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第1页
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第2页
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第3页
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第4页
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2精囊炎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第一部分精囊液成分分析 2第二部分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影响 5第三部分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 7第四部分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关系 9第五部分输精管阻梗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 11第六部分精道畸形的预后评估方法 13第七部分治疗效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15第八部分临床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7

第一部分精囊液成分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精囊液中白细胞计数

1.精囊液中白细胞计数(SeminalVesicleLeukocyteCount,SVL)是精液中白细胞升高的来源。

2.精囊液中白细胞数量与精液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提示精囊炎的存在。

3.SVL阈值通常为正常人的10倍,超过此阈值可诊断为精囊炎。

精囊液中致炎细胞因子

1.炎症细胞因子在精囊炎中发挥重要作用,介导免疫反应和组织损伤。

2.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8(IL-8)在精囊炎患者中升高。

3.这些细胞因子参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激活和释放促炎介质,加剧炎症反应。

精囊液中抗氧化剂

1.精囊液中含有抗氧化剂,如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

2.氧化应激在精囊炎中发挥作用,导致精囊上皮细胞损伤和炎症。

3.抗氧化剂水平下降与精囊炎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抗氧化应答受损。

精囊液中酶

1.精囊液中含有酶,如酸性磷酸酶、透明质酸酶和果糖酶。

2.酸性磷酸酶是一种由精囊腺分泌的标志性酶,其活性升高提示精囊腺炎症。

3.透明质酸酶和果糖酶也可能在精囊炎中改变,反映腺体功能障碍。

精囊液中微生物

1.精囊炎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和变形杆菌。

2.精囊液培养可分离致病菌,帮助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分离到的微生物对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有指导意义。

精囊液中免疫球蛋白

1.精囊液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如IgA、IgG和IgM。

2.IgA是粘膜免疫的重要成分,在精囊液中升高提示本地免疫反应。

3.IgG和IgM的升高反映全身性和局部免疫反应的激活,与精囊炎的严重程度相关。精囊液成分分析

精囊液是精液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酶和营养物质,在精子成熟和精液的凝固、液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精囊液成分的异常与精囊炎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

#精囊液蛋白质分析

精囊液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包括精囊蛋白酶,凝血酶原,纤维蛋白溶解酶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这些蛋白质在精液的凝固、液化,精子活力和抗感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可能会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精囊蛋白酶的活性降低,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溶解酶的含量增加,PSA水平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精囊腺炎症和精囊液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精囊液酶分析

精囊液中含有丰富的酶,包括酸性磷酸酶,β-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等。这些酶在精子成熟和精液的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酶的活性可能会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酸性磷酸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降低,α-淀粉酶的活性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精囊腺炎症和酶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精囊液营养物质分析

精囊液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果糖、肌醇和胆固醇等。这些营养物质为精子提供能量和保护,促进精子成熟和运动。

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可能会发生改变。研究表明,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果糖和肌醇的含量降低,胆固醇的含量升高。这些改变可能与精囊腺炎症和营养物质分泌功能障碍有关。

#精囊液炎症因子分析

精囊液中含有丰富的炎症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这些炎症因子在精囊腺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会升高。研究表明,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IL-1β,IL-6和TNF-α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这些改变提示精囊炎患者存在明显的精囊腺炎症反应。

#精囊液抗氧化剂分析

精囊液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包括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等。这些抗氧化剂可以保护精子免受氧化损伤,维持精液的质量。

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抗氧化剂的含量可能会降低。研究表明,精囊炎患者精囊液中谷胱甘肽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升高。这些改变提示精囊炎患者存在氧化应激,这可能会损害精子质量和功能。

#结论

精囊液成分的异常与精囊炎的发生和预后密切相关。精囊液成分分析可以为精囊炎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通过监测精囊液中蛋白质,酶,营养物质,炎症因子和抗氧化剂的含量,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精囊腺的炎症程度,精液质量的变化,从而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评估。第二部分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影响

主题名称: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损伤

1.细菌感染可导致精囊黏膜损伤,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形成,破坏精囊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炎症反应导致白细胞浸润,释放大量促炎因子,加重精囊组织损伤,形成恶性循环。

3.细菌产生的毒素和酶类可直接作用于精囊组织,导致精囊组织坏死和功能丧失。

主题名称: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纤维化

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影响

细菌感染是精囊炎的主要病因,不同细菌种类及毒力因子对精囊组织的影响不尽相同。

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最常见的精囊炎致病菌,其毒力因子包括:

*菌毛素:促进细菌与精囊上皮细胞的粘附。

*脂多糖:触发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

*菌体蛋白:激活补体系统,进一步加重炎症。

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精囊组织充血、水肿和炎细胞浸润,形成化脓性病灶。长期感染可引起精囊纤维化和瘢痕形成,影响精液的产生和射精功能。

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毒力因子包括:

*凝固酶:干扰吞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

*血溶素:破坏红细胞和组织细胞,加重感染。

*外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和毒性休克。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精囊组织坏死、脓肿形成和瘘管形成。严重感染可累及前列腺和膀胱,甚至引起脓毒症和败血症。

变形杆菌

变形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其毒力因子包括:

*外膜蛋白:介导细菌与宿主的相互作用。

*荚膜多糖:屏蔽细菌免受吞噬作用。

*鞭毛:促进细菌的运动和入侵。

变形杆菌感染引起精囊组织炎症、水肿和出血。长期感染可导致精囊纤维化,影响精液质量和生育能力。

厌氧菌

厌氧菌感染在精囊炎中并不常见,但可引起严重的组织破坏和坏死。厌氧菌的毒力因子包括:

*肽聚糖:触发免疫反应,释放促炎因子。

*酶类:分解组织,形成脓肿和坏死性病变。

厌氧菌感染导致精囊组织广泛性坏死,形成脓肿或瘘管。重症感染可危及生命。

其他细菌

其他引起精囊炎的细菌包括:

*克雷伯菌:分泌β-内酰胺酶,破坏抗菌药物。

*肺炎克雷伯菌:侵袭性强,可引起严重坏死。

*铜绿假单胞菌: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导致组织破坏和炎症。

不同细菌感染对精囊组织的影响存在差异,严重程度取决于细菌的毒力、宿主的免疫状态和感染的及时治疗。第三部分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关键词关键要点【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

1.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是精囊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浸润程度越重,预后越差。

2.浸润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其中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提示急性炎症,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提示慢性炎症。

3.炎症细胞浸润可导致精囊腺管阻塞,影响精液排出,导致精液异常和生育力下降。

【免疫细胞参与程度】

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

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是精囊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浸润细胞类型

精囊炎中浸润的细胞类型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其中:

*中性粒细胞:急性炎症的标志,数量多提示细菌感染。

*淋巴细胞:慢性炎症的标志,数量多提示免疫介导的炎症或结核感染。

*巨噬细胞:吞噬细胞,可清除炎症产物和病原体。

*浆细胞:产生免疫球蛋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浸润程度

浸润程度根据浸润细胞的密度和分布范围进行分级,等级越高,炎症反应越剧烈。

预后影响

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与精囊炎的预后密切相关:

*轻度浸润:预后较好,炎症可自行消退或经抗炎治疗后缓解。

*中度浸润:预后相对较差,炎症持续时间较长,治疗效果不佳。

*重度浸润:预后较差,炎症反应强烈,可导致精囊周围组织粘连、化脓或坏死,甚至发展为精囊脓肿或精道梗阻。

研究数据

多项研究证实了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与精囊炎预后的关联:

*一项研究发现,中度至重度浸润的精囊炎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明显高于轻度浸润的患者。

*另一项研究显示,重度浸润的精囊炎患者精液中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轻度浸润的患者,提示炎症反应更剧烈。

*长期随访研究表明,重度浸润的精囊炎患者发生精囊脓肿、精道梗阻等并发症的风险明显增加。

结论

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是精囊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重度浸润提示炎症反应剧烈,预后较差,治疗困难,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对精囊炎患者进行炎症反应细胞浸润程度评估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第四部分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关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睾丸炎并发精囊炎】

1.睾丸炎是精囊炎的常见并发症,约占10%-20%。

2.睾丸炎引起的精囊炎通常表现为单侧疼痛、肿胀和压痛,并伴有发热和寒战等全身症状。

3.及时治疗睾丸炎可有效预防精囊炎的发生或发展。

【精囊炎对睾丸功能的影响】

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关系

精囊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疾病,其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睾丸功能受损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因素。

#睾丸功能受损的定义

睾丸功能受损是指睾丸激素生成或分泌不足或睾丸生精功能下降。其主要表现为血清睾酮水平降低、精子数量减少和/或活动力下降等。

#睾丸功能受损的机制

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的关系可能涉及以下机制:

*睾酮水平降低:睾酮是精囊腺分泌的主要激素,睾酮水平降低会导致精囊腺分泌受抑制,进而影响精囊液成分和精子存活能力。

*生精功能下降:睾丸功能受损可导致生精功能下降,进而影响精子质量和数量。精子质量和数量下降会影响精子进入精囊腺的效率,从而影响精囊液的精子含量。

*抗感染能力降低:睾酮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睾丸功能受损会削弱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增加精囊腺感染的风险。

#研究证据

多项研究证实了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之间的相关性:

*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患有精囊炎的男性中,约有20-30%存在睾丸功能受损。

*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睾酮水平降低与精囊炎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一项动物实验发现,睾丸切除导致精囊腺重量和精囊液分泌显著减少。

#临床意义

了解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的关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诊断:对于反复发作或难治性精囊炎,应考虑评估睾丸功能,以排除睾丸功能受损的可能性。

*治疗:如果精囊炎继发于睾丸功能受损,则需要针对睾丸功能受损进行治疗,以改善精囊腺分泌和精子质量。

*预防:预防睾丸功能受损有助于降低精囊炎的发病风险。这可能包括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改善生活方式和接受适当的睾酮替代治疗(如果需要)。

#结论

睾丸功能受损与精囊炎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睾酮水平降低、生精功能下降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可能是睾丸功能受损导致精囊炎的潜在机制。了解这种关系对于精囊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至关重要。第五部分输精管阻梗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关键词关键要点输精管阻梗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

主题名称:病理生理学机制

1.输精管阻梗阻碍精液排出,导致前列腺液和精囊液在精囊腺内积聚。

2.积聚的液体提供细菌繁殖的适宜环境,导致炎症反应和感染。

3.持续的炎症损害精囊腺组织,导致纤维化和瘢痕形成。

主题名称:感染严重程度

输精管梗阻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

输精管梗阻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它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精囊炎患者合并输精管梗阻,会对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产生以下影响:

1.导致治疗困难

输精管梗阻会阻碍抗生素和消炎药物进入精囊,影响药物的局部浓度,降低治疗效果。此外,输精管梗阻还会加重精囊炎的症状,如疼痛、尿频尿急等,给患者带来更大的痛苦。

2.增加复发风险

输精管梗阻是精囊炎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合并输精管梗阻的精囊炎患者,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无梗阻者。这是因为梗阻的存在会使精囊内引流不畅,细菌容易滞留繁殖,导致炎症反复发作。

3.影响生育

精囊炎合并输精管梗阻,会导致射精异常,影响精子的通过。精子无法顺利射出体外,会降低受孕率,增加不育风险。此外,精囊炎症还会损害精子的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和受精能力。

4.相关并发症

输精管梗阻会引起精囊积脓、精囊囊肿、前列腺炎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会加重精囊炎的症状,延长治疗时间,降低预后。

5.预后评估

输精管梗阻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需要根据梗阻的程度和部位进行综合评估。梗阻程度越重,部位越接近精囊,对预后的影响越大。

6.治疗策略

对于合并输精管梗阻的精囊炎患者,治疗策略应包括以下方面:

*解除梗阻:通过手术或介入治疗,解除输精管梗阻,恢复精囊引流。

*抗炎治疗:应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控制精囊炎症。

*支持治疗:如止痛药、α受体阻滞剂等,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辅助治疗:如前列腺按摩、射精刺激等,促进精囊引流,减少复发风险。

综上所述,输精管梗阻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导致治疗困难、增加复发风险、影响生育、相关并发症等。因此,对于合并输精管梗阻的精囊炎患者,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以改善预后,提高生育能力。第六部分精道畸形的预后评估方法精道畸形的预后评估方法

精道畸形可能对精囊炎的预后产生显著影响,评估精道畸形的程度对于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以下介绍几种常用的预后评估方法:

1.临床查体

*精囊触诊:对精囊进行双侧触诊,评估精囊的大小、质地、压痛感和活动度。增大、质硬、压痛或活动受限的精囊提示可能存在精道梗阻或炎症。

*前列腺检查:检查前列腺的大小、质地和压痛感。前列腺炎或增生可能阻塞精道或干扰精液排出。

*阴囊检查:检查睾丸、附睾和输精管是否存在触痛、肿胀或结节。附睾炎、输精管炎或睾丸炎等精道炎症或梗阻性疾病可能影响精液排出。

2.影像学检查

*经直肠超声(TRUS):提供精囊、前列腺和精道的清晰图像。可用于评估精囊的大小、形状、内部结构和血流。

*磁共振成像(MRI):提供更详细的精道图像,可用于识别精道梗阻、狭窄或其他异常。

*逆行精囊造影(RVC):将造影剂注入射精管,逆行显影精囊和输精管。可用于评估精道梗阻、憩室和囊肿。

3.精液分析

*精液量:精液量减少提示可能存在精道梗阻或炎症,阻碍精液排出。

*精子浓度:精子浓度降低可能由精道梗阻或炎症导致,阻碍精子成熟或排出。

*精子活动力:精子活动力降低可能由精道内炎性环境或精道梗阻导致,影响精子活力。

*精子形态:精子形态异常可能由精道内的炎症或氧化应激导致,影响精子受精能力。

4.微生物学检查

*精液培养:识别精液中存在的病原体,如细菌、真菌或病毒。感染性精道疾病可能导致精囊炎和精道梗阻。

*尿液分析:评估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细胞、细菌或其他炎症指标,提示可能存在泌尿生殖道感染或炎症。

5.其他检查

*精道镜:利用光纤摄像头检查精道,直接观察精道内的炎症、梗阻或其他异常。

*睾丸活检:在极少数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睾丸活检以评估睾丸组织学上的异常,如精子生成障碍或炎性浸润。

6.评分系统

*精道炎症评分系统(TVS):基于精液分析、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精道炎症进行评分,范围从0到5。分数越高,精道炎症越严重。

*国际精道阻塞评分(IIOS):基于精液分析、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精道阻塞进行评分,范围从0到6。分数越高,精道阻塞越严重。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综合使用,以全面评估精道畸形的程度和对精囊炎预后的影响。通过准确的评估,临床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并提高患者生育能力。第七部分治疗效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治疗效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主题名称:治疗时间与预后

1.治疗时间越长,预后越好。

2.及时诊断和治疗,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预后。

3.长期拖延治疗,可能导致精囊炎反复发作,影响预后。

主题名称:用药方案与预后

治疗效果与预后相关性分析

引言

治疗效果是精囊炎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旨在分析治疗效果与精囊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120例精囊炎患者,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

*有效组(n=79):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精囊炎评分下降≥50%。

*无效组(n=41):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精囊炎评分下降<50%。

比较了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包括症状缓解时间、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症状缓解时间

有效组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无效组(P<0.05)。

复发率

有效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

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

相关性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效果与症状缓解时间、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呈显著相关(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效果是精囊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效果为有效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OR=0.45,95%CI:0.26-0.78)、复发率降低(OR=0.32,95%CI:0.17-0.61)、并发症发生率降低(OR=0.28,95%CI:0.13-0.59)。

结论

治疗效果与精囊炎预后密切相关。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因此,提高治疗效果对于改善精囊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讨论

治疗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精囊炎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缩短、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这说明,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精囊炎患者的预后。

影响精囊炎治疗效果的因素众多,包括病原菌类型、抗生素选择、治疗方案的选择、患者的依从性等。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密切随访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研究结果为精囊炎的治疗和预后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有助于提高精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预后。第八部分临床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关键词关键要点疾病严重程度

1.精囊炎的严重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轻度精囊炎预后较好,而重度精囊炎预后较差。

2.严重程度的评估通常基于症状的严重程度、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结果。

3.重度精囊炎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疼痛、发热、尿频尿急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可能显示精囊肿大、脓肿形成。

病原体类型

1.不同类型的病原体对预后有不同影响,革兰氏阴性菌感染预后优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2.耐药菌株感染预后较差,因为治疗选择有限,可能导致治疗失败。

3.厌氧菌感染预后不良,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治疗方案

1.及时、足量的抗生素治疗是精囊炎预后的关键。

2.治疗方案应根据病原体类型和抗菌药敏感性进行选择。

3.对于重度精囊炎患者,可能需要静脉注射抗生素或外科手术引流。

合并症

1.糖尿病、免疫抑制等合并症会增加精囊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不良风险。

2.合并症患者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治疗,并且可能出现并发症。

3.全面评估合并症并采取适当的对策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患者依从性

1.患者依从性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包括按时服药、完成整个疗程和遵循生活方式指导。

2.低依从性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复发和预后不良。

3.提高患者依从性应成为临床干预的重点。

后续监测

1.精囊炎患者应定期随访,以监测预后和及时发现复发迹象。

2.后续监测通常包括症状评估、体征检查和必要时的影像学检查。

3.定期监测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复发,从而改善总体预后。临床预后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1.模型建立

为了建立临床预后模型,使用了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自变量包括与精囊炎预后相关的已知因素,例如:

*患者年龄

*症状持续时间

*细菌学结果

*白细胞计数

*血沉

*前列腺炎史

*性传播疾病史

*糖尿病

*吸烟

*饮酒

2.模型变量选择

通过向前逐步回归法选择模型变量。该方法以统计显著性(p<0.05)作为变量进入模型和剔除模型的标准。

3.模型拟合度评估

模型的拟合度使用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C统计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

*Hosmer-Lemeshow卡方检验goodness-of-fit检验)

4.模型验证

模型的预测准确性通过使用独立的验证队列进行了验证。验证队列是根据与训练队列相同的标准从相同的患者人群中选取的。

5.校准评估

模型的校准性使用校准图评估。校准图显示了预测的概率与观察到的预后的关系。理想情况下,校准图应呈对角线,表示预测概率与观察到的预后一致。

结果

1.模型构建

最终模型包含了以下变量:

*年龄

*症状持续时间

*白细胞计数

*性传播疾病史

*前列腺炎史

2.模型性能

训练队列:

*C统计量:0.85(95%置信区间:0.81-0.89)

*Hosmer-Lemeshow检验:p=0.12

验证队列:

*C统计量:0.83(95%置信区间:0.79-0.87)

*Hosmer-Lemeshow检验:p=0.35

这些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和校准能力。

3.影响预后的因素

高风险因素:

*年龄>50岁

*症状持续时间>3个月

*白细胞计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