH攵MA的杜力凡

:,LI羽)广m.

从实冷中可以发现.网个井黄菊力计的示政是相等的.

方向相反

大量力实我驯:两个物体之网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

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缆上.这就址牛粮

期三定送1\cwioa'»thirdlaw

A生活m生产中应用牛便器定律的例很方的

人在划船时.桨向行推水.次就向府指桨.将船向前

推遵(用33Ti。就爽做.轮薪的缘检架装转时也砧向

后推水,水同的绐绿灰架一个反作用,J.柩动也事麻迸

巴车的发动机犀动小轮找牌.由卜伦帕碘曲之网的冷

».。轮向埼解跑网."陶冶4:轮一个向前的后忙相〃.使

汽有前述(W33-5).*车受到的累动力就柴这IT产生的

若把9动轮呆空.不让亡米地面报3.这胖乍陀呆簿转动.

mt>-»vuq

M车轮东擀地曲.地面也就不会产生阿麻招%的力.M

我不会前进陷々窕泞中的汽+.基管4轮&转.做矩如

累犯知4淡之间太肃.£能将不同足够的中控力./也班

出4、耒的杵名越舟4川以推需饕分别由胸枪改卜;给你动.

必要时队至可以收匏M时乐动.LT便根抠4轮与他面按立5m抬内〃Mtttwh

的不M情猊★我得足终的动力W0-5汽,3MUJJ力的欣塞港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4)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参考解析:一、教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从而能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提升分析、解决问题和团队

协作能力。

3.培养探究精神,学习物理学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会用它分析实际问题。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生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二者之间存在什

么关系?进入本节课的讲授内容。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学生实验操作,交流讨论

教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连接在一起,让两位学生在讲台上分别拿着

两个弹簧测力计,只让其中一位学生用力拉另一位学生不用力。让学

生观察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并记录示数。然后让另一

位学生用力拉,并记录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然后让学生交流讨

论数据结果,并分析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受力情况。

预设1:两次拉的过程中,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一样的;

预设2:在两个过程中,两个弹簧测力计都受到拉力的作用,而且大

小相等,但是这两个拉力的方向相反,这两个拉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

用力。

环节二: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并讲授牛顿第三定律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

环节三:呈现图片,学生解释其中蕴含的牛顿第三定律

大屏幕展示划龙舟与汽车受驱动力的示意图,让学生思考牛顿第三定

律的应用,并说明如何体现牛顿第三定律。

预设: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给水一个推力,即作用力,水同时给螺旋

桨一个反推力,即反作用力;汽车车轮给地一个向后的作用力,地面

也会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从而解释

一些生活现象。

五、课后作业

①思考解释车轮陷入泥潭中时牛顿第三定律是否还成立?②找一些

实际生活中运用牛顿第三定律的例子。

六、板书设计:略

2[简答题]

1.题目:万有引力定律

2.内容:万有引力定律

我们的思想还可以更解放。既然太阳与行星之间、地球与月球之间,

以及地球与地面物体之间具有“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

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的吸引力,是否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有这样

的力呢?很可能有,只是由于身边物体的质量比天体的质量小得多,

不易觉察罢了。于是我们大胆地把以上结论推广到宇宙中的一切物体

之间: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

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l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

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即

F=G丫2

式中质量的单位用千克(kg),距离的单位用米(m).力的单位用牛(N)。

G是比例系数,叫作引力常量(gravitationalconstant),适用于任何

两个物体。

尽管以上推广是十分自然的,但仍要接受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检验。

本章后面的讨论表明,由此得出的结论与事实相符,于是,它成为科

学史上最伟大的定律之------万有引力定律(lawofuniversal

gravitation)o它于1687年发表在牛顿的传世之作《自然哲学的数

学原理》中。

万有引力定律明确地向人们宣告,天上和地上的物体都遵循着完全相

同的科学法则;它向人们揭示,复杂运动的后面可能隐藏着简法的科

学规律,正是这种对简洁性的追求启迪科学家不断探索物理理论的统

0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若涉及实验,可以做实验、模拟做实验或者讲

解实验);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

⑷有联系实际的实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1.知道万有引力的内容、公式以及适用范围;了解引力常量。

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过程和思路,从而能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3.培养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和公式。

教学难点: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行星与太阳的引力,地球对苹果的引力是同i种性质的力吗?

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提问:自然界上任意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吗?

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讲授内容。

二、新课讲授

1•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猜测任意两个物体间可能有引力,只是感觉不到,教师明确可以

将行星之间引力的结论推广到任意两个物体之间,从而引出万有引力

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出力的方向在它们

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ml和m2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

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教师指导学生写出公式,

F=G

明确每个符号的单位和物理意义,并强化归纳演绎的科学思想。

教师提问:

⑴两个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万有引力怎么计算?

⑵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大小相等吗?

⑶万有引力适用于什么物体之间的引力?

学生分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出万有引力的适用范围。

理解万有引力的普适性、相互性、宏观性。(万有引力适用于两个质

点间的引力;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计算引力时,距离指的是两个球心

间的距离;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遵循牛顿第三定律;万有引力适

用于自然界任意两个物体之间,只是通常情况下,万有引力非常小,

可以忽略不计)

2.引力常量

大屏幕播放卜文迪许实验室测量引力常量的实验,学生观看,教师引

导学生了解和体会前人是如何巧妙地将物体间非常微小的力显现和

测量出来,并进行情感升华。教师明确G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常量之一,

是卡文迪许测出来的以及G的值。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万有引力定律及应用,引力常量。

四、课后作业

查阅资料,了解万有引力提出的整个过程。

【板书设计】略

3[简答题]

L题目:正功和负功

2.内容:

!正力IQ负功

••

e1血

(I)<«»。=0.H'B0.it*小力,的方

力,不依功.«*.•体在H

•〃。”士仪”八•"”格力x-C.U

内全力务不■中(甫KI“甲L

<2<¥"•<*»*><>>■>*.8li军力,

MK.AHJZJP*W4H.人的R,1FM

V*if4<M*i<24k,

•H.<««<•.»'<6.UX4./J/*

4VHMRCQ.H9B.要使证疝的小QM0,AUU;M4

M/)FK4Kft4l<HSI-:RU

£・我f)分行的心,体受个力MH少的几INI&.

tfrf.■体・拿介父¥个力的斤摒.*T•体春几个

力19兵■”»!!变一舞0»酎.这/1个力对■体J««m

KMWMB,Q•y.<•<♦

99).■今个力分Hg"l»・09的代・IO.<4hifVI.

它送儿》力的介"WWMIW,儿■3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⑷讲清楚正、负功的区别。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L掌握正功和负功的区别。

2.通过相互交流的过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探究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的严谨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功的概念,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力对物体做

功有几种情况?又是如何划分的?进而引出本节课的讲授内容。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功的公式,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根据功

的公式,是否可知功的分类?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可得,功是代数量,根据三角函数余弦值得变化,

功可正可负。教师评价后给出正功和负功的概念。

环节二:学生讨论交流力做功的不同情况,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为什

么会出现正、负功的情况?学生讨论得出,是由于力与位成的角度不

同。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力与位移的不同夹角,讨论力的做功,学生讨

论时,教师进行巡视。

学生根据功的公式讨论交流情况:

预设L力和位移同方向或夹角为锐角,那么做正功;

预设2,夹角为钝角,做负功;

教师评价后总结,夹角为直角,不做功;由功能关系,做正功则动能

增加,做负功则动能减少。

环节三:教师引导学生举出不同情况下做功的实例,通过学生发现物

体受力不止一个的情况,引出合力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总结本节知识点,要求学生课下思考。

四、课后作业

在课后习题的基础上布置预习作业。

【板书设计】略

4[简答题]

1.题目: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2.内容:

发缩分子电收每说

・04电A的U

4.■■彳鼻々牛与立♦电・铮W・华中

MAT于,达・«.绛低*.

用4・一"哆电电4-0孑电工.畲才■人微分)・49S・

▲■•“*at你.<MI)I-II>.

家兄”us龟•卡♦・£・■a.-恨tta

H.育♦余7电▲弊融•是&HC♦崎.6的立・♦/••姆・

flBUUVi.・金外您率■号»可以“.

电,箝,伪直4大依・!!・快•・・

包.斯•彳野6■很去的・M・4IAWM

IaB.unc:.・・文M玛八K6时

金文4・&.nan力双只的立足041K•他

。手电/力区支4ii,2*T・41q”看

十乃*/・人的0・角♦寿(F幺♦彳e

孑电a.”小、人带伏«*・♦子内

电0•»■▲不停电“靖.崖"”■纥a夕

am・工.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3)试讲过程中要有启发性提问;

⑷讲清楚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安培的分子电流假说;知道电和磁是相互联系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演示实验和实物展示,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物理方法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研究的思

维方式,即实验基础科学假说实验

教学重点:

磁铁的磁场也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教学难点:

安培分3电流假说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发现磁体和电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物质周围

空间都存在着磁场,且通电螺旋管周围的磁感线分布和条形磁铁非常

相似,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由此引出课题一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教师讲解:身体中的电流是由大量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而形成的,

而电流的周围又有磁场,所以电流的磁场应该是由于电荷的运动产生

的。提问:那么,磁铁的磁场是否也是由电荷的运动产生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安培提出在磁铁中分子、原子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一一分

子电流,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磁铁的分子电

流的取向大致相同时,对外显磁性;磁铁的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时,

对外不显磁性。

活动二:解释现象

教师提问:能否用安培分子假说解释铁棒磁化现象,学生分组讨论,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

磁化前:内部分子电流取向杂乱无章,磁场相互抵消;

磁化后:受磁场作用,各分子电流的取向变得大致相同,铁棒被磁化,

两端对外界显示出较强的磁性,形成磁极。

教师提问:为什么磁体受到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失去磁性?

学生独立思考给出答案,教师进行评价。

教师讲解安培分子假说的实质一一磁铁和电流的磁场本质上都是运

动电荷产生的。

三、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

四、布置作业

课后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板书设计

5[简答题]

1.题目:库仑定律

2.内容:

电荷之间的作用力

・过i育的实展鸣以而到.阻荷之网附作用力随a电

得M的增人而用人.屈CH;片的用大闻网小.

电彷之网短价川力C小会力I!布利色打彤式

呢,也就是深.电育之阿巾愀互作用力,会不会与它■电

与它f即I即虑的二次方或氏比,

4支上.电62*的件相力"万行叫力比台机M的H

也UH七超当年"霸支#的江e.英国X午我卜文连什

小普敏看卷利5人弗・侪-y/»Rtr战律返加丁电樨网

的力.而过.依弊耶嫌这例&的北认帕科学率从仑,M

松什/一个卜分龄心的实夕,机件实a).M电《之网的

作阳力开展研究.殿£・认:腐空中诱个。止点电菊之阉

►臬上衣《仓Nit,*的相耳作用力,与它你的电荷量的柒积底正比,与它晒

A£tatt«T**OMe髭属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的旌修上,这

4比会人,ISH总.cwiioob.hu..这冷电药之网的

,£«奎、但尾艮叱手1觇4件3力财力静电力iIccum^iKtiwvc或库仑力e

户格岭Ha.不一发£*.届么.什么应口电科建,

宙奥比舟我土种&图爱与需4事实说到.内个实际的僭电体间电相”作用力马

包打”9的大小.形状以及电苻分行需盯美系.任的事

■?

•,心电的书电“CM十把外八乙心

乐4山州上・正电的,卜〃、

P.fttl.♦电体C与小域•别的钟用力会c

■爱4”军网名#及奥冕?

4问一代5埼攵氏演小小端所学的也

«,什用力艮会各样费化?电符之M”

网力的大小勺•殳国土才改?

3基本要求.

⑴请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⑵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⑶讲清楚库仑定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点电荷模型,知道两点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意识,体会自然界规律的多样性和统一美。

教学重难点:

库仑定律及其理解与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相互吸引“,这让我们对电荷间作用力的方向有了一定的认识。我

们把电荷间的作用力叫做静电力,那么静电力的大小满足什么规律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本节《库仑定律》的学习。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演示实验,初步感知

教师演示带电体与带电小球的相互作用实验,并提出问题:

问题一:带电体与小球间的作用力随距离的不同如何变化?

问题二:在同一位置增大或减小小球所带的电荷量,作用力又会怎样

变化?

学生观看现象后自由回答问题,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并总结

影响带电体间作用力的因素。

活动二:学生讨论,推理库仑定律

教师提问: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讨论后,分组进行分享猜想:

预设1: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间距离有关。

预设2:电荷之间作用力的大小与电荷量有关。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已经学习过的万有引力定律,猜想电荷间作用力规

律,学生分享后,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顺势引出库仑定律,并介绍

库伦和类比法。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明确库仑定律内容,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库仑

定律的适用条件,学生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评价并总结其适用

条件。

装师讲解点电荷,并引导学生说出已学理想化模型。

三、归纳总结

学生总结本堂课的收获,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

四、布置作业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自然界中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及统一场理论。

五、板书设计

6[简答题]

1.题目:楞次定律

2.内容:

I楞次定律

僧乂年.脚国勒岸•"用次生分析r汴多实龄*实1;,

用雨先于g电*方向的星M:SQMIWiS择的方

R.的显应电充的罐用总要朋引起蚓电流的皆*■的

«€,这就是后次定■(!"//、!《*).

总电电北市白9次定愫所述的方向,此⑥望守,定理

CMUVA果.ftfiai.由于电取用#住.此W电i(在用

今何爵中能由N将产生热M・MK能”守恒定律,■•不

“能无申淮0."瓜分独忖中I能从或他形式的优殳均化

而来.在上述工◎中,出霰极壮人11K或从我网内M七时.

If力或170格心娥做机桂北,他功过程申加耗的机总能转

化峭a电波的电电

思考与讨论

*»92.1-2,用沱卬.用舱体力任*一儡去

小敏«乐.会,▲什么霓*?匕■<(《*也口耳*0#.OHK

会,*什么现,?解修友文的见家<112y■位•修班房》耳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⑷讲清楚楞次定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楞次定律的主要内容,能熟练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

应电流方向。

过程与方法:通过楞次定律的探究过程,掌握实验探究的基本方法;

初步掌握比较总结法这一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探究的兴趣、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严谨

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楞次定律。

教学难点:

掌握楞次定律的应用。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电磁感应实验,了解到当闭合线圈内的

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教师提问:有没有简单的方法

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由此引出课题一一楞次定律。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展示楞次图片,了解楞次定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楞次的照片,像学生介绍楞次的生平事迹,顺势

引出楞次定律。

学生阅读教材,强化对楞次定律内容的了解。

活动二: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楞次定律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在各种情况中,分别观察检流计指针的偏转

方向,并记录实验数据(注意:检流计指向正向时电流为由检流计正

极流向负极。)在完成实验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设计并填写表格,填

完表格后引导学生结合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学生做实

验时,教师巡回指导,处理学生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实验的

顺利进行。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过程,并得出结论,教师评价后带领学生总结规律。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例题,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

五、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找一找实际生活中对楞次定律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7[简答题]

L题目:滑动摩擦力【已修改】

2.内容:

|滑动鼻廉力

两个擢1的,体.4E的和“懵动

生ifi.a产1・电■*“*第的力.这*力川伟一

@■■力CjirmlgccM堵阜I■力传方向00

MHJI■体格动的力向”立

我的逢仙也.用雄厚一力的大,力的大小

ffX.“阿阖力・夫.懵的•馈力"AaIff

靖宇・力的大小便・•的电&&巾.nrn

乂位力下.不的川雄力好大小-*不村

♦ililf的完量实。.MUM博做-I'M〃力「

的fllmT事力太小.站・表明:■动摩・力的大小・s力

的大小昵正比,to果m,,8小南通华原〃的大小.州F.A

索木力的太小.

R中.一■比Rf)动・・smSicfmnaa

<MU«E的IfM内不X.«!■内

度玉X.小母舞N基电小H

^**'*^T*****中.以A蝮色木▼公疑I帚动力■.A

■t:t映所受的上片力为F、.市r未收&A帽第小力大小等j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⑷有联系实际的实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能判断并运用

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操作、

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

学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裟力的产生条件、方向的判断和计算。

教学难点:

运动和相对运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滑块从斜面滑下实验,进行提问:当滑块滑

到水平面上出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滑块慢慢停下来。

教师提问:滑块为什么会慢慢停下来?找一找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涉

及到了摩擦力?

学生自由回答:由于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教师顺势导入新课:摩擦力分为很多种,有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等。今天我们这节课将进一步学习摩擦力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活动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方向

教师提问:在演示实验中,滑块滑到水平面时受到摩擦力的摩擦力是

什么摩擦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

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提问,用手压在桌子上,用力向前推,会感受到一个怎样的力?

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

的方向相反。

活动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师提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猜想: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大小,接触面大小,

运动速度大小、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猜想采用“控制变量法”分组定性探究,根据学生

探究的结果,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演示实验定量研究,得出滑动摩擦

力与接触面积大小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

程度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公式表示为:F二

uFN

三、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查找除了滑动摩擦力之外的另一种摩擦力,并思考如何判

断方向和计算其大小。

五、板书设计

8[简答题]

L题目:光的折射【已修改解析】

2.内容:

"畲»*。元・1:例文弋♦.

/从・)”介/KM之物价*的分a*1t.一怎位正

ac*.:rnt--'!(»»••«,1),\

方一他令£余乏人Ra”。陵.“小

(rvOwtiw).•iLlI5*ET

点从一”介质〃■/RC或3令CH“复室IfH.及酎

XC'iAMMU温鳗笑,…<JT*&W%■\入•;尤

JA«A.

1f£(t(tvftntiM).

犬/*射HWkRieiE?

VSUI2.!!*%・■-A介雇另一R介及ft

K.AC.或M&lf穹3・.ailffJCMf

亡箫far-¥UA,:》11?Zr4,■。:一■人制体.

■(ITUHMT

的皇弄利物!!■氏£.国■济if角与人

46

定美黑蜕?

titi«ai*.«=*6析rK0Bt«w许于imr,■之间依艮号

巴之怎",、」'"职工"『舟FIJI:y赳""'入4般,•内

“3人酎月域分,,ia«w^入配骨的.十u食为二a.n

<“

式3%一比偈癖”.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⑷结合生活实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和折射与反射定律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让学生从日

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发现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学生学

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光的折射镇律和反射定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一些河流、湖泊、深水池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猜想水的

深度,提问并给出相对应的答案,接着引出问题:为什么在岸上看水

里的情况会觉得很浅?.由此引出本节课程一一光的折射。

二、新课讲授

图片展示,教师提问:阳光能够照亮水中的鱼和水草,同时我们也能

通过水面看到烈日的倒影.这说明了什么现象?

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进行总结:光从空气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射进水中,另一部分

光返回到空气中。顺势讲解光的折射和反射定义。光从第1种介质射

到该介质与第2种介质的分界面时,部分光会返回到第1种介质,这

个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另一部分光会进入第2种介质,这个现象叫做

光的折射。

教师演示光从空气射向水中的实验,学生观察并画出光的反射线。

教师进行总结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

发生反射,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

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反

射定律。

了解了光的反射定律,那么光的折射存在什么定律呢?教师演示光从

空气射向水中的实验,学生观察并画出光的折射线。引导学生进行观

察。

教师提问:光在折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有什么关系?

教师改变入射角度,学生继续观察。学生发现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

大而增大.

教师进行讲解,斯涅耳发现了这个关系,从而引出折射定律:

sin

sin2

即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比值与入射角、折射角的大小无关,只与两种介

质的性质有关,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三、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亲节课程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查找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板书设计

9[简答题]

L题目:磁感应强度的大小

2.内容:

电感应强度的大小在物理学中.把很短心通电导线中的电流/与导线长度工的累积

〃•叫做成LU但耍Q,学线中介电流.就要把它连到电源上,所以孤立的电渝兀是不行在

的.实际上仍要使用相当长的通电导线.♦过如果做实总的圾部分磁场的强甑方向部左

H的.也就业说磁场是句强嵌场.我们也可以用比较匕的通电力线进行可胶.从结果中推知

一,N殳电流元的空力情况.

演示

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囚索

扣033.2/.三徒相间的吩杉磁帙畀利放在泉上.可以认为磕板间的破场景均力的.

•痔T艮亶导线今不意必立越攸的两极间.W找的方向与藤感应侵及的方向(由下向上)

垂直.

育电选送过段北快出一个肉度.通过根动用度的大

小可以此粒导线使力的大小.分别M通2.3"f»-I4\

可以改变片线讨电务分的装度.电池由外与电路校到《

克R柏马馒通电部分妁长及不£,改矍电虫的大小:”

后乐扬电it不更.改变手艮通电4分的长度.见察这两个BJ

B1A21在勺as破功中**

米时与我受力的勒喻.

百S电①彼受力的阳玄

分析了数多实冷事实后人们认识到.通电导线。彼场方向

垂直时•它受力的大小豉与耳线的长度/成正比.乂与导线中

-«nxi.

的电漉/成正比•即与7和L的柔积〃皮正it.用公式表小为

N«»PF.I.US工系SS

|F»IIJi(I)

式中8处比例系数,它与导携的长度和电海的人小都没育共事.

但是.在不同惦况下.A的直足不H的1即怏整同样的7.L

XX(l)A.iX安SJ卷

在不冏的够场中,就在磴场的不同位置.嘿说来后线爻的力

“多了修E4I56if普

也f-忏.行*.印1是我们可找的去征云场强电的拘理是pe

一磁粒回强度.由此,在导或与程均电直的最简单情况下

(2)

穗修史演义》的单位由凡/和4的单位决定.在国际毕位—⑵穴与电研

》中.迪⑶二金型的叫;工特斯拉(tesla).富怀特.符号是T.受虐1为定义梢tl.52*一个

用tt<Q定义粉位=55子.

3.基本要求:

(1)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4)如果试讲内容有实验,则要描述清楚实验现象。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电流元的概念,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公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过程,掌握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实

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掌握磁感应强度的公式,探究影响通电导找受力的因素

一.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提问:如何判断磁感应强度的方

向。学生进行回答。

教师提问:怎样求磁感应强度的大小?由此引出课题一一磁感应强度

的大小。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初步感知,引入电流元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用小磁针来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吗?

学生回答:不可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应如何研究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学生思考后,教

师根据学生回答讲解电流元的概念。

环节二: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

教师提问: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查阅教材和讨论后进行回答磁场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与导

线的长度有关。

教师进行总结。

环节三: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组员进行

讨论,得出实验方案。

教师演示实验,并提问:保持导线通电部分的长度不变,改变电流的

大小,你观察到什么?

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

教师改变条件继续演示实验,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环节四: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磁感应强度公式

教师引出导线受力公式:F=ILB,即:B=F/UL)磁感应强度的单位是

特斯拉,简称特。

三.巩固练习

教师通过PPT展示本节练习题,请学生上台演练,教师点评。

四、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

五、布置作业.

预习下节课内容,收集相关资料,拓展阅读电磁感应的其他现象。

六、板书设计

10[简答题]

1.题目:周期、频率和转速

2.内容:

3.周期.叛不和就速

虫体■、金冏或一检轴・九冷/竹2d.我酊aNW的运

给力也取件达Nftr'改门鼻达".唐〃-多送扁包仙人的o

Wlft(X4.0、依岬中火的WM«A帑.I1至我・|,E

收141n件华达#我QU・31aMi

NRfjr««勾惠区司好•

h^»iwJ,除44q所阳大.

・保去/公第.我口121附4仿4分/伙,H

及的的封期比分itiwi讨力用力!?.a",耕:〃“触叼”

■U慢,用4,因就.win<fc«<Ljra*fat*»-KM级箝

M:㈣w.“*aQwe&・

ftt!J9^,.4®mWftrt<•:I!«WKH»«tttf

■内!I肪・亶第次17母餐辜.用,#".大小*3惘*的*«,,・;,GWUII不由).

VR.・中他4去不必”18惜.M-*««A/t^KKN

ITT/"LK中.修*川,建■的网

的慢慢.”・趣・垃《«”内的玲・次射.同・拿承.中

♦JVAXtHafK•分OMfc.X0.M.<•

H«101体加工度&iE&«D£

«MaxwaK;r-v«i?・•2rBU0ft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⑷讲清楚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关系。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提高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加

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圆周运动的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顺势题出问题:除了上节所

学的内容外,还有哪些物理量可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由此引出

本课的内容一一周期、频率和转速。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实物展示、学习新知

教师展示钟表等实物,并提出问题:这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有何

特点?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回答:这些物体一直重复做相同的运动。

教师总结讲解周期性运动,顺势引出周期,并讲解其符号、单位。

教师提问:同样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而公转却是

一年,这表明什么?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可知地球自转比公转快。

教师总结周期可以描述匀速运动的快慢。

教师提问:物理课程中是如何描述周期性运动的快慢的?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用频率描述周期性运动的快慢,教师补充频率的

概念,符号与单位。

教师提问:频率如何表示快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师提问:还可以用什么物理量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转速的概念、符号及单位。

教师总结:转速越大表示转动越快,转速越小表示转动越慢。

环节二:周期、频率和转速的关系

教师组织学生按物理分组进行讨论,讨论周期、频密和转速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分组进行汇报。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判断运动快慢需要

转化为同一物理量,且需单位一致。

三、归纳总结.

学生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概括。

四、布置作业

课后收集资料,思考还有哪些物理量可以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五、板书设计

11[简答题]

1.题中速度【已修改解析】

2.内容:

AtaWWlM0MA.、・・BL

■■■IHtoOCM.WWW

—,WIL*:::-[二二^

r^n———

•・•»♦一•・。・・・•二•♦・・■・

MUKfl.“ACVf•MMWMMIK.

3.基本要求:

⑴讲授时间10分钟;

⑵有适当板书;

⑶有师生互动;

⑷有联系实际的实例。

参考解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

式、符号和单位,知道其矢量性: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和

意义;知道速度和速率以及它们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知道常见的比较速度的方法,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

实际体验感知速度的意义和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教学重点:

速度的概念及其性质。

教学难点:

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导入,教师提问:在百米赛跑中,如何比较运动员跑得快慢?(展

示媒体资料:运动会上百米赛跑的资料)

学生回答。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一一速度。

二、新课讲授

教师提问:运动物体所走的位移,所用的时间都不一样,又如何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