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1页
人民版历史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2页
人民版历史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3页
人民版历史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4页
人民版历史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仿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B.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C.唐太宗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宋太祖时期,实行“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2、关于我国近现代史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D.中国共产党成立4、题干:以下哪个文献被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路线”?A.《新民主主义论》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纸张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唐朝时期,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D.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术取代了造纸术的地位6、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7、以下关于“三大改造”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指的是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和农业合作化B.三大改造指的是土地改革、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三大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三大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化8、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B.“文化大革命”持续了10年C.“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D.“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9、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寻求救国之道。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表现?A.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引进西方技术。B.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维新变法,推动政治体制改革。C.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11、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B.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C.1949年1月在西柏坡召开D.1949年10月在北京召开13、下列哪一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15、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B.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新文化运动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之大,黎元为先。”——《礼记·礼运》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问题:1.(8分)解释上述两则材料中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7分)举例说明在明清时期(1368-1912),统治者是如何实践或背离这些思想的。第二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1.结合材料一,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朝以来,中国就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唐朝则设置节度使,加强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到了宋朝,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文官制度的强化等。材料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同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还实行了军府制度,并设置了理藩院来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6分)问题2:结合材料二,简述明清时期通过哪些方式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6分)第四题题目: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府开展了一场旨在消除封建剥削和压迫、实现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这场运动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问题:1.材料一中提到的“封建土地制度”指的是什么?2.材料一中提到的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3.材料二中提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哪些积极影响?2025年人民版历史高考仿真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B.汉武帝时期,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C.唐太宗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D.宋太祖时期,实行“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设立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选项中,汉武帝确实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但不是本题的正确答案。C选项中,科举制度是在隋朝时期开始实行的,而非唐朝。D选项中,“杯酒释兵权”是发生在汉朝时期,与宋太祖无关。2、关于我国近现代史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答案:B解析:A选项中,鸦片战争确实发生在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导致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叙述正确。C选项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确实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叙述正确。D选项中,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叙述正确。而B选项中,辛亥革命确实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非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因为封建君主制在辛亥革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因此,B选项叙述错误。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D.中国共产党成立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这场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A项辛亥革命是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重大事件;C项辛亥革命后的北洋政府时期是1912年至1928年间,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动荡不安;D项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是在五四运动之后。4、题干:以下哪个文献被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路线”?A.《新民主主义论》B.《论十大关系》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B解析:《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1956年发表的著作,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需要正确处理的十大关系,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等,被称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总路线”。A项《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在1940年发表的,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1957年发表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理论;D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1954年制定的,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5、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已经普遍使用纸张B.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使得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唐朝时期,造纸术传入阿拉伯地区D.宋朝时期,活字印刷术取代了造纸术的地位【答案】B【解析】东汉时期的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流程,使得纸成为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西汉时期虽然已有早期的纸张,但并不普及;而造纸术传入阿拉伯是在唐朝之后;活字印刷术与造纸术并不冲突,且出现时间更晚。6、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亥革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B.辛亥革命后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C.辛亥革命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答案】C【解析】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国内军阀割据,中国并没有完全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一状况才得以根本改变。7、以下关于“三大改造”的描述,正确的是:A.三大改造指的是土地改革、公私合营和农业合作化B.三大改造指的是土地改革、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三大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三大改造指的是农业合作化、公私合营和手工业合作化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1953年至1956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一过程被称为“三大改造”。其中,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因此,选项C正确。8、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描述,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A.“文化大革命”开始于1966年B.“文化大革命”持续了10年C.“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D.“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这场内乱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受到重大损失,但同时也取得了重要的科技成就这一说法是不准确的。因此,选项D错误。选项A、B、C都是关于文化大革命的正确描述。9、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各阶层纷纷寻求救国之道。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表现?A.洋务运动提倡“自强”、“求富”,引进西方技术。B.康有为、梁启超等倡导维新变法,推动政治体制改革。C.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D.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礼教。答案:A解析:洋务运动主要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间,它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通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来增强国家实力,并非直接针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列强侵略加剧而引发的深层次社会变革需求。相比之下,选项B、C、D所述事件均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背景下发生的,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于改变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积极探索。10、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新局面,中共采取了一系列重要行动。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共在抗战胜利后初期的主要努力方向?A.参加重庆谈判,力争实现国内和平。B.在解放区推行土地改革,激发农民革命热情。C.加紧准备内战,积极扩充军队规模。D.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扩大统一战线。答案:C解析:抗战胜利后,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家前途问题(如参与重庆谈判),另一方面也在积极筹备应对可能到来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就已明确地“加紧准备内战”。事实上,在此阶段,中共更多强调的是维护团结、避免内战爆发的可能性,并试图通过各种方式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共同构建一个民主联合政权。因此,“加紧准备内战,积极扩充军队规模”不符合当时中共公开宣称的目标及实际工作重点。11、题干: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表述,正确的是: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B.1949年9月在北京召开C.1949年1月在西柏坡召开D.1949年10月在北京召开答案:A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B、C、D选项分别指的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2、题干: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B.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C.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A、C、D三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而B选项提到的“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要任务,而非成立的历史意义。13、下列哪一项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鸦片战争B、五四运动C、辛亥革命D、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政治文化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被视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4、以下哪位人物是明朝中后期推动改革的重要官员?A、王安石B、张居正C、海瑞D、魏忠贤【答案】B【解析】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重要改革家,他推行了一系列财政和行政方面的改革措施,历史上称为“张居正改革”,对当时的国家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题干: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评价,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彻底否定了传统文化B.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新文化运动导致了民族虚无主义答案:C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A、B、D三项表述不准确,因此选C。16、题干:以下关于“一国两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B.“一国两制”是在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C.“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提出的,旨在解决台湾问题D.“一国两制”是香港、澳门回归后实行的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即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B、C、D三项表述不准确,因此选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每小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题目背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之大,黎元为先。”——《礼记·礼运》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问题:1.(8分)解释上述两则材料中的核心思想,并说明它们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2.(7分)举例说明在明清时期(1368-1912),统治者是如何实践或背离这些思想的。答案与解析:1.解释与重要性:材料一:“天下之大,黎元为先。”这句话强调了人民在国家中的首要地位。它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重视民生,认为治理国家首先要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这一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后世许多政治理念的基础。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在此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在国家和社会中,人民的利益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国家本身,而君主的位置则最为次要。这一思想对于后来的儒家学说和社会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成为了评价政府行为的一个标准。2.明清时期的实践与背离:明清时期,许多政策体现了对这些思想的实践。例如,明朝初年实行的“均田制”,以及清朝的一些减税措施,都是为了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减轻他们的负担,体现了“民本”思想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例子表明,当权者并未完全遵循这些思想。如明清时期的文字狱,限制言论自由,是对“民贵君轻”理念的一种背离;一些苛捐杂税的征收也与“黎元为先”的原则相悖。解析:通过此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解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学生需能够准确理解材料中反映的思想,并能结合具体的历史事件或政策来分析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体现形式及其影响。此外,还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理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第二题题目: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1.结合材料一,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意志,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国家机构的基础。保证国家权力属于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国家机关的统一领导,保证国家政策的贯彻执行。2.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收入差距扩大: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环境污染:加强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加大对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公平。解决方案: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全民素质。强化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及其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考生在回答问题时,需注意结合材料,结合实际,逻辑清晰,论述充分。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朝以来,中国就确立了中央集权的体制,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完善这一制度。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实力;唐朝则设置节度使,加强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到了宋朝,为了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如文官制度的强化等。材料二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同时,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清朝还实行了军府制度,并设置了理藩院来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哪些?(6分)问题2:结合材料二,简述明清时期通过哪些方式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6分)答案问题1:汉代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实力;唐朝设置节度使,强化对地方军事力量的控制;宋朝强化文官制度,防范地方割据。问题2:科举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手段;实行军府制度,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设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