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6-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_第1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6-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_第2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6-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_第3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6-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_第4页
导游资格考试-全国导游基础知识考点归纳6-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四节中国历史文化常识一、姓氏称谓二、科举制度三、四时、二十四节气四、天干地支与纪年法一、姓氏称谓1.姓、氏2.名、字、号3.谥号、庙号、年号4.避讳5.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1.姓、氏姓在中国古代早期是一个氏族的号,是氏族血统的标志。源于母系氏族社会,同一个姓表示同一个母系的血缘关系。姓的主要作用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即“明血缘,别婚姻”。中国古老的姓因而多从女旁,如:姜,姚,姒,妫,嬴等,黄帝姓“姬”,炎帝姓“姜”等。1.姓、氏氏是姓的分支,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到父系社会后,随着同一祖先的子孙繁衍增多,这个家族往往会分成若干支散居各处。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也就是说,姓是一个家族的所有后代的共同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如姬姓下分孟、季、孙、游等氏,姜姓下分申、吕、许、纪、崔、马等氏。1.姓、氏氏主要是“别贵贱”,氏成为古代贵族的标志,区别家族间的地位、出身。贵族有氏,贫民有名无氏。战国时,宗法制度瓦解,姓氏制度也发生根本变革。战国以后,平民有姓,百姓遂成为民众的通称。秦汉以来,姓与氏逐渐混淆,姓氏合而为一。2.名、字、号名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符号。古人幼时取名以供长辈呼唤。名只有一个且终身不变。取名极为慎重,要取信、义之类的意义。字是古人成年后取的别名,又叫“表字”。在古代,男子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ji)”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字”是可以改变的。古人的名和字往往有意义上的联系,字往往是名的阐释和补充。如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为同义词。2.名、字、号号也称别号、别字。称呼人的号比呼其字更示尊重和客气。别号在文人中比较流行,名与字一般有一定的联系,而号与名无任何限制。取“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李白自号“青莲居士”等。有的人不止一个号,如王冕有“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号。还有一种“诨号”或“绰号”。古人常自称其名以表示谦称,称人之字以表示对人尊称,名与字连称亦是对人尊称。3.谥号、庙号、年号谥号是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依据其生前事迹进行评定,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帝王的谥号由礼官议定,诸侯、臣下的谥号由天子或朝廷赐予。谥号有褒贬同情等意。谥号是一些固定的有特定含义的字,大致分为3类:属于表扬的,有文、武、景、惠、烈、昭、穆、英、成、康等;属于贬义的,有炀、厉、灵、幽等;属于同情的,有哀、怀、悼、愍等。谥号在宋代以后就只有褒无贬了。3.谥号、庙号、年号朝廷重臣的谥号叫官谥。谥号不独立使用,或与庙号结合,或为全称的组成部分。谥号的作用是区别尊卑,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以及惩恶扬善,维护封建礼制。3.谥号、庙号、年号庙号是古代帝王死后,其继承者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一般追尊为“某祖”、“某宗”。开国皇帝一般称祖,后继者称宗。“帝”字从汉代与谥号结合后,也成为庙号,如“汉文帝”、“汉武帝”、“魏文帝”等。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一是庙号。3.谥号、庙号、年号从汉朝开始,朝代的第一个皇帝一般称为“祖”,如“太祖”、“高祖”或“世祖”,例如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等;之后的嗣君则称“宗”,如“太宗”、“世宗”、“高宗”、“中宗”等。明清时期,前几个皇帝则都有称“祖”的现象,如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福临、清圣祖玄烨等。3.谥号、庙号、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皇帝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称号。年号始于西汉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立的“建元”。新皇帝继位后,于当年或次年改用新年号纪年,称为“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期间,遇到重大事件,如军国大事或祥瑞灾异等,也常改元,如汉武帝在位54年用了11个年号,武则天在位期间用了17个年号。“元年”是指帝王即位的第一年;或指帝王改换年号的第一年。年号的拟定,均选吉利样瑞词语。年号一般为两个字,如明世宗的年号:嘉靖;年号也有四个字的,如光武帝的“建武中元”、武则天的“天册万岁”和“万岁通天”、宋太宗的“太平兴国”等。3.谥号、庙号、年号习惯上,对隋以前的帝王一般称谥号,如汉武帝、隋文帝;唐至元的皇帝通常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明清两代皇帝,除明英宗两次即位当皇帝用了两个年号外,其余皇帝均只用了一个年号,所以人们常用年号来称呼明清时期当时在位的皇帝,如“康熙皇帝”“乾隆皇帝”等。4.避讳中国古代,人们言谈和书写时遇到称君父尊亲的名字要设法回避,用别的词语来替代,这就叫避讳。每一朝代的皇帝之名是当时的“国讳”或“公讳”;长上之名是全家的“家讳”或“私讳”;孔丘之名自唐代以后各代均避讳,称“圣人讳”。4.避讳避讳是中国古代社会相当重视的事情,特别是上层社会。凡遇到和君长名字相同的字,用改字、空字、缺笔或改变读音的办法来回避。如汉高祖名刘邦,汉代改《论语》中“何必去父母之邦”为“何必去父母之国”;汉文帝名刘恒,“恒山”改为“常山”;汉光武帝名刘秀,“秀才”改为“茂才”。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把“观世音”改为“观音”。清代著作或清刻书中,因康熙皇帝名“玄烨”,“玄鸟”“玄武”“玄黄”等“玄”改为“元”,“玄武门”改为“神武门”,“玄武大帝”改为“真武大帝”。如唐代的“世”字做“卅”等。。如《红楼梦》中林黛玉因其母叫贾敏,凡碰到“敏”字均念“密”字。5.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除称名、字、号外,古人还有称官爵的,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有称地望的,也就是出生地或住地,如王安石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称排行的,如白居易被成为“白二十三”;还有称排行和官职连称的,如李绅被成为“李二十侍郎”。5.古代书籍中常见的其他称谓称谓中的其他联系:能显现亲属关系,最常见的形式是:兄弟姊妹在名字中共用一字,以表示同辈关系;单名的话,就共用同一偏旁,例如苏轼、苏辙兄弟。表现长幼排行,先秦时男子多在“字”的前面加上孟(伯、长)、仲、叔、季来表示排行,如“伯禽”、“仲尼”、“叔向”、“季路”;“字”后加“父”或“甫”表示对男性的美称,如“仲尼父”等。二、古代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是由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举以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始创于隋朝,形成于唐朝,延续到清末,延续了13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制度之一,影响巨大。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不尽相同。自下而上层次繁多,从布衣到状元,要经过一系列考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是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在正式科举考试之前要经过三次考试,即县试、府试、院试,合称“童生试”。以下简略介绍明清科举制的一系列考试常识。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1.乡试乡试是一省范围内的考试。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称“大比”,时间在秋天,故又称“秋闱”。参加考试者必须是生员(又称庠生,俗称秀才)。地点在各省城(包括京师)的贡院。乡试考取者叫“举人”,已经具备做官的资格,第一名称为“解元”。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2.会试会试是全国范围内的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即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时间是春天,故又称“春闱”;因由礼部主持,所以又叫“礼闱”。考试地点在京城贡院。参加考试的人员,必须是举人,会试考中后,通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3.殿试也称“廷试”,由皇帝亲自命题主持,有时只设御座,而由钦差大臣宣读考题。于会试后当年举行,举行殿试地点在紫禁城的保和殿,考试者必须是贡士,考中者分“三甲”录取,统称“进士”。明清时期的正式科举考试3.殿试一甲:取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三人共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如果一个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或“三元及第”。三、四时与二十四节气1.四时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中国古代将一年分为四季,每三个月为一季。古人用“孟”、“仲”、“季”表示第一、第二、第三的顺序,如春季的正月、二月、三月,分别称为孟春、仲春、季春,以此类推,这些名称常常用做相应月份的代称。三、四时与二十四节气2.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农历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历法的的特点,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二十四节气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大暑,小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二十四节气”在2016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四、天干地支及纪年方法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月、日的符号。用干支配合起来记录年、月、日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天干有十位,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位,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四、天干地支及纪年方法干支按照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其排列60个组合,称为“甲子”或“六十花甲子”,形成干支表,周而复始,记录时间。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构成十二生肖(属相)。十二生肖与地支的对应关系: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60甲子表十二时辰从西汉开始分一昼夜为十二辰,也叫时辰,用12地支来记录辰。每日24小时,每2小时为一个时辰。明末清初西方以数字为序的24小时记时法引进后,我国原用的一日分为十二时辰的方法,与24小时记时法对应起来。12时辰与24小时对应表纪年方法1.王公年次纪年法又称帝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以帝王即位之年为元年,依次为二年、三年……按顺序计算,直至退位为止,新帝王即位当年或次年改元,依次类推。中国历史有确切的纪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共和十四年后,周朝史书上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宣王”为帝王或诸侯的谥号。纪年方法2.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萌芽于西汉,始行于王莽,通行于东汉后期,并沿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改用公元纪年。如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里的甲子年是公元184年。纪年方法3.年号纪年法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