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第1页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第2页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第3页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第4页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课后训练·巩固提升会应用必备知识基础练(2021·山东日照月考)下图为四地受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时间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纬度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D)A.甲、乙、丙 B.乙、丙、甲C.乙、丁、甲 D.甲、丙、丁2.导致甲、丙两地气候迥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C)①纬度位置②距海远近③海拔④大气环流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受西风带控制,因此纬度一般在40°左右。乙地和丁地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各控制约半年,应位于20°~30°。丙地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各控制约半年,应位于30°~40°。故选D。第2题,读图可知,甲地一年中绝大多数时间受西风带控制,纬度一般在40°左右,全年气候温和湿润;丙地一年中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各控制约半年,应位于30°~40°,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气候特征。两地气候迥异主要是由于纬度位置引起大气环流差异,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2021·辽宁本溪期末)下图示意甲气象站(3°S,60°W)气候统计,甲气象站所在地海拔72米。据此完成3~4题。3.关于甲气象站所在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A)A.全年高温B.夏季温和C.冬季寒冷D.年较差大4.甲气象站所在地年降水丰沛,主要原因是(A)A.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多对流雨B.地处冷暖气团交汇处,多锋面雨C.位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D.位于热带海洋附近,多台风雨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气象站所在地最冷月平均气温约26℃,最热月平均气温不足28℃,明显具有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的特征,A正确。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甲气象站的纬度为3°S,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带影响,当地气流多受热上升,成云致雨,因此多对流雨,这是当地年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甲气象站位于赤道附近,受冷气团影响较小,因此锋面雨并不多,排除B;材料信息表明,当地海拔72米,为平原地区,因此地形雨并不多,排除C;甲气象站位于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小,热带气旋带来的降水有限,排除D。故选A。(2021·河南洛阳月考)下图分别示意某纬线上我国三个不同城市甲、乙、丙的气候资料,据此完成5~6题。5.该纬线可能是(B)A.20°N B.30°NC.40°N D.50°N6.三城市气候特征的共同之处是(D)A.夏季高温多雨B.冬季寒冷干燥C.气温年较差小D.夏季降水较多解析第5题,甲、乙、丙三城市位于我国,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两城市最冷月均温均在0℃以上、15℃以下,为亚热带气候,甲城市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故该纬线可能是30°N,B正确。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乙、丙两地均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甲地夏季凉爽湿润、冬季低温干燥,因此三城市气候特征的共同之处是夏季降水较多,D正确。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甲地气候类型为(B)A.热带草原气候B.热带沙漠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8.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C)A.乙地河流流量1月大于7月B.丙地地形平坦开阔C.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D.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甲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正确。第8题,读图可知,乙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是地中海气候。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1月大于7月,在南半球7月大于1月,A错误。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全年受西风带控制,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地可能分布在狭长的大陆西岸沿海平原,不一定地形平坦开阔,B错误。丙地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冬季不会有较厚积雪,D错误。9.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1)和世界部分地区及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图1图2(1)P地的气候特点是()A.温和湿润 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 D.炎热干燥(2)判断A地的气候类型及成因。(3)分析B地的气候特点及成因。(4)依据图2,可以判断北半球处于季。

(5)N地此时受带控制,降水较(填“多”或“少”)。

(6)此时M地盛行风,气候特征是。该地区季风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7)M、N两地纬度位置接近,但气候类型不同,主要是由于两地的。

答案(1)D(2)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西风带控制。(3)终年炎热干燥。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4)夏(5)副热带高压少(6)东南高温多雨海陆的热力差异(7)大气环流不同解析第(1)题,图中P地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所以气候炎热干燥。第(2)题,A地位于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其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第(3)题,B地位于副热带地区的大陆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由于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故全年炎热干燥。第(4)题,图2中气压带、风带明显北移,所以此时北半球为夏季。第(5)题,N地地处地中海地区,为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较少。第(6)题,北半球夏季M地盛行东南风,气候特点为高温多雨;东亚季风的形成原因是海陆的热力差异。第(7)题,M、N两地虽然纬度位置接近,但由于两地的大气环流不同(N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而M地受冬、夏季风影响),故气候类型不同。能力素养提升练(2021·四川南充期末)越南中部的雨季与东亚大部分地区不同,这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有密切的关系(见下图)。据此完成10~12题。10.推测越南中部的气候特征是(A)A.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暖多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多雨D.夏季高温少雨,冬季寒冷多雨11.越南中部平原上的自然带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影响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因素是(D)A.热量 B.水分C.洋流 D.地形12.图中长山山脉东北侧与西南侧山麓自然景观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B)A.气温B.降水量C.地形类型D.土壤解析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越南纬度较低,气温较高。由图可知,长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与季风风向近似垂直,冬季原本干冷的东北季风经过海洋后变得湿润,被山脉阻挡抬升后给越南中部地区带来大量地形雨;夏季西南季风受长山山脉的阻挡,位于长山山脉背风坡的越南中部地区,因气流下沉形成了少雨天气。故A正确。第11题,由图可知,长山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并且距离海洋很近,沿海地区形成了西北—东南走向的狭窄平原,受地形的约束,自然带向西北—东南方向延伸,D正确。第12题,长山山脉东北侧与西南侧山麓纬度相当,气温差异小,A错误;由于长山山脉的分隔,东北侧山麓冬半年降水较多,西南侧山麓虽然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但由于穿过了中南半岛,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相对较少,所以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B正确。地形类型和土壤对自然景观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读图,完成13~15题。13.图中阴影表示的气候类型是(C)A.地中海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14.与图示气候形成密切相关的大气环流是(B)A.西南季风B.西风带C.副极地低压带D.副热带高压带15.下列四幅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与图示气候类型相符的是(C)解析第13题,图示气候分布在纬度40°~60°的大陆西海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第14题,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第15题,A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B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C为终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温带季风气候。16.(2021·辽宁锦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达沃斯小镇位于瑞士东南部格里松斯地区,是阿尔卑斯山系海拔较高的小镇,海拔约1560米,这个小镇因举办世界经济论坛而闻名。这里是欧洲大型的顶级滑雪胜地之一,旅游业极其发达,滑雪场地积雪量大,积雪期从10月至次年6月。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附近局部地形及达沃斯气候资料。(1)分析达沃斯积雪量大、积雪期长的原因。(2)分析巴塞罗那和突尼斯冬雨率(冬雨率是指冬季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比)的差异并阐述原因。(3)巴塞罗那位于半岛东岸且纬度高于40°N,但夏季气候特征明显,研究表明,地中海海域对其夏季气候特征影响较大,推测其影响过程。答案(1)达沃斯位于西风迎风坡,降水多;达沃斯纬度较高、海拔高,冬季降雪量大;海拔高,冬季气温低,积雪期长;位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